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404

  保加利亚是苏联最信任的盟国,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和谢洛夫的关系还算不错,保加利亚在经互会体系中还承担着一部分农业任务,简单来说就是苏联的菜园子。要不是谢洛夫这几年不断在苏联城市周边玩蔬菜大棚,保加利亚很大一部分蔬菜可能都用来供应苏联,自己国家反而供应比较紧张。
  谢洛夫因为蔬菜大棚在保加利亚国内还有些名气,这种冬季大棚被成为尤里大棚。这个消息已经被谢洛夫封锁在国境线上,苏联人民并不知道。结束了和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拉科夫的通话,谢洛夫达成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保加利亚和朝鲜的力量,在北越吓唬吓唬美国人。
  必须要在适当的时候被美国人发现,所以保加利亚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士兵,这次必须穿着苏联的军服行动,谢洛夫要在北越散布一下社会主义威胁论,让美国人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苏联正在对越南产生兴趣。以美国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恐惧心理,肯定会亲自下场的,美国军火集团需要一个借口,这个借口苏联可以给他们。
  “这次的南越政变,表明美国扶持的傀儡一如既往的没变,还是毫无战斗力!所以一旦越南南北双方开战的话,南越是绝对打不过北方的,这场战争在先天上北方就不可能失败,因为一旦战争扩大,中国再次南下打陆战的话,美国人的损失会非常惨重。”
  在大克里姆林宫内,谢洛夫在向中央主席团委员提交这次南越政变的分析,“在亚洲的很多国家中,因为本身当地的经济基础就很差,土地对于人民来讲就是生存问题。越南的南北双方和中国的情况类似,南方的民心不在南越政府当中,所以一旦开战南越就是中国炮党的下场,说不定比目前在岛上困守的炮党还要脆弱。”
  美国选择盟友的眼光真的不怎么样,为了对抗在亚洲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美国选择只要是不和社会主义有关的势力有关就行,但对于亚洲那边的民族,土地的重要性关乎于生存,于是美国怎么选择民心都不在自己这边,最终选择出来一群战五渣。朝鲜战争如果不是美国亲自下场,现在半岛早就统一了,归根究底南韩也是战五渣。
  没有民心就不能打,这点炮党是这样、南韩是这样,南越也是这样。要不是中苏分裂的话,其实社会主义阵营最容易突破的方向就是东南亚地区。
  “等等,尤拉,你认为在这次军事政变之后,美国人准备亲自介入越南么?”勃列日涅夫和身边的波德戈尔内对视了一眼,十分感兴趣的问道,对于勃列日涅夫来讲这当然是好事,要是北越方面的战斗力还不错,卖肾援越这个选项也是很不错的。
  “以事情发展的过程考虑,就算是现在开始舆论准备说服美国民众支持,最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我之所以认为这次南越的政变会让美国改变看法,一方面是因为南越的民心太少,一旦开战自己绝对支持不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我们的请报上分析,美国的军备已经到达了饱和的阶段,如果不消耗一批的话,很多军火公司就没有利润,这种情况下选择发动战争是最好的结果,至少对于军火公司是这样的!”谢洛夫合上了自己的情报分析,等待中央主席团的决议。
  “肯尼迪是一个谨慎地人,我们交过手。真正的肯尼迪不是美国报纸上那个人,我向同志们比谁都明白,他会冒险进入越南开战么?”赫鲁晓夫微微的摇摇头道,“当然,如果美国真的采取大规模的军事干预,我们一定会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这点毋庸置疑!”
