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404

  晚上,苏联中央主席团以集体的名义告诉多勃雷宁,同意美国提出的条件。而且愿意主动提出和解建议,给肯尼迪一个下台阶的通道,这点让肯尼迪很满意。
  所以明面上的交换条件是这样的,因为美国在古巴的关塔那摩基地的地位问题,让美国在欧洲盟友面前陷入到了孤立当中,所以美国将关塔那摩基地关闭撤出古巴,作为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的态度,苏联则撤出在古巴的上百枚核导弹,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保证不遗留任何一个。
  暗中的交换条件是,苏联保证以后绝不将核武器运到美洲大陆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在操纵类似于关塔那摩基地的巴拿马运河区问题,美国则在半年内秘密以更新换代的名义撤出在土耳其的导弹,从根源上不让苏联感受到直面的威胁。
  但马上谢洛夫就接到了苏联中央主席团的询问电报,询问还能不能提出更多的要求,这个问题就很尴尬了,谢洛夫的回电很容易理解,“我们缺乏能突破美国封锁带的海军……”
  后面的询问谢洛夫估计是赫鲁晓夫之外的人的意见,扩大战果当然是可以的,只要苏联红海军和美国海军有一战之力就可以,但是实际上苏联红海军不具备这个能力。
  苏联红海军的膨胀式发展,就和苏联的核武器数量一样,都是在古巴导弹危机对峙中吃亏之后,才觉得自己受到了耻辱,开始拼命的追赶。才有了十几年后唯一可以和美国海军正面作战的苏联红海军,当然这个正面作战是建立在逆火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的说法。要想在大洋上和美国海军正面对战,还是要携带核弹头。
  “同志们,耽误了我们扩大收获的瓶颈在于海军,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尤里的看法,如果美国海军一直持续封锁姿态,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的,我们的水面舰队不是美国海军的对手,所以货轮上面的东西和补给全都运不进去。”赫鲁晓夫在这次古巴导弹危机当中也不是没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至少他前几年一直在裁军砍军备的过程有点极端了。现在的结果就是苏联没有一艘巡洋舰以上的大型水面舰,别说没有航空母舰,连战列舰都没有,那些战列舰早在他刚刚上台的时候都被拆成废铁了。
  发展军备,历史上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当中得到的教训,第一就是核武器一定追上来,至少绝对不能比美国少,第二就是红海军无法对美国海军造成威胁,如果在出现一次距离本土遥远的地方出事,美国再次如法炮制封锁海域,苏联还是没有办法。
  现在这两个问题还是暴漏出来了,苏联的核潜艇被堵在加勒比海下面已经一个星期了,如果换做早先计划当中的常规潜艇,里面的海军战士可能都要被闷死了。造成这种尴尬情况的源头,就是苏联水面舰队的弱小,这不会因为常规潜艇到达突击地点就能掩盖住。美国海军投放深水炸弹的录像可是在全国直播的。
  美国很会在这种地方体现自己的强大,给美国民众造成自己绝对强硬的印象。就像是首先把赫鲁晓夫很正常的解决建议交给媒体,造成苏联领导人主动求和的印象。不过赫鲁晓夫不愿意和为了选举的肯尼迪一般见识,他又不用考虑选举的问题。只要苏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了,这只是一次核讹诈,也没有准备真的和美国干一仗。
  “以我个人的名义发出和平倡议,我给肯尼迪一个台阶下,反正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葛罗米柯同志,拟一份声明吧!”赫鲁晓夫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次的对抗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多月,但这半个多月来他无时无刻不处在紧张当中,太煎熬了,如果不是美国的核导弹已经逼到了家门口,他可能不会这么做。
  和平提议是苏联首先提出来的,不过在这之前,肯尼迪还是刷了一个小花招。首先在赫鲁晓夫声明登报之前,首先对苏联下达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苏联接受美国的条件,随后则在报纸上登报赫鲁晓夫的意见,最后肯尼迪顺势答应了苏联方面的建议,表示可以同时解除两国的战备状态。
  于是事情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华盛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早先莫斯科的方案,并且,在肯尼迪的坚持之下,依然迫使苏联单方面撤除导弹。赫鲁晓夫第二次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肯尼迪政府才答应了苏联的请求。为了表示不在入侵古巴,同时也是给欧洲盟友一个交代,美军将考虑关闭关塔那摩基地,苏联的必须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撤走所有导弹,这个过程中美国军方必须派出调查员在场等等……
  “受教了,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就在华盛顿的谢洛夫,从报纸上得知了最后一天的进展,很有一种日了狗的心情。媒体还可以这么利用?不得不说这次的华盛顿之行,让他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说无耻,比如说不要脸。比如说操纵媒体的技术。
  至于什么撤走土耳其导弹的事情,连一个字都没有,提都没有提一下。放下报纸的谢洛夫看着风尘仆仆的多勃雷宁,询问道,“美国方面不愿意签订书面文件?是不是害怕文件签署之后成为证据,来证明美国政府让步了呢?”
