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87

  经过慎重但迅速的权衡,英格诺尔采纳了夏树的意见,几乎一字不差地发布了战术指令。
  此时从“腓特烈大帝”的舰桥往外看,西北方向遥遥可见缓缓滑落的照明弹,它们照亮的海面上能够看到一艘艘舰船的朦胧身影,但即便是最精密的光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足以确认它们的舰型——那些可能是英国大舰队的主力舰,也可能是在侧翼或后方担任掩护的轻舰艇,由此无法判定英国无畏舰群的具体位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双方的距离已经相当接近了,两支主力舰队的大战一触即发!
  ……
  看着天空中缓慢飘零的照明弹,约翰·杰利科眉心皱出三道深深的折痕。古往今来,海战拼的不仅仅是实力,武器与战术的搭配,统帅同将士的契合,以及意志、运气、时机等等,这些无法量化的因素共同决定着一场海战的胜败。英国大舰队跟德国公海舰队的碰撞如果发生在白天,人们相信,纵使贝蒂机动舰队出乎意料地蒙受重创,英国大舰队仍能凭借舰艇的硬实力和官兵的硬素质占得上风,稳健的舰队炮战就能够确保英国一方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除非英国大舰队抛下贝蒂残存的舰艇不顾而转向避战,不然,这场战斗势必要在夜间进行,这对双方指挥官的运筹帷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气因素对战斗结果的影响也将大大增加。两支主力舰队有可能在几千米距离才发现对方,随之展开一场混乱的炮战。英国无畏舰火炮口径较大、射程较远的技术优势将受到极大的抵消,德国无畏舰将凭借口径更小但射速快、精度高的主炮占得便宜,而更让杰利科感到忧心的是,贝蒂舰队发来的报告清楚显示,德国主力舰队拥有强大的鱼雷战力,原本可以利用航速撤出战斗的英国战列巡洋舰接连被飞机和高速鱼雷艇投射的鱼雷命中,尽管这些鱼雷的威力不算很大,但还是完全改变了战斗进程。夜幕的降临理应让德国人的飞机无从施展,但高速鱼雷艇将变得更加危险。基于这些情报信息,杰利科陷入了空前的踌躇,他一方面担心英国皇家海军的精锐将在这片混沌之海损失殆尽,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大舰队的主动撤退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大英帝国的荣誉将随同军民的信心士气一起跌落谷底,自己的名誉亦将遭受无法修复的损害。
  权衡利弊,杰利科毅然做出了与他一贯谨小慎微风格相悖的抉择。为了防备德国鱼雷艇群的突袭,他将一半的轻巡洋舰和三分之二的驱逐舰部署在主力战列舰队两侧,并在命令中引用了纳尔逊的名言“英格兰期盼人人恪尽职责”,暗示轻舰艇官兵在必要时刻不惜以身保护主力舰。
  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几场关键海战中,英国海军官兵用行动诠释“荣誉至上”的信仰。而今在状况极度糟糕的情况下,前方的贝蒂舰队仍从容不迫地观察并报告德国舰队的动向,杰利科没有火急火燎地率领战列舰队赶去救援,而是冷静沉稳地进行着战斗布局,使麾下的舰队能够以最佳状态进入战斗。为此,他下令由17艘无畏舰及护航舰艇组成的主力编队放慢航速,等待“无畏”号和9艘前无畏舰追赶上来,而那些性能不一的装甲巡洋舰也借此由后队调整到主力编队侧翼,以便在必要的时刻利用它们不逊于无畏舰的航速和胜过普通巡洋舰的火力突入战场。因为这些调整,英国大舰队的整体行进速度较希佩尔舰队最后观察到的情况慢了许多,而受到观察条件的限制,德国侦察机飞行员的夜间侦察效率远比不上白天,他们没能及时发现英国舰队的减速和阵型调整,甚至没能确认英国战列舰群所在,但即便如此,从德国侦察飞机上不断投下的照明弹让英国海军官兵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掌握之中,而自己对敌人的动向知之甚少,尤其是在德国无畏舰群停止炮击之后,这种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人们唯恐德国舰队已经在前面挖好了陷阱,他们担心当无数照明弹和探照灯一起点亮的时候,迎接英国舰队的将是极其猛烈的炮火和飞窜而至的鱼雷。
