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坚(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355

至于被英国影响的合众国,不是没有这个动员力,但是必须要有一个肉盾帮助争取时间,让合众国慢慢的发挥潜力。一战时期英国的肉盾就是法俄联盟。二战合众国的肉盾就是苏联,有肉盾在前面顶着,英国和合众国才有时间慢慢的动员出来真实力量。
这一场海战的后续影响,就是丘吉尔海军大臣认为对奥斯曼帝国动手的机会已经成熟了,为了这个计划,英国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的准备。埃及的澳新军团、印度军团都已经到位,护航和运输的海军也已经调配完毕。
受到打击的奥意舰队,相信不会再这个时候出来找麻烦了,而是抓紧时间抚平海战后的伤痛,至于时不时出来袭击英国本土的德国军舰,这都是小问题。一切尽在我大英的掌控当中。
随后丘吉尔正式向内阁提出作战计划,以澳新军团和英国远征军为主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两栖登陆,同时印度军团则从陆地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本土。主力从埃及出发沿着汉志铁路北上,以阿曼为基地的印度军团在稍后几天出发,等到汉志铁路一线被占领,胜利消息传来,这会极大动摇奥斯曼第八集团军的作战意志,这一支军团可是基督徒为主,一旦知道奥斯曼帝国无法维持,就会倒戈。
当中还有策动阿拉伯大起义的段落,可以说是格局非常大的综合性作战计划。
踌躇满志的海军大臣还不知道,谢菲尔德最讨厌的词汇当中,首当其冲就是格局。
第702章
两栖登陆战
在本次海战刚刚结束的九月初,丘吉尔这个规模庞大、涉及到两栖登陆、地面战争和阿拉伯地位的计划。在英国内阁的支持下实行了,在埃及的三十万英印军团跨过西奈半岛进攻奥斯曼帝国仍然稳固控制的地中海东岸,目标是占领繁荣的叙利亚地区,对奥斯曼帝国核心区造成威胁。
至于另外一部分英国远征军和英属澳新军团,则在加紧准备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两栖登陆作战,目标直指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刺入这个垂暮帝国的心脏,结束亚洲战场的战斗,再次对同盟国集团形成包围。
而驻扎在阿曼地区的另外一支总数为十六点五万的英印军团,也处在调动当中。
这种动向立刻被科威特的约翰康纳,通过电报告知了国内的奴隶主。
“以目前奥斯曼帝国领土来说,叙利亚一线的价值要超过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而且从准备上来看,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实力远远超过阿曼的英印军团。所以激烈争夺的地方肯定是地中海东岸,当然我们也不能轻视危险。”谢菲尔德叼着雪茄冲着杰斯拉道,“现在无法判断英军的具体行动,但是阿拉伯人是不稳定的因素,这一点可以提醒杰马尔帕夏。而我们这边的任务非常简单,我不管阿曼的英印军团什么时候动手,反正我的领地绝对不能丢,只要英印军团离开阿曼,就可以视为是对科威特的入侵。”
“老板,是不是防卫过当了?如果首先挑起冲突,会不会让科威特陷入更大的危险当中。”杰斯拉皱着眉有些担忧道,“英国人毕竟还是强大的。”
谢菲尔德拧着眉头深深的看了一下保镖头子,低声道,“就算是我亲爹站在英国人那边,我也照打不误。告诉约翰和布朗,一旦英印军团离开阿曼北上,一具印度人的尸体我出十美元,明码标价,按照尸体数量发钱,不是送了一船木料去了么?按照原计划行动就行了!”
