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04

  “我当然是在讲道理,讲你们能听懂的道理。我们苏联相信以真理和事实说服别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把真理和事实当着敌人的面摆出来,但面对美国就不得不这么做了,因为你们的眼睛比较近视,不摆出来怕你们看不到。”重新坐下的谢洛夫掰着手指低声道,“所以只能拿出真理让你们看一看,今天你们面对着古巴集群的事实,和等待发射的道理,在往大了说,欧洲方向我们还有几百万事实,他们还携带着一次战争所需要的道理,这样今天才会出现你们坐在这里,听着我为了和平而来,来和你们讲事实和真理……”
  真理和事实,就是这么简单!苏联拿出几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事实,携带着几个基数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国家都要坐下来听苏联讲和平。如果没有这些事实和道理,苏联所讲的和平就是合并。危地马拉的总统阿本斯先生,因为没有这种事实和道理,所以他被中央情报局给推翻了,一直无法回到国内。
  阿本斯做了什么?他不过就是希望把自己国家的土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他最基本的目的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国民不被饿死,希望他们活的像个人,一个土地改革就引来了利润受损的美国人干涉,出动中央情报局进行颠覆,真是好有道理的干涉。
  “谢洛夫将军的坦诚,就是一个真正的苏联人,我们中央情报局分析的没有错,你和你们的第一书记都非常相信军事力量!”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暗自贬低道,“根据我们的计算,苏联的核弹数量绝对不会超过五千颗,而我们美国有将近三万颗,你们所谓的事实和真理,似乎有些不够分量!”
  谢洛夫呵呵一笑,对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威胁置若罔闻,自顾自的说起现在苏联开始的科研计划,这个计划和美苏的太空竞赛是同时进行的,太空竞赛期间经济利益与国家自信心结合,促使苏联科学家计划钻出一个“俄罗斯超深钻探”。这样做是为了赶在美国钻探项目之前到达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即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超深钻探。这个最初目标确定后,苏联便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钻出有史以来最深的洞——科拉超深钻孔。
  “你们美国不但有两万七千颗核弹,其实你们都忘了,你们本土还有一个更大能量的定时炸弹,每年都有无数的人去观光,这颗定时炸弹的名字叫做黄石公园!黄石公园最浅的地方不过才八公里,我可以用事实来告诉各位先生,我到达古巴的那一天,已经把所有的核导弹全部对准了黄石公园,也许他会爆炸,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也许你们美国人的命好,什么事情都不会出现呢?”摆出事实和真理的谢洛夫张开双手,一副把结果交给命运的样子。
第368章
擦枪走火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的威胁,根据美国科学家的计算,黄石公园一旦爆炸了,最好的结果是美国变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大一点整个北约都受到影响。最坏的结果人类都可能灭亡,一直以来几乎没人会想到,几乎敢有人把注意打到黄石公园的上面。
  “听说黄石公园正在复苏,根据我们苏联科学家的估算,黄石公园现在正处在活跃期,真是一个好时候,幸亏这玩意我们苏联没有!”此时谢洛夫就像是抓住帝国主义胸部的刺客,这个感觉真是要多爽就有多爽。
  “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你们还白白浪费了核弹,接下来的核打击不是你们苏联可以承受的了的!”美国总统肯尼迪风轻云淡地说道,“比起这种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威胁,美国给你们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核导弹可以足够把苏联炸上一遍又一遍,直到所有的苏联人全部消失……”
  黄石公园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他一旦爆发到底是什么结果,根本没人可以预料到。至少六十年代的美国科学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谢洛夫当然不会告诉肯尼迪其实苏联也没有研究出来,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黄石公园的底壳可能稳定也可能不稳定,能确认的是这是地球上目前最活跃的火山,而且正在爆发周期之内。至于核弹能不能引爆黄石公园,莫须有吧……
  这个问题是美国人自己的,又不在苏联境内,出了问题美国人先死,苏联人也许能多活一段时间,万一爆炸的剂量比较小,只把美国炸了,苏联就赚到了……
  “你们苏联到底想要什么?”肯尼迪不耐烦地说道,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在拖下去了。美国不愿意拖下去,苏联想必也是如此。
  “美国军方撤出关塔那摩,撤出土耳其的导弹,我们苏联可以撤出古巴的导弹!”多勃雷宁提出了苏联方面的条件,这本就是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开始之后的初衷。
  “关塔那摩是美国和古巴的事情,美军不会撤出!”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拒绝道,“土耳其的核导弹我们可以秘密撤离,但苏联的核导弹必须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全部撤出。”
  “我们还是把事情交给战争来解决吧!”谢洛夫直接打断了麦克纳马拉的话,抬起手腕看着时间道,“我们的潜艇部队应该已经到达了射程范围之内,现在双方才是真正的平等,战争开始之后,将没有胜利者……”
  “你在骗我们!”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盯着谢洛夫的眼睛逼视道,“希望我们后退!”
