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坚(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355

至于合众国第一大都会纽约,纽约时报和纽约论坛报各自选择一个立场,对对方的选择进行指责,双方唇枪舌剑好不热闹,以芝加哥和新奥尔良为中心的报纸,针锋相对,开启了为自己辩护同时指责对方的泼粪大战。
站在新奥尔良晨报的一方,表示没有任何东西比数据更加有说服力,数字虽然冷冰,但是体现了出来了事实,事实就是黑人和当今合众国的公民阶层有着巨大的鸿沟,每个族群都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既然黑人就是这样,这也是他们的自由,芝加哥每日时报的指责站不住脚。
而站在芝加哥每日时报的报纸,则通过南方普遍存在对黑人的敌视,认为这种情况,和迪克西人的敌视有很大的关系,是被人为故意弄成这样的。
很快新奥尔良晨报就又通过一连串的数据,揭穿了芝加哥每日时报的掩饰,表示北方的黑人情况并没有好多少,所谓的指责基础根本就不存在,艾伯特和博格林都汇聚了一大批的拥趸,针对女权活动家引起的黑人生存现状问题,进行了一些列的辩论,指责对方的虚伪。
就在这个时候,洛杉矶时报旗下的报纸,则开始出来粉饰太平,表明只有我们这样的国家,才能有这样针锋相对的辩论,充分说明了合众国国内的自由,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有这样的公民阶层,才能更好地完成美国世纪的到来。
洛杉矶时报的和稀泥立场,同样引起来一批报纸战队,纷纷表示能够把这个问题放在台面上讨论,本身就证明了美利坚合众国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公民有着充足的自由度。
传媒界的泼粪大战,在洛杉矶时报的加入之后,更加的令公民阶层关心,而且各地的报纸还在源源不断的加入,因为不知道本地民众更喜欢什么立场,刚开始的时候一些城市的地区报纸,在头几天的时间发表过截然相反的报道,在发现销量不行之后,马上就改换门庭,选择了更能被本地居民接受的立场。
自从去年大选之后,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个问题,能够掀起如此大的讨论度,本来女权活动家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但是马上这个风气就转变成了其他方面,女权活动家在点燃了舆论炸弹之后,就没有用了。
还有联合公司的人,在统计各大报纸的站队比例,评估销量来推测最为真实的民意,任何数据都是有用的,没准在下一次选举的时候就用得上。
远在里约热内卢的谢菲尔德是十分高兴的,因为目前三种立场报纸的旗帜报纸,都是他并购的报纸,这些分别站在不同立场的报纸,其实都是联合公司传媒的员工,这难道还不够令人兴奋么?
这个时候黑人到底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泼粪大战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让自己的言论站住脚,同时让对方闭嘴比什么都重要。“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
堂堂一个联合公司的老板,天天不干正事,就知道拿着笔比比划划,伊迪丝洛克菲勒好几次从奋笔疾书的男人身后走过,心中不由得气结,这个男人到底在写什么……
“车上有三个黑人,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九岁,一个六十一岁,你觉得是谁是司机?”
“当然是警察啊!”
黑人在公交车上只能坐在指定的位置,现如今随着我们的努力,公交车上只有黑人了!
“为什么黑人帮派当中竟然存在一个白人?”
“因为任何一个黑帮当中,都要存在一个和警察沟通的人!”
“杰斯拉,把这个发回国内,交给南方各州的报纸。这玩意比直接骂街更能够深入人心。”谢菲尔德放下笔,伸了一个懒腰吩咐道。
第314章
内部发难
互相喷粪虽然很痛快,但却留不下什么记忆点,相反这种讽刺笑话却可以经久不衰,持续影响很长很长时间,谢菲尔德明白这种看似不太正经的笑话,是有多么大的威力。一旦在全国传扬开来,这可比刻意颁布的法令杀伤力更大。
因为这些笑话已经把整个族群都扣上了固定的印象,危害刻意说是无穷无尽的。
见到谢菲尔德总算是忙完了,伊迪丝洛克菲勒才移步款款的过来,问道,“你写的那些段子挺有意思的,不过有用么?”
