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04

  这一切都和谢洛夫没有关系,就算是全世界所有的报纸都预言世界大战马上爆发,作为亲身经历着他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像是处在暴风眼之中一样,谢洛夫不但没有一点点的心理负担,自我感觉还相当良好。
  “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无良媒体啊!”这些报纸的报道谢洛夫擦屁股都嫌硬,亲身经历和从报纸上看到报道根本就是两码事,谢洛夫从头到尾都相信一点,就算是他把史蒂文森当场击毙,也没有敢把他怎么样。人们都以为美国苏联这种超级大国是宁折不弯的作风,吃一点亏就不惜代价的找回场子,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论是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哪怕是冷战结束吃的暗亏数不胜数,苏联进攻阿富汗期间,几次战斗机被巴基斯坦击落,到头来不也忍了么。而七十年代美国士兵在三八线被朝鲜士兵当场砍死,也没有见到美国再组织一次联合国军把朝鲜干死。
  所谓的强硬作风,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国家人民一个交代,而到了真正出事需要表现强硬的时候,那就必须以大局为重了。反正媒体有的是借口平息人民的不满,人民最容易被欺骗,从政治到经济再到道德这么一分析,多大的怒火也消磨光了。
  如果换一个角度,谢洛夫和史蒂文森的角色互换一下,其实谢洛夫也没有办法扭转局面,他也不敢下令谢尔曼坦克撞倒铁丝网,万一被当场击毙呢?但事实就是处在防守方的谢洛夫可以尽情的奚落对手,而史蒂文森不敢。
  这是不说谢洛夫没有付出代价,至少他已经接到了克格勃主席团的口头警告,正在奋笔疾书的写检查,准备为了这次的对峙事件给国内一个交代。
  “局长,这是你要的民主德国为西方集群的花费,以及民主德国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工业指标,还有联邦德国经济的分析报告!”伊塞莫特妮抱着厚厚的文件站在办公桌前面说道。
  “拿进来,斯塔西组织的报告呢?包括编制和各部门的资料!”从半米多高的资料中伸出了一只手,那只手无力的对着空气抓了两下,随着一声叹气谢洛夫从堆砌半米高的资料中站起来,勉强把自己的脑袋让伊塞莫特妮看见,无奈的责备道,“不要在工作中调皮!”伸手一把把需要的文件拽过来,谢洛夫重新坐下把自己埋在了文件堆里面。
  苏联首都莫斯科,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当中,谢列平看着谢洛夫写的检查报告,“我犯了个人主义的错误,不顾当今世界和平的主流形势!但是在柏林的工作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谢洛夫明显带着敷衍性质的自我检讨只有区区三百字,除了寥寥几句话说自己手段上面有些欠考虑之外,统统都是自我赞美,简直把谢列平看乐了。
第46章
时间紧任务重
  “封锁西柏林的行动只能说暂时阻挡了民主德国的失血,想要彻底的解决问题,还是要改变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经济差距,目前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份文件开篇就这么说道。里面详尽的列举了两个德国之间的对比、从人口到工业再到经济,然后下了断言道,“如果不能拉近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经济水平,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不会稳固,只能说从大动脉出血到慢性失血的阶段!”
  谢列平长叹了一口气,从文件中他已经明白了谢洛夫的潜台词,甚至连文件中没有明说的东西他也能猜得出来,民主德国的发展其实是受到限制的,这和苏联潜意识担心第三帝国卷土重来有关,担心德国重新崛起的不仅仅是苏联自己,美国也是一样的担心,但美国利用经济上面的巨大优势在一点点的瓦解掉联邦德国的民族精神。
  而民主德国这边,苏联本身就是在二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民主德国的战争赔款一直支付到谢洛夫在匈牙利平乱的时候,也就是三年前。连续十几年的巨额赔偿自然让民主德国这边谈不上什么积累,更何况到了今天民主德国还要负担西方集群的费用。
  谢洛夫的文件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其实已经暗指到了西方集群的费用,连续十几年的巨额赔偿和西方集群的费用,已经让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差距拉开的比较明显。要知道德国本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本身就在西德,德国西部本身就要比东部要富足的多,人口素质也高得多,再加上美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免除了德国的赔款,这些原因让两个德国之间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对比。
  这件事情谢列平虽然已经通过文件认识到了,却颇感无能为力。苏联的经济不能说差,但也要看面对的是谁,美国和苏联这场竞赛烧的是钱,这时候让苏联多负担西方集群的经费,只会让本身的负担更加沉重。别说他现在的地位不能过问,就算是到了能过问的时候,也没有好办法解决。
  拿起谢洛夫的自我检讨,谢列平无奈的拿起电话叫秘书进来,把自我检讨递过去说道,“你找人重新写一份检讨报告,记着一定要深刻,表现出来勇于承担错误的决心!”
