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387

  抵达威尔士北部的新驻地后,第1装甲团接到的新指令是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检修维护他们的武器装备,接着很快传来消息,第3、第4、第6装甲团皆已抵达威尔士,大名鼎鼎的第1海军陆战师和伞兵突击部队也现身威尔士,而在边界对面,英格兰人也在积极地调兵遣将。如此一来,新联合王国和英格兰王国联手对苏格兰开战的传闻可信度骤增!
  这天清晨,卡德维尔和他的同伴们刚起床便接到一个特别的指令:将战车从上到下冲洗干净,把自己从头到脚打理整齐,原因是当天会有一个大人物前来视察部队。
  于是,小伙子们一边打扫战车,一边揣测这个大人物究竟是谁。
  两个多小时后,一队宪兵开进驻地,将各处营房、仓库、哨位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而他们的出现无疑将官兵们的揣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难不成是首脑级的大人物,甚至有可能是国王陛下亲临?
  如果真是约阿希姆一世亲临视察,又意味着什么?
  卡德维尔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很快,全团接到命令,将战车列于营房前,所有人在战车旁待命。
  当数辆黑色轿车在一溜儿军车的护卫下出现在道路尽头时,官兵们的好奇心达到了最顶峰:究竟是国防大臣、总参谋长、陆军总司令,还是那位让在场每一个人崇敬万分的传奇君主?
  卡德维尔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不久之前,他从新联合王国现任国防大臣、两战功勋贝恩克元帅手里接过了代表最高军事荣誉的金三叶草勋章,虽然当时紧张得几乎不会说话,但经历过之后,便会发现受大人物接见、与大人物交谈,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全体注意……立正!”
  随着团长安德鲁斯上校的嘹亮口号声,两千多名官兵齐刷刷地挺直了胸膛,目光紧随驶入驻地的车队移动。
  “全体……敬礼!”
  在一众官兵的注视下,从车队中的一辆黑色轿车里钻出来一个无比熟悉的身影。这个人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也没有哪怕百分之一的爱尔兰血统,但他对爱尔兰的贡献是近一千年来无人可比的。爱尔兰在他的努力下获得了解放,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王国,并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繁盛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强国。
  “新时代的圣·帕特里克”、“爱尔兰人的凯撒”、“金三叶草王朝的缔造者”、“小国奇迹的创造者”……这些赫赫有名的头衔,有的是爱尔兰人赠予他的称号,有的是国际公认的美誉,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作出评价,这都是一位值得永载史册的传奇。
  包括提前到来的宪兵们,在场的两千多名新联合王国官兵,绝大多数是爱尔兰人,他们怀着无比敬重的心情,接受国王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的检阅。
  无人擅动,无人擅言,整支队伍犹如一片精心栽种的杨树林。
  齐整的军容和峻拔的身姿之外,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张张充满期待和骄傲的脸孔,更加让检阅者感到自豪。
  走近之后,国王陛下注意到了卡德维尔,这位佩戴着金三叶草勋章和骑士级玛丽娅·特蕾莎军事勋章的装甲兵上士。他停住脚步,伸出手,与之握手道:“很不错!很不错!这两枚勋章通常只授予给最优秀的战士!你叫什么名字?”
  卡德维尔无法强压内心此刻的澎湃,以激动的颤音回答道:“陛下,新联合王国陆军装甲兵上士加雷斯·卡德维尔向您致敬!”
  “噢,卡德维尔上士,我们在意大利战场上的王牌战车指挥官,果然是年轻有为啊!上士,作为一线的操作者,你对我们的豹式战车有何评价?我想听到你的真心话。”
  若是别的问题,卡德维尔可能会“卡壳”,但对于这样的专业问题,他回答起来几乎不假思索:“它易于操控,加速和转向能力都是超一流的棒,双向稳定器为中远距离的精准射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觉得对比德国和美国的现役装备,我们的‘爱尔兰豹’无疑处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在意大利战场上,它的火力强大到甚至有点儿冗余的程度,不但可以从两公里外轻轻松松地击穿意军战车,还能够帮助步兵扫除意大利人的坚固工事。如果一百分意味着绝对的完美,那么我想我们的‘爱尔兰豹’可以得到98分!”
  国王陛下微微一笑:“那么,我们离完美的标准还缺哪两分?”
  卡德维尔的回答依然没有哪怕片刻的迟疑:“以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我们的‘爱尔兰豹’可以搭载雷达设备,实现全天候精确作战的能力,再把发动机运转时的噪音降低一半,就是真正的完美了!”
