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04

  谢洛夫要的两样东西已经研究了两年,俄罗斯方块已经出了八个样品,终于成电脑机箱这么大变成了和后世差不多大小的东西,电子摄像机也成功的通过了检测。
  “好久不见,同志们!”谢洛夫做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下属十二个处长,分别对应苏联国内十六个军区、驻东欧的四大集群、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空军和国土防空军、海军和国防以及军工企业、还有各大设计局单位。
  打了招呼的谢洛夫摆摆手道,“先谈工作,大家都已经阅读了上面下达的文件,战略火箭军的成立势在必行,所有阻力必须予以清除!同时下达的命令还有裁军三十万,两项工作同时进行,一定要确保工作的成功展开!巴甫洛夫少将说一下吧!”
  “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意见是,在现有红军中挑出几只拥有光荣历史的作战部队,保留番号划进战略火箭军当中,同时对新成立的战略火箭军进行梳理,从全军挑选军官充实进战略火箭军当中,对素质不过关的军官予以淘汰!”巴甫洛夫少将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个人意见是支持的,红军总参谋部将进行第一轮淘汰,我们则进行第二轮的梳理,确保这支最为年轻的军种有着最为专业的军官团体!”
  “一定要严格审核,战略火箭军不同于一般军种,里面的军官必须严格审核!在这块上我们不能犯错误,必须杜绝军中思想上不可靠的人进入到战略火箭军当中!”谢洛夫点点头道,“还有就是三十万的裁军名额,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裁军命令是在去年年底下达的,给了国防部一年的时间进行裁军,军事管理总局责无旁贷的必须辅助,或者是监视这个过程!确保已经裁军两百万的红军不会反弹。赫鲁晓夫发展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到底还是把脑筋动在了红军的身上,准备从红军的军费上寻找资金。
  打开了国防部送过来的部队资料,看了一会毫不犹豫的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冷着脸说道,“裁军必须从内地的军区部队下手,中亚、北高加索、外高加索和突厥斯坦的军区部队不能裁撤,让国防部重新划定部队!”
  谢洛夫明白国防部的制定人是好意,希望斯拉夫人在军中比例大一些。但谢洛夫绝对不会同意和中亚和高加索民族的士兵裁撤,反过来一定要把斯拉夫人裁掉。斯拉夫人还是赶紧退伍回家结婚生孩子比较好,三十万部队退伍也能在两年生出不少人口,就算是聊胜于无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还有就是我们的十万军官计划,我在柏林制定的计划相信大家都看过了,从现在开始执行,确保少尉以上少将以下的红军所有军官,和我们军事管理总局建立良性的互动!计划早已经由谢列平主席送到总书记那里了,总书记非常赞赏!”谢洛夫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道,“确保军队听从中央的指挥!就要让军官明白他们忠于的是谁,这和遏制波拿巴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第70章
李代桃僵
  战略火箭军、裁军三十万和十万军官纳入克格勃互动范围的计划,并没有在军事管理总局范围内出现任何一点异议,这也非常正常,军事管理总局成立时间才一年多,谢洛夫就是首任局长,军事管理总局的工作从无到有都是谢洛夫发展的。
  军事管理总局每一个部门,具体是什么职权,什么样的执法范围,什么样的分工都是谢洛夫一手建立,是他领着这个成立才半年的机构,借着换掉朱可夫的东风,用波拿巴主义份子的名义拿掉了七十多个将军的帽子,随后根据赫鲁晓夫的决议,清除了一批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军官,又让一批文化不达标的军官退役。
  是谢洛夫带着这群见到红军将领就不敢出声的家伙,变成了在红军中上管天下管地克格勃驻军单位,整个军事管理总局就找不出来对谢洛夫有异议的人。军事管理总局的运行方式非常简单,谢洛夫制定,下面人执行!
  这不会因为局长半年不在总部出现就发生变化,更何况在谢洛夫现在的感知力面前,基本杜绝了这种隐患,给了这些部门十几分钟消化一下自己的指令,等所有都做好笔记之后,谢洛夫扫视了一眼,轻轻的拍了桌子两下问道,“主管征兵的处长站起来,谈一下明年年初的工作设想!”
