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404


第585章
霍查
  “不知道神职人员现在在什么地方呢?谢胡同志,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谢洛夫很感兴趣的问道,相信现在的阿尔巴尼亚监狱应该人满为患了吧?
  “全国还剩下四十七名神父,其中四十二人被关押,剩下五人在逃,相信我们迟早能抓到他们,从社会上把宗教根除的一点不剩。真正把人民从思想的囚笼当中解放出来。”谢胡的答案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霍查这个祖辈几代都是和平教阿訇的领导人,一旦对宗教动手真是一点不留情面,一派赶尽杀绝的架势。
  这次谢洛夫来到阿尔巴尼亚,不就是来学习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么?不然他来干什么?如果他的手下都是三十年代的那批人,根本不会对伊拉克的宗教势力有顾忌。哪怕是沙特,一样能杀的人头滚滚落。
  问题是苏联那批看人一眼就能吓尿裤子的内务干部,现在老的老,死的死。专门应对宗教工作的干部出现了人才断档,索性阿尔巴尼亚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不近距离的看一下,总是有些遗憾。
  “霍查阿尔巴尼亚语的意思,好像是阿訇吧?太有意思了,阿訇要消灭国家的宗教。”就像是斯大林当年也在神学院学习过一样,霍查祖辈几代都是阿訇,最终还是对宗教大开杀戒,可见越深入的了解,到了一定的地位就会越按耐不住杀意。
  这位伟大的阿尔巴尼亚领袖霍查,规定猪肉是阿尔巴尼亚必要补充营养的食品。自己带头吃,不吃的就是帝国主义的特务,所有阿尔巴尼亚的男人不许须长发留胡子。所有宗教典籍全部收起来焚烧,任何人私自持有宗教书籍,被举报都可以判刑。
  一个好学生要举一反三,谢洛夫忘记这是他哪个小学老师说的话了。但肯定是小学老师,能记到现在只有在老师很有权威的时候才可能。他就记不住任何一个中学老师说的话,但不管是哪个老师,他听过这句话是肯定的。
  如何系统性的消灭宗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好学生谢洛夫在参观一天之后,开始尝试把这些手段套到伊拉克的身上,看看能不能解决。首先全国整肃是肯定不行的,第一波攻击一定要有侧重点,不然很可能被反噬。
  考虑到六十年代整个中东的局势,似乎不是不能做到,首先这个时代沙特的影响力一般,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毫无疑问的中心,纳赛尔则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沙特取得话语权是石油危机之后,才开始利用石油使沙特王室的财富急剧膨胀,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现在的沙特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东国家,还是一个军力偏弱的国家。
  伊拉克北边是土耳其,自从凯末尔之后,土耳其算是一个世俗国家。东边是伊朗,此时的伊朗正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巴列维这个人从小接触的是哥萨克将军,对古代波斯的历史十分推崇,但这个国王最不喜欢的就是和平教。伊朗和伊拉克冲突是可能的,但绝不会因为这个问题上冲突,巴列维之所以被推翻,和这个态度也有关系。
  西北角是叙利亚,阿萨德像是勃列日涅夫一样实际,基本上也不会出问题。
  除了几个邻国,纳赛尔倒是很可能对伊拉克的局势出现关注,但两国不接壤,这么看来只有一个沙特了,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南也门的价值,在适当的时候搞出来点动静,让沙特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六十年代伊拉克的周围形势。
  攻击一定要有侧重,谢洛夫必须要在什叶派和逊尼派中间选一个,考虑到伊拉克共产党的范围,这个牺牲品必须是逊尼派,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教派内斗掩盖真实的目的,而且东边的巴列维肯定会袖手旁观,同样叙利亚的阿萨德也是如此,阿萨德家族属于什叶派当中的少数派阿拉维派,伊拉克打击逊尼派,阿萨德肯定是乐观其成的态度。
  此时的伊拉克共产党明面上的党员不到七万人,但很早之前谢洛夫通过渠道劝说伊拉克共产党,必须完成地下党化。所以到底现在的伊拉克共产党成员是多少,他这个克格勃主席实际上也不知道,只有一个估计的数字,人数应该翻翻。
