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404

  “我已经很柔和了,至少我没有把古巴岛上的核弹数量说出来对不对?”谢洛夫在纽约领事馆当中貌似无辜的对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解释道。就在刚才,他收到了莫斯科国内的一份电报,让他不要恶化局势,否则回国之后会有处分。这封电报也不知道是谁发的,可能是中央主席团当中的某一个人。电报上最后还是认为谢洛夫的工作还是值得肯定的,弄得身为肃反工作者的谢洛夫很焦灼啊,这封电报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批评还是表扬?还是其他什么意思,各打五十大板?
  多勃雷宁是来通知谢洛夫准备去华盛顿的飞机何时起飞,等到他走了之后,谢洛夫瞄了一眼多勃雷宁的背后,给古巴集群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克格勃第一总局下属在古巴的所有肃反工作者接受命令,在明天中午拆除古巴全境核弹发射架上面的伪装,所有核导弹处在待命状态。
  “在明天我谈判的时候,所有准备就应该差不多了。到底是谁后退,也就有了结果,我的目标并不高,把关塔那摩拿回来就行。”比起核战争爆发的危险,妥协才是美国和苏联追求的东西,两个国家现在都发展的不错,没有必要要同归于尽。
  这次古巴导弹危机危险在于,在紧张的情势之下可能出现的擦枪走火。常规战争中擦枪走火顶多是一场战斗,而在核对抗之下,一旦出现擦枪走火那就是全球战争。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是硬挨核弹之后还能听对方解释的人。
  由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出面给莫斯科提出倡议,可以继续谈一谈,并且挑了一封苏联态度比较平和的信件做出回应,当然在这之前,罗伯特肯尼迪使了一个小手段,把赫鲁晓夫比较平和的信捅到了美国媒体之中,造成一个苏联领导人首先提出和平的假象。
  在莫斯科让谢洛夫和多勃雷宁去华盛顿谈判的命令下达之后,赫鲁晓夫亲笔信出现在了美国媒体上,其实赫鲁晓夫的那封信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了一些和平解决的场面话。硬是被美国媒体解读成苏联要认怂,谢洛夫和多勃雷宁去华盛顿就是证明。
  “事实证明,不论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是这么天真,美国媒体的骗术比我们克格勃要还厉害。”下了飞机的谢洛夫,随时都在关注美国媒体的动静,没想到美国政府在关键时刻玩了这么一手,这一手玩的相当漂亮。
  面子谢洛夫可以给肯尼迪,他不给也不行,因为赫鲁晓夫已经首先给了。但不代表他没有办法,就在谢洛夫到达白宫的同时,远远瞭望看见谢洛夫和多勃雷宁进入白宫的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特工,迅速回到苏联大使馆,一道加密电报飞抵哈瓦那。
  坐镇古巴集群的司令普利耶夫大将认可之后,克格勃第一总局在古巴的特工纷纷行动,登上大楼顶层,指挥士兵拆掉了伪装的导弹发射架。
  “谢洛夫将军,欢迎你来到白宫。”在白宫外面的草坪上,穿着西装的胡佛张开双臂像是看到一个老朋友一样,用生硬的口气打着招呼并伸出了自己的手。
  “胡佛局长,你是我的偶像,在这片自由的国度中,我看到了永远的联邦调查局局长,我十分荣幸。”谢洛夫很快反应过来,伸出自己手和胡佛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军服上的钢笔很别致,既然来到白宫了,窃听器就不用带着了吧,我们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好的!”胡佛用奇异的目光看着谢洛夫军服上面的钢笔说道。
  “这块手表工艺真的不错,可以和瑞士工匠的制造的手表相提并论,如果他不是一个针孔照相机的话,也一样可以卖很多钱!”谢洛夫看着胡佛的手腕意有所指地说道。
  谢洛夫和胡佛两只握住的手一分钟都没有松开,眼睛互相在对方身上的几个部位盯了几秒钟,忽然之间同时笑出声来,似乎发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第363章
特务间的交锋
  这是两个同类人之间的较量,今年是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第三十八个年头。他见证了美国从英法那种老牌帝国主义的重压下翻身,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强的超级大国。同样也见证了苏联的崛起,变成了今天美国的心腹大患。
