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404

  “嗯,知道了!”放下了电话的谢洛夫喜怒不形于色道,“继续我们刚才的问题,以现在美国的民调,里根第二个任期几乎是毫无悬念的,我们都明白一些美国的基本常识。很多总统往往在第二个任期开始之后再无顾忌,从里根的第一个任期的表现,我判断第二个任期一旦开始,苏联和美国将迎来一阵白热化的对抗。”
  “我的意见很简单,不管里根选择如何对抗,我都秉持着对等原则。绝不能再国家利益上吃亏,关于限制中层导弹的谈判还要继续。但现在的方案我绝不会接受。”谢洛夫冷漠的道,“我们的导弹更多,占据优势的是我们,不是我上赶着去求着里根谈判。”
  “挑起武装冲突,我们有钱,不断的挑起武装冲突,先从亲苏的小国入手,逼迫苏联支援这些小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在接见中央情报局领导层时说:“让我们给共产党人点厉害看,我们要让他们流血。他们军官的儿子们就会躺在锌制棺材中被送回家。我们要瞄准的正是这些人——这是一个绝招。”
第916章
整合和推广
  “我当然知道美国人的目的,除非你们认为克格勃只有吃饭的作用。”谢洛夫默然的说了一句,随后洒然一笑,“我知道美国人用星球大战计划糊弄,可我一样要应战。美国人想要打压油价,削弱苏联、哪怕是削弱苏联的中东盟国。我不但不会反击,还会帮助他们。想要趁我们在中东立足不久,把中东的火烧到我们身上。我也可以让我们在中东的盟国把火烧到美国人盟友的身上。那些王爷国,没有一个能打的。”
  目前的世界石油价格已经掉到了二十六美元,谢洛夫很着急,他希望掉的快一点,伊拉克和伊朗肯定没有苏联承受力强,苏联又不需要美元去做什么。至少苏联还有其他产业可以运作,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可比苏联弱小太多了。
  就算是弱小,也比全是沙漠无法工业化的沙特、科威特强。谢洛夫相信,只要苏联点头认定科威特是帝国主义对伊拉克的不平等条约,战争马上就会开始。不过现在不是时候,里根正在最后的吸取力量,他也是这样,紧握成拳,互相找机会给对方一个狠的。
  “关于乌里扬诺夫斯克级的开工,我全部同意,首批四艘中央已经通过。”把文件交给红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谢洛夫看着这位为苏联红海军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元帅道,“从地理环境上,我国的海军注定只是一个陆军的辅助力量,可就算是辅助力量也要有和美国海军同归于尽的本事。”
  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比历史提早四年动工,这也有赖于苏联技术的进步,谢洛夫必须说,他感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然很多目标和技术达不成。那次经济危机补齐了苏联众多的技术短板,而苏联的优势项目还在继续发展,多来几次经济危机对苏联绝不是坏事。
  按理来说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应该参加这次会议,看来是出现了一点新变化,谢洛夫有些无节操的想,是不是自己的毒苹果起作用了。
  在这场云集苏联陆海空、防空军和战略火箭军的军事会议上,只能让总书记自己在这里唱独角戏,询问了一下新式坦克的实验、乌里扬诺夫斯克级的动工、空军的第四代战机生产进度,各项进度都令人满意。
  还有具体的信息化军事改革,这种声音早就有,总参谋长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加尔科夫元帅,两年前,奥加尔科夫在《历史教导我们提高警觉》一文中再次强调:继核时代军事革命之后将发生一次新的军事革命,这次革命以探测设备和计算机系统领域的技术成就为基础,可使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相提并论。奥加尔科夫以此理论为先导,积极开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改造和新型作战部队的试验。在他的推动下,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战术级指挥系统试验取得成功。以此为基础,苏军建立了第一个师级数字化试验部队,证明数字化技术可显著提高部队战斗力。
  不过和一般人认为的不同,奥加尔科夫离开的原因并不是常规的受到排挤。至少谢洛夫现在就能从奥加尔科夫的言论中,发现其中冲突的地方。奥加尔科夫元帅主张高科技战争的同时还要保持苏联现在的常规军力优势。
  也就是奥加尔科夫元帅要同时把装备几万颗核弹、三百多艘核潜艇、八艘载机巡洋舰、六千多架战斗机、将近十万辆坦克的四百万苏联红军改革成可以拿精确制导炸弹炸自行车的军队。
  对此,文盲兼军盲的总书记表示不能接受,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还是国际级的。苏联现在规模的军队变成那样,苏联能不能养得起还用问?你看美国养了多少那种数字化部队?
