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404

  这种一边倒的事情,还想要让苏联让步?里根是不是脑袋有坑?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里根自从上台之后,连年找苏联麻烦,美国股灾之后苏联和美国已经没有温情可言,连表面工作都不做了,苏联继续从波兰撤军,对外也表示是对西欧国家的尊重,完全不提美国这一茬,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有什么可谈的……
  “总书记,我们也是只是转达白宫方面的意见,决定权当然在你的手里。”按照类似会面的惯例,美国对递给苏联一份苏联侵犯人权的清单。安德烈·葛罗米柯总是收到类似的清单,然后指责美国干涉苏联内政。
  谢洛夫不想直接从美国手里接到这份清单,相反他拿出了一份给美国准备的清单,让驻美国大使转交给白宫,至于见面则完全没有必要。
  “就现在的美国,还有资格和我们对抗,现在的美国是经济数据比我们强,并不是经济比我们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谢洛夫面露轻蔑的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挥手让其他人下去,今天他要休息一下准备联合国大会。
  连续被里根搞了好几年,现在也应该轮到苏联了。这次谢洛夫不会做出任何商量,法国也在准备和苏联一起,对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库进行彻底清查,态度甚至比苏联还要强硬。里根要死保联邦德国,法国完全退出北约的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
  第二天下午,联合国大会上座无虚席,气氛紧张,各国代表都闭口不言,部分代表窃窃私语进行交流,显然对接下来的提议交换意见。
  “各位国家的代表,还有同志们,你们好!”登上讲台发表演讲的谢洛夫平淡的开口说道,“关于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库爆炸,我首先以个人的名义表达同情,在此我提议,为死难的普通人默哀一分钟!”
  谢洛夫首先以默哀作为开场白,整个会场肃静无比,各国代表在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接受提议进行默哀。一分钟时间刚过,谢洛夫脱下了自己的大檐帽放在一边,话锋猛转换了一个口气,“现在正式进入议题,包括苏联等十一国提议对联邦德国进行彻底清查,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这件事必须有一个结果,一个苏联想要的结果,任何都阻止不了。”
  “苏联是在挟持联合国么?”土耳其代表站起来道,“苏联是不是有干涉内政的嫌疑?”
  “不知道土耳其代表谁的意志?如果土耳其人认为过了十几年,自己长得够结实了。”谢洛夫看都不看对方一眼道,“我提议投票现在开始,如果联合调查团的提议被否决,我只能让苏联武装力量自己去检查了,今天这个提议,只是表达对联合国的尊重。”
第1000章
科尔辞职
  土耳其代表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尴尬的站在原地大喊道,“苏联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世界警察,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制衡苏联了?”
  “我没有这个意思,不过土耳其如果对苏联宣战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应战。”谢洛夫歪着头笑了一下,抽出军大衣下面的武装带,使劲抽在桌子上发出砰地一声,另外一只手指着会场大声问道,“还有谁?我有四百万军人,十万辆坦克,三百八十搜核潜艇,比其他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多的核弹,苏维埃战车一旦开启,除非外星人降临地球,不然谁都无法阻止苏联,谁敢站出来反驳我?我就在这里等着,看看他是不是会在这里出现……”
  最后一句话他是用英语说的,丝毫不掩饰自己隔空叫阵的狂妄态度,谢洛夫知道很多国家的代表是希望里根出来给予支持,里根是这些国家的希望。
  “总书记,这是联合国大会!”里根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看着讲台上的谢洛夫大声回应道,最终里根还是没有让一些国家的代表失望,及时的出现在了大会上。
  “我等你很久了!”谢洛夫不慌不忙的重新扎好武装带,冷漠的笑着道,“精神状态伪装的不错,不过眼中的疲惫是不是能伪装的了的。”
  “我并不需要任何伪装,我的做所有事情美国人民全部都知道。”里根脚步不停,距离讲台越来越近,走到最前方美国代表做的位置上不甘示弱的回答道。
  “也包括保证美国经济毫无问题,最后放任股灾的发生?”谢洛夫微微低头十分扎心地笑道,“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你的保证呢?今天你以什么态度来到这里?保护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不被调查?”
  谢洛夫和里根相距不到十米,一个站在讲台上,一个站在下面遥遥相对。彼此的目光中都只有对方,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和苏联,彼此之间不会再有对手。
  “听说总书记想要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里根不以为意的笑笑,满不在乎地说道,“似乎总书记对苏联的军事力量十分自信,或者认为北约是摆设?”
  “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多年以来,北约早已经不是华约的对手。”谢洛夫想都不想直接回答道,“不论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苏联胜利的几率都比美国要大的多。”
  “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里根冰冷的看着谢洛夫道,“我有战略导弹防御体系!”