  和胡佛相比,谢洛夫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特务,胡佛做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时间,甚至比谢洛夫的年龄还要大,甚至可以说,胡佛应该是和捷尔任斯基是同代人。
  两个人紧紧地盯着对方,同时松开手,又都不礼貌的从口袋中拿出一张手绢擦了擦自己的手,似乎刚刚不是在友好的握手,而是接触了一个感染瘟疫的病人。
  敌意是显而易见,谢洛夫在胡佛在握手的同时也得到了自己的信息。之所以这位永远的联邦调查局局长会在这里出现,完全是因为肯尼迪知道他是一个苏联安全干部,决定派出美国这边同样高明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试试谢洛夫的水准。
  从白宫窗口中的人影上略过一眼,收回目光谢洛夫同样不着急,他希望谈判的时间越长越好,肯尼迪这种考虑正中下怀,在内心中,谢洛夫也对做了半个世纪一直到死的胡佛非常感兴趣,他也像要试试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水准。
  “我这不是窃听器,而是反窃听的装置,这里是龙潭虎穴,身在危险境地中的我,怎么敢在胡佛局长面前耍花招呢?局长真是多心了!”谢洛夫把上衣兜里面的钢笔拿出来摆弄一下又重新放了回去,没有要交到胡佛手中的准备。
  “谁知道你们这群疯狂的苏联人,会不会对总统的安危造成威胁呢?”胡佛抬头瞄了一眼头上的太阳,今天阳光明媚是个郊游的好日子。但美国和苏联这次的对抗不摆平,相信没人敢从这个时间出去了。
  对肯尼迪的安全造成安危?谢洛夫不可名状的笑笑没有接话,真想要让肯尼迪死的,不一定是苏联人呢。历史上肯尼迪遇刺,身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胡佛难辞其咎,而胡佛后来调查肯尼迪遇刺案,拿出那种狗屁不通的调查报告。没准肯尼迪兄弟的死亡,就算胡佛不是亲自下令动手的,也绝对是知情人。
  但这关谢洛夫什么事情呢?不过是美国不同利益集团中争夺的一场闹剧而已。肯尼迪家族的底子本身就不干净,不提竞选总统的时候使手段让尼克松吃哑巴亏,执政时期任命自己的弟弟做司法部长管着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就凭这次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因为危机爆发在国会选举之前,采取了大动干戈的核大战姿态。凭借这一点就够肯尼迪去死了,跳得太高的人通常没有好处,赫鲁晓夫身兼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地位远远比肯尼迪稳固的多都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受到了影响,更何况肯尼迪远远没有赫鲁晓夫那种一言九鼎的位置。
  “这里的保障这么严密,胡佛局长难道不相信自己的布置么?”谢洛夫伸出双手比划道,“身为情报部门的首领,一种是像是杜勒斯那种特工提拔的官员,而另一种则是胡佛局长这种官员,除了无能者之外,一般的情报官员也就是这种风格。”
  无能者就是那种毫无风格的情报主管,谢米恰斯内甚至谢列平都在谢洛夫的这个评价之内,胡佛这种卓越的行政干部,和杜勒斯那种不错的情报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理念和自己的风格。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在历史上拆了克格勃的组织结构,任用大批共青团干部,对外情报工作进行的也一般,竟然让合并了内务部的克格勃处在一盘散沙状态,相反安德罗波夫就聪明多了,虽然接手了一个残破的部门,却搭建好了克格勃的骨架,在装死中完成了自保。
  胡佛就是卓越的行政性主管,他用了几十年一点一点把联邦调查局的网络搭建起来,在对外情报方面他也许不如杜勒斯有办法,但绝不能说他不如杜勒斯。胡佛搭建的骨架要是一直发挥作用,在长远上绝对比杜勒斯起到的作用更大。
  两人都是各自国家的卓越特务头子,在白宫外面的草坪上进行了一场属于特务头子之间的交锋,特务头子之间的交锋虽然只用嘴巴,但因为双方都掌控了大量一般人不知道的信息,在唇枪舌战当中,会更加的小心。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但被对手识破也会是相当尴尬的事情。因为不论是谢洛夫还是胡佛,都有充分的反间谍经验和说谎的经验。
  其实这也算是美苏之间在秘密战线上的其中一场较量,只不过这次亲自交手的人分别是各自国家中数一数二的情报主管。
