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404

  “嗯,以后应该不会再有了,到了我们手里的国家就好好建设!我希望这是这个国家的最后一次政变,政变这种事情还是在敌对国家经常出现比较好……”谢洛夫合上了手中的计划书,他和安德罗波夫来苏丹只是先期的交流,实际上苏联的正式代表团随后就到。
  政变对于美苏争夺的热点地区是绝对不会少的,要是按照历史的话明年就应该是印尼政变了,印尼的政变可以说是冷战中最惨重的政变,整个惨痛是对于社会主义阵营来说的,世界第三大共产党,党员三百多万的印尼共产党被清洗,这个损失对中苏简直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虽然后来苏联在越南战争中搬了回来,但整个东南亚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印尼的东南亚,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东南亚,这个东南亚第一大国就是第一大国,地位不是一般国家可以代替的。
  “看来你对自己的学生很有信心?”安德罗波夫很感兴趣的问道,“说实话,中央联络部跟上百个势力有关系,这些势力遍及全世界,但其实通常这些势力没有我们的支持,是不会有多大战果的,苏丹的成功是否有侥幸的成分?”
  谢洛夫点点头,苏联的革命输出通常都是失败的,当然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时候,你看在中国不就是很成功么?中国是苏联输出革命的最大成果,这个成果目前还在发挥作用。
  两个对外部门的老大,在客机上也比较无聊,专门讨论起来输出革命的事情,这个话题马上升温,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两人各自分管一摊,但都和这个话题有关。
  “同样的结果,但过程每次都是不同的,同样的招数最后不能用第二遍,就拿意大利来说,从意大利之后西欧国家在也没有共产党上台执政,说明美国正在防着这种情况的出现,政变也是如此,这次我们利用苏丹人对内战的反感,挑动学生首先抗议,这种情况同样不能用第二次,如果换做伊拉克或者别的什么国家,那些学生早死了……”谢洛夫把整个苏丹的变化告诉安德罗波夫,表明预兆早就出现,只不过一直派人盯着苏丹的谢洛夫抓住了机会。
  “我同意你的意见,苏丹的潜在价值也确实值得我们冒险一次,更何况冒险已经成功。”安德罗波夫对苏丹也很重视,说了一些苏丹的问题。
  “苏丹还有一个潜在的价值,就是可以防止埃及反水。埃及那个国家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这种国家其实并不好控制。但埃及这个国家你也知道,沙漠占国家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全国人口都在尼罗河周边,尼罗河就是埃及的命门,这个命门比什么石油都重要,没有石油顶多工业不强,没有水会死。万一以后埃及有反水的意思,我们只要在尼罗河流经苏丹的河段铸成一座大坝,埃及人就死定了。”谢洛夫笑呵呵的道,“这才是苏丹最大的价值,我们在苏丹站稳脚跟,以后埃及想要做两面派,就要掂量掂量了……”
  尼罗河一旦被截断对埃及就是致命威胁,一个社会主义苏丹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往埃及身上套上一层枷锁,埃及没事,苏伊士运河就等于在苏联的手中,苏联在中东至少不会崩盘,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是能取得多大战果而已。
  至于埃及方面的反应,谢洛夫也做出了自己的评估,在苏丹没有变成社会主义这几年中,埃及可以反水么?其实是可以的,很简单,纳赛尔对以色列的存在采取默认的态度,放弃自己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专心的做一个跟班,他就有对苏联反水的资本。历史上他的继承者做到了,不在做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本营,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不过纳赛尔嘛,他似乎不会这么做,在以色列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他不会对邻国的政变太费心。等到埃及反应过来的时候,相信苏丹这边已经大局已定了。