  “目前只是什么成果都没有,只是存在计划上的一个体系。”谢洛夫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往前一戳,像是戳破了一个气泡一样不以为然,“你还是二十年后在和我说这些话吧,不过以你的岁数和身体,估计没有这个机会了。”
  苏联共产党的中央总书记和美国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当着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面前,大谈核战争自己是胜利者,情况的态度,让在座的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心中暗道,“你麻痹!”
  苏联和美国互相对对方不屑一顾,而对自己自信心爆棚的态度,是对世界和平的公然践踏,不过!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苏联,所以其他国家就当做没有看见。有的国家认为是嘴炮,比如法国!有人是因为实力不济不敢插言,比如大部分国家。
  “里根总统,是不是继续推行对抗政策?”谢洛夫一点都不着急,美国之所以在里根时代能够有一个好的经济表现,其实是因为此前几十年美国人还有不少的积蓄。而且此前社会的各种积累,比如教育水平、技术能力还都不错。因此,当里根砍掉福利逼迫着美国人花钱的时候就可以为资本主义续一波。
  现在还行么?谢洛夫不这么认为,没有个几年时间美国根本缓不过来。谢洛夫也不会给美国缓过来的时间,恶棍这个东西,该打死的时候就一定要打死。
  他不怕里根狗急跳墙,因为里根在美国总统当中,少数几个和大财团依存关系特别大的总统,真正敢对大财团动刀子的总统,有大小罗斯福和肯尼迪,后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大小罗斯福是真正的遏制了美国无休无止膨胀的财团。暂时利用总统的职责不让那些大财团胡作非为,其他总统也大多数平平淡淡。
  但其中有两个总统,对美国的资本力量依存非常高,一个是民主党的杜鲁门,另外一个就是他眼前的里根,两个人给资本家开了很多方便之门。
  里根比杜鲁门稍微幸运一点赶上苏联自杀,明明已经消耗了美国不少内力,却因为戈尔巴乔夫比他消耗的更快取得了胜利。
  “让我们以投票来决定结果吧?”谢洛夫不准备和这个病人争论下去,对方属于不可沟通的那种人,只有那些大资本家才能让这个总统不要发疯,自己没有这个本事。
  全体表决,苏联的发动了东欧国家、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几乎全部东南亚国家,大部分非洲国家,对阵支持美国的西欧国家,绝大部分南美国家和部分英联邦国家。
  表决结果结束,除却弃权票,六十五票对五十票通过苏联提出的决议对联邦德国进行彻底调查,等到结果出来后,谢洛夫非常从容的看着整个联合国会场,然后把目光放在里根身上道,“所有二战受到德国波及的国家,包括民主德国都会参加联合调查团!”
  这场在联合国的较量以苏联的胜利告一段落,不过这次会议给了一些国家震动,苏联的支持者竟然比美国还多,这和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不同。那一次被很多国家认为是苏联的一次拆台,因为可以同时参加,所以很多国家都派出了两支代表队,所以没有被当做一回事。
  可这一次,联合国大会上的较量是完全不同的,苏联总书记和美国总统面对面的较量,苏联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这让很多国家非常惊讶,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似乎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苏联是不是比美国强大了?这件事需要很多国家的考量……
  其实苏联必须要感谢法国的强烈支持,在联邦德国化学武器的问题上,法国根本不会让步,哪怕面对的是美国。因为投票之后法国表态的很干脆,才给不少国家造成了影响。
  “我真的很想动用否决权,看看那个人是不是真敢强行发起战争。”回到白宫的里根似乎一身力气都被抽空,十分疲惫的对着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说道。
  里根身上的锐气在消失,美国发起的全球反击,没有多少大成果。在股灾之后,虽然仍然对各种反苏武装进行支持,却越来越有些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也体现在了里根身上,他也开始感到疲惫,似乎早先挑起更加激烈的对抗让苏联一蹶不振没有成功。
  动用否决权否决苏联的提议,会让美国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尤其是在战败国这件事上。里根只能选择争取盟国的支持,以多数票阻止苏联,但却仍然失败,这对里根的打击也不算小,大多数国家站在苏联那边。
