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387

  在1934年夏天,日本出动海陆军进攻阿留申群岛,但他们的意图与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便是诱使美国海军分兵北上。美国人依然不上当,而驻守阿留申群岛的美军指挥官也早早做好应对,将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居民撤退到安全区域,并把舰艇和作战飞机分散配置,日军在进攻中没占到什么便宜,又没有投入足够占领整个群岛的兵力,最终只是攻占了空无一人的阿图、基斯卡等四座岛屿,并在最大的斯基卡岛修建了一座野战机场和一处小型军港,起先配属了一个中队的作战飞机和两艘潜艇,时不时对美军控制的岛屿和港口实施骚扰性攻击,但由于远离本土基地,当地的气候条件又十分恶劣,一些在严寒中冻坏的装备无法及时修复,又遭美军两次空袭破坏,如今都处于半废弃状态,而数百人规模的日军部队平日里也藏身于他们挖掘的避寒工事里。所谓的战斗侦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具有侦察意义——德国志愿飞行员到来之后,还未接触过战斗!
  “算了,我去吧!权当是热热发动机!”第一名军官顺势松了松围巾,而与之搭档的第二名军官也未有异议,见此情形,美国军官连忙说:
  “那我就将巴特中尉和卡米德中尉的名字报上去了!”
  第一名军官侧过头,礼节性地回答:“好,我们会准时出发的!”
  美国军官松了口气,连忙回屋子里去了。
  “从去年一整个的严格训练来看,空军高层似乎早就预料到了我们要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作战,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在为爱尔兰而战,并非美利坚!”第一名军官有那么一些大哥的风范,他拍了拍搭档的肩膀,“走吧,马克西,提前检查一下飞机,我可信不过那些笨手笨脚的美国地勤!”
  像是有意缓解一下气氛,第二名军官释怀道:“他们也还算敬业,只是有时候神经太放松了!伙计们,回头见!”
  另外两位军官从口袋里掏出手摆了摆,姿态有些倦懒,心态也大致如此。
  不多会儿,美军士兵们从机库里推出两架银灰色的飞机,这种“银灰”虽然在色系上接近于叱咤欧洲的“德国灰”,可看起来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翼面的指定位置印有蓝底白五星的美军标识。
  经过最后的例行检查,两名飞行员终于爬进飞机座舱,拉上座舱盖。对他们而言,这里的一切——环境、气候、还有风土人情都是陌生的,好在座机还是“老伙计”。简明的线条,粗壮的机头,倾斜的背脊还有尖细的尾翼,这些综合在一起便是绰号“雷暴”的ME-50D,爱尔兰空军现役的主力战斗机!
  熟悉的轰鸣声中,V型液冷12缸活塞发动机在零下温度的环境中仍然非常顺畅地运转起来。须臾,这两架机腹下挂载着240L副油箱的战鹰开始在跑道上滑行,它们的运行姿态如身躯那般灵巧,紧凑的结构拥有良好的防弹设计,而且很容易看出,它们的座舱能够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后向及侧下视野。在飞机滑离地面之后,电驱动的三点起落架随之收起,雄鹰展翅翱翔!
  例行的飞行听起来轻松,可是在飞机升空之后,弥漫的云雾成了飞行员们需要克服的第一道难关。好在抵达美国之后,所有的ME-50都安装上了美制的无线电测向仪,这种设备体型小巧,使用起来也还算简便,但长距离的飞行仍很难精确定位,这就需飞行员以个人经验来进行辅助判断,而在阿留申群岛,弯月状的岛群是较为清晰的地标,沿着这条深色的弧形就能够达到大多数岛屿——唯一阻碍飞行员们纵贯群岛的便是座机的航程,专为空中拦截和抢占战场制空权设计的ME-50在这方面毫无优势,即便是加挂了副油箱,其最大航程也仅有1200公里,在同时代的单发战斗机中只能算中等水平。以至于许多可观的评论家都认为高价引进爱尔兰战斗机是美国政府的错误决策,不过,当爱尔兰志愿者驾驶着首批抵达美国的战斗机跟美国空军进行了一系列演练后,质疑的声音便烟消云散!