  “是的,肯尼迪政府的官员都不愿意签署书面文件,只是按照口头约定同意撤出关塔那摩和土耳其的导弹,并且重复很多次让我们保守撤出土耳其导弹的秘密。”多勃雷宁缓解了一下心中的情绪回答道,和所有人一样,这半个多月他也没有睡好。
  在这最后一天当中,肯尼迪把事情封锁在了一个小圈子当中,甚至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其他成员进行了屏蔽,只有他和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和财政部长知晓赫鲁晓夫和平倡议是什么时候到达白宫的。
  “我们的对手又给我们上了一课,不过在未来几年我会不断给他们上课!”谢洛夫对着多勃雷宁说道,在他看来不签书面文件是好事,没有书面文件就没有证据、没有约束力,只要土耳其的核导弹撤走,未来几十年内苏联有的是时间收拾土耳其,可能是十年后也可能是二十年后,反正他不算太老,完全可以慢慢等。谢洛夫疲惫的揉了揉脖子道“多勃雷宁同志,最后的工作就由你和普利耶夫大将完成了,我要回莫斯科了!”
第371章
谢洛夫很忙
  “任务完成了,立刻调头返回本土,不用你们出场了。A舰队回到本土之后立刻解散,所有资料全部销毁,包括任何不属于渔船的东西!”在谢洛夫的电报到达之前,在几乎同一时间同一时刻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分别解除了美利坚合众国武装部队和苏联武装力量一级战备状态,A舰队也同样收听到了广播,但收到电报的阿塔列夫少校,却不知道如何回应自己的上司,在A舰队周围有至少三架E-1B预警机周围,他们这支用来威胁美国的A舰队,现在其实已经暴漏了。
  “通知各船,把东西收起来,调头归国。”阿塔列夫少校通过广播下达命令道,“不要理会上面的美国飞机,他不敢对我们有所动作……”
  “可以确定是史无前例的超级炸弹,上面有俄文,我们立刻保持一架监视,剩下马上将资料传回本土,完毕!”E-1B预警机在A舰队周围不断盘旋的同时,给美国本土进行汇报。
  “这是苏联试爆超级核弹的外壳,上面还写着Арзамас16,但是最大的东西是什么?”中央情报局局长麦科恩一点一点辨认着照片上任何一点可能透出信息的地方。
  “麦科恩,你不觉得这些船上人员的穿着很像一个人么?”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仔细辨认了一圈道,“这些人的穿着很像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那个第一副主席!”
  没错,这些在甲板上的人影当然和谢洛夫差不多,他们都是肃反工作者,穿着都是一样的军装,“已经确定,上面的俄文意思是阿尔扎马斯,是新地岛核试验的大伊万超级核弹。”
  所有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苏联人把这玩意运到海上干什么?还有那个在夹板下面更大的家伙是什么东西?以那个距离,而且苏联的渔船上没有导弹发射平台,那么就是用来自爆的,胡佛和麦科恩对视一眼,都明白对方和自己想的一样。
  “胡佛先生,麦科恩先生,有事情么?请原谅我带来一个苏联人,要知道以我的身份独自来到白宫是违反纪律的,克格勃有相关规定肃反工作者必须两个人以上同时出去。”谢洛夫自己自然不能违反纪律,多勃雷宁正好比较忙,他就随便抓了一个人陪同自己前来。他都已经准备离开美国了,没想到在走之前的前一天被抓包。
  “谢洛夫将军,来看看这是什么。”麦科恩直接把一叠航拍照片仍在桌子上,想要看看谢洛夫有什么表情,可惜他什么都看不到,这玩意对谢洛夫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你看它像是什么,它就是什么。”面色不变的谢洛夫不置可否的回答道。然后不管胡佛还是麦科恩询问什么,都坚决不说一个字。
  此时罗伯特肯尼迪急急忙忙的进来,显然他是刚刚得知消息,刚进来就指责道,“谢洛夫将军,我们和苏联都刚刚解除了一级战备状态,双方还没有脱离接触,这个时候采取有敌意的举动是非常不明智的,相信就算是莫斯科方面也不会让你这么做的!”