  ……
  当布伦特上校的手表指针指向9点整的时候,由他指挥的“积极”号侦察巡洋舰正以18节航速航行在开阔、空荡而且气氛诡异的海面上。
  这艘搭载320名舰员的英国战舰建造于1911年,按照皇家海军的分级标准,它属于侦察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为3440吨,最大输出功率18000马力,最高航速25节,装配10门102毫米和4门47毫米舰炮以及2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与吨位相近的包迪西亚级、金发人级侦察巡洋舰不同,“积极”号和同级两艘姊妹舰是作为驱逐舰支队旗舰设计的。建成服役后,它们没有列入轻巡洋舰中队,而是分别成为本土舰队三个驱逐舰支队的旗舰,而每个驱逐舰支队由四个驱逐舰分队组成,共有15到16艘驱逐舰。
  在贝蒂机动舰队同希佩尔侦察舰队接触之初的前哨战中,“积极”号率领麾下驱逐舰一马当先,踌躇满志地想要以一次漂亮的鱼雷攻击解决掉德国舰队突前的三艘轻巡洋舰,却在德国人精准的炮击面前吃了大亏,随后又遭到德国战列巡洋舰的重炮轰击,结果损兵折将、狼狈而归。由于舰体遭到近失弹破坏而出现大量进水,“积极”号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修才恢复航速,并因此错过了轻舰艇群对希佩尔舰队的“死亡冲锋”。接着,它收拢了两艘从德国侦察舰队炮口下幸存的驱逐舰,一并努力追赶贝蒂舰队,接着目睹了德国无畏舰群的超远炮击和德国高速鱼雷艇部队的鱼雷突击。
  “积极”号重新归入贝蒂舰队的战斗行列,但夜幕完全降临之时,三艘奄奄一息英国战巡只能边进行损管抢修,边在残余轻舰艇的掩护下缓缓向北撤离。纵有百般不愿、千般不甘,贝蒂和他的军官水兵们也只能做好随时弃舰的心理准备,德国无畏舰群却突然停止了炮击,这让官兵们重新看到了一线生机。不久,“玛格丽特女王”号的进水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出现故障的动力设备也陆续恢复运转,由于它的舰体状况已不适宜再次投入战斗,贝蒂遂令其在两艘驱逐舰的陪同下率先撤离,自己则留守吃了两枚鱼雷的“皇家公主”号,率领因锅炉舱发生爆炸而失去大半动力的“澳大利亚”号以及余下的轻舰艇继续艰难的跋涉。
  德国舰队进行炮击的时候,贝蒂舰队的官兵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炮焰进行粗略的测距定位,从而将德国舰队的踪迹报告给杰利科的大舰队,现在炮焰消失了,仅靠微弱的星光根本无法追踪敌方舰队的航迹,而贝蒂舰队没有配备哪怕一架水上侦察机,只好从现有舰艇中挑选几艘状况较好的前去进行侦察——底舱进水已大部分排空的“积极”号再次成为勇敢的前哨侦察舰,分散而行的还包括一艘哨兵级侦察巡洋舰和一艘八百吨级的小猎犬级驱逐舰。
  因为不清楚德国主力舰队的规模、阵列和眼下的具体位置,布伦特上校不敢冒然下令打开探照灯,只好让嘹望员以及战位上的舰员们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由于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桅杆上的嘹望员接连发出误报,一次将左舷方向的海浪当成了德国战舰,一次被己方战舰的激浪声响所惊,以为德国战舰就在前方,所幸两次误报都很快得到了纠正。
  从黑漆漆的战斗舰桥下到绘图室,布伦特上校终于回到了光亮的世界。航海官刚刚用六分仪测定了本舰现在的方位,在更新了标注的航海图上,“积极”号离开贝蒂舰队后已向正南方向航行了7海里,如果德国舰队仍在追击贝蒂舰队,早就该迎面碰上那些可怕的德国战列舰了。