  “主席,这是谢洛夫局长的自我检讨?这样没有问题么?”秘书瞪大了眼睛,他发誓这是头一次见到这么简短的检讨,只有开篇第一句话是批评自己,剩下的话哪里是检讨啊,按照里面的话,克格勃应该给他办法一枚奖章才对。
  “让你去找人写你就找人写,哪那么多废话?是不是很羡慕尤里?”谢列平冷着一张脸沉声道,“如果你能随时随地听从国家的召唤,不管对手是谁,马上收拾东西上路把问题解决,遇到阻碍告诉我,我一样为你解决所有阻碍、抗下所有压力!如果你不能,现在马上找人帮尤里把检讨写好,我还准备去交到克林姆林宫呢,速度快点……”
  晚上谢列平从克林姆林宫出来,还在回忆着赫鲁晓夫的话,“手段是有一点点问题,但结果是好的,检讨我已经看过了,口头警告非常合适!比起一些舆论的争议,柏林问题的解决是实实在在的,就这样吧……”
  四月二十五日,塔斯社社长戈留诺夫亲自拍板,在真理报发表一篇预测,预言五十年后苏联发展的情况,和上一次共青团真理报的预测不同,这次并不只是用文字描述未来的发展情况,而是配上了很多未来的畅想图,其中包括了现在报纸上经常能听见的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苏联未来的生活环境推测,最后面的落款、赫然是克格勃第三总局局长,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中将。
  身份有时候确实能帮助一片本来不算多具有热点的报道进入头条,明星就算是偷、情也可以炒成绯闻,但如果一个普通人偷、情,就算法律管不到你,社会一样会教你做人。这篇和前一段时间差不多的预测,在苏联国内的讨论却远远的超过了那一篇,这就是谢洛夫所带来的影响。
  遥远的乌克兰首府基辅,一个拥有精致面庞的金发美女,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也看到了这篇报道,脸上挂着动人的笑容摸着小腹,“小家伙,也许我和你父亲不一定能看到那天,但那个时候你还在为苏联服务吧?”
  “下水道系统和电路系统已经改装完毕,只要我们一声令下,东柏林的电路网络和下水道系统就可以独自运行,现在是时候进行第二步计划了!”谢洛夫绕着铁丝网散步、旁边的人马库斯·沃尔夫中将,这里是郊外,铁丝网的深处能见到一些西柏林人的影子,但远远不是市内那种随时要防备的紧张。
  “好,动员民兵和内务部队从明天开始在郊区挖开地基,整个规划我已经看过了,墙高四米五、厚度四十厘米!每隔五百米建立一个瞭望塔?”马库斯·沃尔夫想了一些问道,“五百米是不是距离有些远?”