  “一般的情报主管,看来谢洛夫将军也认为我是一般的情报主管?”胡佛僵硬的脸上硬扯出来一抹笑容,效果很不错!还不如一直板着脸的他。
  “为什么不是呢?”今天说的英语没白白枉费这具身体原主人的努力,比他一辈子说的都多,“以你的能力,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可以做到现在的位置,我如果发现一个类似于胡佛局长的人才,肯定会舍得一个总局局长的位置的!”谢洛夫直勾勾的盯着胡佛的眼睛说道,另外一层意思是你胡佛不过是一个联邦调查局的局长,我用了几年的时间已经在地位上超过了你。
  “真正的情报主管,不是想杜勒斯那种蠢货想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方案,道理每个人都懂,他的愚蠢和你一样,总是认为自己特别聪明。而实际上在绝对的实力优势面前,小聪明就是小聪明,永远改变不了大局!以我搭建的架构,足够把美国保护的很好……”胡佛恍若花岗岩的一样脸庞上闪过一丝冷嘲,想要从胡佛的面部捉住一丝表情可不容易,但谢洛夫看到了。
  “如果贝利亚部长还活着,他肯定不会同意的,你所谓的保护,就是把曼哈顿计划的详细数据告诉了我们苏联。如果你在贝利亚部长的手下干活,以你的无能,可能会被绞死啊!”谢洛夫和胡佛在白宫外面的草坪上边走边聊,这句话一出,本来一直不为所动的胡佛忽然停止自己的脚步站在原地。
  贝利亚得知曼哈顿计划之后,开始对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始渗透,苏联共得到美国核武器超过三百条技术情报。苏联放弃了原来的设计,从原理,设计图纸,数学计算,部件尺寸,引信结构,起爆装置等全部照抄美国。苏联的总设计师库尔恰托夫认为,由于苏联情报人员的成绩,让苏联至少提前了两年成功。而贝利亚在给斯大林的汇报中估算,苏联为此至少节省了三亿卢布。
  把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复制成功,毫无疑问是贝利亚主掌内务部时代的巅峰之作。贝利亚凭借这一战,就成为了苏联安全干部当中地位最高的领导人。成了在安全系统中干部的标杆。
  贝利亚的成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美国防御系统的无能。作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胡佛绝对难辞其咎,如果换做是苏联的话,胡佛的局长位置不但保不住,脑袋也要搬家。牵连的标准可以从克格勃前任主席谢罗夫大将身上看出。
  “那又怎么样?贝利亚已经死了,他可不是死在我手里,而是你们自己干掉了他。”胡佛等了一会缓过来,哼哼冷笑两声道,“从捷尔任斯基之后,苏联安全部门的掌门人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你今天为了苏联奉献一切,未来有可能连尸体都没有安放的位置。亚戈达、叶若夫和贝利亚,他们的下场不够让你警惕么?”
  “这就不需要让你关心了,相反我倒是提醒一下胡佛局长,你身为联邦调查局局长做了太多本来不应该由你做的事情,现在你可以站在这里对我说话,你死了之后呢?你的下场一定比我的前辈们好?”谢洛夫不甘示弱的威胁道,“很多人对你的动作不敢出声,不代表你死了之后,他们也不敢对付一具尸体……”
  一老一少两代特务头子都不甘示弱的紧紧盯着对方,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到了一种叫做坚持的东西,“玛丽莲梦露在我手上,你们美国的政治圈挺有意思的!”谢洛夫忽然开口道。
  “我早就告诉过罗伯特,应该尽早把他干掉,从她消失之后,我就怀疑落入了你们手里,整个美国我都找遍了,能突然出手把人弄走的只有你们苏联克格勃。不过这有怎么样呢,美国的实力远远在你们苏联之上,你知道了一些东西,仍然改变不了什么。”胡佛脸色不变,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件事。
  “所以你所谓的完整架构,也不过如此。”谢洛夫很淡然的评价道,胡佛冷哼一声,又是一个杜勒斯那样用小聪明做事的家伙。随后谢洛夫等到了和自己配合的多勃雷宁,看到胡佛的表现他就知道,两人之间的交锋结束了。
第364章
谁是叛徒
  对于玛丽莲梦露在自己手中这条消息,谢洛夫本以为胡佛会很惊讶,甚至出现慌乱。但实际上好像是他想多了,胡佛根本不在乎这个女明星的价值。胡佛并非一个专业特工出身,但他深信一个道理,一个完整的架构远远比所谓能干的局长要有用得多。
  这个理念让谢洛夫很好笑,一个完全体的情报部门就应该和现在的克格勃一样,对内压制敌人,对外进行渗透,内外一体的进行工作。至于完整的架构,谢洛夫猜测是胡佛做了太多年局长脑子已经僵化了,完整的架构这种东西,哪个大国的情报机关没有?
