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387

  片刻过后,战车里的两个丹麦人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命中目标!”
  视线里,被穿甲弹击中的“条顿骑士”并没有发生剧烈爆炸,但车组乘员打开炮塔舱盖撤离的模样颇为狼狈,而且能够看到有烟从舱口冒出。事实上,这是犹太装甲部队首次在战场上击毁敌方战车,也是N次巴勒斯坦冲突中,为数不多的一方战车正面击毁另一方战车的情况。
  来到巴勒斯坦参加战斗的每一名爱尔兰外籍兵团成员都跟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签订了合约,每一次战斗出勤都能获得相应的报偿,击毙敌兵乃至于击毁敌方战车另有不菲的奖励,但这时候安德森和克里斯滕森脑袋里想的不是即将入账的金钱,而是如何在这样一场处境不利的战斗中扭转局面。因此,安德森一面让自己的搭档攻击右前方500米位置的敌军战车,一面通过车载无线电联络小队里的另外三辆战车:“所有人注意,所有人注意,我们的炮足以在500米距离击穿敌军战车的正面装甲,所以放开了打!瞄准敌人战车的正面打!不要畏惧退缩,在500米的距离上,敌军战车炮击穿我们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十!”
  安德森口中所说的“百分之十”,既不是精确计算而来的数据,也不是凭借经验得出的估算,而是用于鼓舞同伴、稳定军心的说辞。就技术数据而言,德制60倍径75毫米炮在一千米外就足以击穿爱制“重步兵”的车身正面装甲,600米左右能够完爆“重步兵”的炮塔正面装甲,50倍径75毫米炮在500米左右也足以凿开“重步兵”号称坚不可摧的正脸。值得庆幸的是,叙利亚装甲兵只得到了土耳其同行七八成的功力,而土耳其装甲兵又只从当年的德国教官那里学了个七八成,所以叙利亚装甲兵在战场上把握机会的能力跟德国人比起来还差了远,他们以短停射击对四五百米开外只露头和部分正脸的犹太战车实施打击时,命中率也确实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得益于爱尔兰外籍兵团教官们的稳定发挥,防守方战车群接连敲掉了三辆“条顿骑士”,叙军装甲兵们透过观察孔看到同伴仓惶弃车,误以为前面埋伏了火力强大的敌兵,连忙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报告情况并请求火力支援。位于后方的叙军指挥官不清楚前方具体状况,加之炮兵阵地刚刚遭到了敌军战车偷袭,于是命令己方战车部队后撤待命。战车一撤,随同进攻的步兵们也跟着往后撤,一轮声势浩大的进攻便如此草草收场。
  见叙军主动撤退,安德森毫不迟疑地命令装甲小队转移阵地。如他所料,没过几分钟时间,叙利亚人的炮弹就像冰雹一般砸落下来,把它们先前所处的射击阵位炸得坑坑洼洼。“重步兵”战车的炮塔和车身运用了倾斜装甲,因而具备较好的水平防护能力,顶部装甲则跟传统战车并无二样,一旦被炮弹或炸弹砸中,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即便没有挨砸,被炸坏履带在这战场上也是相当糟糕的事情。
  移动阵位之后,安德森小队不久便与迂回出击的“巡逻兵”小队会合一处。两辆“巡逻兵”固然打了一场不错的破袭战,令叙军炮兵沉寂了小半个钟头,却也捅了马蜂窝,惹得叙军调派了一队兵马从外围迂回前来,而无论这支迂回部队受挫与否,叙军指挥官都有可能调派从正面战场撤下来的战斗车辆增援这一侧,顺势给哈代拉镇的犹太守卫者来个包饺子。
  远远望见敌军迂回部队有两辆中型战车和数量装甲运兵车徐徐驶来,安德森主动向指挥部提出了就地伏击敌兵的建议,鉴于敌军此后可能向这一侧增派战力,他要求指挥部至少给他调派一连步兵协同作战。
