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387

  意大利人顿时语塞。
  这里的环境显然不适合双方作深入的沟通交流,观察员往后挪了挪,好让意大利人进入座舱。由于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有执行海上救援任务的需要,He-121型水上侦察机的后座位置要较前座宽敞不少,挤两个成年男子不成问题。以飞机的最大负荷,必要时甚至可以在浮筒上安排两个外挂“座位”。
  飞行员重新启动了引擎。尽管增加了新乘客,这架He-121型依然很顺利地滑行升空。飞机掠过这片布满了碎片和油渍的海面,径直朝非洲海岸的方向飞去。就在返航途中,后方突然追上来两架蓝灰色涂装的战机,见此情形,意大利飞行员顿时紧张起来。落到德国人手里,他的身份是被中立国扣押的交战国军人,还有机会提前回国;要是落到爱尔兰人手里,那可就是战俘身份,除非交战双方交换战俘,否则就要在战俘营里呆到战争结束了。
  见尾追而来的是盟国战机,德国飞行员继续保持匀速直线飞行。不多会儿,其中一架蓝灰色战机追上了这架标志鲜明的德国水侦,并降低航速与之伴飞。隔着二十多米,双方飞行员以手势进行了相互问候和简单寒暄。见这架德国水侦的后座塞了个湿乎乎的意大利人,爱尔兰飞行员还饶有兴致地比划着什么。
  “他是要你们把我丢下去么?”意大利人绷着脸问。
  “不,这是我们之间特有的联络手语,意思是还有失踪飞行员没被找到。”后座观察员解释说,“我们此次任务已经结束,不会再调头飞回去搜索海面了,所以,你不用担心会被我们丢下。”
  意大利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等他想要仔细打量一下对手使用的舰载战斗机时,爱尔兰人却已经偏转机翼,调头离开了。
第169章
西班牙之痛(上)
  正当新联合王国海军与意大利海空军激战于西地中海之时,直布罗陀海峡北侧航线上出现了一艘体形格外庞大、体态格外敦实的巨型船舶。天空乌云低垂,海面浪涛澎湃,大西洋上司空见惯的坏天气并没有给这艘巨轮的航行带来什么麻烦,它始终以12节航速平稳向南航行。
  旗杆上,红黄横条的西班牙王国旗帜迎风飘扬,船艏的金属铭牌赫然列着“西班牙”之名。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兴起,石油作为重要工业原料而被列强国家所重视,专用于运载原油的船只越造越多、越造越大。事实上,大型油轮不仅符合安全标准,而且具有建造和运营的成本优势:通常建造一艘5万吨级的油轮需要1.1万吨钢材,建造5艘万吨级油轮则需要2万吨钢材,而且油轮越大,单船单次航行可运送的原油量越多,每吨运量的燃料消耗均值就越低。这些原因促使大型油轮自2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二战结束后,大型油轮的建造很快迎来了一个高潮期。至1945年,欧洲各国总共拥有86艘超万吨油轮,载重能力最强的是德国人建造并拥有的5艘欧罗巴级,其载重量达到82000吨,其次是爱尔兰王国建造的9艘自由级,载重量达到65000吨。
  在爱尔兰的技术支持下,西班牙的纳万蒂亚造船厂于1942年开建这个国家有史以来第一艘超五万吨巨轮,它便是令2500万西班牙人深感自豪的“西班牙”号。凭着精良的设计、精良的材料以及精良的工艺,“西班牙”号得以跻身世界名船行列。当然了,再好的民用船舶也摆脱不了民用船舶的先天制约——造船者既要控制船舶的建造成本,又要确保它投入运营后的经济性,根本无法将它的水密隔舱造得像军舰一样周全,更不可能像为它配置水线装甲与防雷隔舱。就防护能力而言,满载吨位达到6.5万吨的“西班牙”号,或许还不如一艘1400吨级的驱逐舰……
  战争爆发前,“西班牙”号定期往返于波斯湾与西班牙之间,其常规航线是经红海和苏伊士运河驶入地中海,然后横穿整个地中海抵达马拉加港。战争爆发后,新联合王国和奥匈帝国联合对意大利王国开战后,整个地中海区都被划为交战区域,除了处于中立国领海或靠近领海的短程航线外,基本上所有的民用航线都处于停运状态,而“西班牙”号刚刚在马拉加港卸下原油,它所属的航运公司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让这艘超级油轮呆在港口固然安全,可每多呆一天便是数以万计的经济损失;绕开地中海走好望角航线,运输成本上升了一倍不说,还存在被交战国误击的风险。
  战火一起,原油供应地的入手价格骤降,原油使用地的出手价格飙涨,在这巨大的利益驱使下,西班牙商人果断作出抉择,让“西班牙”号经由直布罗陀驶离地中海,远绕非洲前往波斯湾运油。
  从马拉加港启程后,处于空载状态“西班牙”号一路疾行,直到驶过直布罗陀要塞,才稍稍放慢航速,以免轮机持续满负荷运作造成过度损耗。就在浩瀚大西洋遥遥在望之时,船员突然在左舷海面也即摩洛哥方向发现疾驰而来的鱼雷,庞大的油轮根本来不及转避。
  片刻过后,从左舷下方传来的轰然巨响让船上的每一个人心脏骤紧!
