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1136

  “那个人在哪里?”
  “不知道。”罗信摇头道:“那个人再也没有出现,应该是离开了阳林县。”
  周庭玉的眉头便紧紧地皱了起来道:“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必须立刻上报朝廷,让朝廷增兵北方。”
  “增兵不太可能。”罗信摇头道:“最起码短时间内无法增兵。”
  “为什么?”
  “义父,您不要急,容信儿慢慢给您分析。”这些日子罗信已经将这段时间发生在大明的事情仔细回忆了一遍,所以思虑已经成熟。
  “义父,东南的倭寇之乱您知道吧?”
  周庭玉神色就是一滞,目光现出了忧虑,静静地思虑了起来。罗信也不打扰,静静地坐在那里。周浩德脑子迅疾地转着,他发现自己的思维竟然有些跟不上罗信,心中不由骇然。信弟已经如此厉害了吗?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张洵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罗信竖起食指在唇间请“嘘”了一声,张洵神色一怔,便看到了一脸沉思状的义父和大兄,便放轻了脚步,走到罗信的右边轻轻坐下,不出声只是用口型问道:
  “怎么了?”
  罗信便伸出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道:“义父升职晋阳宣抚司佥事,北方将起战事。”
  张洵立刻就明白了这里的关键,也不由为义父担忧起来。便也伸出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道:
  “朝廷会派大军来吧?”
  罗信便微微摇头,张洵便急忙蘸水写道:“为什么?”
  罗信便将嘴朝着义父和大兄努了努,张洵便明白义父和大兄正在思考朝廷是否会派出大军。不由也微微皱起了眉头思考了起来。
  但是,他和周浩德碰到的同一个问题,消息上的短缺,他们两个根本就不清楚如今大明军事布局,自然无法思考出来一个结果,所以眉头是越想便皱得越紧。而周庭玉不同,他毕竟是一方县令,很多消息他有所了解,所以思索了大约不到两刻钟的时间,脸上的颜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抬起眼帘望着罗信道:
  “你是说朝廷的大军都如今都集中在东南?”
  听到周庭玉的话,周浩德和张洵都将目光望向了罗信,罗信便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怎么会?”周玉和张洵惊讶地问道。
  罗信目光望向了周玉和张洵道:“你们应该听说了,前些年已经被定为死罪的福建都指挥佥事卢镗被释放出狱回到福建抗倭,还有当初被抓起来的李显也是如此。”
  周庭玉脸色阴沉地接口道:“广东俞大猷也被调往浙东。”
  “任环,汤克宽,谭纶这些人都是名将,如今都在东南。”罗信又接口说道。
  这个时候就是周玉和张洵也反应了过来,两个人的脸色都变了,周玉震惊开口道:
  “如此说来,朝廷已经将重兵囤积在东南,想要彻底铲除倭寇之乱?”
  “不错!”
  周庭玉点头,这件事情如果放在北方无战事的时候,周庭玉自然会高兴。但是,如今却完全高兴不起来,因为就算朝廷想要往北方调兵,时间上也来不及。等着朝廷从东南调兵,说不定那个时候晋阳都失陷了。
  “那得赶紧上书朝廷,请朝廷调兵啊?”周玉急道。
  罗信便摇头道:“如果北方局势没有兵败如山倒,全面失陷,朝廷是不会派兵的。”
  “为什么?”
  “因为边关有着百万军队,朝廷不会认为大明百万军队会挡不住阿拉坦汗,会兵败如山倒。最起码朝廷不认为在短时间内需要往边关增兵。”
  “对啊!”张洵兴奋地说道:“我们边关有着百万雄师,蒙古才有多少人?”
  罗信和周庭玉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黯然摇头,北方边关也有些名将,但是绝大部分却根本就没有什么战力,遇到阿拉坦汗犯边,他们能够做的只是坚守,根本就不敢出去和阿拉坦汗交战。而且还未必能够守得住。
  “怎么办?”罗信能够将局势分析得如此透彻,不仅让周庭玉把他当做一个可以商讨大事的人。
  “其实义父能够成为宣抚司佥事是一件好事情。”
  周庭玉便摇头道:“我看我倒是一只替罪羊。”
第二百四十七章
消息确定
  罗信便摇头道:“义父,蒙古不是流寇,如果阿拉坦汗的大军攻打过来,阳林县多半是守不住的。所以义父离开阳林县前往晋阳府却是少了一份危险。”
  周庭玉轻轻点头,从这方面来讲,他确实是因为这次提升躲过了一劫。只是一想到自己很可能会成为替罪羊,脸上的神色依旧不好看。
  “至于替罪羊的事情义父也不需过于悲观,您在阳林县为官多年,和晋阳府的那些官员也不陌生,所以您并不算是晋阳的一个新人。”
  “这倒是。”周庭玉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容:“我在晋阳府还是有些人脉。”
  “只要义父在您的位置上显示出来您的能力,再加上您的人脉,只要晋阳府不破,应该可以安然度过这次危机。”
  “我的能力?要如何做?”
  “义父,知府应该知道边关之事吧?”
