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404

  “我要做负责谈判的人,去一趟耶路撒冷。过几天就回来。”用温暖的目光看着来回奔跑的女儿,谢洛夫抓住妻子的手道,“有些问题需要解决,这几天在家好好看孩子。”
  “知道了,看看你一身木屑。”瓦莉娅伸手拍了拍男人的身体,发出一阵闷响。可想而知这副好像不像人类的身体中,究竟蕴含了多么强大的力量。想到这,女人的心中有些火热起来,她喜欢这个男人,虽然这个男人在有些方面无知的不像话。
  不过谢洛夫可没有想这么多,忽然想到从现在开始女儿好像到了纸工课的年龄,身体一哆嗦斤斤计较的道,“纸工课可我没有关系,我一个男人可做不好那玩意。”
  事实上你哪项功课做的都不怎么样,瓦莉娅看着那堆废料,但没有关系,男人嘛,只要长处够长,一些不足的地方是完全可以被女人容忍的。自己的丈夫显然长处就够这个标准。
  交战的国家已经脱离接触,但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只要一声令下他们还会捉对厮杀的后果,这次的中东战争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但参战的几个国家都已经打出了真火。哪怕他们已经消耗的无力再战,敌意也是毫不掩饰的。
  只要美苏敞开了供应军火,这种消耗战还可以继续下去。历史上的中东战争,纳赛尔就咬紧牙关和以色列拼消耗战,他确定几千万人口的埃及比以色列更能坚持下去。不过他的后继者最终确信,有西方市场支持的以色列,其实比埃及更加能耗得起。
  这是建立在那次中东战争伤亡比例的基础上,但现在则不同,这次战争阿拉伯联军虽然损失了六万多人,但也打死了将近五千名犹太人。就算是十比一的对比进行消耗,全世界过亿的阿拉伯人照样能消耗的起。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这两个祸害互相消耗死,当然谢洛夫也知道这不现实。他确信一点,只要苏联赢得冷战的胜利,对其他国家是不是好消息暂且不说,但绝对能消灭自己眼皮子地下的所有宗教势力,换句话说任何阿拉伯国家内部最极端保守的那种势力,都会处在消亡的境地当中,苏联胜利下的局面,中东肯定不会存在那些过中世纪生活的国家。
  暂时共产主义不适合阿拉伯人,那就扶持埃及压制沙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后世还在抵抗的国家,只剩下叙利亚了,考虑到这点。谢洛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首先降落在了大马士革,这座叙利亚的首都,拥有悠久光辉历史的古城。
  市中心矗立着萨拉丁的巨大铜像,其实这并不符合教法,但叙利亚没有这么严重的宗教气氛,萨拉丁严格意义上是库尔德人,当然他出生在叙利亚,叙利亚主要宣传的是后者。
  “又见面了,阿萨德将军!”下了飞机之后谢洛夫首先伸出了自己的手,和这位中东雄狮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这个人没有让苏联失望,至少比埃及人靠谱多了。新一轮的援助计划已经出炉,对埃及和叙利亚的重新武装中,叙利亚得到的东西不会比埃及少多少,考虑到叙利亚的军力和人口,叙利亚通过这次战争博得了苏联的好感。
  比起埃及,叙利亚显然更加容易做出明显亲近苏联的举动,毕竟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领袖是埃及的纳赛尔,不是他阿萨德。叙利亚也没有埃及这么大的蓝图,想要整合整个阿拉伯世界。叙利亚考虑的东西很实际,如果埃及能给他们好处,他们就和埃及合并。如果不能的话,就分开,当然他们也不是毫无原则的什么都能谈,不能谈的里面,以色列这个问题就在其中。
  苏联倡导的也只是停火协议,而不是什么和平协议,在美国和苏联都存在的情况下,战争是迟早爆发的,现在的问题不是以色列继续存在的问题。以色列的存在已经被默认,这次以色列占据了整个约旦河西岸,可以说把巴勒斯坦的土地全部囊括在内,讨论的是以色列是不是要回到当初建国时候的控制区。
  当然对于苏联来讲,以色列又够不到苏联,本来可以由着双方去闹,但一旦出现核武器就不好玩了,所以谢洛夫根本就没有指望有什么成果,他只是过来谈一谈。顺便摧毁以色列的核设施,仅此而已。
  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停火两天后,在和叙利亚方面汇合之后,两支代表团到达了耶路撒冷,他们还要在这里等待约旦代表团和埃及代表团,以及美国代表团和以色列的谈判代表,商量这次战争之后如何采取收尾的工作。