  “如果我说的算,肯定还会提出更多的条件,不只是要关塔那摩了。”谢洛夫双手一摊,把帽子带上,无所谓地说道,“你们不过是想从我这里确认一下,最大的那颗有多大的当量嘛,不会自己算么?不要问我了,首先我不会告诉你们,再者这种东西是你们政府之间的沟通,不在安全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再见……”
  一边招手的谢洛夫路过罗伯特肯尼迪旁边的时候低声道,“梦露是我绑架的,谁能想到一个司法部长一个总统,闹出来这么大的丑闻。从头到尾我没有用那个女人威胁你们兄弟俩,已经是保持了最大的克制,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如果国会选举期间出现这档子事,你们么兄弟俩能不能度过这次的危机,可是很难说的……”含笑的谢洛夫,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打完招呼,离开白宫扬长而去,留下了脸色铁青的罗伯特肯尼迪。
  在最近几天,谢洛夫从莫斯科接到的电报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下达的指令有时候是刚刚开始时候的目的,有的则是更加强硬的电报。这表明莫斯科那边的态度前后不一致,也就是说中央主席团的态度前后不统一,平心而论这次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得到的结果,已经是不错的了,帮助古巴收回关塔那摩基地,从明面上也不吃亏,至少他本人就很满意,至于换取土耳其的导弹撤离,他就更满意了。
  作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有着庞大的信息来源,他自然是知道苏联的家底的,核讹诈玩到这个地步已经不错了。至于关塔那摩基地未来可以作为苏联红海军的基地,红海军又不是永远都这么弱,再过二十年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可是很难说的。
  苏联中央主席团的态度转变,谢洛夫倒是可以从人性上分析一下,得到了大的就想要更大的,应该就是这种心理。就相当于上完美女之后嫌不是处、女的想法差不多。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东西,但这次的古巴导弹危机所取得的收获,谢洛夫认为完全看操作,而不是现在的口头协议。
  肯尼迪兄弟注定是活不长的,等到两个人死了,这份协议自然就失去了价值,谁让你们不签订书面协议的?当然他回到莫斯科还要详细的对这件事情进行解释。
  图114客机降落在哈瓦那的时候,谢洛夫直接前往古巴集群司令部,和古巴集群司令普利耶夫大将见了一面,同时把克格勃在古巴的负责人阿列克谢夫叫来,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部署,现在只是解除了一级战备状态,严格来说古巴导弹危机持续的时间根本不是十几天的功夫,苏联在把导弹运出古巴的同时,没有忘记在常规力量上武装古巴,等到一九六三年完全撤离的时候,古巴的常规力量已经成了拉美仅次于巴西,整个西半球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武装力量。
  “我们撤离之前,一定要保证整个古巴境内没有一个美国人,也就是说关塔那摩基地的美军必须和我们一起撤离。”谢洛夫对着阿列克谢夫吩咐道,“这座港口给我看好了,未来的红海军可能会用得到!”
  “知道了,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谢夫心中一震保证道。如果说这次古巴导弹危机对于美国压倒性的海空力量认识最深刻的人,就是被包围在古巴岛上的古巴集群的苏军战士了,那真是一艘船都进不来,打起来古巴集群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拼死一战多拉几个垫背的。
  红海军的水面舰队真的不行,这已经不是苏联领导层认识的问题了,而是苏联军方的普遍态度,这点就是阿列克谢夫也能看出来。
  这都是暂时的,相信通过这次的事情,苏联红海军肯定会受到重视,两年之后莫斯科直升机航母下水,肯定也和古巴导弹危机当中红海军吃亏有关系。
  “本来我还想继续在这里进行收尾工作,但实在是脱不开身,我要像中央主席团做报告。”谢洛夫现在立刻就想要回到莫斯科,他还有很多事情做。对这次古巴导弹危机进行解释,还要去印度,总是他很忙。不但很忙,而且忙得够呛……
  现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在古巴进行收尾,涉及到数万军队的撤离,同时还要训练古巴军队,以及进行武装和移交不少苏联的武器装备。这些事情完全可以由更好的专家来做,而不是他一个特务头子。
  “对了,关于在古巴的十一万多的犯人,这些人就留在古巴进行一些建设,他们绝对不能回到国内,如果美国人对此有疑虑,就让他们来看看是不是罪犯。”这些人在谢洛夫心中已经不是苏联人了,之所以没有马上送到美国,是因为现在的美国戒备森严,没有个几年的时间这种戒备状态是不会消失的。在古巴的苏联犯人不但不会少,而且会越来越多,苏联的犯人不够就上华约的,华约再不够谢洛夫就从中东买,他准备送人去美国推行多元化的努力从来没有改变。
  “头,如果你留在古巴的话,说不定能有更好的结果。”阿列克谢夫静静地听完所有的吩咐,很认真地说道,“你在联合国大会的反驳,让我们得到了半个世界的支持!”