  “我只说实话,但我的确希望你们美国人更加有诚意一点!”谢洛夫很坦然的回答道,“如果肯尼迪总统先生理智一点,也可以这么认为,那就是我在请求你们恢复理智,打起来对我们都没有好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核战争没有胜利者。那为什么一定要践踏苏联的尊严呢,如果你们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时候能考虑一下我们苏联的感受,今天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我们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下去!”
  摆出一副歇斯底里的样子,也不是谢洛夫自己愿意这么做的。可不这么做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指望美国人良心发现自从以后和苏联和平共处么?切,这怎么可能。契丹人时代的俄罗斯跪的够彻底了,怎么没见到美国人网开一面呢?
  归根究底还是实力不够,才摆出一副拼命的样子。美国实力足够,自然更加主动的等待苏联提出的要求,在考虑是不是接受。这就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会占据主动的深层原因。
  “将所有古巴导弹撤离,必须以联合国的名义监视下运作,我们撤出在土耳其的导弹,同时公开保证永远不进攻古巴。”肯尼迪沉思片刻后提出自己的方案,这也是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开始之后的初衷。
  “全世界都知道关塔那摩基地是不平等的条约,你们美国还要坚持么?”多勃雷宁微微摇头道,“我们苏联完全可以公布这次的谈判内容,双方谈不拢完全是因为美国一定要保住这块殖民地,以后你们美国就不要在说什么民族独立,世界和平这类的话了,因为你们根本做不到!”
  肯尼迪之所以不愿意在古巴关塔那摩的问题上开口,是因为在拉丁美洲这里的小国中,古巴的关塔那摩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这种情况还在巴拿马发生,在美国的策划下,哥伦比亚共和国巴拿马地区的一些人发动政变,宣布成立巴拿马共和国。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了不平等的美巴条约,规定了美国以一次偿付一千万美元和九年后付给年租二十五万美元的代价,取得永久使用巴拿巴运河区的权利。除了这一权利之外,美国还得到修建铁路和设防驻军的权利。
  和古巴的情况类似,对于巴拿马运河周围的权利,美国从取得之后就从来没有准备放弃过,在美国政府看来一旦美国放弃了关塔那摩基地的所属权,很可能面对苏联的时候开启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万一以后苏联复制关塔那摩的模式,逼迫美国退出巴拿马,废除美巴条约,那按照关塔那摩的先例,美国是不是也要退出?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肯尼迪也知道,因为苏联总是在炒作这个问题,弄的全世界现在都知道古巴最大的港口还被美国占领,也一直拒绝古巴要回关塔那摩的努力。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不提中国,从古巴导弹危机开始之后,中国除了抓住机会猛揍印度之外,一直在用最大的力量支持苏联对抗,利用关塔那摩的问题不断的发表社论,在亚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点肯尼迪知道,赫鲁晓夫也知道,因为中国不断的鼓劲,关塔那摩问题已经从苏联刚开始介入到古巴的借口,变成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要和我们政府的官员们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我明天给予你们确切的回复!”肯尼迪必须要争取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军方的谅解。
  “我们也要和莫斯科方面进行沟通,但在此之前,我建议我们先解除一级战备,因为双方的军事力量现在都处在紧张当中。”多勃雷宁建议道,“已经非常危险了,擦枪走火的土壤是确实存在的!”
