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1136

  聪明的读书人在这一刻都明白了,罗信如果接受了这种补录,其后果意味着什么。一时间,这个消息便从阳林县传了出去,很快便又引起了一片风潮。
  这是罗信第一次公开说明自己在考场没有犯禁,也是第一次通过这种方法指出科考的舞弊行为。整个大明因此似乎又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原本因为扳倒严嵩而使士林弹冠相庆的热烈气氛消失了,又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天下士林的目光都集中在京城和阳林县,等待着事情的发展。
  而就在这种紧张和期待中,梁大柱悄然地离开了罗府。第二天,在梁大柱的身后便跟着两个人进入了罗府。
  “何先生,宋兄,劳烦二位了!”在罗信的书房内,罗信朝着何心隐和宋泰拱手道。
  这两个人正是何心隐和宋泰。两个人也纷纷还礼,然后分宾主落座。丫鬟上茶之后,退了下去。鲁大庆将书房门关上,站在了外面守护。书房内,何心隐取出了一个账册放到了罗信的跟前道:
  “罗候!”自从罗信将《阳林百篇》出版之后,何心隐便对罗信改了称呼,不再称呼罗信为不器:“这是《孔孟合璧》和《阳林百篇》的账册,应该属于罗候的那一份此时正在路上,明日即可送到罗候府上。”
  与此同时,宋泰也取出了一个账册放在了罗信的面前道:“罗候,这是我们状元书局的账册,您的那份此时也在路上,明日就会送到。”
第四百五十九章
阳林诗词集
  罗信没有理会那两份账册,而是从桌子上拿起两本手抄书,向着何心隐和宋泰一人递过去一本道:
  “请二位指点!”
  何心隐和宋泰眼中就露出了震惊之色。
  “什么意思?这罗信在写出了《孔孟合璧》和《阳林百篇》之后,又要出第三本书了?这是要逆天啊!”
  这两个人都是爱书之人,特别是看过了罗信写的《孔孟合璧》和《阳林百篇》之后,他们对于罗信的新书更是充满了期待,两个人急忙从罗信手中接过了手抄书,低着头看去,便见到封面上写着五个大字。
  阳林诗词集。
  “这……”
  两个人震惊地看了罗信一眼,然后又震惊地相互对视了一眼。这罗信要干什么?不仅要成为一个大儒,还要成为一个诗人不成?
  要知道,不是大儒就能够成为诗人或者词人的,纵观华夏历史,有几个大儒是优秀的诗人或者词人的?
  诗仙李白是大儒吗?
  词帝李煜是大儒吗?
  作诗和作词是需要天赋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和词人的,而且看这本《阳林诗词集》页数还不少,绝对不会只有十几首。再想到罗信曾经作过的《桃园秋》和《寒江钓》两首诗,恐怕这《阳林诗词集》也不会是普通的诗词。
  安耐下心中的震惊,两个人低头看了起来,脸上的震惊之色越来越浓。
  这本《阳林诗词集》是罗信从后世中抄录的,如今在这个危险的时候,罗信抄得没有任何障碍。他从后世中无数的诗词中选录了一百首诗词,这一百首诗词都是家境年后中的优秀诗词。
  不错!
  只是优秀诗词,当中也有几首经典诗词,却不是经典中的经典诗词,罗信还是有意地留下了一些经典中的经典诗词,留待以后好用。但是,只是这些诗词就足以令世人震惊。
  这不是一首两首,而是一百首!而且这一百首最差的诗词也属于优秀级别的,更不用说还有经典之诗词!
  罗信这个时候,才一首端着茶杯慢慢地喝着,一首翻看着两本账册。当罗信翻看完账册之后,眉宇之间也现出了喜色。
  这两本账册给他带来了万贯家财,以后不仅仅是衣食无忧,而是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这还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孔孟合璧》和《阳林百篇》继续卖,就有源源不断的金银送过来,如今他又要出版《阳林诗词集》,会有更多的金银送过来。
  他相信《阳林诗词集》卖得会比《孔孟合璧》和《阳林百篇》还要好,这就是诗词的力量。
  屋子里很静,只有何心隐和宋泰偶尔翻书的声音和两个人粗重的呼吸声,又过去了半个时辰左右,何心隐和宋泰先后抬起头,神色激动地望着罗信,眼神中已经带着崇拜。
  宋泰还则罢了,他不过是一个秀才出身,而且后来还去经商。但是何心隐不同,何心隐也是一代大儒,但是何心隐却不是诗人,更不是词人,他知道想要写出一首优秀的诗词有多么不容易,如今罗信却轻而易举地拿出了一百首,首首都是优秀,甚至是经典,这让他们两个此时如同哑了一般,说不出话来。
  最后两个人带着亢奋的心情离开了。第二日,两辆大车进入到罗府,卸下了金银离去。但是,罗家却没有什么喜庆,看到罗信张贴在大门上的告示,别人不理解,罗智思索了一番便理解了,便将此时同家里人说了,所以此时罗家也都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
  他们害怕嘉靖帝被罗信激怒,继而责罚罗信。唯有罗信依旧是一副淡然的样子,他没有出门一步,也没有去陆府,因为这个时候去不合适。
  他没有去,但是陆庭芳却来了!