  名义上,哈代拉镇保卫战由当地民兵组织负责人以及特拉维夫民兵指挥部派来的特别委员共同负责,但两人均无实战经验,实际作战指挥权交给了爱尔兰外籍兵团“尼古拉”营指挥官瓦尤金上校和他率领的五人参谋小组。作为沙俄白军的一员悍将,瓦尤金在20年代中前期曾多次率部与苏俄红军交手,而且取得过好几次胜利。加入爱尔兰外籍兵团之后,瓦尤金努力钻研各种攻防战术,并利用操练演习的机会予以验证,逐渐成为这支军事化雇佣兵部队中的一名专家级战术大师。
  就在安德森报告敌情并提出战术建议后,特拉维夫航空俱乐部的飞机冒险飞抵哈代拉,并将空中观察到的情况通报给了这里的守卫者。根据航空侦察所得的宝贵信息,瓦尤金上校判断叙军下一步的动向很可能如安德森担心的那样,分兵从外围迂回包抄,进而切断哈代拉镇守军的后路。遭受叙军连番炮火侵袭和地面攻击,守卫哈代拉镇的犹太民兵已有数百人伤亡,士气下滑、军心动摇,一旦遭到敌人包围,畏敌怯战的悲观情绪恐将进一步削弱民兵武装的战斗力,接下来无论死守或是突围,都有可能出现全线崩溃的悲剧。
  有鉴于此,瓦尤金上校令担任预备队的“尼古拉”营所部顶上一线阵地,替换下两个伤亡不大的俄籍战斗排,连同预备队里的两个民兵中队一并转往右翼,为安德森装甲小队阻击敌人提供策应掩护。
第121章
较量(上)
  一名身材高大健硕、面部伤疤狰狞的叙利亚军官跨站在一辆熄了火的“条顿骑士”战车上,以严厉的目光注视着周围那些灰头土脸、移动缓慢的叙利亚步兵。无论是在稍早的叙利亚独立战争还是后来的土耳其内战,叙利亚战士以令人信服的表现诠释了尊严和信仰的力量。近两年来,在跟阿拉伯王国武装部队的几次冲突中,叙利亚军队只有在兵力悬殊巨大的时候败给过对手,也正是出于对叙利亚军队的敬畏,阿拉伯王国高层有意让出富庶但充满不安定因素的巴勒斯坦地区,他们一方面纵容甚至暗中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形成地方性的武装势力,一方面对犹太人秘密组织民兵武装视若无睹,以便让骁勇善战的叙利亚铁骑陷足于这个隐藏着重重危机的泥潭……
  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哈代拉镇,骄傲的叙利亚第3机械化步兵师无疑踢到了一块铁板,接连两次进攻都遭到了挫败。在作战经验丰富的叙利亚军官们看来,第一次进攻失利还能归咎于轻敌大意,但第二次进攻他们倾尽全力,而且采用了以往屡试不爽的装步协同战术,即便无法速胜,也不至于落个损兵折将、狼狈撤退的下场。要知道担当突击箭头的装甲营列装的可是清一色的德国货,即便放眼现在的欧洲大陆,拥有这般齐整装备并且训练有素的装甲部队也堪称“准一流战力”,放在中东地区更是武力超群的存在。备受叙利亚人重视的“条顿骑士”虽然是一款服役了快20年的装备,但它们无愧于“德意志战马”的称号,实用、耐用、好用,除了无法抗衡欧美强国新一代主力战车之外,足以应付各种装甲车辆的挑战!
  “叙利亚共和国的勇士们,我似乎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对敌人的恐惧,你们也许觉得我们不幸遇到了从地狱里钻出来的魔鬼,我们要被这些魔鬼打败了,可我要告诉你们,他们不是魔鬼,而是被世人唾弃的犹太人!犹太人有什么?除了金钱和贪欲,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可以用金钱买来最好的武器,但买不来勇气;他们可以用金钱雇来最强的佣兵,但雇不来勇气!我们会让他们看到,叙利亚人才是天生的战士!”
  言毕,这名意气风发的叙利亚军官攥紧拳头,用力一挥:“勇士们,战斗吧!敌人将在我们脚下颤抖!愿真主安拉与你们同在,并时刻保佑着你们!”
