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坚(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355

再说了,奴隶主还真的就是带着殖民地心态出来的,对于永远的未来超级大国巴西,他还真的不一定能看得上,为了避免关于在是不是小心过头了的问题陷入被动,谢菲尔德只能询问道,“跟那些妇女领袖谈好了么?”
“回到芝加哥的时候和两个妇女领袖都见了面,两个女人现在岁数都大了,一些事情都具体的交给了下面的妇女委员会负责。”谈及正事,伊迪丝洛克菲勒也不在纠结战舰是不是舒适的小问题,一五一十的回答道,“听说我想要支持妇女运动,两人都十分高兴。”
“我看她们两个不是岁数大了,是离死不远了吧!没准过几年妇女真的有选举权了,你可以直接进入参议院,成为妇女的代言人了。”谢菲尔德的口吻对两个妇女运动的领袖一点都不客气,相反让伊迪丝洛克菲勒看看是不是能争取一下,毕竟这个女权运动如果真的出现了一点利益,还是肉烂在锅里比较好。
“我能当参议员么?”伊迪丝洛克菲勒一听,很感兴趣的追问着,本来她对妇女运动并不上心,但如果能够做参议员的话,确实应该上上心了。
“至少比我做总统的概率大上一百倍。”谢菲尔德分析着妇女运动现在的局势,其实很多妇女协会的领袖,现在都处在七老八十的年龄,毕竟妇女运动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刚刚开始的时候内战都没打呢。
第一代的女权运动领袖,已经在前几年死了,剩下的这两个年龄都在六十岁往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接受上帝的召唤,离开肮脏的人间,“考虑到你才不过三十岁,说不定到时候做参议员还不算太老,你三十岁了?”
船舱落针可闻,伊迪丝洛克菲勒像是被雷击了一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情绪有些低落的开口道,“嗯,你嫌我老了?”
“没有,没有!我是无意的,开玩笑呢,听我刚刚的口气就知道,我根本没想到你都三十岁了,这不是说明你保养的很好么。”谢菲尔德一见到伊迪丝洛克菲勒罕见出现了低落的样子,赶紧上前一步抱着女人的身体哄着,“年龄不是问题,很多女人小时候显着成熟,到了年龄反而能保持很多年的年轻样子,这和心态有关系,你想开一点。”
“你不是安慰我!”伊迪丝洛克菲勒斜视着谢菲尔德的脸,很认真的反问道。
“以我的财富,都懒得骗人,更何况是骗你。”谢菲尔德对着伊迪丝洛克菲勒的红唇啵了一下安慰道,“刚刚我是无心的,都是长时间的无所顾忌习惯了,无所顾忌也证明了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不会骗人的。”
“可你利用女权对付黑人,不算欺骗大众么?”伊迪丝洛克菲勒眼泪汪汪的戳穿了奴隶主的伪善,“不但骗了,还骗的更大。”
“欺骗大众有成就感,欺骗个人没有这个感觉,你不懂,不骗他们怎么能显现出来我聪明呢,而且南方黑人冲击了我们这些奴隶主后代的统治地位,我既然已经提早发现了,就不能当做没有看见。”谢菲尔德说到这强调道,“而且这一次我必定成功,你知道为什么么?”
“因为黑人确实有你说的这些问题?”被搂着的伊迪丝洛克菲勒想了一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说谎也是要建立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之上?”
