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404

  警告声音终止,正当人们认为政府已经妥协的时候,枪声骤然响起,从萨瓦克总部冲出来的萨瓦克成员蒙面持枪对所有抗议的命中进行无差别扫射,刚刚还表现出来绝大勇气的抗议民众纷纷倒在血泊当中。
  这次冲突就像是火星掉进了油箱当中,瞬间点燃了伊朗民众心中的愤怒。让国王滚蛋第一出现在了人们公开的呼吁中,以前还只是人们在暗中的交流。
  “死了一百多人,萨瓦克的战斗力很高啊,好了。”伊朗全国的形势纷纷从克格勃在伊朗各地的线人网络中传到卢比杨卡,谢洛夫受到了各处的信息,从抗议的人群中看,伊朗全国超过三百万人同时走上街头,以伊朗的总人口比例来看,用众叛亲离形容巴列维王朝一点都不过分。
  和这方面消息相比,另一个消息看起来更加重要,那就是各处开始有驻军表示不在为巴列维国王服务,愿意站到抗议民众的一边对抗国王。
  一个国家的军队不稳是非常危险的,只要军队开始出现倒戈,就说明一个国家对政府的不满已经到了一定的限度,因为军队的士兵也是有普通人组成的。富豪阶级不可能自己亲自扛枪来随时准备镇压民众,一旦不满传播到军队当中,事情就非常危险了。
  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美国无往不利的革命,除了在叙利亚遭到了抵抗之外,似乎在所有国家都一路畅通,摧枯拉朽一般的干掉了各国政府。就是不知道巴列维有没有一个阿拉维派豁出去和自己站在一起了。
  目前看来宗教上是不要指望了,伊朗人普遍认为宗教领袖是死在巴列维国王的手上。工人运动和政党,似乎大多数也是反巴列维的,现在的问题就是看看巴列维有多少军队还对他保持着忠心,毕竟七十万大军中,怎么也应该有保皇派的存在。
  从暗杀行动开始短短两天,伊朗已经开始有了内战的倾向,不过嘛?谢洛夫手上拿着一份报纸拨通了门德列夫的电话,“你确定没有留下任何尾巴和证据么?”
  “没有,这可以从巴黎警察局的报告中进行佐证。”门德列夫的声音一日既往的平淡。
  “哦,那没事了!”谢洛夫放下了电话,看着巴列维国王宣称宗教领袖的遇害和自己无关,而且不排除现在的局势是有一个超级大国在背后推动的。脸上有些火热的谢洛夫讪讪道,“狗鼻子还很灵吗,恭喜你答对了。”
  七月份,伊朗伊拉姆市的阿訇宣布不再接受王国的领导,同事当地的警察局和部分驻军宣布接受宗教领袖的领导,不再为巴列维王朝效力。把被西方国家侵占的伊朗财富收回来,并且迅速击毙了几个拥护国王的指挥官,开始反抗王朝统治。
第817章
美苏动作频频
  目前为止,这次的伊朗革命仍然看起来像是宗教革命,只不过从霍梅尼一个人的身上,变成了各地的阿訇和毛拉带队。这样很好,至少给了谢洛夫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这些宗教人士团结一致,在底蕴上面各种党派不管是亲西方的还是亲苏的都欠缺了一些。所以把领头的杀了,破掉宗教分子这种团结,这样才有成功的把握。
  不过谢洛夫越来越发现,现在似乎自己在西方已经被用放大镜观察了。从表面上这件事和苏联没有关系,但就是有声音说这是克格勃策划的,说的还挺像是这么回事。
  谢洛夫不得不公开出面进行驳斥,“伊朗的局势和苏联有没有关系,我根本不想回答。我想要回答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西方人都是脑积水。我一个维护苏联价值观的安全人员,会去支持一个宗教在另外一个国家夺权?你们这些报纸是不是在开玩笑?”
