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404

  正常情况下,谢洛夫也是可以在现在开始休假的,不过鉴于历史上赫鲁晓夫将在今年下台,加上他本人一直以来都不在莫斯科,经常去外地视察或者出国,所以谢洛夫的休假时间一直比较诡异,主要目的还是防止有事情发生。在几种原因的综合下,谢洛夫从六月份开始一直在密切监视国内的动静。
  赫鲁晓夫对谢洛夫的意义十分重大,他需要给谢列平争取一点时间。哪怕谢洛夫知道谢列平只比自己大十岁,如果上台年龄上肯定和自己有冲突。他也希望谢列平不要像是历史上一样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这完全是谢列平的个人魅力和风格让谢洛夫欣赏的缘故。就算最后失败了,多几年时间也会让他们这些人站稳脚跟,别像是秋风扫落叶一样被勃列日涅夫轻松的收拾掉。
  “伊格纳托夫?”谢洛夫真想问问这位仁兄,你不会真的认为这么国内的强力部门是吃干饭的吧?如果不是,请问你怎么绕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关?怎么我这个克格勃主席就这么没有威胁力嘛?
  谢洛夫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政变的前兆,如果是孤立事件,那很好办,直接汇报赫鲁晓夫杀鸡儆猴,如果是政变的前兆就要慎重对待了。想了一下谢洛夫拿起来电话道,“特别调查部,加大力量调查一下伊格纳托夫,我要知道他最近的动静。记住不要打扰本来就在他身边中我们的人,你们进行独立调查。”
  为了防止意外出现,谢洛夫必须用两批不同部门的人调查一件事,这是防止早先在伊格纳托夫身边的克格勃卫士已经被收买,虽说这种可能性很低,但不得不防。
  还有就是谢洛夫必须马上见到谢列平,谢洛夫是独立的安全部门最高负责人,但其实他还有一个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谢列平。总负责人其实是谢列平不是他。见谢列平的原因不是汇报工作,而是谢洛夫想要知道谢列平目前对赫鲁晓夫是什么态度。这是判断伊格纳托夫单独的不满,还是有一定基础准备联络其他干部的判断标准之一。
第501章
政变注定失败
  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谢洛夫经过试探发现谢列平没有明显对赫鲁晓夫不满,坏消息是通过对伊格纳托夫的跟踪调查,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过从甚密,通过伊格纳托夫最近的行程,克格勃发现伊格纳托夫频繁的出现在苏联各地,如果进行有罪推定,波德戈尔内至少也没有对伊格纳托夫上蹿下跳的举动阻止。
  事情有些大条了,波德戈尔内是分管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其实从科兹洛夫病倒之后,属于第二书记的权利被赫鲁晓夫分成了两部分,其实是三个部分。科兹洛夫病休后,赫鲁晓夫不得不对接班人问题作出重新安排,将勃列日涅夫和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波德戈尔内同时调入中央主席团,根据赫鲁晓夫的安排,勃列日涅夫担任第二书记,波德戈尔内管组织人事工作。最后一项不太明显的权利则交给了谢列平,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谢列平的权力得到增大,增加监察外交部、军队、克格勃和公共秩序维护部的职能。
  谢列平可以监察苏联陆海空三军和火箭部队,克格勃国内外特工和全体边防军、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警察机关,权力几乎赶超当年贝利亚时代的内务部。