  历史上美国大规模干涉越南的时候,赫鲁晓夫已经下台了。但现在相信会有所不同,谢洛夫看着还在讨论美国会不会干涉的中央主席团委员们,不知道一个月后肯尼迪被刺杀,这些人会是什么表情。
第464章
保加利亚朋友
  苏联的国际责任就是给美国添堵,如果发现了美国有陷入战争泥潭的趋势,不管苏联当时在干什么,自己有没有问题,本能的选择都是卖肾援不知道什么国家。只不过历史上美国真正开始正式介入战争的时候,赫鲁晓夫已经下台。如果他在台上,看到美国选择亲自下场作战,肯定和勃列日涅夫做出同样的选择。
  赫鲁晓夫判断肯尼迪不会正式介入越南很正确,整个世界除了谢洛夫自己,没人知道这个家伙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有这么明目张胆把一国总统暗杀,然后就是不公布真相的国家么?美国可以算是独一份,按理来说这桩丑闻比勃列日涅夫政变更加巨大,这点不得不佩服资本家在团结一起时候爆发的能量。
  “尤拉,继续关注那边的动静吧,如果美国陷入一场沼泽一样的战争,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件好事对吗?等我们解决完了自己的问题,就可以好好看看美国人怎么收场!”商量完毕之后,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的首肯之下发言,算是给苏联的态度做好了规范。
  除非美国正式隔着太平洋杀到越南,否则以现在特种战争的强度,苏联不会有任何的反应,反正北越背靠中国肯定死不了,就让中国去忙活。
  从中国借力,这种决断苏联是绝不会失误的,哪怕苏联和中国已经起了边境冲突的年代,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交流,苏联还需要中国的铁路网援助越南。
  “相关的准备我会做好,这方面肯定不会出现问题。”谢洛夫带上自己的蓝色大檐帽,向这里的中央主席团委员敬礼后,直接离开克里姆林宫。
  谢洛夫感觉转折点要来了,此时胜利已经看见了曙光,他很想套用一句丘吉尔的话,“在越南人的血没有流干之前,苏联决不投降!”
  越战结束的标志是,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中国和苏联的压力迫使越南民主共和国回到谈判桌前。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南越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南共和国)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巴黎和平条约)。随后两个月内,美国国防军全部撤出越南。
  这怎么可以,这个台阶谢洛夫是绝对不会给美国的,美国可以撤退,但协议绝对不能签署的,这个协议就相当于给美国人一个撤出的借口,谢洛夫更愿意看到美国在北越猛烈的攻势之下战败,而不是通过外交装作一副北越毁约,而美国被糊弄的样子,掩盖自己支撑不下去的真相。
  最好一次把美国打成肾虚,苏联才能更容易的在全球转入进攻,这才是越南战争的价值。
  最近的时间,谢洛夫主要是在做十月革命阅兵式的准备,时间快到了,就在几天之后进行,在这之前在莫斯科机场还迎来了一个朋友,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拉科夫。
  “马拉科夫同志,还麻烦你专门来一趟莫斯科,真是辛苦了!你也知道,苏联的冬天就是这样!”给予了马拉科夫一个拥抱,谢洛夫从身后拿出了准备好的披风盖在了马拉科夫的背后,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虽然在整个华约存在感比较低,但一点也不弱。话句话说苏联的盟国情报部门就没有弱的,实力最强的是克格勃,个人素质最高的是受到克格勃组织结构影响和盖世太保传统的斯塔西,剩下的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看家本事。
  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存在感虽说不强,但历史上也有杀出国门的表现。和英国在秘密战线上交过手,在全体情报大会上,谢洛夫和马拉科夫也见过面,这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至少比波兰的科尔津斯基值得信任,至少保加利亚没这么多叛徒,波兰可不一定。
  “这不是很好么?感到苏联伟大的十月革命纪念日,只能说明我的运气很好。”马拉科夫爽朗的笑笑,他当然不是过来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日的,而是专门来谈越南问题。
  两人坐在同一辆车上直奔卢比杨卡,两个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一路上有说有笑,同为情报主管他们之间的话题太多了,还可以在交谈之中交换一下经验。
  “说实话,我并不需要太多人,一百个人足够了,不过要穿上克格勃的军装,所有保加利亚边防军人的月薪是多少,我给双倍。在特定的时候,要让这批欧美面孔的人暴漏在美国人的视线中!”谢洛夫给马拉科夫倒了一杯咖啡缓缓地说道。
  “没问题,不过双倍月薪什么的不是见外了么?苏联同志既然提出了要求,我们完全可以帮忙,那些战士的工作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去做!”马拉科夫赶紧推辞道。
  “双倍工资是必须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把同志们的生活照顾好,就算是这样,他们获得收入还远远不如美国士兵!”谢洛夫直接把这件事定了下来,又补充道,“这次你们和朝鲜同志配合,之所以我们不直接出面,一方面是环境的因素,还有就是我们有行动在策划,对了,保加利亚最近情况怎么样?”