  “西班牙”号的船长,是个曾在西班牙海军服役了三十多年的老水手,有幸参加过早年的亚速尔群岛战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迅速抓起内部联络电话:“报告损失情况,尽快报告损失情况!暂时先关闭轮机舱和锅炉舱的防水隔板……对,放下水密门,暂时先撤离受伤人员,其余的继续坚守岗位!”
  末了,船长向大副吩咐:“满舵右转,开往直布罗陀港!”
  大副飞快地转动着偌大的舵盘,在航速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甲板距离水线近20米、烟囱顶高出水面70多米的船体笨拙地开始转向了。山一样的船体并不像轻型舰艇那样在急转时出现明显的舰体倾斜,而在水线以下被鱼雷击穿的位置,大量的海水正透过巨大的船体破损口涌入船舱。这固然不会立即对邮船的整体状态造成明显影响,却是一个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过程!
  此时真正处于危机形势下的是接近船体最底层的锅炉舱和轮机舱,一旦遭到海水直接侵袭,失去动力的窘境将直接影响到轮船的运作和损管止漏工作,若是导致内部爆炸进而引燃大火,这艘船的命运就真的无可挽回了。
  在这艘以燃油锅炉和蒸汽轮机构成主动力系统的巨型油轮上,船员的人数比燃煤动力时代一艘普通货轮的还要少,他们的日常职责亦从不间断添加燃煤变成了维护修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炸,这些未曾经历过战争场面的普通平民一个个惊慌失措,而在受损管中心的控制下,水密门纷纷关闭,齿轮运转的咯咯声仿佛是魔鬼的狞笑。
  之前的爆炸固然猛烈,但爆炸的冲击并没有蔓延至此,期间也没有船员受伤。如今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燃油锅炉的轰鸣声仍是那样的吵杂,透过这种机械的轰鸣,人们时而为金属扭曲所发出的刺锐所惊,时而为海水冲击船舱和隔板的隆响胆颤。
  在不明外情的状况下,一些船员认为他们应该撤离,可领头的轮机长却以之前接到的船长指令为由否定了这个建议,而当有人强行打开通道安全门并试图离开时,这个身材硕壮的中年人拦住了手下们的去路,如威严受到挑衅的雄狮般吼道:
  “坚守岗位!你们这些混蛋!难道你们想被扣光工资吗?嗯?”
  有人退缩了,也有人态度坚决,他们喊道:“蠢猪!命重要还是钱重要?”
  蠢猪也好,猛兽也罢,这位轮机长猛然将走在最前面的人推了后去,反手将安全门一磕:“各自回到岗位上去,这里现在很安全,若是出现危险,我保证最后一个走!”
  见轮机长的态度如此强硬,大多数船员都准备散开,毕竟在爱尔兰船舶工程师全程协助下,“西班牙”号的设计和建造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坚固的紧急逃生通道能够承受中等爆炸强度的冲击,使得在全部水密门都已关闭的情况下,锅炉舱里的船员仍能够打开圆形的安全门、穿过竖井通道前往上层船舱。
  可就在这时,奇怪的咚咚声响起,这听起来就像是有滞留在外部舱室的人为了求救而用力捶门,只不过这家伙的气力超乎想象,厚重的钢制水密门都能捶得锵锵作响。
  实际上,鱼雷战斗部装置的烈性炸药产生了强劲的冲击,直接撕裂外部船体不说,还一口气穿透了多层舱体。由于被爆炸破坏的舱室几乎不可能获得足够强有效的损管,它们逐渐被破口涌入的海水灌满。随着成千上万吨海水的灌入,庞大的油轮开始倾斜,但这并不是最致命的,一些没能及时关闭的水密门以及在海水巨大压力下不堪重负的隔舱板成了海水进一步向船内舱室蔓延的路径……
  “该死,海水已经漫过来了!再不走都得死在这里!”一个年长些的船员万分惊恐地吼道。
  身材和重量级拳击手有的一拼的轮机长显然也心怀恐惧,但他没有让步,而是转身走到挂着旧式电话的舱壁旁,试着用它和驾驶舱的船长、大副联系,可是线路中断,外面咚咚的声响却越来越急、越来越重。
  安全通道那边,一名体格也算健壮的船员强行将安全门重新打开,并且率先往上面爬去。等到第二个人钻进去的时候,后面突然有人惊叫道:“一号锅炉反水了!”