  耶路撒冷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城市,冲突就和它的历史一样悠久。耶路撒冷西被新成立以色列国占领,东耶路撒冷被约旦占领。除英国、巴勒斯坦,其他国家都没有承认约旦对耶路撒冷东部和西岸的占领。
  以色列和约旦签订停战协定,划定的停火线穿过耶路撒冷的市中心。此后直到这次战争之前,东西耶路撒冷分别属于约旦和以色列。以色列定都西耶路撒冷。由于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和平教徒和基督徒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就为了这座城市,双方打生打死?”进入这座已经完全被以色列控制的城市,他们一行人的装扮显得比较夺目,苏联式的军装和西方国家的军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不是自己身边都是苏联人,谢洛夫可能不会问出这种问题,反正他是无法理解这座城市有什么魅力,当然如果换成君士坦丁堡的话,就可以理解了。不过君士坦丁堡可不只是文化上面的原因,那座城市还扼守住了苏联南下的道路。如果一直在土耳其手里,苏联唯一的暖水地区黑海,就等于一直被封锁当中。
  谢洛夫一致认为,不管去任何地方,都不能白来一趟。哪怕这里的硝烟刚刚散去,他也应该出去转一转,穿好防弹衣之后就可以成行了,毕竟他本人还是比较怕死的。
  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所罗门继位,在耶路撒冷城内的锡安山上修建了一座犹太教圣殿,是古犹太人进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于是犹太教就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后来在圣殿废墟上筑起一道城墙,犹太人称为“哭墙”,成为当今犹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谢洛夫到达了哭墙,虽然没有感受到什么特别的情绪,但在以色列的士兵注意下,倒也非常认真的在这里驻足片刻,其他包括苦路、圣墓教堂,雅法门这些地方,他也都转了一圈。
  “很有历史感的一个地方,这里是古代文明的最高点。最让人惊叹的是,到了今天还留下这么多遗迹!”很多城市都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像是耶路撒冷能保存这么多历史遗迹的城市,还没有几个,也许大马士革和罗马也可以算一个,但远没有耶路撒冷保留这么多。
  这座城市,就算是苏联坚持,阿拉伯也肯定要不回来的,何况苏联根本没有坚持的理由。截止到停火的时候,任何国家都能看出来确实是以色列占据优势,只不过以色列想要胜利,也非常困难。
  过了一天,相关的谈判方都到达了耶路撒冷,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以色列谈判代表也同时出席,出乎预料的是,负责以色列谈判的不是外交部长,而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在谢洛夫看来完全可以当得起一个评价,面目狰狞……
  “果尔达·梅厄,以色列工党总书记,上一任的外交部长!”听到了助手提醒的谢洛夫点点头,目光重新放在了梅厄夫人身上,难怪,原来是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过几年她就应该是以色列的总理了。
  谢洛夫和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更像是坐镇的人,争论则交给了涉及的战争国家,主要是埃及、叙利亚、约旦和以色列。其中梅厄夫人让谢洛夫大开眼界,这个女人还真的对得起后来世界给她的评价,根本就不知道退让是什么东西。
  “以色列是不会屈服的,我们等待独立等待了两千年,再也没有任何势力能逼迫我们退步!”梅厄夫人斩钉截铁的注视着阿拉伯方面的代表,表示自己毫不退让的决心。
  “这个老太太怎么说话一股熟悉的味道,她是不是生在俄罗斯?”说话的腔调给梅厄夫人留下了一点痕迹,这个痕迹谢洛夫很熟悉,瓦莉娅就是这么说话的。
  原来如此,梅厄夫人生于俄罗斯帝国乌克兰,而且这个女人还很熟悉苏联社会主义那一套东西,曾经是以色列工会领导人。不可小看的对手,不过这都不是苏联让步的理由。
  “看来,梅厄夫人认为以色列还打得下去,既然如此,你们可以马上开战。”既然知道对方出生在俄罗斯,谢洛夫直接用俄语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第568章
高低突防
  “怎么了?离开俄罗斯太久了,听不懂俄语了么?”谢洛夫嘴角挂上温和的笑容道,“或者说在俄罗斯生活的时候,有太多沉痛的记忆存在,所以才不想回忆么?”