  “很新颖的角度,不得不说很有道理。”安德罗波夫在慎重的考虑后赞叹道。
  苏丹政变之后第三天,搭载着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的客机在喀土穆机场降落,刚刚下了飞机,就见到卢蒙巴同学会其中的一员已经在那里等待,看到两人下飞机之后马上上来用俄语说道,“老师,欢迎你来到苏丹。”
  “以后不要叫我老师了,我们是朋友,以后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还要看你们的。”
第480章
卢蒙巴派
  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作为对外部门的两个重要人物,这次作为苏联首先对政变之后的苏丹进行拉拢的代表,两个人的级别不可谓不高。要知道安德罗波夫可是中央书记,谢洛夫虽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但却是苏联最强力部门的克格勃主席,他们完全有资格代表国家出国访问。
  苏丹总理府当中,谢洛夫时隔半年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学生们,当初他们离开苏联的之前,因为克格勃已经着手准备把苏丹变色,所以他从八十多人的苏丹留学生当中挑选了不到十个人代课,时间不到两个星期,挑出了这批重要的骨干力量,半年后这些学生站在了苏丹总理府,成了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控者。
  这些本来只是中层军官的学生,全部都不到三十岁,但这有什么关系?非洲这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奇怪,卡扎菲在发动政变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七岁,哈菲兹阿萨德已经是叙利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现在也不过才三十多岁,所以没有问题,岁数不是掌控国家的障碍,尤其是在第三世界,拳头大实力强,就能在非洲为王。
  “我们目前已经抓捕了四千人左右,其中包括这次动乱的元凶,剩下的就是一些苏丹比较有实力的资本家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继续扩大战果呢?老师?”苏丹总理府当中,塞拉姆少校代表这些卢蒙巴学生们向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说明了现在苏丹的情况。
  “这批人一个都不能留,杀了之后把他们的财产收归国有,这样你们才能站住脚,至于还要继续对别的势力开刀,还不需要这么着急。”听了塞拉姆少校介绍的情况,谢洛夫双手一摊道,“你们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至少苏丹在三十年内都在你们的控制之下,你们不要着急,苏丹的国际形势可比我们当年强太多了。”
  塞拉姆少校点点头,他们这批去苏联留学的学生中,自然是学习了苏联成立的历史,当然随后又在谢洛夫这里得到了补充,明白当年苏联的一些政策为何会出现。苏联刚成立到卫国战争开始的二十年时间,首先要打内战、然后是波兰侵略、到了三十年代远东有了日本的威胁,德国开始战争准备。与此同时苏联需要做到彻底工业化、打击白俄、以及帝俄崩溃后有独立思潮的地方,二十年时间在全世界都是敌人的情况下根本不够,所以当时摆在斯大林面前的路就是快、加快在加快,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中的一些损失都可以忍受,斯大林完全是在把人当做机器用。
  但现在的苏丹情况就不同了,就算是局面再差也比当初的苏联要强,至少有社会主义阵营在支持他,不是孤家寡人。所以塞拉姆少校完全能明白谢洛夫的意思,苏丹的很多问题完全可以在以后三十年的漫长时间慢慢调整,不用像苏联今天集体化、明天城市化、今天消灭资产阶级、明天消灭叛徒,仿佛后面有狼追着一样加速奔跑。
  “目前抓的人一个都能留,先把资产阶级消灭,苏丹的资产阶级比较脆弱,这一点都不难,你们要记住,我们的斗争是容不得心慈手软的,全世界各地,共产党和无产者像是荒草一样被收割,敌人可从来没有认为要和我们平等,在你们成功的同时,不知道有多少共产党人的人头正在落地,所以,双手沾血是必要的。”谢洛夫完全像是在卢蒙巴大学给这些学生代课的时候一样,以老师的角度告诉这些学生应该怎么做。
