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404

  克留奇科夫是苏联最后一代克格勃主席,他是八一九政变的核心人物和主要策划者,是最坚定的强硬派,在八一九政变里面的领导人当中起到一个策划者的作用。最早认识到了苏联解体的危机,准备利用当年的克格勃对挽救苏联的行动进行输死一搏,直到被捕入狱都对自己所做的不表示后悔,毫无疑问是八一九政变的核心。
  不过克留奇科夫时代的克格勃,已经不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不敢反抗的组织了,克格勃的最后潜力已经在安德罗波夫时代耗尽,克留奇科夫手下的克格勃不过就是一个一般的强力部门,对付中层干部还有威胁力,叶利钦那种级别的干部根本就不会甩克留奇科夫。
  但毫无疑问,克留奇科夫就是谢洛夫需要的人,这个人对苏联的忠诚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人目前不在安全部门工作,谢洛夫还需要一段时间提拔他。
  使用克留奇科夫的好处有很多,最明显的好处是和安德罗波夫交好,使用这个人不会让勃列日涅夫引起防范之心,因为克留奇科夫身上有很明显的安德罗波夫色彩,所以谢洛夫很容就可以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摘的一干二净,再者克留奇科夫这个人后世的表现也足够让他信任,能力不是问题,忠诚度也不是问题,那么就没有问题了。
  “好,就这个人,这样因为他身上的安德罗波夫色彩,勃列日涅夫不会认为是你在有意架空谢洛科夫,哇,我们的里海虎什么时候这么有手腕了?”阿厉克赛想了一下脸色惊奇的神色,好像第一次认识谢洛夫一样。这还是那个刚刚接任内务部部长就展开清狱的愣头青么?简直就是一个老辣的政客,还是非常不要脸的那种。
  “你有机会就想讽刺我两句,当年贝利亚被斩首的时候,怎么没有把你这种余党一起斩草除根呢,这简直就是第一书记仁慈的一面大放光芒。”谢洛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如果今天苏联是贝利亚执政,那安全干部绝对是最为嚣张的一批人,还用着他天天玩脑力想着怎么进行政治博弈?
  都怪前辈不给力,所以今天自己才嚣张不起来,这就是他对贝利亚的评价。当年贝利亚要是心狠手辣一点,哪有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的事情,今天苏联就是被安全干部严格把控的联盟,能力也有,支持力也有,强力部门也有,竟然输了,这上哪说理去?
  “这么说来?今天你的所有烦恼,都怪我们当年抓不住机会喽?我是不是应该向你道歉?”阿厉克赛一副看见外星人的表情,心说要不是贝利亚失败你今天都不知道在哪里胡混呢,能不能坐上克格勃主席都不知道,这个黑锅背的简直莫名其妙。
  “说得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谢洛夫一点都没有在乎对方的感受,先是捅了对方一刀,然后一点不客气在伤口上撒盐,贝利亚死了这么多年了,就算是再多的遗憾阿厉克赛那批人也承认的现实,这倒不会影响双方的友谊。
  在格鲁乌总部闲聊了一会,谢洛夫便坐车回到了卢比杨卡,克格勃的主要吸收成员手段是自我挖掘,也就是说主动权是在克格勃手中,毛遂自荐不是不可以,但通常的结果是被拉入黑名单当中,主动的人不被克格勃信任,当然也有例外,很少数的例外中最出名的人是后来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就是毛遂自荐打动了克格勃的极少数人。
  所以吸收克留奇科夫进入安全机关,对于有着这方面传统的克格勃不是问题,对于克格勃主席就更不是问题了,想要圣旨是吧?谢洛夫完全可以写一张,要多少就可以写多少。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谢洛夫想要一个人来安全部门工作,直接开口要人就可以了,晚上时间他就到了安德罗波夫的家,表明自己希望克留奇科夫进入安全机关。
  “为什么?”安德罗波夫心中也是有些惊讶的,不知道为什么谢洛夫会开口要人。
