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1136


第二百四十八章
罗青归来
  得知了这一消息的罗信便仔细地回想着历史上发生事情,他记得就在今年会发生一系列的对大明来说十分糟糕的事情,而阿拉坦汗最终也在八月份开启了和大明的战争。回想了一系列历史事件之后,罗信不由黯然摇头,实际上大明从嘉靖开始就走向了下坡路,直至大明灭亡。
  既然周知县已经从知府那里带回来消息,罗信也就有了借口去告知陆庭芳边关确实出现了变故,离开家里向着陆府行去。
  时隔五天之后。
  周庭玉便和新任知县交接了公文,然后前往晋阳府宣抚司报道,成为了一个正六品宣抚司佥事。
  这个消息被阳曲县县令李天华得知之后,心灰意冷之下,竟然上书辞官,要归回故里。不过却被驳回,李天华便每日酒醉,不理政事。
  这一日。
  周玉派人请罗信和张洵前往晋阳府相聚,罗信和张洵自然前往,就算没有周玉相请,他们两个也准备近日前往晋阳府。义父升官了,作为义子总要去祝贺一番。
  两个人买了一些礼物便来到了晋阳周府,一番祝贺之后,周庭玉便摆宴招待。席间,周庭玉望着罗信道:
  “信儿,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府试了,义父知道你过府试没有问题,不过还是要时时温习。”
  “孩儿明白!”罗信恭敬地说道。
  周庭玉又将目光望向了张洵道:“子玉,待信儿通过了府试,就是你们两个一起参加道试了。你准备的如何?”
  张洵恭敬地说道:“义父,孩儿这次准备的很充分,不敢说夺得道试案首,但是考中廪生应该没有问题。”
  “好!”周庭玉拍案喜道,然后又将目光望向了周玉,周玉便抢先笑道:“父亲,您就放心吧,我,洵弟和信弟这次一定给您拿回三个举人。”
  “好,好,好!哈哈哈……”周庭玉开怀大笑。
  席间气氛异常欢乐融洽,从晋阳府回到阳林县的家里之后,罗信便将心沉到了读书之中。不过他读的却不是四书五经。罗信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他知道自己如今的学问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不是死读书就能够提升的,而是需要出去游历,对大明这个时代进一步了解,增进对这个时代的认知,才能够让自己的学问拥有提升的土壤。
  所以他干脆抛开了四书五经,而是重新默写曾经给大哥写过的那些兵书战策,一边默写一边研究,毕竟按照历史的进程来看,到了八月,阿拉坦汗就会开启和大明的战事。同时回忆着八月战事的一步步进程。
  以前不管是自己作诗,赢得争水文斗,夺得案首获得的名声,还是帮助义父预防瘟疫的发生,这些都是小功绩,就算是传到了皇帝的耳中,恐怕皇帝也只会付之一笑。顶多会对他略微感些兴趣,过几天就忘记了。所以罗信才将预防瘟疫的功绩让给了周知县。
  但是,这次战事不同。
  这不仅仅是因为阿拉坦汗一直是大明的噩梦,是嘉靖皇帝的噩梦,更是因为今年对大明来说就是一个灾年,可以说是令嘉靖皇帝和满朝文武焦头烂额的一年,是嘉靖帝记忆深刻的一年。如果在这一年中他罗信能够脱颖而出,便一定会被嘉靖帝记住。到那个时候,就算是严党和徐党想要阻止自己也会变得困难重重。所以,罗信一边详细地回忆这次大明和蒙古战事中的所有记载,一边心中竟然有了一点点期盼。
  该来的终归要来!
