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404

  “有效果么?”苏斯洛夫放下了这个草案,摘下眼镜温和的问着谢洛夫。
  “长久来看绝对有效果,第二国际那些叛徒,就爱干这些没多大用,但是能获得道德快感的事,在他们看来最终会变成什么样不重要,只要自己能满足自己的道德空虚就行了。”谢洛夫微微摇头道,“社会党国际那帮人,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斗争,总是把希望放在互相妥协上面,和五十年前他们集体做叛徒的时候一模一样……”
  斗争是肯定要流血的,想要得到好的生活还不想付出代价,这种好事如果存在请告诉谢洛夫,他也一直想要找到这么一个地方生活。
  “这件事我知道了,不会有人找你的麻烦的。”苏斯洛夫点点头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在说话的意思,谢洛夫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该走了,也没有告别直接反手关上门离开了苏斯洛夫的办公室。
  在谢洛夫公开向西欧的舆论和文化界挑衅之后,苏联文化界,尤其是和克格勃合作的学者纷纷发表文章,表示建立社会监控网络对国家的好处,保护人民的安全,以及种种的好处。开始对西欧的舆论进行反击。
  真理报也刊发了文章,逐条批驳西欧学者言论,一时间两个阵营又因为社会监控网络建立问题开始了舆论交锋,每天都有新的论点出现,报纸上的消息更新速度非常快,这让一直以来除了睡毛妹之外,没有娱乐项目的谢洛夫终于找到一点事情做,看报纸……
  苏联文化界团结一致站在克格勃这边,这肯定是假象,但苏斯洛夫站在克格勃这边是无疑的,所以这么说也很正确,苏联文化界的表现确实是团结一致。
  紧接着没有几天,一些资料出现在这些西欧学者的文章中,他们分别引用匿名的苏联学者的言论,以及克格勃一些下发的文件,开始对这件事重新反击,论证克格勃是苏联社会推动这个计划的主要推手,鉴于克格勃长年累月被吹嘘起来的名气,事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有政党人物还是对社会监控的事情做出评价。
  “克格勃、一个苏联内部的毒瘤,它像是一只八爪鱼一般渗透着苏联社会的方方面面,你看不到他,他却无处不在的看着你……”
  “苏联最广袤大地的上空,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这个幽灵的大脑,就是苏联一直以来宣称的杰出安全干部,那个高加索的恶魔,谢洛夫……”
  “苏联就是一个警察国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人民受到隐藏在人群中的监视,现在警察头子已经不满足于在暗处,而是准备跳出来追求那种绝对控制!”
  谢尔瓦诺夫一条接一条读着很多英文报纸,不管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因为这件事的热度越来越高,每天的报纸太多,谢洛夫看着累,于是他这个总务处的处长多了一个职责,替卢比杨卡的主人读报纸。
  “美国前拳王索尼·利斯顿表示,如果苏联的那个恶魔站在自己的面前,自己一定会当场打死他。”这个报道一读出来让谢洛夫噗嗤一笑,说道,“这和那个阿里的手下败将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被阿里打败了之后生活拮据,想要蹭一下热度。”
  “躲在暗处看着社会的不是男人,不出来和我打一场,让你的老婆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男人。”谢尔瓦索夫读到这暗叫糟糕,果然抬头就看见谢洛夫死人一样的脸色歪着头看着自己道,“美国枪支泛滥,一个黑人在街头被枪杀,很正常对不对?干掉他……”
  “我马上让人去办,三天之内肯定有结果。”谢尔瓦诺夫吞了一口吐沫保证道。
第557章
爆发式增长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谢尔瓦诺夫从主席办公室出来不断的低声嘟哝道。他只见过一次谢洛夫露出这种神色,就是在前往印尼之前谈论如何处理印尼政变陆军的时候,后来印尼陆军遭遇大清洗,作为这几年对主席负责的秘书和总务处长,谢尔瓦诺夫知道自己这个顶头上司是什么脾气,主席夫人来卢比杨卡的时候,谢洛夫那叫一个殷勤,绝不是伪装出来的,可想而知对他夫人不尊重,会是什么下场。