  从埃达克岛到日军占领的斯基卡岛或阿图岛,直线距离大约是500公里,加上风向和飞行航线的因素,恰好位于ME-50的有效作战半径内,这意味着爱尔兰志愿者可以驾驶自己的飞机在岛屿上空盘旋一圈,顺带用机关炮恐吓一下岛上的日军部队。
  离开基地之后,两架ME-50很快爬升到了云层之上,这里不仅视线开朗,而且利于发挥V型液冷发动机的动力优势,飞机速度表上的指针轻而易举地越过了550公里每小时的横线,这是一个足以令日军飞行员抓狂的数字,要知道他们目前所使用的九五式战斗机最高时速只能达到460公里……
  差不多同一时间,一支桅杆上悬挂着太阳旗的船队出现在基斯卡岛西南方海域,弥漫海面的雾气使得这些舰船的身形若隐若现,就规模和航速来看,这像是一支执行寻常任务的运输船队,但在船队的中后部,那艘拥有宽大甲板的舰艇上却摆满了飞机,仿佛即将进入战场的斗士。在这支奇怪的船队中,两艘战舰形体修长在前方领航,舰上炮衣未覆、官兵戒备,彼此之间以旗语和灯光信号保持联络。在船队两侧和后方,各有一艘轻型舰艇在以较高的航速实施机动警戒,而在船队中央,两艘运输船皆配备了防空机枪和小口径火炮,距离目的地尚远,船员们就已经在忙着将布袋和木箱装运的物资搬上甲板了!
  距离基斯卡岛越来越近,海面上的雾气渐有消散之意。在飞行器特有的轰鸣声中,一架水上飞机从巡洋舰舯部弹射而出,如灰白色的海鸥般在船队上空盘旋一圈,头也不回地朝着附近岛屿飞去。大约十分钟后,两架灰白色的战斗机也离开了轻型航母的飞行甲板,相较而言,它们的姿态轻盈得如同小鸟一般,毫无笨拙之感。
  大约四十五分钟之后,两架ME-50已经飞到了斯基卡岛附近,单调的航程中,两位来自爱尔兰的志愿飞行员一直严谨地保持着无线电静默,就在他们开始寻找目标岛屿的轮廓时,云层下游动的灰点吸引了僚机飞行员的注意,他打开短距通讯器:“注意左前方!”
  “收到!”
  正在下降的长机迅速拉起机头,在突然遭遇对手的情况下,掌握高度优势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在这个时候,对方似乎也发现了这两位不速之客,它并没有当即撤退,而是同样选择了爬升——动作颇为轻巧!
  “棒球手,棒球手,这里是棒球一号,在目标岛屿附近发现飞行的飞机一架!重复,在目标岛屿发现飞行的飞机一架!”在向美军基地报告这一情况时,“退役”的爱尔兰空军中尉、国际志愿者诺尔林·巴特并没有想到,这是ME-50与日军新式战斗机——九六舰战在实战中的首次相遇,双方隔着好几千米匆匆一瞥,受到云雾的阻碍甚至没能看清对方的模样,但用不了多久,它们就将在一场历史未曾出现的战役中展开惨烈厮杀!
第251章
不起眼的小岛(上)
  威克岛,旧称哈尔西恩岛或赫尔西恩岛,太平洋中部的环礁,西距关岛500海里,东距夏威夷2000海里。它由3个小珊瑚礁岛组成,其陆地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但得益于三面环礁的屏护,它是这浩瀚太平洋上躲避狂风巨浪的天然锚泊地,也是战争时期的重要据点。1933年夏天,美国海军昼夜施工,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在这里建起了两条飞机跑道、三个炮垒群、若干海军营房以及一个隐蔽的潜艇基地。
  尽管被美国人视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威克岛仍在1934年4月落入日本人之手,成为日本海军攻击中途岛和夏威夷群岛的一个重要前进基地,而后数月,日本军队在美国人苦心经营的瓦胡岛要塞撞得头破血流,以伤亡二十多万人的沉重代价艰难攻占夏威夷群岛,日本的战略版图至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跨度,但原本锋利的武士刀也已磨钝。此后日本海军大举向美国西海岸派遣攻击舰队和登陆部队,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遭遇重挫,损失了多艘主力舰艇以及一大批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用鲜血换来的夏威夷群岛也没能守住。即便如此,掌权者过度膨胀的野心和军队民众忘乎所以的情绪依然没有回归理智,举国上下仍坚信他们正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者……
  1936年12月3日,太阳旗在威克岛上飘扬的第970天,一支列着战斗队形的美国舰队气势汹汹地重返这片海域。在这支舰队中,除了负责防空反潜的护航舰艇,还有火力凶猛的重炮大舰和体型庞大的重型航空母舰。在海风的吹拂下,一艘艘姿态雄武的战列舰调整航向,一根根粗长圆直的炮管昂首而起,随着战斗警报声的响起,甲板上的水兵们纷纷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船舱内,只有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还留在露天。
  须臾,巨大的轰鸣声如晴天惊雷一般响彻海面,偌大的烈焰带着炫目的冲击波,竟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压出一个个巨型凹坑!