  伊拉克内部,库尔德人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力量,现任库尔德民主党的领袖是穆斯塔法·巴尔扎尼,这个人的儿子是马苏德·巴尔扎尼,马苏德·巴尔扎尼是萨达姆死后伊拉克盘踞在北部的库尔德武装领袖。
  穆斯塔法·巴尔扎尼和苏联是有交情的,当初穆斯塔法将军是当时在伊朗宣布成立的库尔德共和国的军事领导人。后来该共和国被伊朗当局镇压后,穆斯塔法越过边界进入苏联,被苏联收留,谢米恰斯内还见过穆斯塔法将军。这个库尔德的军事领袖,在苏联生活了超过十年,这个交情可是相当不一般。
  回国之后,穆斯塔法和伊拉克军政府的关系很快恶化,穆斯塔法成功击败了亲政府武装,巩固了其作为库尔德人领导人的地位。就此,穆斯塔法令其军队占领了所有的库尔德地区并驱逐了那里的政府官员。而为了恢复政府对该地区的控制,卡西姆开始准备对北部的军事进攻。两年前,穆斯塔法武装在赖万杜兹附近发生的战役中击败伊拉克军队。据说战役中,库尔德人消灭了伊拉克军方的整整一个旅。
  “如果主动动手的话,成功率应该还可以啊。”伊拉克此时的人口也不过就是千万级别,将近二十万共产党员,这个比例是一比五十。要知道当初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起义的时候,帝俄的人口早就过亿了,而布尔什维克的党员才十三万人。
  正好美国还在越南浴血奋战,如果在精力被牵扯的时候,苏联首先动手是很可能偷鸡成功的,当然这个速度一定要快,支援的也要够坚决。最好在短时间内搞定,让美国没有机会干涉,一旦出现亲苏政府,就马上和苏联签订军事条约进行保护。
  一旦伊拉克的计划成功,那沙特周围就是西边的埃及、西北部的叙利亚、东边的伊拉克、还有南边的南也门,沙特就会被亲苏国家包围。成功了好处巨大,带来的受益不可想象。
  第二天谢洛夫见到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总书记霍查,这个人当然是够狠,这一点争议都没有,但他领导下的阿尔巴尼亚,消灭了全国八成的文盲,头一次让女人取得了平等的地位,限于本身的条件,阿尔巴尼亚不可能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总体也算是安定。至少在这个人活着的时候,阿尔巴尼亚还是一个国家。
  “你好,霍查同志,很高兴见到你。”谢洛夫低姿态的伸出了自己的手,对方当然有资格让他尊敬,哪怕是杀了很多人,但哪有怎么样。
  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后世的阿尔巴尼亚在东欧巨变之后,同样很出名,东欧的少女让欧洲市场的红灯区繁荣,逼得原来的西欧本国皮肉生意不得不降价。其中就有阿尔巴尼亚的功劳,那时候的阿尔巴尼亚以贩卖人口闻名于世,一个女人哪怕白天都不敢出门,因为随时可能消失不见,成为一个失踪人口。
  后世著名的贩卖人口比例中,很大部分来自苏联与东欧国家。而且这两个地区贩卖的人群全是女性和小孩——把她们卖进妓院。武装匪帮、偷渡集团、人贩子与皮条客组成一条严密的锁链,从冲突地带及贫穷国家绑架、诱骗年轻女孩,然后把她们倒卖向西欧,阿尔巴尼亚黑帮在欧洲人口市场中威名赫赫,没有任何黑帮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
  如果连女人都保护不了,那一个国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小时候谢洛夫看到的电视剧当中,一旦宣扬仇恨,总是会出现女主被强、奸的戏码,还不是因为这种戏码会让每一个男人感同身受,这是所有男人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这种镜头一旦出现,仇恨拉得满满的……
  一个国家穷一点也没关系,但不能失去安全感,如果你的妻子、女儿出门卖菜的功夫随时可能一去不返,这种生活相信也没人能受得了。
  一点也没有掩饰自己的目的,谢洛夫直接就说明,要阿尔巴尼亚内务部的案例,如何抓捕一个神父、阿訇、如何让他们认罪,同时表示愿意对阿尔巴尼亚安全机关进行援助。提高阿尔巴尼亚的社会控制力度。
  “如果阿尔巴尼亚同志需要的话,我组成一支交流团,让克格勃的后备安全干部过来实习,然后在正式加入到苏联的安全体系,我说明一点,这绝不是在对阿尔巴尼亚进行渗透,而是学习,整个花费由我们克格勃独立承担。”谢洛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霍查看了旁边的谢胡一眼,开口道,“如果人数不多的话,阿尔巴尼亚当然欢迎苏联同志的交流!”霍查哪怕是再对苏联有警惕之心,也不会害怕几百个实习干部。何况有这批人在,也可以冲击掉南斯拉夫的野心。
第586章
骄傲的法国人
