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404

  “姐,其实你的性格比我更加适合在特工学校学习,我们两个的位置应该换一下。”鲍里斯很是蒙圈地说道,“我又不是机器人,怎么可能方方面面都达到标准,一项课程过不去是非常正常的好吧。”
  “亏你想的出来,让我代替你你做肃反工作者么?”尤利娅杏目一瞪教训着自己的弟弟威胁道,“只要我把你考试没通过的事情告诉爸爸,那一刻是英语吧,你猜爸爸会不会把你送印度去学习英语。”
  “为什么不是英国呢?”鲍里斯眉毛一抖,但马上认命道,“我明白,父亲从来不会让我们好过的,这次只是发挥失常,我很不明白我一个苏联人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多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敌人是美国,英语是你们学校的必学课。”尤利娅轻抚着光洁的额头,自从知道弟弟没过,她的心情就糟透了。
  因为尤利娅是大姐的缘故,加上瓦莉娅有这么一点重男轻女的思想,与之相对的谢洛夫明显对女儿更好一些,还让大女儿肩负起对弟弟们管教的权利。待遇上也是女儿更好一些,这种情况下一直很懂事的大女儿,明显对弟弟们的成长很尽心。
  房门出现了一点动静,瞬间让姐弟结束了这次对话。它们知道这个点应该是父母回来了,“真巧啊,学校放假了?”谢洛夫略有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打声招呼直接去了厨房,他还需要看一下冰箱里面有什么食材,他一直都是很挑食的。
  姐弟两人对视一眼,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幸亏父亲一般情况下都不太在意细节,要是比较细腻的母亲,肯定会首先问起考试成绩的。就在这时,门锁再次发出响声……
  “你体会过绝望么?没有……马上就可以体会到了”这是姐弟俩这次眼神交流的意思。
  “你作为一个男孩,而且出生在干部家庭,应该要强一些,竟然有一门课程没有通过,要知道我是教育部的部长……”饭桌上瓦莉娅滔滔不绝的对子女进行教育,同时眼神不定期的对自己丈夫表示不满。不过总政委没有管这套,继续滋遛滋遛的喝汤,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听见一样……
  “在不吃饭就凉了!”谢洛夫不得不终止妻子的滔滔不绝,这种教育方式很招人烦的,他已经明显的看出来一对儿女目光开始涣散了,明显就是没有听进去。
  教育部长?呵呵!谢洛夫不得不说一个好部长不一定会维系家庭,就像一个老师的孩子不一定学习好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是注定的,让瓦莉娅吃饭,谢洛夫用眼神示意孩子也吃饭道,“这件事可以一会儿再聊,有时间再聊。”
  “暑假找个工厂上班断粮一下,你姐姐以前就这么做的。”谢洛夫直接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了一个工作,反正苏联的工厂有的是,什么时候想去都没问题。时间刚刚好,儿子已经成年了,可以进去锻炼一下了。
  伊朗,列斯坦王宫,列斯坦王宫建筑风格独特,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明镜殿、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等。明镜殿更是堪称伊朗建筑精华中的精华,宫殿内的圆形顶部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此外,宫殿墙壁上还有著名画家克马尔·穆鲁克创作的数幅名画,使宫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流光溢彩。