  谢洛夫和多勃雷宁跟着胡佛进入白宫,穿过长廊的时候,忽然对着一个角落伸出手指,在转弯的时候又用大檐帽挡住了自己的脸,第三次做出这种奇怪的反应后,多勃雷宁也发现了谢洛夫的异常问是怎么回事。
  “美国同行在这种科技方面总是走前我们前面,我真想把监控器挖出来弄回国研究一下。”谢洛夫告诉多勃雷宁白宫的监控摄像头在什么位置,让他以后再来的时候小心一点。
  谢洛夫在一段路程上发现了五个地方有隐蔽的摄像头,不得不感叹在财力这方面美国确实是高人一等,幸亏对方比较愚蠢,一定会跳越南那个巨坑的。
  苏联想要战胜美国,一定要等到美国自己出现错误,幸亏这不是多有难度的事情。以美国军工企业的推动力,出现美国发动战争的助力是迟早的事情。不要以为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都是高瞻远瞩走一步看三步的伟人,就算是伟人也会犯错误,一个国家判断失误非常正常,不失误才不正常。
  “谢洛夫将军对这些设备不陌生么?也是,你们部门也是我们的同行。”前面走的胡佛用非常自信的口气道,“你们这些秘密警察肯定把这些东西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
  “克格勃的实力更在你们之上,这些监控不过是小孩子倚重的东西。”谢洛夫一边观察周围,一边神色轻松的继续和胡佛谈笑风生。
  最后来到一座木质大门前面,胡佛推门而入,谢洛夫和多勃雷宁也毫无惧色的走了进去。办公室中的人不多,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财政部长克拉伦斯·道格拉斯·狄龙、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谢洛夫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三个人看起来是重量级人物,但这间办公室当中,少了军人。军人一般都是主战的……
  多勃雷宁也是一个老练的外交官,和谢洛夫一样发现了这个问题。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知道他们互相之间都看出了问题,算是给接下来的谈判定下一个基调。谢洛夫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距离苏联潜艇部队和A舰队到达还有半天的时间。
  除了眼前的三个重量级人物之外,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亚历克斯·麦科恩就在隔壁的房间中,他在用窃听设备旁听谈判的进展,不过肯尼迪下令不要留下证据,所以没有录音设备。肯尼迪的想法其实也可以理解,要是谁也不准备让步的话,谈判就会破裂。但有让步对国会选举是不利的,所以这件事情最好不要让美国人民知道。
  从刚进来谢洛夫胸前的钢笔就有轻微的电流声溢出,他马上就知道附近有人在使用监控设备,用了两分钟找到了源头,本来要出去的胡佛微微摇头,出去后立刻告诉麦科恩把监控设备关掉,反正肯尼迪已经是不准备留证据了。不过对于中央情报局局长麦科恩丢人的行为,胡佛实在无法评价,爱用手段的中央情报局局长,碰上了这方面行家的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让胡佛显得非常尴尬,因为中央情报局输了,他的脸上也不光彩。
  “这样我们就坦诚多了不是么?”谢洛夫一点不客气的从身上掏出一包烟,然后从里面掏出一把微型老虎钳,直接把监控的线路夹断,然后在三个外行前面把截断的线路扔在一边,但这个时候他耍了一个花招,留了几厘米的线路和探测头放在自己口袋中,准备带回苏联。
  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在偷东西,没想到吧,怎么说谢洛夫也是克格勃的一份子,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也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双方互相用谨慎地目光对视一下,多勃雷宁开口道,“我和谢洛夫将军这次是带着和平的目的而来,希望解决我们两国之间的问题。长久的对抗下去是没有好处的。”
  “但我们不是来求饶的,如果条件不能让我们接受,对抗还要继续。”谢洛夫在多勃雷宁发言之后纠正道,显然在别人眼中更像是来监视多勃雷宁一样。
  美国人总认为克格勃是苏联的特权部门,当然这么认为也没错,但克格勃没有特权到在外交领域上让本国的外交官闭嘴,在军事领域上让国防部休息。克格勃有监视的权利,但没有干涉的权利,不过美国人愿意这么想,谢洛夫就陪着多勃雷宁演一演,正好让这三个部门的部长看一看这种戏码。
  “现在的情况完全是苏联擅自改变现状所引起,解决的办法就是苏联把核导弹撤离古巴,这件事情就算是解决了。”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首先强硬的开口道。
  “这并不是一个谈判应该有的态度,美国不能逼迫苏联做任何事情,更何况我们和古巴之间有协议。”多勃雷宁不慌不忙地说道,“要说改变现状,美国十几年来的所作所为和长期推行的反苏政策,已经完全告诉了我们苏联什么叫做改变现状!”
