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404

  只要苏联有美国实力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在全球争夺当中就不会一味的防守,而是出现互有攻守的情况,这是因为苏联没有巨富的阶层,每个人的拥有的东西其实并不比一个普通美国人少多少。一旦用国家的力量调动起来,作为一个人的负担两国人是差不多的,当然美国潜力更大谁都不会否认,真到了拼命的时候苏联现在的成绩还是不够。
  坦桑尼亚的坦桑石、阿富汗的青金石、缅甸的翡翠、斯里兰卡的蓝宝石、充斥着苏联的商店当中。电视机、风扇、冰箱、洗衣机也在同时代的欧洲水平。何况苏联还可以继续发展,苏联现在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用上自来水、没有住在哪怕是赫鲁晓夫楼当中。以后需要发展的地方还很多,至少在谢洛夫的眼中,很多他见过的东西,这个时代还不适合出现。
  四月二十日,卢比杨卡克格勃总部大楼挂上了众多国旗、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的国旗挂在了总部大楼的楼顶上。各盟国的情报主管已经到齐,克格勃主席团委员在捷尔任斯基雕像下,对来访的盟国情报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迎接,在广场旁边的巨型宣传画上,有东欧的地图,从各国地图上伸出来一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将会是空前的,这是苏联赫鲁晓夫当政的最后一个劳动节,从现在开始,莫斯科已经开始筹备庆祝的场面。
  “柯西金派来的同志,大家不要介意。”在众人落座之后,谢洛夫坐在了中间的位置上,嘴角叼着一根雪茄,脸上挂着目空一切的笑容。不只是他这样,克格勃主席团的委员、还有这次参加会议的各国情报主管,都或多或少的带着这种笑容。
  哈哈!一阵骤然而来的笑声响彻整个会议室,这种笑声带着目空一切的情绪,苏联这次的大获全胜,瞒不过这些盟国的情报主管,他们这次来,也可以说是来分赃的。
  “这次苏联干的实在是漂亮,在最合适的地方,出现在了最正确的时间里,这离不开谢洛夫同志的情报网络,也让我们这些盟国的人刮目相看。”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拉科夫在笑声停下来后叫道,“越南正在鏖战当中,这次美国人可是大出血了。”
  “美国国内的反战游行一浪高过一浪,林登约翰逊的日子可不好过了。”科尔津斯基也收敛住笑容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说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还不大,这次的越南战争可是让美国人知道了什么叫痛苦,整个来讲,整个美国一团糟。”
  波兰裔在美国有八百万人,哪怕里面拥护心在波兰政府的是少数,但要找到一些人收集消息也是不难的,科尔津斯基清楚的知道现在美国国内是什么环境。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阵营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他们当然有资格在这个时候发出猖狂的笑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陷入泥潭的美国发出嘲讽。
  “不过是一些不大的成绩而已,等我们亲手把美国打回到他应该在的位置上,世界上的人就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先进理念,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最能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把恭维话照单全收,谢洛夫嘴角挂笑地说道,“美国人就算是知道现在形势不利,也不会骤然撤退的,因为这可能会带来雪崩的后果。缓步撤退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这几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当然今天找你们是还钱的,感谢同志们相信我们克格勃,按照比例的收益该返还给你们了!”
  这件事不但谢洛夫在做,柯西金也在做。不过柯西金是把借来的美元还回去。而谢洛夫两样都还,美元和黄金。这倒不是他大方,而是一直以来他都不会在待遇上让这些盟国的情报部门感受到差异,心中他一直都想恢复九国情报局的。为了这个目的,在自己吃肉的时候,让自己的盟友也喝汤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法国人吞了太多的黄金,加上最近的舆论,我提醒众位同志一件事,这件事我们克格勃也会做的,那就是注意西欧国家民众对美元的态度,如果出现了拒收美元的风潮,没关系,我们收!”谢洛夫在分赃完毕之后出言提醒道,美元价值受到挑战,这种风潮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现在欧洲过,很正常,民众都是非理性的。哪怕后世中国盐矿多的不像话,只要防辐射谣言一起,仍然有抢盐风潮的出现,当然这会陪的连内裤都不剩。
  在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这段时间,在欧洲美元的待遇一点也没有世界货币的样子,有几年连法国的出租车司机都不收美元,当然这情况在绑定石油之后就消失了。
  “我们的注意力仍然在法国身上,当然其他方向也要注意,比如东南亚和美国国内,但最近法国国内的情况似乎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谢洛夫提醒着自己的同事们,法国的政治风潮从年初就开始了,谢洛夫知道这就是五月风暴的序幕。
  苏联是肯定要搀和进入的,不管能不能成功都要搀和进去,万一成功了呢?对不对?