  这些卢蒙巴学生刚刚政变成功,一时间还没有转变过来思维,要是过上一两年他们说不定不会这么听话,但现在谢洛夫的权威仍然存在。
  至少他们这些卢蒙巴学生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军队,但要想完全的站稳脚跟,似乎还有些不够,他们学习过苏联的政治架构,但苏丹和苏联的情况不完全一样,一些难点还需要听从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的建议,主要是安德罗波夫,他是中央书记,在政治方面比谢洛夫的姿势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议会制必须废除,挑选进步人士组成政府,某些吹嘘议会制的势力太可笑,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各种议员加起来能有多少人?他们能管理国家么?真正管理国家的是政府的公务人员,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哪个国家的公务员是选举出来的。”安德罗波夫对西方国家是相当了解的,事实上这个时代苏联很大一批干部都很了解敌人和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远远没有勃列日涅夫后期那种人才断档出现的弱智干部多。
  苏联后期也不能说没有人才,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几乎快二十年,所以一大批苏联干部也同样快二十年不挪窝,造成了有能力的后备干部没有出现在应该出现的位置上。恰好一个白痴又爬的比正常人快,于是悲剧就出现了。
  “对宗教势力必须严格限制,相信你们都清楚这是为什么。”谢洛夫把自己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道,“宗教对国家最大的影响就是,干涉政府的运转,而对于我们这些共产党人来说,宗教最大的负面作用就是在和我们争夺人民,这种负面作用是不可原谅的。所以你们在消灭宗教对人民影响之前,只能算是名义上管理这个国家,什么时候你们把宗教的影响力剥夺,才真正有资格说能领导这个国家进步。”
  “老师,那我们如何对抗宗教呢?而且如果我们有的实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铲除宗教影响呢!”塞拉姆少校的话引起了这些学生的共鸣,他们是留苏学生,从头到尾都是彻底的亲苏派,苏联对宗教的严厉态度对他们造成了很深刻的影响。
  “首先学生群体必须掌握在你们的手中,建立军方和学生群体的良好关系纽带,适当的时候发展一下类似于共青团的组织,当然近几年不要用任何苏联组织的名字,记住你们是共产党的身份就行,在没有百分之百打垮所有势力之前,不要建立共产党和共青团这些组织。”谢洛夫希望这些学生不要着急,千万不要着急,没有成功之前是需要一些冒险精神的,但成功之后就应该转变思维稳定第一。
  索性这些他代课过的卢蒙巴学生素质还不错,理解了自己的老师的一片苦心。一整天时间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两人都在介绍如何建立一个能控制住苏丹的体制,谢洛夫着重于对待不同势力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时候应该缓和什么时候应该清洗,那些势力的威胁最大,应该重点打击。安德罗波夫则主要介绍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遇到的问题,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问题,而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解决的。安德罗波夫是中央联络部的部长,他接触的共产主义党派比苏联的任何人都要多,对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说这些问题的时候让塞拉姆少校这些人大开眼界。
  谈到苏丹政治的时候,谢洛夫提出这些学生应该采取的体制,其实是后世中国的特色体制,中央主席团集体领导,这些学生在这里是平等的,不是苏联总书记决定一切或者三驾马车结构的领导,而是后世中国七个委员名义平等的体制。
  “苏丹并不能算个效果,虽然现在人口是一千万级别的,但人口可以生,苏丹的国土也能装得下,你们集体能领导好一个国家就不错了。”谢洛夫看着自己的学生,很认真地说道,“我希望你们永远团结在一起,要知道你们的敌人很多很多,不要陷入到内斗当中。”