  一号锅炉位于动力舱的最前部,距离安全通道口有一段距离。听到同伴的告警,船员们唯恐自己受困于此,一个个慌不择路地往安全通道里挤,这下子轮机长就算想阻止也无济于事。在越来越明显的颤动中,他一改先前的蛮狠和强硬,将出口还不到3分钟的承诺抛之脑后,丢下电话也就跟着往安全通道口挤去。
  求生的欲望能够让人爆发出身体的潜能,人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轮机长即便仗着身强力壮也没能挤回到他刚才的位置去,而这竖直向上的安全通道一次只能够钻过一人,众人越是你挤我争,通行的效率就越低。才几分钟的时间,靠近一号锅炉的舱壁渗漏情况陡然恶化,缝隙处出现了一股股喷泉,舱板上很快漫起了积水。
  面对这种情况,船员们本该及时向船长报告并关闭燃油锅炉,那样即便不能拯救这艘船的命运,也能够延缓它下沉的速度、确保多数人的安全。可船员们此时只顾着自己逃生,根本没有一个人大义凌然地前去抢险。毕竟外面还有救生艇,离西班牙海岸也只有数海里之遥,只要离开这里,巨轮沉没与否,他们活下去都是大有希望的。
  人世间的一大悲剧是人们求生的希望愈迫切,厄运就来得愈让人不及逃避。当安全通道口外侧只剩下最后十几个船员时,咚咚的响声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那些燃油锅炉原本保持着稳定而有节奏的机械轰响声,噪音响度比起蒸汽轮机要更加柔和,可随着积水的增加,位于前部的锅炉突然冒起了白气,并随之产生了噗哧噗哧的怪响声,偏偏几盏应急灯这时候也不明缘由地熄灭了。
  在几近漆黑的环境中,留在安全通道外面的船员就差为了争先后秩序自相残杀了。不知不觉中,他们脚下已积满了冰凉的海水,而且可以感觉到非常迅猛的上涨速度。好在轮机舱的空间够大,短短一两分钟还不至于完全被海水淹没,等到最后一个船员好不容易攀上了安全通道的竖梯,水已经涨到了正常人胸口高度,且呈现出一种骇人的汹涌翻滚状……
第169章
西班牙之痛(下)
  “西班牙”号的求救电报,很快传到了直布罗陀港。此地早已收归西班牙所有,并由西班牙海军驻防。相较于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西班牙的海军力量简直不值一提,而西班牙人对自身的实力也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明智地用陆基飞机、要塞重炮、雷击舰艇构成了立体式的直布罗陀警戒线。
  有趣的是,由于这一时期西班牙见风使舵、长袖善舞的外交策略,西班牙军队从未执行过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任务。
  得知自己国家的超级油轮在眼皮底下遭到潜艇袭击,担任西班牙海军直布罗陀舰队司令官的雷西奥将军连忙命令值班舰艇前去救援。不出一刻钟,驱逐舰“卡斯蒂列霍”号连同鱼雷艇S-115、S-121、S-129率先驶离军港。紧接着,雷西奥将军登上匆匆生火起锚的轻巡洋舰“瓦伦西亚”号,携驱逐舰“阿尔韦托”号、扫雷舰“霍尔卡斯”号紧随而去。
  “西班牙”号事发位置距直布罗陀港只有30海里,西班牙军舰驶过卡尔内罗角便能够遥遥望见海面尽头的黑色烟柱。“卡斯蒂列霍”号驱逐舰和三艘高速鱼雷艇抵近之时,这艘庞大油轮的船身倾斜已经超过了30度,舯部甲板位置浓烟滚滚,间或有赤色的火苗从舱口窜出。在浓烟和火势的刺激下,甲板混乱不堪。
  吊挂在船舷的救生艇是人们眼中的救命稻草,可未经专门训练的船员们对于放下救生艇这种看似简单的程序难免忙中出错,以至于前后已有多艘救生艇一头朝下栽入水中,而弃船命令又下达得不够及时,从底层船舱撤离上来的船员们也火急火燎地加入到了释放救生艇离船逃生的行列中。在烈焰浓烟的刺激下,已经有一些水手不堪内心的巨大恐惧,带着救生圈或是穿着救生衣直接跳海逃生了。
  “右舷前方海面发现鱼雷……正朝我们驶来!”
