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404

  蒙古和苏联关系,就连戈地图都称之为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这就可见一斑了。基本上苏联实行什么政策,蒙古就实行什么政策,苏联平反清洗的人,蒙古马上就会这么做,苏联反斯大林、蒙古就反乔巴山。
  “谢洛夫主席来到乌兰巴托,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呢?”刚一见面泽登巴尔就很友好地说道,“苏联朋友来到蒙古做客,是蒙古人民的荣幸,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高兴。”
  “没什么,泽登巴尔总书记,我就是去远东检查一下边界问题,然后回来的时候转到你们国家看一看。”谢洛夫对这个蒙古总书记也保持着基本的尊重,毕竟名义上人家也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蒙古也是名义上的独立国家。他不会对一个国家的元首进行鄙视,人家也是为了生存。
  “如果需要蒙古的帮助,苏联同志一定不要见怪,我们一定会尽力。”泽登巴尔马上保证蒙古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和苏联站在一起。
  “这是苏联和中国的事情,蒙古不需要搀和进来。你们只需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人民水平提高,指标发展就是对苏联的最好回报。当然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对我们直说,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的。”谢洛夫婉言谢绝了泽登巴尔的好意,蒙古用什么帮助苏联,就凭这个年代蒙古一百多万的人口?
  随后几天谢洛夫都在蒙古呆着,同时视察克格勃在蒙古的力量,作为一个要能打仗的安全部门,克格勃的军事力量也不是让人随意捏的,和西方集群虽然是不能相比,但不论是内卫军还是边防军都是装备齐全,划分出来陆海空的军事力量,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点都不过分。
  泽登巴尔这几天都陪同在谢洛夫的身边,两人好像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闲聊,并且对蒙古一些重要地点进行视察,“对了,前一段时间梅夏采夫同志来了一次这里,谢洛夫主席认识他么?”泽登巴尔其实知道谢洛夫和谢列平的关系,现在只是找个机会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梅夏采夫啊,我们是朋友。”谢洛夫心中一动,非常自然地说道,他觉得对方是有事情要说。
  “你们是朋友啊,嗯,谢洛夫主席,我想说,希望你的朋友不要都像是孩子一样,我见过基里连科,他和你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泽登巴尔想了一下郑重地说道。
  “谢谢!”谢洛夫一愣,然后重重的点点头,共青团干部缺乏经验的事情,竟然连蒙古人都能看出来了,勃列日涅夫肯定也能看出来。
第549章
两年后退休
  可能这就是人多势众的共青团干部,最终三年内就被打垮的原因,当然这和勃列日涅夫会拉拢人很有关系,当时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竟然站在了一个立场上对付谢列平。不过这次没有波德戈尔内,也算是一件好事。
  “算了,搞掉一个波德戈尔内已经算老天保佑了。”转眼间谢洛夫就不再想这个问题,他要在蒙古考察一下战略地点,虽然不准备和中国关系恶化,但必要的准备也是要做的。不然万一没有玩好,没准以后会有人利用这点找他的麻烦。
  军事设施一定要先建立起来的,防患于未然,不然谢洛夫沿着中苏边界转了一圈,回去告诉苏联中央主席团一切平静,那以后真的出了事情,就可能被秋后算账。所以这个报告最好是这么写,中苏边界当然是平静的,但谢洛夫也做好了不平静的准备,所以修建了一些军事设施,一旦不平静就可以马上迅速入住。
  计划至少修建四个现代化的军用机场,一个在乌兰巴托东三十多公里那来赫矿区附近的草滩上,一个在东方省会乔巴山市附近,另外两个在通向二连的铁路沿线;在乌兰巴托以南七十公里的铁路旁,还在修建包括各种仓库在内的大型野战后勤基地。此外,在一些要点修筑了防空导弹阵地。乌兰花的军事指挥部和大片的部队营房,年内要完工。