总体而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时间段,地中海东岸一线的价值,还是远远超过波斯湾地区的,这从英国军力上的布置就能看出来。
毕竟整个波斯湾地区只是在伊拉克境内找到了石油,那是目前波斯湾地区唯一运作的油井,而现在当地的油井已经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谢菲尔德每个月按照批量,运送摩托车和卡车,已经考虑到了燃料的问题。其实品质好的石油,可以不经过加工直接注入油箱中。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发动机寿命大大缩短,但对于联合通用来说,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波斯湾科威特城的奥斯曼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当中,约翰康纳拿着电报扫了一眼,看着自己的同伴苦笑道,“老板急眼了,开悬赏令,这让我想起了还没独立之前的历史。”
“印第安头皮悬赏令?不知道有没有英国女王的专利认可?”布朗一听就知道,约翰康纳想到了什么,在合众国没有独立之前。英国曾经以女王名义颁布了印第安头皮悬赏令,为驱逐印第安人提供法律支持。
这不是往英国人身上推卸罪行,事实就是如此,合众国没搞这些有的没的东西。只是完整的继承了殖民地时期的做法。
“专利不专利的,老板一般不会出国,相信也不会在乎。反正对联合公司来说,十美元一条命也不是多大的钱,把阿曼十几万英印军团都算上。也不到两百万!”约翰康纳耸耸肩道,“命令第八集团军进入戒备,杰马尔帕夏那边的第三集团军已经有消息来,埃及的英印军团已经跨过西奈半岛,尝试夺取叙利亚,我们这边也要小心一点。”
对目前奥斯曼帝国的南方领土来说,主要承受两条战线的压力,黎凡特战线是从埃及出发的英军向北攻占地中海东岸一线的叙利亚。
美索不达米亚战线:从印度等殖民地调来的英军向西北进攻,逐步攻下两河流域。
丘吉尔的设想是,英印军团主力放在黎凡特战线上,一旦黎凡特战线取得胜利,在两河流域盘踞的以基督徒为主的奥斯曼第八集团军,就会对奥斯曼帝国反戈一击。
海军大臣就是没有想到,要是英国在陆地上打不过奥斯曼帝国怎么办?丘吉尔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连被同盟国围攻的帝俄,都能羞辱奥斯曼?大英帝国怎么会输给这样的对手!
这一点奴隶主就没海军大臣这么有信心,奥斯曼帝国人口算上没统计到的也就三千万左右,账面上还不到两千五百万人,在一战当中动员出来了二百八十万军队。有这种参战决心的奥斯曼帝国,绝不是丘吉尔想想的,一场战役就让奥斯曼帝国退出战争。
领土上已经快丢无可丢的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都苏丹守国门了,在一战当中的垂死挣扎,反扑力道是相当迅猛的,绝对能崩英国人一身血。
一九一五年战争当中,让英国人记忆深刻的两件事,一个是齐柏林飞艇编队开始频繁空袭伦敦,另外一件事就是德国人首次在战场上动用了毒气,给协约国士兵巨大的杀伤。
但丘吉尔不会想到,毒气弹不光德国人有这种储备,盘踞在科威特的乌合之众也有,不但有,还有防备的防毒面具。
比起真实历史上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本时空的丘吉尔因为意大利海军的骚扰,延后了将近半年时间,但准备的更加充分,人力上有澳新军团和印度军团的支持,在中东已经布置了百万大军,由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亲自对奥斯曼帝国实施两栖登陆战。
三十万协约国联军已经准备到位,甚至已经处在风雨飘摇当中的法国人,也派了两个师来参战,从这一点上来说,法国人和帝俄是非常相似的,一旦上头了就能拿出来不顾一切的劲头,而冷静下来就会后悔。
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指挥着英法两个舰队,对登陆地点附近开展了炮击。为即将出现的大规模登陆进行清理。
九月二十五日晚上,大批协约国军队在亚历山大港上船,踏上了这一场生死未卜的旅程。第一批进攻的主力是澳新军团,英军和法军则在另外的地点登陆,随后大家汇合进攻君士坦丁堡。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登陆刚刚开始,就被一艘出来游弋的意大利军舰发现。发现庞大舰队的意大利巡洋舰迅速逃之夭夭,同时将这一支规模巨大,不同寻常的舰队动向,告知了同盟国的统帅。
这一次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征兆太过于明显,之前的海战就可以理解为清场。第二天深夜,英法联合舰队对达达尼尔海峡的阵地进行炮击。在陆地上,奥斯曼军队在遭受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纷纷丢弃阵地向内陆退却,英国突击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率先冲上海岸。
深夜当中的德国军事顾问奥托·冯桑德斯被叫醒,来到司令部在作战地图上端详片刻,判断道,“好大胆的作战计划,这是哪个外行想出来的?”
“将军,你看出来什么了么?”恩维尔帕夏珍重的开口询问。
“协约国是想要在君士坦丁堡附近进行两栖登陆,直接攻克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迫使你们退出战争!之前和奥意舰队爆发的海战,就是这一次登陆作战的前兆。”奥托·冯桑德斯一丝不苟的回答道,“不过这么大风险的计划,简直不像是真实存在。我现在就想要知道是哪一个天才制定了这么一个疯狂的计划。”
奥托·冯桑德斯虽然距离登陆地点很远,也听不到巨大的舰炮声,但是能够想象到那里心在是多么的热闹,果断的命令道,“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点是趁着登陆部队立足未闻开始反击,将他们赶下海。另外一个选择就是,让他们登陆,占据一块不稳定但是放弃又有些可惜的登陆点,打一场消耗战。”
“我当然会选择第一个,谁都不愿意自己的首都旁边一直发生战斗。”恩维尔帕夏给出自己的意见道,“我们把他们赶下海。”
“好吧,立刻调动周围驻军进行支援,同时启用防御体系,在舰炮射程之外组织防线。”奥托·冯桑德斯迅速做出了布置,“我们如果做不到第一个选择,第二个选择也是可以接受的!”
