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坚(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55

“帝国的农业需求和调整,谢菲尔德家族是最大的受益者。”后者也同样对谢菲尔德进行恭喜,“如同你说的,没有人比你更懂得农业。”
有了你们的授权,用不了几年也不会有人比我更懂工业,谢菲尔德举杯道,“合作愉快。”
第48章
“炮舰外交”
要是严格的来计算,双方谈判最重要取决于国力的基础,事实就是在科技领域德国比美国强大,军事领域也是这样,在全世界人们的印象当中,德国就是比美国强大。所以这一番的经贸协定注定是对德意志帝国更加有利。
有人说英国人在外交领域足够做各国外交官的爸爸,谢菲尔德并不同意这个观点。要是没有英国广泛的殖民地和第一海军撑着,哪有英国外交官发挥的基础。这就和选秀一样,手中有状元签不一定能规避水货,而二轮秀成才的几率确实是小了许多。
就算是选择联盟对象,当今世界也是英国人首先选择,等英国人选完了,其他国家在从英国人选剩下的边角料当中选择,这个选择余地就大大缩小了。
这个年代的好处就是,英国本土真没有独霸全球的基础,老二老三老四也都不可小视。后世合众国统领世界的时候,有资格崛起的国家已经不多了。
“不要愁眉苦脸,难道是害怕去了伦敦回不来了么?英国人还是很绅士的!”刚刚和许多德意志的伙伴举杯相庆,又回到了合众国的阵营当中。
“德国人很是得意!”拉塞尔坎特的兴致不高,就差摆出一副弱国无外交的臭脸。
“这有什么!”谢菲尔德不以为然,似乎对德国有利更多的协定并不在意,本来么,弱国无外交就是真理,既然是真理他这么遵守规则的商人自然是不去破坏。再者对联邦不利,对自己家有利不就行了。
现阶段自己家最需要的是转型,做一个在工业农业都要说上话的存在。连国内都没有摆平呢,哪有空对欧洲强国指手画脚?有这个能力的话,门罗主义不就不被当成是放屁了么?
“这些欧洲国家的本土不过是我国一个州的大小,这些中等强国框架的国家,它们的强弱是可以一眼就预测出来的,欧洲国家的强大我们已经看见了,我们合众国的强大他们还看不见,有时间的话先扩大我们在美洲的话语权再说吧。”谢菲尔德对拉塞尔坎特灌输了一下中等强国的概念。
在中等强国概念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是被美国国内的学者概括欧洲的英法德这种国家。虽然这些国家随便一个拉出来都比美国强。但却不是后世什么土耳其、西班牙、哥伦比亚都能概括在内的存在。
英法德中等强国的概念和合众国公民对美国世纪到来的愿望息息相关,概括的也是欧洲国家本土的强大与否,反过来证明我大美利坚人口国土都是欧洲国家的数倍,美国世纪必将到来,这和后世混进来一群名不副实的国家完全不一样。
很多概念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有谁知道这个年代的民主党,会在一百年后变成白左集团呢,说出去都没人相信。
用场面话安慰了一下国务卿幕僚,等到对方心情好转之后谢菲尔德才又开始,回到了鲁尔区代表的环绕当中,这才哪到哪啊,只不过是在德国身上吃了一点亏而已。谢菲尔德还准备去英国再吃一点亏。
同等价值的美元和英镑谁比较值钱,答案是一样值钱。但是要说哪种货币通行的范围更大一些,哪肯定是英镑。如果英国对合众国采取强硬态度,那么最可能吃亏的就是合众国的农牧产品出口,毕竟合众国的工业品竞争力不强。
作为一个农民的后代,谢菲尔德觉得自己这种弱势群体不应该承受制裁。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他是明白的,外汇的宝贵,可以从最近的国内的经济萧条当中看出来。但是国家怎么样是国家的事情,自己家最好还是不要受到影响比较好。
专利授权的事情自然有分公司的人操作,谢菲尔德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就不需要亲自上阵了,最后一站是伦敦,要不是想不出来从帝俄身上能得到什么,他其实还是很想去一次圣彼得堡的,因为时间并不充裕,只能以后在说了。
国家是国家的事情,谢菲尔德觉得这不会对自己的专利授权形成阻碍,毕竟他是要付钱的,连克虏伯那种德意志帝国的军工支柱,英国人都可以按照合同付钱,他又没有对英国做出什么,没有理由被针对。
