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404

  越南共产党本身就对老挝和柬埔寨有影响力,同时也支持泰国共产党,因为地理的因素,作为群岛国家的印尼有些使不上力度,印尼最大的用处就是积压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逼迫这两个国家发展军力,提高军备。
  “主席,我们接到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不能辨别真伪。”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这个时候进来拿了一封电报说道。
第696章
康乃馨革命
  “是格洛纳斯发射成功了?”谢洛夫带着疑惑接过了电报,这有些不对。格洛纳斯的第一颗卫星确实是在这几天发射,可莫里金是第一总局局长,不应该由他来向自己报告啊。
  “葡萄牙在非洲驻军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读着上面的信息,谢洛夫眉毛一抖的自语道。
  “是的,里斯本我们的驻外工作组,也收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消息,似乎某种运动正在酝酿。”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将军低声道,“我们有些猜测,但不能肯定是不是预测的那样,如果是的话,这对我们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是不是真的,都不耽误我们的计划。谁都无法阻止我们,先把情报给外交部,省的他们错手不及。”谢洛夫看完之后吩咐道,“告诉齐涅夫,在喀土穆的非洲指挥所要马上完成,时间不多了,明白?”
  莫里金将军一个立正马上离开了办公室,整个办公室又剩下了谢洛夫一个人,如果他背后的捷尔任斯基照片也算的话,那就是两个。葡萄牙马上会变化,不过苏联利用不上,那个和佛朗哥并列的萨拉查,把葡萄牙共产党的中央委员都关进监狱,这些中央委员的刑期加起来超过三百年,换句话说苏联根本无法利用到葡萄牙共产党帮助自己,必须要等待康乃馨革命爆发才行,这是苏联外交部的事情。
  比起东南亚的烽火燎原,此时的世界其他地区似乎还算平静,苏联铺设的光缆抵达了开罗和大马士革,以这两个城市作为基础,未来会朝向中东和北非扩散。世界上的人口聚集区其实就这么几个,有价值的就更少,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是世界第一强国,苏联的进攻战略是正确的。
  不过只用军事力量的话,其实不太好达成目的,谢洛夫准备用另外一个办法。在英特网上苏联和美国不分先后,可历史上美国首先完成国内使用。在一九七四年的时候,这种征兆还不明显,美国人并不知道这玩意的巨大威力,苏联其实也不知道,只有谢洛夫领着克格勃以安全命令不惜代价的推进。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两个东西,一个就是手机通讯,另外一个就是计算机网络,用这两个东西控制住落后国家的信息接受来源,先入为主让第三世界接受苏联的信息。形成习惯就会干掉传统的美国舆论霸权。
  后世希婊几乎得到了所有传统媒体的支持,铺天盖地的为自己造势,造成钦定的样子,可最后选举失败,输给了川主席。就是因为社交媒体上美国白人不吃这套,什么特么政治正确,一群照顾老黑、老墨、和平教徒的东西,白人最终用选票教育了民主党。
  谢洛夫相信苏联的政治结构不敢说一定比美国强,可绝对是有的比较。一直推广不力和欧美的舆论霸权有很大关系。英特网和原来的媒体报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网络上普通人可以互相讨论,不是原来媒体那种媒体说什么你只能接受。
  苏联的地理环境如果本身很弱,那绝对是一个灾难,敌人可以从四面八方打进来。可如果苏联本身很强大,这就是非常适合进攻的环境,世界上的热点地区苏联都能够得到。人口聚集区,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地区苏联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印度为苏联马首是瞻,中国和苏联虽然冷淡但也是名义上的盟国,东南亚和非洲如果在取得进展,苏联影响的世界人口和资源就会超过美国,这还是把整个美洲都算美国势力的计算。
  这种改变是决定性的,苏联只要有美国七成的力量就可以凭借地理优势,在世界上和美国争夺的有来有回,更何况现在的苏联比历史上更加强大。
  格洛纳斯卫星和海底光缆的铺设,就是在这方面的准备,这次不只是削弱的美国舆论权威,还要压对方一头,等到苏联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口建立了互联网和通讯基地,这个世界就改变了,目前在阿富汗苏联已经成功了。中东因为距离不远光缆也铺设完成,印度和印尼周边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这些工程耗费了克格勃不少情报资金,但绝对值得。
  “去访问?中东,不能换个人去么?”搂着瓦莉娅的谢洛夫很不情愿,中东的治安不怎么样,要是去欧洲访问的话,他倒是可以支持一下。
  “海底光缆不是你铺设的么?他们觉得我做这个工作更容易。”坐在丈夫腿上的瓦莉娅搂着丈夫的脖子不断摇晃,忽然低头吻了一下男人的额头道,“叶卡捷琳娜同志想要推举我做教育部部长,你看怎么样?”