  “它们转向了!”布伦特上校得出了毋庸置疑的结论,但是它们转到那一边去了?往东是斯卡格拉克海峡方向,德国舰队可以返回基尔,也可以半途折向,沿着日德兰半岛前往威廉港;往西是去英国的方向,德国轻型舰艇的续航力不足以再进行一次横穿北海的作战行动,但可以主动拉近与英国大舰队的距离,选择利于己方的时机投入战斗;调头折返则是直奔赫尔戈兰湾和威廉港的节奏。
  这三条路径在布伦特上校看来皆有可能。
  “通知信号兵,朝舰尾方向发灯码:本舰已向南航行14000码,未见敌方舰队踪迹,将保持航速继续向南侦察,之后每隔二十分钟以无线电通报一次。”
  命令很快传到后桅杆的信号台,通讯兵朝舰尾方向发出灯码讯号。因为担心夜间的视线不好,在得到对方的灯光回应之前,通讯兵一遍一遍地发送讯号,一旁的士官则举着望远镜焦急等待着,过了约莫四五分钟,黑沉沉的海面上终于出现了有节奏的灯光信号:“收到讯号,继续向南,祝好运!”
  译出“祝好运”的寄语,后桅杆信号台上的两名通讯人员都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感到了一丝宽慰,而这个时候,前桅杆瞭望台上的英国舰员隐约看到前方海面有几个朦胧模糊的黑影。因为前车之鉴,他们决定看清楚一些再向舰桥报告,然而不超过一支烟的功夫,那些黑影从视线中消失了,仿佛从来不曾存在一般。英国舰员们哪里知道,自己刚才看到的已是德国战列舰队的尾巴,担当后卫的几艘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它们名为“鱼雷艇”,在德国海军所扮演的角色与英国海军的驱逐舰基本相同,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德国海军没有采用“驱逐舰”的称谓,而随着1898、1906、1911、1913这些级别的大型鱼雷艇体形和吨位不断增加,早期仅有一两百吨的1885、1892的所谓大型鱼雷艇已被重新列为“猎雷艇”。实际上,标准排水量接近700吨的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由“霍亨索伦天才”约阿希姆王子设计,除了续航力逊色一些,其他方面的战斗性能跟英国海军现役的E级、F级驱逐舰大致相当。它们装备3门105毫米舰炮和3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拥有32节的最高航速,夜战环境也有利于它们的战斗发挥,几艘协力围攻一艘英国轻巡洋舰,后者恐怕很难占到便宜。
第21章
孤胆勇者(上)
  微弱的星光下,远离己方舰队的“积极”号独自航行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包括布伦特上校在内,全体英国舰员严阵以待,时刻准备着同敌舰发生战斗接触。当然,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从桅杆瞭望台到舰桥甲板,耳聪目明的舰员们莫不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海面。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声势浩大的德国舰队依然不见踪迹,仿佛它们惧怕英国大舰队的赫赫威名而全速逃走了。
  战斗舰桥上,布伦特上校每隔几分钟就要借助电筒查看一下手表。先前与贝蒂舰队约定20分钟进行一次无线电联络,现在才15分钟,却像是过了几个小时那么漫长。以“积极”号18节的巡航速度,一刻钟意味着又向南行驶了4.5海里。在汪洋大海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距离,但一支舰队的跨度通常不超过十海里,而之前炮击贝蒂舰队的显然是德国主力舰队的一部分。想到这里,布伦特上校愈发觉得继续往南搜寻德国舰队难有结果,他盘算着该向贝蒂请示——要么加速南下,彻底排除德国舰队调头撤退的可能,要么转往其他方向,搜索德国舰队更有可能前往的海域。
  又过了两分钟,上校叫来通讯军官,向其吩咐通讯电报的内容,而就在这时,舰桥外面的军官以急促的步伐跨进舱门:“上校,前方海面有情况,是船只发出的灯码信号!”
