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404

  “这是什么技术,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朕的哈勃都有点看不清!”一边嘟哝着一边调整倍数,过了一会谢洛夫才把上面的文字都记住,然后点火。
  和谢洛夫通信的人,大名鼎鼎剑桥五杰之一的安东尼·布兰特。两人头一次书信来往的时候,谢洛夫已经准备卸任对外情报司司长,在偶然的情况下摸到了剑桥五杰的线索。随后谢洛夫分别和五杰剩下的人建立联系,同时切断了其他克格勃和剑桥五杰的联系,调离了不少在其中接触的人,为的就是保护他们。
  克格勃培养间谍的计划真是高明。他们选择在脑力激荡的三十年代将目光投向青年才俊荟萃的剑桥,但又不要公开的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子弟,因为这些人容易引起政府怀疑,还没有希望进入一向被中上阶层子弟把持的外交部和情报部门等核心体制。他们还很有耐心,培养新人如同酿酒,肯花十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等待新酒变成陈酿佳酿。后来的剧情现已广为人知:剑桥毕业后,四人或进入BBC,或进入外交部和军情五处六处,源源不断地向斯大林及其后的苏联领袖提供情报,直接影响了二战进程、冷战战略和原子弹计划,直至五一年伯吉斯和麦克莱恩暴露逃亡苏联。
  布兰特身世显赫,其母亲是斯特拉思莫尔伯爵的妹妹,换句话说,布兰特是英国皇家第四代曾孙。布兰特作为剑桥大学学生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参观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苏联的发展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布兰特回到英国之后,为媒体写稿,歌颂和赞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写出了探索性文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受到艺术界的重视。他曾在一所艺术研究院担任主任和教授,他不仅桃李天下,且著作等身。
  克格勃最近几年基本上不在主动和剑桥五杰联系,为的就是保护他们,但这次谢洛夫不得不重新和五杰之一的安东尼·布兰特联系,就是为了帮一把伊丽莎白泰勒。安东尼·布兰特是正经的皇亲国戚、有爵位在身,最重要的是他在英国的艺术圈当中非常有威望,这是其他苏联发展的间谍不能比拟的,这对截断好莱坞的计划颇有帮助。
  “尊敬的安东尼,你的朋友现在需要你的帮助,众所周知美国的文化霸权十分稳固,所以我们的出击方向必须是影视界,为了共产主义不在被妖魔化,我们采取了某些动作!”谢洛夫拿起笔在信件上刷刷落笔,隐晦的介绍了一些动作的目的。最后用真挚的口气请求安东尼·布兰特帮助。
  对于剑桥五杰这些人,谈钱是没有用的,他们都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希望苏联成功的发展出来克服现在毛病的生活模式,所以还是多谈谈主义,聊聊国际情感比较好。在酬劳反而会让他们不满。
第453章
皇亲国戚
  “谢尔瓦诺夫,用七种以上密码进行随机组合,让我们在英国的同志接收,抹掉痕迹之后把信件放在预定地点,有人会自己去取的!”谢洛夫把谢尔瓦索夫找进来郑重地说道。
  剑桥五杰这种间谍暴漏一个都是莫大的损失,他们给苏联带来的好处早已经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如果这些人想要钱的话,谢洛夫一亿都愿意给,目前在苏联的剑桥五杰之二的伯吉斯和麦克莱,在克格勃的照顾下几乎忘记了金钱的概念,两个人所有的需要都用钱,只要两个人开口,克格勃都会为他们做到。
  剑桥五杰并不是指五个人,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最终暴漏出来四个,而第五个没有人知道是谁,实际上剑桥五杰各自的交际圈严格来算,很多人都算是为苏联服务的间谍。这个圈子还有凯恩斯、斯特拉奇、福斯特、戴斯门德·麦卡锡、撒克逊·斯德尼·特纳等人。这些人的格言是“如果我需要在背叛我的国家和背叛我的朋友之间选择,我希望我有勇气背叛我的国家!”