  嘉靖四十年三月初三日,广东黄启荐率领惠、潮山民数千,攻打海丰、碣石、归善等县,破甲子门巡检司,杀死官军百户魏祚,令朝野震动。
  周玉很快就派人将这个消息详细地写成了一封信,派人快马给罗信送来。罗信知道自己的层次决定了自己的消息闭塞,而如今已经身为晋阳宣抚司佥事的周庭玉却能够收到在大明发生的各种消息。所以在上次前往晋阳为周庭玉庆贺的时候,便嘱托周玉将这些消息通知他。
  信上除了这个消息,还有着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的汇总。
  安南之役及平定崖州黎民起事,俱有赞画功的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周延于嘉靖四十年二月十一日卒于官,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謚简肃。
  曾经力敌阿拉坦汗的兵部尚书王邦瑞,于嘉靖四十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于官,年七十七,赠太子少保,謚襄毅。
  为人正直,不媚权贵的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的吴山,嘉靖四十年二月,因言日食事,嘉靖帝责其卖其沽名。三月十五日勒其闲住,时人不平。
  一代名将太子太保,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的许论,被严嵩授意的给事中郑茂等人劾其侵冒军饷,嘉靖四十年六月二十六日被夺官闲住。
  边关糜烂,中枢反严党的官员死的死,罢官的罢官,没有一个消息是好消息,而徐阶一党却是销声匿迹蛰伏起来。
  收到这个消息的罗信在看完信件之后,黯然地摇了摇头,将那封信扔在了桌子上。望着窗外发呆了一会儿,苦笑道:
  “这还只是开始啊!”
  “踏踏踏……”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随后便听到蝶儿和春花的声音:“拜见大公子。”
  罗青的声音响了起来:“小弟呢?”
  “公子在书房。”
  罗家的下人对罗信的称呼很奇怪,按理说应该称呼罗信为二公子,但是他们却都称呼罗信为公子。在他们的心中罗信才是这个家真正当家做主的人。这一点,罗信的父母和大哥都知道,也默认了这个称呼。
  罗青“嗯”了一声,向着书房走来,这个时候鲁大庆已经从书房外间迎了出来,他知道罗信和罗青很亲,小跑着出来道:
  “拜见大公子!”
  “嗯,给我倒杯茶。”罗信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书房。罗信已经从内间迎了出来:“大哥。”
  “容我先喝杯水,渴死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纯阳宫
  罗青风风火火地走进书房,在他的身后鲁大庆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放在了罗青的跟前。罗青伸手端起茶杯,发现太烫了,看到罗信的面前有着一杯茶还没有喝,摸了一下,温度正好,便端了起来,一饮而尽。
  “大哥,慢点儿!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匆匆?”
  罗青放下茶杯,刚想要说话,却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那封信,迅速地扫了几眼,抬头望着罗信道:
  “此事你也知道了?”
  “嗯!”罗信点头道:“怎么?你是为此事回来?莫非白总兵被调往广东?”
  “不是!”罗青摆手道:“最近局势有些不妙,原本阿拉坦汗就毫不顾忌地宣扬要攻打边关。如今广东又发生此事,感觉大明在未来会陷入战祸之中。信弟,马芳你知道吗?”
  闻听到大哥提起马芳,罗信的精神就是一振,马芳可以说是大明北方第一名将,而且是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人物。
  马芳,字德馨,别号兰溪。马芳生活的时代,正是残元势力大肆侵扰明朝疆土、边陲战火频仍的时期,马芳的家乡大同宣化一带便是战争的最前沿。嘉靖四年,年仅10岁的马芳就被蒙古鞑靼部落的人掠走,被迫为人放牧,成为奴隶。在辽阔的草原上,他曲木为弓,练习骑射,日积月累,箭无虚发。
  一天,部落首领俺答到草原狩猎,遇到一只猛虎向他扑来,马芳见状,弓响矢落,正中猛虎要害。于是,俺答命令他跟随左右。马芳虽然受到俺答的重用,但是他心在明朝,嘉靖十六年,乘人不备,只身跑到大同,在大同总戎周尚文幕下当兵,从此开始了他保卫国家的军事生涯,由士兵到下级军官,由都督到宣府总兵,成为一代名将。《明史》言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马芳来晋阳了?”