  二十四小时之后,谢尔瓦诺夫重复着昨天的工作,阅读着一份新刊发的报纸,美国前拳王索尼·利斯顿在圣路易斯街头被枪杀的消息,当地很多黑人表示了哀悼。至于有些美国报纸猜测是苏联人动手,他没敢把报纸照过来给谢洛夫。
  “有人说是我杀的吧?他们的智商还算正常,不过我不会承认。”谢洛夫听完报纸站起来拍拍裤腿道,“好了,我明天去基辅,看看内卫第三师现在的情况。”
  内卫第三师,属于改组之后的乌克兰内卫军总局,就驻扎在基辅,乌克兰内卫军总局局长是伊戈尔,谢洛夫的好朋友、乌克兰克格勃第一副主席是希列科夫、谢洛夫从外交部带过来的部下,因为乌克兰在苏联政治版图的重要地位,所以他放了两个信得过的人呆在这里。
  在基辅下车之后,谢洛夫就暂时离开了漩涡,莫斯科那边两个阵营的报纸还在嘴炮社会监控网络是好还是不好,西欧差不多在舆论界已经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不好。谢洛夫离开莫斯科之前,是不是考虑一下找个人写一本老大哥在看着你之类的小说,加上一把火……
  可惜没时间,等到小说写完了,这件事的热度说不定都过去了,更大的可能是某个西欧国家的作者,没准就在构思类似的东西。利用文化界背书又不是只是苏联这么干,只要舆论有需要,西欧也会出现很多捧卵子过河的文化人出来跪舔的。政治舆论需要嘛。
  除了伊戈尔和希列科夫之外,谢洛夫见到了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谢尔比茨基,谢尔比茨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上第聂伯罗布斯克一个工人家庭。乌克兰人。但谢尔比茨基和谢列斯特完全不同,谢列斯特是一个力图保存乌克兰文化的第一书记,而谢尔比茨基则没有什么民族意识,相反在谢尔比茨基看来,乌克兰民族意识强大,就会有让苏联分裂的危险。所以在对待乌克兰文化这件事上,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谢洛夫一看见谢尔比茨基,就觉得这是一个狠人,应该做克格勃主席这类的职务,而不是在地方发展经济,这种感觉没什么根据,纯粹是从面向上来看,谢尔比茨基就有那种不怒自威的长相。此时这位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应该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谢列斯特的庇护者波德戈尔内已经成为普通人。谢列斯特之所以还是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一方面是因为赫鲁晓夫比较认可,一方面也是因为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本身就是中央主席团委员。
  但有勃列日涅夫支持的谢尔比茨基,权威大大提高,谢列斯特已经不能像原来一样随意排挤他了。随著谢尔比茨基的上任,党和政府内的人事变动逐渐开始了,其中许多变动涉及撤换谢列斯特的支持者和提升同谢尔比茨基早期的事业基地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共产党组织有关系的干部。现在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谢尔比茨基还没有发力。
  但谢洛夫知道另外一件事,那件事才是让谢洛夫对谢尔比茨基另眼相看的原因,历史上谢尔比茨基在取得了对谢列斯特的压倒性优势之后,清洗了乌克兰共产党,百分之五的乌克兰共产党员被开出,民族主义分子和人权活动分子不断遭到逮捕。
  谢洛夫一直谋划推演的事情,谢尔比茨基在冷战期间真的做过,如果不是前面有谢列斯特掣肘,没准谢尔比茨基真的能把乌克兰和俄罗斯捏成一个整体。对待这种狠人,谢洛夫也只能说声佩服,然后与之谈笑风生,表明两人是一种人……
  对于克格勃主席的到来,谢尔比茨基十分欢迎,还邀请了谢洛夫三人去自己的家做客。他也希望和克格勃系统的安全干部搞好关系,那怎么办呢?直接和主席搞好关系不就行了?