  征兵令由国防部下达,由内务部在全国执行,但这仍然绕不过克格勃的职权范围,军事管理总局的第十一处有这方面的职权,十一处处长站起来介绍了一下具体的情况,用了几个例子作为说明,谢洛夫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但是没好意思说自己没有听懂。
  把没听懂的部分直接屏蔽掉,谢洛夫让第十一处处长坐下,对于听懂的部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这次的提议不单单是我们一个总局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了派出去的国外顾问团,所以在稍后的时间我会和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同志进行沟通!在明年的征兵范围上,要多在中亚想想办法!我们驻埃及、叙利亚、以及未来可能还要介入现在内战中的伊拉克,如果再发挥一下想象力,说不定未来还有土耳其,你觉得我们驻军和这些国家之间有什么冲突?”
  “宗教?这些国家的宗教气氛十分浓厚!如果驻军和当地人有矛盾的话,首先就是在这方面的问题!”谢洛夫长出一口气循循善诱道,“这些矛盾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从中亚的乌兹别克、土库曼这些地区征兵!这些地区原来就是和中东国家的氛围一样,可以用这批士兵把中东地区的斯拉夫裔士兵换回来……”
  “可是局长,年初外高加索军区的枪击案件就是土库曼人受到了土耳其地下报纸的蛊惑,我们派出斯拉夫裔士兵还能避免不被蛊惑,要是中亚族裔的士兵,受到境外势力蛊惑的危险不是更大么?”第一处处长巴甫洛夫少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说得好,敌人不分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是敌人!”谢洛夫首先给予自己的部下鼓励,随后说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驻外军队,具体是驻阿拉伯地区的顾问团,服役年限提高到五年,同时可以在军纪上面放缓!用中亚以及高加索士兵代替斯拉夫民族士兵,可以明确在驻外条文中规定,可以和外国女人通婚,但不能强迫对方。同时在结婚之后给予结合的当地女子苏侨证!但是同时失去苏联国籍!”
  “这个政策的具体作用是?”负责监控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第三处处长问道。
  “具体作用是让我们国家少一些不稳定因素!”谢洛夫没有说的太明白,但是明显的感知到已经有一半的处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也就不用说的太明白!
  谢洛夫提高驻阿拉伯地区的苏联武装服役年限,同时鼓励跨国婚姻其实就是一个目的,让国内精力旺盛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中亚那边增长过快的乌兹别克等等民族少一些。而且把涉外婚姻的条令解除,就是要挖个坑让年轻男子们跳进去。现在的苏联国籍很容易失去,但是要想取得却非常困难,而且苏联不承认双重国籍,不然外面的几百万白俄涌进来,克格勃可要忙死了。
  其实就是谢洛夫在职权范围之内,给管不住自己裤裆的士兵挖了一个坑!而且主要是对待少数民族的,只要经不住军营中的寂寞来场跨国恋,立刻就会被克格勃第一总局的人撤掉苏联国籍!简单来说,李代桃僵……
  “如果没有问题,就定下了!到了征兵季节直接实行!散会……”谢洛夫例行性的表达自己听取反对意见的姿态,然后收获了和平时别无二致的态度,没有问题!
  军事管理总局的文件积压了半年,幸亏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谢洛夫刚开始迅速就到了脚不沾地的状态,“土耳其斯坦军区,部分士兵因为食堂使用油的问题写出抗议信?”
  拿着一份五月份的文件,谢洛夫足足保持了一个姿势好几分钟,最后一把把文件扔出去,怒喝道,“荤油能吃死你们么?给驻土耳其斯坦军区克格勃驻军代表发电,所有涉事士兵全部开出军籍,当地工厂不予接受转业士兵!红军让你们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当兵的还要讲条件,以后再有这样的事件按照此例执行!一点猪油就这么多事,要是里面有一块猪肉还不的造反?”
  土耳其斯坦军区下辖除了哈萨克斯坦的中亚四个共和国,那个地方本来农业就不怎么样,和一般苏联的地方用葵花籽油不同,那边比较多用荤油,众所周知猪肉的脂肪比较高!这么一件小事竟然能把抗议信送到军事管理总局,谢洛夫也是够了!要说在这点他最有发言权,前世在家乡一辈子都吃豆油,在苏联不给改了么!
  “把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给我挑出来,纯属浪费时间!”谢洛夫烦躁的把事情交给了伊塞莫特妮的秘书处,自己戴上帽子准备出去转一转,临走前吩咐道,“给卡德波夫少将打个电话,让他注意一下土耳其斯坦的工作!”