  “还好,我们的主要问题还是突厥人,剩下社会情况很稳定!”马拉科夫专门说了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保加利亚最大的民族当然是保加利亚人,国内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突厥人。表面上国家当然是主张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国家嘛,都这样。和苏联一样,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有专门部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防止国内的突厥人被土耳其人利用。
  “这种问题的源头还在土耳其,这个国家太碍眼了。迟早要收拾!”谢洛夫冷哼一声,这种表情是丝毫不掩饰的,俄罗斯的立国之本和民族感情都在君士坦丁堡。不过暂时还不到时候,能借刀杀人就决不能自己动手,美国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苏联的阿富汗战争都证明了这点,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定会对国家产生影响,经济上面还能克服,但一旦影响到社会和民心,这不是能补救回来的。
  说了一会这方面的问题,两人商定在十月革命纪念日之后正式派人去越南。朝鲜方面的消息已经传回来,萨哈托夫斯基已经表明,朝鲜愿意派出士兵参加到行动当中。当然这涉及到一些条件。
第465章
准备就绪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十年,朝鲜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5%,是当时世界最高的。一九六零年,东德媒体赞扬朝鲜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而在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上,六十年代的朝鲜和被认为创造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并称。
  六十年代末,朝鲜农村全部通电;朝鲜粮食实现自给自足,全部耕地面积的七成实现灌溉,插秧和收割的七成农活实现机械化。当年的朝鲜工业经济同样获得飞速发展。朝鲜是苏联为首的经互会的观察员国家,与苏联东欧集团基本采取记账式的贸易。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朝鲜人均人口寿命、识字率大大提升。当时朝鲜的社会福利水平也比较高,七十年代就已实行全面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制度,实现对小学到大学的全体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免费供应外衣、内衣和鞋子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朝鲜社会的财富分配也大大平均化,不似韩国那样有巨大的贫富差距。
  朝鲜直到八十年代之前,都没有和韩国拉开差距,后来的情况所有人都知道。归根究底就是老大一行了,连带着把自己的小伙伴都带到沟里面去。谢洛夫没看出来朝鲜有什么价值,更何况冷战期间朝鲜占了苏联不少便宜,仗着自己在冷战前线赖了不少盟国的债务。所以从根本上他就对朝鲜没有好感。
  不过这不表示朝鲜没有价值,坊间传闻中朝鲜的矿产资源还不错,尤其铀矿似乎储量很高,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用来支撑苏联的建设,尤其是铀矿,那个东西有辐射,在哈萨克开采终究是有些问题,在朝鲜开采就没这个问题了。
  另外一个方面的价值就像现在谢洛夫做的事情,用朝鲜做打手。冷战期间苏联在转入战略进攻之后,手下的两个重要打手就是古巴和朝鲜。毕竟东欧国家需要参加欧洲前线的对峙,没有这个资本抽调,所以在一些干涉战争中苏联调集了古巴和朝鲜作为自己的打手,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代理人战争,古巴的名气大一点,但朝鲜的角色和古巴是一样的。
  这次挑战美国神经的欺骗行动,谢洛夫准备拿朝鲜试试水。朝鲜和韩国都参加过越南战争,历史上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插手越南战事后,韩国便向南越派遣多达两个师的主力部队,朝鲜也不希望袖手旁观,试图显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进而增加朝中、朝苏同盟关系,因此也着手派遣精锐的工兵、高射炮兵、心理战乃至空军部队抗美援越。谢洛夫只不过把这个时间提前了一年,说不定会出现朝鲜和韩国在越南捉对厮杀的局面,那可太有意思了。
  “谢洛夫主席,你今年的工作似乎更加沉重,听说苏联的粮食减产了?”马拉科夫提到了这个话题,农业问题还真是苏联的痛处,今年因为旱灾的关系,苏联粮食减产八百万吨,如果不是远东的开垦、加上苏丹和印尼的辅助,以原来传统农业区来算,苏联今年粮食减产其实是一千五百万吨。
  “嗯,然而这不耽误我们的伏特加产量再创新高。”谢洛夫哭笑不得地说道,酿酒当然是需要粮食支持的,一方面今年粮食在减产中,另外一个方面伏特加产量在稳步提高。
