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387

  三个小队的“地狱俯冲者”各自展开队形,它们很快从数千米外进入火箭弹发射前的直线飞行,然后向海面上的日军航母射出上百枚非制导式火箭弹。就在这时,前往便传来了一阵滚雷般的轰响声,只见日军舰艇的高射炮火在他们前方炸出一堆堆乌黑的烟团,爆炸掀起的气浪很快让这些美军轰炸机颤抖起来。
  “天啊!快看,埃文斯的飞机被击中了,它在往下坠!上帝保佑……”
  惊呼声在无线电通讯频道中响起——攻击才刚刚开始,贝斯勒中队的一架轰炸机便被日军舰艇的大口径防空炮给击中了。对于一架单发轰炸机而言,近距离爆炸的大口径炮弹是极其致命的,倒霉的飞机顿时以螺旋状向着海面坠去。如果距离更近一些的话,人们便会发现它的机舱盖已经完全被弹片砸碎,机舱里血肉模糊的场景更是惨不忍睹。
  日军舰艇发射的高射炮弹依然砰砰磅磅的在耳边咆哮,美军飞行员们的斗志似乎随着伤亡的出现而发生了动摇。关键时刻,贝斯勒上尉吼道:“勇者无敌!美利坚合众国的勇士们,是让敌人畏惧的时候了!冲啊!”
  说罢,上尉率先驾驶轰炸机朝着一艘日军航母俯冲下去。从空中俯瞰的时候,它就像是块线条并不优美的冲浪板,它周围散布着火箭弹爆炸而掀起的水浪,而在它屁股后面,一条长而弯曲的水痕组成了一个偌大的S……
  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地狱俯冲者”的速度越来越快,笨拙的大鹅在此时已经幻化成为一柄锋利的匕首。距离迅速拉近,目标快速放大,日军舰艇的轮廓正在视线中变得愈发清晰,上面的炮口正像划燃火柴一般不断跳跃着黄色的火光。再近一些,贝斯勒上尉已经可以清楚看到飞行甲板上的每一处细节,静止不动的舰载飞机,迅速跑动的地勤人员,还有甲板两侧疯狂跳跃的炮焰……
  “进攻……”
  贝斯勒上尉像是骑在马背上的牛仔一般狂吼着,而在松开炸弹的一刹那,整个人的心情连同飞机一样变轻松了,但是接下来,随着飞行员迅速拉起操纵杆,飞机连同飞行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加速度,飞行员和投弹手自然都被死死的压在座椅上。克服了最初的身体反应之后,他艰难的转头看着座舱外,在之前高速俯冲的过程中,轰炸机的最低点似乎并不比日军航母的桅杆高出多少,而这也让来自美国的飞行员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观察日本人在上一场战争之后建造的大型航母:它线条刚硬,气势雄浑,直通式飞行甲板比美军航母更为宽大;它武备强大,霸气磅礴,部署在舷侧的防空火炮密密麻麻……
  俯冲轰炸有别于水平轰炸最大的特色便是较高的命中率,待上尉第二次回头去看的时候,几颗炸弹已经在距离日本航母仅有几步之遥的地方轰起巨大的水柱,这些白色的蘑菇状物体几乎将战舰给包围了。尽管没能直接命中目标,但按照美国海军的作战标准来看,这已经是较为理想的投弹了,炸弹的巨大威力很可能使敌方航母的舰体受到了极大的压迫。
  后续俯冲轰炸机还在进行勇敢的俯冲,不远处,一队鱼雷轰炸机也趁着这个机会以贴近水面的高度冲向日军航母。几秒之后,贝斯勒上尉目睹那些黑色的鱼雷离开飞机优雅的坠入海中,然后在海面上拉起一根根白色的、隐隐约约的水痕。如此密集的攻击,令上尉心里颇为畅快——这样都还能安然逃过的话,那该需要怎样的运气啊?
第79章
攻击高度一万米
  “鹰眼2号,鹰眼2号,这里是长弓手1号,长弓小队已顺利抵达战场。下面看起来非常热闹,美军战机正在攻击日本舰艇,似乎有一艘日军航母受伤起火,还有一艘在僚舰保护下进行机动规避,另一艘暂时没有发现。我们将按计划展开攻击!重复,我们将按计划展开攻击!”