  这个地图炮一下对准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个领导人会这么说话。面对这种质疑声,谢洛夫再次回答道,“我就是一个肃反工作者,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人。维护着苏联的价值观,现在的伊朗是美国的麻烦,按照美国悠久的传统,我想这个时候中央情报局应该考虑干涉了,二十多年前你们就是这么做的。”
  这次表态之后谢洛夫就消失了,他有很多事情要做,确保苏联在伊朗保持优势。一旦进入内战状态,苏联就要做好准备。这点谢洛夫要和乌斯季诺夫沟通一下,一方面准备进行军援、一方面准备掠夺。军援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内战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大家个凭本事,除了自己这一方面士气高昂能打之外,还有外部的援助因素。
  外部的援助因素在冷战时代一样极为重要,伊朗这个国家西边是社会主义的伊拉克、东边是社会主义的阿富汗、至于北边就不用说了,是苏联。三面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当中,苏联支持和自己价值观相同的武装力量占据了绝对的地利。
  这点苏联没有比乌斯季诺夫本人更加专业的人了,至于掠夺,则由谢洛夫负责。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不是后世那个革命之后被美国技术封锁的伊朗。这个年代的伊朗,因为承受着封锁苏联的众人,完全就是美国亲儿子的待遇。
  因为伊朗本身人口和国土都远超以色列,其实某种意义上美国对伊朗更加重视。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是如此,伊朗这个国家好东西非常多,伊朗后来的原子能工业基础是什么时期有基础的,当然是没有收到封锁的时期,就是美国出口的电子工业和原子能工业。
  伊朗经济以年均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长,人均国民产值十七年增加了十五倍,城市化率提高到一半。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伊朗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轻重工业体系,并进一步开始发展原子能、电子工业。当然这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雇佣的美国高管月收入一万美金,伊朗本国的工人月收入四百,最重要是因为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很好,所以伊朗的美国高管多的不像话,很容易就能被普通的伊朗工人发现。
  “那好,一些美国的机器和最新技术,你趁着伊朗证据大乱的时候去掠夺,安德罗波夫同志会联络伊朗的亲苏党派,至于我,则负责指挥对伊朗的军援。如果美国人来了,就把伊朗变成另外一个越南,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干掉他们,结束已经快三十年的对峙。”乌斯季诺夫冷然的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谢洛夫也点点头,不过他并不同意乌斯季诺夫的看法,这位国防部长还是有些太乐观了。美国的潜力还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且目前失业率仍然非常高,越南战争的阴影没有消散,再次进行跨洋作战不说完全不可能,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伊朗国内有美国人的雷达站一直盯着我们的南部,否则我也不会用十几年的时间才攒够攻击土耳其的军事物资了,这次正好一并捣毁。估计美国人这次想要帮巴列维翻盘的话是非常难的。”谢洛夫呵呵一笑道,“我个人必须感谢美国人创造出来的革命条件,现在则轮到我们苏联人利用革命条件革命了。”
  谢洛夫并不是在说谎,伊朗现在的革命条件确实是美国创造出来的,美国这个国家因为是两党制,每一届政府的政策都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就是比较精分,虽然不足以影响到全球的大范围政策,但是每次换届都会影响到一些小国家。比如说把中国丢了的炮党,不就是因为支持杜威,被杜鲁门直接断了后援么。当然就是不断后援,那种寄生虫一样的政党也迟早要完,早两年和晚两年的区别而已。
