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387

  “眼下,我们的处境确实不太乐观,但是等到日本军队抵达,局面会有很大的改观,很大的改观!”巴里奥尔有意加强了语气。
  “我知道,抵达苏格兰的日本军队虽然只有一个混成师团,却代表着日本帝国介入欧洲局势的态度,这足以让我们的对手将注意力转向东方。”埃尔塞斯自以为是地作出了揣测。
  巴里奥尔没有搭话,而是微微叹了口气。
  上位之初,他曾对苏格兰的未来充满遐想,可一步步走下来,老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的问题便已接踵而至,良性循环没有形成,恶性循环越滚越大,国防建设和社会福利看似成果颇丰,实际上靠借新还旧维持运转,如果不能将国内矛盾转移出去,要不了几年,苏格兰政府就会因为财政危机而垮台,随着高社会福利的假象被撕破,他本人的威望也将荡然无存……
  巴里奥尔瞥了眼军容齐整但神情不定的埃尔塞斯。若是自己麾下有一两位天才将领,有一个高效的军事参谋部,当初爆发“巴域危机”的时候,就不必在最后一刻退缩,而是利用爱尔兰、威尔士、英格兰三者尚存间隙的机会放手一搏,那样的话,自己这几年来也不必日夜操劳,绞尽心机。
  也正因为苏格兰的军事实力有限,这场由萨洛姆湾争端引发的外交危机虽然时而狂风大作,让人们惊呼“不列颠内战在所难免”,时而风轻云淡,让人们误以为危机即将通过谈判得到解决,各种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让关注者的心情如同坐上了一趟过山车,但始终没有演变成为战争,甚至没有发生过激烈的军事对峙。谈判桌上,苏格兰政府同意在萨洛姆湾居民安置问题上让步,但要求参与北海油田的开发,分享北海油田的开采收益,而新联合王国方面只同意给予一次性或按年支付的现款补偿,不接受任何国家染指他们经多年研究和巨额投入开发出来的北海油田。
  于是,双方各执己见,外交谈判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逼迫对方让步,苏格兰不惜拉拢挪威、丹麦,对新联合王国独占北海油田开采权的行为进行交涉,甚至还向国联提交了仲裁申请……
  “先这样把!将军!最近一段时间,继续密切监视新联合王国和英格兰王国的动静。切记,在日本军队抵达之前,绝不能跟这两个对手发生任何形式的军事冲突。”末了,巴里奥尔对他的国防部长吩咐道。
  “明白,我的领袖。”埃尔塞斯绷着脸说,“苏格兰军队将无条件执行您的命令,无条件信任您的一切判断!”
  巴里奥尔点了点头,说了句“很好”,语气却显得苍白无力。
  当日军特遣混成战斗师集结登船,即将开始万里征程之时,应新联合王国的邀请,美军第1机械化炮兵旅业已抵达爱尔兰,准备在“1949和平大演习”中扮演进攻方角色。
  这支精锐部队名为炮兵旅,编员却达到了17502人,加上随行的军官考察团和火箭试验营,开抵爱尔兰的官兵总数超过了20000人,规模跟日本人的混成战斗师不相上下,分量和作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该旅下辖1个装甲野战炮兵团、1个牵引式榴弹炮兵团、1个辎重团以及侦察营、防空营、装步营各1个。除装备履带式自行火炮、履带式火炮牵引车以及各型牵引式火炮之外,还配备了美国与新联合王国联合研发的“奥丁神眼II”型炮瞄雷达,战斗力和机动力较传统炮兵部队有了几何级数的提升。
  新奥意战争中,新联合王国向世人展现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军事力量和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立体化战争模式。人们既为芬尼亚级航母的超群作战能力和制导火箭的精准战斗效果所折服,又被装甲集群和机械化兵团的强大突击力量所震撼,却小觑了传统陆战之王——火炮,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战争期间,新奥联军在意大利前线投入了两万多门火炮,消耗了九百五十多万发炮弹,只不过参战的火炮大多数来自奥匈帝国,且以一、二次大战时期的老式火炮居多,因而受到了观察者有意无意的忽视。客观而言,若是没有奥匈帝国炮兵的倾力支援,联军地面部队休想顺利突破意军边境防线,更别想迅速拿下要塞化的威尼斯。
  同样是应新联合王国军方邀请,奥匈帝国派来了拥有“帝国雷霆”之称号的帝国国防军第5重炮团。一战时期,这支部队奔赴西线协助德军对法作战,二战时期,这支部队漂洋过海,参加了不列颠战役、巴拿马战役以及佛罗里达战役,是奥匈帝国进入20世纪以来载誉最多、知名度最高的陆军部队。现如今,该团装备12门280毫米口径的斯柯达M1938年型重型榴弹炮和8门305毫米口径的“卡尔”自行臼炮,虽然火炮的绝对数量不多,却以惊人的破坏力威震沙场。
