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404

  莫斯科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克里姆林宫回应里根的倡议,保证人质安全是苏联应该肩负的国际责任,愿意暂时和这个反苏的美国总统合作,因为人质的危机显然比一两个反苏的政客胡言乱语更加重要。
  在声明中,苏联也少见的喊了两句人权,但是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更加让美国人难堪。对苏联求助不只是里根心里难堪,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讲,求助最大的敌人同样不可接受。
  这种难堪充斥在很多美国人互相之间的谈话中,谢洛夫只是看到了利比亚的反制中一个微小的动作,却最终酿成了反转,让美国黄金峡谷行动带来的士气荡然无存。
  谢洛夫已经受命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全权负责营救利比亚人质,同时再次开始进行微操,直接越过无数级,让已经在利比亚的秘密警察总队,防止任何美国媒体和个人接近美国人质,直接对莫斯科的切布里科夫负责。尽量拖延,决不能让这件事尽快结束。
  这其实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做好一件事很难,弄坏一件事还不容易?要考虑利比亚的关系、美国的关系,还有苏联的关系。卡扎菲上台并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驱逐六千名美军士兵。美国对卡扎菲的这一决定异常恼怒,而利比亚随后与苏联越走越近则更让美国人难以接受。
  卡扎菲上校对外宣布:从利比亚的班加西至密斯莱达湾西部的锡德拉湾属于利比亚水域,任何在此水域航行的舰船都应离开该水域,否则将受到利比亚的攻击,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经常在这里进行演习。虽然美国态度很强硬,但当时处于战略守势的美国也不希望与利比亚发生什么冲突,所以实际上自此后美国军舰就极少进入锡德拉湾了。
  苏联从来不反对任何一个国家亲苏,老牌帝国主义都是美国的盟友,苏联只能依靠第三世界发展还不错的国家进行追赶,加上几次中东战争苏联都站在阿拉伯这边,两者的关系自然越来越和睦,当然利比亚在苏联眼中并不重要,卡扎菲亲苏的政策不是很明显。
  但从这次黄金峡谷行动之后,利比亚就很重要了,已经是值得苏联开始重点扶持的地方,而且不会只是自己扶持,苏联的中东盟国、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也同时派出武装力量进入利比亚,这是明面上三国为了帮助阿拉伯兄弟抵抗美国侵略。
  明面上这都是卡扎菲利用自己的私交,赢得了阿拉伯兄弟的支持,迎来了两万多人的阿拉伯联军,至少从声势上,也算是给利比亚赢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苏联已经声明,利比亚的举动和苏联毫无关系,这是阿拉伯国家自己内部的事情。
  利比亚首都,美国国务卿乔治·普拉特·舒尔茨已经率领一支团队,来到了这个沙漠之国,时间正是黄金峡谷行动一个星期之后,是在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再三要求之下,才最终成行的,这个时候美国的舆论全部都关注人质事件,哪怕乔治·普拉特·舒尔茨本人并不想过来擦屁股,也不得不来。
  舒尔茨当然有不来的理由,现在的美国就算是被苏联抓住了小鸡鸡一动也不能动。他这个美国国务卿来到利比亚,不但要遭受利比亚民众的敌视,有生命危险。
  最重要的是,舒尔茨这次过来完全是给葛罗米柯当配角的,用自己美国国务卿的位置成全葛罗米柯的帮助,这种事情谁愿意做?换一个角度,葛罗米柯也不愿意过来,可事已至此有什么办法。
  “关于利比亚人质危机的问题,我们将充分尊重利比亚的意愿,首先利用人质威胁一个国家是肯定不对的,这点苏联也会和利比亚进行沟通。一切以救出普通民众为前提,当然我们在尊重利比亚的同时,也一样尊重美国的立场。也许这肯定是一场艰苦的谈判,但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化解掉这次危机,相信这也是舒尔茨先生的想法。”
  葛罗米柯这句话,让旁边的舒尔茨非常不是滋味,最后也只能表明自己的立场,从今天开始,他就算是不会天天都守在利比亚,隔一段时间也会出席在这里的谈判,基本上算是被绑在这里,直到美国人质全部被释放。