  双方都站起来谨慎地握手,分别要把自己谈判的信息告诉给别人,谢洛夫和多勃雷宁要向莫斯科方面汇报进展,而肯尼迪则要和自己军方的将领们讨论关塔那摩的问题。
  这天早晨,热带暴雨降落在苏军阵地上。格尔切诺夫少校指挥着导弹营在巴内斯地区进行战斗值勤,这里距上级指挥所有一百八十公里。导弹营参谋长的安东涅茨正在紧张的注视天空中的情况:因为美苏之间已经一级战备:所以所有苏军官兵都准备参加战斗行动,美国人可能要入侵。雷达已经启动,已允许向空中开火。所有人都觉得,可能要打仗了。不久,格尔切诺夫少校雷达部队那里得知,一架美国飞机从美军关塔那摩基地起飞,朝我们这个方向飞来,目标被定为三十三号。雷达马上发现了这个目标。它对“自己人—敌人”信号没有应答。飞机飞行高度为两万两千米。
  “击落敌人!”格尔切诺夫少校对着防空导弹营的指挥官下命令道。第一枚导弹飞了出去。又是一片寂静,甚至能听到军官们断断续续的呼吸声。马上防空导弹营又发射了第二枚导弹,在雷达屏幕上看到,导弹和目标两个小点在接近。接着就融汇成一个。
  正在白宫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的肯尼迪,和在场的所有人同时知道了这个情况,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斯韦尔泰勒上将豁然站起来道,“应该立刻进攻古巴……”
  “开启全球核战争么?”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捂着额头有些疲惫的问道,“我们都知道战争开始之后没有胜利者,而现在,似乎我们连时间都没有了。总统先生,我们是否要和苏联进行核战争?”
  “你们准备好核战争了?”肯尼迪看着麦克斯韦尔泰勒上将问道,“能打赢么?如果你能保证我们能消灭掉古巴集群,我可以给你战争的授权!”
  回应肯尼迪的是非常尴尬的沉默,事实上没人能保证自己是核战争的胜利者,麦克斯韦尔泰勒上将不能,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也不能。
  “说了半天还是要谈判,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能毫发无损的赢得核战争!”肯尼迪下了决断,“报复就不用了,我们同意苏联的提议,撤出土耳其的导弹,换取苏联撤出古巴的导弹,撤出关塔那摩基地,换取苏联永远不在利用类似问题操作拉美的局势。但苏联必须答应我们的是,我们撤出土耳其的导弹是秘密行动,苏联必须现在就公开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出导弹,如果赫鲁晓夫不答应,封锁继续……”
第369章
最后一天
  古巴集群击落关塔那摩基地起飞的U2侦察机,正好是发现苏联核导弹的那一架,驾驶员安德森少校当场死亡。当谢洛夫接到古巴集群司令部的电报之后,有一种吓尿的感觉。历史上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和苏联曾经出现过很多次擦枪走火,最危险的一个自然是在加勒比海下的常规潜艇部队因为要上浮充电,却被美国海军舰队用深水炸弹堵住的那次,组织苏联潜艇上浮的深水炸弹,差点让苏联潜艇以为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准备跟美国人拼了。
  谢洛夫设想了不少情况避免擦枪走火,但唯一无法搞定的就是关塔那摩起飞的侦察机,最后只能弄出原子大炮摆在那里吓唬吓唬美军,而这次的冲突证明了,战无不胜的美军并没有被谢洛夫吓唬住,于是出现了这次被击落的情况。
  “谢洛夫将军,白宫方面让我们去谈判!”推门进来的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进来刚好看见谢洛夫一副语气沉重的样子,站在窗户边上抽烟。于是出声提醒道,“对于古巴方面的U2侦察机被击落,我们似乎应该和白宫方面好好谈一谈!”
  仿佛雕塑一样凝固住的谢洛夫动了一下,把烟头弹出窗外回过头看着多勃雷宁,想了一下后真挚地说道,“多勃雷宁同志,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角色,现在能解决古巴导弹危机的只有你了!我们需要一个老练的外交官,用自己高超的手段和美国人谈判,而不是一个肃反工作者出面去威胁美国人,我的作用已经到此为止了。剩下就要看你的了……”
  “谢洛夫同志,你不和我一起去么?我们可以一起解决这次的危机!”多勃雷宁愣住了,从莫斯科万里迢迢赶来的谢洛夫,准备了这么多的后续动作,最后要在快出现结果的时候撤离?为什么不留下来享受危机解决的喜悦呢?