  “我们的同志认为克留奇科夫同志更适合在克格勃工作,这就是评估的结果,所以我就准备和你谈谈。”没有为什么,克格勃就是可以开口要人,谢洛夫能自己出面已经很重视安德罗波夫了,通常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这么费劲。
  “谢洛夫有严重的精神问题,哪方面?”勃列日涅夫听到谢洛科夫的话也是大吃一惊,他对自己看人向来是非常自信的,但从来都没有发现克格勃主席有这方面的问题。
  “似乎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不过卢比杨卡的人都认为是谢洛夫主席是因为总是策划太血腥的东西有关,这点从他对外的计划就能看出来!”谢洛科夫也是把自己听信的传言说出来,只是他不知道这种传言是谢洛夫自己散布的,谢洛夫自己的精神问题早就好了,散布这种言论只是造成一副工作压力过大的假象,和克格勃内部那种叶卡捷琳娜三世的传言都是出于假宣传部的手笔。
  “这样?不过谢洛夫的对外计划确实都很疯狂,不过他那种工作方式就像是一根钢丝被拉到极限,一旦绷断了说不定会让他瞬间倒下,但谢洛夫年纪不大,十年内应该还不是问题。”勃列日涅夫也是很注重自己身体的,本来以前他不是这样,但自从科兹洛夫骤然倒下之后他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了。
  勃列日涅夫本身其实没什么自律性,他对伏特加和香烟的喜爱伴随了一生。这和对自己身体的关心不矛盾,有些人就是这样,生病了舍得花钱,抽烟喝酒一样舍得。
  “还有什么消息么?”勃列日涅夫让谢洛科夫去内务部就是为了好控制住谢洛夫,这点谢洛夫猜的一点都没有错,同时也是试探一下里海虎到底能不能被控制住。这个举动算是对克格勃主席这个关键位置上的谢洛夫进行一次试探。
  “谢洛夫主席昨天在主席团会议上宣布一件事情,越级提拔了一个内务部副部长!”这句话说出来让勃列日涅夫心中一紧,脸色就是一变赶忙问道,“他提拔的是谁?谢米恰斯内留下的人?还是共青团的人?”
  几乎在一瞬间,勃列日涅夫就认定谢洛夫看出了自己的目的,找一个人监视谢洛科夫。这种明显是防备的举动,让勃列日涅夫心中有些警觉。但看到了谢洛科夫提供的消息,这种解决已经解除了。
  克留奇科夫·弗拉基米尔·亚力山大罗维奇,生于察里津市。俄罗斯人。卫国战争时期在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所属的企业当画线工:四三年起做共青团工作,任共青团中央驻特殊建筑安装部门负责人。四四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四五年任共青团斯大林格勒市巴里卡德区委第一书记。后任共青团斯大林格勒市委第二书记。一年后在斯大林格勒市拖拉机厂区检察机关工作。四七年任斯大林格勒市检察院检察官。四九年毕业于全苏法律学院。随后任市基洛夫区检察院检察官。苏联外交部高级外交学校学习,任职于外交部第四欧洲司。年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馆三等秘书。随后调任苏共中央机关工作为苏共中央秘书处处长。
  这份简历的开始勃列日涅夫就看到了共青团的履历,几乎在瞬间就把克留奇科夫和谢列平联系在了一起,谁让谢列平对共青团都巨大的影响力呢?但随后勃列日涅夫就打消了这个想法,看到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馆三等秘书这行字的时候就放下了戒心,他清楚的知道安德罗波夫的工作履历。克留奇科夫这个人应该是安德罗波夫那边的人。
  勃列日涅夫得出了自己的判断,提拔一个秘书处处长做内务部副部长肯定是越级提拔,但其实也说得过去,让谢洛夫这么做的原因,应该有安德罗波夫的影响力在其中,和谢列平倒是没什么关系。这么看来不是克格勃主席对自己的反击,这就好,说明这头里海虎是可以控制的。
  谢列平的家中,谢洛夫和叶戈雷切夫、谢米恰斯内围在一圈,和勃列日涅夫一样也在谈论同样的问题,叶戈雷切夫摇摇头道,“第二书记看来是来者不善,准备伸手进克格勃了,尤里,事情还在控制中么?”