  “里根总统的想法,可能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任何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不能以结果苛责当时的决定,不过对于军事打击,我还是认为有些鲁莽。”现在最讨厌的谢洛夫这个邪恶帝国领袖的里根,不得不每天听着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冷嘲热讽。
第971章
里根看法国
  谢洛夫这种和赫鲁晓夫混了很长时间的人,恨不得时不时就出来大放厥词一下。好不容易逮住这次机会,几乎每隔几天就评论一下利比亚人质危机应该如何解决,要么就是关心一下苏联斡旋的进度,要么就是帮里根说两句话。
  而里根最讨厌的恰恰是最后一个选项,里根一直以反苏作为己任,这次因为人质危机不敢随意表态,但还要听着敌人的评论,哪怕这种平论是在帮他说话,里根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屈辱,这比洛杉矶奥运会时候的打脸还难受。
  谢洛夫和苏联的举动,几乎让这几年来一直给苏联找麻烦的里根,有一种小丑的感觉。
  长久的演员生涯当中,里根还是头一次接受这么一个小丑角色,而且完全是被迫的。
  可里根还要摆出一副苏联和美国伟大友谊的样子,不能对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有一点反感,现在全美国都在盯着利比亚人质危机,就连利比亚那边流出两三张人质照片,都会被美国不分党派的媒体封装转载,他不能再这个是时候再谈要收拾苏联,至少也要等到人质危机结束以后,不然这把给利比亚谈判刚刚吸引走的大火,肯定会重回来烧他……
  “我简直想要掐死谢洛夫。”在白宫办公室当中,里根当着自己的密友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毫不掩饰地说道,全无在外界的风度,这才是现在真实的里根,没有用一点演技。
  “他真是太狡猾了,逼着我们不能不得妥协,美国刚刚凝聚起来的精神,开始被消磨下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也愁眉不展,对方正在尽全力营救你们国家的人,这个时候的美国如论如何也积蓄不起来对苏联的敌视。
  里根上台以来,一直营造的氛围,主要在国际政治方面。不过,他们既反对老共和党人的现实政治,抱怨他们对外结盟时不问政权性质;又反对民主党人的传统国际主义,认为他们想依靠国际组织和经济发展去推动民主是天真,他们看重的是“强力”。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主要有两条:其一,自由民主跟专制水火不容,民主国家应挺身反对暴政;其二,美国及其价值观至高无上,美国应担负起它的世界使命。
  里根挂起来的新保守主义旋风,现在撞墙了,撞的还是美国自己。涉及到本国人民的安全,美国民众直接被苏联的抢先出手吸引过去,根本不管现在美国和苏联到底是什么关系。
  “普通人就是短视,我们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苏联的存在,打垮苏联,整个世界就不再有问题的根源,我们哪怕一身是问题,没有参照物,自然也就不会有威胁。”里根无可奈何的抱怨着,走到窗户边上看着窗外的草坪,心却一直都静不下来。
  白宫外面的安逸风景无法让里根的心情安静下来,这么多天里根在冷静下来的时候,也在考虑补救措施,但是仔细看了之后,苏联几乎把所有工作都做到一步到位,现在已经没有美国发挥影响力的余地。苏联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很多准备,美国要想要比苏联还要更有诚意,除非里根亲自出马,才能压住葛罗米柯一筹。
  刚刚打完利比亚的里根,现在就亲自出马商量救回人质?人质救回来了,总统的脸也丢完了,美国人说不定还会认为总统丢脸,继续先期反对浪潮。面对这种后果,里根才不得不出口对苏联求助,忍者心里的恶心让谢洛夫时不时的评论两句。
  “等这件事过去,我们在慢慢的把丢失的信心找回来。”当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明显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密友里根口气中的无奈。
  这次美国真实完全被苏联给挟持住了,还被媒体用道德绑架,只能做出友好的样子和苏联合作,主动权还安全在苏联那边,这种滋味美国还是第一次领教到。
  “这有什么,西欧不是已经被我们挟持了几十年了么?未来的美国会慢慢习惯的,等到局势明朗的时候,我们会随时敲打敲打美国。”谢洛夫不慌不忙的喝了一杯柠檬水,比起葛罗米柯时不时的回国,然后再去利比亚,还要去法国商量中导条约。总书记的日子非常惬意,在黑海之滨索契休假的他,非常悠闲。