在美国国务卿到达伦敦之前,很多报纸都对奥尔尼进行了揶揄,“当年的小伙伴长大了,现在已经知道躲在德国人的后面大声说话。”
这种冷笑话十分对英国人虚伪的口味,嘲笑美国人的自不量力,也摆出了一副高姿态。
而奥尔尼则丝毫没有怯场,在到达伦敦之后便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美洲国家无论南北,我们都是朋友和盟友。美利坚合众国不能容忍一个美洲国家被一个欧洲国家征服。”
“今天,美利坚合众国在美洲大陆实际上拥有最高权力,它的命令对于其所管辖的范围之内的臣民来说就是法律……合众国无穷尽的资源,加上合众国与其他大陆隔绝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形势上的主宰,在反对任何一个强国或所有列强时,美利坚合众国都是坚不可摧的。”。
“现在英国对委内瑞拉的征服和入侵,本质上也是对美利坚合众国利益的损害,为此在涉及到了西半球的国家利益当中,英国必须接受美利坚合众国的仲裁。如果英国不接受由联邦政府所主导的仲裁,那可能会极大的影响到英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未来的关系。由此产生的一切负面影响,都会让美利坚合众国怀疑英国人的领导力。”
国务卿咄咄逼人的声明,通过电报很快就传达到了大西洋另一边,引起了合众国公民的欢腾,两党一致认为奥尔尼的声明,完美的体现了合众国在委内瑞拉危机当中的立场。
“听着就好像是你们美国准备对我们大英帝国来一趟炮舰外交?是不是这样!”说话的男人很是绅士的开口道,“是不是德国人承诺了什么?”
“那都是为了选举,马上就又要大选了。”谢菲尔德丝毫不在意的道,“我们家对大英帝国的态度是一贯的,不过一些国内的民众并不这么想。总要做做样子嘛!”
第49章
德国人更讨厌
谢菲尔德不以为然,把一切的事情都推到了选举之上,做出了一副被民意裹挟的无奈,当然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就只有天知道了。
“相信各位董事也明白,双方的长久合作,现在闹到这一步是非所愿。”谢菲尔德对着巴克莱银行的几个董事带着歉意开口道,“不论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双方的友谊是不会褪色的,长久以来谢菲尔德在对英国的进出口贸易当中,一直和你们银行保持合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合作当然也会持续下去。”
“你们家对民主党影响这么大,就不能想想办法?”留着络腮胡的巴克莱银行的董事之一麦克唐斯开口道,“说实话,近百年来,大英帝国就没有遇到如此强硬的抗议。是虚张声势还是真准备和我们决战,说实话有点吓到我们了。”
“是做好了开战的准备虚张声势!”谢菲尔德想了一下给了还算贴近事实都回答,“这个国务卿是铁路大王的朋友,原来在国内是做司法部长的,他懂什么国际贸易,自然也不知道我们之间的传统友谊。当然这种传统友谊需要双方的尽心维护,不然的话,这种友谊可以落在巴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身上。”
英国银行又不是一个,说实话就伦敦这个地方,谢菲尔德扔块石头出去都能砸到一个银行家,伦敦根本就不缺乏银行家,缺乏的是银行家亲密的合作伙伴。他提及的几个银行实力都不在巴克莱银行之下,这样质问的口气现在令他很不爽。
“我们并不是这个意思,你还年轻,我们和安娜夫人甚至谢菲尔德都合作很长时间了,当初在新奥尔良就有所接触。不过这样摩擦必然带来金融风险,我们多问一句也合情合理。”一听到谢菲尔德的不满,麦克唐斯不慌不忙的开口圆场,“早在南北战争之前,你们家的棉花资金都是在我们银行结算的,这种信任和友谊,也需要很长时间建立。”
谢菲尔德挠了挠头皮,好像这么回事,是自己太敏感了么,既然人家礼貌,他自然也是礼貌的回应道,“这种民意是任何人都控制不住的,不过我们之间的贸易还要继续。相信不至于出大问题。”
要不是来了欧洲一趟,他还觉得历史早已经天翻地覆了,来了这边才感觉到,自己家的祖父对历史的影响非常有限,完全一个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还没怎么改变世界,就被一颗子弹带走。
