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404

  不过,谢洛夫这么吃相难看的人没有自觉,而是更进一步的对着两人说道,“密特朗先生,科尔先生,冷战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国一方,还是在苏联一方?你们说呢?”
  “谢洛夫总书记,既然今天是全世界都关注的日子,再说这种话没有意义。”法国总统密特朗不情愿的开口劝说,回避的姿态非常明显,已经表明了冷战的开始确实是美国首先跳起来的,只不过北约阵营的国家一直都在回避这件事。
  就算是很多国家的记者,脸上也明显出现过尴尬之色。很多记者的立场当然都站在本国一边,尤其是很多在场的美国记者,他们并不是不了解历史。只是要照顾美国的政策,所以一直以来对苏联进行负面宣传,可今天这种场合?
  今天这种场合太重要了,没有任何一个记者有这种做出头鸟的胆量,万一言语间捅破了马蜂窝,导致苏联对中导条约的态度大变,估计回国之后会被吐沫星子淹死。
  很多传闻中,都表明谢洛夫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这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心胸也不算开阔,真让他们这些社会良心的记者承受死亡风险,记者们也是不愿意的。
  “里根总统,这个问题我就不问你了,我对你很了解,你是不会承认错误的。”谢洛夫话锋一转继续道,“这次的中导条约,苏联之所以接受比较不利的条件,主要也是保持欧洲的和平,我们也承担了不少来自于盟国的压力。不过为了维护阵营团结,我不会说出来是哪一个国家,这是他们想要的结果,苏联给予了尊重。”
  总书记肯定是不背锅的,像是戈地图把中导条约描述成伟大胜利的事情,他做不出来。但黑锅还是甩出去,做出一副高姿态让东欧国家背锅,表示苏联尊重自己盟国的态度,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这幅态度苏联人民目前接受不接受,没人知道。但却已经把在场的所有人吓住了。如果中导条约刚刚签署墨迹未干就被撕毁,那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就不是来见证历史的,而是来参加一个大笑话,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笑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人想要成为笑话,尤其是这些欧美的成功人士,他们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比苏联人更加有牌面,他们过来是来见证历史的,又不是八卦记者过来看热闹,所以被谢洛夫连翘代打就十分尴尬,还不敢反驳,因为对方身边穿着军服的茨维贡,也是非常有震慑力的安全干部,不明不白的死去,对于成功人士是不可接受的。
  气氛好像凝固了,一些人已经拿着高脚杯庆祝的动作停留在那里。很多还挂着喜悦之色的人,脸上的笑容正在慢慢凝固。
  “我不会毁约的,只是让你们认为苏联为什么会接受这个条约。”谢洛夫忽然莞尔一笑,似乎对众人的表情感到十分有意思,带着嘲讽的神色自己笑了起来。这种嘲讽的样子让所有人都笑不出来,喜悦已经被冲淡了。
  这些记者回去之后的批评,他又看不见,中央办公厅会把骂他的报纸筛选出去在送过来阅读,里根和谢洛夫两人还有议题,不一会就离开了这里。
  利比亚的美国人质目前还处在苏联秘密警察总队的保护之中,既然中导条约已经签署完毕,两人也该谈谈这件事了,这也是里根比较关心的事情。
  现在两人不需要在记者们面前演了,什么风度翩翩的举止,温和的笑容都说再见。面对面坐着的谢洛夫十分安静,似乎刚刚主动挑衅的人并不是他。这种反差就连里根都有些不能接受,他自己本身就是演员,可似乎谢洛夫演技也不低。
  伸手虚托的谢洛夫手中出现了从身后递过来的文件,然后自顾自的打开说道,“关于苏联克格勃第五总局士兵花销,包括工资、补助和福利,以及美国人质在利比亚消耗的药品价值,医疗费用等等,里根总统你看一下……”
  里根的脸上瞬间变得十分精彩,多种不同的表情纷纷一闪而过,最终都演变成了一种奇特的表情,口气也有些不敢置信的道,“谢洛夫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我们美国交赎金?”