  原本陆庭芳回到了陆府之后,便一直憋在了家里。虽然陆家的产业还回来了,但是他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他的名声没有了,在罗信最需要他这个老师的时候,他退婚了。虽然他是为了罗信好,但是不明白事情真相的人,只会鄙视他的为人。
  在这种情况下,罗信虽然回府了,但是那是因为罗信被补录为举人了。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去罗府提议复婚,那不真正成了见利忘义的小人?
  这是注重清誉的陆庭芳完全无法接受的。所以他的心中很苦闷,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最优秀的学生,罗信。
  但是,当罗信贴出了那个告示之后,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罗信推辞了补录,不要了举人功名。这种方式有着很大的可能激怒嘉靖帝,也就是说罗信此时的境遇十分危险,如果他陆庭芳在这个时候提出复婚,便没有人说他是见利忘义的小人,而且他之所以当初退婚,都是因为徐阶的逼迫,而这个事情已经传遍了大明,只要他在这个时候重新站在罗信的一边,便会挽回他的名誉。
  至于他这样做会不会影响罗信,陆庭芳深知此时的他已经左右不了罗信和嘉靖帝之间的博弈,他的一切行为根本对罗信的未来没有丝毫影响。而且作为罗信的老师,他觉得此时自己也应该站在罗信的身边,支持他,鼓励他。如此陆家和罗家复婚就是对罗信最大的支持。
  所以,陆庭芳来了!
  带着惭愧的心理来了!
  但是,他却受到了罗府的热烈欢迎,陆庭芳之所以退婚,罗家人心中知道的清清楚楚,他们对陆庭芳没有丝毫怨恨,反而只有感激。
  如此,陆庭芳解去了心结,在京城天牢中他已经想开了,大不了一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何况,嘉靖帝也不会昏庸地因为此事而杀了罗信和他陆庭芳。所以,两家很快就同意了复婚,并且宣扬了出去。
  一番热闹之后,罗信和陆庭芳,罗智坐在了书房内。
  当书房内只有三个人的时候,陆庭芳和罗智脸上的笑容隐去,浮现出忧虑之色,罗智更是迫不及待地说道:
  “不器,你这样做恐怕会引起陛下的恼怒,你这是在逼迫陛下。”
第四百六十章
嘉靖的纠结
  罗信笑着给罗智和陆庭芳斟茶道:“那这件事放在小叔的身上,小叔会如何做?”
  罗智尴尬地说道:“信儿,小叔没有你那个智慧,恐怕根本就看不出来这里面的机关,稀里煳涂地还高高兴兴地就接受陛下的补录了。”
  “那如果知道这其中的机关呢?”
  “自然不会接受!只是……这样做,很可能会激怒陛下啊!”
  “就算是激怒了陛下,也不能够接受。”陆庭芳赞赏地望着罗信道:“不器,没有想到你进步的如此快,竟然能够在瞬间看出这里面的机关。如果你接受了陛下的补录,那就是承认了自己的人品不好,以后你在士林寸步难行。”
  “老师,我明白!”
  陆庭芳又微微皱起了眉头道:“可是罗智说得也有道理,如此恐怕你就激怒了陛下。你可有对策?”