他现在多无辜,还要承受可能的制裁,明明大家都是帝国主义阵营的一员。
“其实我觉得只要见到选举结果,不管这次民主党是赢还是输,只要选举结束,委内瑞拉的事情自然是可以谈,大家不要伤了和气。”谢菲尔德对着一群合作伙伴道,“国内那些乡巴佬不懂的国际问题,但我相信大英帝国的臣民很明白这一点,能够更有智慧的解决这个问题。”
不管怎么样先给对方带了一个高帽,顺便表达了自己对目前局势的爱莫能助,自己家真的就是一个种地的,除了在德克萨斯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千万别高看自己。他来到欧洲就是对着英法德挨个跪舔,寄希望得到专利授权。
“下一个是,奥斯顿勋爵,对外贸易官员!”谢菲尔德收起了名单,他的忙碌程度一点都不比国务卿差,登陆伦敦之后便直接拜访各种人脉。
主要是银行和涉及贸易领域的人脉,奥尔尼是联邦政府的国务卿,人家过来示威很正常,自己是大英帝国的忠诚合作伙伴,疏通关系也很正常。
对于美国国务卿气势汹汹的示威,伦敦的英国权力阶层也在进行评估。唐宁街十号对面的外交部大楼,现在的帝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就在里面办公。索尔兹伯里侯爵非常讨厌年久失修的唐宁街十号,对新建的大楼十分欣赏,觉得宽敞气派,不同于唐宁街十号的狭窄。
“和奥尔尼不同的是,同样来到欧洲的民主党金主,正在和银行界的人走动,从这个孩子来看,很多美国的富豪阶层并不想要和大英帝国闹翻。”作为首相的幕僚,贝亚德斯正在唐宁街十号对面的外交部大楼,对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进行阐述,“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因为国内经济萧条,不排除是在借用委内瑞拉的事情估计转移焦点,和我们闹事。至于才刚刚赴任的国务卿奥尔尼,以前是美国的司法部长,年初的时候还调集了美国半数的军队对闹事的工人进行镇压。”
说是调集了美国半数的军队,实际上不过是一万多人,美国陆军的人数也才三万人。
“此次事件造成了数十人死伤,但是这场经济萧条并没有缓解,根据最近的电报,美国国内的粮食价格飞涨,经济萧条还在继续。还有的忙,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些乡巴佬没有做好准备,让我担心的是德国人的反应。”贝亚德斯转手拿出了德国业界对此次美英冲突的舆论,“德国人似乎发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从民间到政府几乎都站在美国人一边。”
“美国人肯定出让了不少甜头给德国人!”好半天,索尔兹伯里侯爵才慢吞吞的开口,标志性直达胸口的大胡子甚至让他的幕僚贝亚德斯都要仔细静听,首相大人是不是真的开口了,“美国和德国么,就算是他们两个在一起又能怎么样呢,仍然不能挑战我们的利益,当然最好还是一个一个的解决。”
索尔兹伯里绝顶聪明的发型配上浓密直达胸口的大胡子,看起来有一种滑稽感,更像是一个喜剧演员,不过说出来的话,却满是我大英天下无敌的气势。几年前他通过了扩充海军的法案,确立了对海洋强国的两强标准。
不过对于欧洲强国的发展,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一贯想法,大英帝国不需要盟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配和大英帝国结盟,拒绝了反对党领袖约瑟夫·张伯伦和德意志帝国结盟的主张。
“还是德国人更加讨厌一些!”索尔兹伯里最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美国的仇英情绪并不稀罕,随着风波的冷却这类言论也会自然消失。”
“这家伙竟然是一个精德!”谢菲尔德憋了一肚子气,正从约瑟夫·张伯伦的家出来。他想起来了,这个人是二战那个首相张伯伦他爹,活该你当不上首相。
第50章
一家子精德
“我要近一年来,张伯伦的公开演讲!”一只脚已经登上马车的谢菲尔德,对着等候在一边的约翰康纳吩咐道,“这个殖民大臣到底是什么执政思路?”
