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404

  美国在消灭政权稳定的阿拉伯国家,这不一定是世俗政权,标准取决于是不是给美国跪下,这和苏联的标准恰恰相反,石油大涨之后,苏联要面对的形势肯定不一样了。那些波斯湾的产油国,会不会改变当地的力量对比?
  “除了伊拉克以外,不论是埃及、叙利亚还是南也门,都不能算是石油丰富的国家,南也门更是如此。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沙特、伊朗和那些波斯湾周围的小国,经济会越来越好,这会不会冲击我们的战略布局,要知道石油储量大国可都是酋长国,他们是我们的敌人。”谢洛夫指出了包括沙特和伊朗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对苏联的体制万分敌视,就算是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对抗以色列一样如此。
  国王是敌人,宗教是敌人,有这两样因素存在的国家,和苏联的关系注定不会和睦。
  “这是个问题,沙特和伊朗会从这次石油价格大涨的时候受益,而埃及和叙利亚就不会这么容易了,不过事情仍然不算太糟糕。”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评估了一下道,“谢洛夫是担心阿拉伯世界的领导权从埃及手中丢失么?应该不会,埃及一直都被看成是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尤其是这次战争之后,埃及和叙利亚都收复了失地,约旦除了耶路撒冷之外也恢复了一些领土,就是伤亡率和以色列相比不太好看。”
  “既然有这个问题,我们就从其他方面帮助一下我们的盟国,只能帮助他们进行一下发展,除了石油之外,我们苏联最强的就是军事领域了,把他们打造成军事强国。”乌斯季诺夫说到这点就滔滔不绝,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事情比发展军事更加重要。
  “发展他们的武装力量是必须的,但只有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索性叙利亚、伊拉克和埃及的自然环境比沙特还是要强得多,放一些产业在那里还算合适。”谢洛夫想了一下道,“我们部门要加快把光缆扑到中东,还有要在那几个国家成立人民电话公司,通过合作的方式把电话业务推广到中东,先占据住市场再说。那些国家加起来是上亿人,说不定已经不止上亿了,他们的生育率这么高。”
  “很好,没有石油就发展别的产业,离开了石油还不活了么?”安德罗波夫认可的点点头,三个人随后把战后评估结果给勃列日涅夫,等着总书记的批示。
  美苏两国的外交人员还在中东穿梭的时候,得到了总书记批示的三人开始行动,塔斯社首先发布了祝贺阿拉伯联军收复失地的壮举,随后表示中东地区已经处在了大体的平衡当中,和平已经来临等等。最后表达了苏联和阿拉伯之间的传统友谊,未来必须发展好关系等等,“苏联有义务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当然首先是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比如通讯技术的进步。”
  埃及首先给予苏联进行了正面的回应,库普里扬诺维奇人民电话公司在开罗首先成立,作为民用手机的发明者,库普里扬诺维奇跟随柯西金前往了开罗,对中东战争之后的埃及进行访问。
  “输出个什么革命?明显还是那批毛妹起到了大作用。”谢洛夫口中的毛妹,是跟随十几年前就开始在莫斯科上学埃及权贵阶层回国的妻子。其中包括了穆巴拉克的第二任妻子,这批人吹枕头风的结果,明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输出革命有用的多。
  穆巴拉克是埃及武装总司令,十一国联军空军总司令,相信这次战争之后他的地位会更加稳固,现年四十五岁的穆巴拉克,其中一个妻子是三十岁的俄罗斯人,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正是现在埃及普遍存在的亲苏权贵阶层,才让苏联和埃及的关系还继续和睦下去。
  有埃及作为榜样,叙利亚、伊拉克同时也表示自己很感兴趣,利比亚也同时表示愿意在本国设立通讯公司。目前看来,这次战争之后苏联和阿拉伯的关系得到了促进。
  柯西金在开罗受到了巨大的欢迎,每天的行程排的满满的。与此同时,埃及的邻国埃塞俄比亚也迎来了一个客人,克格勃副主席齐涅夫,齐涅夫心中自然是不愿意来到这个乞丐国家的,但如果访问结果和奖金挂钩的话,那倒是可以试试。
  “这个国家是东非水塔,控制住了,影响的可不仅是一个国家,如果我们能在这里站稳脚跟,整个非洲东北部便可以畅通无阻,同时解除苏丹的东南方威胁,实现对刚果的战略进攻,打通南下的路线。”齐涅夫回忆起来了自己老大谢洛夫的话。