  罗信脸上现出了激动之色,这样的一个历史名将让罗信的心怦然而动。不过随后他便摇头道:
  “不可能啊?马芳此时应该在宣府啊。”
  罗青便笑道“马大人怎么会来晋阳?是他的一个幕僚徐先生来到了晋阳,他是晋阳人,这次是回乡探亲,于白总兵交好。”
  说到这里,他望向罗信的目光露出了感激道:“我如今被白总兵重视,所以在面见徐先生的时候也带着我。席间谈论兵法,那徐先生便对大哥我的胸中韬略所震惊,追问之下,大哥便提及你,言道都是你所传授,所以那位徐先生想要见你一面。”
  罗信的脸色就是一苦道:“大哥你怎么就把我说出来了?”
  罗青认真地说道:“信弟,虽然你将来要走文人的道路,但是如果有着军方的支持,你的道路也会走得顺一些。更何况,大明一直有着文人统兵的传统,说不定在将来信弟还有统兵的机会,所以大哥觉得提前结交一些军方人并不是坏事。”
  “军方不是有你嘛!”
  “信弟,我脑子不如你好使,我觉得此事对你有利。如果你认为有害无利,我就告知徐先生你在备考,婉拒他。”
  罗信便摇摇头道:“无所谓利弊,如今我还没有功名在身,就是普通百姓一个,正所谓无官一身轻,接触一些也无妨。”
  纯阳宫是一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道教圣地,院内亭台楼阁样样皆有。罗信和罗青走进了大门,在院落中央便是吕祖殿,面阔三间,方方正正,很是壮观的。罗信跟着罗青走过吕祖殿,进入到殿后的院落。此院落按八卦的方位而建,具有鲜明的道教建筑特色。
  一座座楼阁错落有致,曲折回旋,徜徉此间,不禁让罗信感叹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边流连着景致,一边跟着罗青走上了一座阁楼,顺着楼梯向上走去,还未走到最上一层,便听到从上面传来一阵阵爽朗的谈笑声。
  两个人走上了阁楼,里面的谈笑声便是一停,罗信的目光扫去,便见到上面坐着三个人,其中的三个他都认识,一个是白总兵,一个是白总兵的手下大将夏勇,第三个人便是一个身穿儒衫的文人,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三缕长髯,整个人显得清瘦。
  阿拉坦汗准备开启对大明战争的消息还没有广泛传到大明,所以纯阳宫依旧涌进来大量的香客,熙熙攘攘,但是在这高高的阁楼之上,却很是寂静。
  此时面对三个人的目光,罗青首先走上去恭恭敬敬地施礼道:“参见总兵大人,夏将军,徐先生。”
  罗信也随之走了上去,作揖道:“学生见过白大人,夏大人,徐先生。”
  按理说,如今的罗信还没有功名在身,见到三位有官位在身的人应该跪拜。不过来自后世的罗信很不习惯跪拜,而且这三个人也都穿着便服。同时这三个人也都知道罗信拥有功名只是时间问题,自然不会纠结此等小事。
  “罗公子无虚客气,我们武人不好这等虚礼,入座。”白总兵含笑说道。
  罗信便告罪了一声,抬步来到了一个空位子坐下。不言不语,温文儒雅。
  徐先生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罗信,见到罗信平静儒雅的神色,眼中便现出赞许之色,开口笑道:
  “罗公子,久闻大名啊!”
  罗信还真是没有听说过徐浩然这个名字,不过既然能够作马芳的幕僚,便应该不简单。闻听到徐浩然的称赞,罗信的脸上便露出了谦逊之色道:
  “徐先生过誉了,学生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参加科考的人,哪里来得名声。”
  “哈哈哈……”徐浩然大笑道:“罗公子过谦了,不说你刚刚夺得县试案首。就说你写过的《桃园秋》和《寒江钓》这两首诗便令老夫钦佩。”
  罗信便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却并没有言语。徐浩然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道:
  “你那个烟锁池塘柳可是想出了下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