  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列斯坦王宫是王国的象征,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加冕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从意义上来讲,这是伊朗王权的最集中体现。
  可此时列斯坦王宫却有些压抑,伊朗建筑的精华在夕阳下竟然有些落寞感,就和此时的伊朗王国一样,全国都笼罩在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的压抑气氛当中。
  著名雕塑家阿赛杜拉·加兹温尼建造的色拉姆殿也无法抚平巴列维国王的心绪,很大的吊灯下,四周墙壁是用石膏塑造的美丽花草也再也无法吸引主人的注意。和当初的意气风发相比,巴列维国王此时的心中充满了愁苦不堪。
  早在“白色革命”开始后,国王便与伊朗历代王朝的传统支持者毛拉势不两立了。土改摧毁了毛拉们对农村土地的占有,给予妇女选举权更是被视为对和平教的背叛。
  “国王陛下,沙利文大使的意思是,国王应该离开伊朗进行避难。”亲信大臣进入王宫,却给巴列维带来了不是很好的消息,美国面对伊朗的变局同样举棋不定。
  上一次,二十多年前摩萨台出任首相,然后开始推广改革,意图把被美国和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国有化,并导致巴列维一度流亡海外。结果美国中情局果断出手,策动了一场行动,把摩萨台赶下了台,让巴列维重新回到了王位。
  但是这次,广大的抗议行动似乎连美国中央情报局都不敢插手了。这是当然的,不说卡特政府的因素,就连现在的中央情报局也刚刚从被克格勃重创的损失中恢复过来。几年前的间谍猎杀大战虽然只持续了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是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克格勃把自己最大的长处人数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给各国的中央情报局雇员带来了极大的心里震慑。
  就在巴列维国王非常苦恼的时候,远在莫斯科卢比杨卡的谢洛夫,也在关心着伊朗的变局,那就是如何引爆这场内战。
  伊斯兰革命不仅有大量的工人阶级参与,也有许多工人组织的领导,包括民族民主阵线、伊朗人民共和党以及伊朗人民党等。其中伊朗人民党也就是当时的伊朗共产党。之所以这场革命在外人看起来几乎完全是宗教性质的,是由于在此之前其他这些反对巴列维的革命组织都被禁止了,因而人们经常在清真寺聚集举行反对巴列维统治的集会。许多阿訇和毛拉利用布道的机会传播反对巴列维的思想。
  “人民党的决定是错误的,想利用霍梅尼的宗教身份和巴列维对抗,但是对于伊朗人民党的绝对我们不能干涉,这个不能干涉,仅限于伊朗国内。而霍梅尼目前则在法国巴黎,在巴黎的霍梅尼只是一个和平教的学者,这次我们就用它的脑袋,引爆伊朗国内的内耗。”谢洛夫经过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进行分析,忽然发现现在的霍梅尼是十分脆弱的。只要他想的话,就可以干掉这个伊朗的宗教领袖哦。
  总是从大势上考虑问题,却忘记了克格勃本身就拥有的一项技能,暗杀!不,不是暗杀。是明杀,干掉霍梅尼,让巴列维骑虎难下必须铲除伊朗的宗教势力。
  “杀那个宗教领袖么?巴列维会不会不领我们的好意。”茨维贡也不太明白自己主席的意思。
  “做好事不留名,这次我们帮巴列维一把。给他一点镇压的信心。”谢洛夫不置可否道,伊朗的抗议人群已经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这个比例看起来没什么。但是俄罗斯帝国崩溃的时候,推翻君主制的俄罗斯抗议者,才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这个时候霍梅尼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被所有势力共同推出来的革命符号。砸碎这个革命符号,不会破坏革命,因为巴列维已经众叛亲离了,失去了革命符号的伊朗人,革命声势会分散,但绝对不会减弱。
