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735

  “仁慈的戴弗斯国王,我想立刻就去探望……我的父亲!希望您能够批准!……”狄多眼眸中泛着泪光,颤声说道。
  “……好吧。”戴弗斯稍作迟疑,然后对赫尼波里斯说道:“你去跟斯泰西科达斯好好的说一说,就说是我说的,让这个女孩看望一下她的父亲。”
  “是,陛下。”赫尼波里斯站起身,走到狄多面前,轻声说道:“跟我来吧。”
  狄多抹去眼泪,站起身,恭敬的向戴弗斯深深的鞠了一躬。
  大约10多分钟之后,赫尼波里斯返回。
  听完他讲述狄多探望玛哥时的情景,戴弗斯突然问了一句:“这位玛哥的女儿多大年纪?”
  赫尼波里斯一愣,看了看戴弗斯,心念急转:该不会陛下看上了她吧?
  嘴上却迅速说道:“之前谢洛芬尼斯曾经告诉过我有关她的情报,让我想一想……呃,好像不是23?就是24……”
  “年龄稍大了一点。”戴弗斯的回应再让赫尼波里斯一愣,却看见这位戴奥尼亚国王手指轻敲着椅背,目光幽远,在思索的什么,完全没有看上女人时的欢喜表情。
  ……
  狄多探望了昏迷的父亲,却没有再要求探望哈斯德鲁巴,因为她了解这位堂哥的暴脾气,在知道自己到这里来的理由之后恐怕会同自己吵起来。
  经过一个中午的痛苦思考,拿定主意的狄多再次求见戴弗斯,得到批准。
  再一次进入客厅的狄多不像上午离开时那样步履散乱,重新收拾好心情的她恢复了之前的镇定,向戴弗斯表示了感谢之后,她直截了当的说道:“尊贵的戴弗斯国王,如果我答应您的要求,让伊比利亚南部完全并入戴奥尼亚王国,您会如何安置在那里的民众和官员?还有……你们又将如何对待被你们俘虏的、来自伊比利亚南部的士兵和将官?”
  戴弗斯没有立刻回答,他看着迪多,认真的问道:“让整个伊比利亚南部加入戴奥尼亚王国,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关整个伊比利亚南部民众前途的决定,那里的民众和官员会承认你所最终签署的协议吗?”
  “伊比利亚南部的殖民地事实上是由我们马戈尼德家族所统治着。”狄多昂起头,脸上带着自豪,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可以向您保证,我出使戴奥尼亚,正是得到了马戈尼德家族所有直系成员授予的全部权力,我在这里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将得到他们的承认!”
  戴弗斯轻轻颌首,正色说道:“如果你们主动加入戴奥尼亚王国,伊比利亚南部的民众将立即成为戴奥尼亚公民,享受戴奥尼亚公民所应享受的一切权利和承担应承担的义务,马戈尼德家族可以推荐几名成员,经过戴奥尼亚元老院审核,成为王国的元老。
  伊比利亚南部地区的官员继续履行其职责,但其同时还要学习戴奥尼亚法律、适应戴奥尼亚王国的制度,一年之后进行考核,再决定其是否留任或者晋升……我说的这只是一个大概,具体的细节还需要经过谈判来详细的拟定。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
  戴弗斯面露为难之色:“你父亲率领军队登陆西西里之后,接连焚毁了米诺亚、阿格里真托、杰拉三个戴奥尼亚的友好盟邦,这些日子里这几个城邦的残余民众纷纷派出代表,要求对毁灭他们家乡的罪魁祸首进行严厉的惩罚。
  更糟糕的情况是……你父亲还让军队烧毁了王国领地——卡塔尼亚平原上的所有村庄,杀戮王国民众。甚至在攻占了帕拉戈尼亚城之后,你父亲还残忍的下令,将俘虏的戴奥尼亚士兵全部虐杀!
  我曾经站在帕拉戈尼亚的废墟上,面对所有远征西西里的戴奥尼亚士兵,发下过誓言,要为这些被虐杀的士兵们复仇!而根据被俘虏的迦太基士兵们的指证,玛哥、哈斯德鲁巴是造成这场惨剧的罪魁祸首!
  因此按照友邦使者的要求以及履行我的誓言,即使伊比利亚南部成为了戴奥尼亚的领地,其他被俘虏的伊比利亚士兵们获得释放,他二人还是会被继续监禁,直至受到严厉的惩处!”