  谢洛夫根本就不想要动用这些人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但安东尼·布兰特贵族身份和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才能让伊丽莎白泰勒真正进入到伦敦的上流社会。上流社会可不仅仅是影后的身份就进得去的,英国在这方面还是比美国要保守一些。
  今天后在家中的安东尼·布兰特拆开了谢洛夫的信,虽然上面没有具体的说什么,但安东尼·布兰特还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我的朋友,如果你拒绝我的求助,我不会强迫你帮助我!”安东尼·布兰特喃喃自语,安东尼·布兰特还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艺术顾问,他有着最为光辉的背景,完全可以不用继续为苏联工作,谢洛夫在和他取得联系之后也很多次表明,双方只是朋友间的友谊,只要觉得自己有风险,可以拒绝克格勃任何的命令。
  安东尼·布兰特此时的局面不能说好,他自己也能感受到被怀疑。不过却没有历史上这么严重,因为相关清除痕迹的工作第一总局一直在做,想了半天安东尼·布兰特站起来,取出了自己大学时候照片,上面有很多自己的朋友,还包括已经流亡苏联的伯吉斯和麦克莱,定定的看着照片上面的人,安东尼·布兰特一只手深情的抚摸着照片,在空荡荡的卧室轻声道,“为了我的朋友我可以背叛祖国,为了我们年少时候的理想,我绝不回头……”
  当伊丽莎白泰勒和自己返回欧洲的好莱坞朋友聚会的时候,公寓外面一辆漂亮的马车停留在门口,一身得体西装的安东尼·布兰特拄着文明棍,有礼貌的敲门,进入了公寓当中。
  安东尼·布兰特的到来让伊丽莎白泰勒倍感惊讶,回到伦敦之后她就邀请过很多英国影视界和艺术界的大师,但后者很少露面,没想到今天竟然安东尼·布兰特会上门。
  “伊丽莎白泰勒小姐,能在美国成为影后并不容易,你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其实完全可以不必回来打拼!”安东尼·布兰特坐下之后含笑说道,已经五十岁的安东尼·布兰特举手投足之间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之一,大英帝国一些特质在他的身上表现的分外明显,出身普通阶层的伊丽莎白泰勒以前非常讨厌这种守旧的贵族气质,但现在不同了,她希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美国目前不知道出了什么原因,对文化界的压制突然加强了,我觉得其实在艺术上的自由远远没有欧洲要开放!”伊丽莎白泰勒拿出影后的演技,说了一下最近美国的情况。从表面上看完全无懈可击。
  但安东尼·布兰特是什么人?在克格勃那里安东尼·布兰特他们这批人受到的信任程度远远不是伊丽莎白泰勒可以相比,不要说他知道这个女人也是间谍了。反过来伊丽莎白泰勒却不知道眼前女王的艺术顾问也为克格勃工作。因为就算是脑洞最大的人也不能想象皇亲国戚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何况伊丽莎白泰勒脑子里面完全没有理想这个概念。
  “哦,这么看来其实英国可以在文化上发挥一下我们的优势,这样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维持住我们大英帝国的影响力,也是不错的事情!”安东尼·布兰特漠视着眼前的女人演戏也不说破,顺着话接着往下说道,“维持影响力不一定是用武力,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工作来进行,这种叫做软实力!”
  为了让安东尼·布兰特拜托被暗中怀疑的状态,谢洛夫想了半天对策,最终拿出了他一直不屑一顾的软实力论调,在这个年代软实力的论调简直就是为了英国这个在持续衰落的前世界霸主量身定做的。
  为此还专门把软实力是什么东西写出来,给安东尼·布兰特进行参考。其中还加上了很多的注解,比如英语文化圈的优势,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特殊关系等等。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这种东西谢洛夫完全不相信,他还是比较看重军事和经济这种硬实力,软实力其实就是硬实力不足所以出现的安慰论调,本质上说就是没实力。如果克格勃主席完全为苏联的考虑的话,绝对不会让这种论调在苏联流传,但英国就不一样了,持续衰落的英国需要心灵鸡汤,谢洛夫可知道软实力这种论调的欺骗性,所以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拿出来给安东尼·布兰特,让他安慰安慰英国人民。
  安东尼·布兰特几乎同时接到了关于软实力想法的介绍,读了之后觉得很不错,一旦取得轰动自己就可以轻松摆脱现在的嫌疑,没准还可以成为在文化大师的领域上更进一步。
  软实力和伊丽莎白泰勒看起来是两件事,可安东尼·布兰特仔细想了之后,对莫斯科的新任克格勃主席十分欣赏,没错,是欣赏不是佩服,因为他和谢洛夫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软实力论将成为伊丽莎白泰勒动作的支撑理论,加上安东尼·布兰特的摇旗呐喊就是在完美不过的理论支持。在欧洲形成美国和苏联都对文化进行压制的共同认识,好莱坞也就不具备吸引力了,按照谢洛夫的说法,好莱坞那时候只是美国人自己的电影,不再具备文化侵略性。
  在这座公寓内安东尼·布兰特和伊丽莎白泰勒进行了详谈,最后都十分满意对方的想法,只不过比起安东尼·布兰特的知根知底,伊丽莎白泰勒完全被蒙在鼓里,还觉得自己运气很好。
  “那个傻女人还以为自己藏的很严密?哼!”做在轿车中的谢洛夫直勾勾的看着外面不断倒退的景色,时间不长轿车停下,下车站在了一座学校面前。
  随后另外一辆轿车停下,谢洛夫就满腻歪了,就看见人模狗样的季库诺夫施施然的下车,走到谢洛夫的身边道,“尤里,似乎对我的到来,你不是很高兴!”