  “保加利亚方面有什么缺口的话,可以直接和我们说,今年海运部的捕鱼量再创新高,超过了国内市场一百多万吨,如果保加利亚需要的话,可以把这方面的缺口告诉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谢洛夫把一盘大龙虾推到马拉科夫的面前道。
  饭菜还是很丰盛的,有北极虾、大龙虾、牡蛎、等世界各个气候带的鱼类,还有蘑菇、木耳、谢洛夫给克格勃带来的最显著改变就在食堂当中,因为他是一把手,所以基本上他喜欢吃什么,克格勃的食堂就会做什么。目前总部猪肉需求激增,当然这是红烧肉的功劳,和他没什么关系。大米需求激增,没办法、谁让远东开垦是种水稻呢,苏联的大米需求又不高,那克格勃只能起带头作用首先消耗一批大米了。
  今年中央主席团刚刚宣布,虽然遇到了气候困难,但苏联的水稻产量获得历史性的爆炸增长,就差明说号召苏联人民买点大米和面包搀和着吃了。就算如此,好像也没什么效果。
  第二天卢比杨卡又来了一个客人,斯塔西的马库斯沃尔夫,克格勃和斯塔西的关系现在快到了穿一条裤子的地步,马库斯沃尔夫的前来则是着重和谢洛夫商讨苏丹的问题,最终两人把时间定在明年春天,其实也不远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我们派多少军队?要人民军上,还是我们自己的边防警察出动?”马库斯沃尔夫在卢比杨卡的健身厅中,看着赤着上身的谢洛夫背负杠铃进行深蹲,心中暗叹这简直是一个运动员的身体,随着谢洛夫起伏身上的肌肉随之隆起,让人清楚的看见其中爆炸性的力量。
  “不需要军队,我们只负责制定计划,相关的人员我已经找到了,那些学生曾经在苏联受训,我一个一个亲自见过面。我们出兵就相当于侵略,苏丹人自己的事情还是他们自己动手比较好,随之而后的援建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回去看看民主德国需要什么,这块蛋糕我会把你们应该有的一份留着。”谢洛夫一边穿着粗气一边说道,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
  谢洛夫身上的杠铃分量绝对足够,甚至比特种部队训练背负的还要重,做好一百个深蹲,旁边的谢尔瓦诺夫赶紧递过来毛巾,以前这种活是两个女人做的,现在两人都在加茨拿待产,谢洛夫有时候还会想念她们。
  扯远了,两人聊的是很严肃的问题,这个时候想女人有些不太合适,“不考虑参加一下十月革命节么?”过了一会恢复过来的谢洛夫问道。
  “不了,我站在您身边会留下照片的,我马上回国制定计划,我觉得在阿布德出国访问的时候动手比较合适。”马库斯沃尔夫吹着口哨道。
  “计划在细节上做好规范,但不要制定规定大方向的计划,不然会限制成功的条件。到时候再说吧,我们这边的参谋人员也会制定计划,我们在沟通一下,明年春季之前动手!”穿好衣服的谢洛夫冷然道,“抓捕反革命的工作先押后,否则会有反复!”
  马库斯沃尔夫点点头,显然同意谢洛夫的判断。在大局已定之前还是不要动大动作,不然会激起反对的浪潮,先保证成功率在谈其他。
  俄历十月二十五日是十月革命节,整个红场红旗招展,巨大的列宁像被挂起来,军乐队站在主席台对面演奏者一首又一首的经典苏联军乐。红场沉浸在一片严肃但是兴奋的状态中,赫鲁晓夫发表关于十月革命胜利的庆祝讲话,肯定了十月革命的意义,随后讲道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个词不是乱用的,在干部阶层的文件中都用前者,因为这是远景目标,但在对人民和外交领域中,苏联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共产主义国家,说苏联是共产主义国家的是美国,同时美国把第二国际那些社民党执政的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的阅兵式谢洛夫前世从视频上看过很多遍,但都没有直观看起来有冲击力,微微抬头、昂首挺胸的苏联士兵,双手自然垂下大踏步像你走来的时候,那种震撼力远远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他们虽然没有后世中国的步伐齐整,但在震慑力方面有过之无不及,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未来数以万计的坦克碾压自己一样。
  非要具体形容的话,那就是这支部队有杀气。对着一个又一个方阵的士兵敬礼,终于到了边防军方阵,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军方阵,这是克格勃的重要军事力量,同时担负着苏联旁边国境线的守卫工作,作为克格勃主席的谢洛夫在这个方阵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对这些部下行注目礼。
  “今晚国境线上静悄悄,不过哨兵并没有入眠炮声随时能震彻天际,紧随着集合的号令响起。肩上的绿色肩章,我们会和你一起,朋友,再次准备战斗。边防军有严格的纪律,在你们休息的时候我们不能睡觉。”轻声哼唱着克格勃边防军进行曲,谢洛夫目送这支方阵直到消失在另一端。
  随后的大游行,则是克格勃最为密切关注的时刻,因为人数很多,但所幸没有出现什么事情,让谢洛夫把悬着的心放下,这次的十月革命节算是圆满结束。
  “把守卫总统的卫队调开,换上我们的人,他要离开白宫竞选了。我们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动手,相关准备都做好了吧?”