  相反霍梅尼一旦在巴黎死亡,人们首先怀疑的就是国王巴列维,这时候就看谁先动手了,如果是国王先动手,伊朗的宗教势力估计会倒大霉。如果是霍梅尼的支持者先动手,那就看看这些宗教分子的战斗力如何了。
  反正伊朗目前的七十万大军,到底还有多少人支持巴列维国王,相信这个世界上谁也不知道。是和国王站在一起清除宗教,还是站在宗教的一边,全看普通士兵们的选择。
  历史上伊朗七十万大军连同巴列维国王和美国,面对这种抗议浪潮全部失去了信心。根本不敢试试能不能镇压成功,现在谢洛夫准备给巴列维一个机会。
  “主席团已经决定了,干掉巴黎的人!”谢洛夫拿起电话命令道,“出手要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门德列夫回应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总政委才松了一口气,这是他能想出来最好的办法了,希望巴列维挣点气,借着宗教领袖的死亡多清除一点宗教痕迹。
第815章
深夜狙杀
  “主席,干掉那个目标真的能让伊朗内战么?”齐涅夫想要再次确认这个问题。
  “只能说有机会,不能说完全可以。但是从宗教领袖的对手上来看,我觉得巴列维和我们一个历史时期是非常像的,估计那个人是巴列维的偶像。”谢洛夫微微一笑回答道。
  “谁?”切布里科夫、博布科夫、齐涅夫、茨维贡都用非常感兴趣的目光看着自己老大。
  “尼古拉二世时期的俄罗斯帝国!”谢洛夫慢慢悠悠的道,“国王也是有梦想的,不要忘记巴列维和他父亲都是哥萨克组织的成员,他们统治下的伊朗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强国。不过伊朗的局势不像西欧国家,但是却和俄罗斯帝国极为相似。”
  其实很多王超政府虽然政治上稳定压倒一切,经济上却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这个巴列维王朝也属于这一类。在他的设想中,伊朗应该建立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国家,最好还能搞个像沙皇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选的模板是谁不好,偏要选择被革命推翻的帝国主义薄弱的一环……
  伊朗革命的时候,很多政党、不管是亲西方的还是亲苏联的政党,借用宗教领袖的牌子来对抗巴列维,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愚蠢。首先这些党派心里的想法,谢洛夫可以猜得出来,借用受到最多支持的宗教,对抗高高在上的国王。
  可是这些工人组织和政党除非联合在一起,不然到最后绝不是宗教领袖的对手。比起这些政党组织,和平教的受众面明显要广的多。而且既然这些政党分成了亲苏和亲西方两派,很容易就被宗教领袖分化瓦解,革命之后宗教领袖声称不要用民主这个词语,那是西方的模式,随后民族民主阵线被禁止;随后人民共和党也被封号。几年后,在彻底瓦解了工人组织之后,最后又抓住机会取缔了亲苏联的伊朗人民党。
  这是一个常规套路,就像是除非运气特别好,否则你不可能一拳把人打死一样。任何削弱和分化都需要在时间的掩护下,勃列日涅夫对谢列平就是一点点的切香肠,伊朗革命之后宗教势力对付各党派也是一样的。如果不怎么做,一定要一次定胜负,苏联就会变成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互相指责争权、伊朗则出现利益不均的火并。
  这么大的风险之下,只要脑袋正常,没人会选择马上对反对派动手。所以今天谢洛夫侥幸还在中央主席团当中,并且重新找到了朋友继续工作。可不是谁都是勃列日涅夫,这位宗教领袖明显要心狠手辣的多,完全从宗教上进行考虑问题。
  既然这样,那就干掉他,反正伊朗那些党派只是借用宗教的名义反国王,谢洛夫想要这些党派以自己的名义这么做,而不是未来被宗教势力慢慢切香肠。