  谁说总书记就不能休假的,普通工人一年都有一百五十天的休假,他凭什么就不能休息休息,难道做总书记就该么?他不但休假,还拉着第二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一起休假。
  总书记自然是不能去印尼、希腊休假的,只能来到苏联的疗养胜地,夏都索契待着。
  斯大林最早开始培养起了苏联领导人前往南方度假的热情。苏联政府在索契为他修建起翠林别墅。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带头在风景秀丽的索契修筑了个人专用的度假疗养别墅。他的别墅选在一片原始松林之中濒临海滨四周筑起了总长有十多公里的水泥墙,十分壮观。此外,赫鲁晓夫还为自己的高级官员在黑海海岸线一带总共修建了十二座别墅。现在谢洛夫就在其中的一座当中。
  里根在焦头烂额的时候,总书记就要休假,同时也是准备下一个回合的战斗,因为距葛罗米柯说,似乎中程导弹条约的进度加快了一点,谢洛夫不知道是不是和这次人质事件苏联的出手有关系,还是美国只是迷惑一下苏联,但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按照里根的性格,没准会在卸任之前,再打一次利比亚。”在森林中漫步的谢洛夫,和同样出来的利加乔夫道,至于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这个八旬老人真的是过来疗养的。
  “不会吧?”利加乔夫还是觉得,美国总统一般都挺正常的,当然里根确实有些反常。
  “别人都好说,里根嘛,我早说过,要是在苏联,他比较适合做克格勃主席。”谢洛夫笑了笑,如果他没有记错,里根历史上在卸任之前,还真的又打了一次利比亚。你说卡大佐招谁惹谁了,被里根盯上一定要用来做磨刀石。
  两人溜达了一会,便开始往回走。里根现在是什么心情不关苏联事,谢洛夫本人对这次引导还是很满意的,以后干掉美国之后,说不定还要把人权这个大杀器抢过来。到时候作民主、又自由、人权在胸口,人挡杀人……
  不得不说他这种流氓思维从来都没有改变,应该读一读苏斯洛夫文集陶冶情操了。
  因为苏联时不时的弄出来一点人质危机的进展,导致利比亚人质危机一直都没有过去,同时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派出联军进驻利比亚,更是让阿拉伯国家生出其中同仇敌忾的感觉,利用这次危机,苏联也在培养阿拉伯国家对苏联的好感,这种培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未来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因为莫斯科的意志,葛罗米柯同时也很忙,所以这场谈判刚开始就注定时间不会短,不论是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还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都不可能长久的留在利比亚,他们还有自己的事情,几乎每半个月在回到北非交换立场。
  谈判中每出现一点进展或者僵局,都会被全世界广泛报道,很快谢洛夫再次出招,致电法国总统密特朗一封公开信,“因为利比亚人质问题中,苏联和美国之间的芥蒂可能导致营救人质上增加互相的不信任,为了保证美国人质的安全,同时化解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敌意。这个时候需要另外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加入,在非洲拥有传统影响力的法国,将是一个很好,甚至是唯一性的人选,这点苏联毫不怀疑。”
  谢洛夫这封公开信,请求法国发挥自己的独特影响力,建富起来大国责任加入到调解当中。这封信苏联把法国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事实上法国一直都在期待这样一个机会,本身在利比亚人质危机之后,法国心中就有些不满,明明他们和苏联一起反对进攻利比亚,现在所有的画面都被苏联抢走了。
  索性苏联反应过来的时间还不晚,主动要求法国加入到调解当中,这种情况下法国当然不会拒绝,这是一次发挥法国影响力的机会。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六月中旬,因为法国的加入,似乎这场拉锯战还要继续下去。多了法国需要多增加一方的利益在谈判中。美国代表对这件事心中是非常我草的,但是法国这个在美国和苏联之间非常重要的大国,美国必须在战胜苏联之前安抚,只能接受现实。