  因瞻前顾后、左右彷徨而错过了对意战争的西班牙,这次也派来了他们视为精锐的防空部队——皇家第1和第6防空营。这两支部队曾在亚速尔群岛战役后期登场亮相,后来又两度参加了国联维和任务,是西班牙军队少数几支拿得出手的部队。现如今,该部装备了西班牙军方高价购入的“号手”式移动防空雷达,以四联装13毫米自行防空炮、双联装40毫米自行防空炮以及牵引式75毫米半自动防空炮汰换了老旧的武器装备,所辖官兵多为服役三年以上的老兵,操作防空武器设备的熟练度在西班牙军队属一流水准。
第194章
王者对怼
  9月,丰收的季节,维也纳城到处彩旗飘扬、花团锦簇,整个音乐之都洋溢着浪漫和喜庆的氛围,位于城市中心的霍夫堡皇宫更是被妆点成为童话般的梦幻城堡。
  在迅速而轻松地击垮意大利之后,奥匈帝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郁气仿佛被一扫而空,无论是奥地利人、匈牙利人还是帝国境内的捷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罗马尼亚人,都在歌颂奥皇卡尔一世的丰功伟绩,歌颂帝国的强大繁盛。值此时机,卡尔一世为幼女伊丽莎白·夏洛特公主举办隆重的婚典,更让这个一度动荡飘摇的百年帝国展现出了枯木逢春的面貌!
  应卡尔一世的邀请,德国皇储、美国国务卿、西班牙王储、法国总统、瑞典国王、丹麦国王、比利时王储乃至于苏俄部长会议副主席、土耳其外交大臣等人纷纷乘机抵达维也纳,而尽管不列颠群岛近来局势格外紧张,诸国首脑依然应邀前来,爱尔兰和威尔士共同拥戴的君主约阿希姆一世、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八世以及苏格兰独裁者巴里奥尔相继现身维也纳国际机场,他们的到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媒介和民众关注的焦点。在外界看来,当前不列颠诸国的纷争源于一个只有几千居民的小港湾,既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有没有非报不可的血海深仇,为什么不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让一触即发的“不列颠内战”得以避免?
  婚礼庆典举行的前一天,由奥皇卡尔一世的亲自出面协调,三位首脑人物以非正式会晤的形式坐到了一起。
  三人相见,虽然没有剑拔弩张,但以三个国家当前的关系,气氛着实有些尴尬。
  成为一国之主时间最长、国际声誉最响亮的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率先挑起话题:“盎格鲁·撒克逊·凯尔特人,千百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不列颠诸岛,过去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个大文明、大发展的时代,何必自相残杀,让不列颠人的血染红不列颠的土地?”
  “不列颠人?”巴里奥尔嗤笑道,“若不是德国人惧怕不列颠重新成为统一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欧洲战神早就打着‘不列颠人不分彼此’的旗号,征服英格兰和苏格兰,加冕不列颠国王的王位了吧!”
  夏树没有去看爱德华八世的表情变化,或是与之进行眼神交流,而是从哲学角度反击道:“对历史而言,一切假设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三人,代表各自的国家坐在这里,这就是无可动摇的现实。至于未来如何,我们不是预言家,也不是造世主,只要做好现在就足够了。”
  作为新联合王国的坚定同盟者,爱德华八世当即表态:“约阿希姆一世陛下说得没错,我们三个国家彼此独立是历史的既定事实,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也主宰不了未来,我们可以决定的是现在该做什么,怎么做。”
  巴里奥尔既不生气,也不动怒,而是轻轻搅动杯中的咖啡,以优雅的姿态端起来小啜了一口:“好吧!那就让我们撇开那些没意义的血缘种族论调,谈谈现在。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对设得兰群岛所属岛屿及周边海域宣示主权,此举并无任何不妥,而引用国联仲裁委员会1945年4月3日对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问题的裁决,我国提前结束租约,收回萨洛姆湾使用权,并给予适当的赔偿,此举亦是合情合理合法。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争端乃至于战争威胁,让我着实觉得不可思议,真不知我们这个时代公理何在?公义何在?”