  叶卡捷琳娜?瓦莉娅肯定说的不是她自己,谢洛夫的脑袋也不笨,知道妻子说的是文化部部长福尔采娃,这个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最有权势的女人,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部门干部,不负当年中央主席团委员的权势,可作为一个老资格的中央委员,谁也不敢说她就没有能量,特别是这个女人和乌克兰很多干部的私交很不错。
  乌克兰在苏联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俄罗斯,在政治上甚至不比俄罗斯差。乌克兰语是苏联的官方语言,而不是地方语言,如果有乌克兰人支持的话,这倒是并不难。
  “以你和福尔采娃的关系,这会不会有种钦定的感觉?”谢洛夫看着妻子小心翼翼地说道,瓦莉娅当初在莫斯科市委工作的时候,就是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福尔采娃的机要秘书。
  “那你答应呢,还是不答应呢?不说话就当是支持我了。”瓦莉娅一挺胸,胸前两块非常有压迫感的球球,顶在了自己男人的脸上,居高临下的用上帝视角看着自己丈夫。
  女皇陛下,你这样让我感觉压力很大,承受着压迫感的谢洛夫忙不迭的点头,提议又不是他提出来的,大不了在中央主席团委员会议的时候,他不去参加就行了。
  瓦莉娅对中东进行访问,和苏联的策略有关系,这个利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推广扩大影响力就是他这个总政委的注意,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家中的叶卡捷琳娜三世陛下出国访问,确实也是在帮助他,他确实不能反对。
  在访问当天,披着军大衣谢洛夫坐车去机场送别妻子,为什么不是开车这个问题说过很多次,他会开坦克,因为坦克不怕撞。真开轿车时候就会出现恐惧症,所以从来没学会过。
  身为一个超级大国首都的机场,莫斯科机场很繁忙,带着苏联最有辨识度的蓝色大檐帽,谢洛夫跟在瓦莉娅的身后,不断的盯住注意事项。引起周围路过人群的频频侧目,但马上就离开了,总政委怕老婆这种笑话在苏联全国流传,人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反过来还差不多,一般都是女人送自己的男人上战场,像是他这种反过来的情况比较少见,这也是总收到注目礼的原因。最近又变成自己了,要不要把叶连娜接回来呢,反正瓦莉娅也不在家,瓦莉娅的最后一站是中国,会从那边转到伊尔库茨克回苏联。
  “放心吧,父亲,我们会照顾好母亲的。”一群克格勃安排的安全人员就站在旁边,一个年轻的少尉低声安慰道。
  “我当然放心,我已经和那些国家的内务部打好招呼了。”苏联第一大接盘侠谢洛夫一听到父亲这个词有些蛋疼,一想到自己还有六七万没有见过面的孩子,更加蛋疼了。“照顾好你们的母亲,我这边不用担心。”
  过了十几分钟,站在塔台上的谢洛夫目送飞机起飞,看着跑到旁边的风向测试器,冷着脸问道,“我们的飞行员,就不能考虑一下条件么,刚刚明明是侧风。”然后拿着对讲机对着机组人员喊道,“你给我注意安全,这次行程不许喝酒……”
  对于里斯本来说,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平静,就如同三十多年来一样,葡萄牙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完全忘记了建立这套体制的萨拉查已经死去了四年。
  就在这一天,里斯本的街头突然出现了大批军人,和往常不同的是,这些军人在拿着枪支的同时,身上还有一束束红色康乃馨。这些军人高呼着要求卡丹奴下台的口号。葡萄牙四分之三的军队都在殖民地作战,本土的军队本来就不多。就是这些不多的军队迅速的控制了首都,在这个过程当中里斯本的市民纷纷加入,在军队的保护下发起了抗议游行,要求结束四十年的法西斯体制。
  政变军人很快就控制了全国,大批被关押的葡萄牙共产党被释放,马尔塞洛·达斯内维斯·阿尔维斯·卡丹奴被流放马德拉群岛,新政府瞬间就成立了,快速的发展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包括苏联。
第697章
他们回来了
  康乃馨革命很快成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到了现在苏联都有些措手不及,但反应也是很快的,才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个国家的很多情况都送到了卢比杨卡,谢洛夫只是知道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康乃馨革命,但具体的过程一点都不了解。