  至少现在在赫鲁晓夫高高在上的情况下,他们这些人都不会出现冲突,谢尔比茨基和谢洛夫一样都是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候补委员,乌克兰的干部级别一直都比较高,表明苏联对乌克兰的重视。
  “谢洛夫同志来到基辅,是过来视察内卫军第三师么?”谢尔比茨基很感兴趣的问道。
  “是的,第三师和莫斯科的捷尔任斯基师一样,是我们克格勃的重要作战力量,在内卫军总局改组之后,我总要过来看看。”谢洛夫尝了一下鱼子酱,露出一种叫做满意的神色,苏联也不是没有好东西嘛,至少鱼子酱绝对原汁原味。帝王蟹罐头也很好,一看牌子,克格勃下属的食品厂生产的……
  小小的尴尬谢洛夫根本不当一回事,克格勃下属的厂子在隐蔽的地方有K字母的钢印,但不会直接打在明面上,而是出现在边缘,谢洛夫恰好看见了。
  “要不是捷尔任斯基特战师不能离开莫斯科,我真想看看两个师的对抗!”放下望远镜的谢洛夫对着旁边的伊戈尔将军说道。虽然刚刚看完步坦协同作战,可并非军事干部的谢洛夫除了感到不明觉厉之外,什么都没有感觉到。
  对于步坦协同,谢洛夫不明觉厉。对于炮术射击,还是不明觉厉。说实话内卫第三师这么卖力的演习让自己的主席观看,有一种白瞎了的感觉。要不是跟着自己来到基辅的作战参谋一副认可的样子,他这个克格勃主席什么都看出来。
  “到时候新坦克我会找乌斯季诺夫去要,要做好准备,没准到时候要上战场呢?”谢洛夫拍拍伊戈尔的肩膀哈哈笑道,“说不定以后这支部队会驻军君士坦丁堡,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
  只要土耳其对塞浦路斯没有放弃野心,希腊和土耳其的冲突是必然要爆发的,到时候就是甩膀子亲自上阵的时刻了。如果他没有记错,那应该是美国最弱势的时候。只要切了土耳其,欧亚大陆就是苏联的,冷战的结果最差也是平局,只要苏联稍微努力一下,就会压着美国揍。
  “君士坦丁堡?那真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伊戈尔闻言露出一丝神往之色,对于每一个俄罗斯人来讲,这是他们文化的来源。虽然苏联清除了东正教的根基,但文化是改变不了的,每个俄罗斯人都不能否认东罗马帝国对俄罗斯的影响。
  “会有机会的!”谢洛夫重新把目光放回到了克格勃的内卫军上道,“一定会的……”
  回到莫斯科的谢洛夫,上报想要申请让内卫军第三师改一个荣誉番号,苏联中央主席团同意了这个申请,随后谢洛夫下令把基辅的内卫军第三师改为克格勃的前身的名字,就像莫斯科以捷尔任斯基命名的捷尔任斯基师一样,内卫军第三师改为契卡师,纪念当年契卡成立,并且表示克格勃对历史的尊重。
  整个一九六六年,苏联陷入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谢洛夫在安全领域中大力压制犯罪空间的同时,苏联的各部门也都在报捷,第二巴库的石油产量达到新高,第三巴库已经显示出来后来居上的姿态。同时天然气不表示苏联的天然气产量也达到新高,蒙古的露天煤矿也已经投产,缓解了苏联煤炭开发困难的问题。
  就连今年的粮食产量也十分给面子,加上苏丹和印度的渠道,极大的缓解了苏联市场上粮食供应的短缺情况,似乎所有干部都在尽心尽力,让赫鲁晓夫放心,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好让这个已经七十多岁的第一书记放心退休。
  当然很多人虽然心里这么想,但都绝对不会说出来,各种声音对赫鲁晓夫的挽留都在继续,包括报纸和中央台,这种声音终于传到了国外,一时间也引起了不少报道,很多国家都很关心赫鲁晓夫是不是真的准备退休?
  一九六六年年底的时候,苏联的统计数据十分漂亮,一年的经济增长率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九点八,这个数字虽然有苏丹和印尼加入经互会的因素,但谢洛夫看到的时候仍然有些惊讶,“那些干部是不是有些过火了,第一书记预计后年退休,今年就将近百分之十,明年怎么办?”