  蒙古军队的领导机关,叫做蒙古人民军事部,工作就和苏联的国防部差不多。驻蒙苏军陆续撤走,蒙古国防部改为人民军事务部,作战部队大部改为建筑旅,从事经济建设,一部分充实边防部队。因为蒙古被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包围着、或者说是保卫着,所以谢洛夫见到的蒙古,是一支没有作战部队的国家。蒙古的军队是在中苏交恶的时候重新武装的,而现在蒙古只有一些边防军。
  “这好啊,蒙古人就算天天在报纸上骂美国人都更不用担心,谁要进攻蒙古,必须首先把苏联和中国搞定。”得知了真实情况的谢洛夫一阵感叹,后世网络上说有几只不可战胜的部队,好像其中之一就有蒙古海军。这么想的时候,也许有些没有把亚美尼亚皇家禁咒法师军团放在眼里,真是罪过罪过。
  人民军事部的部长是扎米扬·勒哈格瓦苏伦上将,统辖着蒙古为数不多的边防军,从这点来说他和谢洛夫管理的东西差不多。蒙古根本就没有进攻部队,只有一些边防军。
  谢洛夫见过苏联国防部制定的计划,计划嘛,都是纸面上的东西,其中蒙古方面的军事计划是这样的,其演习设定,多半是设想中国越过大漠向蒙古发动进攻,苏蒙军阻击后转入反攻,按照苏军战役战术规程,集团军的进攻速度,在不断克服敌方抗拒的条件下,每天必须推进七十公里。
  这个计划在谢洛夫看来就是废纸一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明白苏联国防部了,一方面对自己的实力极度自信,另一个方面总是制定出来这种根源上就错误的计划。中国首先进攻蒙古,反正谢洛夫是不相信的,当天的会议他直接坐车回卢比杨卡,这种会议参加多了容易坏脑子。
  “谢洛夫主席,你有什么问题么?”看见苏联客人站在戈壁上愣神,苏联人民军事部的部长扎米扬·勒哈格瓦苏伦上将出言问道,他还以为这个苏联强力部门的领导人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哦,没什么,你们这个国家简直是一个宝库。”只不过永远不会属于自己,从蒙古独立的那天开始地位就已经注定了,苏联不缺蒙古的资源,蒙古有的东西苏联都更多。蒙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把苏联和中国隔开,建立起来一种脆弱的安全感。这样不论是担心西伯利亚的苏联还是担心首都的中国,才都能勉强的睡着觉。
  不论怎么变化,苏联和中国都不会让蒙古太富有,不然两个国家内部可能都会有吞并蒙古的声音出现,扎米扬·勒哈格瓦苏伦上将对谢洛夫的夸奖很高兴,没人会反对客人赞美自己的国家,笑道,“那有机会谢洛夫主席可以经常来蒙古做客。”
  “会的,希望我们三个国家的边界可以永远平静下去。”谢洛夫伸出了自己的手,和扎米扬·勒哈格瓦苏伦上将握在了一起,离开蒙古之后谢洛夫继续沿着铁路去了哈萨克。
  这次他可以说是沿着中国的北部边界转了一圈,不过除了在东北之外,谢洛夫没有进入中国的领土,不然以他克格勃主席的身份,中国方面可能会产生不太美妙的联想。整个边界线他一直都没有感觉到太紧张的地方,不论是从远东还是从哈萨克、或者是蒙古都是如此。
  现在亲眼验证的谢洛夫,可以回到莫斯科找国防部的老头子们喷口水了,到了莫斯科当天他就这么干了,直接表明关于中国的作战计划全部都是垃圾,中国不可能主动进攻苏联,不论是远东还是蒙古、还是哈萨克都是如此。
  “就算以现在的军事力量,我们都是占优势的。所以目前没有增兵的环境,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的各大红旗边防军区可以应付的来,国防部应该考虑把剩余的兵力部署在重要的位置上,你们增加西方集群的兵力我都没有意见。因为那里是前线,但我不需要片面的增兵给东方平静的边界带来不好的变化。”谢洛夫扣着自己的指甲慢悠悠地说道,“我对红军没什么意见,但这种增加兵力的原因我不能接受。”
  “马利诺夫斯基叔叔、格列奇科叔叔、华西列夫斯基叔叔、巴格拉米杨叔叔、朱可夫叔叔,我们的军事力量十分宝贵,美国正在越南大打出手。同时还驻军马来西亚和印尼对峙,虽然没有宣战,但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边界渗透战一直在进行。两三年后,一旦美国出现了颓势,就是我们转守为攻的时候。到时候我们的军事力量必须要有所准备。所以我认为国防部必须建立起来一支空余的力量,作为我们反攻时候的预备队。”谢洛夫不慌不忙地说道,“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土耳其已经没有了美国的核弹保护自己,到时候谁说我们不能趁着美国虚弱的机会,打通通完地中海的路线呢?土耳其人说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不知道他们问过我们苏联人了么?”