  轰雷的余音在天边回荡,足足一分多钟之后,连串霹雳般的声响才从岛屿方向传来,升腾而起的烟尘竟冲向数百米的高空。在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里,振聋发聩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陆续腾起的烟柱混杂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奇异的天柱,方圆数十海里内都能够望见!
  炮击还未完全结束,一艘艘登陆舰艇就满载勇敢的美国牛仔们冲向东西两侧的岛礁。灿烂的阳光下,第一批美军登陆部队势不可挡地冲上了海滩。由于随行的驱逐舰已经提前用迅猛的火力清理了日军的近岸攻势,这些士兵在越过沙滩的时候并没有遭到太顽强的抵抗,而且从日军残留阵地的情况来看,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及配备的火力也并不是特别强大——在夏威夷群岛易手后,日军大本营迅速调整了他们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军事部署,重点向马绍尔群岛增派部队并就地加强防御,然而活跃的美军潜艇部队在此期间大发神威,仅在威克岛周边海域就先后击沉了22艘日军舰船,随船沉没的日军战斗人员达数千人之多,沉入海底的作战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在靠近海岸的阵地和工事里,日军官兵固然拥有极其顽强的斗志和必死决心,但他们面对的终究是一支众志成城而且实力雄厚的军队,舰炮和飞机几乎是在不计成本地进行压制,而登陆的美军部队也在炮火的支援下一步步碾碎日军苦心经营的防线……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了午后,枪炮声逐渐平息,但日本舰队迟迟没有露面,从马绍尔群岛到这里有近千公里航程,日军现役的陆基战斗机并没有这么远的作战半径。及至黄昏,美军登陆部队已完全肃清了威克岛上的日军守备部队。经过清点,找到日军阵亡者遗骸743具,只有7名伤兵被俘。
  重新夺回威克岛之后,美军迅速修复跑道,建立起陆上雷达站,所有的准备工作很快就体现出了成效——12月8日清晨,自西南方向飞来的机群出现在大功率雷达的屏幕上,机场连同驻泊在这片海域的美国舰艇随之响起了警报声。短短一分钟的时间里,第一架整装待发的陆基战斗机就在跑道上获得了起飞所需要的足够速度,而放眼跑道周围的停机坪,那些“鹰隼”或“闪电”在前往跑道的途中,或是在螺旋桨飞速转动的状态下短暂等待着,空气中很快弥漫着航空汽油不完全燃烧的气味,特有的轰鸣声笼罩着整个机场,无形中催动人们的神经,加热人们的血液,鼓动人们的魂灵,使他们按耐不住地亢奋起来!