  “因为我是个肃反工作者,虽说我也曾经在外交部工作过,但那只是一个例外,不能说明问题。真正解决危机的应该是外交官,我的任务就是对美国进行威胁,让美国人把我们苏联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现在已经不需要我再次发出威胁了,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谢洛夫的声音十分平静,没有哪怕是一点遗憾。
  有人要做恶人,有人要做好人。不同部门的事情不应该越权,这本来就是属于多勃雷宁的功劳,谢洛夫不会去硬抢,哪怕他有这么做的能力。
  这种表态让多勃雷宁深感震惊,哪怕在不同部门工作,他也知道克格勃那边有一个过分年轻的安全专家,主持对外情报的同时不断破获大案,几乎赢得了克格勃安全干部的一致好评,到了现在为止谢洛夫从来不失手的表现,让其他部门的干部也不得不赞赏。
  这是谢洛夫和多勃雷宁的第一次接触,从级别和重要性上来讲,两人之间的合作谢洛夫应该占据主动地位,事实也是如此,但现在对方突然说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把这个胜利的荣誉交给他,这让多勃雷宁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剩下的交给我!我绝不会让美国人沾到一点便宜。”多勃雷宁说完话就准备往外走,谢洛夫突然在背后说了一句,“多勃雷宁同志,国家不会将希望白白寄托在你的身上!”
  “明白!”多勃雷宁狠狠地点点头,离开了房间,留下站在原地的谢洛夫。
  祝你取得成功!回过神来的谢洛夫定了定神,现在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办,他来美国是来威胁美国人的,但不是真正要打仗。在多勃雷宁去谈判的时候,他要把所有准备全部做完,漂亮的完成收尾工作。
  首先他要和莫斯科方向进行沟通,对U2侦察机被击落采取如何应对的手段。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美苏交火的事件,虽说在U2被击落之后,美国很快就和苏联达成了协议。但谢洛夫还是要向莫斯科请示,如何来应对。
  随着U2侦察机被苏联防空导弹部队击落,谢洛夫就用屁股想也知道,此时在各条战线上对峙的美苏双方士兵,心中的那根弦已经被拉到了极限。如果对峙在继续下去,后果已经不堪设想。这次的交火已经出现了非常危险的信号,对峙不能在继续下去了。
  这是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惟一的空中交火事件,也是惟一的军人死亡事件。但谢洛夫可不敢在这种时候把历史经验做自己的判断准则,很多先例一旦开启在收回来就非常困难了。
  因为一架侦察机引起核大战是相当不值当的,苏联要发动古巴导弹危机,初衷是想通过在古巴部署导弹迫使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以解除美国对原苏联西南部的核威胁,不是真的要和美国来一场大战。
  在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焦急等待的谢洛夫,还发了好几封电报询问古巴集群司令普利耶夫大将,商量如何采取善后措施,同时要警戒美国可能出现的空袭作战。
  半个小时之后,莫斯科方面给予了谢洛夫回复,“继续谈判,把侦察机被击落的事情推给古巴,让卡斯特罗出现承认是古巴革命军击落了U2侦察机……”
  这就是莫斯科方面给予的回复,把责任推给古巴,到了现在赫鲁晓夫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所有的目的,他的初衷不过是和美国互相威胁,或者让美国把土耳其的导弹撤离。现在似乎还可以通过收回关塔那摩基地,取得世界舆论道义上的支持,该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在继续纠缠下去就没有必要了。
  更何况苏联从危机爆发到了现在,有一个短板无论如何总是克服不了。那就是在海军方面的巨大差距,难道为了突破美国海军的封锁用核弹炸开一条通道么?不能,所以苏联的货轮仍然被堵在封锁线外面,根本就进不去。
  海军力量的巨大差距真是一个大问题,相信在这次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的领导层肯定也会认识到这个问题,如果红海军可以和美国水面舰队有一拼之力,相信苏联可以得到的更多,现在海军上的弱势,让苏联无法提出更多的要求。
  不久之后,古巴集群司令普利耶夫大将的回应也通过电报传来,同时电报上还有古巴集群第一副司令帕维尔·丹克维奇中将和集群参谋长帕维尔·阿金季诺夫中将的叙述,里面详细的叙述了如何命令第二十七防空作战师师长沃龙科夫的作战指令。
  谢洛夫把莫斯科方面的考虑,以及应对办法告知了古巴集群的指挥机关,“还请保护好飞机残骸和驾驶员的尸体,我们最后是要移交给美军的!”