  这名透过无线电与己方预警机联络的飞行员是爱尔兰海军上尉约瑟夫·鲍勃,此刻他置身于一架IR-39T型舰载战斗机视野开阔的驾驶舱里,率领着一个由两架IK-43T型舰载轰炸机和六架IR-39T型舰载战斗机组成的作战编队飞行在空气稀薄的万米高空——这是当前绝大多数舰载战机的飞行升限,爱尔兰舰载机也不例外。
  作为爱尔兰海军现役的主力舰载轰炸机,IK-43T的性能指标跟美军的“地狱俯冲者”相差无几,但它们的武器配备要比美国海军航空兵更为精良。此时在这两架IK-44T圆滚滚的机腹里面,便挂载了爱尔兰海军独有的攻击利器,绰号“独眼”的无线电制导穿甲炸弹。这种制导型炸弹全重670公斤,从万米高空投弹,落至水面时的垂直速度约为400米每秒,其动能大致相当于12英寸穿甲弹飞行一万五千米的状态,足以贯穿300-350毫米厚的装甲板,而且其装药量为65公斤,贯穿目标装甲后的爆炸力是406毫米舰炮穿甲弹的三倍,称之为战舰杀手一点也不夸张。
  跟初期无线电制导炸弹单纯依靠舵片改变方向不同,“独眼”配备了一部独特的火箭发动机,能够让航空炸弹在下落过程中进行一次有动力的变轨,从而保障高空投弹的攻击精度。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时候,爱尔兰海军飞行员使用“独眼”攻击海面目标,从万米高度投弹的圆径误差能够控制在30米以内,较初期型号的无线电制导炸弹提高了一倍不止。
  在领队长机发出攻击信号后,两架IK-43T不必像俯冲轰炸机那样进行高台跳水,也不必像鱼雷轰炸机小心而又胆地寻找攻击机会,它们只需要保持这个多数舰载高射炮难以企及的飞行高度,由投弹手通过机械式瞄准器搜寻并锁定攻击目标,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投弹——真正的重头戏从炸弹离开弹舱的那一刻开始,投弹手利用轰炸瞄准器不断校调炸弹的飞行轨迹,使之与海面上的目标影像保持“重合”,而将空气阻力计算在内,炸弹从万米高空落至海平面需要接近一分钟的时间,在此期间投弹手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观瞄操控平台,否则将无法保证制导炸弹的高命中率……
  “注意!注意!有两架敌机上来了!长弓2号跟我上,3号、4号随时增援,5号、6号坚守阵地!”
  面对突然出现的新敌情,鲍勃急促地下达了作战指令,然后轻推操纵杆,使得这架IR-39T下压机头,朝那两架从较低高度爬升上来的日军战斗机俯冲而去。在距离敌机大约2000米的时候,鲍勃率先发射了两枚空空火箭弹——它们可不是常见的“射出管不了”的非制导式火箭弹,而是由飞行员进行人工操控的无线电制导火箭弹,它们是爱尔兰军事工业的顶尖作品,是这个时空最早出现的“导弹”之一。尽管它们的作用方式还十分原始,攻击半径和有效命中率还非常有限,但无疑开创了时代之先河,给使用者带来了代差优势。
  视野良好的战机驾驶舱里,鲍勃一面利用飞行操纵杆掌控飞机,一面通过飞行操纵杆顶部的四向钮操控两枚同时发射出去的火箭弹。座舱前部的光学瞄准镜里,被他盯上的日军战斗机立即跳起了Z字形的舞蹈,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规避火箭弹,但原本屡试不爽的简单办法这一回却失效了。那两枚火箭弹居然在空中转弯了,它们在飞到距离日军战斗机还有十几米的位置时爆炸,四散纷飞的弹片当即击伤日机,换做是一架零式战斗机,这一下十之八九要栽落下去,但这架体型比零式战斗机更大的日军战机居然没有被当场击落,而是拖着一股儿黑烟,左摇右摆地调头往回飞。
  长机发射的火箭弹爆炸之时,担任僚机的IR-39T不失时机地朝另一架日军战斗机发射了火箭弹。瞧见了同伴的遭遇,这架日军战机的飞行员不敢大意,他先是来了个空中滚圈,由直线爬升转为小角度俯冲,紧跟着又向左和向右各进行了一次急转。
  高速飞行的火箭弹哪有这般强悍的机动能力,一转眼便错过目标飞到远处去了。
  见那架狡猾的日军战斗机居然躲过了僚机发射的制导火箭弹,鲍勃面无表情地操控操纵杆和油门,驱使他的座机以猛虎之势朝它扑了过去。追至千余米距离,爱尔兰长机飞行员第二次发射火箭弹。火箭弹射出之后,他两眼全神贯注地盯着射击瞄准镜,拇指放在用于操控火箭弹的四向钮上。这种制导型空空火箭弹经过充分加速后,飞行速度达到音速的1.5倍,比1945年国际航空竞速赛的冠军飞行器还快了近一倍,所以前面那架日军战斗机是不可能凭借俯冲加速摆脱攻击的。
  意识到敌机从身后发射了火箭弹,日军飞行员表现得冷静而敏捷,他再度做出滚圈动作,连续改变飞行轨迹,然后借助空战襟翼做了一个九十度向右急转,轻而易举地甩开了后面两枚火箭弹的盯梢!
