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1136

  罗信闭门不出,生活过得平静无波,每日早晨早早起来,先是练一趟太极拳,然后再打一趟扇功。上午看看书,练练字,下午便和家人聊聊天,或者躺在树荫下,喝着葡萄酒,吃着瓜果,甚至眯着眼睛睡一小觉,黄昏时分吹吹箫,这一天就这么打发过去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中举
  罗信的心中是真的平静,因为他能够做的都已经做过了,如今只能够看嘉靖帝的态度了。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嘉靖帝真的不理会他,他就做一个闲散侯爷。他相信嘉靖帝不会降罪于他,顶多在怒气之下,剥去了他举人的功名。如此,他也不会再考,彻底不再出现在大明的官场上,他准备用以后的时间周游大明各地,成为一个像徐霞客那样的人,倒也逍遥自在。
  而且随着这个想法的产生,罗信在心里反倒是期盼嘉靖帝不要搭理自己,就让自己去过那混吃等死,周游各地的日子。
  旅游,美食,而且年龄也大了,可以撩妹子了,多么轻松写意潇洒的生活啊!
  向往!
  简直是太向往了!
  就在罗信这种向往之中,嘉靖帝的旨意下来了。
  经过锦衣卫多日努力,终于撬开了赵文华的嘴巴,原来那赵文华与陆庭芳积怨,所以才针对罗信做出了陷害的举动。赵文华已经承认,是他偷改了罗信考场的文章。
  但是,因为这只是针对罗信个人的行动,所以并不算是大面子舞弊,也就是说这场乡试除了罗信之外,余下的考评都是公正的。而且因为已经放榜,虽然罗信有着冤屈,也不能够让罗信成为解元,依旧是补录,成为大同乡试举人中的最后一名。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嘉靖帝这是对罗信有着怨气,罗信就算将来进入朝堂,恐怕也没有好日子过。
  罗信轻叹了一声,遗憾地放弃了自己向往的那种旅游,美食,撩妹子美好生活。对于嘉靖帝的说法,罗信嗤之以鼻,嘉靖帝早就知道自己的被陷害的,只不过被自己识破了他的轨迹罢了,又被自己逼迫的不得不补录自己。
  想到以后在朝堂上要面对嘉靖帝和徐阶两个大老虎,罗信便不由长叹。
  “唉……向往的日子是过不下去了,那就打开大门宴客吧!”
  还没有等到他打开大门,将贴在大门上的那个告示撕下来,便有下人送上了拜帖,罗信接过拜帖一看,却是阳林县县令,柳知县前来拜访。
  罗府中门大开,罗信和家人将柳知县迎了进来,自然有家丁将贴在大门上的告示揭了下来。
  罗恒和罗平等人眼睛还是红红的,那是哭的。罗信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成为举人了,再也不虑名誉受损。虽然只是乡试中的最后一名,那也是举人。
  按理说,一个秀才中了举人,而且还是乡试中的最后一名,作为知县根本就不会登门拜访,反倒是罗信应该去拜见知县。
  但是,罗信这个举人和别的举人不同。
  这个举人原本是应该拿到解元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才落到了乡试的最后一名。而且他的身份还不仅仅是一个解元那么简单,他可是一代大儒的身份,一代顶级诗词家的身份,这样的身份,别说还是一个举人,就算只是一个秀才,甚至只是一个没有功名在身的人,那也值得一个知县亲自拜访。
  罗平看着眼前的热闹,自觉得胸口发热,眼睛再一次湿润,眼前不断地闪现着过往的画面。这一切似乎都是从那一个令人痛苦的夜里发生了改变。
  自己的老父亲想要断去自己的大儿子一臂,如果自己的大儿子被断去一臂,小儿子又和从前一样,又被从家里赶了出去,不知道自己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在之后的灾年中早就妻离子散了,说不定全家都死在流寇的刀下,哪里还有今日的荣光?