经过一夜的激战,比历史上准备更充分的协约国没有被击退,牢牢占据了滩头阵地。源源不断的协约国军队在舰炮的掩护下,登上了奥斯曼帝国的土地。
第二天奥托·冯桑德斯不得不告诉恩维尔帕夏,这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同时自己已经调动了第五集团军过来增员,“优势仍然在我们这一边,以现在的登陆位置来看,更加符合我们判断的第二个选择。”
第703章
麦加圣地守护者
如果刨去君士坦丁堡对奥斯曼帝国重要的象征意义,奥托·冯桑德斯将军根本不会担心什么,他评价这种极为冒险的两栖登陆战为疯狂,心里就是真的这么认为。
已经做了奥斯曼帝国顾问这么多年,他对奥斯曼帝国还算是非常了解的,虽然不少军官都有恐俄症,但绝非一般垂暮之年的帝国军队。根本不是十万八万远征军就能够搞定的国家!
如果协约国方面不断加码,对德国来说反而是有利的,可以在这里削弱协约国的力量。
唯一担心的就是,正因为君士坦丁堡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引起大的震动会让妥协力量占据上风,在和恩维尔帕夏沟通完毕了之后,奥托·冯桑德斯马上和国内总参谋部联系,当然作为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很快就了解到了情况。
小毛奇做出的判断和奥托·冯桑德斯一致,认为这是在俄土爆发战役之后,让英国人的冒险思想占据了上风,同意奥托·冯桑德斯本人做出的布置。
发出电报之后,小毛奇看着一旁的海军元帅提尔皮茨,开口问道,“还需要什么样的帮忙么?”
这个问题意有所指,提尔皮茨同样回答道,“未来几天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英法联合舰队的实力,我希望能够调动飞艇大队,给与帮助,如果交战当天的天气不错的话,有齐柏林飞艇大队的指引,我们会占据一些优势。”
“没有问题,只要能取得胜利,我们什么都可以做。连毒气都用上了,到了现在还有什么是不能用的?”小毛奇甚至已经谋划,在飞艇大队的齐柏林飞艇上挂上毒气弹,对伦敦进行轰炸,反对的人是当今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没有坚持下去,但一旦觉得这么做会让战事变得有利,他就会这么做。
对于英国发起的这一场两栖登陆战,小毛奇同样感觉到不可理解。因为很多计划都是说起来简单,一到了实行的时候就变得极为困难,在小毛奇的眼中,连同在埃及北上的英印军团算在内,这一场同时在陆地和海上动手的计划,实行难度远远超过德国军队筹备多年的施里芬计划。
而且这个计划肯定是临时起意,不像是德国为了施里芬计划进行多年的准备。不过任由小毛奇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这个操作起来比施里芬计划难度更高,筹备时间更短的计划,是一个海军大臣制定的。
同样,德国这边也有一个海军大臣,在暗中谋划着给英国人来一下。在北海,公海舰队有完善的雷场,而且有不止一条回家的通道,可以回到威廉港,也可以绕过丹麦进入波罗的海最终回到基尔港。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想堵也不好堵。
阿卜杜拉出生在一八八二年的麦加,这一年正是英国占领埃及,奥斯曼帝国日益虚弱的开端,阿拉伯地区和英国的直面接触也由此开始。
即便在阿拉伯世界以内,麦加的所处位置也非常特殊。它很久以来就在奥斯曼苏丹的视野之外,羽翼未丰的西欧也无法把势力扩展到这里,一方面是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岸的阻拦仍然强势,另一方面也因为麦加是宗教的圣地,西欧人作为基督徒,与它接触时也要顾及到许多问题。在地中海周边日益被民族本位、国家形态的强权竞争充斥时,麦加由于在宗教的地位,却保持着奇妙的独立。
哈希姆家族是这片独立之地的瞩目存在,他们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血亲,因而也是理所应当的圣地守护者,自然享有崇高的威望。
被后世称为阿卜杜拉一世的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家族的圣地守护者称号会被伊本沙特夺走,红海一线的父亲所建立汉志王国也成了伊本沙特建立国家的一部分。