  意识到自己的火箭弹没办法咬住这条狡猾的泥鳅,鲍勃没有继续穷追猛打,而是带着尚未发射的两枚火箭弹连同僚机一起返回万米高空。在此过程中,那架率先投弹的IK-43T上,现年23岁的投弹手希德莱斯·多伊中士两眼一刻不离地盯着座位前面的鹰式轰炸瞄准器。在执行这次攻击任务之前,他接受了8个月的系统性训练和34次实弹投射训练,训练命中率接近八成,而且有11次是正中靶心。尽管有这般出色的训练成绩,在一个星期前参加对马尼拉的夜袭时,多伊却因为过于紧张而把炸弹投偏了,这让他一直感到自责不已,此战无疑是他证明自己的一次绝佳机会。有欧洲最好的机械式轰炸瞄准器,有世界领先的无线电制导技术,还有提供良好视线的充沛阳光,条件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多伊似乎只需要按照训练要领操作即可,但他的目标是一艘以20多节航速不规则运行的航空母舰,战舰上空不时地爆开防空炮弹,或是闪过战机身影,这可比任何一次训练都要复杂许多。多伊的手指头哪怕微微一抖,都有可能让这次攻击失之毫厘,握着杆式全向操控器的右手已经满是汗水,嘴里小声嘀咕着:“伙计,往右,往右,往右……好,就这儿,就这儿……再往上,伙计,往上一点……”
  突然间,制导炸弹尾部用于指示位置的绿光消失不见了,多伊整个人猛地一颤,转瞬过后,经过瞄准器放大的视野闪现一团赤红的焰光,紧接着又被一大团黑烟给吞噬掉了。多伊愣了一下,然后大叫道:“啊哈,伙计们,炸弹命中目标了!炸弹命中目标了!这一记射门直挂球门右下,要是走运的话,我们这一下就把那艘日本航母给干掉了!”
  听到通讯频道里传来的亢奋声音,鲍勃探头看了看下方。此时的飞行高度接近万米,海面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舰艇在视线中只有黄豆大小,而且中低空域布满了爆炸硝烟以及双方战机,仅凭肉眼匆匆一瞥,根本看不清受创的日军航母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
  片刻过后,另一架轰炸机的飞行员在通讯频道中报告说:“太可惜了,我这球滑门而过,落点离日军航母只差了几米!好在多伊的那一击够漂亮,它的甲板后部现在已经被浓烟遮蔽了,看样子应该是没办法起降飞机了!”
  鲍勃再一瞥,至少有六架日军战斗机正在往自己这边飞来,看来日本人已经发现新的致命威胁存在于这万米高空之上,于是连忙下令说:“攻击已经完成,现在全体返航!全体返航!有敌机过来了,战斗机注意掩护!注意掩护!”
  此时在近乎沸腾的海面上,已有两艘日军航母被滚滚黑烟所笼罩。刚刚中弹的是此前未尝受损的“阿苏”号,指挥官和他的舰员们正极力应付低空来袭的美军鱼雷机,瞭望哨位上有人专门对中高空实施戒备,但谁也没有注意到那枚从万米高空直落而下的炸弹,它带着不逊于重磅炮弹的巨大动能击穿了这艘出云级航母号称可以抵御1000磅炸弹攻击的装甲飞行甲板,然后接连贯穿了两层机库,在用于储存航空燃料的油舱上方发生爆炸,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只差一点就把“阿苏”号上的两千多名舰员全部变成烤鸭——由于抢险方式得当,加之出云级的损管设计较为合理,日军及时控制住了大火,使得这艘主力航母最终得以带伤撤离。
第80章
古贺出场
  从开始到结束,美军舰载机群对日本南方面舰队的第一波攻击历时37分钟,他们以损失战机41架的代价,创伤敌方全部三艘主力航母——“笠置”被四枚航空炸弹和一条鱼雷击中,不但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连带未及起飞的四十多架舰载机全部报销;“生驹”号被三枚炸弹命中,经舰员抢修勉强恢复了舰载机起降能力,但在接纳两艘友舰所属舰载机后,它已经没有甲板空间再去施放或收回舰载机了;“阿苏”号挨了敌方舰载机的高空轰炸,又被三枚普通航空炸弹击中,火势一度失控,差点遭到放弃,伤势得到控制后,便在僚舰的贴身保护下率先撤离战场。
  尽管心有不甘,在暂时丧失航空战力这种相当不利的境遇下,栗田健男只好率领舰队主动退出战斗。借着雨幕的掩护,日本南方面舰队残存舰只最终得以摆脱美军太平洋第1特混舰队强势的空中打击,而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连同两百余架舰载机、三千多名官兵则就此消陨在了菲律宾东南海域……
  菲律宾海一战,实力强大的美国太平洋第1特混舰队以微不足道的代价换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彰显海军航空兵技术革命性发展带来的丰厚回报。海战结束后,哈尔西率领舰队再次逼近吕宋岛,对日本驻军部队实施了第三轮空袭。由于技战术层面的劣势,日军驻防部队在这一轮打击中损失惨重,部署在吕宋岛及周边岛屿的陆基雷达站大多被摧毁,大量军事据点在遭美军轰炸后被菲律宾抵抗联盟武装攻破,日军在菲律宾培植的傀儡武装陷于崩溃,日军部队的伤亡也急剧攀升。如若美军舰队继续保持这种压迫性的攻势,只消一个月时间,日军将被逐出菲律宾的大部分地区。