“这当然也是部分原因,你有没有发现,就连在你们杨基人的群体当中,对黑人的观感也是逐渐在下降,哪怕心里不承认,选票是不会撒谎的,黑人的参政热情在下降!”谢菲尔德点了一下伊迪丝洛克菲勒的鼻尖,轻声道,“给我一点时间,就能让杨基人在这个问题上,和我们取得共识。”
“不管大部分的杨基人承认还是不承认,你们心里对黑人的想法,和迪克西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不说出口而已,现在我会给你们杨基人一个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的机会,反响一定会很热烈。”谢菲尔德满怀信心的道,“你看着吧,这一场战斗,我一定会赢,赢得说不定对对抗商业的竞争对手还要轻松,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打打基础。”
谢菲尔德需要的时间怎么也需要一个月,而且首先芝加哥每日时报虽然是他这个奴隶主控股的北方大报,但是接到的指示,却首先把矛头对准了迪克西人的群体,而不是黑人,报纸每一期都跟踪南方调查的女权活动家,在对黑人妇女的待遇报道的同时,隔三差五的奚落一下南方各州的民主党政府,不过把握好了这个度,没有引起民主党人的抨击。
如果谢菲尔德在国内的话,说不定要在这个报纸提拔几个人,做传媒集团的高级职员,因为能够控制火候的铁匠并不多,这都是要时间积累出来的。在正常撩拨了几期之后,至少在芝加哥附近,芝加哥每日时报已经把女权活动家们的事情炒了起来,引起了一些想要同时看迪克西人和黑人笑话的杨基人追读。
杨基人这种阴暗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的心里,不要看谢菲尔德不在国内,他早就能够预料到,因为他就是这种人。
终于在热度炒起来之后,芝加哥每日时报决定做一次专题,邀请女权活动家做一次访谈,时间就定在一个月之后,名为真相访谈,每个星期要做一期专题,这一切彻底引爆了读者们的热情,热切的盼望着有更猛的料出现。
第312章
进击的掏粪工
这个时间谢菲尔德已经到达里约热内卢,和女首富一起,和未来超级大国的政客开始交朋友了,要说巴西这个国家,可真是一个好地方,但是没有好到极限。农业时代虽然物产丰富,但是想要降服有绿色沙漠之称的热带雨林,在农业时代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到了工业时代,几乎所有原料都不缺乏的巴西,和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一样,就缺乏工业起步非常重要的原材料煤炭,石油这个年代还没有发现,就算是发现了,也就是勉强够用的储量,更别提还要出口。
巴西这个国家就相当于一个身高、体重都合格,脸长得也帅,性格也好的男人,不论从外表上怎么挑也挑不出来大毛病,唯一的小问题,就是这个男人不孕不育。
有赖于盖尔和麦克海尔提供的人脉,到达里约热内卢的谢菲尔德和伊迪丝洛克菲勒,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和巴西合众国的议员搭上了线。
“见到一艘战舰进入港口,可是把我这个老头子吓了一跳,下一次再来的话,可别弄出来这么大的动静。”老牌参议员奥古斯塔做出夸张的表情,“巴西合众国这么大的国家,一艘军舰吓不到的!”谢菲尔德谦虚的恭维道,“巴西合众国就是拉丁美洲的美利坚合众国,天然就是大国,未来只会更加的强大。”
在这个全名为路易斯·卡洛斯·阿尔梅达·达·奥古斯塔的参议员面前,谢菲尔德表达了对巴西合众国的看好,表示自己这一次也是准备了一定程度的投资,帮助巴西发展纺织工业,并且准备在巴西合众国开展业务。
“我还不知道,原来巴西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吸引力。”奥古斯塔还是体现出来了拉美人的乐天派作风,说话简直就像是开玩笑。
这和谢菲尔德差不多,只不过奴隶主是在一本正经的开玩笑,所说的恭维,伊迪丝洛克菲勒都没有当真,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到了现在她都无法判断,这个奴隶主在一本正经的时候到底是说真话还是在撒谎,两件事都是一个口气。
两人聊得十分火热,实际上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两人的业务已经很早之前就开始了,盖尔和麦克海尔他们是什么?奴隶主,还是从合众国逃到巴西的奴隶主,可以说是当年南方联盟国最为顽固的一批人。
而奥古斯塔就是巴西国会被盖尔和麦克海尔养出来的代言人,主张温和的废除奴隶制,给与奴隶主一定的补偿,换取这些奴隶主放弃蓄奴。黑金公司的人就是往巴西走私劳动力的主力,双方自然是打过交道,现在只不过是正式见面而已。
在盖尔他们回到合众国之后,在巴西的种植园,不少就卖给了奥古斯塔这种国会议员,双方都没有完全斩断联系。
对于纺织业的投资问题,奥古斯塔自然是表示一切都包在自己身上,就算是为了双方长久的友谊,这也应该是分内之事。
“实际上我们巴西的纺织原料都很丰富,只是需要新的技术引领走向正规,如果能够得到联合公司的帮助,这是一件好事。”奥古斯塔非常高兴的表达对谢菲尔德投资的欢迎,指出了巴西在棉花上的优势。
这个优势谢菲尔德最知道了,近二十年来,和南方各州争夺原材料出口的拉美国家,巴西和阿根廷都是榜上有名的存在,可以说是联合公司长时间的敌人,幸亏经过了几年时间,联合公司已经转型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康采恩集团,农牧业是基础仍然十分重要,但已经不依赖农牧业创造利润了,占着农牧业位置只是表明,我们对国家很重要。