  连谢洛夫都不能接受,其他苏联军事指挥官能接受才见鬼了。总书记能接受多少呢?连一个西方集群都不能接受,最多两个集团军,最好是一个。
  “我只能接受一个集团军的改革,改革时候我如何检验实战能力呢?你们是军人,也明白现在的形势。随着对抗的加剧,我们都能清晰的感受到越来越大从对面的排斥力,当然这种感觉是相互的,两座冰山已经越来越近,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保持稳定,而不是改变航向,贸然改变航向非常危险,我们偏离了一点点,就有可能被撞出预定的轨道。”谢洛夫看着奥加尔科夫元帅道,“你的军事改革需要的是安定的环境,比较不幸的是,七十年代比较适合。”
  “现在服役的新式装备可以尝试加入到改革当中,但涉及到四百万苏联红军战士的改革,还是要等待。”谢洛夫看向周围的军事指挥官,得到了认可,其他军事指挥官鼓掌表示拥护总书记的决定。
  可惜苏联周围已经没有亲美国家了,不然他真想找一个倒霉鬼试试奥加尔科夫元帅改革之后的军队,最终的改革决定从驻民主德国西方集群中挑选部队,商量了之后以近卫第二坦克集团军的两个近卫坦克师和两个近卫摩托化步兵师作为试点。
  谢洛夫还要考虑下一任国防部长的人选,乌斯季诺夫元帅要是总这个样子,他能不能顶过今年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情,没准年底又要举办葬礼了。人选有两个,一个就是准备改革的奥加尔科夫元帅,另一个是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他比较倾向于后者,忠诚,不是忠诚于总书记,而是忠诚于这个国家。
  从操守到能力都能胜任国防部长的职务,至于他的哥哥巴格拉米扬大将可不可以担任国防部长?那当然是可以的,只要他够不要脸就可以。
  经过了考虑之后,乌斯季诺夫元帅死后,苏联的军事领导层的变动,就是由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担任国防部长、奥加尔科夫元帅担任西方集群的司令。巴格拉米扬大将谢洛夫准备调回来担任莫斯科军区司令。
  奥加尔科夫元帅可以在西方集群使劲折腾,他在历史上断定当战争真正到来,美国绝对不会和苏联打世界大战,只要苏联不贪婪,完全可以让国际反苏势力默认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印度洋的事情现在已经解决,把这么一个元帅放在西方集群,睡不着觉的肯定不是总书记。
  召开国防部会议后,下午时间谢洛夫又马上召开安全会议,至于中央主席团会议,那是晚上的事情,美国大选都已经如火如荼,他需要尽快集中苏联的力量。现在他就需要知道反怠工运动的进展和效果。
  “安装了全面监控系统之后,国家的损失和浪费大幅度降低,尤其是盗窃行为得到的改善最大!”内务部部长费多尔丘克报告道,“经过内务部对全国三十万家国企的调查,机器使用寿命大幅度上升,磨损率大幅度下降。”
  “工业效率同比提高百分之六,今年全国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回到百分之十以上。”博布科夫大将同样报告了好消息,监控系统的前期虽然投入巨大,但很快就能从工业效率的提高上收回来,虽然遭到了一些不满。
  这种不满谢洛夫全当没看见?有什么不满的?手不干净的才会不满,真把国家的产品当成你家的了?电视厂工作一年,不干了能用零件组装两台电视自己看,以后别指望这种事情发生,把盗窃和浪费两个行为控制住,在他看来就是反怠工运动的胜利。
  “马上修建通往伊拉克和伊朗的高速公路,两国政府已经对我们求援了。下一个阶段的问题么?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拉科夫同志说,要学习苏联开始运用全面的社会监控体系,茨维贡同志,你注意一下这件事。”谢洛夫让茨维贡关注这件事,既然苏联已经证明了有效果,没有理由和苏联政经体系一致的保加利亚没效果。
  算上安德罗波夫的任期,在推行反怠工和反特权运动两年后,看到见效明显的谢洛夫,开始准备把成果推广到东欧了。华约国家都是比较纯粹的计划经济体系,既然苏联有效,那堆这些国家肯定是有作用的,大和小的区别。
  里根准备开始举起大刀剪羊毛,谢洛夫就要反着来,给华约国家全部打鸡血。不管最后的效果是多少,肯定比现在强,能强一点是一点。浪费和怠工是苏联这种国家的共有毛病,苏联既然能控制住,东欧国家肯定一样能控制住。
  两天后,谢洛夫在克里姆林宫见了一个美国经济学家,按照后世的话来说,这是属于美国国内的五卢布,这个年代美国的五卢布为数不少。和里根不对付的总书记,和这个人很有共同语言。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莫斯科访问回来,极力赞美苏联的经济成就,解释说,“苏联的制度能够成功,在于它能够集中使用全部的人力资源。”