  俄罗斯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就和整个欧洲一样,瞧不起是肯定的。排斥也存在,但像是第三帝国这么明目张胆的集体处理,整个世界也就元首那独一份。
  “据我所知,整个阿拉伯世界,不是没有同情以色列的人存在,约旦在这之前和以色列的关系已经算是阿拉伯世界最好的了,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曾经提议以色列暂缓成立国家,给阿拉伯人一定的时间适应,可你们是怎么对待阿拉伯人的呢?这次战争约旦承受的损失最大,本来被约旦占据耶路撒冷也已经全部被你们占据。”谢洛夫淡然的叙述道,“现在你的态度,证明了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梅厄夫人,在俄罗斯的经历没有告诉过你,被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民族一直敌视,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事情么?”
  “犹太人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今天建国世界应该认可这件事。既然世界已经遗弃了犹太人,犹太人就可以遗弃这个世界。”梅厄夫人这句强硬的话,配合他刚毅的表情。确实有一种别样的冲击力,也许不知道的人会动容也说不定。
  但如果有一个民族不能动容的话,那必须是苏联人,苏联在二战中的损失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很不巧谢洛夫就是苏联人,不慌不忙的反驳道,“与世界为敌谁没有好下场的,再说德国人对你们犯下了罪行,然后你们就利用从欧洲学习的技术,反过来在中东耀武扬威?把德国人对你们做的事情,对阿拉伯人在座一遍?你必须知道,科技是可以追上来的,你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延缓这件事,但阿拉伯人分布的这么广泛,每个阿拉伯国家做一点,集合起来的能量都能让你们承受不住。这种对抗持续一年、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没有问题,但迟早你们是压不住的。”
  “难道谢洛夫将军,不为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感到动容么?”梅厄夫人冷漠的问道。
  “难道我会告诉你,我的父母在基辅会战中战死的么?我会告诉你我一个班的同学,在战后重新完成课程的时候,加上我只有八个男人么?你只看到了自己民族的悲剧,看不到以色列现在造成的悲剧么?”谢洛夫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喝道,“就是现在,以色列士兵正在驱出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这个数量足有几十万。因此被驱出的人会造成多大的伤亡,他们离开家乡,缺少食物、寄人篱下、有多少孩子根本涨不到成年马上就会死?”
  当然克格勃的人又开始做人口买卖的事情,谢洛夫已经淡忘了。以色列驱出了这么多阿拉伯人,克格勃中东司正在其中挑选孩子进行培养,虽然这并不道德,但总比让那些孩子马上就死要强得多。
  “谢洛夫将军,这是双方的停火谈判,总是说历史没有什么意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道,“我们美国的意思是,希望阿拉伯人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这不是放屁么?要说恢复到一九四八年的边界,可能还谈谈的必要。现在让阿拉伯诸国承认以色列的占领,忽视巴勒斯坦人的处境,对以色列的存在默认。谁有这么大的能力能把这件事办成?后世苏联垮了,美国都没有把这件事办成。
  “我觉得国务卿先生,似乎小看了这件事的难度,美国和沙特的关系还算不错吧,你先把沙特国王劝说成功,我们在谈谈其他国家的态度。”谢洛夫几乎是非常明显的讥笑道,“我看有一个阿拉伯国家敢在这件事上后退么?苏联和美国不是直接的当事人,我们无法理解以色列和阿拉伯双方的情感,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长久的对抗下去,以色列人口和国土就会始终处在危险当中,比较直接的说,阿拉伯人每人一口吐沫,以色列人都会被淹死……”
  “我们如果这次让步了,还没有让阿拉伯人正视以色列的存在,我就犹太民族的罪人。我以及全体犹太人,都不能这么做。谢洛夫将军,轻易理解这一点。”梅厄夫人还是不依不饶地说道,显然她的立场是不会动摇。