  下了飞机的齐涅夫双眼所见,这个国家的情况并不好,人们甚至没有衣服穿只是小事,齐涅夫认为很多人可以这么称呼,带着人皮的骷髅在行走。
  此时的埃塞俄比亚遇到了旱灾,自然灾害在非洲是很正常的,本来不应该过多进行关注,可什么都怕对比,旁边的苏丹虽然也遭到了损失,但是凭借着原来的积累、国内的工程设施和苏联的帮助顶了过去,没被旱灾影响太大。反之埃塞俄比亚饿死了几十万人,这种对比下,出了问题一点都不奇怪,不出问题才奇怪。
  “条件还不错。”坐在汽车中赶往军营的齐涅夫暗自评价道,他口中的不错不是指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水平,而是指革命的土壤,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爆发革命。
  克格勃对非洲的看法基本上是负面的,连同北非阿拉伯人建立国家评价都不高。除了北非之外,主要把非洲分为三个部分,西非、东非和南非。三个部分获得评价也不同,其中对东非地区评价最高,认为这块地方如果进行革命的,肯定比另外两块地区要强。
  东非是有文明存在的,非洲的文明主要就在东非地区,至于西非,那就是一群原始人,不要说现在的发展不好,连历史上都没有发展好过。西非的黑人和东非的黑人从性格、体质到长相都完全不一样,古埃及还存在着黑人建立的王朝。
  时间不长齐涅夫就到达了军营,这里属于军事协商委员会,他会在这里和一些原来埃塞俄比亚的中级军官见面,高级军官早已经被关押起来了。连海尔塞拉西一世都被软禁,更不要提那些达官贵人。
  齐涅夫来之前也做好了功课,他没有发现法国人的踪迹。法国随着国力的恢复有了越来越大的野心,从非洲的动作就能看出来。二战之后刚开始的法国只是一个被抬进联合国的国家,但随着第五共和国的建立,戴高乐的精心治理发挥了作用,法国摆脱了酱油角色。
  这其中还有苏联的功劳,让法国还拥有阿尔及利亚这个海外省,没有被石油危机影响。也正是如此,法国的发展远远比老对手英国要快速,加上法国只是名义上放弃了殖民地,所以不但在非洲的势力没有萎缩,反而因为英国彻底出局没有了敌人。
  这几年来法国不但继续在自己原有的殖民地保持影响力,反而开始频频插手到原来的英属非洲国家,在苏联还没有对刚果动手的之前,两年前法国联合英国组建雇佣军杀回了刚果金,只不过雇佣军没有成功,被蒙博托打败了。
  在埃塞俄比亚没有发现法国势力算是一个好消息,让齐涅夫对此行抱有了一定的期待。
  时间不长,齐涅夫就见到了军事协调委员会的军官,这些军官的军衔普遍不高,至少一个将军都没有,就是这些人控制了这个国家,齐涅夫受到了这些中低级军官的欢迎,苏联这块牌子,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我是门格斯图中校,欢迎你齐涅夫将军,你也看见了,我们的国家现在情况并不是很好。”双方聊了不长时间,一个看起来很有气质的军官主动握手。
  齐涅夫一愣,他想起了克格勃内部会议上提到过这个人,虽然主席说的比较含糊,但名字没错就是他,仔细一看这个人除了皮肤黑一点之外,还算是精神。
  “门格斯图中校,你是这么年轻,真是令人大吃一惊。”齐涅夫主动把手伸出来,这让门格斯图好感顿生,他在美国受训期间,遭到了无处不在的歧视,那时候他就发誓绝对要和美国人保持距离,现在看来苏联人还算不错。
第689章
变化的世界
  贫穷自然不是社会主义,但贫穷会让人革命,当失去了所有希望的时候,不要忘了还剩下一个最后的选择,那就是输死一搏。非洲都存在着输死一搏的土壤,只不过搏完了之后怎么办,这可是一个问题。
  齐涅夫就是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克格勃是情报组织,一旦发现了有利可图,就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不需要任何人提醒自己就会冲上来,这就是他来到埃塞俄比亚的目的。
  条件有了,这个国家广泛扩散的社会主义思潮,还有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普遍存在的长期执政,这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对苏联感兴趣的另外一个原因。当然后者并不是苏联的目的,但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和对方的初步见面后,齐涅夫还算是满意,他也没有表现出来盛气凌人的态度,随后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莫斯科的谢洛夫,详细的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谢洛夫的回信也马上到来,里面洋洋洒洒的文字其实只有一个核心内容,“什么时候肃反?”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直接到不加掩饰。