“有用么?那可太有用了。”谢菲尔德哈哈一笑道,“比一百家报纸都更加有用,等急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纺织厂。”
“好吧,巴西这个地方黑人太多了。”如果是没有来过巴西,伊迪丝洛克菲勒可能对谢菲尔德写段子调侃黑人还有所不满,但是到达巴西亲眼所见之后,见到黑色的面孔占据多数,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这话可不要当着巴西人面说,巴西合众国的白人划分和我们国家不一样。麦克海尔要是还在巴西,那是纯正的白人。”谢菲尔德一边穿衣一边谨慎的提醒着,可不要在另外一个国家乱说话。
谢菲尔德记得巴西关于种族划分可是林林总总有好几十条标准,光是肤色标准就一百多个颜色可供选择,结果划分出来的标准,在一百年后黑人只占了人口的百分之七,同时期的美利坚合众国黑人人口是百分之十三,可只要见过巴西人集会的场面,就知道这个百分之七是多么不靠谱了,明明看起来如同南非,划分出来和美利坚差不多。
“这边的人似乎过于散漫,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工人!”伊迪丝洛克菲勒叹了一口气,对这一次的巴西之行表达不乐观。
“放心,肯定没事,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还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么,实在不行我们可以找女人做工。”谢菲尔德对伊迪丝洛克菲勒的抱怨根本不当回事,这都是小问题。
对整个族群来说,勤劳这个概念根本就违反人性,任何族群都应该是懒惰的人多。只不过并不是所有族群都有懒惰的资本,有懒惰的资本谁都不愿意干活。
谢菲尔德记得共和国刚开放的时候,日韩的企业对中国工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懒惰。日韩那时候已经经过了爬坡阶段,可以说是有资格这么说。相反计划时代,中国工人人手铁饭碗,没有体会过随时面临失业的竞争。
但是过了也就十年的时间,庞大的中国工人就让这些日韩企业知道,我们勤劳起来哪有你们什么事,人口是你们两个加起来的十倍,用点心就是碾压局。
从在里约热内卢的汽车公司,福特汽车经销点,两人借出了十辆汽车,一行队伍赶往西郊,沿途还能看见不少贫民窑,一些露着上身的男孩,带着好奇的神色看向这些奇怪的马车,这些张望的人还不太知道,这些没马的马车到底意味着什么。
“伊迪丝,别看了,他们不值得同情,救急不救穷,穷人是永远救不过来的。”谢菲尔德全当时没有看见,他一直就认为,一个资本家要善于剥削,而且必须把剥削最大化,因为资本家也是一个阶层,如果你做一个吃相好看的资本家,必然发展不过剥削力度更大的资本家,实际上如果不压宝在新兴产业上,在旧有的行业捉对厮杀,联合公司几乎永远不可能和摩根联盟、标准石油相提并论。
一定要寻找到最容易剥削的群体,用最为激烈的手段压榨出来利益,才能保证自己的强大,所以摩根和洛克菲勒可以后来居上。要是倒退三十年前,这两个家族,不可能和他的便宜祖父相提并论,但是摩根可以说是金融业的先行者,洛克菲勒掌控了石油产业,又剥削力度强大,又有别人无法插足的新兴产业,很快就把所有竞争者甩到脑后。
“你这个人真是太没有同情心了!”考察完了工厂的选址,再回到庄园的时候,伊迪丝洛克菲勒嘟着嘴道,“哪怕是装一下,至少可以收获一个好名声。”
“我根本就没有同情心,装都懒得装一下。”谢菲尔德倒是非常干脆的承认了这一点,自夸道,“我是奴隶主的后代嘛,看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想要对自己产业的工人好一些,只有一个办法,扩大能够剥削的人数,国内不够就剥削国外的,这有什么奇怪的。”
“还有你不敢想的么?我们国家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是聪明人,你不怕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成为大企业的反对者?”伊迪丝洛克菲勒撇嘴,不相信谢菲尔德真的敢完全不顾吃相。
“我可以让他们毕不了业,办法太多了,伊迪丝,我就给你说几条简单的办法,你是不是承认知识是无价的,如果你承认这一点,我就可以出面和最为知名的学者见面,推动保护学者权益的法律,搞定了大多数的学者之后,然后便是整合出版商,将所有流入市场的著作,学校的教材全部涨价,涨到一个普通家庭勉强负担的程度。”
“如果这还不够,我还可以和洛威尔、亚当斯他们合作,推动助学贷款,让所有大学生一毕业就背负一屁股债,到了那时候,大学生还有空找我的麻烦?”