  谢洛夫从来不认为自己一开王八之气,所有国家心悦诚服,然后签订和平协议。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存在,然后双方相亲相爱的共处下去。这一点都不现实,这次会谈他根本就没有准备取得成果,直到他上辈子的记忆终结,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可能因为他参与进来就能取得突破呢。
  如果换一个角度,以色列是苏联的盟国,他可以看着以色列发展核武器,这样可以令双方的实力平衡一点,以色列有了核武器,不会输一次就面临亡国的威胁。但以色列是苏联的敌人,这件事就没有可谈的,必须想办法干掉以色列的核设施。
  第一天的谈判四国不断的围绕巴勒斯坦人,和约旦河西岸包括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争论,谁都说服不了谁,基本上半点的成果都拿不出来,连一个双方经过了认真的磋商、坦率的交流这种话都无法公布,可见双方的敌意是多么的浓烈。
  直到晚上,已经被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吵得头昏脑涨的谢洛夫,终于坚持到了第一天会谈的结束,在离开谈判地点的时候,谢洛夫和梅厄夫人擦肩而过忽然低声说道,“我个人对你的态度非常佩服,尤其是你抗衡病魔的精神,和白血病抗衡了这么长时间,别人还一点都看出来,真是令人非常惊讶。”
  见到梅厄夫人一副惊异之色,谢洛夫微微一笑挥手招呼自己的助手离开。他是克格勃主席嘛,特务头子,世界上最大的情报组织领导人,在这个时候说出这些话,令刚才指点江山的梅厄夫人心中陷入了震惊当中。
  梅厄夫人虽然出生在俄罗斯,到现在都能听懂俄语,但因为小时候的观感造成了她对苏联尤其不信任。她虽然是一个良诚的社会主义者,但是,她对苏联的专制及其对以色列的威胁具有清醒的认识。她自从能够记事以后,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她父亲在基辅他们家的门上钉满了厚木板,以便使全家免受经常发生的迫害事件之苦。
  她对早年在俄罗斯所度过的岁月的记忆已经不多了,而这些记忆大多是寒冷、饥饿、贫穷和恐惧——尤其是恐惧。纳赛尔曾经发誓要摧毁以色列。梅厄夫人认为,苏联对纳赛尔的支持,也是对犹太人进一步的侮辱。
  “一个因为两千年前的一本书要建国,并且把已经在当地生活了千百年的民族驱出出去,还自认为很有道理的女人,一个自认为很懂我们价值观的老女人,从本质上来讲他和欧洲那些第二国际的叛徒,还有所谓第五国际的托洛茨基派没有任何区别。”回到宾馆的谢洛夫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用手指点了点手腕上的表道,“时间会给我们答案,以色列人整体是一个想要做人上人的民族,不给他们一点厉害,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平等。”
  梅厄夫人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立刻给摩萨德的负责人打了一电话,讲述了今天的事情,并且十分断定地说道,“这个人很危险,他知道我们国家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太阳落山,叙利亚那不一座十分靠近边界的简易机场当中,一架架苏十七战斗轰炸机被从隐蔽的机库中推了出来,地勤人员紧张的加注燃料,挂载炸弹。同时在大马士革附近的一座机场当中,一架又一架浑身充满金属气息的米格二十五已经待命。
  一些飞行员的作战服上有黑白相间的翅膀,这是苏联空军的标志,他们属于第二十四航空军,至于在大马士革的米格二十五飞行员,则属于苏联守卫首都的国土防空军第六特种防空军,晚上两点整,两个地点的苏联飞行员同时加速,分两个批次驶离了机场。十二架挂着副油箱的苏十七战斗轰炸机低空飞行沿着以色列的雷达站直扑以色列的迪莫纳,国土防空军则利用速度爬高,从高空突进以色列的防空网。
  米格二十五集群不加掩饰的高空突破,让以色列的防空网瞬间警报大作,幸存的以色列空军飞机纷纷升空进行拦截,但是却发现他们根本无法爬升到敌机的高度,摩西达杨马上发布命令让防空导弹做好准备,但全力奔袭的米格二十五速度极快,而以色列国土很小,十分难以区别是否在领空之内。
  与此同时一直小心绕过以色列雷达的苏十七战斗轰炸机编队,突然从东部低空突进以色列,直扑迪莫纳,几分钟后就到达了迪莫纳大的上空,“发现目标,确保摧毁。”长机的驾驶员立刻下达作战命令,机舱下的炸弹纷纷降落在迪莫纳的核工厂中。
第569章
下次扔核弹