  历史上那次政变赫鲁晓夫面对的局面是这样的,两个接班人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控制苏联国内所有强力部门的谢列平,苏联经济方面的掌舵者柯西金、苏联思想领域的权威苏斯洛夫,中央主席团内赫鲁晓夫的支持者处在少数。但其实赫鲁晓夫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要克格勃不叛变事情还是可以控制的,那次政变中克格勃屏蔽了赫鲁晓夫和支持者的联系,让赫鲁晓夫的支持者无法回到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已经准备好了所有中央委员在莫斯科,第一轮罢免赫鲁晓夫的投票以一百比七十获得通过,赫鲁晓夫被罢免后,勃列日涅夫的当选则是全面通过。两轮投票让谢洛夫得出的信息就是,第一轮投票表明虽然中央主席团的重要人物都反对赫鲁晓夫,但中央委员层面哪怕勃列日涅夫已经做好了工作,仍然有赫鲁晓夫的支持者。第二轮投票则证明在赫鲁晓夫下台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是人们心中最适合的人选,他们相信性格温和的勃列日涅夫不会进行大变动。
  当然这种相信是错误的,后来的事情是支持赫鲁晓夫的政治局委员全部被调离,随后就轮到了首先跳起来的伊格纳托夫、在政变中做出了出格举动的谢米恰斯内,随后则是叶戈雷切夫、季库诺夫、谢列平这些人。
  共青团和安全干部被收拾掉之后,就是分管组织的波德戈尔内、最后则是经济领域地位十分稳固的柯西金,至于权威仅限于思想领域的苏斯洛夫则没有问题。
  谢洛夫有两个选择,马上告诉赫鲁晓夫,然后在萌芽状态中就挫败这次未遂政变,赫鲁晓夫自然会通过正常的方式把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一撸到底。第二和选择是等到串联的规模更大一些,干掉一批人。
  后者风险巨大,首先串联规模变大克格勃就无法在赫鲁晓夫那边交代,谢洛夫这个克格勃主席失职是避免不了的。赫鲁晓夫成功挫败政变也会对谢洛夫产生疑虑,万一没被赶下台谢洛夫等于是为赫鲁晓夫殉葬了。所以他只能选择前者,在还只是萌芽状态中就告知赫鲁晓夫真实的消息,让他把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处理掉。
  “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到了今天才算是理解这句话。”谢洛夫终于明白为什么政治难搞了,如果自己以目前掌控的情况让赫鲁晓夫决断,很难说这次收获最大的是谢列平还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同出乌克兰,本身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把波德戈尔内搞掉,只要勃列日涅夫继续韬光养晦,他就是最大的胜利者。顺便接收波德戈尔内的支持者,成为当人不然的接班人。
  这样最强大的三种势力,就变成了两种,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罗黑帮和谢列平的共青团干部,当然也许第聂伯罗黑帮也许根本不存在,因为接班人稳固的勃列日涅夫,受到的是整个乌克兰帮的支持,而不是其中一部分的第聂伯罗黑帮。
  隐瞒是不行的,一旦像谢米恰斯内做出格的事情,谢洛夫说不定也会被换掉。三天后赫鲁晓夫从国外访问归来,谢洛夫已经在赫鲁晓夫的办公室等待递交国家安全报告。
  “这是真的?”赫鲁晓夫的脸上充满了愤怒,声音则是压抑的。到了这个地位其实如何斗争不需要任何人教,就在七年前,他还收拾掉了马林科夫那群人,豁然抬头问道,“这件事除了你目前调查到了端倪,还有没有别人知道?”