  法国的加入让利比亚人质危机的热点持续不降,同时也造成了谈判时间更加延长。本来就因为人质危机低调做人的里根,忽然发现法国人真不是好鸟。
  美国、苏联、法国之间的不断扯皮,加上时不时的抬出利比亚,时间转眼又过去一个月。
第972章
和平号空间站
  法国在非洲有自己的利益,作为非洲警察法国一直尽可能的赖在非洲不走,内心深处,法国也有抗衡美苏两国的打算,一方面拉住联邦德国,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在北非发挥影响力,最终的蓝图,则是地中海战略。
  地中海十分重要。地中海北面是欧洲大陆、南边是非洲大陆,东面是亚洲的中东地区。地中海西部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东北面经土耳其海峡与黑海相连接,苏伊士运河开凿通航后,地中海东南的一经过这条运河与红海相通,经红海出印度洋。从西欧到印度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这条航线成为世界上运输最方便的海路。据统计,地中海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地中海成为列强必争之地。美国第六舰队一直以地中海为基地。
  能将整个地中海整合在一起,现代社会的罗马帝国就会重新建立。不得不说可能是因为欧洲只有一个罗马帝国的保持长时间统一的关系。结果随便一个有野心的国家,参照的都是罗马帝国,美国又新罗马帝国的称呼,苏联则有东罗马帝国后继者的情节,就连德国人也弄过神圣罗马帝国,如果法国的设想成形,古典时代的罗马帝国就会重新建立。
  这个计划的最大对手是美国和苏联,苏联对法国友好,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暂时的,事实上苏联是战后收拾法国最狠的国家,法国殖民地中的东南亚、叙利亚周边、甚至包括北非和西非,都被苏联不同程度的深入。连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周围,包括现在的利比亚,都被苏联收入怀中,最终目的则是控制整个北非包围西欧,这是奥斯曼帝国的战略。
  所以法国的设想也就是没事想想,更不要提美国第六舰队还在意大利。美国也不会让法国的设想成为现实,冷战时期的法国也没有公开提过这种设想。
  现在苏联、美国和法国坐在了一个桌子上,互相之间的想法南辕北辙,利益目的完全不一致,苏联还总是把利比亚拎出来要照顾阿拉伯人民的感情,这场谈判就有的谈了。
  不过这件事就算是牵动了全世界的心,也不会影响到苏联国内,全苏联都在推行计算机中心的建立,这是升级计划经济的重要一步,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谢洛夫、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第二书记利加乔夫在不同的场合都多次强调其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总书记的谢洛夫则前往哈萨克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亲历和平号空间站的发射过程,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库纳耶夫则作为陪同。本来到了今年,按照真正的历史,库纳耶夫应该被戈地图一纸命令撤职,从而造成了哈萨克人的不满,酿成了流血冲突。最终大大增加了苏联少数民族的离心力,问题是戈地图最终怂了。这场地方对抗中央的事件中,哈萨克取得了胜利,从此之后地方党委眼中,莫斯科的权威大大削弱。
  谢洛夫没准备换掉库纳耶夫,也不准备让他看重的接班人纳扎尔巴耶夫继续留在哈萨克,在适当的时候,比如中导条约这件事完成后,就开始对民族意识比较严重的干部进行清理,这当然要作为地头蛇的库纳耶夫来做。
  万一八旬高龄的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实在没精力继续工作,总书记准备用纳扎尔巴耶夫顶上,但是前提就是必须换一个俄罗斯人做第一书记作为交换,在此之前,库纳耶夫必须学习一下同为第聂伯罗黑帮的谢尔比茨基,也就是谢洛夫的亲家,把哈萨克好好顺利一遍。
  “里根相信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过来烦我们了。法国人的加入会让事情更加复杂,法国人也有自己的追求。我们等待就对了。”在前往拜科努尔发射场的途中,库纳耶夫和纳扎尔巴耶夫都在,陪同总书记亲自观礼。