  在把借来的资金返还之后,剩下的黄金自然有财政部的人来接受,进入苏联国库。明面上克格勃和各国情报部门集中起来的资金,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由各国派出人员监督统一管理。刚提出建议的时候,谢洛夫就直接表明,如果有人认为克格勃是在耍花招想要吞掉你们的钱,可以直接退出。
  这笔总数在六十亿左右的资金,从此就成为克格勃摆在明面上的经济力量,会受到苏联和各国政府的监督,至于大头谢洛夫会继续隐藏,投入到别的地方。
  “即使我们消除了物质的贫困,我们还面临一个更大的任务,那就是——满足的贫困,目标的贫困,尊严的贫困——还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太长时间里,我们太注重物质的积累,而放弃了个人的美德和社会的价值。”罗伯特肯尼迪在电视上声音恳切的进行演讲,“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现在已经超过八千亿美元,但这个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我们用它来衡量美国——这个国民生产总值包括了空气污染和香烟广告,以及为交通事故而奔忙的救护车。”
  没有听完谢洛夫就闭了电视,漂亮话谁都会说,关键是能不能做到,“我必须提醒一下他,有人要杀他。”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救这个民主党的候选人,而是希望多被刺杀几次再死,一次就死了阴谋论不好操作。林登约翰逊已经表态不再参加大选,他就不相信那些干掉肯尼迪的人,敢放肯尼迪的弟弟上台。
第591章
不死之身谢洛夫
  这只是一个插曲,这些情报主管会在莫斯科呆到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后,毫无疑问的是,整个苏联甚至整个苏联集团,都在积累着庞大的反攻能量,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群体都在等待着释放着这种能量的机会。从斯大林时期被迫放弃伊朗、土耳其、希腊、到赫鲁晓夫时期被迫进行核讹诈,苏联被迫带着一群东欧的穷兄弟在夹缝中寻求生存。
  放弃希腊、土耳其、伊朗让苏联被彻底的封锁在了大陆上,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因为实力不济,苏联也不得不默认最终和解的事实。就算是现在,美国人也不认为苏联有足够的实力可自己平起平坐。
  这一切还急需等待一个机会,不但要外部环境变化,还要苏联的内部环境做出改变。
  随后的时间,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仍然在按时召开,谢洛夫要在五一劳动节之前处理一些琐事,克格勃的日常工作,监控一切,并且想办法把一切问题解决。
  “海运部的渔业捕捞量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完成今年的计划毫无问题,但我们的远洋渔船队今年的摩擦数量也在上升,外交部已经接到了英国、丹麦、冰岛、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抗议,在上个月,边防军击沉了一艘靠近北冰洋捕捞的日本捕鲸船,日本对我们的行为十分不满,表示要闹到联合国大会上去。”交通管理总局局长基班诺夫中将叙述着自己总局的工作,苏联的远洋捕捞一直都比较拉仇恨,每年都让外交部受到数不清的抗议。
  “摩擦上升就上升了,他们想怎么样?有能耐打我们啊。那是公海,苏联有权去捕捞!”一只手拖着脑袋的谢洛夫话锋一转,带着不屑的口气道,“至于日本和韩国,老实的呆在自己的三海里海岸线得了,跑我们的海域里面偷东西,击沉了又怎么样?出了三海里,所有苏联大陆架延伸的海域,都是我们的领海。不服啊,他们也可以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我们不在乎两个太监国家……”
  谢洛夫哼哼的摆摆手,这简直太搞笑了。看看人家美国,顶多就是驱逐一下苏联的渔船,然后对苏联外交部提一下,哪像这两个没有蛋子儿大的国家,天天出来恶心苏联。被击沉了渔船自己政府补贴一下就好了,总是给苏联找麻烦。如果不满苏联划的海岸线,他倒是有一个建议,两个国家可以考虑复制一把珍珠港。不过随后被图95光顾了首都,可不要哭爹喊娘。
  图95每天都要升空绕圈,冷战时期这本身就是常规任务,最远一直飞到纽约外海,看美国人多淡定,哪像是这两条狗。
  “内务部今年核准死刑三千五百例,已经上报到最高法院准备执行!”谢洛科夫谈了一下内务部的问题,内务部负责整个苏联的治安和警察体系,这个问题他最有发言权。
  “正常走手续,枪毙就行了。”谢洛夫打了一个哈欠,懒洋洋地说道。苏联在赫鲁晓夫死刑还没有废除,废除死刑是勃列日涅夫时期之后的事情。