  怎么可能,实力不够就是实力不够,不是他一个特务头子可以扭转的,摇了摇头,如何做好后续工作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他确实该走了。国内把这次的古巴导弹危机宣扬成了一场胜利,和美国这边的宣传是一样的。不过这次的结果确实比历史上更加名副其实,至少在明面上还捞到了关塔那摩基地,给全世界树立了苏联正面的形象。
第372章
你会肃反嘛?
  莫斯科已经下雪了,这种苏维埃战略武器差点把刚刚下飞机的谢洛夫击倒。在美国有些热的军大衣,明显抵御不了属于苏维埃的寒冬。
  在回来之前,他已经接到了谢列平的电报,苏联中央主席团准备对这段时间他在古巴和华盛顿的工作进行询问,了解一下第一手的资料。直达克里姆林宫的谢洛夫,刚刚到达中央主席团会议室,就吸引了所有大人物的目光,有一个词怎么说了的?目光如炬,这种实质性的目光简直能把他点着了……
  “从头到尾的过程就是这样,最后美中不足的是A舰队撤离的时候好像被美国海军发现了!”谢洛夫把前后十几天的情况汇报完毕,等待着其他人的质询。
  “也许我们可以得到更多,这次还是红海军拖了后腿!”勃列日涅夫面色凝重的沉吟片刻,用一种非常遗憾的口气说道,“做了这么多准备,只得到了一个关塔那摩,都是因为后劲不足无法突破美国海军的封锁,才无法获得更多有利的条件!”
  勃列日涅夫的结论,引起了大部分的中央主席团委员的赞同之色,不少人都认真的点头。
  科兹洛夫声音激烈地说道,“这是胜利也是耻辱,自从卫国战争之后,这是红海军极为丢脸时刻,如果红海军和陆军一样强大,这次美国绝对不会耍花招,同意我们的条件,老老实实的低头认输!”
  “不错,这让我们认识到了水面舰队的价值!”波德戈尔内表态道,“潜艇部队还是无法对抗水面舰队,至少通过这次的事件是如此的。核潜艇被堵在加勒比海动弹不得,常规潜艇虽然最后赶到预定地点,但有三分之一数量被美国人发现,在美国海军的追击之下不得不放弃任务。”
  这个结论从何说起呢?果然是得到了一点就想要得到更多,这些中央主席团委员讨论的东西,怎么有一种那方面的苗头?全面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现在还没结束呢,只不过刚把一级战备解除,就开始准备下一轮了么?
  “同志们,请冷静一下,我们的确没有取得全胜。但这只是暂时的,这次我们已经给了美国人一个厉害,现在让尤里谈谈后续的进展。”赫鲁晓夫一直不愿意在军备上投入太多,苏联有资金,但投入到军备上还是要慎重,对面可是一水的帝国主义列强。单独拎出来一个苏联都不怕,加在一起就比较吓人了。
  “是,第一书记!我们就来谈谈已经得到的东西。”谢洛夫已经估计出来了中央主席团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应该是西柏林的问题。但那个问题肯尼迪是绝对不敢后退的,一旦放弃西柏林,美国在西欧的威望就会消失。苏联要是硬来,美国还会开启空中通道。欧洲的重要性就是冷战的胜负手。
  “我们先来谈谈土耳其导弹的问题,土耳其导弹的撤离不但解除了我们的威胁,同时也打开了我们南下的通道,有核武器和没有核武器是不一样的,如果不是美国下了保证,不然我们是不会从古巴把导弹撤回来的,如何采取后续的动作获得最大利益,比一个古巴导弹危机更有挑战性!”谢洛夫伸出手提醒着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们,“尊敬的各位领导,没有书面协议就是没有协议,土耳其不存在美国的核导弹,我们完全可以找一个机会干掉他们,肢解掉土耳其,打开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
  “说下去!”在赫鲁晓夫还在思考的时候,科兹洛夫首先反问道,“如果以我们苏联直接动手,会不会引起美国人的激烈反应,我们知道土耳其重要,美国人也知道。”
  “库尔德人一直想要独立,而土耳其则采取高压的态度对待库尔德人。关键的是库尔德人人数不少,在土耳其就有千万人口。严格上来讲不算是一个少数民族。”谢洛夫很有自信地说道,“土耳其人可不是个好东西,亚美尼亚的事情过去还不到五十年,只要我们把火烧起来,总有人会忍不住的!到时候出现人道主义灾难,我们可以进去维护秩序。”
  土耳其的问题太多了,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半年之内土耳其就会作死,土耳其国会会通过决议,驱逐出在君士坦丁堡生活的一万八千名希腊人。谢洛夫觉得这是希腊共产党的机会,重新把希腊共产党的全体力量整合,现在就要开始。