  在此期间,重新组建的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完成了兵力集结,一支以四艘战列舰、七艘航母以及六艘新式重巡洋舰为主力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杀向菲律宾海域,日本陆军和海军皆从东南亚各地抽调了航空兵派往菲律宾群岛,而持续的作战行动已使得哈尔西舰队消耗了三分之一的舰载机和相当一部分燃料弹药。对于这样的局面,无论参战者还是旁观者当中都存在两种论点:一种认为美国舰队一鼓作气地打垮日本海军主力,使战争的波及范围尽可能小、时间跨度尽可能短,以利于美国战后艰难复兴的经济保持向上的趋势;一种认为美国舰队应当避敌锋芒,返回夏威夷或新几内亚稍作休整,待日本舰队远离己方基地再寻找克敌制胜的决战机会。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中国古语不但为中国的军事指挥官所推崇,在日本军队也时常成为军官们所引用的依据。联合舰队驶离本土海域之后,日军大本营和海军本部的各种见解、指示便只对舰队指挥者的决策起参考作用,面对实际状况采取何种抉择,舰队指挥官拥有绝对的决策权。
  一战时期,航母舰载机开始威胁到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核心地位,而到了二战,巨舰大炮的时代无疑已是日薄西山,战争结束后,海军航空流开始大行其道,各国竞相设计建造大型航母和研发制造新型舰载机。在这种背景下,山本五十六作为日本海军航空流的代表人物,在日本海军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达到了顶峰。1942年联合舰队重新组建,他当仁不让地执掌起统御联合舰队的重任,并在日苏战争期间成功压制了苏俄太平洋舰队。战争结束后,山本凭借对海军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和战争时期的卓著战功而得到擢升,此后长期担任海军军令部长,再无机会驰骋疆场。此次联合舰队重新组建,资历、声誉以及威望都较为突出的古贺蜂一成为了新一任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相比于特点鲜明的山本五十六,古贺蜂一既不是海军航空流的摇旗呐喊者,也不是对大炮或鱼雷心怀执念的守旧派,他担任过各级舰队和各种舰艇的指挥官职务,又在舰政本部当过监督官,是为数不多熟悉舰艇建造同时精通指挥的海军将领之一,以开明而务实的性格受到僚属人员尤其是青年军官们的推崇。东京大爆炸发生时,他正率领第2舰队巡航于北部海域,不但幸运地躲过了一劫,还因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搜救善后而受到了褒奖。
  不过,古贺首次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就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处境。联合舰队此次集结被指责是史上效率最低的一次作战集结,从大本营发布命令到开拔居然历时152个小时,导致栗田健男的南方面舰队不得不在菲律宾海域独自对抗美国的主力舰队。一贯讲究高效率的日本海军倒不是因为骄纵自大而荒废了武功,这纯粹是东京大爆炸带来的后遗症——海军参谋本部和舰政本部原属的将领、官员多半在那次庆典中殒命,后补的军官和官员们都是临危受命,许多人根本不熟悉新岗位的运作方式,很多受征召的退休人员也是久疏战阵。在联合舰队重建集结命令下达后,驻扎在本土南部的第3舰队便由于补给物资迟迟不到位而无法开拔,第1和第2舰队则因东京大爆炸后投入一线救援而导致了大面积的人员伤病减员,直到舰队开拔,部分舰艇还有10%的缺员,而大批后备人员和海军学员的加入迫使联合舰队不得不在航行途中开展各种训练,也由此发生了多次非技术性的事故,有几次都影响到了舰队的航程。面对以上诸多困难,古贺和他的助手们想尽了一切可想之办法,使出浑身解数才使得联合舰队得以尽早出发,所以从联合舰队指挥官的角度出发,古贺是不希望一抵达菲律宾就跟美国人面对面打一场硬仗的,如若美国舰队知难而退,那么他只会让联合舰队装模作样地进行追击。
  联合舰队抵达菲律宾海域之时,驻扎在菲律宾的日军航空部队已持续48个小时未能监侦到美军舰队的踪迹,另有情报现实夏威夷美军似乎在为舰艇入港补充休整做大规模的准备工作。即便如此,古贺蜂一还是慎重地摆开了迎战架势,他令状况最好的两艘轻型航母连同部分轻舰艇编成侦察分舰队前往菲律宾东部海域进行战斗警戒,自己率领联合舰队主力在侦察分舰队后方两百海里处跟进,一旦侦察分舰队发现美军舰队踪迹,或是突然遭到敌人攻击,联合舰队主力立即以余下五艘航空母舰所载舰载机发动反击。
  接下来的三天,日军出动舰载机三百多架次、陆基飞机两百多架次,对菲律宾以东海域进行了大范围、远距离的侦察,结果未能捕获美军舰队的踪迹,反而是夏威夷的谍报人员传回一条内容模糊的情报:望见美国舰队驶入珍珠港,有战列舰、航空母舰多艘。