  与此同时,在相距威克岛约300公里的海面上,五艘美军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整齐排列的舰载战斗机已经在短时间内发动起来,它们一架接着一架滑离甲板。不多会儿,舰队上空就有五十多架浅蓝色和蓝灰色的战鹰盘旋。
  在雷达的指引下,从威克岛起飞的12架美军战斗机率先扑向日军舰载机群。当地时间上午7时30分,双方在湛蓝的海面之上望见了彼此的身影;3分钟后,天空中响起了机炮声。美制“鹰隼”速度快,结构坚固,厚重的装甲对日本战斗机的近距离攻击有着良好的防御能力,而日军现役的九五式舰载机充分吸收了同盟国舰载机的优点,尤其在低空缠斗中有着超群的机动能力。双方各有所长,激烈的空战顿时打得难解难分。
  7时52分,游弋在威克岛附近海面的美国战舰群响起了空袭警报声,值守在嘹望台上的哨兵们从望远镜中看到了来自天边的黑点。经由无线电传播,战斗警报早就传遍周边的每一个美军作战单位,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莫不提前加快了航速,舰上的轻重高射炮亦翘首以待。那些已经登陆威克岛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兵亦提前做好了应对,人员装备妥善地置于掩体下或施以伪装,重要据点周围都部署了机枪和高射炮。
  7时59分,第一批飞临威克岛上空的日本舰载轰炸机象征性地朝美军占领的机场和滩头阵地投掷航空炸弹,更多的攻击机则把注意力锁定在了近海机动的美军舰艇上。纵然前方已有数十架美军战斗机严阵以待,而美军护航舰艇也随时可以在中低空组织严密的防空火力网,这几十架日本舰载机仍然义无反顾地越过岛屿向东飞去,那些无比美味的饵,正散发着致命的诱人气息……
  大空战的高潮才刚刚到来,交错而过的双方战斗机随即在发动机的强劲嗡鸣声中各自盘旋,按照较为传统的空战模式,绕到对方后部的一方将获得进攻的主动权,另一方则竭力摆脱追击并反转攻守之势。于是高空很快出现了数十架飞机持续盘旋机动的壮观场面,在飞行员的作战意图相近的情况下,战机的性能和操纵技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见十数架“鹰隼”和ME-50率先获得追击者位置,另一些或是在为战术编队的主机担任掩护,或是不幸被目标之外的日军战斗机绕到了后方。
  随着战斗的白热化,航空机关炮和机枪顺畅的嘶吼声充斥在中高空,努力争夺战场制高点的两群战斗机也已经开始了激烈的近身格斗。和二十年前骑士对决般的空战模式所不同,在30年代的战场上,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取得胜利,过分庞大的战斗机编队则因灵活性差而遭到实战的摈弃,空战已经逐渐演进成为小型战术编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些编队往往由两到四架战斗机组成,区分主机和僚机,在战斗中相互策应、交替攻击,其中尤以双机和四机战术最负盛名,它们不仅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改进,直至形成书面化、体系化的战术模式。
  就实战经验而言,日军虽然是列强国家当中最晚投身大战的,但有一大批老资历的飞行员战勤次数过百、飞行时间超千,这笔宝贵的财富在对美作战的最初两年时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值,在菲律宾、南亚和中太平洋的一系列胜利更让飞行员们拥有充分的自信心。在太平洋战场的空战中,以超群机动能力进行摆脱曾是日制九五式战斗机的绝对强项,尤其是在1933至1934年间,它们在对付美军主力战斗机时常常轻而易举地耍弄对方,而这也被许多美军飞行员无奈地称为“猫鼠斗”。不过这一次,日本飞行员们发现自己所面对的这些美军战斗机不仅火力异常强大,空中缠斗的能力也是相当突出,不论自己如何盘旋、翻滚,哪怕是高难度的连续侧滚,那些美军战斗机依然如尾巴一样紧跟在后面。抢到了攻击位置的日军飞行员也发现从美军战斗机后部发起攻击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将它们套入十字准星的过程无异于湿手抓泥鳅,有时候明明已经握在手中,下一秒却又无可奈何地让它溜了出去……
第252章
不起眼的小岛(中)
  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小岛群岛”,主要有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瑙鲁岛、吉尔伯特群岛等。这些群岛分列为两弧,中隔马里亚纳海沟,从高空俯瞰,它们宛如一串璀璨耀眼的珍珠,点缀在碧波万顷的浩瀚海面上。