  “你这个油老虎过来干什么?里面都是一些第三世界的学员,和你有什么关系?”谢洛夫一脸无奈的边走边抱怨,本来他进来是过来看看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怎么样,这座大学专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年青共产党员,里面大部分人都是非洲国家的学员。
  卢蒙巴是刚果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刚果宣布独立后,任共和国总理兼国防部长。主张国家独立和统一,奉行反帝反殖和不结盟政策。后来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蒙博托政变杀害,蒙博托这个人就是后世的非洲三大暴君之一。
  “这几天比较清闲,正好得知你准备过来参观一下友谊大学就过来了!”季库诺夫和谢洛夫并肩而行,轻描淡写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非洲我们的势力还不稳固,你还是在等等吧!”谢洛夫哼哼一笑,他还不知道季库诺夫的意思么?明明是准备组织人手去非洲勘探一下,所以才过来和自己拉一下关系。
  不过季库诺夫注定失望,非洲的资源远远没有预估中这么多,这指的是石油资源,也是季库诺夫这个石油工业部部长最关心的地方,非洲的石油好像就阿尔及利亚、苏丹和尼日利亚集中一点,阿尔及利亚被法国控制,尼日利亚太远,苏联够得到的只有苏丹。
第454章
同盟者
  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当中,接待着来自几十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上千学员,他们在这里接受苏联灌输的思想和军事训练,目的则是培养第三世界的军政干部,扩大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这不是什么秘密,后世的中国也这么干。冷战期间双方阵营这种举动只能算是常规举动,连诈骗岛都敢掺合进来。
  今天是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的学员操典,谢洛夫过来观察一下,只是没想到季库诺夫也过来凑热闹,把自己的证件交到卫兵手中换来一个军礼,收起了自己那张K开头但没有编号的证件,和季库诺夫一起进入了大学中。这座大学一般人是进不来的,谢洛夫一直都防着这群黑又绿,所以学校周围有很多克格勃的亲属在工作,周围的商店和很多市场都有克格勃给出补贴,让这里的学员能够享受低物价,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欺骗战术。
  从进入这座大学之后,迎面就能看到非苏联的面孔,大部分是黑人,少数中东地区的人和拉美人,操场中正在列队,各色人种穿着不同风格的军服列队前进,谢洛夫和季库诺夫没有去主席台,反而去了对面一座高台上,俯视着整个操场。
  不论从面积上还是实力上,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排名都在苏联前列,同时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接待了最多的外国留学生,谢洛夫两人只是进入到了外国留学生的校区,远远没有接触到整个大学区,但这样也足够了,本来的目的就是这些外国留学生。
  双手顶在刷着蓝漆护栏上,谢洛夫弯着腰看着下面没什么震撼性的列队,忽然转过身靠在护栏上正对着季库诺夫道,“其实我对黑人没什么好感,但从这座大学来看,也不是完全不能拯救,不过这些学生面对的情况非常困难,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何况非洲的情况你也知道!”
  季库诺夫点点头,他原来也是情报人员,对非洲也有一定的了解。非洲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实只要看非洲的国界线都能明白,那些边界肯定不是自然形成的。一条边界线把同一个民族分开成跨境民族,加上各种原因下的综合作用,很难取得发展。跨境民族也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民族之下还有部落势力,这就很头疼了。
  “石油工业部想要出国勘探,我可以理解,但目前的时机还不算好,其实我有情报能找到石油资源,但还需要一些时间稳固战果!”谢洛夫懒洋洋的靠在护栏上,开口道,“在我们没有把握之前,派你们出去是很危险的!”
  “你的意思是?苏丹?你要对苏丹动手了么?”季库诺夫本身就是安全干部出身,瞬间就猜出了谢洛夫的意图道,“有多大的把握?”