  “莫斯科说,里根准备在冰岛和总书记见一面?”库纳耶夫不失时机的问道,如果双方真的能见面,说不定会缓和现在的局势。让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能够平静下来。
  “见一面是可以的!我也是刚刚得知的这条消息。”谢洛夫不慌不忙的道,“不过可能没什么成果!”如果真的见面了,这可能是两国领导人上台之后的首次见面,不过里根别想从他这里讨到便宜。
  双方如果真的见面的话,可能除了中导条约交换一下意见,以现在的局势来说,里根肯定会和谢洛夫谈利比亚人质危机,说不定人质危机本身就是里根答应和谢洛夫见面的目的,而不是所谓的中导条约,后者是敷衍法国用的。
  谁在乎,谢洛夫又不是主动求着里根见面,其实中导条约一旦签署,美国和苏联还真得说不清谁吃亏谁占便宜,这个条约根本无法评估。或者说美国和苏联都吃亏,只有西欧安全了。法国人认定这一点,联合联邦德国给美国施压。
  时间不长,一行人到达拜科努尔发射场,这是和平号空间站的民用部分的最后一次发射,这次发射之后和平号空间站就会构建完成。最早提出来的空间站完全体,根本不是民用的,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斗空间站,这次发射之后,苏联将开始第二期计划。
  这次发射之前,已经在太空中的和平号空间站长八十米,总质量一百四十吨,工作容积超过五百立方米,是迄今为止人类探索太空规模最大的航天器,但这还不够。这次发射之后,平台将完全构建完毕。
  在此之前苏联已经发射了“和平号”上第二个舱段——“量子一号”。量子一号代表苏联第一次使用了一种全新的空间站设计模块,上面载有科学实验以及天体物理观测设备。量子一号对活跃星系、类星体和中子星进行研究,该模块还支持抗病毒药剂的筹备的生物技术实验,计划该模块会与“礼炮七号”对接。量子一号与和平号对接后,核心舱尾部的两台发动机就停用了。随后苏联又发射了量子二号。其主要目的是给空间站提供新的科学实验仪器,更好的生命支持系统,及一个气密室。
  去年苏联发射了晶体号,这是第三个与核心舱对接的模块。晶体号和以往的模块一样,是基模块设计的,晶体号主要功用是在空间飞行条件下,获得特殊性能的结构材料、电子器件、生物制剂和植物栽培工艺;增强地球资源勘察和天体物理实验的能力,增大了空间站的空间,为长期性载人飞行带来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我绝对不会让你生不逢时,全世界都会看到你的真面目,不是戈地图的阉割体。”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倒计时当中,盯着巨型火箭的总书记对自己说道。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和平号空间站最后一段发射仓升空,成功发射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本来一直到苏联解体都没有完成的和平号空间站,民用计划已经全部完成。
  “和平号空间的成功构建,体现着苏联最为世界航天大国的基本事实,我如果不谦虚的说,对太空探索上面,目前的苏联还没有对手。”
  晚上的苏联新闻联播中,全苏联下班观看新闻联播的民众,又在电视上看到了他们一直以来不可一世的总书记,绝对不会错,虽然苏联总是抨击别的国家霸权主义,帝国主义。可实际上他们的总书记从形象上更加符合这一点,还是不加掩饰的。
  披着灰色军大衣,带着大檐帽,衣着老土的谢洛夫,拿着演讲稿的念稿的样子,和一直以来以敦厚长者形象示人的勃列日涅夫完全不同。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口气讲话,“苏联雄厚的科研力量就应该有这种成果,事实证明我们的国家、政体、科学团体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苏联不需要和任何国家对比,因为我们就是世界第一。”
  “资本主义国家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听着总书记的念稿的苏联民众,觉得这套说辞好像从哪里听说过,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仔细想了想,似乎这种鼓动性的讲话,总是出现在二十年前的赫鲁晓夫时代。
  不管怎么说,对于整个苏联来讲,这都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和平号空间站的意义,普通民众也能听出来,他可以让一个人长时间的待在太空当中。加上共青团真理报、苏联电视台的连篇报道吹嘘,在六十年代之后,再次在苏联不大不小的刮起了航天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