  国王陛下满意地拍了拍卡德维尔的右臂:“你的回答非常好,上士,如果这一切都是你个人的想法,说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而且头脑聪明的年轻人,只要勤加努力,今后一定能够成为军队的栋梁之才。”
  得到君主的肯定,不仅仅是得到了荣誉,还意味着军旅生涯的光明前景。卡德维尔当然清楚这番话背后的意味,只不过幸运来得太过突然,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只是呆呆地目送国王陛下继续朝队尾走去。
  虽然这位君主依旧是动作矫健,神采奕奕,思维的运转速度估计是大多数年轻人都无法比拟的,但眼角的皱纹、两鬓的白丝还有眼眸中的沧桑,还是给人以“英雄老矣”的感怀。
  这场颇为突然的检阅,前后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对于有着33年“悠久”历史的第1装甲团而言,受到国王陛下的检阅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对于这支部队的大多数现役官兵来说,这样的场面还是头一次遇到,所以在检阅结束后,小伙子们热烈议论的话题,不是国王陛下前来检阅部队的真正用意,而是相互交换他们如此近距离接触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的感想。
  这般热议一直持续到了午餐,我们的卡德维尔正充满干劲地对付盘子里的食物时,团部的传令兵突然通知他即刻前往安德鲁斯上校的办公室报到。
  卡德维尔丢下餐具,匆匆擦干净嘴巴,戴上军帽,在同僚们的羡慕眼光中疾步走向团长的办公室。进门之后,曾在大战期间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安德鲁斯上校高声道:
  “嘿,上士,你今天行大运了!因为陛下看好你的能力,他们决定破格提拔你为候补军官,免试进入王国装甲兵学院深造,而且,他们推荐你去装甲兵指挥专业报到,那可是我努力了十几年才得以进入的‘殿堂’!”
  幸福接踵而至,卡德维尔再一次不知所措地愣在了原地。
  “怎么,不乐意?有别的想法?”安德鲁斯上校低头看了看摆在桌上的那份档案,“哦,本来还有5个月就可以退役了,想要退役回家?刚结婚么?”
  这倒是提醒了卡德维尔,新婚娇妻满心期待地等着他服完最后几个月的役,回去和她日夜厮守,不再分别。
  “是的,长官,我……结婚还不到半年,但……”卡德维尔有些磕绊地说道,“长官,进入军校深造是我的夙愿,得到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的赞赏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荣誉……”
  安德鲁斯上校挑眉道:“所以呢?”
  在这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卡德维尔上士做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所以,长官,我接受推荐,前往王国装甲兵学院进行深造。”
第192章
苏格兰的秘密盟友
  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辗转颠簸,苏格兰特使格里菲斯一行终于抵达了日本的京都机场。
  多年以前,格里菲斯就曾造访过京都,当时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一座古朴、厚重、别致的城市,跟19世纪中叶奠都的东京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正如人们评论的那样,这两座都市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近代以来日本民族在坚守传统与追逐潮流中形成的双面性格。
  东京核爆炸后,在宣仁天皇的带领下,日本政府和军民将首都迁回到了他们的这座“千年故都”(京都在公元794年至1868年一直是日本的首都)。短短三年时间,发生在这座城市身上的巨大变化让格里菲斯这样的外国人惊叹不已:一座座摩天大楼撑起了城市的高度,一条条宽敞大道拓开了城市的广度,一排排崭新的楼房赋予了城市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一根根高耸的烟囱为城市源源不断地注入现代化能源。新街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且是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旧巷人来人往、摩肩擦踵,人们彬彬有礼、彼此谦让……
  在前往皇宫谒见天皇的途中,格里菲斯对同行的武官说:“看来他们说得很对,日本人没有被打垮,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逆境中重生了。”
  “可是我有些不明白,先生。”这位军官回应道,“日本跟我们一样是岛屿国家,3年前,他们被迫签署了一份非常不利的停战条约,逐步失去了他们所有的海外占领地和那里的资源供给,导致他们的处境比起半个世纪前的状况还要糟糕,那么,他们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恢复过来的?仅仅是依靠历年来尽心积累的财富?旷日持久的战争,恐怕早就消耗光了那些储蓄吧!”
  格里菲斯沉吟道:“我想,他们是在逐步从海外殖民地和占领区撤退的过程中,从当地人那里掠夺了不少现成的资源和财富,从而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修复并重启了他们的工业经济,然后以贸易的方式继续从周边国家掠取资源和财富,如此往复,所以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军官道:“难怪……只要他们的经济是可靠的,军事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要他们如约履行我们之间的秘密协定,挫败爱尔兰人的阴谋还是大有希望的。”
  格里菲斯道:“外交官的任务是通过外交渠道获取外部援助,至于如何运用好这些援助,将其转换成为战场上的胜果,那就要靠你们了。”
  军官没有接话,而是低头陷入了沉思。即便在军事上得到了日本的全力支持,苏格兰能够抗衡新联合王国和英格兰的联手一击么?意大利这个号称世界第六、欧洲第三的军事强国,不也在短短几个星期里被揍得不能自理?