谢菲尔德的嘴巴像是机关枪一样,梳理起来几条利益链,到时候再用舆论鼓吹快乐教育,人生就是享受生活,应该喝酒抽烟泡妞,双管齐下简直完美。
不过这还不够,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摧毁公立教育体系,现在国内的公立教育体系还是太强了,和私立大学差距不太大,这是一个麻烦。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你这种人!”伊迪丝洛克菲勒的喉咙好像被什么堵住了,连说话都觉得有些艰难。
“我要是和你弟弟约翰商量这件事,你猜他会不会同意?”谢菲尔德顺手从桌子上拿出来新奥尔良发来得电报,一边回答一边看着,“哟,另外两个传媒巨头下场了?”
普利策虽然在进入传媒业的早期,曾经说过自己的报纸不是共和党的喉舌,但明显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态,实际上这个传媒巨头和共和党的关系很亲密,至于另外一个传媒巨头赫斯特,因为民主党对外来移民的保守态度,立场是民主党这边的。
这两个传媒巨头就是这个时代的,CNN和福克斯,当然这个年代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立场是互换的,显然这两个传媒巨头的加入,表明事情已经不只是民间发酵的问题了。已经涉及到了一点政治因素。
谢菲尔德想了半天,觉得还不是让约翰康纳出手的时候,这个热度还是可以继续炒炒,不过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盖尔和麦克海尔跟民主党谈谈了。
谈谈的人肯定不是威廉布莱恩,威廉布莱恩代表的是民主党的一个派系,这个派系并不算保守派,至少比克利夫兰总统的那个派系要进步的多。而且威廉布莱恩都连续输了两次,实在是让民主党内部升起了是不是换个人的想法。
民主党保守派当中,现在威望最高的是纽约州的法官阿尔顿帕克尔,比起威廉布莱恩,阿尔顿帕克尔身上的保守色彩浓厚的多,而且在联邦法律系统的地位很高。
如果能够让阿尔顿帕克尔说句话的话,南方各州的民主党人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因为阿尔顿帕克尔现在在纽约,盖尔便让麦克海尔留在新奥尔良,自己动手前往纽约,谈论这一次的舆论风波,已经变成了两党问题这件事。
南方各州之所以程度不等的限制法案,很多在法律体系的民主党人功不可没,盖尔来到纽约之后就直接找到了阿尔顿帕克尔,说明了自己的目的。表达了对现在舆论的担忧,盖尔直接说明来意,“置身事外的共和党人,借由这次的风波对民主党进行攻击,完全是没有道理的,甚至破坏了我们合众国的政治体系,现在很多民主党人也心中有所忧虑,觉得这次共和党发难并不简单。”
盖尔首先把这次的风波往共和党人借题发挥上面一推,然后貌似询问着解决之法。
“那么,不少民主党人现在是什么意思。”阿尔顿帕克尔沉吟了一下,让盖尔实话实说表明来意。
“帕克尔先生,您在法律体系当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现在是你说一句话的时候,你主动站出来说话,肯定比共和党人无休无尽的指责要好很多,这样也能挽回一些民主党的形象,这不仅仅是民主党人的意思,也是很多企业和公司的意思。”盖尔一五一十的开口,想要让阿尔顿帕克尔座位资深民主党人首先发难,抨击南方各州的民主党州政府效率拖拉,尤其要抨击缓慢仿佛不存在的法律体系。
第315章
舆论在杀人
“制造民意逼迫一下南方各州的民主党人,可以撇清楚接下来一系列法案的嫌疑。”远在万里之外的里约热内卢,谢菲尔德耷拉着眼皮,对着伊迪丝洛克菲勒解释这个操作的关键之处,“如果短时间内过快的推动此类法案的生效,很可能会引起怀疑,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重量级的司法人物来抨击这件事。”
“你选择阿尔顿帕克尔,是为了让事情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伊迪丝洛克菲勒一只手摇晃着酒杯,带着笑意反问道。
“是的,联合公司的人脉在民主党当中,这样的把握更大一些。”谢菲尔德点头,满脸的疲惫之色道,“其实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自从内战之后,共和党的基本盘远远超过民主党,随着黑人选民的增加,如果民主党不改变立场的话,和共和党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内战之后总选票民主党就没有赢过一次,就连克利夫兰总统都没有赢过。”
“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选举人票,整个南方不能丢一个,所以就要想办法剥夺和迪克西人不是一条心的黑人选票,防止选举人票的丢失?”