  受到这般鼓舞和激励,叙利亚士兵们一个个振奋精神,重整斗志。不多会儿,一辆辆战车、装甲车在隆隆轰响声中启动了,步兵们遂在各自军官的号令下编整队列,依次跟进。
  与此同时,在哈代拉镇东北的守军阵地上,一辆辆覆盖伪装网并插满枝叶的“重步兵”宛如一丛丛具备移动能力的高大灌木,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杀气腾腾地指向前方的开阔地带……
  丹麦人弗雷德里克·安德森匍匐于“重步兵”炮塔顶部的车长舱口,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敌军的一举一动。瓦尤金上校派来的增援部队已经抵达,安德森当然看不上那两个中队的犹太民兵,只有那些“尼古拉”营的俄籍步兵能让他心里踏实一些。这群骁勇善战而又嗜酒如命的家伙已不再是苏俄革命战争中难堪重负的白卫军了,因为在爱尔兰外籍兵团,高标准、高强度的训练模式以及严酷的淘汰机制不但能够激发出战士们的潜力,更让他们时刻处于适合作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招致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
  除了常规步兵武器之外,来到哈代拉帮助犹太民兵武装对抗叙利亚军队的俄籍步兵们还携带了两款步兵反战车利器:1944式50毫米火箭筒和1939式反战车地雷。前者配用88毫米超口径空心装药破甲弹,有效射程300米,能够击穿120毫米厚度的均质装甲;后者以钢片碟簧为压发机构,有双重耐爆设计,步兵触雷通常不会引爆,内装4公斤高爆炸药,能够轻松炸毁战车履带,甚至击穿战车的底部装甲。
  根据安德森预计的交战区域,俄籍步兵们迅速布设了40枚圆盘状的1939式反战车地雷,6具1944式50毫米火箭筒也相应部署在了己方战车难以兼顾的位置。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安德森视线中的叙利亚军队逐渐进入了战斗射程:排头的是六辆黄绿迷彩涂装的“条顿骑士”,德制战车棱角分明的轮廓始终是那样的威风凛凛,它们骄傲地昂着炮管,侧边和身后跟着三五成群的叙军步兵,这些士兵手里的武器多是“毛瑟造”——毛瑟M1898依然是土耳其和叙利亚陆军最基础的制式武器,毛瑟公司于20年代中期推出的M1927半自动步枪则是两国军队用以提升基层战斗力的明智之选。
  事实上,作为M1898之后又一款经典枪械,M1927不仅得到了德国陆军的青睐,成为德军士兵们出征二战的主要武器,亦被多个西方同盟国家选定为新一代的制式武器。30年代初期,奥斯曼帝国高层一度寄希望于这种新式枪械能够给他们的军队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于是一边大量进口,一边以购买技术授权的方式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了生产线。土耳其共和国赢得内战胜利后,从旧奥斯曼帝国军队接收了近二十万支M1927和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全套生产设备,其后制造的M1927被土耳其军方命名为“凯末尔步枪”,多数供本国军队装备,还有一部分提供给了叙利亚。叙利亚人除了从土耳其获得这种半自动步枪,还通过石油贸易从野心勃勃的意大利人手里获得了数万支7.35毫米口径的M1927以及大量与之匹配的弹药。像第3机械化步兵师这种精锐的叙利亚一线部队,M1927的装备比例能够达到30%以上,所以在面对依然以手动步枪为主的阿拉伯王国军队,叙利亚人很容易在火力密度上占据优势。
  在仔细观察了敌兵的规模和构成之后,安德森向归于他指挥的四辆“重步兵”以及两辆“巡逻兵”下令:“各车装填高爆弹,射击仰角30度,三轮速射准备……”
  片刻过后,各车车长纷纷报告“准备完毕”。
  安德森深吸了一口气:“开火!”
  6辆爱制战车,6门75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争相喷射出炽烈的火焰。滚滚炮声犹在耳边回荡,视线前方已是火光闪跃、硝烟弥散。炮长们如实执行了“三轮速射”的指令,直到三发高爆弹接踵射出,他们才停下来观察炮击效果——所有的炮弹都越过了排头的六辆叙军战车,落入后方的叙军步兵群。炮击如此迅猛,估计有不少叙利亚步兵还来不及反应,且不管他们具体伤亡如何,这样的炮火对他们的精神和士气必定构成不小的打击!