  “瓦斯科·贡萨尔维斯?”谢洛夫自语道,想了半天他还是没有想起来这个人,葡萄牙这个国家的资料太少了,但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主席,克里姆林宫电话,让你去一趟。”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进来报告道。
  “我马上就去,准备车辆。”带上帽子,谢洛夫赶往克里姆林宫,可以确定一点就是此时葡萄牙国内的驻军肯定是亲苏派多,至少受到了这个年代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不然也不会出现什么事情。
  前世的谢洛夫看见过一个帖子,上面列举了苏联在各个时期的盟友,帖子是从俄罗斯翻译过来的,里面就列出了七十年代的葡萄牙,好像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和苏联关系密切。为何后来会反转,谢洛夫首先想的不是民意,而是军队出现了问题,本来占据优势的亲苏军人后来不占优势了,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忘记了,葡萄牙的军队绝大部分在殖民地,这些军人都回国之后,会给本来的军方造成冲击,我要想想办法。”摆脱思想误区的谢洛夫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只要知道事情的演变,总有能插手的机会。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葡萄牙的军人喜欢苏联,而且葡萄牙的中央委员也全部释放。这是我们一个大好的机会!”安德罗波夫的喜悦之色是毫不掩饰的,他是中央联络部部长,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取得进展,他都很高兴,更不要提像是葡萄牙这种决定性的进展了,乐观一点的说苏联是不是能让这个国家脱离北约呢。
  “安德罗波夫同志,太乐观了,葡萄牙只是一个被北约包围的国家。我们对他们的支援有限,想想几十年的西班牙内战,就是知道我们到底面临什么局面。”谢洛夫沉默了一下说道,“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葡萄牙国内的军力只有全部军力的四分之一左右,他们国内的这些军人是亲苏派,殖民地的军人一旦回国?这个国家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有右翼军人进行军事政变?如果政变了,我们有干涉的能力么?”
  苏联红海军很强,美国海军更强。如果从陆地干预,那只有一个办法,苏联驻东欧部队发起全面进攻,正面击败北约。如果可以这么做的话,干涉就没有必要了。全世界都是苏联的,还在乎一个大西洋沿岸的小国么?
  “一旦那些殖民地的军队归国,会不会出现反转?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谢洛夫一字一顿的提醒着其他人,“殖民地的士兵比本国的军人多出好几倍,那些殖民地的军人如果对苏联有好感,那这次康乃馨革命的成果就不会丧失。”
  葡萄牙一批以中下级军官为骨干的组织“武装部队运动”,发动政变推翻了卡埃塔诺独裁政权,成立新的临时政府。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共产党不但因政变重新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与第二届临时政府总理贡萨尔维斯关系极度密切。贡萨维斯政府上台之后,立即宣布开启葡萄牙的“非殖民化”,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承认所有葡属殖民地的独立权利。这一政策正源自葡共。
  葡共在稍后的内部斗争中逐渐成了贡萨尔维斯政府最主要的支持者。一年多的时间中,右翼军人先后两次发动政变,均被葡共支持的左翼军人击败。第二年七月,贡萨尔维斯组织了只有葡共一党参加的第五届临时政府。葡共达到了自己政治上的最巅峰。但近一个月之后,贡萨尔维斯政府即被右翼军人推翻。不甘心的葡共在七五年十一月再度发动武装政变,但被镇压,随后葡共势力被彻底清洗出了政府。
  谢列平点点头,问向勃列日涅夫道,“伊里奇同志,你怎么看,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尤拉既然已经看到了这点,那就听听他的意见。”勃列日涅夫在自己没有主意的时候,十分能听从别人的意见,但有了主意谁的意见他都不听,现在的情况是前者。