伊迪丝洛克菲勒可能算不上是绝顶聪明,可对一些政治秘闻还是了解一点的,知道目前联邦政府的间接选举,选举人票其实远远比一人一张的选票重要。
“没错,现在就是维持在南方各州的基本盘。”谢菲尔德点头,表示伊迪丝洛克菲勒说得对。
实际上几十年后,民主党之所以变成了白左政党,就和南方各州的隐形限制黑人选举权的法案被联邦政府强力解除有关。那个时候的黑人人口更多,限制法案被解除之后,几乎是要了民主党的命。
在那种情况下,南方各州的基本盘已经保持不住了,民主党为了求生,才变成了百年之后人们印象当中的白左政党,被迫和共和党比谁更国际主义,谁更支持移民。
“看来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平衡,所以其他公司知道的话,应该是不会反对这种限制的。”伊迪丝洛克菲勒深深地知道,各大公司和党派之间的关系,属于是又利用又防备,根本谈不上和睦。
比如个人对选举捐赠的献金是有额度的,但是企业捐献的选举献金则没有,对外声称这是为了保护企业表达言论自由的方式,实际上真正的目的,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
各大公司都不希望一个太过于强势的政党出现,这也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盖尔从阿尔顿帕克尔的家出来之后,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位民主党的保守派大佬,终于还是同意了这件事,主动站出来给一些南方民主党人一点压力。
马上盖尔就通过了电话,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在新奥尔良等待的麦克海尔,让麦克海尔把这个情况告知一些民主党人,让这些人做好准备。
很快,阿尔顿帕克尔就在纽约时报上撰写了关于,对南方各州黑人群体的看法,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资深法官,对南方各州法制的拖拉和漏洞表达愤怒,提及了司法公正和效率,对一个国家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因为阿尔顿帕克尔是民主党保守派大佬,而且是合众国法律体系的权威,所以刚刚对这件事的表态,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被各大报纸所转载。很多报纸,尤其是支持共和党政策报纸,都带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强调了阿尔顿帕克尔民主党人的身份,表示,“看看,民主党那些红脖子的作态,就连自己党派的权威都看不过去了。”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同属于保守派的前总统克利夫兰,前国务卿奥尔尼,在随后的两天当中,同样对阿尔顿帕克尔表达了支持,一干民主党大佬对此事纷纷表态,似乎让幸灾乐祸者见到民主党内部分裂的征兆,更是在这个时候推波助澜,对南方各州的民主党人进行施压。
“亲爱的麦克海尔,虽然目前看起来是一个好的时间,借着压力推行限制法案,但是这个时机还并不是最好的时候,如果南方各州像是统一意见同时推出限制法案,在外人来看就太过于明显了,时机很好但是还远远不够。”手里拿着从里约热内卢发来的电报,麦克海尔一字一顿的领会这幕后黑手的意思。
“新奥尔良是南方的中心点,对南方各州有着很大的带头作用,我们在路易斯安纳州先把限制法案的蓝本做好,首先从这个州通过,至于其他州目前还不用着急。我们应该造成一副被逼迫才通过这个法案的假象,而不是好像等待了很长时间那样,兴高采烈的通过。这样可以激起迪克西人的团结。”
这种好像是被害妄想症的操作,实际上和饭圈的洗粉非常类似,把不需要的粉丝舍弃掉,留下来的都是狂热拥护民主党的选民,想要造成南方民主党基本盘的稳固,就要制造这样的环境,让南方公民眼中的民主党,有种多灾多难,迫切需要他们支持的形象,造成迪克西人和民主党相互扶持的环境。
这种心态最为明显的不是德克萨斯,因为在这个历史当中的德克萨斯,虽然比原本的历史当中多了一层存在感,却没有受到多少战争的危害,参战最晚,实力保全的最充分。德克萨斯人没有这种被害者心态,南方各州有这种心态最大的,是内战之前的最大城市新奥尔良,和当初繁荣的路易斯安纳州。
一整天,麦克海尔都在电话和电报当中度过,幕后黑手远在万里之外,先锋还在北方没有回来,只有他这个留守大本营的人有时间,要承担起来和路易斯安纳州民主党人的沟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