  “这种解决办法苏联不会接受!”谢洛夫像是一座雕像一样冷冰冰的开口道,他的话不多,却有沉重的压迫感,这取决于谢洛夫身上的灰色军大衣和现在古巴集群副司令的职务。
  “美军必须撤出关塔那摩基地,废除和古巴的不平等条约,同时撤出土耳其的导弹,解除对苏联的封锁,两点全部办到,苏联才会和美国进行谈判,不然的话,完全没有谈判的必要。”谢洛夫就这么坐在一边,像是一个机器人一样提出了苏联的条件。
  “不行,关塔那摩基地是美国和古巴之间签订的条约,苏联没有理由进行干涉。”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马上反驳道,“真当美国没有力量收拾掉古巴么?以我们海军的力量,你们苏联除了古巴岛上的力量之外,不可能从本土获得一点援助。”
  “哪怕就是岛上的力量也够了,把美国弄死也是轻而易举。大家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前往不要以为苏联的核弹炸不死人……”谢洛夫不为所动的威胁道,“你们在土耳其的导弹在我们的国境线上这么长时间,你们可以威胁苏联,苏联就不能威胁你们么?”
  “我们的核武器数量远远超过苏联,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财政部长克拉伦斯·道格拉斯·狄龙开口道,“我不认为苏联会因为一个古巴和美国开战。”
  “美国核武器的数量是两万七千颗,对不对?这能说明什么呢?”谢洛夫一开口让眼前的三个人神色大变,核武器数量的多少绝对是一个重大机密,肯尼迪也是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后才知道的。谢洛夫则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是美国最大敌人的情报头子,他竟然知道美国的核武器数量是多少,这不是表明美国内部出现了奸细么?
  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几乎一下子跳起来,其实他可以算是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两个情报局的上级,他深知谢洛夫清楚爆出来的数字到底保密程度有多高。作为一个联想能力还不错的司法部长,他甚至怀疑美国情报系统在苏联的线人总是被逮捕,也和这个内鬼都极大的关系,这个内鬼肯定级别很高。
  这可不管我的事情!谢洛夫距离罗伯特肯尼迪距离并不远,清楚的探查到了这位司法部长的想法,如果罗伯特肯尼迪想要请教的话,他还可以交售一个名为大清洗的秘技,帮助罗伯特肯尼迪寻找一下这个不存在的内鬼。
  谢洛夫再一次感谢克格勃给他的神秘光辉,这个身份太有用了,作为一个情报头子他说点东西,就能让自己的敌人心慌意乱,更何况他说的还是真实的信息。
  有间谍!这几乎是三人立刻的想法,不然就没有理由解释谢洛夫为何一口说出了美国核武器的数量,看着表情一直不变的谢洛夫,三个人越来越觉得谢洛夫是知道很多事情,才被苏联的赫鲁晓夫派过来,专门和多勃雷宁一起来谈判的。
  “既然你知道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就应该明白我们的实力!”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故作傲慢地说道,心中已经决定一定要危机结束之后进行清查。
  “那有什么,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又不是秘密!”至少在五十年后不是秘密,随处可见。谢洛夫这种轻松的口气,让眼前的三个部门长官有些摸不准了。
第365章
挟中自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