  “伊格纳托夫嘛,有可能,而且总的来说,他这个人不好。”赫鲁晓夫本身就对伊格纳托夫看不上,所以最后科兹洛夫成了第二书记,伊格纳托夫则被打发到苏维埃工作。所以知道伊格纳托夫的动作,他一定都不意外。但赫鲁晓夫没想到这里还有波德戈尔内的问题。
  “克格勃不会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我以自己的生命担保调查的真实性,但关于波德戈尔内同志的问题,我无权过问,他是中央主席团的委员,我只是一个中央委员。”可以调查么?当然可以,克格勃如果反水把赫鲁晓夫搞下台都是有可能的,但谢洛夫绝对不会承认也绝不会这么做。
  赫鲁晓夫时期因为克格勃刚刚从内务部分出来,其实各种规章制度是有漏洞的,加上赫鲁晓夫挑选的克格勃主席都是一群年轻人,所以出于信任的情况下,才造成了克格勃反水对自己的致命一击,但这种事情只会出现一次,所有人看到克格勃在政变发生时候的作用,就会对克格勃进行限制,防止这个组织在以后又来第二次。
  可以说克格勃的第一次是十分宝贵的,如果真的表现出来能对中央主席团委员造成威胁的能力,不论谢洛夫是保赫鲁晓夫,还是和勃列日涅夫一起政变,最后的结果都会像谢米恰斯内一样被换掉,特工组织反水参加政变、切断第一书记和支持者的联系,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当做没有看见。
  “哦!”对于谢洛夫的回答,赫鲁晓夫心中还是满意的,签发了一道命令交给谢洛夫道,“这样就能调动情报力量把事情弄清楚了,一定要查清楚波德戈尔内的问题,一定要保证真实性,我也希望波德戈尔内同志不要犯错误。”
  虽说实际上谢洛夫不需要这道手令,不过还是做出了一副很需要,没有就不行的样子,通过这个举动谢洛夫也明白了赫鲁晓夫的处理办法,调查之后只处理这两个人,至少暂时先处理这两个人,用这种冷处理的办法把影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这次和七年前环境不同的是,目前赫鲁晓夫的改革处在关键阶段,作为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一直在想要改掉苏联的问题,目前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地方很成功有的地方很失败,处在一个毁誉参半的境地,虽然没人表达不满,但通过谢洛夫报告伊格纳托夫的动静,赫鲁晓夫仔细一想也知道肯定有人是不满的,这种情况不能扩大打击面。
  回到卢比杨卡之后,谢洛夫马上召集克格勃的国内调查部门,国内防谍总局、秘密警察总局、警察总局分别成立一个调查部门,多组织几个部门防止一个部门出现纰漏。
  “根据第一书记的命令,对中央书记波德戈尔内进行秘密调查,各部门的同志们必须严格保密,有情况马上向我汇报。最近几个月我都在莫斯科,不用担心找不到我。”谢洛夫亲自调集各部门开始对波德戈尔内进行监视,表明了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从八月份开始,关于波德戈尔内和伊格纳托夫的动静每三天送到卢比杨卡一次,谢洛夫仔细辨别每条消息,还着急了第一总局的对外情报司一些分析人员进行解析。谢洛夫曾经是对外情报司的司长,对这个部门当然是信任的。
  经过卢比杨卡的辨别之后,波德戈尔内和伊格纳托夫两人的动静每时每刻都被赫鲁晓夫得知的一清二楚,其实从现在开始谢洛夫就知道,所谓的政变肯定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某些个别干部对党和国家不满,同时因为个人操守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被赫鲁晓夫撤职。
  从掌握的情况来看,波德戈尔内至少是没有把伊格纳托夫不满的事情告诉赫鲁晓夫,至于在疗养地点中伊格纳托夫接触的其他干部,以后说不定也会被换掉。所谓的政变在刚刚萌芽中就失败了。
  到了十一月中央主席团召开全会,谢洛夫破天荒的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就是赫鲁晓夫发难的时刻。
第502章
轻易碾压