但阿卜杜拉一世绝不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后来的约旦王国和伊拉克王国,分别是他的和弟弟建立的,如果汉志王国也能够保留的话,三兄弟会成为三个阿拉伯国家的王室,几乎就是境内拥有麦加圣地的阿拉伯帝国重生。人生当中的小小遗憾,无损于哈希姆家族的光辉。
现在哈希姆家族的首领,则是他的父亲谢里夫,谢里夫是圣地守护者的称号,他是如此的尊贵,乃至现在很多麦加的阿拉伯人,都已经忘记了谢里夫的本名阿里。
现在谢里夫还不到六十,阿卜杜拉三兄弟则都在三十岁左右,正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岁月,如果没有巨变的话,他们注定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麦加,甚至奥斯曼帝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民族主义国家的概念已经从欧洲扩散到了全世界,阿尔巴尼亚独立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是一个心灵上的重击。以恩维尔帕夏为代表的一批人,已经开始怀疑宗教能不能凝聚帝国境内众多民族的民心。
哈希姆家族首先就感到了这种变化,随着英印军自埃及出发在巴勒斯坦境内和奥斯曼帝国交战,麦加的情况也变得微妙起来。
阿卜杜拉见到自己的父亲谢里夫的时候,自己的两个兄弟已经都在这里,自从那个叫劳伦斯的英国人到了麦加,对于是不是继续效忠奥斯曼帝国,父子四人已经出现了多日的争论。
“我反对听那个英国人的话,现在全世界的教众都应该听从苏丹的号召,对协约国发动圣战,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够和英国人站在一起?”作为大哥的阿里在自己的父亲谢里夫和两个弟弟面前表达反对意见,“就算是独立了,我们怎么能够面对圣地守护者的称呼?”
谢里夫没有说话,显然已经对这一切习以为常,自己的三个儿子意见不一。
“费萨尔你看呢?”阿卜杜拉一世看着自己的弟弟费萨尔,如果费萨尔能够同意的话,这件事就可以说成功了。
“哥哥,父亲,我不是反对独立,而是现在的情况并不明朗。”费萨尔摇头道,“我们贸然的做出判断,可能会让我们家族陷入到危险当中。”
“哎,那我就说说我意见。父亲!”阿卜杜拉一世难掩失望的道,“最近十年君士坦丁堡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自从阿尔巴尼亚独立之后,像是恩维尔帕夏那些人,某种意义上已经抛弃了阿拉伯人,在这之前我们共同和他们应对欧洲人的威胁,我们一直在坚持,他们却失去了信心,现在君士坦丁堡认为只有说突厥语的人才是奥斯曼帝国的公民,而我们这些说阿拉伯语的人,已经无法做一个光荣的奥斯曼人了。”
“他们自己放弃了宗教,将我们排除在奥斯曼人身份之外,现在苏丹又用圣战让我们和英国人拼命。这一切都是不是我们的错,既然我们已经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公民,那就要为光荣的阿拉伯人身份而战。”
“协约国的总体力量远超过同盟国,现在英印军团已经将叙利亚和汉志隔开,奥斯曼军队要对我们进行干涉,要越过庞大的沙漠,我们已经有了独立的基础。一旦我们哈希姆家族能够首先吹响独立的号角,那么未来整个地区的阿拉伯人,都会拥护我们,哈希姆家族的荣耀也会继续下去。”
阿卜杜拉慷慨陈词,详解着现在哈希姆家族面对的情况,红海一线的汉志地区已经脱离了奥斯曼帝国的影响,不然的话劳伦斯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来到麦加。现在起义的把握其实是很大的,一旦协约国取得胜利,作为胜利者的盟友,哈希姆家族甚至可以重建阿拉伯帝国。
谢里夫在三个态度迥异的儿子面前陷入到了犹豫当中,知道自己的父亲在考虑利弊,阿里、阿卜杜拉和费萨尔也站在一边,等着自己父亲最后的意见。
“我们一直倡导所有的教徒不区分民族都是一家人,但是现在君士坦丁堡方面,认为只有突厥语的人才是奥斯曼人的想法,让我非常失望。”谢里夫下定了决心,在三个儿子面前道,“好吧,我们无法成为光荣的奥斯曼帝国公民,那就成为光荣的阿拉伯人,这都是君士坦丁堡自己选择的。”
“我亲爱的儿子,我们要让整个阿拉伯地区脱离奥斯曼帝国,不仅仅是汉志。如果你们足够勇敢的话,现在就离开汉志,去其他地方领导独立。”谢里夫对着自己的三个儿子道,“这样就算是失败了,哈希姆家族也不会消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