  “没问题,一个谢洛科夫不会造成多大影响的,放心吧。”谢洛夫一边用锉刀摩着自己的手指甲一边说道,“如果勃列日涅夫是第一书记的话,我就真的没办法了,幸亏赫鲁晓夫还在!”谢洛夫从侧面告诉这些人,赫鲁晓夫是第一书记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如果勃列日涅夫是第一书记,这才不好办。
  只有叶戈雷切夫有些沉思的点点头,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都不以为然,历史上在谢列平的团体中,叶戈雷切夫算是出谋划策的人物,但却是被勃列日涅夫最早换掉的。他的被换表明勃列日涅夫对谢列平的打击正式开始。
第486章
东南亚方向
  谢洛夫的期望在于,他希望自己的老大走到一个稳固的位置,苏联能用职位自保的位置其实并不多,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和最高苏维埃主席,但里面没有一个职位叫做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这就是难点,位置就这么几个。
  不过如果赫鲁晓夫在多呆几年的话,也许事情还有转机。甚至包括谢列平自己在内,可能都觉得实力上的积累已经够了,从中央委员的层面上确实如此。但在最高层,他们这些年轻干部势单力孤的情况没有根本的改变,再加上谢列平没事找事的性格,就更加让前路显得崎岖。年龄有时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不论承认还是不承认,问题就摆在那里。
  赫鲁晓夫在明白谢列平、谢米恰斯内掉转枪口后,刚开始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自己明明对这些人这么好,谢列平两人根本没有背叛他的理由。
  “我觉得老书记和谢米恰斯内现在有些自满,其实对我们来讲并非好事,我们年纪轻轻就树敌太多可不是好事,对勃列日涅夫同志我们肯定要重视,还要尊重,不把第二书记当回事可能会吃亏。”从谢列平的家中出来,送叶戈雷切夫回家的时候谢洛夫这么说道。
  “勃列日涅夫还是很好说话的,我们也没有冲突,你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叶戈雷切夫虽然心中微微有些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觉得事情应该不会这么糟糕。
  “你也知道老书记的性格,固然有很多人认为他高风亮节,身世清白,但同样老书记太强势的性格让人觉得不好相处,也许不满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畏惧第一书记现在不敢说出来,不代表他们会永远容忍我们。”要不是觉得有危险,谢洛夫就不用装作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了,勃列日涅夫那种风格和性格有关系,他自己则完完全全是装的。
  “有道理,不过……”叶戈雷切夫过了几秒钟才说了后半句,“但是没办法……”
  让一个已经四十多岁的高级干部在改变自己的性格,这个难度叶戈雷切夫都不愿意去想。除非谢列平失忆了,否则根本不可能。谁能让谢列平控制自己的脾气,也许斯大林可以,但他已经不在了。
  “如果赫鲁晓夫还活着的时候,谢列平就是中央主席团的正式委员,这样扛风险的能力就大了不少!”把叶戈雷切夫送到家,谢洛夫慢悠悠的开着车晃悠,他的开车能力仅限于如此,要不为什么要配备司机呢,坦克倒是开的很熟练,那是因为坦克不怕撞。
  谢洛夫在没事的时候不会再卢比杨卡,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特别专权的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最近他正在进行自己的蹭饭之旅,带着嘴巴去别人家吃饭,这些人其中包括乌斯季诺夫、安德罗波夫、福尔采娃、在刚刚去了勃列日涅夫的家中。
  勃列日涅夫对于谢洛夫的到来非常欢迎,为了拉近双方的距离,则以瓦莉娅为话题。勃列日涅夫呆在乌克兰很长时间,对乌克兰的情况了如指掌,同在乌克兰工作的瓦莉娅,也不会逃脱勃列日涅夫的眼线。
  “谢洛科夫是我的同学,对于他的能力我是放心的,我和谢列平同志专门谈过这个问题,谢列平同志也是同意的。”对于谢洛科夫的事情,勃列日涅夫一点都没有避讳。
  这不算是阴谋,而是阳谋,你知道对方的举动但是却没有办法,甚至不能采取比较明显的反制,这就是第二书记和克格勃主席之间的区别,除非谢洛夫也是中央主席团的正式委员,否则他就只能偷偷利用克留奇科夫转移注意力,现在看来这步棋非常成功。
  勃列日涅夫希望多和谢洛夫接触,这样言多必失的情况下他可以评估出来这个谢列平手下大将能不能用,谢洛夫也是这个目的,作为一个专业的审讯人员,他一样喜欢通过聊天寻找对方的破绽,至少从勃列日涅娃身上找到了。
  “克留奇科夫同志的调任,安德罗波夫同志已经和我谈论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特质让克格勃注意到了呢?”两人来到饭桌之上边吃边聊中,问题就不局限于家长里短这些事情,话题到了克格勃身上。