  霍查、谢胡一直对铁托的南斯拉夫有着巨大的警惕心,霍查可不会忘记,自己当年差点就被铁托枪毙的事情,那是霍查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甚至比当初在游击队面对德国人还要近,直到南斯拉夫被从共产党情报局开除之前,阿尔巴尼亚的表现一直像是南斯拉夫的一个卫星国,铁托也一直想对阿尔巴尼亚党用铁腕迫使其整个国家加入南斯拉夫。霍查与谢胡不停敲打阿尔巴尼亚人深埋心底的对南斯拉夫的恐惧神经,才使得阿尔巴尼亚独立。
  正是斯大林当时对南斯拉夫的转变,让阿尔巴尼亚直到今天还存在,避免了被南斯拉夫吞并,同时也把霍查从南斯拉夫的死亡名单上救了下来。所以霍查对斯大林之后苏联领导层不满,认为他们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公平。
  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关系,在这几年明显转冷,但只要有机会,霍查仍然想利用苏联的影响力,让自己身边的南斯拉夫不要轻举妄动。哪怕是任何一个机会都要利用。
  谢洛夫是完全理解这种心理的,苏联的旁边的小国都恐惧苏联,甚至连中国都有部分这种心理,而中国旁边的小国都恐惧中国,苏联心中也有这种忌惮。霍查当年差点因为独立的立场死在南斯拉夫的手里,有这种心理一点都不奇怪。
  霍查想要利用苏联,谢洛夫一点都不生气,能够被别人利用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最可怕的不是利用,而是漠视。不管一个国家怎么折腾,其他国家都当做没看见,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当然这种说法仅限于大国。
  “谢谢霍查同志的理解,我们两国虽然有些不愉快,但终归是一个阵营的同志,互相之间应该对对方的价值观进行谅解,苏联不会强迫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听从苏联的话,也希望霍查同志理解苏联的苦恼之处,我们是很希望整个盟国和睦,但在相处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得到了霍查的认可之后,谢洛夫再次表达了感谢。
  这个时候的阿尔巴尼亚军队和中国一样,所有军官是没有军衔的,这个小国各行业充满了中国顾问的身影,当然也包括军队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军不能算强大,中国帮助阿尔巴尼亚人民军进行军队建设,肯定会出现一批亲中的领导层,不过一旦两国关系恶化,这批人肯定会被毫不留情的清理掉。四十年代清理亲南斯拉夫的干部,五十年代清理亲苏联的干部就是前车之鉴。
  作为交换的实习机会,谢洛夫以克格勃的名义提供了三千台阿尔法电话系统,作为给阿尔巴尼亚安全部门的援助,同这个小国的一二号人物见面之后,苏联克格勃的代表团便完成了正式任务,剩下的时间则是参观这个国家的经济建设。
  “这个国家哪有什么经济建设,他的经济建设一直都是等待援助,在外国顾问的指导下干活,以前是南斯拉夫,后来是苏联,现在则是中国。”谢洛夫对身边的卡德波夫将军说道。
  卡德波夫将军身为秘密警察总局局长,来阿尔巴尼亚实习的后备干部,都出自于这个总局的认可名单当中,从职责上来来讲,也确实是秘密警察总局最适合做这件事。
  “我们需要在这里收集中国援建的消息么?”卡德波夫将军低声问道,对着苏联最高安全干部进行请示,有机会的情况下,克格勃的干部总是不会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谢洛夫沉默了一下,看着远处的工地摇摇头道,“不用估计收集情报,只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自然能看到我们需要看到的一切,这毕竟只是一个不到三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只要善于观察,在我们面前根本没有什么秘密。至于中国的援建,和我们没有关系。”
  革命援助,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特殊现象。究其原因有二:一者,为摆脱孤立局面,苏联建政伊始,即致力于援助和输出革命;二者,本身从理论到实践都以阶级为立足点,自然也就带有超脱国家和民族的世界性。于是就变成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兄弟关系。所以一系列在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援助计划,在苏联和中国的手上纷纷出炉。
  国际义务这个东西,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有点像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思,一直到现在,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援助国,仍然是苏联。当然如果阿尔巴尼亚和中国的亲密关系一直维持,援助力度迟早会超过苏联的。