  还有第一总局的情报网络建设,第二总局又抓了多少叛徒、第五总局关押了多少精神病、第六总局挫败了多少对国防科技的渗透、第三总局的驻军机构案件等等。第九总局的安保部队、第十总局档案整理等等。至于行动执行部的暗杀计划,不适合在这里说明。
  “爆炸反应装甲的进度还不错,这很好。”谢洛夫对着军事管理总局局长罗曼说道,爆炸反应装甲其实还没有研究成功,不过在另外一个方面倒是取得了成果,那就是模块装甲,模块装甲,它是复合装甲的一种应用形式。将复合装甲制成组合件的主要优点是能降低炮塔和车体的制作成本,可采用螺栓或铁筐盛装的办法将其固定在车体或炮塔的相应部件上,同时可根据敌方武器破甲威力的发展,随时增加或减少复合装甲组合件的挂装数量、另外在非战时可将其卸下。这已经算是一个进步了。
  加上已经应用的空心大奶罩,克格勃装备T62坦克瞬间脱离了土鳖样,一下子变得高端大气了不少,苏联的坦克一般都比较土鳖,所以后世才有大德系坦克高富帅的说法。但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在圆形炮塔周围镶上空心大奶罩就行。
  “五一国际劳动节马上就要到了,整个首都的安全工作,就都在你们手里,再要到时候出现什么纰漏,到时候不要怪我不讲情面。”谢洛夫强调着这次节日的重要性,实际上今年的事情非常多,而且是赫鲁晓夫退休之前的最后一年,所以显得特别重要。
  “明白!”不要看他们参加会议的人都挂着将星,但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心里一凛,都明白这一次的重要性,按照后世的话说马上要换届了,都给我夹着尾巴做人,不要被别人抓到把柄,可能这里也只有谢洛科夫心里还算轻松。但看到谢洛夫看向自己眼神的时候,也是心中一凛,和其他人一起下了保证。
  “这就好,这几天轻松一下,顺便招待我们盟国的同志,我累了,下去吧!”谢洛夫打了一个哈欠,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在谢洛科夫看来,这就是药劲上来了的表现。
  从这几天开始,莫斯科街头都在张灯结彩,巨幅的列宁像已经被布置上,从各加盟共和国的中央委员和最高苏维埃委员、先进工作者、劳动英雄等等都来到了莫斯科。很多少数民族代表都穿着他们传统的民族服装,准备迎接这个劳动者的节日。
  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街边的服装模特在穿着新款的服装,为什么苏联有模特呢?谢洛夫只能说所有西方国家有的东西,基本上苏联都有,也包括模特这个行业,苏联没有的内衣模特,当然同样也没有选美比赛。这些模特都是临时的,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
  特供商店这种东西,虽然被赫鲁晓夫一再削减,但仍然顽强的生存在苏联的土地上。法国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美国香烟、瑞士巧克力、意大利领带、奥地利皮鞋、英国呢绒、德国收音机、日本录音机等外国名贵以及苏联国内稀缺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我很不明白,这些东西我们都能国产,为什么还是有人来这里买东西呢?”瓦莉娅挽着丈夫的手,整个苏联和敌人接触最多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在她看来自己的丈夫最能解答。
  “所有东西我们都能自产,但问题就在于我们所有东西都是自产的!”谢洛夫用一个矛盾的语句回答着自己的妻子,“这些东西来自于十几个不同的国家,而我们只有一个祖国,要应对这些国家的产品进行生产,所以产能不足。而我们的干部阶层不是很喜欢排队。放心,以后会改观的。”
  这种特供商店,至少还要存在一段时间,至少苏联单靠自己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没准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还会加强,这个家伙为了取得支持,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的。
  谢洛夫也来到这里买东西,因为这里的东西确实数量繁多,而且节省时间。转一圈就可以把所有东西买齐,他这次给妻子和孩子们买衣服,同时准备过五一的食物。买完东西结账,带着特权、阶级的背影离开了商店。
  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赫鲁晓夫身边站着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谢列平。赫鲁晓夫已经七十五岁,虽然身体还算不错,但确定会退休。所以红场来了众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也想看到苏联下一代的领导人会是谁。
  “我们苏联的民族服装还是很好看的嘛!”在下场观礼区的谢洛夫拿着望远镜看着游行的队伍,咦,那个毛妹的身材真好,脸蛋也好看,不知道结婚了没有。