  谢洛夫当然不知道更过火的还在后面,一九六七年刚开始的三个月,这种增长仍然在继续,他从来没见过苏联干部这么有干劲,真有一种赫鲁晓夫所说的为意志论的样子了,简直吓人。
第558章
以色列核计划
  整个苏联此时处在一片昂扬向上的气氛中,似乎曾经互相扯皮的因素都不存在。前几年出现的一些混乱都不是真的一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苏联每个州的领导部门被赫鲁晓夫改成了两个书记领导,一个工业书记一个农业书记是平级的。这几年如果不是苏联的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好,主要是印尼和苏丹的加入解决了苏联不少问题,实际上苏联的发展速度其实是有所下降的。
  现在证明就算是有两个平行书记,苏联也可以良好的运转。因为中央各部门的头头,以及中央主席团是团结一致的,在上面的死命令之下,下面的干部也没空想着去争权。
  “我看过的历史书把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说的这么懒?尤其是两个平级书记说成是败笔,原来这件事是可以克服的?”谢洛夫有一种被历史资料欺骗的感觉,事实证明只要苏联中央主席团统筹全局,就可以阻止下面的干部互相争权。
  不过赫鲁晓夫还可以勉强这么干,勃列日涅夫肯定是玩不转的。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里面是领导,一旦他退休的话,勃列日涅夫和其他成员相比就是同志,他没有赫鲁晓夫一言九鼎的威信,谢列平、柯西金都不会买账。这种情况下如果地方还有两个书记,苏联就肯定会出现问题。
  赫鲁晓夫把地方州委弄成两个书记领导,他自己可能都有些玩不转,这种改革谢洛夫认为,其实是最适合斯大林的。一个有绝对权威和能力的领导人才能驾驭的了。所以两个书记同时存在这件事,只要赫鲁晓夫退休,肯定会马上就废除。
  “我在想一件事!”在石油工业部大楼部长办公室的谢洛夫,站在窗边俯视下面问道,“季库诺夫,你不觉得有些过火了嘛?其实我能看出来,这种团结一致的动力,就是让我们的第一书记放心的退休,不过新的领导人上台怎么办?”
  “什么意思?现在不是很好么?百分之十的增长率啊,除了卫国战争刚刚结束之后的几年,最近几年哪见过啊。”季库诺夫神色轻松的道,“第三巴库的储量预计比第二巴库还要多,真希望我们国家多几个这种油田。”
  这玩意还是够用就行!谢洛夫暗自撇撇嘴,一个国家把经济寄托在石油上不是好事。后世的俄罗斯就有这个毛病,结果被打击的时候也很疼。俄罗斯这个毛病,苏联其实也有一点,不过苏联对石油的依赖并不严重,主要是苏联的工业实力远远超过后世的俄罗斯。苏联的石油七成左右都是自己使用,剩下三成用于出口,出口的里面还有一半多是给东欧的国家提供能源,剩下的才是出口到西欧换取外汇。
  苏联可不是一般那种自己国家用不了多少,有多少石油全部用来换钱的国家。这和中东那些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中东那种没什么抵抗力的国家,谢洛夫只要掐住那种国家的水源,想办法截断粮食的进口,就能让那些国家都跪下。
  “我的意思是,就算第一书记到时候真的自己主动退休,新领导人上台之后,你们还能维持这么高的增长率么?现在就百分之十了,新第一书记上来了,难道我们的经济增长在回到百分之八?这不是让新领导人难堪么?”回过头来的谢洛夫发问道,“到时候你们这些部门都怎么办?别告诉我还能提高到百分之十五,我不相信……”
  “到时候再说吧!”季库诺夫刚刚开口桌子上的电话响起来了,接电话说了两句然后侧头到,“卢比杨卡的电话,说让你回去,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你亲自做判断。”
  “知道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谢洛夫懒洋洋的摆摆手告辞,除了他这个克格勃主席之外,克格勃有两个第一副主席,以及十三个副主席。有完整架构的组织其实他离开几天一点事情都没有,这么着急的叫他肯定是有重大消息。
  消息的确非常重大,以色列的核计划情报。当年的苏伊士战争爆发。尽管以色列的行动十分成功,占领了整个苏伊士半岛。但是法国和英国却在苏伊士运河的进攻中陷入困境,随后迫于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而宣布失败。英国和法国的撤出让以色列孤军奋战,承受来自两个超级大国大的压力。苏联总理布尔加宁警告,如果以色列仍一意孤行,坚持不从西奈山撤军,那么苏联将对其进行核打击。
  内盖夫核研究中心是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的中心。它位于沙漠城市迪莫拉的附近,因此简称迪莫拉。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法国在这个中心建成了一个核反应堆和一个钚生产车间。所有制造原子弹所需的特殊材料都在迪莫拉生产制造,包括钚,锂-6氘化物以及浓缩和未浓缩的铀。但是原子弹的设计和组装是在别的地方进行。
  可以说以色列的核计划有苏联的一部分压力原因,“这帮法国人还真是给了以色列一个不错的基础!这么说已经快接近成功了?”放下情报的谢洛夫一副很苦恼的表情,核武器这个东西当然是越少越好,作为苏联的国家安全总政委,他曾经以中国作为借口,连续否决了印度和朝鲜让苏联提供核研究所和技术支持的请求。