  中国此时的对外援助,仍然是在还中印战争的形象债,不到这个年代根本不知道中印开战对中国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支持中国的国家只有个位数,而印度背后支持的国家则足有近百个,空前的外交孤立才是对外援助基础,兄弟感情可能有一些,但绝对不多。
  比如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谢洛夫就不相信巴基斯坦有一点和社会主义运动沾边的东西,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就是为了遏制印度,国际主义这个东西有一些,但绝对不是主要的原因,中国援助的国家,肯定有其中的价值。
  来到这个时代的阿尔巴尼亚,谢洛夫短短几天就能看收到中国的痕迹,去了一架商店里面,卖了一包烟,打开闻了一下就知道,这是中国产的烟草。各国的烟草因为生产地和环境以及技术的关系,基本上很少会出现味道一样的情况。对于中国烟的味道,谢洛夫可能是最熟悉的苏联人。
  “从今天出来之后,你们碰到多少中国人了?”熟练的叼上了烟,咬着过滤嘴的谢洛夫对着自己的助手们问道,“如果你们连一天之内的记忆都模糊,我建议你们从克格勃退休!”
  今年如果按照历史,苏联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时也是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关系最好的一年,正常来讲中国的援助会达到巅峰。现在就算没有达到巅峰,也差不多了。在持续几年的话,中国就会完全把苏联的影响力代替,事实上现在也差不多了。
  “一百多人,一个上午的时间,真的不少了。这些人都是中国顾问。果然反苏的国家都喜欢聚在一起。”卡德波夫将军冷淡的评价道。
  嗯!味道不错,吸了一口国产烟的谢洛夫很是陶醉,不慌不忙地说道,“听说此时进行的援建项目就有七十多项,所以我们走走就能看见中国人的景象一点都不奇怪。十几年前,我们对中国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人多,不可能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
  “阿尔巴尼亚会不会成为中国的一张王牌,专门来对付我们,他们可是华约的成员国。”卡德波夫将军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不会,霍查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谢洛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阿尔巴尼亚人民军出现了亲中军官阶层之后,霍查出手干掉了国防部长巴卢库,同时把和中国过从甚密的上千名军官解职,“连和我们的关系都说断绝就断绝,你认为霍查不敢来第二次么?”
  当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联系是全方位的,数万名学生在苏联学习,包括阿尔巴尼亚人民军的军官也在苏联培养,苏联的影响力渗透到阿尔巴尼亚的方方面面,和苏联决裂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也发生过激烈的辩论,后来的中国显然没有这种待遇。要说打击,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肯定会受到打击,别的影响应该是没有。
  中国顾问和苏联顾问不同,今天谢洛夫他们见到的中国人,也都行色匆匆,也没看到和阿尔巴尼亚人的接触,这种性格肯定不会影响到普通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中国人就是技术人员,工作完成之后回国。
  晚上,正当谢洛夫胡思乱想,考虑是不是对前台那个阿尔巴尼亚姑娘下手的时候,一点电报拯救了小姑娘的清白,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萨哈托夫斯基发电,“法国银行出现异动,我们监控了期货市场,似乎有法国银行的资本进入到了其中。”
  “还是让那个小姑娘找个好男人嫁了吧!”谢洛夫嘟哝一声,拿起电话把助手叫了进来命令道,“明天回国,卡德波夫将军继续留下考察按计划回国,不要干涉阿尔巴尼亚的内政,我们先回莫斯科。”观察这种瞬息万变的资本战争,当然还是在自己的大本营最好,在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阿尔巴尼亚,也没有情报来源,什么都看不到。