  古贺以为美国主力舰队真的返航夏威夷进行休整补充去了,他没有料到,美国人为这场局部战争酝酿和准备了很长时间,一开战便迅速动员起整个国家的力量来,甚至极尽所能地借助外部力量协助作战。哈尔西指挥的美国太平洋第1特混舰队看似孤军深入,实际上并不缺乏后援,斯普鲁恩斯指挥的第2特混舰队便在其身后悄悄扮演着补给船队的角色,第1特混舰队消耗的舰载机和飞行员、因伤返航的轻舰艇及伤亡舰员均由第2特混舰队及时补充。除此之外,美军还将百分之九十的潜艇部队投入到了太平洋战场,为舰队作战提供警戒、侦察、掩护,对菲律宾日军的海上航线实施破坏,并且建立起了一条隐秘水下航运线,为菲律宾抵抗联盟武装运送各种装备、弹药、器械、人员,使菲律宾日军顾此失彼……
  基于手里掌握的各种情报信息,古贺决定率领舰队主力前往马尼拉,一方面让那些精神紧张的新手们稍稍放松一些,另一方面,他准备分派舰艇加强对菲律宾各岛屿的封锁,派遣陆战队协同陆军部队夺回被占领的城镇据点,绞杀菲律宾抵抗力量。适逢连日阴雨,担负侦察警戒任务的两艘轻型航母遂被召回,转由陆基航空部队和大型水上飞机进行远程侦察,那些装备雷达设备的轻巡洋舰和大型驱逐舰则负责机动警戒巡逻。结果,联合舰队主力刚刚驶入马尼拉湾,哈尔西便指挥着美国太平洋第1舰队杀回菲律宾海域,前一次美军夜袭马尼拉所造成的惨况让古贺蜂一的参谋幕僚们甚是惊惶,一贯淡定的古贺这下也大为紧张,他连夜率领主力舰艇驶离马尼拉,却遭美军潜艇部队埋伏。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联合舰队那些加强了反潜能力的驱逐舰足以赶走那几艘借着月黑风高前来摸鱼的美军潜艇,然而美国人已经用上了声响自导鱼雷、磁性自导鱼雷等技术日趋成熟的新式装备,他们的潜艇连续在远距离突施冷箭,于当晚接连击沉日军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五艘,创伤日军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战列舰“近江”号,重创日军轻型航母“海鹰”号。
第81章
掰手腕(上)
  “近江号”被美军鱼雷击伤,皮糙肉厚,尚能带伤作战,轻型航母“海鹰”号就只能在拖船的拖带下驶回马尼拉港接受大修,七艘轻舰艇战沉,三艘严重受创,超过七百名舰员出师未捷身先死,近两千人侥幸生还,不免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遭受这般突然而沉重的打击,联合舰队旗舰“纪伊”号的指挥室里气氛格外凝重,从司令长官古贺蜂一、参谋长福留繁到普通参谋军官们一个个阴沉着脸,他们失落,沮丧,但还不至于陷入完全的绝望——受东乡提督在对马海峡胜利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决战思想影响,古贺蜂一自上任的那天起就怀揣着决战致胜的理念,与此同时,他又是个讲求实际的人,很清楚以日本联合舰队当前的状态,战胜劲敌的把握并不大,可决战致胜又确实是让日本国免于一场巨大灾祸的最好办法,所以在联合舰队开拔的那一天,他明确向僚属军官们表示,只要美国舰队再次进抵菲律宾海域,联合舰队就倾力迎战,绝不左顾右盼。在开往菲律宾途中,舰队参谋团队围绕在菲律宾海域决战美国舰队制定了详尽的作战方案,这些出身本土军事院校但少有旅欧经验的家伙居然效仿德国人将各种可能的因素计算进来,并且反复演算,对诸多细节的讲究近乎于吹毛求疵,令务实的古贺蜂一反感却又无奈。
  由于对高性能的美军潜艇及其使用的新型鱼雷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联合舰队直到天色渐亮才真正摆脱了这群猎鲨的纠缠,此时摆在古贺面前的航路有两条:或经北部开阔的吕宋海峡,或由南部锡布延海的狭窄水陆进入太平洋。按照参谋们通过各种计算得出的结论,走锡布延海较为理想,在经历这惊魂一夜之后,情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古贺和他的参谋长福留繁只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便决定全军向北,在陆基航空兵的掩护下穿过吕宋海峡,前去追寻美军舰队的踪迹。
  少了一艘原本用来充当肉盾和敢死队的“近江”,一艘担当探路先锋和诱敌鱼饵的“海鹰”,古贺蜂一指挥的这支联合舰队元气犹在,只要战术运用得当,时机把握到位,决战致胜依然有可能实现,只是这一晚的教训太过惨痛,在他心底,与美国舰队对决由不宜夜战变成了不可夜战,毕竟在西方国家持续进行封锁的情况下,日本海军的电侦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瓶颈,导致装备的实用性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种差距在前一阶段双方交战中尽显无遗,栗田舰队的失利已经给古贺提了醒,肩负重任的他不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接下来的一整个白昼,由47艘战斗舰艇组成的联合舰队主力小心谨慎地航行于吕宋岛北部海域,驻扎在吕宋岛和台湾的日军航空部队按照古贺蜂一的要求提供了周全的空中掩护。在日本陆军紧急更换了通讯密码本之后,古贺无需担心舰队行踪因陆军方面的通讯而导致泄漏——就算美国人拥有独立破解日军通讯密码的能力,也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达成。舰队顺利穿过吕宋海峡后,古贺对着舷窗外渐渐昏暗的海面犯了愁:如果迟迟不能破解美军飞机舰艇在夜间实施精准攻击的奥秘,日本打赢这场仗的希望将会日渐渺茫,一旦美国的野心不再满足于重新控制菲律宾群岛,那么降临在亿万日本军民身上的,恐怕将是一场可怕的、无法阻止的浩劫……