  不等敌方战车开火还击,安德森连声下令:“各车后撤五十米!全体后撤五十米!”
  两辆“巡逻兵”犹如灵巧的猎豹,一转眼便倒车退出了一段距离,近旁的俄籍士兵以及少数犹太民兵也毫不迟疑地撤出临时阵地向后转移,四辆“重步兵”带着低沉的嘶吼声缓缓倒退,车尾冒出阵阵白烟,待到它们悉数撤出了刚刚的射击阵位,叙利亚战车打来的炮弹纷落而至,徒劳地掀起团团泥沙以及枝叶无数……
  安德森趴在车长舱口,没等所有的战车停稳,便通过无线电下令道:“各车装填穿甲弹,自由射击!”
  两辆“巡逻兵”已经先一步稳住车身,降低炮口,车长们迅速测距观瞄,调整诸元,朝着领阵的两辆叙军战车发射穿甲弹。此时双方战车距离尚有千米,“巡逻兵”的42倍径75毫米炮在使用新式被帽穿甲弹的情况下,对千米目标的有效穿深是80毫米,而“条顿骑士”炮塔正面的等效装甲达到100毫米,车身正面为80毫米,所以早期型号的“巡逻兵”很难在较远距离干掉这种前脸非常硬的中型战车,但也不是完全无法构成威胁,只要能够命中它们的观察窗、窝弹区还有履带等相对薄弱位置,还是能够将其损伤甚至损毁。
  “巡逻兵”各完成了两发自由射击,“重步兵”也抵达新的射击阵位并且开始观瞄定位了,对面的叙利亚战车群到这时候为止依然毫发未损,但防守方接连不断的炮火让叙军装甲兵既恼火又慎重,他们并不急于发动直线冲锋,而是走走停停,耐心观察、仔细瞄准,他们的火力很快便循着敌方战车的踪迹校正了落点。
  这个时候,安德森又一次下令道:“轻战车后撤一百米,重战车后撤五十米!”
  防守方右翼的战车分队朝着哈代拉镇方向徐徐后撤,大部分犹太民兵和一些俄籍士兵也紧跟着将战线后移,但遵照指挥官的部署,以1944式50毫米火箭筒为核心的反战车步兵小组依然埋伏在了预设阵地上,等着敌人的战车一步步靠近他们的陷进。
第122章
较量(中)
  随着叙军战车隆隆驶近,匍匐在临时阵地上的犹太民兵们紧张极了。在这些皮糙肉厚的铁家伙面前,他们手里的步枪也就跟烧火棍差不多,平日里的军事训练只不过让他们掌握了最基本的战斗技巧,依托建筑等防御工事对抗阿拉伯暴徒尚可,应付敌人的战车无异于以卵击石,若不是身旁有爱尔兰外籍兵团的俄籍壮汉坐镇,他们这会儿没准已经慌不择路的逃走了。
  当面的这支叙军部队,一看就不是战场上的新手。纵然遭到了对手极为顽强的阻击,眼前不断出现血肉横飞的惊悚场面,他们并没有畏难不前,战车、装甲车以及步兵们几乎一直在匀速向前——在防守方的炮弹和枪弹面前,有钢铁装甲保护和直接暴露在外是截然不同的,步兵们能够跟上战斗车辆的推进节奏,已经拿出了充足的勇气!