  狄多一听到自己的父亲可能会被处死,当即气急败坏的大声反驳道:“这怎么能怪我的父亲!这是战争!战争!你们戴奥尼亚军队不也曾经在西西里西部大肆破坏、杀戮平民吗!你们的舰队还登陆阿非利加,屠戮和焚毁了哈德鲁门图姆!按照您刚才的说法,作为戴奥尼亚军队统帅的您是不是也应该受到迦太基人的复仇!”
  戴弗斯没有被她的口不择言所激怒,他摸了摸下颌,淡淡的说了一句:“可惜,现在戴奥尼亚是胜利者。”
  顿时,狄多的言语为之一窒,但她随即更为愤怒的吼道:“既然您不打算释放我的亲人,那么我们马戈尼德家族即使全部战死,也绝不投降戴奥尼亚!”
  狄多对戴弗斯怒目而视,戴夫斯则显得神情平静。
  这时,赫尼波里斯插话道:“陛下,迦太基的马戈尼德家族已经决定归顺王国,成为戴奥利亚公民,这会让我们更早的结束这场战争,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您为什么还一定要处罚马戈尼德家族的族长?!”
  戴弗斯犹豫了一下,略显尴尬的轻声说道:“我曾经当众向哈迪斯许下诺言,怎么能够反悔……”
  狄多是迦太基神祗塔尼特的虔诚信徒,听到这话,更感绝望,因为她知道哈迪斯是戴奥尼亚王国的保护神,据传曾经多次出现神迹,戴奥尼亚国王怎敢背叛誓言!
  赫尼波里斯却说道:“陛下,我有一个主意,让您可以放心的释放玛哥和哈斯德鲁巴,而不必受到哈迪斯的惩罚。”
  戴弗斯顿时来了精神:“哦,你说说看!”
  狄多也看向了这位气质文雅的戴奥尼亚官员,希望他真能出个好主意,解除此事的困境。
  赫尼波里斯没有立刻说出解决的办法,而是朝狄多微微一笑,问道:“请问你订婚了吗?”
  狄多一愣,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随即恼怒夹杂了羞涩同时浮上心头,她刚想发作。
  赫尼波里斯紧接着正色的说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关系到你父亲的生死,你最好如实的回答。”
  一提到父亲,狄多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没有。”
  迦太基马戈尼德家族的族长有一个未婚的大龄女儿,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如今又确定了她没有订婚,赫尼波里斯心中大定,当即又正色的对戴弗斯说道:“陛下,迦太基马戈尼德家族族长唯一的嫡女狄多血统高贵、才貌双全;克洛托卡塔克斯殿下作为陛下您的嫡子,年轻有为,还尚未婚配。我愿意成为厄洛斯手中的金箭,为两位年轻人做媒,让他俩结为夫妻。
  这样一来,狄多就成为了您的儿媳,玛哥就成为了您的亲家,您是天神哈迪士的后裔,哈迪斯应该会看在他们成为您亲戚的份上,而原谅你的违誓。”
  说到这里,赫尼波里斯又转身对狄多说道:“而且,你成为陛下的儿媳,也可以让伊比利亚的民众和马戈尼德家族的人比较放心的加入王国,因为成为了戴奥尼亚王室一员的你更有能力关心照顾他们,不会让他们遭受不平……”
  戴弗斯摩挲着下颌,颇有些心动的说道:“嗯……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对戴奥尼亚、对伊比利亚南部殖民地都很有好处……我想克洛托卡塔克斯那个孩子应该不会反对……”
第三百八十七章
阿迪斯会战(一)
  狄多没想到这位戴奥尼亚官员提出的是这样一个主意,一时间羞涩、烦躁、担忧、恼怒……无数种情绪在心中揉成了一团乱麻。
  迦太基和希腊在婚姻方面有些类似,婚姻大事基本都是由长辈来决定。但对于狄多而言,情况特殊,她母亲早死,父亲现在又陷入昏迷,而且父亲宠爱她,早就同意让她自己挑选丈夫,否则她也不会在24岁这么大的年纪还未嫁出去,所以现在嫁与不嫁完全由她自己来决定。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婚姻会同父亲的生死、家族的兴亡以及万千伊比利亚南部民众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聪慧如她又怎会看不出这是戴奥尼亚国王及其手下设计好的圈套,但她此刻心绪万千,既不想去揭穿,也不敢贸然做出抉择。