  “你所说的经验是什么?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套用在苏联和土耳其的身上。”科兹洛夫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又把注意力放在了谢洛夫身上。
  “就是现在的中印战争,目前战争已经开始了不到一个月,印度整个东北部地区已经全部沦陷,损失领土二十万平方公里,西北部的拉达克地区全部丢失,一共损失四万平方公里,中部战线最稳定,但总的来说印度军方已经全线溃败,丢失土地二十五万平方公里!”介绍了一下现在中印战争的情况,“土耳其不过七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里的地形远远比中国和印度边界要好得多,而我们苏联的士兵不论从装备和意志力都远远比中国要强,完全可以在二十天或者更短的时间内,打穿土耳其,等到美国完成实质性的部署,我们完全可以撤退了,被消灭了军事力量的土耳其就没有压制住库尔德人的能力,到了那个时候和土耳其人做世仇的希腊人,有边界争端的叙利亚人,都不会放过机会的……”
  听起来似乎不错,中印战争确实像是谢洛夫说的那样,在二十天的时间印度已经一溃千里丢失了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土耳其可能不像印度军方那么令人笑话,但苏联陆军是什么级别?这颗星球上没有任何陆地力量是苏联的对手,如果说美国海军是用来和外星人作战的,那么苏联用来和外星人作战的就是陆军。
  早在几个月前,从印度考察回来的谢洛夫就断定印度会输的连裤子都不剩,现在的事实和谢洛夫说的一样,印度败的程度比他说的还要夸张。哪有一点第三世界领袖,有声有色的大国的风范,那种军事力量也敢自称打遍欧亚的劲旅?
  “似乎很有道理,这次危机的后续影响需要通过国力来体现,以后我们有机会打通达达尼尔海峡的出海口,到时候不用我们自己说,其他国家自然知道谁才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胜利者,但如果我们做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今天的势均力敌不代表以后也是这样。”中央书记苏斯洛夫推了一下自己的眼镜开口道,“如何将这次的收获扩大,不是依靠所谓的口头约定,我们和美国人又没有签订书面协议,过几年肯尼迪下台了,谁会承认其中的谅解?有证据么?没有……”
  作为苏联现在最权威的思想家,苏斯洛夫的表态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是半个世界支持苏联拿回了关塔那摩,废除了美国和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以后苏联干掉了土耳其,整个世界就会明白,到底古巴导弹危机是谁赢了!
  “尼赫鲁已经向我们求援很多次了,现在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想想中印的问题了,多勃雷宁已经发来电报,肯尼迪总统发出倡议愿意和苏联一起解决中印之间的问题。鉴于我们和美国的对峙已经结束,也是时候了。”赫鲁晓夫拍了两下桌子道,“再打下去,印度就没有,就算是我们不干涉,美军就会登陆,这样还不如我们两国一起携手解决这个问题。”
  “尤拉本身就是在监控哪边的动静,现在他回来了,就有他继续掌控。”勃列日涅夫转过头来看向谢洛夫问道,“把印度的局势稳定住,有没有问题?”
  “中央的精神是?”谢洛夫看向所有中央主席团的成员问道。
  “站在胜利者那边,阿尔及利亚那边波兰人已经被围住了,不能让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陷入失败的境地,具体的事情你自己处理。”苏斯洛夫抢先开口道,“我们和美国这次对抗没有全胜,波兰那边已经彻底失败了。但如果中国那边的答卷不错,我们和我们的华约盟友,都会把这场战争当做一次胜利,虽然我们不会在世界上宣扬。”
  “同意苏斯洛夫同志的意见!”科兹洛夫很快表态道。
  “同意科兹洛夫同志和苏斯洛夫同志的意见。”勃列日涅夫在之后也表态道。
  “给我一天时间做准备!”谢洛夫敬了一个军礼完成了这次汇报,第二天从莫斯科起飞的客机上,坐满了白发苍苍,一看就工作经验很丰富的老人。
  这些老人最小的也将近五十岁了,甚至他们身边需要一个年轻人照看,当然也是为了学习,他们从内务部、格鲁乌、甚至不是安全部门的工作岗位上被招回来,这一次一起上了飞机,之所以会同意接受谢洛夫的召唤,只因为当时谢洛夫问了他们一句话,“你会肃反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