  防守方那边,徐徐后撤的四辆“重步兵”时而以穿甲弹攻击叙军战车,时而用高爆弹轰击叙军步兵。战斗持续十来分钟,它们各自消耗了四五十发炮弹。大多数现役战车,包括条顿骑士在内,载弹量通常在80-100发左右,而爱尔兰工程师在设计“重步兵”时,英国被视为头号假想敌。出于在爱尔兰本岛抵御英军攻击的考虑,“重步兵”的战斗行程仅有220公里,在使用柴油机动力的战车当中是不折不扣的“短腿”,相应的,早期型号的炮弹和机枪载弹量分别为121发和4650发,堪称是战场上的移动火力点。
  透过炮塔上的潜望观察镜,弗雷德里克·安德森密切关注着眼前的战场。在随队抵达巴勒斯坦之前,他们从情报军官那里得到了有关中东各国现役武装力量的详细资料,因而对这些潜在对手有了预先的了解。叙利亚陆军的绝对规模不大,战斗力却是十足的彪悍,可说是最难缠的对手。看到视线中那一大股叙军部队节节迫近己方步兵们埋伏的临时阵地,安德森不由得有些担心,一旦那些犹太民兵忍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崩溃而逃,这场战斗极有可能朝着不可预期的方向发展,而右翼战线的失控又会直接影响整体战局。
  “坚持住!千万坚持住啊!”安德森在心中祈祷着。
  此刻在防守方临时布设的阻击阵地上,共有五个由俄籍士兵组成的双人反战车战斗小组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使用了简易伪装的射手们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一双双眼睛冷冷注视着不断逼近的叙军战车,装填手们或蹲或伏于射手身后,手边放着一枚备用火箭弹,背后的特制弹袋里还有三枚。乍看起来,这种步兵反战车小组机动灵活,作为防守一方能够有效遏制敌军战车,但从日苏战争的既有经验来看,单纯以步兵对抗装甲部队只适合于小规模战斗,在大规模、高强度的会战当中,步兵部队在凶猛冲击的装甲部队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隆隆轰响声愈发清晰,地面也传来了微微颤感,耳边隐约可以听到叙利亚人的喊叫声。这个死皇后,位于临时阵地最前沿的一小队犹太民兵简直不敢抬头多看一眼。突然间,近旁传来“咻……咻……”的长音,奇怪的硝烟味道也随之而来。
  犹太民兵们纷纷转头去看,原来俄籍士兵手中的反战车火箭筒“发言”了。
  此时叙军战车正处于爱制1944式50毫米火箭筒的有效射程之内,俄籍士兵发射的第一发火箭弹就准确地命中了叙军排头的那辆“条顿骑士”。看到这个威势赫赫的铁家伙瞬间笼罩在爆炸的烈焰硝烟当中,犹太民兵们心里有种无法言喻的雀跃。
  发射火箭弹之后,射手们由蹲立或趴射状态回归匍匐避弹姿势,装填手们旋即以备用火箭弹实施装填。在叙军枪炮火力覆盖过来之前,各组默契配合,迅速完成了再装填。紧接着,装填手谨慎而又敏捷地探出头朝前面观察了一下,然后朝自己的同伴做出相应的战术手势。
  或快或迟,射手将反战车火箭筒水平地扛在肩上,再次蹲立或用手臂支起身子,花费至多三四秒的时间进行瞄准和调整,再度发射火箭弹……
  就这样,穿甲型火箭弹接二连三的从防守方临时阵地飞向叙军战车。与此同时,故意后撤从而示敌以弱的“重步兵”小分队止退反进,并在行进途中不断实施短停射击,虽然它们距离叙军战车达到七八百米,炮弹击穿“条顿骑士”的几率还很低,战术反击一矣展开,便在气势上迅速压制住了对方。
  顺应战斗节奏的变化,部署在防守方二线阵地的几门重迫击炮也朝射程内的叙军进攻部队猛烈开火了。第一通射击之后,体格魁梧的俄籍士官长飞快计算出纠正参数并大声通传。经过迅速而熟练的调整,这些重迫击炮第二通射击便将叙军步兵们炸翻一片。