想一想其实世界变化的也不大,一百年后和合众国争夺亚洲市场的,好像还是巴西。
双方的第一次见面,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这个好印象存在,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官商勾结接触。
“看样子很顺利。”回到所有权还在麦克海尔手中的庄园休息,伊迪丝洛克菲勒疲惫的躺下,但脸上的笑意却表明,对这一次的见面还算满意。
“如果只是进入纺织业投资,自然是问题不大,最基础的行业往往也得不到重视,而且巴西合众国土地广大,人口比我们国家还少很多,光是出口农业产品就能过的还不错。但要是真正的重要产业,我不会提,巴西人也不会同意。”
谢菲尔德摘下了脖子上的领结,加入了几个特定的条件,拉丁美洲这个年代敢和合众国叫嚣的国家不说比比皆是,但也是不少的。这些国家根本就不认为美利坚合众国都多么厉害,很多国家都想着远交近攻,利用远在天边的欧洲国家对抗合众国的压力。
这种心理和一百年后的东南亚差不多,巴拿马运河就是绝佳的例子,合众国前后废了几十年的劲,激起了哥伦比亚的仇恨,才算是得偿所愿。
连哥伦比亚都敢对抗,更别提拉丁美洲第一大国巴西了。甚至一直到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还有一些国家没搞明白事情的变化,不知道英法已经完全不行了。还是中央情报局做了几次漂亮的行动,让拉美国家真正明白,世界已经变了。
所以投资巴西的主动权并不在谢菲尔德的手上,而是取决于巴西国会,是不是真的重视这个产业,如果不是重视,这样就好办。现在看来巴西人并不觉得纺织业多么重要,这是好事,给了他可以操作的空间。
“该和新奥尔良联系一下了。”谢菲尔德伸了一个懒腰,强打着精神起身,国内的事情还是比较重要,他想知道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
芝加哥每日时报的报社,报社主编艾伯特正在面对面的,对这次深入南方乡村的女权活动家康妮进行采访,艾伯特有一种感觉,这将是一个引爆公民阶层的大新闻,采访一直持续了两个小时,期间艾伯特询问了关于南方乡村的真实情况,以及康妮这些女权活动家的所见所闻的真实性提问。
“必须要说,可以说南方黑人社区和乡村当中,存在广泛的对女性的侵犯和暴行,根据我们走访的调查来看,黑人男性不尊重家庭,往往和女人交往的时候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冲动,事后便找各种理由推脱,也不承担赡养费用,道德低下简直令人震惊。”康妮从开始便对在南方乡村和社区所见的一幕幕进行血泪控诉,饱含同情的呼吁,“应该尊重女性,一定要出台法律制止这种现象。”
“是,个别存在的个例,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艾伯特再次发问,让康妮一定要确实回答这个问题。
“是普遍的现象,对于很多没有家庭却出现的孩子,我感到十分的震惊。这些孩子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爱,也得不到一点帮助,长大了就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对家庭观念漠视,重复自己父母的生活,如果是一个男孩每天目睹这种行为成了习惯,就会认为这是正常的,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
“对女性的暴行到底有多么猖獗?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艾伯特同样准备借着这次访谈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博人眼球增加销量。
随着两人的对话,边上的书写员则在记录康妮口中的一桩桩暴行,例如欺骗、性侵犯、以及很多黑人女性没有成年便遭到强奸,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抚养孩子。
对于艾伯特来说,新闻根本不怕劲爆,越劲爆越好,康妮的叙述甚至让他觉得自己都不用添油加醋,这可不是好现象,岂不是说明他这个主编无能?
采访结束之后,艾伯特亲自和书写员们从记录当中寻找素材,综合起来完成这一次的专题,起到明天的爆炸效果,兴奋地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揭露这种社会问题,一定会成为国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要敢于揭发真实的情况。”
到了这一刻,艾伯特隐藏在体内的掏粪工情结,终于可以不再掩饰了,英雄、荣誉仿佛都在向着自己招手,说不定会有以后会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奖项出现,表彰自己的不畏强权。如果奴隶主知道自己的员工有这个愿望,这也很好办,只要这件事成功了,艾伯特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一次的芝加哥每日时报专题当中,艾伯特就诙谐但是非常犀利的口吻,用整个报纸报道了康妮的经历,首先用开头一小篇篇幅,介绍了女权活动家们的主张,和稍微有些为其说话的倾向性,但是马上就直指这些妇女们,深入南方各州之后,所见的骇人听闻的一幕,妇女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黑人妇女竟然弱势到了这种地步。