  “两百米一个瞭望塔吧,我已经从国内订购了大功率探照灯和红外灯!可惜监视器这方面还是放弃了,成本太大得不偿失!”谢洛夫颇感无奈的摇摇头道,“但也就算是没有监视器也够用了……”
  “我们可以用光学仪器代替电子仪器,我们国家的光学仪器还算不错!”马库斯·沃尔夫的话让谢洛夫心中一动,如果不是马库斯·沃尔夫自己说,他都忘了德国一直在光学仪器这块都是世界强国,作为德国的一部分民主德国也不例外,在这方面和西边的同胞一样都是该行业的佼佼者。
  “好吧,越早开始越好,苏联国内我的工作都很重要,这里的事情最好在两个月内可以完成!”时间越长谢洛夫就对军事管理总局的工作越不放心,总是遥控指挥也不是问题。更何况今年军事管理总局有一个巨大的任务,为即将成立的战略火箭军在各军中挑选军官和士兵,目前战略火箭军的成立前期准备已经开始,谢洛夫在今年一定要保证这件事情不出问题,一九五九年对于他来讲,可以算是时间紧任务重。
第47章
英雄父亲
  就像前一段时间伊塞莫特妮说的那样,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非常害怕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如果你的朋友突然之间不理自己,你会非常不适应,从心理上面影响到行为,做出怪异的举动方面重新吸引朋友的注意力。但人类非常矛盾,作为群体的一员又无时无刻的在寻找机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不愿意和别人说的秘密,没人希望被人得知所有的隐私,所以才对种种监控的行为十分反感。
  所以谢洛夫准备从心理中的这两种状态下手,制造出来这样一个大环境,专门针对西柏林的民众。隔离墙必须高到普通人无法攀爬的高度,高到一个正常人无法看见外面的世界。让西柏林的周围都是高大的墙壁,体会不论是走到哪里都明白自己是被关在里面的感觉。如果能造成自己被关在监狱中的感觉,那是最好不过了。
  仅仅是孤立还是不够,还需要让西柏林体会到被时时刻刻监视的感觉,这个时候大功率探照灯和高音喇叭的功效就体现出来了,在瞭望塔上面的执勤人员白天用高音喇叭喊话,晚上用大功率探照灯对西柏林进行照射,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让西柏林城内的民众知道外界有人存在,不但存在,还在时时刻刻的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让西柏林人民有一种隐私权被剥夺的感觉,如果能同时做到以上两点,这个封锁行动才算有一点点意义。
  “他们不总说我们是个警察国家么?这次我们如果不把事情办的漂亮一点,还真是对不起他们的评价了!”谢洛夫和马库斯·沃尔夫联手敲定了柏林墙体的修建计划,两个月内修建长达一百四十公里的柏林。
  “对了,你们斯塔西在西柏林有多少线人?”谢洛夫一直对斯塔西的运作有些好奇,要说联邦德国没有人为民主德国服务,打死他也不相信。
  “西柏林大概有两千线人,至于整个联邦德国境内,和我们斯塔西有联系的人,在六千人左右!”马库斯·沃尔夫也不会在这上面对谢洛夫撒谎,因为根本就没有必要,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唔!对于这个数字谢洛夫还是比较惊讶的,但仔细想想也有其中的道理,两者是一个民族,已经在天然上消弭了很多在特工工作上的阻力,有这样一个结果也不意外。但斯塔西这种成绩仍然让谢洛夫有些震惊,对斯塔西的组织能力有些惊叹。
  四月二十八日,经过周密的准备,铁丝网防护的外围,两万名经过动员的工人、加上各国组成的援建队六千多人聚集在一起,根据民主德国政府的决议,对西柏林的法西斯采取封锁行为,西柏林的地位参照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边界,以后都要按照边界管理的程序进行审核,如果西柏林的人要出来必须经过边防机构核准,最重要的部分在后面,宣布修建反法西斯防卫墙,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一个边防系统,将作为对应三国占领下的西柏林的体系存在。
  同一天,柏林墙动工,两万六千多名工人围绕西柏林的范围开始修筑墙体,早已经加班加点生产的砖厂中,已经堆积如山的砖石被源源不断的运到建筑地区中,在那里等待的工人已经拌好水泥,只等拿到砖头就可以开工。
  “以此次动用的人力,如果不考虑质量和水泥粘度的时间,完全可以在一个星期建成,但是瞭望哨可能需要长一点的时间!”马库斯·沃尔夫拿着望远镜看着工程的进度,神色间颇有些自豪,显然对目前的效率还算满意。
  “只要民主德国能顶住压力,等到墙体建成,就可以暂时缓解你们的人口流逝了,但还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才行,如果你们的人口和联邦德国差的太远,不论是怎么竞争,硬指标的差距仍然会很大!”谢洛夫无奈的耸耸肩道,“封锁西柏林看似很强硬,但实际是我们这边的确没有西边有吸引力,不然的话可能西柏林把自己围起来,我们都不会同意……”
  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情,这点谢洛夫也不好说什么。但明明是嫌贫爱富却用什么自由做借口,这点就不能忍受了。这种人还是走得越早越好,等到苏联这边要是真的富裕了,希望那些走了的人别回来,毕竟你的祖国不自由。