  罗智闻听,立刻目光灼灼盯着罗信,他如今对罗信可是心服口服,小小年纪就争得一个侯爷的家业,而且更是成为一代大儒。说实话,虽然他是罗信的小叔,但是面对罗信的时候,心中却有着一种朝圣的感觉,他相信以罗信的智慧一定有所对策。
  果然,不负他的期待,罗信轻轻点头,从桌子上拿起了两本手抄书递给了陆庭芳和罗智。陆庭芳和罗智接过手抄书,神色便是一震,随后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他们两个并没有像何心隐和宋泰那样从头看到尾,只是匆匆地看了几页,便霍然抬头,眼睛闪烁着不可置信的光芒。
  半响,陆庭芳闭上了眼睛,又半响,睁开了眼睛,眉宇之间现出了一丝忧虑,凝声说道:
  “不器,你这是再三逼迫陛下。为师相信,你先有《孔孟合璧》,后有《阳林百篇》,如今又有《阳林诗词集》,而且你还是战胜草原的关键之人,到这个时候,天下没有一个人敢再怀疑你的人品,就是陛下也不可以。所以,陛下必定会给你一个说法,但是如此你更会激怒陛下,待你入朝为官的时候,形式未必会比严嵩在位的时候容易,恐怕会凶险更多,毕竟你这次得罪的不是内阁首府,而是陛下。”
  “我知道!”罗信轻轻点头道:“但是我不能够就这样屈服,如果我接收了陛下的旨意,那我这一辈子就毁了,与行尸走肉无疑。我连续写出这三本书,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厉害,只是想要拿回原本就属于我的东西。
  至于陛下的怨恨……”
  罗信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他才心中非常清楚,嘉靖帝根本就没有几年可活,在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往往是被上代皇帝打压的臣子,在下代皇帝都会得到重用,特别是有才能有功劳的臣子,罗信最多会被嘉靖帝打压几年罢了。如今罗信已经不再害怕自己会被害死,不管是徐阶,还是陛下,想要加害如今已经有着一代大儒名望的罗信,不是不可以,但是却绝对不敢要了罗信的性命。但是,他如今自然不会和陆庭芳这么说,便淡淡地说道:
  “陛下的怨恨也未必就不能够消除,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我入朝文官的基础上,如果我不能够入朝为官,就算陛下不怨恨我又如何?”
  “说得不错!”陆庭芳黯然点头道:“两权相害取其轻!”
  随着《阳林诗词集》的出版,在大明又刮起了一道旋风,当《孔孟合璧》问世的时候,罗信的名望就已经达到了大明第一才子的境界,随后《阳林百篇》的问世,终于将罗信推到了一代大儒的地位。但是,不管是《孔孟合璧》,还是《阳林百篇》都没有《阳林诗词集》引起的轰动大。
  这是因为无论是《孔孟合璧》,还是《阳林百篇》都不是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甚至是听得懂的。别说是老百姓,就是那些普通的童子和秀才也很难全部看懂这两本书。
  但是,《阳林诗词集》不同,别说的普通的童生,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够听懂一首好诗啊!于是,在《阳林诗词集》问世之后,罗信的名气已经不局限于士林了,而是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或优美,或绚丽,或忧伤,或激昂的诗词在寻常百姓家传唱,每个人都在赞叹罗信在经义上有着大儒见解之外,还有着如此天赋才情。
  很短的时间内,罗信的名声都传遍大江南北,坊市,大街,青楼,河边,井口都在传唱罗信的诗词,并且以传唱罗信诗词为荣。特别是大小青楼,几乎俱都在传唱罗信的诗词。
  《孔孟合璧》,《阳林百篇》和《阳林诗词集》三本书彻底奠定了罗信在士林中的基础,彻底打响了罗信在士林中的名望,成为了大明士林中的偶像。
  《阳林诗词集》问世,再一次让天下文人向着阳林县汇聚,但是他们却无法见到罗信一面,而且他们看到了罗府大门上张贴的告示,却也无奈地摇头,这个时候他们的心中虽然迫切地想要见到罗信,但是却也知道这不是见罗信的时候,便一个个俱都在阳林县居住下来,等待着罗信揭去大门上告示的那一刻。
  实际上他们的心中都也十分清楚,罗信是在等待陛下的旨意,罗信的第一斗,斗垮了严嵩,如今这是罗信的第二斗,这第二斗是在罗信和嘉靖帝之间展开。
  就连徐阶都在心中不由赞叹罗信的诗才,御书房内的嘉靖帝也不由拍案叫绝。
  但是,看《阳林诗词集》的时候,嘉靖帝拍案叫绝,放下《阳林诗词集》的时候,嘉靖帝的脸上却满是纠结,甚至带着羞怒。
  自从大礼仪以来,他还从未被人如此被人逼迫如此,心中恼怒异常。但是,此时嘉靖帝也知道自己必须妥协,而且借口也很好找,只是心中有着憋闷罢了。
  阳林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