  想来是在叙利亚独立战争以及土耳其内战中尝到过一鼓作气打垮对手的甜头,叙军在伤亡骤增的情况下非但没有放缓进攻节奏或是改变突击方式,反而强行加快了推进速度。不多会儿,叙军战车便已冲到了守方临时阵地前方,看起来再鼓一把劲就要碾碎犹太人的抵抗,可是,突如其来的剧烈爆炸硬生生阻挡住了他们锐不可当的攻势——那些1939式反战车地雷的威力是如此之大,触雷的叙军战车差点被掀翻过去,上面的乘员即便侥幸不死,恐怕也难免伤筋动骨。
  土耳其内战后期,中小规模的装甲碰撞屡见不鲜,叙利亚士兵们对反战车火箭筒和反战车地雷并不陌生,只不过旧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战术素养差强人意,而且早已是无心恋战,经常炮声一响便有成群结队的逃跑者,叙军装甲部队在土耳其战场上经历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考验,如今他们带着不屑一顾的心态来到巴勒斯坦,孰料会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滨小镇遭到复合式的现代防御手段。看到己方战车触雷,后面的叙军战车驾驶员连忙紧急刹车。停下来之后,他们不惜代价地朝守军阵地倾泻弹药,可这种常规手段并没有发挥想象中的作用,来自守军阵地后方的迫击炮弹接踵落下,它们虽然很难威胁到叙军战车,爆炸的冲击以及随之产生的硝烟却干扰了叙军装甲兵的射击,受到火力压制的守军阵地仍时不时有火箭弹飞出,更让叙利亚人恼火的是,两辆轻快灵活的“巡逻兵”突然出现在他们的侧翼,两门42倍径75毫米炮啃不动“条顿骑士”的正面装甲,对付叙军的装甲车、步兵以及“条顿骑士”的侧面装甲则是绰绰有余!
  九辆“条顿骑士”损失过半,十数辆装甲车有四辆中弹起火、三辆受损抛锚,步兵阵亡不下百人,伤者甚多……随着装备和人员损失的加剧,强攻受阻的叙军部队终于出现了动摇。前面的战车进退两难,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后面的步兵冲不是、撤不是,一个个趴在地上,徒劳地朝着守军阵地射击,夹在中间的履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辆匆匆卸下步兵,然后忙不迭地调头驶离战场……
  叙军攻击部队身后,一辆带有环形天线的轮式装甲车停在了开阔地带,那个面部伤疤狰狞的叙利亚军官站在座位上,手里端着一副双筒望远镜,眉头皱的几乎挤到了一块。
  “我们的对手绝不可能只是一支由民兵组成的犹太军队,他们有重型战车,有步兵火箭,还有地雷,而且组织有序,临阵不惧……真该死,他们一定是得到了某国的直接出兵支持,才可能有这般强大的战斗力!”
  “真是那样的话,中校,我们现在怎么办?撤退么?”蓄着浓密胡须的参谋尉官仰头问道。
  疤脸军官咬牙道:“照我来看,当面之敌的兵力最多只有我们的一半,装备情况也没比我们好,若是撤退,这将是我头一次在强于对手的情况下吃到败仗。”
  参谋尉官不解:“在安卡拉军事学院,巴尔塔上校曾经教导我们,暂时的后撤不等于战败,而是重新积蓄力量发动新的进攻。”
  “巴塔尔?他也只配在军事学院里吹吹牛,上了战场就是一头绵羊!”疤脸军官没好气地说,他踌躇再三,终于下定了孤注一掷的决心:
  “我倒要看看,究竟是敌人的战斗技巧厉害,还是我们的无畏精神厉害!传我命令,预备队全部投入攻击,并且发射三颗红色信号弹!”
  在这支叙利亚军队,三颗红色信号弹是向投入战斗的官兵传递“决死攻击”的指令。出现这个信号之后,任何人胆敢擅自后撤,督战军官有权就地将其击毙。按照以往的战斗经验来看,预备队一上,三颗信号弹一出,叙军官兵必定进入狂暴的进攻状态,不计损失地发动一波流式的冲锋,从而击破敌军的抵抗。
第123章
较量(下)
  “多么熟悉的场面,嗯?”