  从“卡斯蒂列霍”号瞭望哨传来的警报,将舰员们从呆若木鸡的震惊状态中拉回现实。视线中,果然有一个看上去跟海鱼差不了多少的物体从倾覆的油轮后方向这边游来,海水的折射和阳光的影响使得人们很难判断出这东西的精确位置。
  修着整齐唇胡的舰长忙不迭地下令道:“转向规避!拦截射击!”
  在舵手的操控下,这艘悬挂着西班牙旗帜的驱逐舰迅速左转,一转眼功夫,舰上枪炮倾泻的弹雨在偌大一片海面上激起纷乱的水花,那些带有延时引信的炮弹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爆炸,但引爆鱼雷所产生的剧烈爆炸却迟迟没有到来。
  “右满舵!右满舵!”
  伴随着舰长高分贝的叫喊声,驱逐舰的尖锐舰艏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侧向偏转,高耸的桅杆尤其将这种倾斜充分反映出来。伴着这种类似于赛艇的极速转向,驱逐舰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完全扭转了先前航向。30节的航速意味着每秒15米的位移,也就是说,这艘全长180米的战舰只需要11秒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完整身位的位移,这半分钟的时间用于规避正向驶来的鱼雷已是绰绰有余。
  看着那枚可怕的黑色爆炸物以超过驱逐舰本身的速度从舰尾后方窜过,舰上的官兵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死神近在咫尺!
  在不确定攻击者前后发射了多少枚鱼雷的情况下,舰上的军官们丝毫不敢大意。在不明位置、不明身份的潜艇威慑下,他们没有立即靠近油轮残骸实施救援,而是在海面上走起了能够较为有效规避鱼雷攻击的Z字路线。等“瓦伦西亚”号轻巡洋舰赶到现场,这艘体型庞大的油轮已经完全倾覆,线条饱满、外壁吸满海洋生物的船底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若是还有人困在倒扣过来的船舱里,那么西班牙海军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由于未在观测到海面上有可怕的鱼雷穿梭而至,几艘西班牙战舰上航的官兵们一面警惕地关注周边水域,一面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态眺望那艘已经无可救药的油轮。
  “右舷海面发现鱼雷,距离两千码……”
  警报来自于“瓦伦西亚”号轻巡洋舰的嘹望员。在这个作用逐渐为雷达和声呐所取代的岗位上,受派担任嘹望员的,通常都是自然视力非常出色、注意力足够集中之人,且配备了高倍数的双筒望远镜。
  几乎同一时间,装备声呐的“卡斯蒂列霍”号和“阿尔韦托”号也探测到了飞驰而来的鱼雷。军官们连忙按照相应方位和距离望去,只见两条若隐若现的白线出现在“西班牙”号西北方。很显然,袭击者此前就埋伏在直布罗陀海峡西口北侧,这是蓄谋已久的攻击!
  鱼雷不同于炮弹,它们在水下航行的速度通常在40节左右,也就是说驶过一千米的距离需要一分钟左右(炮弹也就一秒多一点),而艘机动灵活的舰艇在提前预警的情况下往往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转向实施避让,这也是潜艇很难在大白天击沉轻型舰艇的主要原因。
  距离鱼雷最近的“卡斯蒂列霍”号,航速始终维持在30节左右,只见它以近乎甩尾的飘逸姿态来了个疾速右转,非常轻松地避开了那两条鱼雷。不远处的海面上,体形较驱逐舰大了一倍有余的“瓦伦西亚”号也在匆匆进行着规避。
  顺利避开鱼雷之后,“卡斯蒂列霍”号再度转向,这时的它如同一头受到挑逗的公牛,怒不可遏地朝着“西班牙”号西北方驶去。只待靠近袭击者的疑似位置,舰上的刺猬深弹接连发射,海面上紧接着传来了一阵阵沉闷的爆炸声。
  在此过程中,另一艘驱逐舰“阿尔韦托”号始终寸步不离地守护着“瓦伦西亚”号,三艘鱼雷艇和姗姗来迟的扫雷舰无所作为地兜着圈,没有一艘军舰冒险靠近倾覆中的“西班牙”号。
  “卡斯蒂列霍”号的小胡子舰长这时候依然面色沉重,但他的思维并没有因此变得迟缓笨拙,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海面,铁着脸下令道:“降低航速,从西面靠近油轮,全体保持战斗戒备,声呐设备维持运转!”