  上校连忙抓起望远镜,透过战斗舰桥正面的舷窗,他看到混沌的海面有个微小的光点在闪动着,它很有规律,却不是国际通用的摩尔斯码。
  “现在怎么办?上校。”舱门口的军官问道。
  布伦特上校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原样答复对方。”
  紧接着,上校向舰桥内的副手们吩咐:“让各战位做好射击准备,没有我的口令不得擅自开火。”
  遵从指挥官的命令,“积极”号主桅杆上的信号兵用相同的节拍向对方发送灯光信号,而前方海面上的光点随之消失了。焦灼的气氛持续数秒,突然间,一条明亮的光柱刺破了笼罩海面的黑暗。经过短暂的位移调整,它锁定了“积极”号的铅灰色舰身。
  在这条光柱出现的刹那,布伦特上校狮吼般地喊道:“打开前向探照灯!”
  不等英国舰员们的眼睛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强光,只听前方海面一声隆响,炮弹带着餐具刮过瓷盘的刺耳声音袭来。它落在了“积极”号右舷前方,瞬时轰起一根三十多米高的水柱。
  拥有丰富炮术经验的军官一眼就能看出,这发炮弹来自一门口径较小的舰炮。
  片刻之后,“积极”号上的前向探照灯亮了,它射出的光柱比对方更粗更亮。前方海面上,一艘舰身低矮的灰色战舰随之从黑暗中现形出来。它舰艏甲板上有一门带炮盾的火炮,旁边隐约可见几个人影,刚刚开火射击的必是它无疑了。
  相隔不到2000米,双方都在探照灯的照射下看清了彼此的面容。相比德国方面的老式1898年级大型鱼雷艇,“积极”号体型、吨位以及火力均占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并非两艘战舰决一雌雄的角斗场,而是两国海军、两支主力舰队之间的大海战。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艘轻舰艇都只是战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由于不存在实时的战斗信息共享体制,这些普通战舰上的官兵不可能像舰队指挥人员那样了解战场形势,很多时候,甚至连舰队指挥官也未必对战场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所以,不期而遇的两艘敌对舰艇一边打量着对方,一边揣测着对方身后暂未露面的力量。
  一旦进入交战状态,时间就像是从冰封中解冻的河水,加倍顺畅地流动起来。随着“火炮自由射击”的命令从舰桥传来,“积极”号前甲板负责操炮的英国舰员们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射击瞄准,老式的MK-III型4英寸舰炮旋即发出战斗的咆哮。这艘英国侦察巡洋舰设计装备两门前向火炮,但有一门在先前的战斗中受到了损坏,强弱分明的战斗一时间成了两门舰炮之间的单打独斗,而且双方距离仅有一千多米,给人的感觉是瞄准就能命中,但发炮之后,英国舰员们发现己方的弹着点亦偏离了目标二十米有余。