  “我们部门不需要太聪明的人,聪明人往往想的太多,我们需要的是立场,从这点上来看,克留奇科夫同志太符合我们的标准了。现阶段内务部的年轻干部太浮躁,经历过匈牙利事件的干部,比那些年轻干部更稳重一些。”谢洛夫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简直无懈可击,让勃列日涅夫频频点头。
  有些事情是不能后退的,就拿苏联的东欧盟国来说,一旦出现问题苏联就必须出兵,没什么为什么,赫鲁晓夫会这么选择、勃列日涅夫同样会这么选择。苏联的力量本身就比对面要弱,没有宽宏大量的资本装逼。
  这次试探算是告一段落,勃列日涅夫算是自认为把握了谢洛夫,同样谢洛夫也是这么认为,他可以容忍内务部不在自己的控制中,事实上勃列日涅夫就算是把内务部重新分离出去,他一样可以容忍,反正边防军和内卫军都是克格勃的,军权早就被赫鲁晓夫转移到克格勃当中了,内务部除了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力量,没多大的权利。
  “经过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谢列平同志的认可,书记处批准,先任命谢洛科夫同志为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克留奇科夫同志为副部长,希望两位同志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谢洛夫宣布完了这个消息之后,带头鼓掌,同时让人拿过来两套将军服,为谢洛科夫和克留奇科夫两人授勋,两人都是中将。
  这次关于内务部的小小风波,在谢洛夫小心的和稀泥之下算是度过去了。两人列席克格勃的局长会议,同时谢洛科夫以后还会列席克格勃主席团会议。
  “先谈国内的事情,国内的情况总体平稳,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的天气也许会好,也许会坏,希望我们注意各地的动静,做好监控准备。”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说道。
  “也许会好?也许会坏?这不是废话么?这种结果还用着他们告诉我?就算是坏了也没关系,我们已经把苏丹弄到手了。”谢洛夫双手做出拥抱的姿势叫道,“是不是同志们?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没有人明白,苏丹到手将会彻底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
  “没错,是的!”在座的总局局长纷纷拍手叫好,让第一次列席总局局长会议的谢洛科夫和克留奇科夫两人有些惊讶,一群五十岁左右的老头子还这么兴奋,在其他部门中可是不多见的。
  谢洛夫挥挥手让所有平静下来,不在意地说道,“苏丹到手固然是对我们农牧业问题的天大利好,但从我们的角度上来讲也并非多么值得兴奋,毕竟以我们的能力,对付一个小小的苏丹并不值得夸耀,中情局会因为镇压几只游击队兴奋么?也许会,但我们的对手相信和我们一样,更加希望能正面击败敌人,而不是因为弄垮一个小国家沾沾自喜。”
  “主席,你的意思是我们马上就有机会和中情局正面较量了么?”萨哈托夫斯基第一副主席做出一副感兴趣的样子道,“这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过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进攻方向在哪里?
  “进攻方向是东南亚,那里是我们和资本主义阵营激烈交锋的地方,支持力度是差不多的,有优势也有劣势,最后的结果谁都不好说。”谢洛夫的声音有些谨慎,仔细分析着情况道,“东南亚的布局,关乎着战略格局,一旦成功,在东方资本主义的防线就会支离破碎,所以从现在开始,从各地抽调力量准备进入当地,明白么?”
  “明白!”所有人站起来齐声道,其中也包括谢洛科夫和克留奇科夫,他们两人虽然头一次参加总局局长会议,但却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完全的投入进来。
  东南亚局面如果是中苏合力,那就是五五开的局面,但要是像是历史上中苏形不成合力,那结果就比较悲惨了,通过情报评估,其实不难做出决策,简单来说在借助中国影响力的情况下,在越南立足于进攻,在印尼立足于防守。越南方面就和历史上一样给予武器装备支持,量美国人支持的战五渣也没什么办法,但在印尼则必须要立足于防守反击,这需要在情报工作上发挥优势。
  “总的来说,一旦设想中的情况出现之后,在国家战略上我们顺势转守为攻取得战果的时候也就到了,马上对当地进行评估。时间不多了,造作准备。”谢洛夫在谈完这个问题后宣布休会,克格勃应该动起来了。
第487章
进攻和防守
  越南方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社会主义阵营是肯定赢的,难点在于印尼方面,谢洛夫觉得这是一个五五开的局面,也可能是苏联这边略占优势。但总体来说最把握的办法就是防守反击,这就需要强大的情报支持。
  历史上万隆会议之后,印尼成了世界和平运动的一直重要力量,苏加诺总统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威望。在国内,他信任并联合印尼共产党,推行纳沙贡体制,精神就是民族统一战线,把民族主义和共产党及宗教力量联合在一起。
  由于他的亲共立场,引起了美国忌恨和苏联的好感。印尼的亲美力量主要集中在印尼军方,高级军官许多都有在西点军校培训的经历。