  参谋官觉得自己猜出了舰长的用意,他从旁提醒说:“敌人在攻击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潜望镜,肯定是使用了精度灵敏的声呐系统,他们肯定能够探察到我们的存在,想必只是在附近游弋,不会冒然浮上水面。”
  小胡子舰长脸色不改地望着海面,过了一会儿才应着参谋官的话说:“如果不能逼迫它浮上海面,或是将它击沉在这里,我们就无法确定它的身份。”
  这话听起来颇有深意,比起舰长要年轻不少的参谋官琢磨良久,叹道:“敌人恐怕是有恃无恐的。”
  舰长未置可否,而是静静地矗立在栏杆边缘,让自己整个置于阳光的直接照射下。此时天空依旧蔚蓝,阳光仍是那样的洁净,没有了枪炮声和爆炸声,海面上似乎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祥和。轻风吹拂着海浪,海浪拍打着船身,目光凝固在某一时段,那巨大如山的油轮下沉的趋势又变得不那么明显了,甚至让人觉得它会就此漂浮下去。
  没等“卡斯蒂列霍”号靠近油轮,声呐室忽地传来警报:“左舷发现鱼雷!距离1500码!”
  舰桥上,几名军官用望远镜扫视海面,但依然没有发现潜望镜。看来,袭击者能够通过声呐设备测定目标的准确方位,然后发射鱼雷——仔细观察鱼雷的运行轨迹,不难判断出这是传统的直航鱼雷。
  好容易恢复了正常的神态,舰长不禁轻皱眉头。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两场世界大战的激烈交锋,但他对潜艇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武器真正蕴含的攻击力和破坏力还是深有体会。别看眼前的海面颇为平静,海面之下却隐藏着险恶的杀机。若是指挥驱逐舰强行靠上去实施救援,即便航速不减、警惕不松,也有可能撞上敌人的枪口,在一千码甚至更短——这几乎不足以避开攻击的距离上,遭到对方的鱼雷齐射。
  “快看,少校,‘瓦伦西亚’号命令我们后撤警戒,应该是要让鱼雷艇和扫雷舰上去接应撤离油轮的船员了!”
  听到僚属军官的报告,小胡子舰长连忙端起望远镜。在遭遇鱼雷攻击之后,那艘西班牙轻巡洋舰兜了一个圈子,接下来便呆在距离油轮足有五六公里的地方远远观望。诚然,“西班牙”号现在的状况已经失去了抢修拖带的可能,理性来说,确实没必要搭上任何一艘西班牙军舰。可是,军舰是西班牙的财富,水手也是西班牙的财富,为保军舰完全而放弃对油船上的水手紧急施救,哪还有西班牙方阵威震欧洲的霸气?哪还有西班牙无敌舰队横行大洋的豪迈?西班牙人的血性,难道真的已经沉沦在了那些闪耀着白银光辉的年代?
第170章
皮亚韦河之战(上)
  一艘载重量逾五万吨的超级油轮倾覆,17名船员丧生(多数是烧伤或窒息致死),“西班牙号事件”消息一出,立即在西班牙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诸多舆论明指暗示此事乃是意大利人所为,就战争态势和交战各方一贯的表现来看,意大利人制造这起惨剧的嫌疑确实很大,但意大利军方断然否认他们有派出潜艇在直布罗陀海峡伏击联军舰船,而孱弱的西班牙海军未能现场抓赃,西班牙政府也没能拿出有说服力的线索来,这暂时成了一桩众所纷纭的国际悬案。
  “西班牙号事件”余波未了,西班牙掌权者依旧没有下定决心参战。在社会舆论的重重压力下,王国议会批准了政府紧急追加军费的提案,供西班牙海军添购20艘驱逐舰、60艘猎潜舰以及100架反潜巡逻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