  接下来,两艘战舰一面向对方开火,一面向各自的上级通报战斗情况。“积极”号由于已经远离了己方舰队,此时只能够使用无线电通讯联络,而对面的德国大型鱼雷艇只需要用艇尾信号灯发出灯码。等到各自通报完毕,战斗已经进行了三分钟,双方的炮火也都取得了命中。德国海军的1898年级大型鱼雷艇是公海舰队现役舰艇中最弱的存在,其后期型号也仅有600多吨的排水量,通常装备2门88毫米炮、3门50毫米炮和3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火力尚可但防御力很差。被英国巡洋舰的一发炮弹击中之后,它的舰桥顿时火舌蹿腾、黑烟滚滚,照此下去,战斗必是一边倒的局面。
  见形势不妙,这艘德艇连忙转向避战。“积极”号小幅度调整航向,使安置在舷侧的舰炮获得射击角度,紧接着,炮弹接二连三地飞向德艇,高大的水柱几乎将它淹没,炮弹的弹片也不断对艇上人员造成杀伤。就在这时,英舰探照灯的光照区边缘闪过一条黑影,英国舰员连忙转动探照灯,结果发现了一艘同型号的1898年级大型鱼雷艇。它那窄小的身躯在浪涛中左摇右摆,舰艏时不时激起高过舰桥的浪花,舰尾旗杆上的黑鹰战旗扭曲着、翻滚着,两座烟囱同时往外喷吐着乌黑的煤烟,其航速已飙至“积极”号望尘莫及的程度……
  布伦特上校当即判断:“它想从右翼兜过来发射鱼雷,命令各炮优先对其进行攻击。”
  即便没有上校的明确指令,拥有良好战斗素质的英国舰员,尤其是那些服役多年的士官,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应对。德艇正高速袭来,“积极”号中轴和右舷的102毫米单装舰炮以及47毫米的小口径速射炮纷纷开火,迅猛而密集的炮声充斥海面。一转眼的功夫,高速突进的德国雷击艇周围遍布水柱,海面几乎呈沸腾状,涌动的浪涛摇晃着它的躯体,横向与纵向的摇摆同时存在,艇员们看起来别说是操作武器,就连保持平衡也很难。几轮射击之后,艇上出现了炮弹爆炸的火光,而当极大量的浓烟从它舯部位置涌出并弥漫开来之时,它的航速骤然降低,只得在稍远的距离发射鱼雷。
  德国海军的各级大型鱼雷艇皆于甲板位置安装可旋转式的鱼雷发射管,无需舰艇调整航向就能够实施攻击。看到黑乎乎的鱼雷窜入水中,英舰官兵可不敢有分毫的懈怠,“积极”号随即进行了一次全舵角的转向,进而成功避开了德国人的鱼雷。这时,最先与之交火的德国鱼雷艇为了掩护受创严重的同伴而冲了上来,在差不多600米的距离上相继发射了三条鱼雷。“积极”号再度急转。尽管快速转向的过程对舰炮射击影响颇大,舰上的炮火仍然打得很准。几分钟下来,两艘德国大型鱼雷艇皆已失去了航速优势,掉转头边打边撤。
  多数舰员都将注意力放在两艘受创的德国雷击艇上,布伦特上校却警惕地扫视着远处海面,尤其是两艘德国舰艇出现的南面海域。他知道,这种级别的德国舰艇通常陪伴在大型舰只附近,应战术之需而进行护航作战或实施鱼雷攻击,虽然它们也有可能被派来执行外围侦察任务,但如果周围确实有德国主力舰艇,以德国舰队先前所展现出的可怕攻击力,一旦发生接触,只要“积极”号行动慢上半拍,便极有可能遭到对方的秒杀,若不能够及时向贝蒂舰队发去报告,这艘战舰连同勇气可嘉的官兵们也就白白牺牲掉了。
  不多时,突然出现在南面黑暗中的炮焰应证了布伦特上校的担心。呼啸而来的炮弹随之落在了距离“积极”号左舷百多米的海面上,直冲近百米高度的水花瞬间让英国舰员们感到惊愕与恐惧。布伦特上校虽知情况不妙,却又有种异样的释然:终于找到德国公海舰队的踪迹了?
  顶多过了半分钟,南面的黑暗中又一次出现闪动的炮焰,它们两两一组、彼此呼应,从距离上看,至少有两艘战舰在使用双联装火炮射击。
  布伦特上校猛然回过神来,大叫道:“关闭探照灯!停止射击!”