  交赎金来解决问题,在两百年来的美国历史中,只出现过一次。第一次巴巴里战争,玛利亚和多芬船只上的船员被羁押了十年,在这其中还有陆续被抓的其他船只上的船员。年,阿尔及利亚与美国达成协议,释放抓获的船员,美国支付一百万美金的赎金。从此以后,美国秣兵厉马,拒绝因为绑架人质缴付任何赎金。
  直到今天,美国两百年来没有第二次因为美国人被绑架交付赎金。历代美国总统也绝对不会再这个问题上妥协,所以刚听到谢洛夫的话,里根的反应才这么大。
  “我历史知识还是不错的,闲书看得多,知道里根总统是什么意思。”谢洛夫一眼就明白里根心中所想,“话说的不要这么难听么?我们苏联人保护了你们美国人这么长时间,美国又不是苏联的盟友,而且不客气的说,你也不能不要脸的说出来这些话。既然如此,我们的要一些补助也是应该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谢洛夫总书记,作为一个大国的领袖,似乎你这样有失风度。”里根成竹在胸道。
  谢洛夫眉心一跳,直接打断了对方的话,“别这么客气,你就是个演员,我就是个大特务头子,什么超级大国的领袖,冷战斗士,和革命导师、伟大领袖这种词汇,不过是媒体给我们带上的帽子,你和我的生命并不比任何人高贵,哪怕那个人只是一个乞丐,他也是个人,和你我一样珍贵。”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恰当,苏联全国能掌控地方,并不存在乞丐这个群体。”谢洛夫一副你别抬举我的表情,顺便把里根一副成功人士的嘴脸抽下去。
  “既然你历史很好,就应该知道美国从来不支付赎金。”里根身体前倾似乎在增加自己的压迫感,不过迎来的是谢洛夫一副肃反工作者的表情,这种表情就像是在看一个死人还有多少价值,犹如警察一样令人胆寒,像医生一样漠视生死。
  “中导条约已经签署完毕了,你认为我还会和你在这里浪费时间么?这笔钱美国必须要拿,不然我就在利比亚设立古拉格,把一千多名美国人变成一只劳改大队,用义务劳动的模式把这次苏联的保护费用,和利比亚被轰炸遭受的损失补回来。”谢洛夫拉长着声音威胁道,“你总是把古拉格挂在最边上,应该大概了解这玩意是怎么运营的吧?”
  “你干这么做?”里根压抑着自己的怒气道,“你敢毁约?”
  “肃反工作者,没有不能做的事情。秘密警察,心不狠一点怎么工作?”谢洛夫盯着对方的目光一字一顿道,“至于苏维埃,恃强不凌弱!”然后忽然回头道,“茨维贡大将,在利比亚建立劳动改造管理总队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里根的脸色变换了一下道,“记住,这不是赎金,我们也不会拿钱给利比亚,既然你已经提出了我们两国的关系,找我来报销费用,这笔钱对于美国只不过是一滴水。不像你们几乎已经找遍了任何一个能找钱的地方。”
  “嗯!”谢洛夫抻了一个懒腰,向后一靠就这么默然的看着对方,生活是真实的,有血而有肉。并不是历史书上短短的几个字,睿智?冷酷无情?
  在面对这种生活的时候,总要有人背负一下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甚至是别无选择。
  到了这个时候,利比亚人质危机正是解决,谢洛夫对利比亚方面下达命令,开始派出苏联航空公司的飞机,护送美国人回国,当然这个油钱,还必须里根报销。
  里根终于解决了一块心病,虽然被谢洛夫小小的敲了一笔很恶心,不过和政治生涯相比,这就什么都算不上了。谢洛夫也成功的废除了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虽说从数量上,苏联确实吃了很大的亏。
第985章
撤军
  在这种被挟持的缓和背景下,苏联和美国两国也要做出一个姿态。里根最终还是没有在星球大战计划上做任何让步,回国之后美国媒体沸腾,认为这是美国对苏联的一个巨大胜利,在没有任何让步的情况下,让苏联让步接收了美国的条件。
  收获了赞誉的里根,表示已经和苏联方面沟通,苏联航空公司的航班会把在利比亚的人质送回,马上苏联方面也给予回复,确认了这条消息。到了此时,里根终于挣脱了利比亚人质危机的泥潭。