  几个元帅互相对视了一眼,都认可的点点头,君士坦丁堡是每一个苏联人的梦想。那里是苏联的传统文化所在,可以说君士坦丁堡比任何目标都重要。这个话题一提起来,中国?对不起,中国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美国都会犯错误踏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何况一个区区土耳其呢?”谢洛夫总算是头一次找到了和国防部这些老人的共同点,早知道这些人心中这么看中土耳其,他早就说出来了。
  美国还能在越南坚持多长时间?似乎两年后的春季攻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此战过后美国就觉得应该撤离越南了。法国对美国的金融攻击也是在越南春季攻势进行的同时,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法国对美国金融攻击没几个月的时间就是五月风暴,这有关系么?谢洛夫觉得自己在克格勃时间长了,分析事情总有一种帝国主义的阴谋,这种感觉。
  “春季攻势之后,应该是最好的机会?看来这两年我需要来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谢洛夫首先选择动手的地方不是印尼,不是苏丹。而是训练了十几年的伊拉克共产党,从他当年注意到这个中东国家的共产党开始,就一直在尽心尽力的保护这个中东唯一实力不错的共产党,甚至提供全套特工训练,第一次教授苏联的肃反经验,不是在印度、也不是在印尼、更不是在苏丹,而是在伊拉克。
  伊拉克在谢洛夫的心中最为重要,那么美国颓废之后,苏联首先就拿伊拉克开刀。
  “注意一下法国的动静,主要是托洛茨基份子在法国的影响力,要密切监视。”谢洛夫总觉得历史上的五月风暴是不是被美国利用来报复戴高乐了。
  “主席,克里姆林宫电话。”谢尔瓦诺夫进来说道,“第一书记让你去克里姆林宫一趟。”
  “知道了!”谢洛夫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让萨哈托夫斯基下去了。他还真的不知道这位让人莫不准脉的第一书记有什么事情。
  谢洛夫没有想到,勃列日涅夫没有想到、柯西金、谢列平也同样没有想到,赫鲁晓夫让所有中央主席团的委员和候补委员都过来,忽然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话,“同志们,你们觉得我两年后退休怎么样?”
第550章
决心已定
  这不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说出退休的言论,在各种场合中,接见外国大使、海边休假、甚至和地方干部谈话中,他都谈过自己什么时候应该退休的问题。从两年前开始,关于退休的言论从赫鲁晓夫嘴巴里面已经越来越多,在过生日的时候接受中央主席团其他委员的祝贺同时,他还没有忘记说这个事。
  可以说在场的中央主席团成员里面,已经没有人没听说他关于退休和接班人这个话题了。但专门把其他主席团委员叫过来,在全部委员面前说要退休,这还是第一次。
  “赫鲁晓夫同志,你在说什么?看看你自己的身体,像是年轻的小伙子一样,你有着旺盛的精力,完全可以继续领导我们。”勃列日涅夫像是条件反射一般的开始挽留。
  从勃列日涅夫开始,其他中央主席团的委员都纷纷开口挽留,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心的。反正这几年当中他们也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
  赫鲁晓夫的精力的确还不错,不像是一个暮年的老人,对于这种挽留他非常高兴,但还是坚定的摇摇头道,“我知道自己已经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两年后我已经快七十五岁,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我已经太老了。苏联由一个七十五岁的老头子继续领导,对我们国家的伟大形象也是一个阻碍,而且我一直领导着这个国家,会造成苏联没有年轻干部的印象,这会让美国人对我们指责。”
  “我从没有想过会一直到死都领导这个国家,我不是斯大林。我想要建立起来一个新的标准,不同于斯大林那种残忍的淘汰机制。所以我放过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我希望我们的事业可以有不同年龄的干部来发展。”赫鲁晓夫此时不复在联合国大会上拍桌子的嚣张,也不是平时在中央主席团训斥其他成员时候的强势傲慢。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我把你们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和同志,有时候我比较容易发怒,很抱歉。”