  “里根肯定不甘,不过这怪我么?同样是战略进攻,我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啃,至少还打着解放非洲摆脱殖民的名义,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大义,做出一副舍生忘死的解放者样子,里根连借口都不找,一句危害美国利益,先楱格林纳达、后打尼加拉瓜和利比亚,比我们名声还差一点都不奇怪!”谢洛夫在参加完联合国大会立刻启程回国,美国的防空警戒圈外边,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已经在等待,准备伴飞回国。
  似乎组建联合调查团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实际上,联合调查团不是他的目的,销毁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也不是目的,打击德国人对政府信心是其中一个目的。
  “把莱茵大营的地区给我标好了,这次我们成立调查团,规模一定要大一个国家给我出二三百人。刚开始装作认真调查的样子,到达莱茵大营的地点,一定要在所有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莱茵大营给我挖出来。”从美国回来还没有休息的谢洛夫,直接把切布里科夫叫进来面授机宜道,“那我们组建三千人的调查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仍然不多。所以我们必须在驻德美军发觉之前,挖出当初死在莱茵大营的德国人。”
  当初卫国战争,苏联和德国杀红了眼,落在地方手里的战俘命运可想而知。德国的集中营,苏联的劳改营战俘的命根本不会当做是生命。这件事苏联洗不了,谢洛夫也不想洗。
  把苏联包装秤白莲花难度太大,不过把美国的面具剥下来就容易多了。可以借助寻找化学武器库销毁的名义,让联邦德国提供器械,这批器械到了调查团手里,就用来挖掘莱茵大营,让联邦德国人知道,美国一点都不比苏联仁慈。
  联邦德国首都波恩,总理科尔在一片声讨中宣布将会辞职,等待调查结束之后举行大选。
第1001章
联合调查团
  “一定要把联邦德国翻个底朝天!”这是苏联领导的十一国调查团共同想法。
  联合国大会之后,东欧十一国全部在本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报道,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本国人民一个交代,这些国家全部绑在苏联的战车上。共同利益让他们必须跟随苏联前进,这是一条荆棘之路,注定不能后退一步。
  一股洪流在东欧大地上奔腾,但是一直以来当做堤坝阻挡的联邦德国,却处在一种无序之中,全国对这次爆炸案的抗议此起彼伏,各党派控制的媒体互相指责,在野党对执政党进行攻击,执政党表示我们不背锅,在野党同样有责任。
  “有种魏玛德国的感觉,这似乎就是希特勒说的,民主的无序一面,从社会党变成共产党在变成工会革命,所有人的立场都摇摆不定,似乎这次爆炸案,有把民主的负面激发出来了,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应该动用最先进的医疗治疗民众,同时用军队清除残留毒雾么?怎么都在互相甩锅呢?”谢洛夫抬眼瞄了一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貌似无意的问道,“这件事出在我们身上,怎么办?”
  “伟大的人民军队,绝对不会坐视人民受到苦难,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格里申想都不想就开口,口气中的自信不是伪装出来的,他从来没有对红军战士有过怀疑。
  “我也相信这点!”谢洛夫感同身受的道,他想到了十万苏联红军前赴后继朝切尔诺贝利进军的场景,这些从阿富汗战场撤回来的大军,成了苏联对付核灾难的最可靠力量。
  叹了一口气谢洛夫对着切布里科夫问道,“美国的情况怎么样?国内是不是有变化?”
  “和联邦德国有点像,被压制的民主党媒体声音大了一些,可情况远远没有联邦德国严重!”切布里科夫大将一直关注美国的情况,这也是克格勃的最重要对外工作。
  从股灾之后,美国国内的舆论有了一点分裂的趋势,说实话,任何一个强国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圣母化的趋势,温饱思淫欲,太平日子过的时间长了,就有闲工夫去发善心了。很简单的规律,经济不好就转右,经济好了就转左。不过因为左派的道德层面比较吸引人,总体上在安逸的状态中,都会越来越左。
  美国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世界级大国,有这种情况在正常不过了。苏联也是一样,只不过两国预防国家圣母化的机制不同,实际上只要别出叛徒,谢洛夫相信从承接传统上,苏联应该是有优势的。
  “里根现在有些力不从心了,有人在牵扯着他,但是苏联没有人能牵扯着我。作为一个队大财团依存度很高的总统,哪怕他本人的性格比较难对付,华尔街也不会让他为所欲为的,六七年来,我们被动防御,现在这种日子也应该过去了。”谢洛夫坐直身体,默然的看了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一眼,一字一顿的道,“我认为,进攻性政策已经是时候重新提出来了。这一次,直到美国彻底认输。”