  从伊朗革命的意义上来说,革命之后肯定要比巴列维王朝时期有进步意义,现在的伊朗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国家,实际上是巴列维自己的国家。伊朗的议会权利还不如苏联的最高苏维埃,当然在对于女人这个问题上,伊朗之所以显得平等,主要还是周围的沙特、卡特尔更加落后,加上巴列维时期开过口子已经收不回去了。
  谢洛夫看不顺眼伊朗完全是站在目前的苏联角度上,第一革命之后的伊朗反美也反苏,第二宗教气氛太浓厚,而宗教是克格勃的敌人,他不能允许宗教在苏联复辟。一个新生的国家为了让周围无法对自己进行干涉,会输出自己的思想扰乱对手。这招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就使用过。
  伊朗革命之后头几年反苏反美,反君主制,反议会制,都是霍梅尼为了伊朗不受到外来的干涉,最终给美国和苏联带来了天大的麻烦,因为苏联和伊朗近,给苏联带来的麻烦更大。
  “下面的事情,就相信门德列夫同志吧,散会!”谢洛夫一挥手,结束了这次毫无进步意义的特务头子会议。他没说不让伊朗革命,只不过认为霍梅尼的革命不够民主,最民主的革命那当然是用内战来决出胜负。
  谁收到的支持大,谁就会赢,内战一般是最体现民主的地方。他暂时忽略了伊朗北方是俄罗斯、西方是伊拉克、东方是阿富汗、都是社会主义政党控制国家,可以同时支持社会主义政党,一旦伊朗内战借着地利之便,支援革命上肯定有地理优势。至于伊朗的南边,那边是海洋……
  行动执行部当中,从来都是老子很烦的部长门德列夫,接见了不到十个人的行动组成员,这些成员和一般意义上的俄罗斯人不同,而是有些像是中东的面孔。苏联毕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目前在卢比杨卡的那位主席,是从阿塞拜疆崛起的。
  没错,这些杀手都是阿塞拜疆族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懂波斯语,苏联的阿塞拜疆族人口也有几百万,挑选一些出来训练执行暗杀任务,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
  “目标在巴黎,这是照片。方案是强杀,制造出来一场大新闻,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注意纪律,第二批行动队对接应你们,但是我不希望他们露面。”门德列夫一次说这么多话还有些不习惯,所以说的十分缓慢,但是神情却非常郑重,“你们都是我训练出来的同志,应该明白及时是死,也要完成任务。”
  “是,部长!”十个人好像排练过一样同时点头,然后离开了门德列夫的办公室。
  巴黎有没有克格勃的机构,有!法国的情报机关知道不知道,知道!事实上中央情报局的很多驻点在上次间谍大战刚刚开始就被端掉,就是双方互相比较了解。所以经过了转换身份之后,从北非国家登上班机的杀手,没有联络在法国的机构,而是通过另外的渠道从阿尔及利亚那里把武器运到了巴黎。
  他们到了巴黎新租了一个房子,就在霍梅尼住所的隔壁大街。最后行动的时间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两箱子美式轻武器已经准备完毕,其他成员正在进行检查。
  “武器上面有没有问题?同志们还熟练么?”行动队的队长歪着头问道。
  “没问题,我们都有操作各国武器的习惯,敌人的武器就是我们的武器。”一个正在拉着枪栓的成员没有回头,但是仍然回答了自己队长的话。
  “好,霍梅尼的住所我们都知道了,就是一所普通公寓,他住的房间我们也大体知道,但是这条情报不能再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对方很可能换屋子居住。所以我们的终极目的是杀掉所有的人,这样霍梅尼肯定活不了。”队长看了一下时间道,“时间有些紧张,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确定进行跟踪,只要明白霍梅尼住在里面就行了。突袭行动在午夜开始,两个人在附近做狙击手防止漏网之鱼,两个同志准备交通工具方便我们撤退。包括我在内的六个人进行突袭!”