  “在我的任内,苏联出现了很多问题,但今天我必须说一句,像是斯大林那样强力控制在和平年代是行不通的,人民不会无休无止的忍耐,当然过度的宽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也看到了,我的改革没有全部成功,但也没有全部失败。”赫鲁晓夫很伤感地说道,“以我的年龄可能看不到我们彻底战胜美国的那天,但我愿意为你们打下一基础,我的老朋友们都走了,不知道托里亚蒂同志能不能度过这个难关。”
  然而这一年也并不都是好消息,法共中央总书记莫里斯·多列士死在立陶宛号轮船上,此时,他正在地中海度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格罗提渥去世。意大利部长会议主席、共产党总书记托里亚蒂突然瘫倒在一次少先队的活动上,现在正在抢救当中,苏联政府刚刚在两天钱发表了慰问,这些同赫鲁晓夫交往密切的共产党人,一个一个地弃世而去,不免会给他带来些伤感。
  “第一书记是不是有些伤感?我们这些共产主义者,不应该沉迷于伤感当中。如果是因为一些国外的同志离世,所以心情有些低落,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我认为第一书记可以考虑休假一个月,来摆脱这种情绪。放松一段时间心情之后,在来谈论这个问题。”谢洛夫开口道,“莫里斯·多列士同志和格罗提渥同志、走完了人生的历程,我们虽然有些伤感,但不应该被影响到,第一书记,我陪你在苏联转一转吧,让你看看现在的国家。”
  “好,相信勃列日涅夫同志、柯西金同志、谢列平同志可以在我休息的时候管理好整个国家,我就休假一个月。”赫鲁晓夫点点头,认可了谢洛夫的提议。
  勃列日涅夫像是往常一样离开,在轿车中做出一副思索的样子,让旁边的基里连科有些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他从来没有见过勃列日涅夫出现这个样子。
  “伊里奇,你刚才在想什么?”到了家之后,基里连科才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我在想我七十多岁的时候会不会自己退休!”勃列日涅夫很认真的回答了自己的战友,这个答案是不会,除非他也像是赫鲁晓夫提拔谢列平一样,弄出一批拥护自己的年轻人。但这是不可能的,这批人首先会去拥护谢列平。
  勃列日涅夫现在是一个弱势的第二书记,他当然是赫鲁晓夫选择的继承人,但在中央主席团委员当中,柯西金加上他的左右助手就占了三个位置。谢列平虽然只是自己,但在中央委员的支持上,却是三个人当中最高的。勃列日涅夫好像不论在哪个层次都不占便宜,甚至还是吃亏的那一方。
  此时的谢洛夫很符合一句话,或者不是一句而是几句,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狐假虎威什么的,带着第一书记出来散心的他,有一种带你装逼带你飞的感觉。
  “出来转一转是个不错的选择,老头子就应该劳逸结合,现在是不是好多了。”谢洛夫陪着赫鲁晓夫在黑海旁边的度假胜地索契,享受着这里不错的气候。索契在苏联的定义就是一个度假城市,每年都接待着全苏联的人,不论是在什么时候,这里都有人。
  当然目前克格勃正在着手建立印尼的旅游线路,印尼的环境更加适合度假,可惜谢洛夫上次在印尼天天都在防备有人干掉自己,连内务部都没有出去过几次。现在可以把当时的成果带回苏联。
  “如果托里亚蒂同志这次顶不过去,意大利会不会重新回到美国的怀抱?”神色轻松的赫鲁晓夫似乎已经摆脱了伤感,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在有个人感情在内。
  “也许吧,不过共产党这么多年的执政并不是没有效果,首先意大利信奉天主教的调查已经一半一半了,剩下一半意大利人也不是很赤诚。更多认为宗教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再者意大利十几年来正在极速的南斯拉夫化,中立主义十分明显。意大利已经差不多确立起来了两个大党的政治结构,美国想要消弭这种影响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谢洛夫知道,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最终还是要取决于苏联和美国的胜者是谁。
  总不能苏联支持的一个势力一旦上台,就永远不会下去了。国家怎么可能一点错误都不犯?就算他有记忆可以抢先下手,仍然不能规避所有错误。否则刚果的卢蒙巴就不会死,今天的刚果应该是一个亲苏的国家。可关键当时他就是忘记了这个国家,这上哪说理去……
  在苏联东欧四大集群的眼皮底下,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活的都很安逸。这是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者么没有的待遇,美苏在欧洲的几百万军队,逼得两个国家不得不在那里谈笑风生做伪君子,嘴巴里面喊和平。