  但是当她再一次探望昏迷不醒的玛哥之后,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同意嫁给戴奥尼亚王子克洛托卡塔克斯。
  原迦太基的伊比利亚南部新殖民地并入戴奥尼亚王国一事也很快敲定下来。
  两天之后,赫尼波里斯再见到重返利利俾的俄克里顿时,将“伊比利亚南部殖民地民众自愿加入戴奥尼亚王国”的消息直接告诉了他,并且宣布:既然伊比利亚殖民地已经不在谈判的范围内,王国要求新增加一个谈判条件,哈德鲁门图姆及其领地归属于戴奥尼亚。
  马戈尼德家族的叛变让俄克里顿大吃一惊,然而此时的迦太基自顾不暇,哪里还有能力去讨伐远在几百里以外的伊比利亚,他只能色厉内茬的向赫尼波里斯表示抗议:除非戴奥尼亚将叛国的马戈尼德家族交出来,否则迦太基拒绝再与戴奥尼亚进行谈判。
  双方不欢而散。
  有哈德鲁门图姆的前车之鉴,又有鲁斯皮纳作为榜样,泰普索斯仅在被围攻后的第2天就开城投降。
  阿莱克西斯让军队稍作休整,即率军西进。两天后,在距离阿迪斯城十里外扎下营盘。
  阿莱克西斯并没有立刻发起进攻,而是一边让士兵们修筑营地,一边派侦骑和山岭侦察小队详细探查敌情及周围地理环境。
  在阿迪斯城的萨摩尔斯得知戴奥尼亚军队逼近的消息,感到了十分紧张,命令军队不得出击、加强防御。
  双方对峙至2月初。在此期间,迦太基西面的腓尼基盟邦相继派遣援兵到达,使得守御阿迪斯的迦太基兵力增至2万多人。
  但与此同时,萨摩尔斯也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在阿迪斯的南面出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努米比亚军队。
  尽管之前迦太基元老院也派出了不少使者,赶到东努米比亚境内各部落,利用以前建立的关系,许以各种好处,企图游说他们保持中立。但是东努米比亚各部落已经与戴奥尼亚建立了同盟,更何况此时明眼人都能看出迦太基已经日落西山,他们又怎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使东努米比亚人彻底摆脱迦太基控制的大好机会。
  因此东努米比亚各部落最终聚集了15,000多名战士,本打算赶去哈德鲁门图姆,与戴奥尼亚军队会合,但阿莱克西斯却派信使命令他们直接从南面向迦太基城进军。
  与此同时,阿莱克西斯将自己的营地再向西移,距离阿迪斯城不到5里。
  萨摩尔斯陷入困难的选择之中。原本当他听到东努米比亚军队逼近时,为了避免遭到两面夹击,他已经开始筹划:先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阿迪斯,自己悄悄率领主力迅速赶往南面,先击溃人数虽多、但实力并不强的东努米比亚人,再赶回来,重新与戴奥尼亚军队对峙。
  但是戴奥尼亚军队突然将营地前移至阿迪斯城下,意味着城内迦太基军队的调动很难瞒过戴奥尼亚人的眼睛,一旦军队主力前去进攻东努米比亚人,很可能会遭到戴奥尼亚人的夹击。
  萨摩尔斯正犹豫不定之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另一支戴奥尼亚军队(实际上是戴奥尼亚第十军团部分大队和西西里舰队步兵组成的混合部队,人数接近1万人)在迦太基西面海岸登陆,包围了戴瑞托斯城(diarrhytos,腓尼基城邦,在迦太基城西面,距离其约100里,与乌蒂卡相邻),戴瑞托斯慌忙派使者向迦太基求援,并要求调回其之前增援迦太基的公民兵。
  萨摩尔斯知道西面的腓尼基城邦由于被征调了大量的公民兵之后,个个兵力空虚,恐怕不能够防御戴奥尼亚军队的攻城,如果迦太基不能及时救援,整个西面的海岸就会像东面一样有沦陷的可能,但是现在迦太基东、南两面都有大敌逼近,作为迦太基唯一一支有实力的军队,他又怎么敢率领其离开。
  但是坐视不管也不是好办法,因为消息只可能封锁一时,时间长了,让军中的这些腓尼基盟邦士兵得知他们的母邦已经或可能会遭到戴奥尼亚进攻的消息,一定都会毫不犹豫的离开军队、赶回母邦,到那时军队失去了1/3或更多的兵力,这场保卫迦太基的战争就更难打下去了。
  萨摩尔斯终于拿定了主意。他赶回迦太基,向元老院陈述了军队现在所面临的危险,提出要解决目前的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腓尼基盟邦的公民兵还在,冒险与阿迪斯城东面的戴奥尼亚军队进行一场决战,将其击溃之后,再率领胜利之军击败正在赶来的东努米比亚人,迦太基所面临的危机就解除了大半,最后在回援腓尼基盟邦。