  在谒见天皇之前,格里菲斯一行分别受到了当前掌控日本军事大权的两位元老——永野修身和畑俊六的接见。前者虽然从内阁首相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现在依然是政界和海军界的“镇海之石”,他的态度基本上可以代表半个内阁以及日本海军的意见;后者则是陆军界仅存的几位元勋之一,自军部重组以来便一直占据着“话事人”的位置,原本强势的海外派遣军纷纷归国之后,他在天皇的支持下对陆军进行了大规模人事调整,重新巩固了军部的统帅地位。
  在与畑俊六的会谈中,格里菲斯得知日本陆军已经做好了派遣志愿师团前往苏格兰的准备工作。这支精锐的、按照混成师团规格编成的作战部队,将会帮助苏格兰对抗来自新联合王国和英格兰的威胁,而在跟永野修身的谈话中,格里菲斯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保证:日本海军不但会为日本陆军的行动提供可靠的海上运输,还将派出日本海军最优秀的飞行部队和潜艇战队前去苏格兰助阵!
  其实早在三年前,在菲律宾海战中吃了大亏的日本人就开始效仿爱尔兰的做法,组建了他们的“志愿兵团”,以便绕过国际中立法实施非战行动。跟苏格兰签署秘密同盟协定后,军部从各常设师团的退役官兵中,筛选出一万多名“志愿者”,编成8个特别联队,平时分别部署在姬路、熊本等八处兵营,一旦形势需要,他们可以迅速集结起来,按照甲种师团的规格进行战斗编成。
  换做是寻常的外交官员,这时候没准已经高兴得不知东南西北了,而格里菲斯不但出身苏格兰名门之后,在政治和外交领域有着丰富的家族传承,他本人更是在外交领域工作了三十二年——前半程是为大英帝国效力,后半段是在苏格兰共和国尽职。近年来,他将工作重心转向东方,花了不少精力研究日本高层的思维方式和品性、习惯,深知他们是有所予必有所求,绝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在经过小规模修缮的京都旧皇宫,格里菲斯第一次见到了日本的新天皇,已故昭和天皇的弟弟宣仁天皇。这个幸运儿原本并没有什么机会登上皇位,从小就不是作为储君培养,在军队和民间也没什么威望,东京核爆炸让他在一天之内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也让他一夜之间成为了这个国家新的主宰者。三年来,这位新任天皇四处奔走,安抚民众,整顿军务,勤奋学习,虚心求教,而且完成了与德国皇帝小威廉的历史性会晤,在名义上实现了东西方的和解,这些举动,使他得到了日本国民的高度认可,从而牢牢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日本国民心目中的“现人神”,在苏格兰特使一行面前却显得格外的平易近人,他以抑扬顿挫的腔调回忆了与苏格兰“国家领袖”阿列克斯·查格斯·巴里奥尔的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会晤,对其治国处世的理念表达了赞赏之情,甚至称其为“苏格兰精神的缔造者”。
  事实上,56岁的苏格兰“国家领袖”巴里奥尔,自1942年篡夺国家军政大权,成为苏格兰的独裁者以来,迄今已有7年时间。在他的统治下,苏格兰的经济走出了一条螺旋上升的轨迹。以大量贷款投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迅速“消灭”了失业,通过跟日本展开全面的经贸合作,进出口贸易量骤增,使得苏格兰在40年代中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后顺势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以及退休保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苏格兰奇迹”,但在这种“形似神不似”的经济政策背后,是寅吃卯粮、债台高筑的窘境。正因为急需为本国经济寻找一条降本提效的出路,苏格兰政府才会盯住北海油田,冒着激怒新联合王国的风险行“虎口夺食”之举。
  就这一点而言,如今的苏格兰跟当年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也难怪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惺惺相惜,缔结为秘密同盟。
  阐述完这些,宣仁话锋一转,以愤怒的腔调谈起爱尔兰人的卑劣行径——无论是援苏对日还是援美对日,爱尔兰都不遗余力地出钱出兵,却又从不敢对日宣战,堂堂正正地打上一场。因此,宣仁将爱尔兰形容为只会放暗箭、打冷枪的刺客,若不是他们屡屡是坏,日本军队不会轻易败给苏俄,也不会拱手让出菲律宾,更不至于蒙受东京大爆炸之痛,进而陷入今天这样的被动境地。
  “这样的血海深仇,势必要用千万人的血来清偿!”宣仁恶狠狠地说道。
  格里菲斯逢迎了几句,随后忧心忡忡地表示,爱尔兰人固然可憎,但在吞并威尔士之后,他们的国力已经上升到了历史的顶峰。从新奥意三国战争的进程来看,新联合王国军队的战斗力稳居世界前列,若他们尽遣主力,再加上英格兰军队的策应,一旦开战,苏格兰军队根本守不住南部的开阔地区,只能迅速退守北方高地,等待国际力量的介入。