  “放心吧,老师,我们不会的!”塞拉姆、拉希姆这些人纷纷表示不会,不过谢洛夫没有当真,只能说希望不会吧,他是真的希望非洲能出现一个还过得去的国家,省的黑人没事就往外跑,往外跑也可以,去美国多好……
  两人在总理府住了几天,在这段时间塞拉姆、拉希姆这些卢蒙巴学生组成新的苏丹军事委员会也没有闲着,按照谢洛夫的建议,下令开始将抓捕名义上帝国主义间谍秘密处决,必须是秘密的,这批人包括苏丹的大商人、一部分被搂草打兔子抓到的宗教人士和不服他们这些年轻军官的敌对者,一共四千多人,开始分批被押送出首都,送往苏丹北部的沙漠中,这批人会永远消失在沙漠当中。
  “你的学生和你一样,心够狠。”两人并排散步的时候,安德罗波夫由衷地说道。
  “他们要是不够狠的话,今天我们就不会在这里了,我们可能将会在莫斯科迎来苏丹和我们断交的消息,哼!”谢洛夫脸上满是冷笑道,“以后这种政变多着呢,苏丹不过是开始。”
  这几天的时间中,谢洛夫把苏丹全国的情况上报给莫斯科,其中也包括苏丹国家资源的分布和需要援助的东西,莫斯科的评估一旦完成,正式的代表团马上就会过来。同时过来的还有克格勃秘密警察总局的顾问,他们会帮助苏丹建设一个能压住宗教势力的部门。
第481章
俄化乌克兰
  现阶段苏丹不适合马上就开始清除所有反对势力,谢洛夫也不认为自己的学生们当中有斯大林、霍查那类的人物,就算是斯大林和霍查也没有这么着急,有些事情注定需要时间的酝酿,所以暂时苏丹需要的不是马上对宗教人士动手,但是先争取一些进步人士比如大学生团体,在有了群众基础之后在对宗教开刀。
  而在对宗教开刀之前,就需要一个类似于克格勃秘密警察总局部门,专门应对宗教群体,至少要对苏丹本国的和平教阿訇了如指掌,掌控住动向才能在未来有先手动作。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基辅,人民教育部大楼当中瓦莉娅安逸的拿着莫斯科方面送来的电报,上面让乌克兰挑选一批教师力量进入苏丹进行援建,目的是对苏丹比较落后的教育体制进行帮助,这个命令倒不是多么特别,就连中国都接受过这方面的帮助。比较让这个宁静美丽的女人好奇的地方在于,援助的国家是苏丹。
  “我的丈夫不是在那里么?”看到苏丹的第一眼,瓦莉娅就想到这个问题。美丽的脸庞露出一丝思索之色,一直玉手杵在桌子上整个人的神态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女神雕塑。
  谢洛夫每次出国之前除了向苏联中央主席团做出汇报之外,也会通知自己的妻子一声,要不卢比杨卡克格勃总部关于叶卡捷琳娜三世的言论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瓦莉娅清楚的知道谢洛夫每时每刻在什么地方,至少知道他在哪里,这次也不例外。轻抚着自己头发的瓦莉娅觉得自己心中似乎闪过了什么想法,这个想法一闪而逝没有抓住,美眸再次落在电报上之后,突然灵光一闪白皙的小手打出一个响指,“知道了,尤拉的目的是在乌克兰……”
  想到这一点之后,瓦莉娅从椅子上做起来,挺着有些尖尖的肚子拿起了电话道,“关于支援苏丹的教育建设问题,我有些想法想要汇报,谢尔久克书记在吗?嗯,好的!”
  谢尔久克是乌克兰第三号人物,是最为支持赫鲁晓夫的代表之一,他是乌克兰党委第一副主席,说他是第三号人物其实并不绝对,因为他从职务上远远排不到第三。但确实是除了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谢列斯特和部长会议主席谢尔比茨基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谢尔久克和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谢宁关系很好,这个年代的乌克兰大人物很有意思,和谢洛夫一样都是谢字辈的。
  瓦莉娅在乌克兰和谢尔久克这派人比较亲近,但没有搀和到这个勾心斗角当中,对乌克兰的谢列斯特和谢尔比茨基这两个巨头也不得罪,得益于谢洛夫在克格勃爬的很高,瓦莉娅在乌克兰的生活过的非常不错,不论是谢列斯特还是谢尔比茨基、亦或是谢宁、谢尔久克都对她很好,对方的丈夫是克格勃主席,所以瓦莉娅的活动自由度很高。
  “对于苏丹的援建,我的意思是抽调一部分专业的大学学者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帮助苏丹建设一个惠及全民的教育体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这个国家消灭文盲的存在。”瓦莉娅侃侃而谈,在这个方面她非常自信,有一种当年共青团之花的风采。