  至今在他的眼前还闪现着那个只有七岁的幼小身影,正是那个只有七岁的小儿子罗信,在那个令他痛苦和崩溃的夜晚,和自己的老父亲据理力争,才保住了自己大儿子的一臂,虽然被赶出家门,依旧令他心中难过和彷徨,但是在那一刻,没有什么比保住自己儿子的一臂更重要。
  但是,随后家里却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因为分家而落魄。自从小儿子罗信突然要学文的时候,家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没有阻拦罗信学文,而是尽己所能,甚至身入打行,也要供罗信读书。如果当初不让罗信读书,这个家会是一个什么后果?
  不知不觉中他的眼睛又流出了泪水,抬起手将泪水擦干,脸上现出了骄傲之色。
  罗恒望着罗信的背影,心中也感概万千。眼前闪过在那个夜里,罗信那倔强的神色。当时自己毫不留情地将二儿子一家赶了出去,这个倔强的孙子便开始和自己疏离,虽然每次见到他这个爷爷,都很有礼貌,但正是这种礼貌让他感觉到自己这个孙子在心里排斥他。
  心中轻轻叹息了一声,此时认真回想起来,当时要断去罗青一臂,究竟是什么心理?
  不错!
  这是家规,罗家的家规,但是自己的心理在那个时候真的就没有一点儿偏心吗?
  当时将老二一家赶出去,心中可曾有一点儿担心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
  四口家,只有三亩田……
  但是如今呢?
  这个孙子不仅争下了偌大一份家业,拥有良田数百亩,不说老二家在县城内都有了房子,就是在上林村那个庄子都不知道比他罗恒一家大上多少。
  这还是次要的!
  如今罗信可是侯爷,侯爷啊!大明一共才有多少侯爷?
  而且如今还成为了举人,罗恒虽然是一个武人,但是也听说自己的这个孙子如今已经成为大儒了。
  大儒啊!
  大儒会止步于举人吗?
  中进士那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自己这个孙子入朝为官那是板上钉钉的。
  可惜分家了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柳知县却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施礼道:
  “恭喜世伯,令孙乡试高中,本县与有荣焉。”
  作为如今在罗府中年龄最长的罗恒,柳知县自然要客客气气的。一个武人不值得柳知县客气,但是一个大儒的爷爷那就值得客气了。再说罗恒见到柳知县向他施礼,脑子便嗡的一声,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荣誉。往常别说见到一个知县,就是见到一个县丞,他心中都慌乱和恐惧,此时却是一个县令像他问好,心里欢喜得像是开了花,手忙脚乱地向着柳知县回礼,而且还是习惯性地想要跪下,却被柳知县上前一把扶住,当然柳知县也不会说不用跪,而是笑着说道:
  “世伯的身体真是英朗。”
第四百六十二章
海阔天空
  此时罗信也来到身边,伸出一只手扶住了罗恒,他还真是害怕罗恒力气大,柳知县扶不住。
  大人,请!
  柳知县点点头,放开扶着罗恒的手,又朝着罗平势力道:“世兄生个好儿子啊!”
  罗平前些日子来往太行山,时常见到周玉等二十几个举人,倒也明白了举人的地位,更是知道如今自己的儿子为一代大儒的地位,倒是没有什么慌乱,也没有跪下,而是躬身施礼,口中谦虚了几句。
  罗恒看着罗平不慌不忙的模样,再想起自己刚才的慌乱,老脸不由一红。再看看一旁神色慌乱的罗野,再想起如今罗青在军中的地位,和自己之前一直器重的长孙罗胜的地位,说不出此时他心中的情绪。
  众人在堂屋落座,自由丫鬟上茶,柳知县望着罗信道:“罗候,您是阳林县的骄傲,卑职能够来到阳林县任职,真是三生有幸。”
  罗信便笑道:“之前便受到柳大人照顾,特别是当初接受陛下圣旨的时候,全赖大人,否则不器必定手忙脚乱,不器在这里多谢。”
  “不敢!”