  “好看嘛?年轻的女孩多有诱惑力啊……”瓦莉娅笑眯眯的抓着丈夫的手臂笑道。
  “好看,但是没你好看!”谢洛夫平淡的放下了望远镜,十分熟练的拍马屁。
  从红场上缓缓行进的欢迎人群,对着上方的赫鲁晓夫表达拥护,穿着节日盛装的游行队伍,伸手向主席台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挥手,得到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柯西金、谢列平的挥手回应。所有站在主席台的人都充满了笑容,谢洛夫其实也可以站上去,但自己的老婆在下面没有资格上去,于是才没有向外交部和国防部的一把手在上面。
  谢洛夫不知道因为自己没有站在上面,第二天就出现了苏联克格勃主席神秘失踪,煞有其事的在上面写到,那个刽子手很可能因为杀人太多,已经被苏联共产党内部秘密清除掉,并且预测赫鲁晓夫退休之后,苏联内部一定会出现一场大地震。
  “我原来这么被关注?”一只手举着报纸一只手拿着咖啡的谢洛夫津津有味的阅读着,自己到底是怎么被秘密清除掉的,“一年我都不知道被西方报纸击毙多少次了……”亡灵法师斯大林、不死之身谢洛夫、呵呵。
第592章
自投罗网
  越南的春节攻势已经到了尾声,在各个战线中北越军队的进攻都已经被击退,就在几天前,包围溪山基地的北越军队也开始撤退。整个溪山基地的美军已经阵亡一半,只剩下三千不到的美军士兵见到了的援军。
  美军在这次春季攻势几乎在第一时间,在所有地方都遭到了突袭,除了溪山基地之外,其他方向的美军缺乏准备,整个战役中美军阵亡九千人。击毙北越士兵四万左右,对于双方来讲,这都是一场惨胜。苏联国内的军备源源不断的运到河内,为战损的北越军队提供补充,可以说只要北越还存在敢当兵的人,就永远不会担心。
  所以在溪山战役的最后阶段,两个全副武装的苏械师接应溪山周围的北越士兵撤退时候,这个全副武装的接应也被战场上的战地记者传回了国内。再次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人们高呼着口号在五角大楼抗议,“放弃吧,我们已经陷入到了无休无止的消耗战当中,我们无法阻止整个苏联集团支持下的北越,就算在战场上我们也打不赢。”
  “我们绝对不会服役!”在电视镜头前面,参加集会的美国学生纷纷把兵役卡扔在地上,然后付之一炬,地面上的熊熊大火向整个美国表明,学生不会参加这次的战争。
  云集在五角大楼前面的学生,人数高达十万,年轻人高呼着反战的口高,表示自己在下次的选举中绝对不把选票投给任何继续战争的候选人,甚至在人群中还有人拿着越南共产党的旗帜,在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中,自己国家的学生竟然拿着敌人的旗帜对自己抗议。这个场面通过电视转播被全美知道,所有人深深地陷入到了震惊当中。
  “看看这些学生,男的这么长的头发还抹粉,女人穿皮鞋轧武装带。美国人已经疯了,”把录像机关掉,谢洛夫坐在座椅上幸灾乐祸的评价道,“不过虽然我们投入了这么大,但总体而言仍然是盈利的,南美的毒枭出货量这几年年年增高,和这种环境也离不开关系。”
  这个年代美国社会剧烈动荡的一个年代。反战运动、民权运动、黑人运动、妇女运动等各种运动交织在一起,社会上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基于对社会动荡的不安,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迷茫,美国青年人中出现了摒弃现存的社会价值而谋求一种虚无的回避现实的生活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一股强大的反主流文化开始出现,并贯穿了整个年代,使得这个时代“指导个人和社会行为的所有道德规范都受到了攻击”。反主流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嬉皮士的大量出现,他们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他们参与各个城市举行的反战进军。
  整个社会弥漫着对政府的不信任,学生用消极的态度面对国家的政策。这种情况苏联在阿富汗战争时期中也遇到过,从国家的角度,这完全就是拖后腿的行为。但这件事发生在美国,身为一个苏联国家总政委,谢洛夫必须用屁股说话,干得好。
  克格勃的南美司,在越南战争开始之后,已经成了克格勃最盈利的部门,往美国运毒最大的毒枭,不是那些周边的小国,这个组织的名字叫克格勃。要知道苏联周围也有不少的产地,比如伊朗、土耳其东部、阿富汗。这些地方给克格勃边防军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但随后谢洛夫命令边防军着重打击这种犯罪,并且给予奖励,于是边防军开始越界执法,甚至有时候越过边界去抢夺,最后这种害人的东西都到了南美司的克格勃安全人员手中,卖给美国人。
  “根据我们在美国的线人叙述,美国的暴力犯罪已经达到了新高,社会上弥漫着不安的气氛,还有就是他发现不少学生收听我们的莫斯科广播电台。”萨哈托夫斯基也带着笑容说了这件事,美国人出现了烦恼,当然是苏联人最高兴了。