  “这个投入可是很大啊,我们这边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谢尔久克完全不是在刁难瓦莉娅,这只是他常规的说话态度,谢尔久克说话就是这样,每次先把困难摆出来说,随后在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瓦莉娅也知道谢尔久克的习惯,把乌克兰教育部门的资源和优势都说出来,听的谢尔久克频频点头,让瓦莉娅拟定一个名单,他想在党委会议上提出,看看能不能通过。
  “谢谢主席,看我的好啦!”瓦莉娅用礼貌的笑容问好,随后退出了谢尔久克的办公室。
  回到人民教育部的她立刻开始拟定援建的名单,这个名单已经在瓦莉娅的脑海中好几年了,回到家乡做人民教育部副部长的时候,她就下定决定要在整个乌克兰推广俄语。但乌克兰的条件比较复杂,在基辅以西的西乌克兰,推广俄语的教育总是不顺利,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民间,同时还有来自于党内的压力。
  最直接的压力就在于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谢列斯特,生于哈尔科夫省兹米耶夫斯卡县安德列耶夫卡镇一个农民家庭。乌克兰人。1923年参加共青团。1927年任共青团勃罗斯克区委书记。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2年前在农场和铁路工作,当过工厂钳工和共青团区委书记。1932年后在重工业企业工作,任工程和技术方面的职务。去年七月份开始担任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成了乌克兰的一把手。
  谢列斯特是乌克兰人,他一直主张在整个乌克兰彻底的实行乌克兰文化,一直对俄文和俄语教育有抵触的态度,有这种第一书记做后盾,西乌克兰的俄语化一直迟迟不能完成,瓦莉娅对自己丈夫做出的保证只能推迟再推迟。
  现在则可以利用教育援助苏丹的契机操作一下这个问题,瓦莉娅短短时间就拟定好了一份名单,里面都是教育部或者各所大学中比较乌克兰化的学者,利用这次机会把他们撵到乌克兰去,一举两得。
  “谢尔比茨基同志,看看我们的教育部第一副部长的计划吧,你从里面看出来了什么东西?”拿到了瓦莉娅报告的谢尔久克找到了谢尔比茨基商量这件事,乌克兰二号人物谢尔比茨基和勃列日涅夫关系非常好,得到了第二书记的欣赏,按照谢洛夫的话来说,这是第聂伯罗黑帮的核心人物,后世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谢尔比茨基和波德戈尔内支持的谢列斯特在乌克兰掀起了一场龙争虎斗,里面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乌克兰是不是应该俄罗斯化。
  乌克兰的俄罗斯化进度其实是在谢尔比茨基任内完成的,只不过刚开始因为谢列斯特的关系,到了苏联解体让乌克兰的俄罗斯化功亏一篑。
  “唔,叶卡捷琳娜三世想要把抵制俄语教材的学者送出去援建?”谢尔比茨基用一种轻松的态度看待这件事,这份名单里面的猫腻怎么可能瞒过他呢。
  “瓦莉娅是乌克兰人,却一直对推广俄语十分感兴趣,谢列斯特有些头疼了。”谢尔久克轻佻地说道,“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女人为什么对自己的语言这么无法容忍。”
  “这要看他的丈夫是谁,谢洛夫是在高加索的俄罗斯人,从小生长的环境中肯定见惯了边疆地区的语言问题,这种情况可能会对瓦莉娅造成影响。”谢尔比茨基不慌不忙的分析道,“我们都知道那位克格勃主席对这件事是多么敏感,他可是一直对思想渗透有防备之心,有这么一个老公在,瓦莉娅是不是乌克兰人根本不重要,千万别指望女人有什么民族大义。”
  “可是谢列斯特是不会同意的,那个家伙在这个问题上简直是白痴,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他那种顺其自然的态度真令人厌烦。”谢尔久克不满地说道,其实除了乌克兰化之外,他对谢列斯特没什么不满,不论从什么地方来讲谢列斯特都十分不错,除了这个问题。
  “我们支持就行了,如果谢列斯特激烈的反对,肯定会把里海虎招过来的,你可别以为叶卡捷琳娜三世只是开玩笑,谢洛夫对瓦莉娅简直宝贝的不像话!”谢尔比茨基娓娓道来,“对我们的工作也是好事,从支持力度上来讲,推广俄语的支持者有第二书记勃列日涅夫、而谢列斯特的支持者的则是波德戈尔内,但不要忘了,谢洛夫身后还有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谢列平,那可是个强力人物,谢列平的朋友多的不像话,真开始着重于这个问题,谢列斯特也不好收拾,反正只是一批学者么,放外国两年见识一下外国真正的情况也好……”