  “要钱,要很多钱的,葡萄牙共产党刚刚被释放,我们必须马上和葡萄牙共产党的同志进行接触,和他们谈谈殖民地的问题争取时间。”谢洛夫站起来说道,“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争取时间,尤其是延缓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的撤军行动,让我们更加有准备,我知道在当地的战略进攻已经就位,但是如果有葡萄牙的配合,我们就不用大动干戈一定要用军事行动解决问题了,在葡萄牙军人的配合下,我们可以更加容易的接收这几个国家,至少会在争夺的时候更加有准备。”
  “继续说!”勃列日涅夫脸色不变的点点头,早先他认为葡萄牙不放弃殖民地,所以一定要用军事手段夺取这几个国家,但是现在环境变了,葡萄牙武装力量运动明显和葡萄牙共产党关系非常好,那早先的谋划当然要推翻,现在要重新考虑问题。
  “让海外的葡萄牙军人延缓撤军的意思,就是害怕这些思想不确定的军人归国,冲击对我们有利的局面,所以在外交部访问葡萄牙的时候,我们中央联络部必须派出同志前往当地的殖民地,同时我也会派出懂葡萄牙语的特工,在撤军之前掌控住这些归国军人的动静,为目前的葡萄牙武装力量运动争取时间。到时候他们让这些右翼军人退伍也好,或者什么办法都好,化解掉对葡萄牙同志的军事威胁,只要军队不翻盘,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盟友。”谢洛夫沉默了一下继续道,“对于普通士兵,我们要联合当地的独立武装采取谈判的态度,一定要做出和平交接的样子,利用撤军之前的时间,对普通士兵进行影响,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思想感兴趣,这就要看中央联络部的通知了。”
  “我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拉拢这些回国的普通军人,让他们对苏联产生一些好感。一些手表、或者生活必需品、食物、很容易打动普通人的心扉,当然这批军人有十几万,这需要我们不小的经费。”安德罗波夫顺着谢洛夫的思路道,“影响了这批回国的军人,就能保证葡萄牙最有力量的集团亲苏。”
  “这就是我的想法!”谢洛夫点头对安德罗波夫表示感谢。这种花钱买好感没有先例,在苏联解体之后倒是有,那是联邦德国花钱让苏联撤军。他准备把这个过程给首先用在敌人阵营身上。
  苏联从民主德国撤军的背景是什么呢?东德的大批国有资产和企业,包括那些产品畅销全世界,拥有世界顶级技术的民主德国公司,被西德的“国有资产托管局”贱卖。与其勾结的资本家们则通过秘密交易和超低价格收购他们。拥有一百一十亿马克贷款的东柏林城市银行,以五千万马克被卖出。民主德国合作社银行贷款百亿,却以一亿卖给了西德银行。
  民主德国制造的电冰箱出口全世界,其产品在西德随处可见,其首创的无氟利昂制冷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可西门子、博世向西德的托管局施压要东德人停止生产,关门走人,交出技术。为此他们向公众宣称东德的无氟利昂环保制冷液可燃、是危险的。不过当他们自己开始用东德技术为自己大开财源时,却绝口不提什么可燃、有害。
  联邦德国用二三百亿马克,就从苏联手中得到了世界十大工业国,价值两千亿美元的民主德国,同时让苏联最强大的西方集群五十万人滚蛋。这笔买卖简直太划算了。
  “葛罗米柯同志,你去里斯本一趟,同时带回去在我们这里流亡的葡萄牙人,和葡萄牙共产党商量一下,我们可以缓和不留后患的脱离殖民地,而不是造成殖民地的真空,这样会有内战的风险。”勃列日涅夫想了一下对葛罗米柯说道。
  五月一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的专机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降落,葛罗米柯对迎接葡萄牙人挥手致意,在他的身后则是因为萨拉查抓捕,流亡苏联的一批葡萄牙共产党员。这些人已经离开了祖国几十年,白发苍苍的他们用颤抖的双手握住了自己同志的手。
  “欢迎回来,巴普蒂斯塔同志,你辛苦了……”抱住对方的葡萄牙老共产党员低声道,他们之间已经几十年没有见面了。
  “特谢拉,你在萨拉查的监狱当中呆了几十年,你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从苏联回国的巴普蒂斯塔摇摇头,眼含热泪地说道,“人生才多长时间,你的一半时间都在坐牢。”
