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1025

  宋福生看到了几个坐标点,最大的标点上有改动,之前可能是写了个姓,又因临时换主将划掉,变成了“陆”,心里一动,陆畔,可找到你了。
  将手机手电筒功能关掉,打开照相功能。
  一打开,宋福生就哽住了,闪光灯功能在哪来着?又给忘了。
  闺女这手机,黑夜照相效果虽然比他和佩英的好,给他试验过,乌漆的天,闪光灯一开就能拍的页页清晰,但是他实在是整不明白哪是哪。
  当然了,换成他自己的手机,也不咋知道闪光灯在哪。
  从来也不用那功能啊。
  还算不笨,宋福生用胳膊抹了把头上的汗,瞎划拉划拉就找到了,对准,他就开始拍。
  没一会儿,宋福生就出了茅房,将地图册重新给黎大人原样摆好,给人家门也锁好。
  一个他们早就观察好的墙角,墙贼高。
  不怕。
  再高,四壮也能跟玩似的嗖嗖就上墙,背着包袱皮眨眼就跳到了外面。
  至于宋福生,他武艺不行,可脑子聪明啊。
  宋福生掏出以前给闺女定制上树吃榆钱的猫爪子,套脚上了。
  那铁爪挠能给墙和树扎出不大点的小圆窟窿,踩着借力就能蹿上去。
  更何况四壮在外面又将绳子扔了过来,再拽着绳子,稳得很。
  宋福生在墙头一秒都没敢停留,一跃而下,直扑四壮。
  才自由安全多大一会儿啊,宋福生就边走边扭头在心里操心上没用的了:
  这里管理存在问题,还是过于稀松。
  外围巡逻有死角,巡的不仔细。
  最大的问题是黎大人,地图在古代这么重要,他却能轻松找到。黎大人要是他的下属,哼,就得挨收拾。
  感觉到胳膊被四壮拽了拽,宋福生回过神:“干什么?”
  四壮比了比手,又抽了抽右嘴角。
  宋福生不用细看就能猜到四壮在问地图呢,在问拿出来没有。
  “那不能拿,拿了不就被发现了嘛?该彻查了。”
  四壮疑惑:不拿出来,那咱费这劲作甚。
  宋福生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不用拿,全记下来不就好了?你家小小姐过目不忘,随我。”
  说完,一派从容领先几步走,四壮在后面半张着嘴。
  这么一会儿,主子竟然全记下来了?
  他有幸见过上回的押运图,只押运不算太远的路,那线路东一条西一条就老多了。
  主子真的是……
  四壮吃惊到,肚里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词夸奖宋福生了。
  看来小小姐的聪慧确实是随了其父。
第五百章
守门员
  拿进空间,手机就会从手里消失。
  跑哪去了呢。
  自个就乖乖跑到沙发上,插上充电器,恢复成穿越前的页面、正被充了多少电量,然后就怎么解锁怎么按也没用,就像死机了似的。
  给充电器拔下来,马上拿到古代去行,要不然稍一耽搁,它自个又插上充电器了。
  倒是拿到外面去,手机的本身功能可以使用。
  照相、摄像、时间、计时、手机里本机存的歌都能听,电视剧也能看等等。
  只是电量是正常消耗的状态,使用没了,需要钱佩英拿进空间里,进去一趟。
  只是手机即使拿到古代本机功能可以使用,但是甭管在古代放了几天,上面显示的日期永远是穿越那一天的日期。
  类似的还有空间里的石英钟,几口人的手表,宋茯苓的笔记本等。
  凡是显示日期的地方,都是穿越那一天的日期。
  而且在外面怎么使用也都行,就是拿进空间马上就各归各位。石英钟唰的一下就从手里消失,自个就挂上了墙。
  以上这些,都是三口人边试验边总结出来的。
  所以由于以上特性,宋茯苓就必须要在古代、在外面,根据老爸拍回来的照片绘图。
  要不然进空间里绘图,手机自个就跑去充电了,该不让她看了。
  门口传来宋金宝问:“三婶,今日不念书了吗?”
  钱佩英坐在门口小板凳上,一边摘菜一边道:“不念了。”
  她要负责在门口守着,别错眼间跑进去人,再给拿手机绘图的闺女吓到。
  米寿歪头瞅了瞅钱佩英,瞅完就要往里面冲,被钱佩英眼急手快给逮住:“你听话,你姐画画呢,和哥哥们玩去吧,啊?”
  米寿背着小筐,手里拿着挖菜的小铲子,闷闷不乐的在大地里用小脚踢着草。
  金宝问他:“你咋啦?”
  “我感觉姐姐他们好像有事瞒着我。”
  金宝闻言脸上露出了嫌弃:“不是我说你米寿,你那心思怎跟个娘们似的,一天总多想。”
  “你才娘们,娘们!”米寿最反感别人说他没有男子汉气概像个老太太,背着小筐就开始追打金宝。
  蒜苗子他们立马加油起来:“噢内讧了内讧喽。”
  家里,马老太瞪眼瞅着三儿媳:“你说啥?”
  刚才她过来说,钱氏啊,今儿我们几个要给村里结算奶豆腐钱,你晌午过后,去后园子给那草拔一拔,又长挺高。
  结果钱氏告诉她,拔不了。
  马老太的二儿媳朱氏,端着一盆脏衣服恰好路过听见,心想:三弟妹是真牛啊,拔草那么轻巧的活,都敢直接拒绝怼在婆婆脸上。
  “我说我真拔不了,看看谁有空让别人干吧。”
  她要当守门员。
  马老太:“……”
  动了动嘴,被噎的一个音也发不出。但是得往回找补面子,这么多老姐妹都看着哪,“你是不是哪不得劲儿啊?”
  “对,是,从早起就头疼。”
  田婆子她们一听,别是中暑了,立马劝:“那你快进屋躺着吧,别摘菜了。”
  马老太扭头看向二儿媳:“朱氏,那你洗完这些衣裳就去拔草。”
  朱氏:我只是来看看热闹,这怎么就成我拔草了呢,我洗完还要煮饭去山上送饭:“娘,我也有点……”
  没有人听朱氏解释,马老太已经出了院子。
  倒是钱佩英搭理了朱氏:
  “二嫂?”
  “干啥。”
  “麻烦你,帮我跑趟腿,去村里二牙子家问问,他家今儿网没网到鱼,网到了让他挑最大的给我送一条,我给银钱的那种。”
  村里二牙子家有名的特困户,人口最多,存粮最少,基本上天天起早下河捞鱼吃,不像村里有的人家,忙起来有时会放过河里的鱼,去大地直接干活。
  那家人不行,全靠这时节用鱼当粮食,那天天吃,一天几顿也够难咽的,听说都不咋舍得放盐,就寻思吧,那能好吃吗?
  但就二牙子这样的人家,去和外村的中下等户也比得起。可以说,任家村的日子和外面比较,日子还是很好过的。现在这时节,守着山,守着河,还守着熬奶豆腐能挣到银钱的活。
  村里人觉得幸福感很浓,幸福感一上来,心态都变得很平和,也很知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