  中央主席团全体会议,在每年的十一月召开,通常是研究在一年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赫鲁晓夫也会做一些人事调整。今年其实赫鲁晓夫想要在召开会议的时候谈一下农业问题,这对于苏联已经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但出了这种事情,农业问题也必须要延后再说,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和党的团结相提并论。
  进入克里姆林宫之前,谢洛夫的专车专门从门口停下,在没有确定异常之后便进去。克里姆林宫的卫戍部队,在谢洛夫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安插几个指挥官和领导层有自己人就可以放心,虽然他是克格勃主席名义上这些人的长官,但克里姆林宫中的人是苏联的最高领导层,想要让卫戍部队的指挥官不听命令不是没有办法。
  克里姆林宫卫戍部队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抓他。所以就算是埋下了暗线仍然不可信,谢洛夫必须在普通士兵中埋下暗线,每年他都会往克里姆林宫卫戍部队中安插超过两百人的队伍,这些人有合法的身份,但其实都是从七大特工城走出来的空白人,用克格勃安排一个身份之后进入克里姆林宫卫戍部队中服役,两年更换一次,服役之后派往国外或者在国内找一个职务继续做间谍工作。
  作为一个数学不太好的人,谢洛夫仗着自己还算不错的记忆力,把这批人的名单死死记在脑子里,哪怕是瓦莉娅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今天克里姆林宫一切正常,勉励了两句之后他继续上车前行到中央主席团的会议厅。
  下车之后谢洛夫矗立在大楼面前,但眼睛的余光见到了第二书记的车从另外一个方向缓缓驶来,不动声色的从口袋里面拿出一个药瓶,拿出两片好像是药片的东西塞在了自己的嘴巴里面,面无表情的进入大楼。
  “契尔年科,你看到谢洛夫的动作了么?”勃列日涅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问道。
  “没有听说过谢洛夫有什么病啊?”显然作为一个秘书契尔年科是合格的,在察言观色这方面他不需要任何人教他,勃列日涅夫看到的事情他也一样看到了。
  “谢洛科夫说,在克格勃主席办公室倾倒的垃圾中,发现了安眠药瓶。”勃列日涅夫透漏出了这个消息,令人契尔年科十分惊讶,“谢洛夫才三十七岁,会经常性的服用药物么?”
  “我们这个克格勃主席,出国的频率可比任何人都高,也许是时差倒不过来吧?”勃列日涅夫不动声色提出了一个设想。谢洛夫早在做军事管理总局局长的时候,就曾经进入过克格勃总医院治疗,虽然具体的事情被严格保密,但本身住院这个事情并不是秘密。随后则开始了疯狂的锻炼,这种锻炼强度整个卢比杨卡都知道。
  把两件事联系起来,勃列日涅夫认为谢洛夫应该有很严重的失眠症,到了必须用药物才能控制的地步,至于每年高强度的锻炼,则可能是消耗精力让身体疲惫,体力工作者都知道,白天如果做一整天的体力运动,晚上更容易进入梦想。
  两句话的功夫,勃列日涅夫下车和谢洛夫前后脚进入了大楼,稍早进去的谢洛夫神色淡然,嚼着嘴里面的看起来很像药片的牛奶糖。他只不过吃了两块糖而已,怎么说也是克格勃主席,这种东西这么多年看也看明白了。至于别人怎么想不管他的事情,如果有人问他的身体状况,那从他本人这里自然得到的答案就是身体好的不像话,反正谢洛夫又没有说谎,相信不相信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这次中央主席团的会议其实从刚开始就已经注定,仅仅查出来的两个人其实根本不够格发起挑战,管组织的中央书记又怎么样?对手可是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这种级别的碰撞,过程就应该和谢洛夫打自己儿子差不多,注定是惨案。
  赫鲁晓夫想要收拾一个中央主席团的委员,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这点从平时开会的时候,赫鲁晓夫根本听不到反对声就能看出来,除了科兹洛夫和苏斯洛夫之外,基本没人会面对面的和赫鲁晓夫对着干,勃列日涅夫那些人只是在赫鲁晓夫平静下来后,提出两句抗议,让赫鲁晓夫尊重中央主席团的其他委员。