  头一次谢洛夫感觉,法国人也不可爱了,一直以来因为法国在西欧,那里属于北约的范围,所以法国的特立独行苏联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这次法国弄出来的事情,让苏联也非常难堪,“英法一对搅屎棍,我们国防部是怎么看的?”谢洛夫歪着脑袋问着自己的总务处长谢尔瓦诺夫道。
  国防部知道消息之后肯定有相关的计划,中东战争之前,苏联策划战争,它曾计划进攻以色列,企图利用散布假情报等手段蓄意挑起了这场阿以之间的战争,而苏联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由于以色列在核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为了对付这一威胁,苏联希望在战争中联合埃及对以色列的迪莫纳核设施进行轰炸,他们甚至还计划在以色列沿海登陆。当时,苏联的核潜艇也驶近以色列海岸,以便在以色列准备使用核武时对其进行还击。
  同样,在战争前夕,美国曾制定一份秘密军事计划,如果以色列向东进入约旦河西岸或者向西攻占西奈半岛,美国将对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但这份计划最终以流产告终。而让美苏两国铩羽而归的,是以色列军队的迅捷的速度。
  “国防部的意思是,让埃及动手摧毁掉以色列的核设施。”显然国防部的态度和克格勃的评估是差不多的,希望利用阿拉伯国家中最强大的埃及来解决问题。
  谢洛夫想了一下,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首先用偷袭的手段采取进攻的,说实话埃及后来之所以对苏联开始不信任,就是因为这次战争中苏联表现的令人失望。主要是埃及丢失了西奈半岛之后一直无法打回来,让苏伊士运河这条亲苏国家掌控的黄金水道变成了一侧有以色列的威胁。可以说六七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苏联看起来没受影响,但实际上失去了很多潜在的东西,比如埃及的信任。
  “注意一下国防部的作战计划,我去向中央主席团进行汇报,还有,算了!”谢洛夫其实想要和美国人接触一下解决这个隐患。美国人肯定对以色列发展核武器是不满的,不要真的以为犹太人在美国影响力天下无敌,一个管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主人一样可以上棍子。
  美国需要以色列在中东拉仇恨,但这个年代还不希望让以色列有核武器,只不过后来以色列有了核武器,美国选择了接受而已。
  “国防部的意思是,挑起中东战争,让埃及、叙利亚、约旦摧毁以色列的核设施,防止中东的平衡被打破。我认为这个计划虽然冒险,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除非我们苏联可以接受自己的阿拉伯盟友,永远和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进行不平等的对抗。”到了中央主席团的谢洛夫不是很确定地说道,“但以现有的情报来分析,现在的以色列应该是接近了成功的边缘,但还没有生产出来核武器。”
  “克格勃和国防部拿出来一个计划,交到我们这里评估。”赫鲁晓夫精神一振,毕竟他已经七十四岁了,最近开始一直让中央主席团的其他委员来做决断,通常则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但这件事情不一般,赫鲁晓夫表现出来了莫大的关心。
  “知道了,如果目标局限于以色列一个国家,我个人建议可以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相信国防部也是这么看的。”谢洛夫看了一眼新任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或者说是代理国防部长,因为马利诺夫斯基正在入院观察。
第559章
对手摩萨德
  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面对众人的目光,认可的点点头,按照苏联国防部的理念,核武器既然已经出现,就代表着可以使用。苏联的所有的对欧作战计划都是以使用核武器作为标准的,所谓的钢铁洪流一旦开动,前提就是先用战术核武器炸开一条通道,然后坦克集团军群一波流A过去。
  这种作战计划,是因为苏联国防部深信,就算是核战争也是有胜利者存在的。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肯定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很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再者首先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在使用之后吓住对手,让敌人不敢应对苏联的核战争。
  以色列是一个亲美国家,阿拉伯国家大部分都亲苏,这种选择对于苏联来讲并不困难。理论上阿拉伯国家可以输无数次,以色列输一次就会灭国。不过苏联万万没想到连阿拉伯世界第一强国埃及都这么扶不上墙,除了以色列刚建国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往后的战争越来越悬殊,次次阿拉伯都被吊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