  入夜之后,古贺下令调整联合舰队的航行路线,以牺牲时间为代价,降低舰队在中途遭到美军伏击的潜在可能。与此同时,他焦急盼望着侦察舰艇能够带来意外的好消息,从而改变联合舰队当前的尴尬处境,可是事与愿违,整整一夜,菲律宾海域就像是已经结束了战争一样,居然没有任何对敌遭遇和交火发生,如此反常的情况更增添了古贺蜂一及其麾下军官们的忧虑,也许自诩意志坚如磐石的日本军人不会轻易被这些压力击垮,可焦虑时常让人失去耐心和冷静,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在战场上往往是非常致命的。
  黎明时分,坏消息从吕宋岛的驻军司令部传来,大批美军战机又一次光临马尼拉湾,对停泊在港口以及在船坞里接受维修的舰船展开猛烈轰炸,不仅多艘舰艇船舶毁损,马尼拉港的船舶维修设施甚至于航运设施都遭到严重破坏,短期之内很难再用于舰队停泊和休整维护。
  得知马尼拉遭到敌机轰炸,古贺非但没有恼火,心情反而愉快起来。袭击马尼拉的敌机必定是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大批敌机也就意味着多艘敌方航母齐至,看来“蛮牛”不仅没有见好就收,居然还憋足了劲要跟自己掰掰手腕——想到这里,古贺蜂一立即下令舰队朝着敌方航母的推测位置全速前进,并起飞两个中队的零式战斗机进行远程侦察。
  受伤的野兽因为敌人的出现而兴奋起来,在数百公里之外,哈尔西却在平静地吃着早餐。大举出击的舰载机群没能在马尼拉逮住大鱼,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日军高层期盼一击制胜,美国高层何不想效仿苏俄,借欧洲的支持和战争的磨练来迅速壮大自身实力,然后在两败俱伤之前果断抽身。如果哈尔西率领第1特混舰队击败了日本联合舰队,美国政府就可以借机胁迫日本政府接受他们开出的停战条件,从而一劳永逸地打破二战失利强加在美国人脖子上的枷锁……
  攻击机群刚刚返航,在舰队以北担任警戒的美军轻巡洋舰便侦测到了数架呈侦察队型的敌方飞机,哈尔西虽然有充足的时间派出侦察机并组织攻击机群,却以钓鱼者的心态放松了鱼线。在收回全部舰载机之后,第1特混舰队迅即转头向,全速朝着远离吕宋岛的方向航行。
  清晨,八十二架日军战机迎着朝阳飞来,这些陆基型号的作战飞机在前期与美军舰载机的交战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即便加入了一些战斗经验更加丰富的侵华日军飞行人员,也无法扭转技战术层面的劣势,最终只有一小队日军轰炸机得以突破美军战斗机的外层防御圈,它们的战果仅仅是造成美军航母“独立”号和“华盛顿”号轻伤,以及七架未起飞战机毁损。这次得不偿失的报复性攻击,最大的意义在于确定了美军舰队的坐标和兵力构成,情报随即通报给了联合舰队,感觉上是让古贺蜂一离他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情报传递所耗,再加上舰载机放飞、集结以及飞行的时间,联合舰队的舰载机群直到三个小时之后才出现在美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雷达屏幕上。依据雷达预警机预先提供的敌情报告,美军以11个战斗机中队迎击日军投入护航的107架舰载战斗机,以6个战斗机中队专门对付日军的91架舰载轰炸机。尽管“野猫”、“地狱猫”以及IR-39T的空战机动性能落后于“烈风”,但差距足以通过武器技术、战斗技巧以及战术布置弥补。在这场大规模、重量级的海空大战中,双方战机都挂载并使用了空空火箭弹,且都取得了有效击落,这在人类空战史上还是头一次出现,而在战斗当中,爱尔兰海军飞行员菲利普斯少尉利用无线电制导火箭弹击落一架日军零战,成为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在战场上的第100个击落战果。
  空空火箭弹的白色尾迹把蔚蓝的天幕划成了不规则的棋盘,双方战机以或经典、或新颖的空战动作相互追逐,激烈厮杀,有旧的王牌在这里陨落,有新的王牌在这里诞生,战机的设计性能在某一时刻达到了极致发挥,武器的杀伤效果哪怕只达到理论值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也能够轻易置人于死地……