  防守方临时阵地左翼,两名爱尔兰外籍兵团的俄国兵并肩匍匐在弹坑里,身前是一挺展开双脚支架的MG-43通用机枪。两人戴着黑色的皮手套,居左的副射手捧着金属弹链,居右的射手肩抵着枪托。说话间,数以百计的叙军步兵迎着防守方的密集枪弹冲杀过来,他们身上展现出的那种漠视死亡的气概,令初次经历实战的犹太民兵们很是惶恐,可对于爬过死人堆的俄国兵来说,这种做法非但不值得钦佩,反而愚昧不堪——在一战时期,在俄国革命战争时期,俄国士兵们一次次挺着胸膛冲向敌军阵地,一次次被枪弹炮火撕成碎片,血与泪的教训让这些残兵败将中的精英份子牢牢记在心中。
  蓄着浓密络腮胡的副射手转头看了看他的搭档:“还不开火,觉得于心不忍?”
  只见右眉留着一道粗短伤疤的射手撇了撇嘴,轻笑道:“急什么?这挺德造机枪能够以每分钟一千发的射速杀死800米内的一切生命体,而德国陆军的士兵手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交叉火力是最能够发挥机枪威力的战术。等着,等敌人进入交叉火力的正中央……”
  射手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闭上左眼,以他那杀意无限的右眼盯着瞄准器的缺口,手指紧贴着扳机,凝神定气,一语不发。片刻过后,他身体陡然一颤,那犹如撕裂亚麻布般的密集枪声旋即响起。每一次点射,便有20发子弹飞射而出,数百米外,必定有多名叙军步兵中弹。
  若是连续扫射,五秒时间足以打光一条125发子弹的弹链,即便是以点射这种节约弹药的方式开火,不到半分钟也消耗掉了一整条弹链。一脸络腮胡子的副射手看起来有点苍老,可是到了换弹链的时候,他的动作一点不比那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慢。
  弹链换毕,射手充满杀意的右眼轻眯,手指再度以特有的节奏扣动扳机。连串子弹破空而去,转瞬之间便掳走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如此往复,仅仅一挺MG-43,两名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机枪手,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干掉了在开阔地带投入进攻的数十名叙军步兵,再加上阵地后方不断实施压制射击的迫击炮组,叙利亚人的亡命冲锋犹如海浪撞上了坚堤、群马掉进了沟壑,任凭他们勇武撼天也无济于事。
  叙军步兵拼死猛攻守军阵地,残存的叙军战车和装甲车辆岂能裹足不前?只不过战斗打到了这种白热化的阶段,常规的战术纪律已经被叙军装甲兵们抛在了脑后,战场上随处可见战车、装甲车跟着步兵猛冲的场面,也可以看到成群步兵失去动力的战车当作战术支撑点的情况。在付出巨大伤亡的同时,叙军进攻部队确实给防守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战斗在第一线的犹太民兵早已损伤过半,不少分队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爱尔兰外籍兵团“尼古拉”营的战士们虽是个顶个的精英,可也终究是血肉之躯,连番苦战过后,阵亡者十之二三,还有许多人轻伤不下火线……
  伴着一阵鼓舞人心的隆隆轰鸣声,守军这边的“重步兵”去而复返。排头两辆战车的炮塔上,杀红眼的犹太装甲兵直接探身而出,操着车长机枪朝叙军扫射,全然无视在战场上到处乱飞的流弹。纵如弗雷德里克·安德森这般老练稳重的雇佣兵,也随着战斗高潮的到来而热血沸腾、战意昂扬。
  “2点钟方向,距离400米,敌军战车,穿甲弹攻击!”吵闹的车厢里,安德森奋力高呼。
  与之配合默契的炮手拉塞·克里斯滕森当即高声应道:“确认目标,观测距离450,调整射击角度,穿甲弹攻击!”
  “穿甲弹已装填!”装填手提醒道,“除去这发,我们还有4发穿甲弹!”
  克里斯滕森眉头一皱,专心致志地瞄准目标。见瞄准镜里的敌军战车短停射击,他不失时机地开火了。以一名优秀射手的直观感觉,他知道这发75毫米穿甲弹十有八九会命中目标,只是相隔尚远,战况激烈,难以确认战果。
  短停射击之后,战车隆隆前行。震颤的车厢里,安德森叫道:“我们打中它了!”
  克里斯滕森紧紧盯着瞄准镜,却没看出敌军战车被摧毁的迹象,于是大声问:“看到它起火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