  “那怎么办?设立英雄母亲么?”马库斯·沃尔夫也知道苏联有鼓励多生孩子的政策,难道是让民主德国学习苏联这方面的经验。
  “如果可能的话,我个人建议德国设立表彰英雄父亲,把锦旗和荣誉给男人,奖金给女人!”谢洛夫心中一动这么说道,说实话男人特别是年轻的男人对播种这种工作,表现远远比年轻女人要热情,这是男女不同的生长周期所导致的。就谢洛夫看到的苏联资料,苏联现在的人口出生仍然不乐观,英雄母亲也许起到了作用,但也十分有限。
  “这有用么?”马库斯·沃尔夫不知不觉间注意力也从工程转移了,被谢洛夫领上了弯路。不得不说谢洛夫的提议确实有些新颖,但也有些新颖过头了,让政府出台这么一个政策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绝对比英雄母亲的效果更大,至于这个政策有没有问题,还需要实践!要是在民主德国效果显著的话,说不定苏联也要学习一下!”谢洛夫非常有信心地说道。
  说实话谢洛夫这个时候都有些佩服自己了,竟然能把这种事情说的这么光明正大,仿佛就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一样,这几年在苏联可真的没有白学。
  “那挑一个人口比较少的专区推广一下试试吧!”马库斯·沃尔夫的表态证明了一件事情,他终于被谢洛夫带到沟里面去了。
  这算是谢洛夫第一次拿民主德国做实验,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如果真的有效果,谢洛夫马上就会在苏联尤其是俄罗斯人居住的地区推广。拿着民主德国的成果说服苏联国内的大佬们,扭转苏联的人口问题。
第48章
公平,平等
  现在苏联的人口应该说在恢复阶段,但这个恢复的指标是个不同的,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人口速度明显要比斯拉夫地区的人口增长的要快,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应该想办法避开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对所有民族都是好事。
  离开了柏林墙的工地,谢洛夫和马库斯·沃尔夫两人来到了斯塔西的总部。安然无恙的度过了国内压力的谢洛夫,最近没有暴漏在媒体之下。秉承着偷偷的进去打枪的不要这种思维,谢洛夫低调了这么几天,反正再过一段时间西柏林就被封锁住了,双方都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很好。
  对斯塔西了解越深入,一种想法就越是挥之不去,这种高素质的组织仅仅窝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打内战,似乎有些太屈才了。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唯一不拖苏联后腿的国家,民主德国不论在任何领域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别的领域现在谢洛夫管不到,但在情报领域上,他觉得斯塔西应该和克格勃一样建立一个立足于全球的情报网。
  明明是唯一一个能在欧洲不拖后腿的盟友,却还在限制民主德国的发展。真不知道苏联是过度的自信,还是真的怕第三帝国卷土重来?谢洛夫认为应该是前者的推测更加靠谱,毕竟现在苏联集团的整体发展速度确实可以给出这种自信做基础,很多国家的民众也真的相信苏联这种发展模式是可以挑战美国模式的。
  “就像你们斯塔西这种机构,其实所有盟国的情报机构都应该和我们克格勃联手,在全世界布局,我们这些专业的机构,天天把工作重心放在国内有些浪费才能,有机会我想和伊利塞斯库同志谈一谈,在联合作战机构将我们各国的力量做一下联合尝试!”这不是谢洛夫做出这样的畅想,苏联集团内部的情报联合作战机制本身就是他提议的,现在联合作战机构的主席是罗马尼亚内务部部长伊利塞斯库。
  “和苏联的克格勃相比,我们这些国家的机构都太弱小了,有什么地方能够帮助苏联呢?”每一个人不论是处在什么样的组织,心里面都天然的希望这个组织越来越强大,马库斯·沃尔夫也不例外,说一点不心动绝对是假的,但想了半天真的想不到在什么地方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让克格勃都必须依靠他。
  “这可不一定!”谢洛夫似笑非笑的点了一颗烟道,“来到柏林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让史蒂文森下不来台,也不是主持修筑了对西柏林的封锁线。最大的收获是在这里,就在这栋大楼,这座斯塔西的总部之中,这里让我收起了在克格勃中目空一切的傲慢,曾经我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情报机构是克格勃的对手,美国的中情局不行、英国的军情六处不行、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更加不值一提,但斯塔西总部我改变了这种想法,两个月来我仔细的观察过斯塔西的运作,说实话如果我们克格勃和斯塔西的规模一样大,斯塔西做的事情比克格勃要多,在斯塔西的收获才是我柏林行程中最大的收获!”