  U2侦察机被击落的位置,古巴军人已在那里设立了岗哨。U2飞机机头部分和驾驶员落在巴内斯地区,机尾部分落在海湾沿岸。按照普利耶夫大将的命令,当地的古巴军人正在收集残骸,克格勃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开始指挥收集工作。
  又过了半个小时,普利耶夫大将再次发来的了一封电报,里面说道,“卡斯特罗同志非常高兴这次的作战行为,已经通过广播对整个古巴人民宣布了这个消息,而且古巴方面愿意承认侦察机是由他们击落的!”
  “这就好!”谢洛夫松了一口气,美国人相信这个消息么?根本不可能,美国军方当然知道这是苏联人干的,不要说这次,就是历史上本来的事件他们同样知道是苏联人下令击落他们的侦察机,推给古巴人不过是给美国人一个台阶下仅此而已。
  在侦察机被击落后,美国和苏联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因为他们已经发现这种对峙继续下去的危险,互相秀肌肉已经有些过头了,能出现第一次交火就能出现第二次,只要一级战备状态不解除,互相紧绷着神经的士兵对峙,很容易就出问题。
  距离洛杉矶六百海里左右的海面上,水面上突然出现一片阴影,随后一艘常规潜艇破水而出,带起一片巨大的海浪,几秒钟后一面鲜红的镰刀锤子旗在潜艇上方升起,一道无线电波越过大洋飞到莫斯科,“太平洋舰队四一三号潜艇报告,已经到达美国外海,随时可以开始作战……”
  “波罗的海舰队三九六号潜艇报告,已经沿着加拿大海岸线游弋到指定地点,纽约已经在射程当中,随时可以开始作战!”
  今天是十一月三日,这个月有美国传统的感恩节节日,一般盛大的庆祝活动要持续三天,而准备一般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可能这些美国民众并不知道危险已经从深海中步步逼近。游弋在封锁带之外的克格勃A舰队,接到了谢洛夫从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发出的电报,没有一丝犹豫的把船舱中的原子弹推到了甲板上,最大的一艘远洋渔船,船员们直接用切割机割开了夹板,才把巨大的概念弹外壳弄了出来。
第370章
还能这么玩?
  苏联能拿得出手的所有东西都已经拿出来了,加上在古巴已经部署的上百枚核导弹,理论上能造成和美国同归于尽的结果,欧洲上空飞行的空中堡垒和图95、美国和苏联本土已经在发射架上的洲际导弹,分别在对方外海游弋的潜艇,加上在欧洲前线对峙的数百万大军,现在只需要一个微小的信号,整个世界都将陷入到一片战火之中。
  这么危险的局势甚至连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无法控制住全局,他们无法让几百万的武装力量都保持冷静,就像是U2侦察机被击落的事件一样,这次是侦察机,下一次就可能是带着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
  “我是不是应该考虑吃点安眠药?”焦急等待多勃雷宁的谢洛夫捂着心脏,也许是胃,也许是肝,不管是哪,反正就是有种哪都不舒服的感觉,畏缩在一张椅子上时不时的看向窗户外面,这种等待的感觉非常煎熬,而且他不知道自己能等到什么结果。
  此时的白宫中,文质彬彬的多勃雷宁正在和白宫方面进行着激烈的交涉“相信肯尼迪总统知道,此时的局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首先对于美国侦察机被击落的事情我个人感到非常抱歉,这表明事情正在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我们保持冷静,但无法让双方的所有人都保持冷静,一个士兵的判断失误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这才是最可怕的……”
  哪怕是地位在高的人,赫鲁晓夫或者肯尼迪,他们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处在冷静当中,这种窒息一般的对抗下,只要有一个人心理素质不过关,引起的就是世界大战。没人能保证双方几百万军人都能保持克制,今天U2侦察机被击落已经表明,这种苗头已经开始出现了,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苏联必须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撤出古巴的导弹,作为交换我们将关闭关塔那摩基地,考虑到苏联在古巴的导弹数量,我们愿意秘密移除在土耳其的导弹,相信这样苏联方面也可以接受了,但苏联必须保证以后绝不再次将核武器部署到西半球当中!”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说出了美国方面的条件。
  “我本人没有问题,但需要把这件事情报告给我们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多勃雷宁说完之后,急急忙忙的离开了美国大使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