  “公寓内目标的仆人或者是保护人员加起来应该有七八个人左右。院子里面有条狗,我们先把那条狗干掉,部门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麻醉药剂,记住行动的时候佩戴防毒面具,对所有干掉的人都要在后脑补枪!”队长简单的下达了命令,只要行动成功他们就直接离开巴黎,不会再回到这间公寓。
  他们从苏联出来之前,已经被门德列夫检查的干干净净,就差用消毒液把他们身上的味道也洗掉了,就连行动组的衣服都不是苏联的,而是从南阿塞拜疆的士兵那里弄到的。
  经过整整一天的一天的跟踪和准备,第二天的晚上马上就来临了,行动组从街边敲开了一辆车前往霍梅尼的公寓之外,朝着院子里扔了一袋熟牛排。同时用红外望远镜进行观察,不一会就见到狗已经死亡。
  “对方不过是一个宗教领袖,保卫也不严密,组织为什么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一名成员微微摇头,戴上了防毒面具。
  六个人在夜色的掩护下,小心翼翼的接近了公寓,队长指着房门示意,一名队员点头,从兜里拿出开锁工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声微不可察的声音出现,开锁的成员点点头,缓慢的拧开了房门。
  队员伸手阻止了对方直接进入屋子,而是从身上拿出了一个像是礼花的东西拧开,贴着地板轻轻一推送了进去。几个人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五分钟后他们光明正大的走了进去。
  分别对各个房间展开搜寻,一共找出来了七个人,其中一个和照片上的目标人条件完全吻合,几名队员将这些人排成一排,用带着消音器的补枪从脑后一个一个狙杀。确认所有目标死亡之后,队长出门对着远处的狙击手示意行动成功,不多时两辆轿车前后到来,搭载着这些行动执行部的成员离开了这里。
第816章
伊朗内乱
  对于伊朗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时刻,名义上的国王巴列维还存在,伊朗存在中东最为强大的秘密警察机构,以及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军队,作为美国双柱战略的中东警察,伊朗还拥有七十万大军,单独从一个国家的角度上来讲,伊朗的军力比阿拉伯世界中的埃及还要强,无愧于中东第一军事强国。
  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伊朗的国家机器还是无比强大的,只要巴列维还在,谁也不敢说一定会回推翻它,宗教领袖在巴黎遇刺的消息。迅速创编了这个世界,比起在卢比杨卡庆祝的谢洛夫,和欧美国家的不理解,伊朗本土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这不是已经屏蔽宗教影响的两个阵营能理解的东西,但是对于伊朗来说,宗教是现在伊朗这个羊吃人的社会中的精神寄托。因为宗教领袖的骤然死亡,失去了精神领袖指引的伊朗人,一下子让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出现了短暂的停顿。
  这个机会是稍纵即逝的,一定要紧紧抓住。这只是暂时的慌乱,但马上各派势力就不会再拿死人掩护,而是自己亲自上阵。真正的开始对巴列维的抗争。
  “你为巴列维服务一辈子也拿不到这个数,相信阁下也知道目前的形势,我们也是为了伊朗的未来着想。手下我们的钱,干掉这些讨厌的宗教分子。”
  “这样才能保护住现在的伊朗,就算保不住,我们也会感谢阁下的努力,帮助阁下离开这个国家,去西方国家去生活,如何选择就看阁下自己的想法了。”
  伊斯法罕城是伊朗的第三大城市,这座城市的秘密警察首脑,则是克格勃多年以来的工作对象,他自然是不相信共产主义的,但是没关系,这位长官对钱的认识和一半人没有不同,讨厌苏联和他领卢布并不冲突。
  国王的拥护者首先就在这座城市开始反击,当愤怒的伊斯法罕城教徒上街抗议宗教领袖被暗杀,高呼只有训练有素的秘密警察才会完成这种猎杀,秘密警察则成了整个城市的众矢之的。面对着数以万计从城市各处源源不断过来包围伊朗秘密警察机构萨瓦克的总部。
  “如果我们不反击,他们会冲进来把我们撕成碎片,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活不了。”伊斯法罕城萨瓦克的首脑咆哮道,“我说宗教领袖的死亡和我们没关系,但是他们相信我们么?不相信,你们要么干掉他们,要么被他们干掉。”
  这种声音在外界的喧嚣中没有扩散多远,但是却在萨瓦克成员的心头久久回荡。没错,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效忠国王,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
  至少在现在,虽然有的萨瓦克成员对抗议持同情态度,可这不能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为赌注,又不是所有的抗议群众都保持着理性,有两个狂热分子存在,就不知道有什么后果。
  “再次警告,不要靠近这里,不要对抗国家,这是最后的警告!”萨瓦克的总部之外,高音喇叭在进行着最后的警告,但是对于高达数万名的抗议者来说,这种警告没有丝毫作用。只能激起他们无边的怒火,没有一个人后退,或者是因为人多势众,或者是什么原因,总之在这里的人充满了无畏的勇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