  以色列迪莫纳核基地,是一个绝密的地方,这是对于一般的民众而言。对于美国和苏联来讲,不论是高空侦查还是卫星侦察,都能确定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这里处在以色列北部,米格二十五集群高空略过后,引走了以色列的空军拦截,同时从东部迂回而来的苏十七战斗轰炸机,则在这个时间段到达了迪莫纳核基地的上空。
  这里的环境非常简单,附近没什么人烟,基地就处在沙漠的边缘。可以让苏联飞行员不费什么力就能找到轰炸的目标,平心而论这是苏联空军比较喜欢执行的任务。
  根据各种计算,米格二十五如果能引走附近的以色列空军,那迪莫纳核基地上空至少会出现十分钟的真空时间,对于一个战斗轰炸机群来讲,十分钟足够了。
  每一架苏十七战斗轰炸机,携带了单枚超过两千公斤的航空炸弹。刚刚到达迪莫纳核基地上空,所有战斗轰炸机全部释放干扰箔条弹,同时开始轰炸。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航空炸弹被释放,带着惯性直勾勾的掉在工厂上方,顿时一阵沉闷的抖动,随之而来的是冲天的烈焰。火焰迅速扩大,扩散到整个核基地的厂区。
  “第二小队开始轰炸,总政委命令,以清除以色列科研人员为第一目标。”中队长在轰炸取得效果后命令道,“永远的解决苏维埃威胁,是我们的使命,开始……”
  “明白!跟我来,轰炸!”六架苏十七战斗轰炸机离开编队进行盘旋,高度降低到几百米,肌腹下的不起眼的灰色炸弹被迅速投掷了出去。瞬间地面上就像是一座油井被点燃一样,整个厂区都陷入到了火海当中。
  确认了目标已经被摧毁之后,攻击编队中队长命令返航,苏十七攻击编队迅速扬长而去,整个行动耗时四分半钟。
  五分钟后,得知迪莫纳核基地被摧毁消息,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杨狠狠一拳把床边的台灯砸碎,鲜血顺着指尖缓缓流淌,一直独眼闪过愤怒的光芒。
  “以色列发展核武器是绝密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亏你们必须的吃!”第二天一早接到国内消息的谢洛夫起了一个大早,按照他管杀不管埋的风格,现在就可以准备回国了,但可能不会这么顺利。
  米格二十五曾经在早先的侦查当中暴漏过一次,所以这种飞得高跑得快的战斗机一旦从以色列的雷达上出现,肯定会让以色列空军如临大敌全力拦截,但实际上真正完成攻击的是一种普通的战斗轰炸机。
  穿好衣服的谢洛夫,习惯性的把手枪别在裤腰上,最简单最隐蔽的攻击方案其实不是这个办法,从不对称作战的角度,安全系数最高的作战应该是这样的,用一批二三十年代的木质螺旋桨飞机采取空袭。
  为什么说这种落后的螺旋桨轰炸机最安全呢?这是从隐身的角度上考虑。一般人都认为隐身是采用高科技技术对飞机进行处理。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最老式的飞机,那些老式飞机天然上就不会在雷达上出现。
  这种漏洞首先出现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在仁川登陆之后很短时间就消灭了朝鲜空军,但马上收到了另外一种骚扰,那就是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美军飞行员,对朝鲜仅存一些老旧的飞机一筹莫展,从技术上美军当然远在朝鲜空军之上,但因为朝鲜飞机飞的太低,而且速度太慢,美军飞行员根本抓不到他们。
  如果谢洛夫不把苏联飞行员当人,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完成任务的话,他就会采用这种办法,付出几十个飞行员生命的代价,一定用人命把迪莫纳核基地堆平。成功率说不定比这次的声东击西还要高。
  去谈判地点的路程中,没有什么异常,以色列的普通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国家进行了这么一项令人震惊的计划,不然的话说不定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代表团成员都会被干掉。
  对于谢洛夫来讲,这次会议的召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苏联空军摧毁以色列核设施提供掩护,除此之外这个会议并没有什么价值。至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双方打生打死,这和苏联有什么关系?你们双方都去死好了。
  当然作为一个国际主义战士,有着崇高而广大的理想,谢洛夫也可以挤出两滴鳄鱼的眼泪,如果可以的话,他还可以号召全苏联的安全干部,为阿拉伯难民捐款捐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