  这是什么年代?这是一个激烈碰撞的年代,苏联要和美国在全世界争斗,没有环境慢慢的改造一个国家,事实上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没有一个这样的环境。全世界等着苏联去争夺,谁特么有时间等着一个非洲国家慢慢的完成改造?谢洛夫觉得,只要搞定一个国家,就必须马上把那个国家的资本马上铲除,而不是在顾忌舆论。舆论有什么用?只有戈地图那种白痴才会听舆论采取执政方略。
  “头,是不是稍微直接了一点?”齐涅夫一副很是无奈的口气,虽然这也是他的想法,但他没有这么不加掩饰,总政委同志的指示永远都是这么直白。
  “有些事情一个国家搞不定,但多几个朋友就能搞的定,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困境。”谢洛夫的回信中,侧面的说出了苏联目前的平静在哪里。苏联的困境就是朋友太少,不是苏联比不上美国,而是美国的朋友圈比苏联要强。
  地球上就这么多国家,苏联要扩张自己的朋友圈,必然要挤压别人的朋友圈。哪有时间来种田?而且干旱苏联也没有办法,难道苏联能把南极冰盖运到埃塞俄比亚么?只能通过其他国家的支援来解决问题,其中苏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苏联不是做慈善的,想要苏联给予援助,就必须做出苏联希望的改变,不然没得谈。
  “这是阶级矛盾,一些不法的酋长和海尔塞拉西的亲信,造成了埃塞俄比亚的困境,苏联可以通过盟国援助,但还需要你们自己做出成绩。”齐涅夫通过翻译人员,婉转的表达了卢比杨卡的想法,如何把意外之喜变成自己的功劳,齐涅夫决定在肃反上面做做文章,不然埃塞俄比亚的情况就会变成自然发展,不会成为自己的功劳。
  齐涅夫想要把自然发展变成自己的功劳,主席也给了这个机会,如何把握就要看他自己了,那他就必须完成自己的肃反任务,不辜负卢比杨卡的期望。
  “缓慢的调节当然也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可能耗费的时间会难以想象,门格斯图中校,可能你过个几十年会看到成效,有些时候,我们的手上是必须要沾染一些鲜血的。”齐涅夫不轻不重的点拨着对方。
  对于一个原来仅仅是中低层军官的门格斯图来说,刚刚掌权不到一个月的他,还需要时间来消化现有的权势,很多方面处在懵懂无知的阶段,没关系,齐涅夫可以交给他。一个新手成为政客总是需要的时间的,看着对方黝黑的皮肤,齐涅夫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那么先杀一批人,为了表示和过去决裂,门格斯图决定首先处决已经被控制起来的一批权贵,然后把这些权贵的财产分给最需要避免死亡的济民。同时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宣布,已经接受到了苏联的援助,稳定民心。
  “我们能清楚的看到,美国不能给我们需要的支援,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来克服难关。”门格斯图在发表声明之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表明埃塞俄比亚和过去决裂的决心。同一天二百名海尔塞拉西一世时期的大臣被处决。
  “在这个国家,一些贵族按照把黑皮肤、厚嘴唇、蜷曲头发的人说成是奴隶……现在,我让每个人都清楚,我很快就要把这些无知的人打倒,让他们粉身碎骨!”门格斯图跟自己的伙伴们说道,“这个国家以后不存在贵族了,我们要告诉所有人,人不能用出身来决定一辈子的生活,这就是我愿意和苏联保持友谊的原因。”
  门格斯图的话引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些中低层军官爆发出来一阵热烈的欢呼。控制着全国的军事协商委员会,通过这次会议确立了亲苏的政策。
  “齐涅夫干得不错,现在我们在苏丹的力量牵制被解除了,如果不是雨季的话,其实现在就可以进攻刚果金,目前我们可以动用的力量有多少?”谢洛夫暗道一声漂亮,在适当的时候,埃塞俄比亚这颗果子成熟了,这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石油价格大涨、矿产价格下跌,这些事情全看在什么角度上看,矿产价格的下降冲击了智利、刚果金这种国家,石油价格大涨让伊朗、沙特这种国家崛起。其实谢洛夫很怀疑,有国际资本在这里兴风作浪,只不过他没有证据。
  问题总会解决的,苏联出手托盘智利,同时利用矿产价格下跌的时候对刚果金出手,就能把不利变成有利,早先在伊拉克的工作让石油价格上涨不会白白便宜了沙特、伊朗那些青梅国家,所以就算是有国际资本在其中搞事,苏联也没让他们占到便宜,最吃亏的是西欧和日本,他们可什么都没有。