  1933年以前,密克罗尼西亚的多半岛屿为美属领地或受美国政府托管,而至1934年初,整个密克罗尼西亚都已笼罩在太阳旗的阴影之下。美军夺回威克岛后,距其最近的马绍尔群岛自然成为了交战双方关注的焦点。在日军重兵囤积且建有大型航空基地的马朱罗,日军海航部队的陆基战机和水上侦察机扩增到了两百多架,陆军和海军陆战部队的作战人员增加至9000多人,这个陆地面积仅有10平方公里的环礁开始显得人满为患……
  1936年12月16日,距离西方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星期。摆脱了战火烽烟的欧洲民众已经开始为这个重要节日做各种准备了,而在美国,无论资产阶级还是大众阶层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太平洋前线,各种劳军慰问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千公里之外的中太平洋上,美军指挥官们欲借夏威夷战役和威克岛之战的胜势继续发动攻势,由美国海军第1、第4以及第6特混舰队组成的海上战斗群从威克岛海域出发,浩浩荡荡杀奔马朱罗。
  上午11时许,从马朱罗航空基地起飞的日军侦察机在300多海里外发现了来袭的美国舰队。部署在马朱罗的日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倾巢而出,尽管它们气势汹汹,可是在尽遣精锐上阵的美军海上战斗群面前,这波攻击缺乏一战定乾坤的力度。
  得知陆基航空部队与美国舰队交手,前一阶段隐蔽调动至所罗门群岛待命的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在新任司令长官米内光政的率领下开赴战场,这位行事果断、坚持“凡事提前五分钟到达”的指挥官将主力舰艇一分为二:重型航空母舰“祥鹤”号、“瑞鹤”号、“大凤”号,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瑞凤”号、“龙凤”号,连同25艘护航舰艇开赴瑙鲁岛海域;担任联合舰队代理旗舰的纪伊级战列舰“骏河”号,在东太平洋战役和夏威夷战役中幸存的主力战列舰“土佐”号、“长门”号、“日向”号、“扶桑”号以及主力战巡“赤城”号、“榛名”号、“雾岛”号,加上轻型航母“凤翔”号、“飞鹰”号、“隼鹰”号以及护航轻舰艇27艘,编队开赴马绍尔群岛海域。
  从所罗门群岛到马绍尔群岛有近两千公里也即一千一百多海里的航程,若保持20节左右的高巡航速度,两天两夜就能够抵达预定攻击阵位,而瑙鲁岛在马绍尔群岛以南约500海里位置,这个距离远远超出了普通舰载机的有效作战半径。
  12月18日黄昏,指挥经验非常丰富的日本海军中将米内光政亲率战斗舰群抵达马朱罗西南海域,而在这之前的两天时间里,美国舰队已彻底摧毁了日军在马朱罗的航空力量,击沉击伤多艘日本舰艇,并对环礁上的防御工事进行了饱和式的轰炸与炮击,但是跟威克岛的情况不同,美军迟迟没有在马朱罗或马绍尔群岛的任何一处岛屿、岛礁实施登陆作战。
  没有收到美军登陆的消息,米内光政一面令舰队放慢航速,一面派出由2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的雷击战队高速北行。夜幕降临后,这支雷击战队悄悄靠近马朱罗,准备在岛上驻军的指引下对美国舰队展开夜袭,不料美国人先下手为强,以重巡洋舰编队从二十公里外猛烈轰击沿岸航行的日军舰艇,虽然这种远程炮击命中率极低,但在心理上给了对手非常大的压力,一贯刚猛骄横的日本海军竟然出现了未战便退的情况,使得米内的奇袭意图完全落空。
  几个小时后,天色渐亮,庞大的日本舰队非但没有迅速后撤,反而是在马朱罗西南约120海里的海面上徘徊。三艘航空母舰上,勤务人员忙不迭地将挂载副油箱的侦察机从机库提升到甲板,又顶着海浪的摇摆将这些侦察机送上天。
  就在这时,米内光政出现在了代理旗舰“骏河”号的军官餐厅,在一众幕僚军官的陪同下,风卷残云般扫荡了由鸡蛋、米饭、酱汤组成的简单早餐。
  “第二批侦察机是否已经就绪?”
  用餐巾擦了嘴巴,米内光政向他的副手发问。
  航空战队指挥官是个留着唇胡的海军大佐,他脑袋像是舂米的桩子一样猛然捶下:“是的,司令长官阁下。第二批侦察机安排了四架水侦、四架舰攻,将对正北至正东的九十度区域进行扇形搜索,搜索半径两百海里,飞机到达最远侦察位置的时间将是一小时二十分。”
  这种细致的回答正合米内光政的胃口,他微微点了点头,“没必要再安排第三批侦察机,航空战队所有的战斗机随时做好起飞迎敌的准备!”
  大佐的脑袋再次作出舂米的动作:“明白!”
  “诸位!”米内光政起身后扫视了半圈,虽然高级军官们各居其位,却无一例外的竖着耳朵。听到司令长官发话,餐厅里顿时一阵椅子移动的吱呀声。
  “关键的一天就在眼前,诸君务必全力以赴!”