第917章
里根连任
  “加尔布雷思这个人回去有用?”小瓦莉娅把剥好的橘子递给身边的总书记,带着一脑袋问号问道,本来是要削平果的,但恰好最近总书记对苹果突然失去了兴趣。
  “没用,正常情况下这种人,不论是我们国家亲美的,还是美国亲苏的人士,都没用。”谢洛夫在正常情况下这句话咬的特别重。某些情况下,不正常的情况下也有。
  这次里根谋求连任开始,阻止里根连任的战争也就开始了,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记者、编辑、制片人、电视主播们,做了那么多阻止一个总统候选人连任的事情。歇斯底里地攻击里根,说他是“笨蛋”,“傲慢”,“草率”,“极端右派”,“意识、形态狂”,“只会讲笑话的总统”等等。
  也不能这么说,大概三十多年之后,同样有一个共和党的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比里根受到的攻击还要大。里根比后来的那位幸运之处就在于,他的对手是戈地图。同样的削弱左派,同样的受到铺天盖地的谩骂,同样改革的比较艰难,同样的准备举起大刀剪羊毛,同样的选择了同一个国家,看什么看,日本,说你呢。
  站在苏联总书记的立场上,谢洛夫有两个微小的愿望,一个是希望自己的对手是戈地图,另外一个愿望是,他希望苏联的盟国有一个日本。可惜都没有,那就老老实实的想办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挖掘内部潜力吧。
  嚼着橘子的谢洛夫很不满意,当年苏联怎么就没有抢下半个日本呢?多好的肥羊。
  “还要么?我在剥一个?”小瓦莉娅对这个男人一口一个的样子已经习以为常。
  “不要了,吃橘子没胃口!”谢洛夫顺手拿起报告,看了一眼克格勃报告又干掉了多少名单上的土耳其人,匆匆扫了一眼就放下,这种报告天天看也腻歪。
  那些五卢布的根本就没作用,要不是对方很看不起里根,谢洛夫都不会见他。
  “你在想美国大选的事情?”小瓦莉娅的眼珠一转,就知道这个老男人在想什么。能让苏联总书记挂心的人,只有美国总统。本来还有一个英国的女首相,可撒切尔夫人和英国全国总工会的斗争一直持续,暂时不被苏联注意。
  “那个老年痴呆?我还真怕他上不出来,美国要是还按照罗斯福那套,固然对苏联少了一些敌意和侵略性,可我们和美国的对抗可能还要持续不知道多长时间!”谢洛夫冷哼一声,美国的基础条件比苏联好,他什么时候都要承认这一点。
  美国可以用木板搭房子,苏联就必须厚重的水泥墙,不然苏联人就会冻死。美国可以考打哆嗦度过不长的冬季,苏联要是天然气管道出现一点问题,还是冻死。
  要不是这位对长时间冷战失去了耐性的里根跳出来,谢洛夫都找不到击败美国的机会。美国真的和苏联慢慢熬,冷战要持续多长时间,谁都无法估计。
  “他和美国以前的总统有些不一样,风格倒是很像一个老流氓?”小瓦莉娅呵呵一笑道。
  老流氓?做贼心虚的总书记脑袋当机了两秒,确认这个小姑娘不是在说自己。从两人的关系上来讲,他更加符合小瓦莉娅老流氓的定义。
  “从做事风格上来讲,里根是有一点像,不过我是警察。”谢洛夫招手让小瓦莉娅过来,不明所以的小姑娘过来之后,肥臀直接挨了一巴掌,“我还是觉得,你是在说我……”
  克里姆林宫基本上算是比较空旷,利加乔夫被他打发到医院去了。对方也明白总书记是希望他做第二书记,代替契尔年科的位置,所以不敢怠慢总是往契尔年科那边跑。
  契尔年科也了解谢洛夫的意思,契尔年科在勃列日涅夫时代长期作为大管家,对于组织工作十分了解,现在利加乔夫也分担组织工作,正好有很多经验可以交给利加乔夫。
  从契尔年科病房出来的利加乔夫直奔国防部,也就是乌斯季诺夫元帅的病房,提交关于总书记的对于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运行的批示。同时表达了总书记对国防部长的关心,这就说错了,总书记对这种没有反对意见的环境不知道多满意。
  第二书记和国防部长有精力和自己吵架?既然没有,谢洛夫不知道多开心,斯大林都没有这种待遇,想做什么决定连讨论都不用,直接就签发让下面办理。
  戈地图都要在两人没死之前陪着小心,他不用,他现在就是总书记。两个巨头是他的部下,格洛纳斯项目是苏联在八年前启动的项目,格洛纳斯系统将使用二十四颗卫星实现全球定位服务,可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空间和速度信息,也提供授时服务。按照设计,格洛纳斯星座卫星由中轨道的二十四颗卫星组成,包括二十一颗工作星和三颗备份星,分布于三个圆形轨道面上。
  苏联的卫星寿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射提前完成这些事情都不重要。格洛纳斯系统和美国的同行略有差别,因为苏联立足于欧亚大陆,所以格洛纳斯系统在北半球的精度最高,目前苏联也不需要进行改进,美国不也在北半球么?