  为了攻击海面上这两艘德国鱼雷艇,“积极”号开了两盏探照灯,它们亮度颇高的光照固然给本舰炮手们提供了瞄准射击的便利,但也使自己无所遮蔽地呈现在敌人面前。此时匆匆关闭探照灯并停止射击似乎为时已晚,远处的德国战舰已然获得了准确的射击参数,而那两艘中弹起火的德国鱼雷艇也是有效的辅助参照。重磅炮弹接二连三地打来,很快就有一发在“积极”号舷侧形成了近失弹,而更加糟糕的是,从闪动的炮焰来看,敌舰越来越近,海面上已能听到大型轮机的隆隆轰鸣声。
  在布伦特上校的指挥下,“积极”号试图通过海上机动来避开敌舰的炮击,然而那两艘因伤撤退的德国鱼雷艇突然调头驶来,英国舰员们并不能够确定它们是否还有鱼雷,而且其中一艘居然还有没被打坏的探照灯,“积极”号的位置很快被这盏功率并不很大的探照灯给指明出来,英国舰员别无选择,只能冒着敌方的炮火向两艘德国鱼雷艇猛烈射击。
  见己方带伤作战的两艘大型鱼雷艇又一次遭到英国巡洋舰的炮火蹂躏,自南而来的德国战舰暴起射击,它们不仅大口径舰炮继续以令人惊讶的射速持续发炮,中等口径的舰炮亦投入战斗。密集的炮火虽然没有立即取得命中,却给英国舰员以强大的心理压力,那些落在稍近距离的炮弹也在不断给它水线之下的旧患制造麻烦。
  身处危境,布伦特上校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看到敌方战舰不断迫近,他果断下令打开全舰探照灯,三盏仍能工作的大功率探照灯一齐照向南面。
  刹那间,两艘威风凛凛的大型战舰出现在了英国人的视线中,在它们艏楼式的前甲板上,双联装主炮黑洞洞的炮口霍然相向。
  布伦特上校大吃一惊,却不是因为对方拥有压倒性的战力优势,而是它们并非自己此前估计的德国老式战列舰——这两艘德国装甲巡洋舰虽然也是万吨级战舰,但它们出现在此不足以推断德国主力舰队就在附近。
  隔着3000多米,“积极”号的探照灯非但没有扰乱德舰炮手的视觉,反而给对方的测距定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两艘德国装甲巡洋舰迅速打出精准射击。不等英国舰员将战况电报拍发完毕,一发150毫米口径的副炮炮弹直接命中舰桥,毫不客气地炸穿了无线电室……
第22章
孤胆勇者(下)
  隆恩级装甲巡洋舰是德国海军按1901年计划为公海舰队侦察部队建造的快速战舰,在它之前,德国海军一共建造过三个级别的装甲巡洋舰,即俾斯麦级、海因里希亲王级、阿尔尔伯特级,其中俾斯麦级和海因里希亲王级都只建造了一艘,阿尔伯特级建造了两艘。作为阿尔伯特级的扩大改进型,隆恩级共建造两艘姊妹舰,“隆恩”号和“约克”号。而在隆恩级之后,德国海军又设计建造了最后一个级别的装甲巡洋舰——大名鼎鼎的沙恩霍斯特级,它们同样建造两艘,并被双双派往东亚舰队,主要在太平洋海域执行殖民地巡逻任务。
  相比战斗吨位接近1.5万吨且设计思路较为超前的沙恩霍斯特级,排水量刚过超过万吨的隆恩级,各项技术配置都显得中规中矩。它采用传统的丢勒式蒸汽锅炉和三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建成时的最高航速略超过21节,比同期建造的英国装甲巡洋舰慢了1-2节,但防护水平明显优于同级别的英国装甲巡洋舰。和阿尔伯特级一样,隆恩级装备2座210毫米口径40倍径的双联装舰炮,其射程同德国老式战列舰的240毫米舰炮相当,而且射速较快,能够轻易对付装备7.5英寸(190毫米)的英国装甲巡洋舰,即便碰上装备9.2英寸(234毫米)舰炮的对手也可以不落下风。
  至1914年战争爆发时,两艘隆恩级的服役时间已超过10年。由于一直在本土海域服役,它们的舰体及设备状况较好,出海作战时仍能达到20节以上的航速,但已经不足以协同最高航速普遍超过24节的战列巡洋舰作战,因而单独列在第四侦察分舰队,主要负责波罗的海方向的近海警戒巡航。在1914年8月7日的作战行动中,两艘隆恩级被编入辅助舰队,为六艘鱼雷艇母舰和“俾斯麦”号轻航母开路护航……
  “穿甲弹装填……”
  “‘安东’就位!”