  “没把握!”谢洛夫也挺无奈的,季库诺夫是不是离开内务部时间长了,怎么问出这种问题,直接说道,“不过我会尽全力准备好,首先要把苏丹的通讯掌握在手中。至于人手不需要太多,有一个营的卫士完全够用。”
  苏丹名义上的陆军人数还不到两万人,不要看这么弱小,但实际上已经算是非洲除了北非地区和南非之外的军事大国了,虽说这不是苏丹的所有武装力量,谢洛夫没有把部族武装算到里面去,这种军事力量下的非洲各国,连低级军官都有政变的机会,难怪会出现频繁政变的情况,对行动成功的结果他比较乐观,但过程还是要小心再小心。
  比起政变这个问题,季库诺夫还是比较关心苏丹的石油储量,他已经离开安全系统,现在是石油工业部部长,心态已经完全转变了。这种心态谢洛夫了如指掌,毕竟他怎么说也是原来阿塞拜疆的共青团第一书记,那段短短的任期中谢洛夫什么都没干,只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当时的秘书瓦莉娅潜规则,另一件事就是在国立巴库大学观察谁适合在石油系发展。
  巴库是苏联最早的石油基地,那是苏联石油工业的摇篮,虽说现在地位已经被第二巴库和第三巴库代替,但仍然源源不断的为苏联培养石油行业的人才,现在很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石油工业部干部,谢洛夫如果不要脸一点,很多人都算他的学生。
  “苏丹潜力很大,只不过我们有些时候忽视了一些东西!等我先把苏丹搞定建立起来一个稳固的基地在南下,下一步是刚果。英属非洲是重点进攻对象,法属非洲我们不碰,相信就算是面对美国,法国人也不愿意对方把手伸到自己的领地里面,所以暂时不用担心!”杵在护栏上的谢洛夫看着下面的情况,觉得事情差不多了,便和季库诺夫一起下去,和大学的校领导是谈谈。
  克格勃监控着这些留学生的思想动静自然不难,但他们这些情报人员又不能天天在这里对这么多学生监控,所以学校的档案和苏联老师对学生的风评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天天面对着留学生的苏联老师,才是最能把握学生心里的人。
  从学校档案处调走了所有苏丹留学生的档案,谢洛夫在这些国际学生的人群当中离开了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和季库诺夫一起去了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
  “没发现这些学生和一般的黑人有点不同么?”在卢比杨卡广场下车的谢洛夫让人把档案拿上去,走到自动售卖机拿了两瓶格瓦斯递给季库诺夫。
  “嗯,精神上似乎有些不同!”季库诺夫好像回味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判断,然后两人上楼去了谢洛夫的办公室,克格勃总部大楼的建设刚刚完成,谢洛夫的办公室刚到了正中间的位置,从自己的办公桌偏头就能看见捷尔任斯基的雕像。
  “黑人天性散漫,热带生活没什么压力,只要好好教育倒不是一个人才都出不了,只是比较困难而已!”谢洛夫拿起电话要了中餐,邀请季库诺夫在克格勃总部吃饭。
  这些来苏联的留学生要说和在国内的同胞有什么不同,那可能也只有在精神方面了。按照比较时髦的话来说,相当于在玩网游的时候把技能点点在了智力上,智力加一之后看起来除了黑一点,勉强算是正常人。
  “呐,这是苏丹目前已经被发现的资源,我知道你是为了这个目的来的!”让谢尔瓦诺夫把苏丹的统计数据拿上来,然后转手交给了季库诺夫,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可耕地近亿公顷,宜牧区面积达1.7亿公顷,森林面积58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3.3%。不仅粮食基本自给,而且棉花、阿拉伯树胶产量都居世界前列。苏丹还拥有尚未充分开发的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铁、铬、铜、锰、金、银、铀、铝、石棉、石膏、云母、滑石等。其中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分别为:铁约3亿吨,铜900万吨,铬70万吨,银约900万吨。
  “从潜力上来讲,苏丹只要政局稳定,成为农牧业强国轻而易举。这个地方是绝不能放弃的,非洲有这种自然条件的国家可不多,北非一水的沙漠地区,南非我们暂时够不到。而且相信你也明白联盟真正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的第一书记因为粮食产量总在警戒线中,每次开会都提到这个问题。”把两份午餐端过来,谢洛夫对着看资料的季库诺夫道,“我国的土地别说三季耕种不可能,连能种两季的土地都很稀少。粮食和肉,不就是农业和畜牧业么?”
  “可惜没有石油资源,这份资料给冶金工业部还差不多!”季库诺夫放下了文件,一边吃饭一边道,“既然这样,你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先从这些留学生中挑选比较靠谱的人,我准备让苏丹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万一没找好人,变成一个穷国,这不是给我们的理想抹黑么?要是弄出来一水的失败国家,还不如不行动!至于时间,一年内会动手,英属非洲司在摸阿布德的活动规律……”谢洛夫狼吞虎咽的猛然吃了几口,然后边打嗝边说道,“除非我们本身已经有了不次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不然还是不要大规模进攻比较好,挑几个潜力不错的先试试水,像是苏丹、刚果这种人多地少资源丰厚的国家。倒不是每个国家都一定要和我们国家一个政治类型!”