  近两百架日军舰载机发动的这一波攻击,实质威胁自然要较先前那数十架陆基战机大得多。面对美军舰战的拦截,日军舰载轰炸机四散躲避奔逃,看着仓惶凌乱,却是化整为零,继续寻找攻击美军舰艇的机会。空中的激战还在进行,三五成群或独自一架的日军舰载机开始挑战美军舰队的炮火防御。传统的俯冲轰炸战术在一流飞行员手里依然能够闪耀光芒,但随着火控雷达的实用化和普及化,弥漫的硝烟再难为鱼雷轰炸机提供天然的掩蔽——“独立”号二度受伤,“企业”号轻度受创,“胡蜂”号挨了颗哑弹,这些基本上都是日军舰载机通过俯冲轰炸所得的战果,唯一的例外是一架受伤的“烈风”在返航无望的情况下对“普林斯顿”号发动了死亡攻击,造成这艘美军大型航母舰尾起飞区大面积损毁,舰尾升降机短时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了战机的正常起降,并有19名舰员和1名飞行员当场阵亡,数十人受伤。更糟糕的是,有日军飞行员目睹这一疯狂而悲壮的行为,返航后即向上级报告。驾机撞击敌舰者遂被奉为英模,其行为成为同僚们的表率,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中,类似的举动将越来越多的出现……
第82章
掰手腕(中)
  在日军第一波舰载机群抵近美国太平洋第1特混舰队作战编队之时,哈尔西派出的第一波攻击机群已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编队,狂风暴雨式的海空大战就此在相隔几百公里的两处区域展开。
  依从哈尔西对敌强攻的意志,106架“野猫”和“地狱猫”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击箭头,掩护着47架“地狱俯冲者”和42架“复仇者”强突日军舰载战斗机组成的空中防线;与此同时,12架IR-39T掩护着4架IK-43T飞行在万米高空,借助无线电制导炸弹对日军航母实施垂直打击——作为爱尔兰海军现役的多用途舰载轰炸机,IK-43T能够执行俯冲轰炸、鱼雷轰炸、高空轰炸、低空扫射、远程侦察、反潜巡逻等各种作战任务,其设计跟日军新锐舰载机“流星”相近,采用倒鸥型主翼,通过双重襟翼与副翼襟翼联动的方式提升低速性能,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星型风冷发动机,低负荷飞行时的最高时速接近560公里,而且装备了两门20毫米前向机炮和一挺13毫米护尾机枪,其空战格斗性能甚至强过于不少国家当前列装的主力战斗机。
  日军舰队这边,虽然最好的“烈风”飞行员都被派去为攻击机护航了,但那些留守者也非泛泛之辈。在面对面、硬碰硬的交战中,“烈风”的表现稳压敌方“地狱猫”一头,只可惜联合舰队的战斗编队中仅有5艘航母,其中一艘还是两万吨级的轻航母,可用舰载机数量不到美国舰队的七成,这就使他们的战术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联合舰队的外围空域,两架“烈风”被三四架甚至五六架“地狱猫”围攻的场面比比皆是,纵使日军飞行员能够凭借高超的飞行技艺屡屡摆脱险境,但他们总体上明显处于劣势。在“烈风”遭群猫纠缠,零战动辄被悍猫一击KO的情况下,日军空中防线千疮百孔。不过,无论“烈风”还是零战,只要摆脱美军战斗机的阻击纠缠靠近美军轰炸机,便毫不掩饰它们的杀手本色——在日军水面舰艇遭受损失之前,还是有近半数的美军舰载轰炸机被日军战斗机成功阻截,它们或被击落击伤,或是匆匆抛下炸弹进行规避,未能进入日本舰队的内层防空圈。
  跟同时期的欧美舰艇相比,1946年日本海军的舰载雷达装备率并不低,但他们亏就亏在火控雷达和防空弹药技术落后上。同等效用的防空武器搭配美制火控雷达和近炸引信,实战中的命中率要比搭配日式电侦和延时引信高出十倍以上!这还不算,自从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日本长期受到国联制裁,物质损失大多可以通过从殖民地掠夺资源进行弥补,军队缺乏跟国外同行特别是一流强国进行交流切磋的机会,长期处于闭门造车、故步自封的状态,到了跟强手对决的战场上,必然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面对美军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的轮番攻击,日军航母不得不左扭右摆,极尽所能地规避炸弹和鱼雷。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古贺峰一麾下的四艘主力航母就已经分散各处,为这些航母提供保护的轻舰艇也跟着分散开来,彼此之间难以呼应。就在这时,隶属于美军航母“奥利斯卡”号的第31俯冲轰炸机中队第3小队瞅准时机,从日军的“磐手”号航母的正后方展开强击。日本海军的出云级航母虽然装备了数量众多的大口径防空炮和小口径机关炮,却存在中距离防御火力短缺的软肋——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炮可以作为舰炮平射攻击敌方舰船,也可以作为高炮使用,其平射和高射射程都超过1万米,射速每分钟超过15发,最大仰角+90度到-10度,采用半自动装填,主要用来对付中高空的敌机,威力较大,但是实战中作用一般;28座三联装25mm高射炮主要对来对付中低空目标,射速很快,准确度也不错,但缺点在于威力较小,对于距离较远的敌机往往只能将其击伤而不能将其击落,且因使用15发固定弹药架供弹,每次换弹药时必须停止射击,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20挺13mm高射机枪见缝插针地部署于舰艇各处,其威力偏弱,杀伤力明显不足,难以击落自身防护能力较强的美军舰载机……