  照例谈了一下农业问题,赫鲁晓夫话锋一转把话题引导了党内的团结问题。猛烈的抨击一些中央主席团委员搞小圈子的举动,激烈的程度让所有人都面面相视,心中充满了紧张。几乎大部分的中央主席团委员都在有些问题上对赫鲁晓夫不满,甚至他们本人也不知道,赫鲁晓夫到底指的是谁。
  赫鲁晓夫的咆哮声响彻在会议室当中,也把本来听着农业问题昏昏欲睡的谢洛夫魂勾回来,一侧头看见站在主席台前方的赫鲁晓夫情绪激动的对某些事情进行指责,“一些同志分管组织工作,却利用这种工作做出对国家和党有害的事情,这是非常恶劣的犯罪行为,这是要反对我么?我是从斯大林时代活过来的人,我不愿意用那种方法,但不代表我什么都不会做,伊格纳托夫同志这种行为,绝对不能被容忍,这是对党和国家的背叛。”
  “波德戈尔内,我对你这么信任,在几次伊格纳托夫和你的接触中,你却没有把伊格纳托夫的不满告诉我,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赫鲁晓夫说完话狠狠地喘着粗气,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的目光则落到了波德戈尔内身上,他们知道,最坏的结果是波德戈尔内的政治生涯结束,在赫鲁晓夫和波德戈尔内之间进行选择,结果不言而喻。
  就和谢洛夫猜想的一样,波德戈尔内虽然激动的进行反驳,但几乎一开始就被所有人划清了界限,表示自己没有背叛赫鲁晓夫的举动。这个时候赫鲁晓夫一抬手让谢洛夫上来,自己做到了旁边的位置上道,“我不会诬陷任何一个中央主席团委员。”
  一直挂着平淡表情的谢洛夫站在了刚刚赫鲁晓夫站立的位置上,从自己随身的公文包中拿出了一沓文件,“八月十六日,伊格纳托夫在黑海度假的时候和坦波夫州州委书记进行谈话,言语中对第一书记同志的很多政策流露出不满。”
  “八月十九日,交谈对象换成了托木斯克州州委书记,指责第一书记在农业改革失误的地方,说第一书记在农业方面的改革一团糟。”
  “八月二十二日,是卡卢加州州委工业书记。八月二十三日、八月二十五日……”谢洛夫表无表情的一条一条的继续表述,然后停顿了一下看向中央主席团委员们的脸色,拿出了赫鲁晓夫签发的命令宣读道,“伊格纳托夫的问题受到阻碍,已经脱离了克格勃的职权范围之内,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继续追查伊格纳托夫的问题,九月三日,苏联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
  宣读完毕之后,表明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谢洛夫继续道,“从八月份开始,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中央书记见面六次,其中有四次克格勃都获得了两人的交谈记录,可以确定波德戈尔内同志,明确的知道伊格纳托夫散布不满的言论。”顿了一下看向波德戈尔内询问道,“中央书记同志,需要我宣读一下你们的聊天记录么?”
  波德戈尔内清楚的知道当天他们聊一些什么问题,实际上对赫鲁晓夫的不满是普遍存在的,在私下场合会聊到这个问题,只不过伊格纳托夫是谢洛夫心中黑名单上面的人,在加上比较跳不知道隐藏,所以被谢洛夫发现。
  不管对面有多少人,这次对谢洛夫来说都是一样的,任何事情都改变不了他继续抱大腿的决心,这个时候伊格纳托夫跳出来,只能让谢洛夫借人头一用,先领个军功再说。
  事已至此,波德戈尔内也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结束了,用非常不满的腔调说道,“身为第一书记利用情报部门监控干部的活动,这难道是正常的么?”然后把矛头对准了谢洛夫大声喊道,“你不过是赫鲁晓夫的养的一条狼。”
  不应该是虎么?谢洛夫整个过程中眼皮子都没有动一下,高高在上的中央组织书记已经不在了,剩下的只是败犬的哀嚎,等到波德戈尔内发泄完毕之后,才轻飘飘地说道,“没有第一书记的手令,克格勃没有调查的权利。还有企图政变的证据中没有只向你的,那是伊格纳托夫的事情,不过你不应该对第一书记隐瞒。”
第503章
国家安全总政委