  柳知县急忙站起回礼,不提罗信大儒的身份,就是一个侯爷的身份他也受不起罗信一谢。所以脸上便适当地现出了惶恐之色。
  柳知县为人和圆滑,不仅和罗信相谈,而且还照顾到了罗恒和罗平,罗智,甚至是罗野。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了他的善意,他的关注。
  罗恒和罗野神色间不时地浮现惶恐之色,他们两个还没有习惯如今的地位,这是因为罗信一家和他们已经分家了,平时罗信家迎来送往的人,他们根本没法接触到,而且也没有人去他们家里,人人都奔着罗信家而去。
  而且罗信也从来没有露过口风,请爷爷奶奶去府中居住。罗恒自然不会厚着脸皮去,他知道自己在罗信心中是什么地位,知道罗信不待见他这个爷爷。所以他们自然就没法习惯一个侯爷的爷爷的生活和大伯的生活。
  罗平却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身份,所以他脸上的神色倒是很平静,和柳知县说话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不卑不亢。罗智已经是举人身份,而且作为读书人已经很久了,自然应付得云淡风轻。
  柳知县还没有坐多久,一直在阳林县等待的各地读书人便开始纷纷来访。罗府便立刻安排大摆筵席,屋里屋外,院子里整整摆了五十桌。而且将阳林酒楼的厨子和伙计都请来了。
  罗家如今不差钱,有着三本书在状元书局和清雅书局全国铺开,那钱便如流水一般送来。
  罗府灯火通明,四处都是欢声笑语。到了后来,又不得不加桌子,因为更多的人来了。不仅是周玉,张洵等其他晋阳七杰来了,当初那十几个也离开鹿鸣宴的举人也来了,还有孙继先,吴同知,何心隐等人也来了。
  这还是能够叫出名字的,还有一些叫不出来名字的官员,名流,读书人都蜂拥而来。罗信的府中根本就坐不下,只要将酒席都摆到了邻居家里。
  不说整个晋阳府,最起码在阳林县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来到了罗府庆贺。罗信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原本只是斗倒严嵩就足以令大家庆贺的事情了,但是却没有想到当事人罗信却受到了陛下不恭的待遇,而且罗信还非常有风骨地拒绝了陛下的旨意。
  这让大明的读书人瞬间都亢奋了起来。大明朝原本就是一个士大夫与皇权不断争斗的局面。嘉靖帝曾经用一场大礼仪战胜了士大夫,开启了他独裁的时代。这嘉靖这个时代,士大夫过得非常的不如意,在大明嘉靖帝之前哪里会有严嵩这样的宠臣?哪个士大夫不在皇帝面前腰板挺得直直的,说话的声音大大的?
  但是自从大礼仪之后,似乎大明的读书人失去了嵴梁,出现了严嵩那样只知道媚上的读书人,读书人的心理很复杂,也很脆弱,有时候更为现实,一方面心理痛骂着严嵩这样媚上的人,一方面有感概自己没有成为嘉靖帝宠臣的机会。想要让他们去和嘉靖帝硬碰,绝大部分没有那个胆子,毕竟像沈炼那样的人太少了。
  但是……
  如今又出现了一个!
  罗信!罗不器!
  这个人硬生生地搬到了严嵩,又硬生生地拒绝了嘉靖帝。
  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罗信和嘉靖帝的博弈,这样是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庆贺?只有罗信胜利,才是大明所有士林读书人的胜利。
  这一刻终于来了!
  代表着皇权的嘉靖帝屈服了,大独裁者嘉靖帝屈服了!虽然只是有限度的屈服,没有让罗信成为解元,只是补录最后一名,但是却承认了科场舞弊的行为。
  普天同庆!
  他们看到了士大夫重新崛起的机会!
  所以,如此多的读书人,官员,名流涌到了阳林县,涌到了罗府前来庆贺。说他们庆贺罗信中举,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为自己庆贺,庆贺士大夫崛起的机会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