  莫斯科广播电台,其实在美国有一个更容易接受的名字,叫苏联之声。苏联之声的总部距离克里姆林宫不远,是一座米黄色的办公大楼,里面用世界所有主流语言进行广播,甚至直接就是用外国人进行广播,其中就包括了不少语言专家,电台内部食堂每天的餐饮都不同——各国食品轮流上。
  苏联之声的作用和美国、之音是一样的,是向美国人介绍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早在十年前,美国、之音就取消了法语、德语在内的所有广播。除了美国人自己使用的英语之外,专门成了应对苏联的俄语广播电台,但在英法殖民地独立之后,又新加了十几种语种,不用想也知道是为了和苏联争夺这些新兴国家的转变。
  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这种紧张局势下,美国、之音配合美国的对外政策,大大加强了对古巴、苏联、东欧的广播。英国泰晤士报称美国、之音进行一次“摧毁性的广播轰炸”。苏联之声恰好和美国、之音相反,美国、之音最大的工作量是俄语,而苏联之声最大的工作量是英语。
  两国对待对方同行的态度很一致,苏联屏蔽美国、之音的信号,美国屏蔽苏联之声的信号,但对于一些有相关知识的人来说,他们总能重新找到信号听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美国国内出问题的时候,出现苏联之声的影子,这是在正常不过的时候。苏联强势输出价值观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一方面是由于阿富汗战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苏联那时候接连死领导人,影响了这方面的工作。
  “驻古巴办事处也说,最近我们的电影卖的不错。”谢洛夫拍着大腿,当然黑人暴力犯罪升高,这肯定和电影没关系。至于为什么白人女性是受害者,他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里根不是说过么,是人要杀人,而不是枪要杀人。谢洛夫认为说的很有道理,是人要犯罪,和古巴办事处拍的电影没有关系。
  “对了,主席,齐奥塞斯库邀请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我们是不是表达我们苏联的立场。”萨哈托夫斯基差点忘了自己这次的真正目的。他是来通知法国的行动的。
  “哦?嗯?”谢洛夫哦了一声,忽然愣住了,然后脑筋开始急转。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马上急切的问道,“什么时候,访问几天?”
  “好像是一个星期,时间是五月十五号。是我们顾问部的同志传回来的消息。”萨哈托夫斯基一看谢洛夫的反应就知道,这件事十分重要。
  “法国内部学生在和政府对抗,戴高乐还真是有自信,认为自己的威望管用?”谢洛夫捏着自己的手指心中进行盘算,原来五月风暴期间还有这种事情。这可是你自投罗网的,如果你呆在法国不出来,相信这次风波苏联也没什么办法。
  对于苏联来讲,齐奥塞斯库不是一个听话的人,今年开始的,罗马尼亚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以色列保持外交关系,奥地利总理以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领导人访问罗马尼亚,美国的尼克松曾两次访问罗马尼亚。在邀请外国领袖来访的同时,齐奥塞斯库率团频频出访,对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加强了同这些国家的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扩大了罗马尼亚在世界上的影响。
  齐奥塞斯库明显的对苏联保持距离,所以苏联中央主席团曾经好几次谈论这个问题,齐奥塞斯库是不是有脱离苏联的想法,并且让克格勃对这种情况进行评估。
  但和历史不一样的地方是存在的,那就是这个历史中,苏联的驻罗马尼亚集团军没有撤销,罗马尼亚国内仍然有苏联驻军的存在,齐奥塞斯库上台之后还想在这个问题上和赫鲁晓夫沟通,但不论是勃列日涅夫还是谢列平,都在阻挡两人谈起这件事。
  “老师,对罗马尼亚的问题,整个国家安全委员会,没有人比更加了解了,你当年就是我们驻罗马尼亚的总顾问,罗马尼亚内务部是你亲手建立的。”谢洛夫看着萨哈托夫斯基第一副主席道,“在退休之前,你不希望看见另一个西欧大国,变成我们的朋友么?”
  谢洛夫当然明白,戴高乐是具备扑灭五月风暴能力的,只要戴高乐自己不犯错误。苏联使用吃奶的力气也没办法,但他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在五月风暴期间,戴高乐竟然还在出访,而且出访的国家,竟然是苏联能影响到的罗马尼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