  当第一架乘坐美国认知的苏联航空公司航班降落的时候,在机场焦急等待的家属,这些家属的表情通过摄像机的视角,牵动了整个美国的心。似乎通过这次人质危机,整个美国又开始团结在一起了,人们也会更加支持里根发展军备的政策。
  “这个世界,普通大众处在接受信息的地位,没有什么是不能洗脑的,只要洗脑者能过的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被洗脑者就无法反抗。”谢洛夫离开的时候稍微晚了一些,他还需要对东欧国家进行访问,身边跟着中央联络部部长茨维贡。
  两个肃反工作者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更多的是分析操作手法,看看能不能学到一些。
  “是这样的,也许我们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加大学习。”茨维贡大将十分谦虚,旁边的人是他的双重领导,即是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也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学习怎么欺骗美国人还好,欺骗自己人的话还是别学了。”谢洛夫闭着眼睛假寐,随着火车的节奏摇摆幽幽道,“把我们自己的状态调整好,这次真到了决定性的时候,快了……”
  这辆火车在广袤的东欧大平原上飞驰,就如同现在的苏联一样,前途一片光明……
  虽然他已经把锅甩给了东欧国家,可稳定舆论仍然是要做的,稳定住自己,才能战胜敌人。必须要稳定住现在的舆论,那是因为,谢洛夫还要继续让步,让里根放心大胆的确定心中的判断,苏联不行了……
  北方集群要撤回国内,减轻对西欧的压力,主要还是因为苏联在高加索地区的兵力不足,从战胜土耳其之后,高加索地区的苏军就被抽调到东欧,目前的外高加索军区和北高加索军区,并不具备进攻能力。处境和远东地区的苏军差不多。
  没人敢进攻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可是现如今高加索地区的兵力,也不够对外进攻。苏联看起来十分吓人,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出兵干涉的能力。谢洛夫不准备裁军,可也不代表要扩军,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十多年前放到东欧的兵力在拉回来。
  从士兵数量上来说,已经在近几年连续把将所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全部收拢的苏联,哪怕把北方集群的大部分兵力收回国内,华约的兵力仍然远远超越北约。搞定了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华约,兵力已经增加将近五十万,计划中抽回来的兵力也不过二十万左右。
  “我们也是时候,摆出一副高姿态,麻痹一下西欧国家了。集中力量,干掉美国。”谢洛夫自顾自的摆弄着眼前的钢笔,平淡地说道,“我大致有一个计划,但是还需要等待时间,不过姿态只是对西欧单独做出,目前美国还进攻我们的盟国,不管这个盟国多小,多么不重要,我们都要抵抗。”
  整个中央主席团委员,默不作声的听着总书记的发言,现在还不到他们发言的时间。
  “我决定了,机会稍纵即逝,一定要抓住。”趴在桌子上的总书记慢慢挺直腰板,动作非常缓慢,就像是一个负重而起的老人,但却充满了力量感,带着自负的表情道,“我已经决定了,不管几率有多大,我要尝试干掉美国。不能把问题无限期的向后拖延,冷战的结果迟早会出来,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领导中结束。”
  “未来的领导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向共产主义前行。而我们的任务,击败这个命中注定的敌人。”谢洛夫的目光灼灼的盯着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的表情,寒声道,“我本人愿意和任何人同行,但是,同样不会因为有人跟不上而停留脚步!”