  卡德波夫少将是第五总局五处处长,身为苏联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席,是阿厉克赛中将的得力干将。谢洛夫让总局给卡德波夫少将打电话,自然是希望这个克格勃的干将清理一下土耳其斯坦的宗教势力。
第71章
边防总局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总部主席办公室内,克格勃主席谢列平面容严肃的审视着军事管理总局的报告,办公桌对面谢洛夫旁若无人的胡吃海塞,时不时发出跐溜跐溜的声音,投入的程度一点都不比看报告的谢列平要差。
  “尤里,这不符合我们的民族政策!”谢列平轻轻地把关于驻阿拉伯地区的调整计划放下,文件里面虽然没有明说,但站在谢列平的位置上怎么会不明白谢洛夫的想法呢?
  唔!谢洛夫打了一个饱嗝摇头晃脑道,“我有一点不符合民族政策了么?也符合我们政府一直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对吧!无神论、民族平等!我的调整非常符合中央的精神,祖国告诉我,给予一些兄弟民族照顾,在教育上给予扶持,行!照顾少数民族习惯,也可以!但我们不是养大爷吧?照顾是相互的,在一些问题上是不是也应该照顾一下我们?军人只能服从苏维埃,不是服从某个宗教!”
  “话虽然这么说,但你也知道第一书记和前任总书记在这件事情上态度是不同的!当然了,如果仅限于红军阿拉伯地区驻军问题,我可以同意你调整报告!”谢列平站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他口中的人自然是赫鲁晓夫和斯大林,赫鲁晓夫出生在乌克兰,对乌克兰的感情非常深,也就影响到了苏联的民族政策。斯大林则完全相反,虽然是格鲁吉亚人,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大俄罗斯主义者,立志于让所有民族变成苏联人。
  “谢谢主席,这不就行了,一件小事么!”谢洛夫站起来狂拍马屁,为自己的调整计划过关喝彩道,“主席,我也不是故意总是出难题让你解决,我是担心以后的局长不敢下这样的命令了!所以有了问题还是在我任内上解决好,不要给后继者留下难题。拖下去小问题没准会发酵成大问题……”
  苏联在民族上面的问题,如果非要拉出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对比,只能是中国了。两者问题的严重程度绝对是苏联更加严重,毕竟苏联的主体民族才略微超过一半,抗压能力远远比不过全国九成民众的汉族,如果一味的迁就,都等不到中亚和高加索的民族闹事,俄罗斯人首先就不干了。
  到了苏联解体之前在这方面的调查,俄罗斯人是对民族政策最为不满的群体,远超苏联境内其他民族,想想就知道是什么问题,阿塞拜疆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每个民族人数少的几百万、大的一千多万、天天让你照顾这谁受的了?
  当然苏联也不是没有有优势的地方,比如苏联有克格勃这种消灭问题的组织。
  “我知道你是好意,但你的手段太直接了,都不知道掩饰一下!很容易让人针对!”谢列平有时候也非常奇怪,自己的局长明明这么年轻,为什么做事情的时候就像是逃亡一样,有种和命运赛跑的感觉,有什么危险在身后么?
  “民族院那些酒囊饭袋?我不怕他们,我不怕任何人……”谢洛夫一脸的不屑,双手没闲着从兜里面掏出两支烟,一支直接塞进谢列平的嘴里,叼着烟含含糊糊地说道,“一群摆设而已,我就不相信除了宗教那些民族就没文化了!穿着一身黑袍子就显得有文化?没事从国立大学拉出来一个普通学生,我倒要看看谁的知识量更多一些!”
  “你这只小老虎跑我这来咬枕头来了?”谢列平直接让自己的局长闭嘴,克格勃工作没人可以插手,但架不住有人总是找事,“你不是有事么,赶紧去办吧!我要去克林姆林宫一趟!记得这几天想想总书记的安全工作……”
  谢洛夫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嘿嘿笑了两声,直接被谢列平撵出办公室。谢列平白天通常只会在两个地方出现,第一是克格勃总部、如果这里没有的话,就能从克林姆林宫找到他。
  今天谢洛夫确实还有一件事情,要和第一总局局长和边防总局局长碰头,看一下时间应该也快到了,也就顺着谢列平的话离开了克格勃总部,“今天是礼拜天么?文化宫这么热闹?”路过了克格勃总部和第一总局总部直接的文化宫,谢洛夫透过车窗看到带着红领巾的孩子遍布广场,应该是某个小学组织的活动。
  “这些孩子真可爱,我也想有个孩子!”伊塞莫特妮虽然在开车,声音中也有一种渴望,看见这些小孩在玩耍,激起了她心中不曾触动的一根弦。
  谢洛夫沉默了一下,女人话外之音他自然听懂了,但现在不行,他不敢!好长时间才说道,“等几年吧,会有机会的!”