  “对人民负责是我们伟大红军,我们克格勃是对国家负责,在国家和人民有冲突的时候,肃反工作者的选择往往是国家,哪怕我们知道工作完成之后,也许我们不会有好下场。”谢洛夫说完这句话,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波德戈尔内的下场已经注定了,在赫鲁晓夫的碾压下,没人会不同意对波德戈尔内进行处理,一致同意波德戈尔内不再适合担任中央书记的职务,这个赫鲁晓夫的接班人之一已经下马了,随后则是伊格纳托夫的问题。和波德戈尔内模棱两可的态度相比,伊格纳托夫的问题显然会更加严重。
  “伊格纳托夫马上停止一切职务,他的职务又副手谢米恰斯内代替。”赫鲁晓夫干脆地说道,赫鲁晓夫对伊格纳托夫的形象本来就很差。这次处理起来丝毫不拖泥带水。
  第一项任命是把谢米恰斯内扶正,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赫鲁晓夫本身就比较偏爱年轻人,对谢米恰斯内也有一定的印象,自然会做出让谢米恰斯内接替伊格纳托夫的职务抉择。
  “立刻对伊格纳托夫进行审讯,一定要查清楚伊格纳托夫的一切问题,尤里,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赫鲁晓夫从头到尾都在说怎么处理这次的事情,让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根本插不进去嘴,一道又一道命令从赫鲁晓夫的嘴里面发布。
  整个会议中赫鲁晓夫从始至终一直掌控着形势,基本上到了没有其他人插嘴的地步。可能是波德戈尔内倒台的没有预兆,其他人还需要一段时间接受现实。
  “嗯,知道了。”有些黑眼圈的谢洛夫睁开眼睛,这个动作清楚的落在了勃列日涅夫的眼中,出言道,“尤里,是不是最近休息的不好?要不要先回去?”
  “不用,我还这么年轻,身体一直都很好。”谢洛夫的回答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这让勃列日涅夫温和的笑笑,没有继续发言。
  波德戈尔内的意外落马,其实对勃列日涅夫的好处也很大,一个竞争者就此消失,从现在开始他的位置更加稳固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应该感谢这个克格勃主席。但勃列日涅夫已经隐隐的感觉到,谢列平会成为自己一个不太好对付的对手。按照现在的布局来说其实远远不够,克格勃当中只有谢洛科夫还是太孤单,有机会勃列日涅夫还要往克格勃里面塞人。
  最后的结果是波德戈尔内因为个人原因,被解除了组织中央书记的职务,提前退休回家。伊格纳托夫还需要交代自己的问题,以及一些渎职的问题,这件事则交给了克格勃来做,谢洛夫把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找来,两人亲自把伊格纳托夫控制住。伊格纳托夫面临的处罚也不严重,估计可能会被监禁一段时间释放。
  “任何政变的企图都应该被粉碎,不过鉴于维护中央的团结,这次我就简单的处理一下!”赫鲁晓夫最后为这次的风波定下了基调。
  “相关的审讯就交给你们内务部了,这种事情我们本身还是不好出面。不过克格勃的人还要在旁听。”谢洛夫亲眼看到伊格纳托夫被带进了内务部当中,剩下是正常的审讯,他也不准备干涉。苏联的政治风气决定了一件事,一旦从政治组成中掉下来,基本上就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当然也有例外,勃列日涅夫的运气就非常好,正好赶上科兹洛夫病倒,连带着很多勃列日涅夫的部下也开始进入苏联的政治高层。
  “知道了,政委同志。”谢洛科夫不敢怠慢的回答道,在昨天中央主席团的闭幕后的全体会议上,谢洛夫被任命苏联国家安全总政委,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苏联国家安全总政委,至少近三十年没有出现过了,上一个有这种兼职的人也赫赫有名,亨利希·格利戈里耶维奇·亚戈达,大清洗时期的首个操刀者。当时的任命中谢洛夫是拒绝的,不过在赫鲁晓夫说明了原因后,他又接受了。很简单,谢洛夫没有资格拒绝两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