  冒着“磐手”号及护航舰艇的密集防空火力,4架“地狱俯冲者”接连从4000多米以75度角呼啸而下,前后间隔不到一分半钟即两度命中这艘服役不满20个月的日军航母,但1000磅的美制航空穿甲弹只贯穿了日舰飞行甲板,被飞行甲板与上层机库之间的特种钢板所阻挡,两枚穿甲弹各炸出了一个面积十几平方米的破口,使“磐手”号暂时无法进行舰载机回收,停放在上层机库里的舰载机有七架因爆炸而受损,其中两架近乎全毁。
  见己方俯冲轰炸机成功突破“磐手”号近防并将其击伤,7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不失时机地从这艘日军航母左舷方向展开了攻击。彼时日舰的防空火力大多投入到舰尾方向,尤其是射程较远、威力较大的127毫米炮全部高昂着炮口,“复仇者”携带航空鱼雷顺利进入有效射程范围,在“磐手”号左舷护航的两艘日军驱逐舰匆匆调整火力,竭力拦截那些美军鱼雷机。面对骤然升起的弹幕,领航的3架“复仇者”冒险突进至距目标1500-2000米的位置投射鱼雷,紧随其后的4架“复仇者”则在大约2500米的位置投射第二波鱼雷。“磐手”号匆匆转向,眼看着它庞大的舰体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地步,一艘护航日驱果断献身,替它扛下了一条飞驰而至的美军鱼雷……
  美军飞行员在中低空域跟日本人打得火热,进行高空轰炸的爱尔兰“长弓手”依然以他们擅长的方式突施冷箭。四架IK-43T先后投下的四枚无线电制导炸弹,两枚分别命中了“浅间”号和“八云”号的飞行甲板,两枚落在日舰近舷位置发生爆炸。“浅间”号的运气要比它先期投入战场的姊妹舰“阿苏”号以及同期上阵的“八云”号好得多,接连击穿飞行甲板和两层机库顶板的那枚航空穿甲弹竟是一枚哑弹,除了给舰员们造成巨大惊吓,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损坏,而“八云”号就遭了秧,穿甲弹从舰尾飞行甲板贯入,穿透双层机库在动力舱上方爆炸,并且引爆了两架加满燃料、挂载炸弹随时准备投入第二波攻击的“流星”,当即让这艘日军主力航母成为一条断尾的大鱼,瘫在海面上任人宰割……
  战场的另外一端,当日军第一波舰载机群结束攻击尽数撤离时,位于美国太平洋第1特混舰队作战编队中后部的爱尔兰海军航母“圣帕特里克”号俨然成为了美方参战航母中战力最完整的一艘。不知是运气使然,还是日军飞行员有意将这个难啃的对手留在最后,它在战斗期间居然没挨一颗炸弹,而是非常顺利地躲开了所有奔着它来的攻击,包括日军战机在中距离投射的三条鱼雷!
  扛住了日军舰载机群的攻击,哈尔西立即下令组织实施第二波空袭,各航母要在规定时限内尽可能多地出动舰载机。“圣帕特里克”号此前出动16架战机投入第一波空袭,派出18架战斗机投入防御,并有2架雷达预警机和4架护航战机一直在空中执勤,舰载机的出勤率已近60%。在抵御日军舰载机攻击的过程中,未起飞的战机均存于机库待命。来自旗舰的出击命令好比是发令枪响,全体机勤人员当即行动起来,一边给待命战机加注燃料、挂载炸弹,一边将完成准备的战机经由升降机送上飞行甲板。
  相较于现役的日军和美军航母,西方同盟国使用的第二代标准型航母有一个非常大的技术优势,那就是采用了爱尔兰研制生产的代号“天使飞翼”的蒸汽弹射系统。在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在更为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诞生之前,蒸汽弹射技术是各种舰用弹射技术中实用性最佳的。爱尔兰人的“天使飞翼”能够让空重64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达到9000公斤的IA-40预警机得以舰载化,而且相应缩短了IR-39T、IK-43T等舰载战机的起飞距离,提高了航母载机的整体出击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以前建造的优胜者级航母上,蒸汽弹射器并非标准配置,德国和爱尔兰海军订购的优胜者级每艘安装两套蒸汽弹射器,西班牙海军订购的只安装一台,而出售给日本海军的不仅没有安装蒸汽弹射器,就连通常预留的改进空间也该为他用。1942年日军第二次发动侵华战争,西方同盟国再度收紧了对日本的制裁措施,日本引进的唯一一艘优胜者级航母不久便陷入了缺乏维修配件的境地,为使之保持作战能力,日本海军只好用本国设备逐步替换原有装备,并尝试性地安装了本国研制的蒸汽弹射器,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而让日方认为装备出云级的压缩空气弹射系统比西方同盟国的蒸汽弹射器更为优越……
第83章
掰手腕(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