  苏联出于对东南亚地区利益的考虑,也开始接近苏加诺政权,为什么苏联既热又冷因为中苏分裂后,双方极度对立,而苏加诺总统与印尼共产党有与中国结盟趋势。这决定了印尼与苏联的关系无法真正走近。美国在越南战争胶着之际,无法容忍印尼将来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在当时,印尼共产党员的数量是非共产党国家中最多的。
  “看起来真正的变数就在苏加诺身上,如果他安全,印尼变成社会主义的一员就不可避免!”谢洛夫还是找到了关键点,自己当初帮助印尼建立内务部保护苏加诺是对的。
  现在的历史和本来的历史有一点区别,那就是苏联不是完全找不到一个代言人,现在这个代言人就是印尼内务部,军方的主要敌人是陆军,但海空军不能说完全亲美,是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印尼的军事力量共分为:空军,陆军,海军它们军事上的对手主要是原荷兰殖民者,争议地是西里伊安省。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印尼第二天就宣布与吉隆坡断交,不共戴天,武装冲突也随时可能爆发。
  印尼表示,如果大马被接纳为联合国安理会正式成员,那么印尼将退出联合国。而大马进安理会已经无法逆转,于是,后来印尼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宣布印尼退出联合国。
  时间已经快了,谢洛夫印象中印尼退出联合国时间应该不到一年了,如果不是后来军事政变的事情发生,按照正常的发展,印尼的反美浪潮驱动下,这个国家肯定会贴近社会主义阵营,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就注定印尼和英美两国关系不好。那么问题很简单,粉碎这次政变顺便破坏印尼和英美的关系,这就是克格勃要做的。
  谢洛夫手中的牌是拥有五万军事力量的印尼内务部,印尼内务部的军事力量大半都集中在利雅得地区,如果骤然和军方打起来,军方如果没有苏加诺的支持,内务部是不怕印尼陆军的,想了想,对于印尼的演变局势他还是持乐观态度。幸亏他当初早就开始防着这一手,占了先手的情况下,印尼陆军想要翻盘并不容易。
  “这么说印尼陆军先期动手的信号,就应该是印尼退出联合国的声明之后。”时间还是有的,印尼退出联合国就相当于一个触发条件,那时候开始准备防止政变也来得及。
  让谢尔瓦诺夫吩咐不要在这个时候让人来自己的办公室,靠在椅子上的谢洛夫抬头看着灯泡陷入沉思中,他需要安静的环境推演局势,这个时间不适合被打扰。
  这次在印尼的防守反击如果成功,美国会怎么应对?大规模集结军力入侵印尼么?说实话谢洛夫非常希望美国人这么做,不过这种可能性太低。因为这是相当愚蠢的举动,不论承认还是不承认,印尼现在都是一个已经人口接近一亿的大国,美国如果入侵印尼的话,这将是一个比越南战争规模更大的战争,而且一旦入侵印尼美国绝对打不赢。
  在最愚蠢的情况下,美国军火公司膨胀的一笔,同时推动国会打印尼和越南,这种情况估计苏联做梦有会笑醒,光明正大的援助自然不必提,顺便还可以把邪恶帝国的帽子扣在美国人的身上,那叫一个结实。
  比较可能的情况是,派出一部分军力防守马来西亚,不让印尼轻举妄动,同时进行越南战争,同时战火继续南下让亲社会主义的力量在东南亚连成一片。这个策略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马来西亚的地位就十分重要,它将会成为美国的重点扶持对象,起到一个把印尼的社会主义力量和越南的社会主义力量隔开的作用。
  一旦美国派出军队防守马来西亚,对于印尼来讲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苏加诺时期的印尼一直有大印度尼西亚主义的思想,美国一旦这么做,那永生永世两国都是敌人。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美国必将在东南亚投入比历史上更大的精力,远远比单独打一场越南战争还要大,影响还远远不止美国,涉及到一个次要问题还有日本。战后日本的经济之所以能迅速赶上并超过英、法、西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通过资本输出积极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而日本私人资本对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则是其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占有资源产地,从而促使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趋增强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战后,日本企业利用战争赔偿这块敲门砖打开了同东南亚地区开展贸易的大门。从五十年代以来,日本又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开始渗透东南亚的经济领域。因为日本本土被美国控制,所以美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