  夏树冷笑道:“我觉得有必要再次提醒阁下,1939年签署的萨洛姆湾租借协定明确约定,只有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前结束租约,苏格兰要强行收回萨洛姆湾,这是单方面的撕毁协定,既然是单方面毁约,那么我国就有充分的理由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予以惩治!”
  巴里奥尔没有就此辩驳,而是转向英格兰国王:“另一个让我想不明白的问题是……萨洛姆湾的使用权并未牵扯道英格兰,为何英格兰要调兵遣将,对我国施以军事压力?”
  “阁下的理解恐怕有些偏颇。”爱德华八世以标准的外交式腔调解释说,“因邻国的争端有升级为军事冲突的趋势,我国提前进行应对,调整军队部署及组织必要的演习,是合情合理的国防战备行为,并无任何不妥。”
  巴里奥尔不但不生气,反而揶揄道:“据我所知,自1935年战争结束以来,数以千万计的英格兰人发誓不再卷入战争,并为此成立了英格兰反战联盟,一旦英格兰有卷入战争的趋势,这个联盟就会主动发挥阻止作用,这也是英格兰近期示威、罢工频发的原因。民意如此,陛下可要好自为之!”
  “敝国内务,无需阁下操心。”爱德华八世没好气地回应道。
  夏树摆摆手:“好了,我们三个难得有机会单独坐在一块,还是说些实在的吧!这些年来,苏格兰也好,英格兰也罢,还有爱尔兰与威尔士的联合王国,都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军备领域,并且维持着相当规模的常备军,导致军费占政府收入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这样做的接过就是……本该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资金都用到了造枪造炮上,政府压力重重,甚至是债台高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正如巴里奥尔阁下所说,强大的德国是不会允许不列颠重新统一的,我们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倾轧,为了什么?充其量是一座城、一个郡的得失,有什么意义?”
  巴里奥尔冷冷一笑,却不说话。
  “自登基以来,我从未有过扩张野心,我蝉尽竭虑,呕心沥血,只为保护英格兰的独立和完整,保证英格兰人民过上平静富足的生活,而昔日大英帝国的荣耀,对我们而言已成故事。”爱德华八世转向苏格兰独裁者,“我们尊重苏格兰共和国的独立主权,愿意与苏格兰人和平相处,而不是依仗我们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对苏格兰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或是图谋拼组不列颠王国的旧版图。”
  “是的,只要你们愿意,当然可以让苏格兰人过得有尊严、有秩序,但同样的,只要你们或是你们的继任者愿意,随时可以让苏格兰人在你们的军队面前颤抖。不要急于否认,纵观历史,人的想法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储君们在上位之后,沿袭原有治国策略的少,推行新方略、新主张的多,到时候,过去的允诺和保证,恐怕是没什么约束作用的。”巴里奥尔振振有词地辩驳道。
  夏树双手合十:“我想我们必须承认,从哲学角度出发,您的观点是符合逻辑的,但您的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比如说,我们可以共同削减军备,严格控制常备军的规模,并且接受国联的监督,这样谁也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岂不是很好?”
  巴里奥尔答道:“这听起来确实很美好,那我就问陛下一个问题:如果十年前我们三个国家达成了共同削减军备的协定,贵国还能有机会跟奥匈帝国联手碾压意大利,从意大利人口袋里掠取巨额战争利益么?当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贵国是选择放弃,还是迅速重整军备,投入这场意义重大的战争呢?”
  夏树想了想:“坦白来说,我们也许不会参战,而是大量向奥匈帝国提供武器装备,帮助他们赢得这场战争。”
  巴里奥尔冷笑道:“也就是说,新联合王国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比如两三个月、四五个月,生产出足以装备几十万现代化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辎重,只不过不是直接用来武装本国军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您的国家,拥有远远超过我们两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一旦我们之间爆发冲突,您的国家迅速编整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而我们只能组织起一群使用棍棒刀叉的民兵武装。从这个层面来看,裁减军备的协定,实质上是束缚弱者的不平等条约!”