  “还有就是,你也不要着急,在苏丹南部其实发现了可能蕴藏石油的地质,不过为了防止我们的敌人闻讯而来,所以第一总局的同志没有去确认。是我们的迟早都是我们的!”谢洛夫这么做,是在寻求支持者。林业部、冶金工业部、肉制品和奶制品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等等部门的支持,所以首先要让这些部长们看见其中的好处。
  这么做是为了寻找行动的同盟支持者,至于为什么寻求支持,很简单,克格勃的正式全名是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虽说实际上并不对部长会议负责。
第455章
开垦的副作用
  “这真是个好消息!”季库诺夫少见的吹了一个口哨来表达自己的兴奋。看见对方意气风发的样子,谢洛夫眉毛一动,如果不是自己把对方挤出了安全系统,季库诺夫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在一个小国做大使,最后身体垮掉,在本来应该最为意气风发的年纪英年早逝,所以说命运这个东西是挺有意思的,你说不准目前的选择到底是好是坏。
  “这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利润简直可怕,第三世界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嘛!尤里,你想要让我联络一些部门到时候对你策划的政变支持对不对?你也知道我们的第一书记比较反感这种动作!”季库诺夫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低声道。
  赫鲁晓夫的优点是相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而且一直在实践这些理论。但缺点所有人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第一书记的想法可以在环境缓和的条件下实现,可现在没有这种环境。冷战这种对抗苏联不主动,美国就会主动。所以对赫鲁晓夫缓和的想法,国内的干部大部分都是反对的,就和这个时空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已经足够好,但仍然有不少人不满意一样,人总认为自己其实可以得到更多。
  但谢洛夫不着急,但的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哪里有苏联需要的东西都一清二楚,在没有发现之前克格勃就会去把地方占住,等到技术达到后其他国家会发现,那个地方已经是个亲苏国家了,所以一般苏联干部一天就想干掉美国的想法,在他这里不存在,完全可以通过几十年的布局最终取得胜利。
  就拿黄金美元和石油美元来说,不论从哪一点来看,美国的货币霸权都非常稳固,但这个世界上只有谢洛夫自己知道,在黄金美元朝着石油美元过度的开始阶段,有一段时间美元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能在那个时候动手,就算不能打断石油美元的进程,也会让转换成功后的石油美元根基不稳。要是在这之前从中东啃下一块地盘,还能提高卢布的价值。
  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刚刚解体的时候,欧洲市场一片看衰美元,法国还出现过拒收美元的情况,在美国把美元和石油挂钩之后,这种情况才消失。这事谢洛夫不说,谁知道?
  “利润只能说还行吧!至于其他的还没有成功之后再说!”谢洛夫很是装逼的用这种口气回答季库诺夫,没有把一个苏丹放在眼里。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该准备的工作一点都不会少。
  “谁不知道你们克格勃资金充足,估计没少在国外折腾!”季库诺夫这么说了一句,起来拍了拍自己的大腿道,“好,我和其他部门的部长去谈谈,预祝你计划成功,明年我们的盟国会多一个,再见……”
  目送季库诺夫离开卢比杨卡,谢洛夫茫然的看着天花板扯出一丝苦笑,现在他一点都没有成功的快乐,低语道,“克格勃的资金怎么在你嘴里面像是我的财产一样?”
  转眼间他又想起了伊丽莎白泰勒说的话,好像从个人财产上来讲,那个女人说的对,三百万美元,谢洛夫如果光凭工资一辈子都赚不到,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但非常真实。每年谢洛夫都会为克格勃留下一笔发展资金,然后开始想办法扩展资金渠道,几年下来除了补充克格勃所需的经费之外,这样算下来,要是他在克格勃内部刮刮地皮的话,其实能搜刮出来百亿美元的现金,是现金不是固定资产,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百亿身价和百亿的现金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比前者的水平高得多。
  所以克格勃成员待遇高,有国家待遇加上海外渠道,才有今天迅速恢复实力的发展。谢洛夫能弄来资金,才能得到安全干部的拥护。
  “没钱就没钱,这有什么?我随便给那个女人一条渠道,都比两亿美元更有价值!有些渠道根本不是钱可以买到的!”谢洛夫招谢尔瓦诺夫进来,让他派人去接触苏丹的留学生寻找有发展潜力的代理人,“这件事办的漂亮,国家会对我们另眼相看,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