  “对欧洲的缓和政策,全部交给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志!”话音刚落,外交部长葛罗米柯郑重的点头,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我们盟国的支援和党派关系,中央联络部部长茨维贡大将,希望你多费心。”
  中央联络部部长茨维贡大将站起来,郑重的对着总书记敬了一个军力,然后重新坐下。
  “对外武装支援和情报工作,切布里科夫大将的工作,我还是比较放心的。至于对内稳定国家秩序,以及保持干部阶层的廉洁。费多尔丘克大将、博布科夫大将!”谢洛夫再次点名道,“这几个部门是我最熟悉的部门,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克格勃、内务部、中央监察委员会是谢洛夫控制最彻底的部门,功劳不只是他自己的,还有谢米恰斯内、谢列平、当初一批的共青团大佬。
  “国家经济体系的运转,希望吉洪诺夫和罗曼诺夫同志关心。军方我是不担心的,就不多说了!”谢洛夫站起来看着这些岁数不等的老人,沉声道,“我们绝对不能输,我们输不起,没有第二次在让无产者站起来的机会了。这个世界那些穷苦的人们,他们如果想要活得更加有尊严,更加像是一个人,苏联就必须良好的运转下去。”
  不会再有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机会了,一般的情况下,国家机器都强大无比,底层的声音可以被层层稀释,最后根本不会让这些人发出声音。苏联解体后的几年,共产党都无法反扑,可想而知一个这样的党派想要崛起是多么的困难。
  如果没有苏联,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不会存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了大力。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什么社会主义强国的话,整个国家具有这个气质,那只有苏联符合这个定义,这个国家从敌视中成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先不回家,按照我指的路走。”下班的总书记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他要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做一些事情,时间不长,从克里姆林宫出来的专车停在了谢列平家的门口。
  渐渐苍老的共青团之鹰开门,愣了一下,然后轻松了笑了起来,把谢洛夫放了进来,这个过程两人没有对话,有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样子。
  对于谢洛夫的到来,这个曾经的苏联巨头心里是非常高兴的,赶快拿起了电话,不多时、叶戈雷切夫、谢米恰斯内、戈留诺夫、梅夏采夫纷纷来到谢列平的家中。
  他们都已经老了,就算是谢洛夫也马上六十岁,彻底和年富力强这个词汇告别。
  就如同当初一样,大家坐在一起畅谈着现在的局势、工作。处在中心位置的仍然是谢列平,哪怕他们都已经离开了政治中心很长时间,一如过去,从来不变。
  “做总书记的感觉怎么样?尤拉!”谢列平的脸上挂着平淡的笑容,就这么看着谢洛夫喊着昵称,似乎已经完全放下了过去的一切,“我输给了勃列日涅夫,可最后我还是赢了,每个人都知道,你是我们的朋友。”
  “在一个不多得的机会中,我碰见了很多年轻有理想的干部,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今天你们还都在的话,说不定很多事情,我就不用这么苦恼。”谢洛夫哈哈一笑,拿着一杯伏特加毫无顾忌的喝了下去,像是回味的道,“过去真是值得怀念……”
  “都过去了,我们现在不是很好么?”叶戈雷切夫不在意的回答道,“政治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就如同我们早先在国家的号召下,参加卫国战争一样。”
  “这是我缺乏的一段经历,有时候我想,我真应该早出生几年,和你们一样参加卫国战争!”谢洛夫摇摇头,他无法理解那种在苏维埃祖国母亲的感召之下,带着必死的决心进入战场的众多人,然后道,“我现在正在策划一个行动,准备把北方集群撤回国内。”
  “按照我对你的了解,应该是有大动作了,不过我不想问。”叶戈雷切夫一副我受不了的样子道,“现在你已经是我们的总书记了,再出了事情可不是我们能摆平的了。”
  其他人纷纷点头,当时这个小兄弟之所以没有被一次打入地狱,完全是因为谢列平是赫鲁晓夫的秘书,赫鲁晓夫非常信任谢列平,换成任何一个人,谢洛夫都完了。
  谢洛夫点头同意,一直到深夜曲终人散,已经喝迷糊的总书记直接住在这里。
  第二天,共青团真理报第一次报道苏联准备从东欧部分撤军的消息。
第986章
天上掉馅饼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震撼了整个欧洲,当然面对华约的西欧各国是被这个喜事震晕的。苏联武装力量驻在东欧的四大集群,一直都事西欧各国的梦魇。几万辆坦克呼啸而来的场景,总是出现在这些国家的领导的梦中。
  所以现在哪怕只是出现了一个消息,也足够这些国家欣喜若狂。很多报纸第一时间进行了转载,短短时间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不管撤军多少,哪怕只有一个师也是好的,地面上的绝对劣势,已经到了怎么努力都搬不回来的地步,这个时候苏联要撤军,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我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不得不说苏黎世的见面是非常有效果的,似乎和平真的降临了!”首先表态的是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联邦德国在七十年代扩军到七十五万,维持着北约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常备军,全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就算是这样,力量对比仍然完全失衡,军费也成了联邦德国一笔巨大的开支。
  连联邦德国自己的民众都自嘲,战争一旦开始,他们就要承受着两个后果,要么第一时间被苏联红军占领,要么在激烈抵抗之后被苏联红军占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种情绪不只是在联邦德国出现,整个北约阵营都同时赞赏苏联的诚意,似乎从今天开始,苏联在全世界媒体的眼中,一下子变成了和善的天使。以前种种对苏联的攻击全都不存在一样,这种齐声称赞的立场,引起了谢洛夫的警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