面对来自同一种肤色的暴行,竟然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引起任何一个群体的重视,不禁令人感到深深的疑问,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
第313章
泼粪大战
这一次芝加哥每日时报的专题,刚刚刊登就在芝加哥地区产生巨大的反响,如同在平静的大湖区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溅起的波澜迅速扩散到周边,引起众多城市的转载,内战多年之后,目前南方各州的黑人生存情况再次成为了焦点。
不管是衣冠楚楚的优雅男士,还是在工厂做工的工人,亦或是家庭主妇,都被吸引到了注意力,幸福感都是对比出来的,黑人妇女的遭遇让所有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从来没有一个群体,能够让所有阶层的公民感觉到,自己过的还不错。
加上揭露现实的人是女权活动家,妇女加入讨论的群体也非常多,勇敢的艾伯特就像是他说的那样,成了这次舆论风波的最大受益者,芝加哥每日时报的报纸被抢售一空,刊登的报纸专题被众多有影响力的报纸转载,引起了巨大反响。
很快各种类似打着关注黑人妇女待遇的连载,便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和刚开始的情况不同,不少报纸把火烧到了另外一个领域,指责南方各州的政府,对自己治下的各州不闻不问,漠视自己的土地上竟然出现这种事,南方各州的民主党政府应该对此负责。
在选举过后的一年,应该是政治领域最为平静的时候,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理念,再一次成为了大众公民关心的问题。
还有许多报纸认为,这件事的根源,在于南方各州的迪克西人冷漠,对周边的遭遇不闻不问,不同于北方杨基人这么善良,大大的地图炮出现了芝加哥每日时报的拥趸报纸上。
一时间,借着对黑人妇女面对暴行的专题,各方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轮又一轮的专题借题发挥,把合众国的舆论界搅合的天翻地覆。
指责来的如此突然和猛烈,就连在新奥尔良镇场的盖尔和麦克海尔两人也心里有些就紧张,虽然之前心里已经有所准备,可当这种铺天盖地的讨论席卷而来的时候,仍然有些超出了两个人的预料。
“怎么办?威廉怎么还没有动静!”盖尔对这种手段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也能够看出来现在的情况似乎对自己这边很不利,不是似乎,就是不利。
麦克海尔也是一筹莫展,要说是打仗的话,两人都经历过战争,曾经和巴西政府军捉对厮杀过,但是在这场合完全一个门外汉。
“不知道威廉那边的无线电调试好了没有,我就说么,就算是出国也不应该跑这么远,随便去一趟巴拿马什么的,还能做出应变。”麦克海尔也有所抱怨的开口道。
“盖尔先生、麦克海尔先生,我们接到了一封电报。”
就在这个时候,橡树庄园的管家拿过来一封电报,这份电报来的正是时候,两人赶紧把电报接过来,上面说谢菲尔德已经到达里约热内卢,并且和奥古斯塔进行了一番不错的交流,顺便问了一下国内的情况,怎么样了。
“赶紧把现在的情况告诉他,就说现在舆论对我们十分不利。”麦克海尔一目十行的看完电报,就让人赶紧回电,把现在的舆论情况告知在里约热内卢的谢菲尔德。
美洲两端的上空,无线电不断的进行穿梭,谢菲尔德简直把无线电玩成了即时通讯,最后撂下一句话,“没有问题一切尽在掌控当中,反击很快就会开始。”
在这一轮的舆论风波当中,芝加哥每日时报的专题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毕竟也是自己暗中控制的报纸,不算什么大不了的。至于有的报纸把指责放在了民主党州政府和迪克西人身上,这也是常规操作,并不出乎预料。
去年的全国大选,民主党再次落败,威廉麦金莱的第二个任期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的民主党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距离下一次的大选还早,当务之急是巩固在南方各州的基础,所以可以预见民主党各州的声音,肯定会采取强硬的态度来应对,区区抨击不会让民主党出现动摇。
“找新奥尔良晨报,他们知道怎么做,冷冰冰的数字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就如同温度一样,并不存在什么干冷湿冷的问题,一切以温度计为准,不相信的可以在野外感受一次,会有人帮他收尸的。”
这一次的舆论风波谢菲尔德已经留下了备案,在这之前他就把吃瓜群众往最为恶意的方向猜想,事实证明所谓的公民阶层就是这个德行,最恶意的猜测完全符合逻辑。既然有备案,就不用紧张,而且对于黑人的看法,以目前的民间观感,双方互相指责到最后,还不一定是谁受益更大呢。
南方各州的舆论反击,在两天之后便开始,新奥尔良晨报的资深主编博格林撰文指责艾伯特的虚伪,不过是一个只关注于社会阴暗面的掏粪工,这是掏粪工这个词汇首次出现在报纸上,紧跟着新奥尔良晨报就用巨大的篇幅,从犯罪几率、成立家庭的百分比,黑人的升学率,方方面面涉及的黑人群体统计数据当中,反驳了艾伯特的指责,表示芝加哥每日时报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不应该脑袋一拍就发出专题报道。
在一串串冰冷的数字面前,更多的报纸加入到了论战当中,赫斯曼的旧金山报纸,直接站到了新奥尔良晨报这边,表示没有比统计数据更加准确的证据,所谓的博大胸怀,并不只是一厢情愿的指责,而不提供帮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