  法国是个天生的挑战者,他看准美国因为深陷越战泥潭,政府赤字和贸易赤字越来越大,美元在被无节制的滥发这一有利机会,开始了对美国的,或者说对美元的攻击。他为这个计划做出很周密的准备,现在美国应对越南春节攻势抽不出手来,就是最好的发动时机。
第587章
挤兑浪潮
  “要不说为什么法国人是骄傲的呢,巴黎公社首先从法国出现,不是没有道理。”谢洛夫一边审阅着克格勃的情报,一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晒道,“虽然近代法国人越来越弱,但就是不缺乏作为挑战者的勇气,可是最后总是差了这么一股气。”
  从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之后,法国国力最强大的时候是太阳王时期,一国对抗整个欧洲,当时英国根本无法站到半分便宜,不过就在七年战争失败法国准备重振旗鼓的时候,一场没有预兆的革命出现了,拿破仑时代到来,谁都不会否认拿破仑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从国力上来讲,法国的相对实力没有英国强。一战时期法国超水平发挥,也榨干了最后的潜力。
  戴高乐在战后苦心经营,想尽办法增强法国的影响力,这一次他领导下的法国,再次站在了挑战者的行列中,让世界各国知道,法国人还没有出局。
  对于美元的敌视,法国是所有国家中最明显的,其他国家是只做不说,法国人是又要说又要做,从戴高乐开始,法国政治家就一直在徒劳地抱怨美元的霸权,一直说到二十一世纪。
  包括法兰西银行、巴黎银行、信贷银行、人民银行在内的法国银行团,在和戴高乐总统见面之后,筹集了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戴高乐曾说过:“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显然这次他准备撼动一下看起来还很结实的美元霸权了。
  从三月份开始,金融市场上突然出现剧烈的波动,法国所有的银行开始在全球范围的期货市场上抛售美元购入黄金。美元的价值开始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巴黎的戴高乐寄希望在了自己的盟友身上,希望他们和法国一起让布雷斯顿森林体系解体。世界重新回到一站式前的年代。
  与此同时,柯西金召开了苏联部长会议,显然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已经被他知晓。柯西金自己两个助手,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这个问题的小组,这个小组手上集中了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所有美元储备。
  同时谢洛夫也往这个小组送进去了十亿美元,同时启动了自己的计划,拿着剩下的两百亿找准时机,在关键时刻配合法国和苏联的行动。这个小组已经在一处秘密地点成立,并且调集了秘密警察总队作为保护,卡德波夫将军这个时候刚好不在,符合谢洛夫的想法。
  世界金融期货市场瞬间变得风起云涌,戴高乐动用了国家财政部的所有美元储备和法国各大银行的美元,一头扎进了黄金期货市场。
  “打垮美元,我们不能让这个枷锁一直套在法国人的头上。”戴高乐对着自己的财政部官员和各大银行的行长强调着重要性。
  “这个体系对我们苏联来说是一个枷锁,想办法解除他。”柯西金对着自己的助手们说道,对于苏联来讲,布雷斯顿森林体系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在苏联看来,这个体系就是对苏联量身打造的囚笼,谁都知道美国是世界第一大黄金储备国,但是没有几个国家知道苏联有多少黄金,但美国人知道,并且估计出了大概的数字。四千吨黄金,除了美国的第二大黄金储备国。这个数字高估了苏联的储备,但这个历史上赫鲁晓夫没有两次出卖黄金买粮食,节省了大概八百吨黄金,柯西金知道苏联的国库大概有三千吨左右的黄金。
  苏联认为,阻止苏联向国际市场出售黄金,占世界黄金储备近七成的美国极力稳定黄金价格,将黄金价格固定在三十五美元/盎司并保证自由兑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压低黄金的价值,从而限制住苏联的经济能力。
  尽管美国继续努力维持旨在遏制苏联通过向国际市场出售黄金,为军备竞赛筹集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却越来越感受到了西欧经济强国的压力。
  在春季攻势美国竭尽全力的顶住北越部队反攻的同时,几天内世界黄金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布雷斯顿森林体系毕竟是美国人亲手建立的,这个体系当然和完美毫无关系,但只要有风吹草动,华尔街立刻就能感受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