  “你们指望国联干涉?”宣仁天皇耻笑道,“国联根本就是某个超级大国操控国际局势的工具,只要不列颠诸岛维持分裂状态,他们不会介意苏格兰被它的亲属们洗劫那么一两遍。你们应该做的,是尽一切力量做好战争准备,然后以必死决心抗击强敌的入侵。”
  “不,我们指望的不是国联干涉,而是代表正义的国际舆论和外交力量。”格里菲斯巧妙地回答说,“在这个时代,国际舆论和外交力量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宣仁天皇沉吟道:“我们可以向新联合王国和英格兰王国施压,但就目前的态势而言,我们的施压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也许还不如苏俄或者美国出面斡旋。”
  “可是以俄、美两国与新联合王国的外交关系,它们根本不会诚心帮助苏格兰。”格里菲斯无奈承认,“苏格兰在国际上的朋友太少了。”
  “作为你们的朋友,日本将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们渡过难关。”宣仁天皇表示,“我们可以提供最好的飞机,最好的战车,最好的电侦,条件是……你们的所有行动谋划都必须有日本军事顾问团的参与,而且,在顾问团坚决反对的情况下,你们必须调整既有的作战方案,必要的时候,接受顾问团的直接指导。”
第193章
我们也有好基友
  风和日丽的一天,在位于爱丁堡市中心的苏格兰总理府,工作人员惊讶地看着国防部长雨果·埃尔塞斯将军皱着眉、捏着拳,行色匆匆地穿过走廊,来到了“国家领袖”阿列克斯·查格斯·巴里奥尔的办公室前,咚咚咚地敲响了门。
  得到应允之后,这位因追随巴里奥尔而发迹的中年人迫不及待地进入房间,在房门关拢前的刹那,在相邻办公室随时听候拆迁的秘书官分明听到埃尔塞斯嚷嚷着“不好了,我的领袖”。
  “慌什么?”苏格兰独裁者背着手站在窗前,用安抚而非训斥的语调回应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国防部长。
  埃尔塞斯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唐突了,他顿了顿:“抱歉,我的领袖,实在因为这事非同小可,而且让人非常焦虑。”
  巴里奥尔指了指沙发:“坐下来说。”
  埃尔塞斯一屁股坐了下来:“据线报,一支美国舰队今晨抵达利默里克外港,其阵容至少包括三艘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可恶的是,美国人在旗杆上悬挂了美国国旗和新联合王国国旗,跟爱尔兰派舰协助美国实施菲律宾战役时的做法如出一辙。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人要对新联合王国随时可能发动的军事进攻施以援手!”
  “美国人投桃报李?这不是很正常么?”巴里奥尔显得不惊不慌,仿佛早已猜到或是得知了这一情况。
  “可是按照1937年签署的停战条约,非同盟国允许,美国不得在西经85°以动部署任何军事力量啊!”埃尔塞斯解释道,“这支美国舰队的到来,必定是得到德国人认可的。”
  “我的将军,以苏格兰海军的力量,有没有美国介入,我们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在如今的时局下,我觉得我们不必过度解读美国人的这一举动。毕竟,新联合王国已经对外发布了即将举行跨国联合军事演习的公告,美国人派遣一支舰队前来合情合理。记住了,只要我们不跟新联合王国还有英格兰开战,美国人就算派来整个海军,也只不过是替他们摇旗呐喊罢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巴里奥尔从容不迫地作出分析。
  但埃尔塞斯的焦虑并没有被这番言语化解,他辩驳道:“您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从各方情报来看,我们的对手很可能已经保定决心要用军事手段消除苏格兰对他们的威胁了。您想,意大利政府面临战争威胁,不也作出了妥协吗?结果呢?还不是遭到了新联合王国和奥匈帝国的联合进攻!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战争的一切准备!领袖,是一切准备!”
  巴里奥尔走到国防部长跟前,表情沉重地坐了下来:“纸面上,我们拥有不逊于英格兰的国防力量,但我们必须承认,苏格兰军队缺乏作战经验,缺乏尖端武器,缺乏拼死抗敌的意志,即便只跟英格兰军队交战,我们也未必能够赢得胜利,更别说对抗新联合王国这台恐怖的军事机器了!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能陷入战争这个死亡沼泽,要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与此同时,我们要继续把握外交谈判的主动地位,不能因为敌人的军事威慑而退缩。”
  埃尔塞斯有些沮丧地表示:“我不管外交,也不善外交,我对军事负责,也只能对军事负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