  “父亲,卢比杨卡送来一个消息。”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进来说道,两人立刻跟着赫鲁晓夫进去,这是苏联的专线保密电话,这种电话,在同是社会主义的中国也有,是用于秘密事项的沟通的,因为都是红色,所以被俗称为“红机子”,只有正部级以上重要领导才能在家中配备。正在家中的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拿起电话,对方是一个不怎么熟悉的声音,要找谢洛夫。
  这种电话自然也不是完全无缺,只要谢洛夫想,他就能完全把红色电话通讯内容知道。
  “托里亚蒂同志还是病逝了,哎!”赫鲁晓夫叹了一口气说道,“不知道意大利和我们苏联的关系以后会怎么发展。”
  “该弄明白的东西我们都已经弄明白了,以后我们的实力超过美国,那些所谓的盟国自然会转向!”谢洛夫指的是苏联通过在意大利建厂,获得的轻工业品技术。至少现在两国技术上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差别。
  在索契修养的赫鲁晓夫第一以苏联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的身份对意大利部长会议主席、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帕里米罗托里亚蒂同志的病逝表示哀悼。最近几个月赫鲁晓夫已经送别了好几个国外共产党的领袖,可能正式这些国外共产党领袖接连去世,才让赫鲁晓夫升起了退休的念头。
  跟随赫鲁晓夫从索契回来的谢洛夫,瞬间被询问赫鲁晓夫改变主意了没有。谢洛夫的回答一律是摇头,表示自己没有询问赫鲁晓夫是不是真的想要退休。
  这个问题还是赫鲁晓夫自己解答的,他并没有改变注意,表示自己还是决定两年后退休,希望在剩下的两年时间里,其他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们能团结一致,爆发出来最大的能量,他自己也像看见自己退休之后的苏联领导层,是不是会领导好这个国家。
第551章
团结的力量
  谢洛夫相信一点,未来两年内苏联内部各个派别的干部,会团结一致爆发出来最大的热情,也许会让苏联的经济两年中出现一个难以逾越的记录。因为从正常上来看,赫鲁晓夫这个举动就像是在毛驴的前面吊着一根萝卜。关键是这个萝卜是如此充满了诱惑力,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做出成绩,让赫鲁晓夫安心的退休。
  他们是不是同意赫鲁晓夫的政策这不重要,只要让这位第一书记放心退休,剩下的人可以慢慢的把他们不喜欢的政策纠正过来。反正赫鲁晓夫都已经通知这个国家这么多年了,最后两年又怕什么呢,就像他自己说的,两年后一个已经七十五岁的老头,可能更喜欢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不过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做出一副还没有做好离开赫鲁晓夫的准备,不能接受没有赫鲁晓夫领导的表情,不过他们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自己才知道。
  苏联干部的热情,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估计谢洛夫在这两年会看到。想想苏联各派干部团结一致的样子,这才是所谓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从那天开始,不论是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还是谢列平,都没有在提起退休的事情。就好像已经把这件事淡忘了,而实际上他们都在发动自己的全力交出一副满意的答卷。
  谢洛夫也有自己的任务,就是要和在西欧特立独行的法国并肩作战一次。不过苏联的基础条件比较一般,这个年代的苏联外汇储备、在英法德之后、仅仅比一些荷兰、比利时这类的国家要多,所以这件事还是要逃脱不了提前准备这一办法。
  东欧国家加上苏联的外汇储备部门名字不都是一样,但如果说掌握了外汇第二大的部门,谢洛夫倒是知道的,苏联就是克格勃、民主德国就是斯塔西、全都是各个国家的情报部门,因为特工出国是需要潜伏资金的,你拿一堆卢布出去,美国人也不收啊。
  这次还是要联合作战,召集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这些盟国和苏联一起出击。一般人都觉得像克格勃这种机构都是很阴险的、很神秘的,甚至参与过非常残酷的大清洗,大整数,那么整人不赔本的,是这样一个机构。然而,其实克格勃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捍卫某一个领导人,而是捍卫整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所以他们总在努力的寻找各种各样真实的资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