  巴列维复制了花生米的悲剧经历,美国大选中,国王投注在共和党的福特一边,不想新上台的居然是民主党的卡特。这就尴尬了,巴列维赶紧出访盟国,从此后开始的一段时期内,美国政府频频给伊朗国王施加强大压力,认为既然伊朗在经济上已经跻身发达国家行列,那在政治上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由此引申要求开放,让伊朗改革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亲苏政党和亲西方政党开始登场,更不要说伊朗强大的宗教势力。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失误,这点我们也不例外。”乌斯季诺夫微微一笑看着谢洛夫道,“但是美国人的失误总是被你抓住,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我可以理解你这是在夸奖我么?”谢洛夫一副当然不让的口气道,“那我就接受了!我们苏联支持的任何力量都有一点共同之处,那就是不怕打仗。”
  巴列维的御用党派名字很熟悉,伊朗复兴党,似乎很多中东国家都喜欢用复兴作为名字,可能这是对悠久历史的一种怀念,不过号称有两千万党员的复兴党到目前为止的存在感低的不像话,可见其中的水分应该也是不少的,伊朗总统有多少人口,竟然有一个和苏联共产党人数一致的党派。
  “不错,作为国防部长,我很容易总政委同志的看法。”两人相视一笑,在他们身后的墙壁上,伊朗的全国地图显得极为显眼。
  回到卢比杨卡的谢洛夫叫来了假宣传部的部长,吩咐道,“给我在伊朗传播一条谣言,那就是巴列维国王已经秘密和以色列接触,借用了以色列军队准备对宗教势力进行铲除。”
  适当谣言也是要有技巧的,伊朗和沙特虽然是美国中东战略的双柱,但是两国的关系不是革命之后才不好的,而是一直都很冷淡。因为名义上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子,伊朗则是波斯人的国家,所以中东和伊朗关系最好的国家,是另外一个美国人的亲儿子以色列。
  历次中东战争中,伊朗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都给予了以色列一定程度上的方便。允许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援过境,所以这条谣言都非常坚实的传播基础。正好继续借用霍梅尼死亡之后的宗教愤怒,来达成搞乱伊朗的目的。
  此时的伊朗各种各样的谣言都在传播,经过了上次萨瓦克对抗议人群开枪的事件,在另外一座城市阿莫尔,一座位于里海边上的滨海小城。有谣言说萨瓦克殴打了一个当地青年,于是从当天中午开始,学生和青年们手持棍棒走上街头,冲击当地的萨瓦克执法机构,结果不出意外的被克格勃的同行教做人,骚乱已经蔓延到阿塞拜疆的聚集区。
  克格勃的假宣传部开始火力全开,分别开始对宗教势力、亲西方党派和亲苏党派的受众开始制造谣言,当然还有针对巴列维国王的言论。假宣传部不只是制造谣言,还在其中真假参半,比如在一些只有王室才知道的渠道中,巴列维听到的言论是苏联对伊朗的局势十分担忧,一旦伊朗混乱北部的阿塞拜疆独立,会影响到苏联国内的阿塞拜疆人,造成苏联内部的动荡,这就不是谣言。
  克格勃大批人员开始在阿塞拜疆公开活动,表明卢比杨卡对这件事非常重视。重视是真的、但同时也是让巴列维知道,别害怕苏联的干涉,苏联也害怕风波影响到自己。
  让巴列维国王有一种苏联不会推翻自己的错觉,苏联动作频频的同时,美国也在对伊朗的局势进行讨论,作为中东的双柱之一,美国扶持起来的中东警察,美国也希望伊朗的局势稳定下来。
  被总政委和国防部长讥笑的美国心脏白宫,总统卡特愁容满面的拿着报纸道,“巴列维宣称自己得到七十万军队,全体工人和绝大多数伊朗人民的支持。我怎么一个都没有看到?相反我看到的就是伊朗的全国宗教领袖身边,有几百万的反对者上街。”
第818章
伊朗人民党
  “要不要派兵干涉?总统先生!”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也感到事态严重,不过在哈罗德·布朗的任内,美国的军费一直都是缩减的。只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看起来增加了,很多军事项目纷纷下马,美国的军力能不能支撑进攻谁都不知道。美国只是插手了安哥拉内战一下就迅速撤退,让南非和苏联对抗。而伊朗是苏联的邻国,美国一旦出兵干涉伊朗,可能会引起苏联的干涉。
  跨洋作战美国自从二战之后已经进行过两次,但好像效果并不好,第一次没有赢,第二次直接输的底裤都不剩。如果第三次启动跨洋作战,面对伊朗北方的苏联,一场战争下来美国会不会出现巨大的问题谁都说不准。要知道苏联的力量可比中国强太多了,真的利用伊朗对美国进行拖延,美国就完蛋了。
  这还要考虑越南战争的后遗症,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态势。美国由冷战中强势的一方变为弱势,又因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越战甚至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一种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因为美国军队压倒性的优势却不能取得胜利,支持的政权根本就不受欢迎。这让美国民众开始对军队作战能力的目的性产生了怀疑,连越南都收拾不掉,如何跟社会主义阵营对抗?难道打不过越南就能打过苏联了?