“当今的内阁当中的绝大部分成员,一个个思维老化,还以为世界还是过去的世界,对全世界的变化仍然视而不见。”在他眼中的威胁离开之后,约瑟夫·张伯伦还在愤愤不已,“就连现在的首相也是这样,德国已经统一,法国也追了上来,美国也在崛起,他们什么都看不见、看不见……为什么不借着这次机会,直接对美国动手,给他们一个教训。”
空荡荡的客厅之内,只剩下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两个未来几十年大名鼎鼎的父子而已。后者默不作声,听着自己的父亲发泄对内阁的不满。
和有着硕大额头留着长长胡子,看起来不修边幅的索尔兹伯里相比,父子三人都梳理着一丝不苟的发型,身着西装,看起来有些古板。但作为反对党领袖的约瑟夫·张伯伦,却是整个英国知名的新政治家,有着众多拥趸。
“父亲,你消消气,从军力上来说,美国确实只是一个弱国,德国才是更大的威胁。”奥斯丁·张伯伦看了一眼旁边默不作声的弟弟,叹了一口气出言安慰着。
“其实父亲说得对,美利坚合众国的人口和土地,决定了它的潜力远远比德国更大。现在只不过看起来还不明显而已,其实真应该借着这次机会给他们一个教训。”内维尔·张伯伦不同意自己兄长的看法,深邃的双眼表明,他并不只是随便说说。
“那些老古板,还以为当今世界还是帝国独自可以掌控的,从工业规模来说美国已经超过了我们,德国也十分接近,而且他们的增长速度比我们还要快更多。如果还继续维持现在的殖民地政策,以松散的管理帝国包含的领土,那么迟早有一天,帝国会回到英伦三岛相称的影响力,必须要完成帝国的转型,紧密连接、强而有力的帝国实体,就如同美国那样,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局。”
似乎是两个儿子的反应让约瑟夫·张伯伦感觉很欣慰,心情也舒缓了一些,“可惜,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过往的辉煌当中,并不知道在实力上,英国已经不是对其他国家保持优势的时候了,现在摆在帝国面前的两个问题,就是必须和各地殖民地进行更加平衡的关系,让这些殖民地变成帝国实体,不能再本土低人一等。第二则是尽快对威胁最大的敌人进行压制,就算不用战争,也要用经贸手段遏制对方的实力。”
“所以自由贸易必须要结束,要建立一个单方面对帝国更有利的经贸体系,本土第一,殖民地第二、外国最后!而目前崛起声势最为迅猛的两个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美国。德国东有俄罗斯、西有法兰西,两边都是强敌,只要帝国适当的放下利益,完全可以缔结英德同盟,把德国引导进入帝国的轨道上,建立一个以帝国为主,德国为辅的世界体系。”约瑟夫·张伯伦叹了一口气道,“真正的敌人是美国人,德国本土周围的恶劣环境,导致他们也需要我们,而我们一旦这次压不住美国,这些乡巴佬迟早会骑到我们头上。”
对内进行贸易保护,扶持工商业发展,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已经成为时代主流。而丢过政治家们却仍固守大英帝国独霸世界时的自由主义政策。自由主义政策建立在英国工业领先世界的前提之下,然而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德意的统一、法国、美国的崛起,都对英国形成了有力挑战。再执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无异于是引狼入室。
在张伯伦的眼中,国土庞大的美国,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德国。毕竟德国周围还有两个强国可以牵制,美国周边根本就没有代理人可以扶持。
“这个人能掐会算么?”谢菲尔德回到公寓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殖民大臣的种种言行,自然包括了构建帝国实体、主张英德同盟、至于主张废除自由贸易,这玩意好像叫帝国特惠制,不懂没关系,房地产商人前面的黑人总统,建立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可以理解成为美帝的帝国特惠制。
就是把自己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国家排除在外,利用在国际贸易当中的优势保持自己的地位,在一八九五年,英国就出现了这么一个觉得美国是威胁的人物。不得不说老牌帝国主义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有目光这么长远的政治家?
帝国特惠制实际上要等到内维尔·张伯伦在三十年后才得以成功推行,那时候同样给美利坚合众国折腾的够呛。
也幸亏这个年代实力差不多的强国不少,有很多国家可以替合众国吸引火力。不然要是就剩下合众国单独面对大英帝国,光一个帝国特惠制就能弄的合众国出经济危机。
“准备回国!”面对这么一家子的精德,谢菲尔德也知道家里的农产品出口是凶多吉少了,“给家中发电报,就说对英国的农产品出口很可能保不住了。”
约瑟夫·张伯伦从前是大英帝国的贸易大臣,在贸易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谢菲尔德那些人脉例如引荐张伯伦的奥斯顿勋爵,没有能量阻止这个看合众国不顺眼的英国政治家。
哎!谢菲尔德捂着自己的胸口,脸上满是惆怅,一双素手覆盖在了他的胸前,安妮很关心的问道,“是不是事情不顺利。”
“赔钱了,保住农产品出口的努力没有成功。”谢菲尔德挤出一丝非常难看的笑容,打开了德国的农产品出口,却肯定把英国的份额丢了,心里难受。
要是站在英国人的角度上,结合后来的历史,张伯伦一家可以算是高瞻远瞩,准确的判断出来了美国才是真有可能骑在自己头上的存在。对内凝聚帝国实体,建立帝国特惠制,努力把殖民地变成直辖领土。要不是晚实行了几十年,直到他儿子做首相才实行,合众国的日子注定会相当难受。
可这一家子是精德,谢菲尔德是美国人,人家高瞻远瞩管他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