  “‘布鲁诺’就位!”
  “校正参数……方位角度0,仰角2°30′……”
  “参数正确!”
  “双炮联射……开火!”
  “隆恩”号前主炮塔内,蓄着大络腮胡子的炮长发话嗓音粗犷、彪悍气质尽显。在他有条不紊的指挥下,年龄参差不齐的炮手们步调整齐、动作标准,短短二十几秒就完成了一次主炮再装填。为了让“国王”、“德弗林格”这些新锐战舰尽快形成战斗力,德国海军的既定策略是从舰龄较长的战舰上抽调资深军士和水兵,由此产生的缺额则由扩员征召的新兵填补。虽说德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高,战争爆发时100名士兵平均只有1名文盲,而受教育程度良好的新兵能够较快培养成为合格的战士,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他们对战斗岗位的熟悉程度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远不如老兵。动员开始后,大批曾在海军服满现役的预备人员和海军院校的学员生增补上舰,各处战位又面临着新的磨合问题。所幸的是,相对顺利的战斗给官兵们注入了充沛的信心。
  两门主炮的击发相差不过一瞬,巨大的轰鸣伴随清晰的震动,两枚21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直奔舰艏前方的英国巡洋舰而去。在硬实力上,德国的装巡对英国的轻巡无疑像是英国轻巡对德国大型鱼雷艇那样明显,何况在这片位于日德兰半岛以西海域的战场上,两艘隆恩级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联手攻击一艘有伤在身的积极级,战斗结果根本是毫无悬念。在舰炮的震耳轰鸣和炮弹的逆耳呼啸声中,孤独的“积极”号已不能够随心所欲地驰骋于海上,它舰桥外壁被炸开一个黑乎乎的口子,左舷也有两门舰炮被炸毁,甲板上到处是血迹和尸骸……
  “约克”号的前主炮塔内,年轻的炮手们在年长者的带领下进行着不容有一点瑕疵的炮弹装填,资历深厚的炮长则亲自校正射击参数。
  “方位角度0,仰角2°20′……好!开火!”