  因为一次越南战争的失败并不是不可承受,可一旦有了对比就更让美国人心里不平衡了。美国国内混乱的同时,苏联转守为攻开启全球攻势、战场遍及亚非拉所有大洲,一路之上所向无敌,七四年拿下老挝、七五年拿下柬埔寨、七七年拿下泰国、七八年缅甸修改宪法和国名、国家转向和社会主义阵营发展关系。中亚的阿富汗由亲苏的人民党上台控制,南亚的印度仗着苏联的支持吞并孟加拉。
  苏联在南部非洲一口气扶持了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非洲超级大国南非进行包围。另外一个方向从苏丹、埃塞俄比亚开始沿着东非大裂谷一路南下直达南非。让本来在非洲占据绝对优势的南非不得不开始后退,被压迫的苦不堪言。
  在国际上苏联的进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对比下,刚刚挣扎出泥潭的美国相比之下的表现,让美国民众无比的失望。一些人认为美国最终不是苏联的对手,这种信心的缺失事故非常可怕的,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虽然是主张出兵,但是能不能通过,通过之后能不能打赢,心里可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国防部长都没有信心,民众对一场新的战争有多大信心就可想而知了,最大的可能是国会刚刚开始讨论,马上就被抗议民众包围了。
  “不能出兵,没人会同意的。”卡特总统不断的摇头,不要看里根现在对民主党政府的政策攻击的这么猛烈,但实际上换成里根,卡特总统也认为对方没有什么办法。现在基础的条件就是这样,难道里根什么都不做就直接出兵?这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经济好转,但谁知道经济什么时候好转。
  筹备布展的卡特紧皱眉头道,“我们不能出兵,一旦出兵绝对是大大的失策。伊朗和苏联是邻国,我们刚刚从越南的泥潭中抽出脚,难道要踩到一个人口更多、面积更大的泥潭之中么?这样最高兴的是苏联人。”
  卡特总统虽说不是天才,但只要看一眼伊朗,一样能发现伊朗已经被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包围了,一旦美国出兵干涉保护本来就不太受欢迎的巴列维国王,苏联是很愿意和美国在伊朗这个国家掰扯掰扯的。
  “那我们怎么办?巴列维国王的军队开始混乱了,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有些忧心忡忡,和当初谢洛夫看到伊朗的推演一样,他现在看伊朗的各种势力,也同样非常尴尬,无论是怎么演变对美国都没有好处。
  一时之间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几天之前谢洛夫就是这种苦恼。美国的苦恼更大,苏联只要愿意很容易就能对欧亚大陆的国家施加影响力,美国就不行。二战后美国完全是凭借比苏联强上一大截的国力和苏联进行争夺,两者的国力一旦拉近,苏联本身在欧亚大陆的优势就非常重要了。
  “对巴列维施加压力,把大部分权利交到和我们价值观一致的人手里。”经过长久的考虑之后,总统卡特还是拿出了决断力。这个时候只能牺牲巴列维国王的权利了。
  巴列维国王毕竟是一个永远自我意识的国王,当初伊朗对沙特的定力支持让石油价格暴涨三倍,对美国进行了巨大的伤害。既然现在这个国王已经不能为美国利益服务了,那就抛弃它,反正同样的事情美国已经做过一次了。
  “让沙希文和巴列维去沟通,这个国王必须让出更多的权利。”卡特总统斩钉截铁的道。
  当伊朗国内发生暴乱正酣,美国准备和伊朗亲西方的党派达成协议,同时收买伊朗军队将领,给政府高层开空头支票,再派沙利文诱骗巴列维放弃抵抗,流亡海外。
  美国选择的人是伊朗王国的首相沙普尔·巴赫蒂亚尔,几乎与此同时,谢洛夫到了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也开始接见苏联的代理人伊朗人民党的人。
  二战中伊朗共产党人拉蒂马什等人在苏联的支持下重建党组织,定名为人民党。载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之下,这个党派当然是不合法的。长期以来都是伊朗复兴党一家独大,禁止党派成立的禁令在伊朗才刚开没几年。
  但就算是这种情况下,伊朗人民党的实力仍然发展的不错。毕竟伊朗的矛盾非常大,产业工人在三百万左右,伊朗美国高管以及雇员和伊朗本国工人的工资相差十几倍,这自然让伊朗人民党的发展很快。有这么大的落差,再加上有失业危机,自然就有了伊共活动的空间,而且说来搞笑,伊共的左翼骨干分子,几乎全是当年白色革命土改的受害者,大地主的二代子女们,这些破产的大地主子女,现在摇身一变开始领导伊朗的工人运动。
  谢洛夫到时不奇怪,毕竟谁说贵族不能革命呢?帝俄的十二月党人也是贵族,捷尔任斯基也是贵族。革命总不能总是让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做主力军,就算可以,领头的也要有文化。虽然这些大地主的后代没能玩过伊朗的大毛拉们。不过那是历史,现在谢洛夫觉得,倒不是完全不能赢,最大的障碍已经被自己干掉了,不是么?