  夏树不急不忙地回应道:“您说的没错,任何共同裁减军备的协定都是片面的、虚伪的,缺乏真正约束力的,它的意义只能是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使某个区域或是全世界的军事投入总额降低,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投入相应提高,如果某个国家一心想要扩张、吞并,任何协定和条约都不能阻止它的野心。事实上,这又回到了我开头说的,我们只能就我们在任期间对我们的国家负责任,等到我们百年之后,国家会怎样,世界会怎样,我们控制不了,也决定不了。”
  “绕来绕去,您的意图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继续保留对萨洛姆湾及1939年两国协定所涉及的另外几处岛屿港口的使用权。”巴里奥尔有意放慢了语速,“正如我们对外公告所述,我们不是不愿接受这个要求,条件是我们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
  双边会商期间,新联合王国代表提出在1939年协定的租金之外,提供三倍的经济补偿,并且负责安顿生活秩序受到干扰的苏格兰居民,却遭到苏格兰方面的拒绝。苏格兰政府坚持要分享新联合王国在北海北部的石油开采收益,而且分享的比例不少于30%,殊不知爱尔兰乃至新联合王国为这些海上油田投入了多少时间、金钱以及人力物力。
  正因如此,夏树嗤笑道:“北海是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资源,你们想要,尽管去勘探、去开采就是了。我们苦心研究多年,凝注无数人辛勤汗水的成果,是不可能拱手相让的。这是国家尊严的问题,也是民意所向的问题,恕我们无法作出让步!”
  巴里奥尔耸了耸肩:“以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意所向为出发点,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步的。事实上,我们提出的条件,已经是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和牺牲的。”
  夏树起身道:“好!您有您的坚持,我们有我们的底线,谁都没有错。我们究竟会在历史上留下怎样的轨迹,就让后人去评述吧!我们今日之言语、明日之作为,能问心无愧也就足够了!”
  巴里奥尔寸步不让地说:“好!无论陛下作何决断,桀骜不驯的苏格兰人都会奉陪到底!”
第195章
撤侨
  因萨洛姆湾使用权引发的国际争端“高烧不退”,新联合王国向所有旅居苏格兰的侨民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在一周之内全数撤离苏格兰,新联合王国政府将在珀斯、格拉斯哥、洛赫吉尔普黑德、因弗内斯等36个城市和港口设立撤侨点,为侨民撤离提供免费的航空和航运工具。
  萨洛姆湾,是公告之外的第37个撤侨点。
  就在新联合王国发布撤侨通告的第二天,在两艘苏格兰海军鱼雷艇的监视下,悬挂新联合王国海军旗的两栖登陆舰“圣史蒂芬”号缓缓驶抵萨洛姆湾的三号油轮码头。
  基于北海油田开采和运输所需,在萨洛姆湾周边居住生活的爱尔兰人一度超过了4000人,在苏格兰要求强行收回此地并实行管制后,经由萨洛姆湾输出的原油量较以往下降了95%,有超过一半的爱尔兰人陆续归国,但仍有一千多人留守于此,期盼着新联合王国能够通过非战争的方式让苏格兰人作出让步。
  可惜的是,“独裁者”巴里奥尔以“捍卫苏格兰的合法主权”为由,开出了让对方无法接受的补偿条件,双方会谈几度陷入僵局,新联合王国政府和民众对此渐渐失去了耐心,携联奥胜意之势对苏格兰发动惩罚性战争的呼声高涨,新联合王国军方会同多个友好国家军队在威尔士举行大规模军演的举动,更让人们嗅到了战争临近的气息。
  “圣史蒂芬”号靠岸后,两艘苏格兰海军鱼雷艇依然将艇艏对准这艘吨位超过所有苏格兰舰艇的庞然大物,鱼雷兵们在各自战位严阵以待,只要对方胆敢作出任何不善的举动,便可在这致命距离施放致命的鱼雷。
  萨洛姆湾内,可供万吨轮活动的区域非常有限,就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言,这个偏僻的北方海湾并不出彩,若不是北海油田的开发,它绝无可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也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条件。
  “圣史蒂芬”号可不是木马计中的木马,在驶入萨洛姆湾之前,它已经接受了苏格兰海军官员的登舰检查。宽敞的甲板上只停了四架救援用的轻型直升机,登陆舱里没有一辆战车、一名武装步兵,也没有搭载任何的军用物资,而是为运输侨民临时加装了座椅、床铺、餐车以及医疗车。
  随行而来的护航驱逐舰,亦在距入港航道十五海里外等候。
  “爱尔兰人滚回爱尔兰去!”