  老战友的叙旧让旁边听到的人都热泪盈眶,一些记者拿出相机记录了这个瞬间。
第698章
苏葡联合声明
  以他们回来了为题,刚刚恢复的葡萄牙共产党报刊前进报,进行了大幅的报道,详细的叙述了在萨拉查统治时期,葡萄牙共产党遭到毁灭性打击的过程。在最后说道,“今天我们的中央委员终于全部走出监狱,他们身上的刑期还有三百年以上……”
  此时的葡萄牙社会是葡萄牙共产党是同情的,但在苏联眼中,这种气氛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这已经在中央主席团取得共识,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知道这点,这次来到里斯本他也有自己的任务,完成苏联的战略,让葡萄牙体面的从殖民地抽身离开,而不是突然卷起铺盖滚蛋,为苏联争取一定的时间。
  葛罗米柯随后和现在的葡萄牙总统斯皮诺拉进行了商谈,今天是五月一日,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定义的国际劳动节,五十万人参加了在里斯本的五一节游行。革命气氛感染到了武装部队,士兵和水兵与工人们一起游行,举着旗帜要求实行社会主义。以前被禁止的各个党派从地下或流亡中恢复公开活动,包括阿尔瓦罗·坎哈尔所领导的葡萄牙共产党和马里奥·苏亚雷斯所领导的葡萄牙社会党。
  在葡萄牙总统府,葛罗米柯见到了斯皮诺拉,斯皮诺拉是军人,葡萄牙四星上将,他在一年前公开宣布葡萄牙在非洲取胜是不可能的,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直到康乃馨革命爆发被推选为临时总统,葛罗米柯这次主要就是和这位葡萄牙总统谈殖民地问题。
  “如果葡萄牙贸然撤军的话,整个葡萄牙帝国的殖民地会变成一片巨大的权力真空,各地的内战马上就会爆发,将军,相信你是有国际观的,能看到此时非洲面临的危险。”葛罗米柯很快便进入整体,眼前的总统显然是会主张撤军的,苏联的想法是不要让对方这么快撤军,不然苏联和美国的南非洲争夺战马上就会爆发,国内早先的计划早就制定完毕了。
  作为一个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当然不希望打打杀杀解决问题,有选择的情况下他更加愿意选择和平的方式,这也是他来到葡萄牙的目的。
  “可前线的部队早已经超期服役,他们都希望回国,这是军人的看法,我是军人,非常了解那些殖民地士兵的心里。”斯皮诺拉当然知道从道义上葡萄牙拍拍屁股走人的危险性,但是如果在殖民地和本土之间选择,他当然是选择葡萄牙了。
  “是军费的问题吧,实际上葡萄牙财政的主要问题还是军费,但有武装冲突和没有武装冲突,其中有很大的不同。苏联明白葡萄牙想要甩掉这些大包袱,但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国际责任,非洲殖民者的骤然离开,随后爆发出来血腥内战的情况已经不少了,这也是莫斯科所担心的,我们固然是反殖民主义,但同样不希望新生国家陷入内战当中,所以我们苏联方面的意见是,可以通过和当地武装力量的联系,来让各大殖民地停止战争。”葛罗米柯意味深长的劝说道,“在这个缓慢脱离的过程中,苏联制止战争并且愿意给予葡萄牙殖民军一些援助,让他们可以和平的回到国家。”
  葡萄牙殖民地的各种黑人武装,都是苏联支持的,很简单,这是革命需要。反殖民主义是这个年代最为政治正确的事情,苏联理所应当会冲在最前面。现在葡萄牙的政局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敌人已经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朋友,那自然要转变思路。
  什么都是可以谈谈的,苏联也有这种资本来谈,只要苏联和当地的武装力量打好招呼,葡萄牙殖民地内战就会瞬间停止,葡萄牙这个国家的士兵也会更加体面的撤离,避免了这个最后殖民帝国的抱头鼠窜形象,同时可以给苏联更加完善的进攻时间。
  双方的会谈超过两个小时,在会谈之后,葛罗米柯和临时总统斯皮诺拉从总统府出来,在总统府前面的广场中,葛罗米柯站在游行人群的面前发表演讲,作为经历过苏联艰难年代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心潮澎湃,此时的广场是红色的海洋,这里的群众比苏联更加有革命气氛,随后演讲开始。
  葛罗米柯刚开始称赞了康乃馨革命的伟大意义,同时不避讳自己刚刚带着敌意而来,是来试探葡萄牙新政府是否还要维持殖民主义,通过了斯皮诺拉将军的商谈有卓越的成绩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