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1049

  于字释义言,《字汇》较之前者则更加完备。
  引证详博、皆标出处,不仅有经典中的常见义亦有后代的通行义。
  其所标释义大多确凿,其形制已接近后世大中型字典之体例与规模矣。
  方信之能想到的却是更多,他可不是梅膺祚这样没有根底的一届国子监太学生。
  他方信之现在假假那也是国朝重臣、一部尚书啊,若是推行开去这教化之功谁能隐之?!
  到时候这字典一出,谁还敢小觑于庠序教谕部?!
  “此事老夫办了!!”方信之的眼珠子都红了,呼啦一下站起来一巴掌“啪~!”的拍在了台上。
  拍完台子转过身来死死的盯着李徵伯,狠声道:“徵伯只需帮老夫此事,事成则老夫必有厚报!”
  却见李徵伯肃然起身后退两步,正冠掸衫恭敬长揖到底。
  “恩师教导,毕生所学当于国有利、于民有利!身体力行,救数十万灾民于危难、战鞑靼于归途……”
  “家父教导,若所学道理不能用之学其何意?!”
  李徵伯说着,缓缓起身一脸坚毅的望着方信之沉声道:“恩师命学生于此等候,便是要让学生为大人效力!”
  “以从恩师之处所学义理、学识,皆用作国、民之利!”
  “是以,即便是大人不说学生亦当自请效力!!”
  方信之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沉声道:“好!!西涯公、玉螭虎之大才、报国之心,可见一斑矣!”
  李徵伯笑了笑,请方信之坐下。
  而后又拿出了一本草稿,但这草稿就比较潦草了。
  上面的字迹甚多,不仅有玉螭虎的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女子所誊抄的痕迹。
  “古之著书时有标符,用于注释抑或释意。”
  “然点句、释意之标符多不统一,且各有释意。以致纷乱不堪、多有遗失,其意难解……”
  其实标点符号这个事情古已有之,但因为大家用的很随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导致的问题就是,这个符号很多时候你完全没法摸清楚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辟如出土的战国竹简可以见“└”型符号,据研究此号多用于文之收束。
  又如“▄”,研究后发现其兼具了现代逗号、句号之意。
  而古籍中以曾提及标点符号的应用,譬如《宋史·何基传》。
  其中赞何基曰“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
  此外,《增韵》、《说文解字》多有关于标点符号之载。
  然而还是那句话,大家不统一啊!
  这个符号在你的书里是一个意思,到了他的书里却又成了另一个意思了。
  搞的大家都跟着一脸懵逼,除非原作者解释或者有人注释不然基本不知道他到底啥意思。
  还得结合这个作者的其他文献,或者同时期的其他文献连蒙带猜的去估算意思。
  “观欧罗巴书文,亦觉标点规范刊行极为要紧。此当慎之,亦当行之。”
  “事若成,则大益矣!”
  卧槽!那必须大益啊,方信之甚至能够想象得到一旦自己把标点符号规范、推广开来会是什么结果。
  再结合声韵、字典,自己这庠序教谕部那是稳稳的在朝堂上站住了脚跟了。
  甚至在仕林、读书人中的声望,将直接越过礼部攀上顶峰!
  再往下看,则是张小公爷直接把自己后来的标点符号给拿出来用了算逑了。
  “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
  “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合,则记‘;’、又意未足,补句,则记‘:’……”
  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看的是方信之如痴如醉,顿时觉着这张小公爷莫非真的是仙人洛凡乎?!
  从音韵到字典、再到这标符应用,仔细寻思几乎不可能由一人之手出之。
  尤其这标点,看起来更像是经过多次调整后之结果。
  音韵亦瞧着,似乎是多次修更适应之结果。怎么看,都不似出自一人之手啊!
第三百三十三章
教谕部需早备齐,铸炮艰难耗料巨
  一顿激动完了方信之顿时又踌躇了,人手啊!特么人手不足啊!
  原本那些新科进士们是不错的,大家毕竟共事了一段时间、历经生死。
  是以配合起来也算是默契,可这些新科进士现在几乎都被抽调去司律部了。
  一部分则是完全走不开,因为灾民那边虽然安置下来了。
  可还有很多日常维持工作需要有人进行,比如新建好的灾民安置房。
  这房子修好了谁能先入住?!为这个里长们差点儿就带着自己管辖的丁口们打起来了。
  方信之他们好说歹说给劝住了——这些个百姓现在可不怕他们,鞑靼我们都打过了。
  还怕你们这些当时畏畏缩缩的狗官?!逼急了,咱们找陛下做主去。
  好在张小公爷出来发话了,这些个新京师居民们一听就认账了。
  第一批入住的得是那些战死青壮的家属们,人家为了咱们活着来到京师人都没了。
  家里人给安置一下,这个理所当然吧?!
  这话说的在理,里长们回去一说这是张小公爷说的。没人反对了。
  第二批入住的得是孤儿寡母、老弱病残,咱不能因着人家情况不好就欺负人。
  那不叫人干的事儿,咱苦点儿、累点儿加紧卖力房子很快都能住上。
  先照顾这些人是给自己积德,咱们能活下来走到京师这是万幸。
  人要知道感恩、知道行善、知道积德。
  这话说的一众新居民们黯然,便是有人心里有嘀咕却也不再说什么了。
  第三批则是上有娘老子、下有媳妇娃的,他们这挤在一起不容易、分开住不方便。
  房子有了先给他们住……
  反正就是诸如此类杂事儿,二十余万灾民除去一万余青壮在新军操练之外。
  剩余的全都得这些个新科进士们来管理,后来的那些个灾民还好安置。
  前期的那些没点儿硬气还真震慑不住,好在有许庭光、唐伯虎的协助他们总算是有了些许头绪。
  “人手方面信之公不必忧心,恩师对此早有安排……”
  看着方信之的脸色,李徵伯笑吟吟的道:“我师兄本谦如今在顺天府执役,天信师兄亦可调来。”
  “我二位师兄在音韵、张家庄内孩童的教习上,助学生颇多!亦是经验丰富呢!”
  一下子就有了好几个人手,而且都是参与编撰过音韵、教习过孩童的。
  顿时方信之那心里舒坦多了,好歹这算是仨帮手了。
  然而这都不算是最惊喜的,最惊喜的是接下来李徵伯的话。
  “张家庄子的少年人多数都在报馆中帮忙,而报馆印刷排版所用铅字皆尽以偏旁部首为列……”
  却见李徵伯微笑的对着方信之,轻声道:“学生算了算,此大约有三十余人可用……”
  “且他们不仅识字,亦都学了音韵……”
  方信之一听不由得瞪大了眼珠子,心里一顿卧槽!
  这张小公爷是神机妙算么?!敢情儿这些个人手,都是准备好了的啊!
  方信之很清楚,若是这些个孩童能够在江潮、许廷光这些个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人组织下会达到怎样的效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10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