  “主要由苏丹出兵十二万,以北部的苏丹语群体受到迫害为由进攻,这是主攻方向,以正面决战的方式进攻刚果金,至于另外一个方向,我们则需要仔细的谋划,毕竟刚果布的实力比对方差的太远,所以一直都没有启动相关计划。”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将军道,“计划预计在雨季过后开始。”
  刚果布是非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比任何苏丹还要早,那个时候的克格勃还在谢列平的领导下,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进攻跳板,从地理位置上确实是这样,刚果布封锁住了出海口,把刚果金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可问题是这个国家太弱,弱的过分,现在人口还不到两百万,征兵拉扯出来一支部队都困难。刚果劳动党能在和刚果金在对峙的情况下,维持住刚果布的稳定已经很不容易了,让这个国家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现实。
  刚果金和刚果布内部,都有对方支持的武装反对派,这时候让刚果布也出兵,仔细一想就知道不太可能,不过嘛,这个优良的地理条件不利用太可惜了。
  “那这样,在苏丹和刚果金的战争开始之后,刚果布的主要责任就是防守,确保不让刚果金的援助通过自己国家运往刚果金,这点应该不难做到的,同时一旦计划开始,我们从古巴空运五千名伞兵进入刚果布,从西部进攻,如果可能的话,直接进攻金沙萨。”谢洛夫打了一个响指,这个时候只能把希望放在古巴身上了。古巴正在进行军事改革,一支世界第二大的伞兵部队正在建立当中。
  古巴建立庞大伞兵的行为,已经在美国引起了反弹,有言论说应该首先进攻古巴,干掉苏联在拉丁美洲的跳板,但是因为古巴国内的团结而作罢。美国不希望再次一次越南战争,古巴从那个方面看来,战斗力都不比越南差。要不是害怕东南亚变色,美军现在就想撤离。
  “我马上和劳尔卡斯特罗同志联络,应该不成问题。”莫里金敬礼下去,空荡荡的办公室当中又剩下了自己一个人,目前的莫斯科很忙,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在迎接各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团,签订双边协议之类的活动每天都在举行。
  像是苏联这种国家,每天都会迎来外国的访问,就算不都是元首级别,也是文化部、国防部这种单位,中东战争之后,这种热闹的场面就一直不停。
  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最近是除了勃列日涅夫之外最忙的人,还是那个原因,石油价格暴涨的后果,西欧国家的土地普遍只能种地,至于石油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石油价格上涨,第一个冲击的就是这种国家,还有东亚的日本和韩国。这不是苏联在求着这些西欧国家让他们投资,这些国家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在经济危机当中,什么巴黎统筹组织,赶紧滚远一点,都经济危机了,还封锁什么技术,再说没看苏联的技术比我们强么。
第690章
主席团扩大
  “这两个讨厌的家伙总算是都出去了!”谢洛夫口中讨厌的家伙,就是齐涅夫和茨维贡,这两个勃列日涅夫的看守,自从这两个人出去之后,他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和谐。
  齐涅夫还在埃塞俄比亚主持肃反工作,带走了一批伊拉克、孟加拉学成归来的年轻干部,茨维贡坐镇河内,梳理对泰国共产党武装的物资输送,至少两三个月是看不到这两个人了。
  “稳固住我们的基本盘后,进攻问题是迟早的,这是人民的希望,我们则是执行者。”第一副主席博布科夫上将充满信心地说道,“我们的全球战略进攻,一定会让美国人狼狈不堪,他们现在根本就不敢和我们对抗,在十年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哦!准备下班的谢洛夫不置可否,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他,忽然像是想起来什么一样吩咐道,“博布科夫同志,一个月内给我制定一份进攻土耳其的计划,基本条件是苏联和土耳其的战争,制定好了给我看一下。”
  “是我们和土耳其的战争么?”刚刚还兴高采烈的博布科夫瞬间哑火了,像是确认着什么一样重新问了一遍道,“是苏联和土耳其交战的作战计划?”