  切布里科夫、茨维贡、博布科夫等安全干部互相看了一眼,包括阿利耶夫在内的五个人打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军礼,格里申、罗曼诺夫、哈拉佐夫思索片刻,纷纷点头。
  “一年之内,对美国扶持反政府武装的盟国进行军事支援,扑灭美国这一波的反攻,随后转入进攻,利用一些领土争端,把美国拖进来,必要时候绝对不能害怕正面对抗,哪怕是要用军事来解决!”谢洛夫飒然道,“北方集群的撤退还要继续,散会……”
  联邦德国和美国已经在化学武器的问题上给了苏联交代,那么北方集群的撤退当然要继续,在早先的谋划中,北方集群本身就是用来给伊朗和伊拉克压阵的,没有这个重兵集团,伊朗和伊拉克也会怀疑苏联的诚意。
  中东处在平衡状态中,越重要的地区谋划起来越要小心。苏联直到中东重要,美国同样知道中东重要,为了避免起到连锁反应,在中东的动作当然是越缓慢越好,脆弱的平衡才迟迟没有打破,苏联也一直宣称中东早已经在自己手里,表示对海湾的王爷国没有兴趣。
  这当然是假的,苏联可没有这么大方,不过为了最后的胜利,谢洛夫还就忍住十几年来一直在说谎,就和第三帝国宣称我们热爱和平一样,只不过德国翻脸的太快,国内也远远没有充分的准备。苏联把这个准备过程拉长了十几倍。
  大柏林作为民主德国的首都,最近非常热闹,包括民主德国自己在内的联合调查团正在这里云集,等到沟通完毕后,从柏林出发搭乘铁路进入联邦德国境内。
  最近柏林市出现一些外国军事人员,没有引起柏林人的惊讶,整个民主德国有五十万苏军驻扎,军人是民主德国人最常见的群体。人们对来到首都的联合调查团成员并不排斥,很多东柏林的居民也经常看新闻,知道对面已经出事了。
  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爆炸案,让一般的民主德国民众有着复杂的感觉。两德并立已经三十多年,渐渐地民主德国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知道冷战的格局不被打破,德国统一几乎不可能,就算是苏联同意,美国也不会同意。
  不过虽然没有五十年代那种痛彻心扉的分离之情,很多民众也在一些场合询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联邦德国在民主德国眼中还是和别的国家不一样。
  “德国看起来真的不错,在我们阵营内部能排到前三吧?”一个南斯拉夫军人询问着身边的德国军人,用的是俄语。这批联合调查团的一条标准就是一定要会用俄语说话。
  “除了芬兰和希腊之外,应该就是德国了。”另外一个波兰军人想了一下道,“有人说葡萄牙的经济也不错,不过我没有去过。听说芬兰的富裕程度在世界前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一旦到了联邦德国,这些从各国而来的军人就会严格按照纪律行动,社会主义国家,对荣誉感都比较看重,看重到一点错误都不能犯的地步。而现在开开玩笑到没有什么。
  “我们的任务,是对联邦德国所有的重要企业进行清查,同时在驻德美军的陪同下,查验并且销毁销毁化学武器。不过作为我们肃反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最后一点,确定莱茵大营的位置,并且把这些尸骨挖出来。”
  说话的人很年轻,军衔也不是很高,不过这批苏联克格勃当中,显然以他为首。挖掘莱茵大营,这是他从父亲那里承接的秘密任务,刚刚接受的时候心里未免紧张,不过谢洛夫已经说过,其中一处确切的地点已经确定,布瑞曾海姆战俘营被确实是战俘死亡最高地区。
  “鲍里斯同志,我们就算以最快的速度挖掘,也很容易暴露,到时候一定会被美军所阻止!”另外一个指挥官说道,“这又不是没有过先例。”
  三年前的秋天,一个德国人,施密特的私人队伍从当年大营的条状茅厕的位置开始了挖掘工作,此举立刻引起了当地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但不久之后,施密特收到了当地行政部门的一纸通知,通知声称:该大营遗址属于考古受护地区,对擅自挖掘者要处以二十五万马克的罚金。面对政府干预,施密特被迫停手了。在经过一番咨询和准备之后,固执的施密特在去年年底开始办理申请挖掘布瑞曾海姆大营的手续。以办事著称的德国有关部门拖到了今天三月才给了施密特一个书面的回复,结论是拒绝他提出的开挖申请。
  “这件事我知道,所以总书记才派我过来。”鲍里斯呵呵一笑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炮灰的本质道,“我父亲就是用我总书记儿子的身份,让我在美军发觉后给你们拖时间。不过我希望你们动作快一点,最好不要让我处在危险当中。”
  其他指挥官张了张嘴,然后各自苦笑道,“好吧,我们尽量提起速度。”
  几个小时之后,满载着联合调查团的列车在联邦德国首都波恩,波恩并不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里人口在三十万左右,和柏林完全不能相比。欧洲的大城市不多,但是小城很多,连绵不断的乡村点缀在其中,所以不论是化学武器库在哪里爆炸,都不愁制造不了伤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