  穿过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儿童乐园就到了第一总局的总部,两个总部的路程完全可以步行过来,今天谢洛夫来到这里,主要是和另外两个总局局长碰头。
  “泽里亚诺夫同志来了没有!”谢洛夫刚到第一总局直接问道,泽里亚诺夫中将、克格勃边防总局局长、边防军司令。是克格勃下属三十万边防军的头子,克格勃要不是有这么一个部门,也不会默许谢洛夫经常出国抢钱了。克格勃每年从政府那里的二十多亿美元经费、被边防军和内务部队两个部门吃掉了一大半,让其他部门有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内务部队指挥权在克格勃主席团、经费由各大总局分摊,所以显得边防总局在经费的问题上更加引人注目。
  “边防总局总部太远了,不过也应该差不多了,你先休息一下!我们谈谈伊拉克内战的问题!”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倒了一杯水直接被谢洛夫接过来,正好刚吃完饭嘴里有点渴。
  “你不在国内半年,我想给你讲讲情况,根据中东司汇报,伊拉克卡塞姆政府在你去柏林工作的时候,也就是大概三月份对要求民主选举的什叶派民众开枪镇压,具体数据没有公布,不过我们的特工估计死亡人数在三百左右!随后什叶派首先不干了,紧接着就是受到威胁的逊尼派,当然了,目前实力最强的还是卡塞姆的军政府方!”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拿着水杯一点一点的介绍着现在的局势。
  “局长,泽里亚诺夫同志已经到了!”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点点头对着秘书道,“让泽里亚诺夫同志过来,这次需要我们三局合作!”
第72章
贩卖战争
  泽里亚诺夫中将进来就给谢洛夫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副潇洒的姿态笑道,“尤里?从柏林回来几天了?不愧是我们克格勃的王牌局长,西柏林暴乱干得漂亮!”
  “哎!!!话可不要乱说,那是西柏林人民自己的选择,与我无关!”谢洛夫和这位克格勃边防军的头子寒暄道,平心而论,谢洛夫和泽里亚诺夫中将的关系,在各个总局局长之间不算亲密,充其量是个不好不坏的地步。但是克格勃中亚边防军军区司令库德里亚什少将,却是谢洛夫从捷尔任斯基师调出来运作上去的。
  泽里亚诺夫中将之所以对谢洛夫这么客气,首先他知道谢洛夫从很早以前是谢列平集团中的一员,比所有克格勃总局的局长都要更受到信任,再者谢洛夫确实解决了边防总局的资金问题,边防总局掌管克格勃三十万边防军,边防军不能仅仅是开工资,还要进行军事训练采购武器,这些统统都要钱。每次在克格勃预算的问题上,泽里亚诺夫中将都受到了几乎所有总局的巨大压力,要不是谢洛夫利用第一总局在外国捞钱,他上吊的心都有了。
  “话说回来,你每次出国都能带回来不小的开支,你是怎么做到的!”泽里亚诺夫中将有些好奇的问道。
  具体第一总局遥控的传销集团、国际电话诈骗集团、美洲的赌场、非洲的走私!还有遍布亚非拉和当地革命组织签订的协议,这些当然不能告诉别人,泽里亚诺夫中将也不能例外,不过谢洛夫还是隐晦的对自己的同事提了一下,“所谓资本主义来钱快速的办法,统统都在我们苏联的刑法上有记载!”
  哈哈,三个特工局长相视一笑,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指着谢洛夫摇摇头,对谢洛夫这种有机会就黑美国的行为表示强烈的同意,摊开一张阿塞拜疆的地图道“先谈谈伊拉克的情况,我们三个总局合作,准备在阿塞拜疆设立训练营,由军事管理总局下命令,边防局建设营地,至于伊拉克共产党的受训成员进入阿塞拜疆则由我们第一总局负责!”
  “基本上没有问题!”谢洛夫掏出一盒骆驼牌香烟直接扔在桌子上道,“但是具体的训练方向要好好商议一下,刚开始从单兵训练上面入手,年初我没有去柏林的时候,曾经在莫斯科周围的各支部队中挑出来过十个这方面的标兵,这次可以让他们去阿塞拜疆!”