  “谢洛夫同志,你似乎和一般的苏联人不太一样!”马库斯·沃尔夫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都没有说,这种话题他不想多谈。
  “我认为盟国都是平等的,既然我们坚守了一种信仰,就不应该有大国和小国的区别!”谢洛夫好像看出了马库斯·沃尔夫的心思,不管对方相信不相信自顾自地说道,“既然是平等的就不应该有谁是老大谁听谁的思想,在各自的领域中谁权威就听谁的!”
  平等!这句话直击到了马库斯·沃尔夫心中最脆弱的地方,他死死地盯住谢洛夫,迎接他的是谢洛夫无比坦然的表情,这个人说话是真诚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马库斯·沃尔夫能够感受到谢洛夫的真诚,自诩为意志如铁的马库斯·沃尔夫,头一次想着谢洛夫这种人苏联应该更多一点,这样民主德国民众和苏联驻军的摩擦应该少了。
  “如果有驻军士兵违反军纪,斯塔西自然也有权利逮捕,不用考虑红军那边的压力!这方面的事情你们自己处理就行,到时候把处理结果电报给军事管理总局!苏联红军是驻军,但不是殖民军,民主德国对军中的败类自然有抓捕的权利,有我在军事管理总局,我想一般的红军将领也不敢说什么,只要执法公正,你们不要怕红军!”谢洛夫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说道。
  “如果现在我把今年以来苏联红军驻军的案件给你?”马库斯·沃尔夫心中一动试探道。
  “只要是真实的,我现在就可以对西方集群进行清查……”谢洛夫二话不说直接说道。
  来到德国光关注柏林墙的事情,谢洛夫差点忘记了自己是军事管理总局的局长,本职工作是管理红军的问题,而不是做包工头,今天要不是拉拢斯塔西出力都忘了他是可以插手西方集群的事情。
  “柏林这边的事情结束,我回莫斯科就会向谢列平主席建议,联合兄弟国家的情报力量开展工作,九月份所有华约国家的情报机构将会在布加勒斯特开会,到时候我会和一些总局局长出席会议,到时候希望能见到马库斯·沃尔夫同志!”站在斯塔西总部外面的谢洛夫一脸的狰狞,和刚才的风轻云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谢洛夫气急败坏的原因正在眼皮子底下,被两个德国斯塔西的特工搬运,足足半米多高将近两百份档案文件,里面是西方集群今年五个月和民主德国民众摩擦的记录。马库斯·沃尔夫真是一点都没有客气,直接把所有的记录档案都交给谢洛夫,看看这位克格勃军事管理总局的局长准备怎么处理。
  “我一定会出席的!”马库斯·沃尔夫眼睛不断的看着后备箱厚厚的档案。
  “过几天见!”谢洛夫心不在焉的告别,上车之后阴沉沉地说道,“召集所有西方集群军事管理总局办事处负责人来柏林开会,都特么干什么吃的?我为什么在国内的时候没有接到报告,哪怕是一个……”谢洛夫要给民主德国一个公平,要不是路途遥远他想把四大集群的克格勃负责人都叫过来。
第49章
全体大过
  在近卫65坦克团的驻地中,谢洛夫和奥列格打了一声招呼后,毫无心理负担的鸠占鹊巢,把战术演练的会议室变成了自己开会的地方。
  宽大的会议室中,左右两排坐满了从各自驻地赶来的军事管理总局驻各部队的负责人,这些人的军衔从中校到上校不等,其实军事管理总局驻西方集群的最高负责人应该是少将,并且各集团军的负责人也应该是少将,但实际上由于谢洛夫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国内,此时的西方集群中没有这么多人。如果说军事管理总局在国内是一道钢铁的防线,那么在四大集群中只能算个渔网,有作用但没有太大的作用。
  但这都不是渎职的借口,不指望这些人在人力短缺的情况下能进行军中的反间谍工作,但一些红军和当地居民的摩擦完全可以处理,事实上谢洛夫从来没有得到一丁点的消息。
  在这种严肃的场合,所有列坐的克格勃干部全部正襟寝坐,目不斜视的等待着谢洛夫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