  负责火炮射击的炮手同步踩下两门210毫米主炮的击发踏板,而从炮塔外部看,两门主炮的炮管几乎与海面相平,而射击距离越近,炮弹动能的损耗越小,对舰体装甲的侵彻力越大。
  轰……咚……
  炮弹出膛不久,照明弹照耀下的英国巡洋舰舷侧陡然腾起一团水浪,这个场面跟鱼雷命中舰体爆炸大为不同,经验丰富者一眼即知这枚炮弹可不是普通近失弹,从弹落点和射入角看,它应是命中舰体水线一下部分无疑了。
  接下来,两艘隆恩级装甲巡洋舰又在更近的距离向战旗高挂的“积极”号发射了四十余发炮弹,约三分之一来自它们210毫米口径的双联装舰炮,其余则是位于舷侧但可向正前方射击的150毫米单装舰炮所为。在此期间,英国巡洋舰又被命中两次,可见其航速明显减慢,舰体渐渐向左倾斜。逼近至1500米距离时,“隆恩”号以摩尔斯码发出灯光信号,要求对方举白旗投降。
  布伦特上校从对方的灯码信号中直接读出了劝降内容,紧接着,通讯官就此事前来报告。看着这名满脸血污却无半点惧色的下属,布伦特上校既感欣慰又自觉有愧,舰上的无线电发报机已在战斗中损坏,舰壁破损严重,底舱进水无法控制,半数锅炉和轮机已不能运转,动力全失看来只是时间问题。打不过又逃不掉,等待“积极”号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屈辱地被俘,要么光荣的沉没。
  宁死不降,听起来是多么豪迈,想着理所当然,身处其境则是另一码事。经过短暂的考虑,布伦特上校下令弃舰,并令正在舰底努力堵漏的损管人员在5分钟后打开舰底阀门。
  尽管眼前这艘英国巡洋舰既没有做出投降与否的答复,舰上的战旗也没有降下,看到英国舰员纷纷从甲板跳入海中,舷侧的救生艇也已被放下,两艘隆恩级装甲巡洋舰的编队指挥官下令停火,由“隆恩”号盯住英国巡洋舰,“约克”号朝两艘德国鱼雷艇驶去。最后的战斗中,它们都蒙受了沉重的创伤,用探照灯指引己方炮火的那艘,艇艏已经没入水中,艇身也发生了严重的倾侧,唯一的救生筏挤满了逃生的艇员,还有许多人不得不在水中挣扎,而另一艘1898级大型鱼雷艇状况也不容乐观,它的艇尾甲板已接近水面,艇艏高高翘起,尽管已经失去了航速,烟囱仍往外冒着浓黑的烟尘……
  不多时,两艘德国大型鱼雷艇由南向北驶抵这片刚刚沉寂下来的海域。“隆恩”号减慢了航速,在它前方海面,英国轻巡洋舰“积极”号在一团团气泡的簇拥下加速下沉。鉴于这艘英国战舰已不可能对自己形成任何威胁,“隆恩”号的指挥官下令吊放救生艇,令水兵们收容——也即俘虏那些弃舰逃生的英国舰员。又过了大约一刻钟,漂浮在海面上的双方人员大多已得到救援,这时,六艘由奥古斯特皇后级和维多利亚·露易丝级大型防护巡洋舰改装的鱼雷艇母舰在多艘大型鱼雷艇的保护下从附近海面驶过。这些被德国海军视为“杀手锏”的鱼雷艇母舰一直处于对外保密状态,英国谍报机关费尽周折也只搜集到很有限的情报信息。包括布伦特上校在内,许多英国舰员都是第一次见到它们的真面目。事实上,它们同飞机母舰一样,结构和原理都非常简单,关键在于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新旧装备巧妙结合在一起,发挥出1加1大于2的效用。
  以战俘的身份坐在德国水兵操控的救生艇上,布伦特上校怔怔地看着德国人的鱼雷艇母舰一艘接着一艘钻出夜幕笼罩的海面,又一艘接着一艘消失在夜色当中。很显然,那些像哨兵一样矗立在舷侧的吊艇柱是它们快速收放高速鱼雷艇的诀窍所在,此时此刻,舰上的德国水兵必是在给归航的高速战艇加注燃料、装填鱼雷,等到战局所需的时候,它们又会如鬼魅一般冲向英国舰队,夜战的时机果然还是对德国人有利!
  载满浑身湿漉的英国舰员,布伦特上校所在的这艘德国救生艇缓缓驶向慢速移动中的“隆恩”号。战斗威胁已经消除,舰上的战斗人员纷纷从炮塔和舱室内钻出,有的在舰舷帮着收放救生艇,有的在战位附近观望。
  因为军衔最高,布伦特上校获准第一个登舰,等他顺着软梯攀上甲板,一名衣装整齐、表情严肃的德国军官伸手拉了他一把,并随即向他敬礼,用稍显生涩的英语说道:“您是那艘战舰的指挥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