  “是的,全实战模拟,考虑到罗马尼亚集群和高加索的兵力,到时候给我看一下。”谢洛夫郑重的态度告诉对方,你没有听错,就是苏联和土耳其的战争。换句话说,俄土战争。
  这将是苏联在冷战期间第一次动手,但土耳其是北约盟国,贸然动手只会让美苏摊牌,如果他谢洛夫是总书记的话,倒是有这个胆子说打就打,可他只是总政委,所以就要等待机会,一个最为合适的机会。幸亏对方问题多多,希腊也同样是如此,找到切入点并不难。
  “回来了?你怎么不去参加克里姆林宫的聚会?”瓦莉娅给自己的丈夫开门后十分惊讶,但声音中还是说不出的喜悦。显然对恋家的男人非常满意。这不是说明自己有魅力么。
  “嗯,回来了,去克里姆林宫有说明意思,有那个时间不如回家,教孩子做航模?纸工课?”一看到桌子上放的东西,谢洛夫就知道学校又有任务了。
  “嗯,学校的课程,你现在也轻松了,两条大狼狗都出国了。”瓦莉娅手里面拿着发动机,准备安装在组装好的航模上,准备作为儿子的玩具,航模所有材料都由教育部提供,作为苏联教育的一部分,当然初衷是为了表明苏联比美国强,不然为什么叫冷战呢。只不过军事领域更容易引起关注,其他领域一样在对抗。
  苏联的航模活动历史悠久,群众性广泛,早期以研制、试验飞机为用途,后来主要以培养青少个热爱航空事业培养航空工业和空军后备力量主目的,经常参加这项活动的有近百万人。苏联航模运动的技术水平很高,牵引模型、小组竞速模型、自由飞模型等项目,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
  苏联是保持航模世界纪录最多的一个国家,在四十七项已公布的世界纪录中,苏联就保持了十八项。堪与苏联抗衡的是美国,航模在美国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一个重手段,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美国的航模运动水平也相当高。尤其在遥控模型项目上,经常名列世界前列。目前,美国仍保持十五项航模世界纪录。
  “他们求之不得呢吧,巴不得在这个时候不在国内。”谢洛夫看了一眼外面洋洋洒洒的雪花,后世每到冬季,中国很多地方就会出现很多俄罗斯人,可见俄罗斯的冬天连本国人都不愿意在国内呆着。
  转手换上了靴子,穿上了不带军衔的军大衣,谢洛夫拿着铁锹顶着风雪出去了。铲雪,这项工作他并不陌生,在上辈子的十岁左右他就已经胜任了,板锹他用的还是很六的。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住楼房的好处了,因为克格勃的领导干部住别墅区,所以除雪工作就需要自己负责,首先铲雪车不能进来,其次不能让市政府的人员进来。只能自己铲雪,其实本来是可以调克格勃内部的人员进来帮忙,不过连克格勃主席都忘记了这件事,其他住在这里的干部不敢主动叫人,于是就只能亲力亲为。
  “要不要这么明显?我出来了你们都出来了?”谢洛夫从来没发现自己的部下们有这么高的觉悟,克格勃这座别墅区中将以上都可以住进来,可以说是苏联安全机关的中枢。目前内务部也在申请建立别墅区,他已经批准了,开春就会动工。
  主席起到了带头作用,这些苏联安全高级干部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卖力,平时一个个看不出来,一个个五十往上的老头子,身体素质都还不错。动员儿子出来铲雪,顺便来帮助他这个克格勃主席,天理良心,他可没有求这些人。
  “进来暖和一下吧,家里有伏特加,我平时又不喝酒。”看着几个肩膀扛着将官军衔的干部,他倒是很不好意思,人家都帮忙了,不邀请说不过去,看着这个下雪的趋势,说不定明天还要铲雪。话说回来,这天气能开展航模课程么?还是等雪停了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