  “同志们好,首先告诉你们一个不是很好的消息,北约副司令休赛已经到达了德黑兰,正在和巴赫蒂亚尔接触,现在看来你们的命运不是很乐观。”谢洛夫坐下之后首先抛出一颗重磅炸弹,这件事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一下子让伊朗人民党这些人面面享食不知所措。
  美国这种行为很好理解,任何一件事情爆发都是有好处有坏处的,不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至于美国为什么这么做,谢洛夫也可以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上找几条理由。伊朗在石油政策上开始采取独立路线,严重损害美国利益。美国希望扩大伊斯兰原教旨势力在中东的影响。
  美国的大战略政策,帮助壮大中东地区宗教势力,影响相近的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和平教势力,唤醒苏联内部和平教徒的宗教意识,引发苏联内部的混乱,加剧苏联中原来的和平教共和国的离心力。
  谢洛夫已经加强了克格勃在中亚和高加索的力量,并且在中西伯利亚地区新建了一座巨型古拉格,所有条件一应俱全,整个城市除了暖气什么都有。环境很好绝对无雾霾,周围两百公里人迹罕至,用来对付可能蠢蠢欲动的宗教分子。
  但是被动防守当然不是克格勃应该做的事情,尤其现在这么好的地理条件,伊朗已经被社会主义国家团团包围,如果连武装夺权都不敢的话,这明显是在污蔑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
  “我知道你们控制着工会,只是隐蔽在各大毛拉当中,借着宗教的名义开始对抗国王,我必须要说的是,这不是个好主意。”谢洛夫道,“伊朗产业工人有三百万,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广泛的破产,你们有些人就是受害者。不论是从城市还是从农村,你们都可以完全甩开宗教单干,我明白人民党考虑付出较小的代价,但不要忘了,不论是西方的代理人,还是你们这些革命者,其实都没有宗教领袖受众大。所以宗教的牌子用到现在就可以了。是时候来一场真正的革命了。”
  “真正的革命者,千万不要说自己不会打仗。”谢洛夫用藐视的目光看着这些人道。
第819章
伊阿战略
  “只要人民党能够发挥出来自己的组织力,西边有伊拉克共产党、东边有阿富汗人民党、北边有我们苏联共产党,你们害怕打不赢么?所有的理想都必须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一切的理想不过是幻想。你们的犹豫不决,只能给革命事业造成失败,和很多国家的同志一样,最终被送上绞刑架。”谢洛夫面色冷漠,似乎没有把因为自己的主张会死多少人这件事放在心上。
  如果一定有人要死,总政委当然希望是敌对势力去死。他并不是在吓唬这些伊朗人民党的同志,一旦继续下去,几年后伊朗政权取缔本国的共产主义组织人民党,并指令十八名苏联外交官离开伊朗。七十个共产党领导人因叛逆罪被捕,一点五万名支持者被镇压,该党受到灭顶的打击。对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反美也反苏的政策,大部份不肯屈服的伊朗共产党人只好四处流亡。
  流亡有什么好,苏联这么大的地理优势,完全可以支持伊朗人民党打内战。伊朗人民党又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最坏的结果,挑起印巴战争的计划先延后,先策动伊拉克和阿富汗对伊朗进行东西夹击,反正伊朗的政局已经失控,一盘散沙的状态下,完全任由谢洛夫怎么揉搓,只要那些宗教领袖无法团结一致,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地方。
  “真到了决定命运的时刻,谢洛夫主席,苏联不会抛弃我们吧?”经过了短暂的讨论过后,一名伊朗人民党的干部询问道。苏联最终怂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当初伊朗人民党就曾经亲身领教过一次。苏联撤军之后的伊朗北部很快就被巴列维平定,那次伊朗人民党可是用了好长时间才恢复元气,要不是白色革命造成农村破产和工人阶级的产生,现在伊朗人民党说不定都恢复不过来。
  “现在已经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苏联和美国已经没有太大的国力差距,而且我们更近!”谢洛夫嘴角含笑道,“你们怕什么,有三百万工人阶级的支持,有海量的破产农民等待你们改变命运,把伊朗人民自己的财富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最坏的情况还有伊拉克、阿富汗和我们苏联的支持,这么多条件都齐全,怎么可能会输?”
  “我们明白了,也许这一次我们能让伊朗得到改变。”最终这些波斯人还是选择在相信苏联一次,就和对方说的一样,二十多年过去了,世界已经改变。现在不是只有一个受创严重的苏联,而是许许多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你们不会失望的,苏联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谢洛夫哈哈大笑道,对于很多苏联的邻国来讲,美国和西欧都太远,他们无法去看。但对苏联的情况这些国家就了解多了,从实际上来说东欧和西欧、苏联和美国还是有所差距,可对于这些第三世界的国家,苏联现在的状态已经足够令他们羡慕了。阿富汗是如此,伊朗也是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