  这次的争论因为瓦莉娅的援助报告引起,谢尔比茨基和谢尔久克、谢宁一致同意这份援助报告,谢列斯特在思考了良久后点头同意,毕竟只是一批学者而已。谢列斯特也不会在大多数人都赞同的情况下反对,这样显得十分不明智。
  四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苏丹首都喀土穆迎来了一只数量庞大的苏联代表团,里面有各大部门的代表,矿业、农业、教育、机械和安全领域的代表干部,和新的苏丹军事委员会探讨关于全面援助苏丹的问题,这个时候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已经不在苏丹首都,而是优哉游哉的在苏丹大草原上晃悠,确切的说是在打猎。
  “这里的环境真不错,真是一个修养的好地方,我们国家领土虽然大,但这种气候不错的地方倒是不多!”在吉普车上安德罗波夫算是有了少有的轻松时刻。
  “再过一个月苏丹气候就很热了,太热也不好。”两人在一个车队的中间,安德罗波夫还是谢洛夫硬拉过来的,工作不能忘记娱乐嘛。
第482章
越南谍影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天天朝气蓬勃,大群动物可以自由奔跑,这里是东苏丹大草原,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海洋,是野生动物的最爱的家园。百万角马就是从这里出发,一路北迁,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搅起万丈红尘,像洪水一般迁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这绝对是自然界的奇观,是动物界生命的赞歌,如果我们可以在空中俯瞰,也可以坐着越野车一路巡航,跟着它们一起穿越非洲大陆。每个人心中必然油然而生一种奇妙的感觉。
  这里的生命公式特别简单,食草动物吃草,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这里有珍稀的黑犀牛,动物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似乎都与世无争。这个大自然的遗产,让我们真的大开眼界!大草原的狮子,基本上都是趴着地上无聊的打闹或者四脚朝天肆无忌惮的睡觉,这里也是飞禽的乐园,各种鸟类在这里栖息。
  这种景色是苏联根本见不到的,苏联国内别说大型动物迁徙了,连西伯利亚虎都不能保持自己一年都可以在温饱状态中,地方太冷,在食物短缺的时候西伯利亚虎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和棕熊刚正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老虎和棕熊必然有一个会成为对方的食物。
  远处,为露的霞光中,马匹在小丘上吃草,几头角马在山坡下舒懒地躺着,偶尔听到马的几声嘶鸣。一望无际的草原被这些牲畜点缀的生趣盎然。火红的太阳从草原升起之后,开阔平缓的大地反射着遍野的绿色。没有高楼,没有工厂,没有商铺,没有喧器。谢洛夫是非常会享受生活的,毕竟他最大的志向就睡毛妹,做领袖,很俗的愿望。有这种愿望的他就别想跟苏斯洛夫学习了,谢列平他都学不了。
  不过谢洛夫从来不会让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必要的药品和血清他都带了,还有阿尔法的士兵在身边跟着,就算是碰到了非洲不友好的部落,大不了杀光就是了,他就不相信非洲土人会比阿尔法的士兵能打。
  “安德罗波夫同志,你说那边的角马如果有思维的话,想在会想些什么?”站在吉普车上的谢洛夫看着远处的角马群,突然问出了一个出乎预料的问题。远处的草地上,一群棕色的角马在悠闲吃草,身旁一匹小角马静静地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似乎没有感受到危险。
  “不知道,这些野生动物怎么会想问题呢?”安德罗波夫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他比谢洛夫大了十几岁,也不太理解这种玩笑。在安德罗波夫的眼皮子底下,谢洛夫不紧不慢的拿枪瞄准一直看起来很壮硕的角马猛然扣动了扳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