  元老们经过一番争论,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正如汉诺所说的:“……尽管这是一个巨大的冒险,但至少还有一线生机,总比无所作为、任由戴奥尼亚人一步一步的将迦太基重兵围困、直至最后毁灭要好……”
  为了增加胜算,元老院进行了紧急动员。
  萨摩尔斯再返回阿迪斯城时,又带回了三千名士兵,他们不是老人、就是少年,迦太基为了即将开始的决战,倾尽了全力。
  阿迪斯虽然距离迦太基并不远,但这不同寻常的3000名士兵并不是个小数目,会快就被戴奥尼亚侦骑所探知,并回报给了阿莱克西斯。
  第2天清晨,刚刚起床的阿莱克西斯又接到侦骑的回报:迦太基军队正不断的走出阿迪斯城,向营地的方向行军。
  一直坚守在阿迪斯的迦太基军队突然出城了!……阿莱克西斯却并不感到吃惊,依旧按照之前的节奏,认真的洗漱,慢条斯理的吃完早餐,穿戴好盔甲……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这才叫来普林托尔斯,带着护卫队,以及300名西努米比亚骑兵,驰出营地。
  向西仅仅前进了三里多地,就听到前方传来的嘈杂声响,看到成千上万的迦太基士兵正在平坦的草地上排列阵型……
  阿莱克西斯双手握着缰绳,脸上带着笑意,扭头对普林托尔斯说道:“看来正如我们所预料的,迦太基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来找我们进行决战了。”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毕竟他们只能选择这条路,或许还有一点希望。”普林托尔斯神情肃穆的凝视着前方,说道:“但也正因为如此,已经身处绝境的迦太基人必然会倾尽全力的打赢这一仗,即使我们在实力上超过他们,也一定不要小视他们,而且我相信即使我们最后获胜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指挥官大人,我建议最好是避免此时与迦太基人进行决战,等再过几天,等梅利山达军团长他们的军队在西面接连攻占腓尼基城邦之后,这支迦太基军队的实力必然会遭到削弱、士气也必然低落,到那时我们再进军,胜利会来得更加容易。”
  阿莱克西斯陷入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摇头说道:“普林托尔斯,也许你的建议是对的,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们拒绝会战,想等着迦太基的那些腓尼基盟邦士兵都逃掉后再进攻,可到那时迦太基军队面临我们与东努米比亚人的联合进攻,极可能会放弃阿迪斯而直接退守迦太基城。迦太基城高墙厚,城内人口众多,又占据有利地势,我们即使加上第四军团所有舰队步兵、还有努米比亚人,围攻迦太基几个月,都未必能将其攻下。”
  说到这里,阿莱克西斯叹息了一声:“前天来运送军粮的船队负责人不是说了吗,由于第十军团他们也登陆了阿非利加,辎重供给的需求大增,囤积在利利俾和塞林努斯的军粮储备都已经用完,陛下已经派人通知卡塔奈和图里伊再紧急筹备数量巨大的军粮……还有,这个季节西西里与阿非利加之间的海域风浪较大,船队在运输过程中已经多次遭遇风浪,损失了10多条船了……
  战争持续下去,我们戴奥尼亚所承受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现在有机会一举击溃迦太基的主力军队,早日结束战争,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再说……我们在这里按兵不动了这么久,阿明塔斯他们已经很有意见了,如果再回避这场会战,反而去等待西面的第10军团他们的战果,第一、第二、第三军团的那些高傲的士兵们恐怕都得出来抗议了,所以这场会战我们必须要打!”
  普林托尔斯听完,觉得很有道理,当即说道:“指挥官大人,我是你的参谋官,给你提出不同的建议、供你参考是我的职责,既然你已经做出了抉择,那我们就开始准备这场会战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