  “没问题,想要他死的人多了!”两道声音先后响起,随后有陷入到了沉默中,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466章
肯尼迪和阴谋论
  送别了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拉科夫之后,摆在谢洛夫面前的事情就只有一个,如何利用近在眼前的肯尼迪遇刺案。如果在肯尼迪死的第一时间掀起舆论战,很可能会会引火烧身,如何利用阴谋论也是一件值得仔细研究的事情。
  对于不同的对手,需要抓住不同的心里,知道对方害怕什么,才更容易进入对方的内心,在卢比杨卡的谢洛夫奋笔疾书,例子其实有现成的,欧洲不是美国,一直都有很浓重的反犹土壤,就拿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来说,反对犹太人虽然德国是集大成者,但必须知道其中的过程,过程就是德国本土其实犹太人并不多,死在德国集中营的犹太人,大多数是波兰国籍的犹太人,而波兰本土人就是最大的帮凶。
  没有波兰人在其中推波助澜,犹太人不会有族灭的危险。这就很容易了,后世中国流传着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书籍,正好可以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在网络的掩护下,网络上也有反对犹太人的声音,这种声音中国基本没有,主要就流传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可见反对犹太人一直在东欧民间有庞大的市场。
  谢洛夫很重视犹太人,但他对美国的犹太人势力有着清楚的评价,犹太的商人看起来势力庞大,但因为本民族人口有限其实上限不可能到达掌控美国的地步。美国真正的掌控者之所以把犹太人推出来,更多有一种自己躲在幕后的心思。如果以一个旧社会的家族体系来看,犹太人在美国统治阶层的地位,应该是类似于大管家的二把手,使唤着底线的女仆和佣人,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真正说的算的人物是不出面的美国英国裔财团。
  英裔财团需要犹太人出来挡子弹,谢洛夫根据东欧最容易接受的反犹太情绪,也需要利用犹太商人作为散布阴谋论的靶子,在这方面两者完全可以合作愉快。
  “在波兰的阴谋论,还要突出肯尼迪的天主教徒身份,让波兰人认识到美国那些新教徒对天主教徒是有敌意的,才招致了肯尼迪的下场。”愣了一会谢洛夫继续往里面补充细节,肯尼迪一旦死亡,他就会命令假宣传部立刻在苏联国内和东欧散布阴谋论。
  还有一个主要方向是必须注意的了,那就是谢洛夫必须为肯尼迪进行洗白,这点在慎重考虑之后,他万般不情愿的得出了这个判断。作为一个美国最大的敌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谢洛夫竟然要思考美化美国总统的工作,这特么还有天理么?还特么有法律么?
  但就算是再不愿意,谢洛夫也还要这么做,阴谋论一定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利用克格勃的全球网络同时开始散布,肯定会引起怀疑,万一被对手栽赃是苏联动的手可不好,这种情况下最好是缓慢的流传,从苏联的阵营流传到整个欧洲,在流传到美国本土。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克格勃的工作还需要伊丽莎白泰勒那边的演员帮一下忙。
  大明星嘛,大明星的八卦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在交谈之间泄漏一点八卦消息是很正常的。
  吹捧肯尼迪的主要工作在于,让美国民众对美国政府和资本家有种不信任的感觉,一旦越南战争开始,美国无法取胜国内陷入动荡的时候,这种不信任感就会增大。会让美国陷入更长时间的衰退,这对苏联是非常有利的。
  已经死去的美国总统,不再是谢洛夫或是苏联的敌人。相反这是一个突破点,谢洛夫以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让对外情报总局收集肯尼迪的正面资料。谢洛夫从来不承认这个历史时空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输了,但在散布阴谋论的时候可以承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