  “不要再见,永不相见!”
  “没有人能侵占苏格兰的一寸土地!”
  寥寥几张横幅挂在码头附近的醒目位置,这是当地苏格兰居民赠别特殊邻居们仅有的表达,多数人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些给萨洛姆湾带来繁荣的人就此离开。随着原油运输的停滞,这座吊机林立、现代感十足的港湾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气,甚至显现出遗弃之地的苍凉景象。
  来自新联合王国——绝大多数是爱尔兰的侨民,在本国海军陆战队的保护下,井然有序地登上了他们的新式军舰。对外,新联合王国海军将两栖登陆舰归为军用辅助舰艇,对内,无论是战术规则还是演习角色,两艘新近服役的两栖登陆舰都是主力舰级别的存在,再者,它们的吨位和造价都相当于芬尼亚级航母的三分之二左右,真正的辅助舰艇何须如此高昂的单位建造成本?
  午后,萨洛姆湾撤侨行动的地面指挥联络官员跟随最后一批侨民登上了“圣史蒂芬”号,他们在舰桥下方与舰长伊·格里恩上校碰了面。
  “先生们!”上校点头道,“我们准点到来,一个小时也不差,希望你们的工作也准点到位,千万不能遗漏哪怕一个侨民!”
  “放心吧!”领头的官员回道,“所有登记在册的侨民都已落实,还有几个拥有双重或多重国籍,自愿留下来碰碰运气的家伙,我们已经让他们写下了承诺书,保证在我们离开之后,不以新联合王国国民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
  “还有这样的怪人?”格里恩上校好奇道。
  这名官员将上校的目光引向码头周边:“您看这些吊塔、轨道还有油库设施,哪个不是价值百万的?我们这一走,这些资产名义上是封存了,可谁来保证它们的安全?就在警察局的那几个苏格兰警察?”
  格里恩上校想了想:“嗯,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如果我是您,兴许会将他们强制带走,免得他们在我们走之后做偷鸡摸狗的坏事。”
  官员耸了耸肩:“如果我们采取强制措施,势必会在这个当口给苏格兰当局留下话柄。再说了,这几个不务正业的家伙最多也就是拆卸、盗卖一些小型设备,大的设备设施,他们可没能力弄走,而且苏格兰当局觊觎这些原油转运和初级处理设施已久,也不会让他们胡作非为的。”
  “若是苏格兰当局想把它们弄走呢?”上校又问。
  “且不说对它们进行搬迁的技术和费用,它们从设计之初就是为北海油田服务的,离开了萨洛姆湾,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跟一堆废铁没什么区别。”官员既自豪又担心地说,“上校先生,我们用不了多久就会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回到这里吧?”
  格里恩上校一脸狡黠地笑了笑:“对我们来说,教训苏格兰海军犹如餐刀切黄油,毫无压力,关键在于合适动手。”
  官员展眉道:“还没准信?”
  上校点点头:“是啊,还没准信,但应该快了吧!”
  跟萨洛姆湾撤侨行动的平静相比,在苏格兰西南部海港格拉斯哥,新联合王国全面撤离侨民的行动则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并非针对新联合王国政府和军队,而是针对独裁者格里奥尔和他委任的军政高官们。自苏格兰独立以来,格拉斯哥的恢复和发展速度在整个苏格兰是首屈一指的,繁荣的航运业和制造业,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新联合王国的崛起。正因如此,新联合王国在格拉斯哥港的撤侨行动是所有撤侨点规模最大的,前后共有6万多人登船离开,而格拉斯哥的居民人口还不满50万。要知道在格拉斯哥工作生活的爱尔兰人,以商人和技术人员居多,他们的撤离,意味着资本和技术的退场。最近两个星期,工厂关闭、银行挤兑、债市暴跌,人们仿佛又回到了20年末30年代初的那场经济危机,所以,各阶层民众对苏格兰高层的决策愈发抵触,多年来积累的不满情绪,通过舆论示威、游行请命、罢工抗议等等渠道发泄出来。
  在格拉斯哥港口码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
  “再见,爱尔兰朋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