  “我也认为不能把完整的军事训练教给他们,就算教了伊拉克也没有这么多坦克让他们用,还不如只在步兵训练上面下文章!”泽里亚诺夫中将也同意谢洛夫的看法。
  “像我们这种颠覆工作,最忌讳的就是着急,所以我们三个总局要把心态放好,调查报告要勤写,至于具体的动作则要放缓!”谢洛夫自顾自的点头分析道,“要么就完全不插手的让伊拉克人自己杀,我们只提供武器坐山观虎斗!要么出手就要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不出手就算了,出手就让伊拉克变天!准备工作要多做,机会一旦到了,一次就碾碎所有共产主义的敌人!”
  说到这里谢洛夫习惯性的叼上一根烟道,对着两个同事道“这次我要拉上一群同行,不能是我们克格勃自己作战!”
  “你要重新组织九国情报局联合作战?”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摇摇头道,“从你在两年前重新开始和兄弟国家联系建立情报共享联合机制体系,我就看出来你对九国情报局念念不忘!”
  “我当然念念不忘!”谢洛夫冷哼一声面色严肃地说道,“九国情报局就不应该解体,九月份在布加勒斯特开会,到时候我就加固情报共享联合机制体系,算是恢复九国情报局的第二步!集体的力量,才是工作的基础!就像我们现在往伊拉克伸手一样,如果共产国际还存在的话,不是省了我们很多事情么?直接通过共产国际和伊拉克共产党联系就好了,哪像现在转了这么多的弯路……”
  一个三十岁的人,在克格勃所有总局局长中眼中都算是个小年轻,可这个小年轻总是在有些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就比如现在对共产国际的想法。萨哈托夫斯基和泽里亚诺夫两人就没有多大的念想。现在苏联完全可以不用那个东西,一样可以领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了共产国际又怎么样呢,有了这个平台,说不定引起瞩目多了反而束手束脚,限制了苏联贯彻自己意志的渠道。
  就算两人没有表态,谢洛夫的感知力也明显察觉到,两个同事对共产国际不感兴趣,认为这个平台有可能限制住苏联影响力,做起事情没有现在自由。所以也就没有多说,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了伊拉克的占据上面。
  “现在伊拉克的内战还是不够惨,几个月来也没打几次像样的战役!伤亡不过万,这也叫打仗?”谢洛夫摇摇头道,“是不是武器的问题,从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调一批二战的轻武器进入伊拉克,没枪没子弹我们给,他们只负责打仗就行了!”
  “没错那些宗族长者和宗教的阿訇虽然有威望,却不是卡塞姆军政府部队的对手!现在更像是政府军在镇压骚乱!”萨哈托夫斯基中将通过中东司对伊拉克了如指掌,这么明显的问题自然也看到了。
  “这就对了,让内战遍及全国,所有的势力都参入进去!我们才能安心的扶持伊拉克的同志,在这个期间一定要让伊拉克同志巩固好自己的地盘,扎根在群众中,不要搀和进去,更不能加入内战的任何一方!”谢洛夫给伊拉克的规划做出了总结道,“任何一方都比我们的同志要强,伊拉克同志们强的地方在于共产党比任何一个势力组织度都要好,而且目前名声很好,不要加入内战败坏自己的名声!巩固好自己的地盘到时候听我们指挥,到时候一旦动手迅速就能席卷全国!”
  三个人商量了一下怎么操控局势后,泽里亚诺夫中将就告辞了。边防总局总部距离这里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泽里亚诺夫中将有比较喜欢呆在总部中,今天出来碰头已经非常给面子。这时候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拉住了谢洛夫,压低声音道,“一年多了,你在阿尔及利亚的建议,终于从法国那里获得回应?”
  “真的?”谢洛夫眼睛一亮,不过马上又恢复到了常态,平淡的搓着手说道,“那就要看看我们法国的新总统,到底准备拿出多少钱,为克格勃伸出援手的友谊作为回报了!要知道阿尔及利亚可是法国的四倍,太便宜了不值得我们冒着被第三世界国家发现的风险帮助他们……”
第73章
尼克松
  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法国今天之所以还能维持住一个大国的面子,在联合国中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也多亏了当年斯大林放了法国人一马。不然就二战法国被德国秒杀的德行,凭什么在战后还能以战胜国的姿态出现?还不是苏联看在法国第一大党共产党的面子上,战后法共的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苏联决策机构,认为苏联可以拉拢法国和自己站在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