  “嗯!”周庭玉点头道:“如果边关真的有事,作为晋阳府的知府一定会知道。”
  “那我觉得义父应该尽快去拜访知府,一是去感谢知府的提拔,就算不成为知府的心腹,也不要让他把您当作政敌。另一方面可以告知他,您微服私访的时候,从关外回来的人口中得知蒙古有异动,提醒知府早作准备。这样会令知府感觉到您是一个有能力,又勤勉,而且还为他着想的人,想必他会投桃报李的。”
  周庭玉坐在那里脸色不停地变换,最终点头道:“就这么办,我明日就去晋阳府去见知府大人。”
  “多带一些衙役,以防蒙古的探子。”罗信凝声说道。
  周庭玉神色一变,凝重地点点头。罗信又道:“义父,在知府大人面前不要提起我,就说是您微服私访的时候发现的那个从关外回来的人。”
  “义父晓得,你是不想要显露出来你的能力。”周庭玉顿了一下又道:“不过,还是要谢谢你。”
  从周府回到家里,刚刚一进入到家门,便见到陆元带着鲁仲连,梁大柱等下人,还有蝶儿等丫鬟站在那里,整齐地朝着罗信施礼,一个个笑脸盈盈地喊道:
  “恭贺公子夺得县试案首!”
  罗信便“哈哈”大笑,朝着陆元一挥手道:“赏!”
  “谢公子!”
  众人又是一番施礼,罗信则是大步离去,他没有说赏多少,陆元自会搭理一切。没有回到自己的房间,而是向着堂屋走去。他知道今天是放榜,父母一定去看过,想必这个时候都在堂屋中等待自己。待他进入到堂屋之内,却发现陆庭芳兄弟二人,还有黛儿也在。一见到罗信进来,黛儿便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小步跑到了罗信的面前蹲礼道:
  “小哥哥,恭喜你夺得县试案首!”
  罗信便在身上摸了摸,最终摸出了一块一两的小银元宝塞到了黛儿的小手中,豪迈地说道:
  “赏!”
  黛儿看着手中的小银元宝,嘟着嘴道:“就这么点儿?”
  “噗嗤……”堂屋内的大嫂张芸娘失声而笑。
  “哈哈哈……”
  堂屋内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陆庭芳也是失声而笑,他知道自己的女儿不是一个贪财之辈,只是因为和罗信熟了,在挤兑罗信。所以他一边笑一边摇头,倒是没有责怪黛儿。
  望着黛儿狡黠的目光,罗信双手一摊道:“这是哥哥身上仅有的银子,一下子都给你了,怎么样?哥哥大方吧?”
  “哈哈哈……”
  众人更是开怀大笑。罗信这是才一个个上前见礼,而此时的黛儿早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端庄地坐在那里。
  “信儿,不错。”
  陆庭芳满面红光,仿佛是他当年考中进士一般兴奋,只是还压着情绪,含蓄了很多。但是陆庭江就直接了很多,径直走到罗信的跟前,拍着罗信的肩膀兴奋地说道:
  “信儿,考得好,考得漂亮!”
  这个时候父母和大嫂也纷纷祝贺,对于父母,老师和大嫂的祝贺,罗信没有一点儿谦虚,照单全收。自己家人嘛,没有必要如此客气。而罗信飞父母和大嫂,还有陆庭芳兄弟也很享受这种不疏离的气氛,那陆庭江更是嚷着要好好喝一杯。罗平自然吩咐摆宴,罗信刚刚在周府吃完,但是却依旧陪着家人又吃了一顿,最后小肚子鼓鼓地摇晃着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公子,您喝醉了?”春花在屋子里听到了脚步声,急忙跑了出来,看到罗信在那里摇摇晃晃,便小跑着过来扶着罗信。跟在春花后面的蝶儿急忙转身往伙房跑。
  “公子,我去给你炖醒酒汤。”
  “我没醉!”罗信喘了一口粗气道:“是吃撑了!”
  “噗通……”
  蝶儿脚下一滑,便趴在了地上,一边正扶着罗信的春花已经笑弯了腰……
  第二天傍晚,周庭玉便匆匆而回。带回来的消息是阿拉坦汗确实有所行动,不过还并没有集结军队,只是有消息从草原那边传出来,阿拉坦汗准备再次入侵大明。
  阿拉坦汗根本就没有隐瞒要入侵大明的消息,在他看来大明就是一群肉鸡,他们随时可以大大方方地前来烧杀抢掠,大明有准备和没有准备一个样,没有什么区别。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自从阿拉坦汗崛起一来,便不停地对大明用兵,而大明的军备简直是惨不忍睹,当初阿拉坦汗犯古北口时,明朝京军久疏战阵,竟然一触即溃。
  阿拉坦汗兵围北京时,周边有明军因畏惧出战,居然‘嚎哭震天‘。京军溃烂如此,边防军同样糟糕,明朝边镇士兵因土地兼并等原因逃亡严重,许多军镇卫所缺编竟达一半多,更兼军内腐败等因素,作战士气也低落不堪,多年以来,蒙古人来,明军跑,蒙古人杀,明军躲,蒙古军抢掠,明军瞧热闹,这是明朝边境每年都要上演的固定剧本,战败,已经是一种习惯。
  所以阿拉坦汗根本就不担心自己准备攻打大明的事情泄露出去,反而大肆宣扬,给大明边军造成压力和恐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