  乌斯季诺夫元帅仔细的看完了报告,点点头示意知道了,转而问起了十月革命节的问题。
  “就乌斯季诺夫元帅的身体还想参加十月革命节?我已经不想在办葬礼了,养好病比什么都重要!”听了利加乔夫的话,谢洛夫大叹乌斯季诺夫到底知道不知道死字怎么写?这倒让他想起来,好像乌斯季诺夫也是十月革命节之后不到一个月去世的,是不是冻着了?他参加了当时的庆典没有?
  想不明白就不想,他还要准备年底的全会,做出本年度的报告,顺便撤掉几个离死不远的老头,每年撤掉个十个八个,几年的功夫就能换掉苏联的中央委员。
  现在也不是谢洛夫谦虚,他不是在针对任何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他本人就兼任,国防部长和第二书记同时在修养,就没人有资格质疑自己的决定。传统的三驾马车之一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是吉洪诺夫那个老好人,自己都要指导他的工作,还指望八十高龄的吉洪诺夫和自己对着干?
  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谢洛夫当然非常尊重,并不干涉对方的权威。同样葛罗米柯也不会对谢洛夫质疑,有两个干部谢尔比茨基和库纳耶夫到是不好摆平,不过一个在乌克兰一个在哈萨克。双方基本上不会见面,更不要提吵架。这种情况下,总书记就像问问,“还有谁?”
  “还有谁?”这句话同样能表达里根现在的心情,不管最近里根被媒体骂成什么样,各种民调当中他都是领先,场下高达十万的集会民众也是证明。
  “朝着自由民主前进,我们会将共产主义埋葬在历史当中。”里根高声的拍着自己的胸膛保证道,引起了在场支持者的高声欢呼。美国人需要一个强硬的总统和苏联硬碰硬,里根已经用自己的第一个四年证明这一点,同时美国的环境确实比卡特时期的通货膨胀有了好转,所以就算是媒体一直在打压里根,他还是没到一地就受到巨大的欢迎。
  相反民主党的蒙代尔几乎连一个浪花都翻不出来,里根对此非常清楚,他也和一些财团沟通过,只要自己连任会照顾这些财团的利益。
  “讲的真是太棒了!”演讲完毕之后,里根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也是在好莱坞屈指可数公开支持自己的奥黛丽赫本,两人拥抱,里根对影后的支持非常感谢。
  “感谢你,我的朋友,在知名公众人物当中,支持我的人并不多。”里根对奥黛丽赫本表示由衷的感谢道,“下一个任期,我会采取更加强硬的对抗政策。挽回美国的荣誉,让世界看清楚苏联的虚弱!”
  很多美国的左派公众人物都在前一段时间访问苏联,里根对此不屑一顾,这肯定是那个大特务头子心虚了,准备收买这些人抹黑自己。他相信美国人是支持对抗的。
  他错怪谢洛夫了,抹黑他那绝对是真的,但要说现在苏联虚弱,至少作为总书记的姘头,奥黛丽赫本一点都没看出来。
  “你能赢?”奥黛丽赫本脸上闪过一抹异色但马上回复正常,“我当然希望看到真正的胜利者!相信他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坚定信念。”可她见到信念最坚定的人,在莫斯科。
  “谢谢你,我的朋友!”里根再次表达感谢,奥黛丽赫本的支持给了他不小的精神力量。
  几天后,美国大选闭幕,里根赢得了五十个州中四十九个州的选票,以五百二十五票对十三票大胜民主党候选人蒙代尔,成功连任。里根不仅是共和党成绩最好的候选人,更是美国大选历史上胜幅最大的总统候选人。
第918章
我想进攻苏联
  “真想和我们拼命了,看来美国第一这种思想的人还是占据了美国的大多数。”谢洛夫拿着这份报告,深感克格勃控制的全球偷渡网络失败,至少在美国是失败了。
  因为赢者通吃的原则,他不知道和历史上有什么不同,反对者是不是多了一些。不过就算是送到美国的那批东欧人,一定是铁杆反苏的。
  这些问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激烈的对抗马上就会到来了。这场决战谁赢了,所有中立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在未来不难做出抉择。就算不能马上结束冷战,也能占据明显优势。
  “可能是这样的,这是美国真实的民意。”博布科夫大将不无遗憾地说道,里根在竞选期间遭到口诛笔伐,仍然逆流而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说明美国人在十年的压抑后,对后来居上的苏联影响力越来越不满,支持里根对苏联采取的攻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