  说罢,米内光政向军官们深深聚了一躬,在场所有人莫不以相同的姿势回应。
  不久之后,第二批侦察机带着清脆的轰鸣声离开了舰队,仅仅过了十分钟,东北方突然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相对密集的编队显然不是普通的侦察机。见此情形,舰队里的嘹望员们迅即发出警报,而舰队防空炮的嘶吼几乎是与机械式防空警报器的声音一同出现,密集的炮火迅速在舰队上空编织了一张拦截网,以保护己方的核心战舰。
  三艘飞行甲板上涂有醒目旭日旗徽标的轻型航母赶忙调头转回逆风方向,以便它们所搭载的四十余架战斗机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升空迎击,然而在敌机进入战斗射程之前,只有九五式舰载战斗机全数飞离甲板,大约一个中队规模的九三式舰载战斗机因性能稍逊而被安排在末尾。
  在舰载战斗机纷纷升空的同时,日本舰队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相应调整主炮,随后以威力惊人的霰弹实施对空射击,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阻挡美军舰载机发动进攻,这些银灰色的战鹰迎着密集的炮火呼啸而下,在日军官兵面前肆意展现他们的飞行技艺……
  冬日的暖阳温和地照耀着海面,一艘艘悬挂着太阳旗的舰艇上,水兵们正热火朝天地操纵着各种武器。遍布中低空的密集火网中,一架架涂刷美国海军标识的战机在勇敢地穿梭往来,有的不幸中弹,拖着残烟坠入大海,有的成功掠过日军舰艇,精准投下炸弹……
  视线中,三艘日本航空母舰正艰难躲避美军舰载机的攻击。由邮船改建而成的“飞鹰”和“隼鹰”都属于庞然大物——它们标准排水量达到2.7万吨,改建过程中许多重要部位都加装了DS钢板,强劲的动力和不俗的载机量使得它们具备了随同主力舰队作战的能力。不过,在接连吃了两枚近失弹之后,“隼鹰”号的指挥官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妙,果断放弃了强行起飞舰载机的企图,指挥战舰在两艘随行驱逐舰的掩护下全速机动。相比之下,“飞鹰”号的运气可就不太好了,在这艘逆风形势的航空母舰上,两架战斗机先后飞离甲板,就在第三架开始滑行之时,一枚航空炸弹突然落在了飞行甲板尾部,已经启动并等着起飞的六架战机成了倒霉的“池鱼”,剧烈的爆炸瞬间将最旁边两架掀入大海,而距离炸弹落点最近的一架则被剧烈的冲击掀得翻了起来,落下时狠狠砸在了后面一架飞机上,飞速转动的螺旋桨顿时变成了骇人的电锯,瞬间将零战轻薄的铝皮撕成了碎片,装满燃料的油箱也变成了大号的汽油弹,腾空而起的巨大火球迅速吞噬了周围几架原本仅仅是受到了轻微震荡的飞机。
  代理旗舰“骏河”号的战斗舰桥上,参谋军官带着最新情报向米内光政及其幕僚军官们报告说:“将军,根据各部统计的结果,此次前来攻击的敌方舰载机约有一百三十架,一部分被我们的战斗机击落,一部分被防空火炮击落,其余投下了百枚炸弹和三十多枚鱼雷。三艘航空战舰,‘飞鹰’号已遭重创,‘凤翔’、‘隼鹰’仍在顽强作战;众主力舰当中,长门、日向轻伤,‘雾岛’起火……”
  高个子的幕僚军官立即向米内进言:“将军,我们的诱饵已经散发出足够诱人的香味了,眼下应当全速南行,引诱敌人跟上来了。”
  米内环视海面,然后又抬手看了看手表,毅然下令道:“传我命令,除‘弥生’、‘初雪’二舰继续掩护‘飞鹰’号外,全体向南转移。”
第253章
不起眼的小岛(下)
  得知对手只有三艘航母,而且都是由非战斗舰艇改装的轻型航母,已多次跟日本舰队交手的美方指挥官哈里·亚内尔上将并没有草率地认为对手不过尔尔。在派出第二波舰载攻击机群前去攻击日本舰队的同时,他将舰队携带的水上飞机全数派往马绍尔群岛以南海域实施大范围搜索。
  如果日本主力航母就跟在米内光政指挥的战斗舰队后头,美方的侦察机用不了多久便能探察到对手的真实意图,然而米内将航母战队部署在了遥远的瑙鲁岛海域,完全超出了美国舰载机的活动半径,这一阶段虽有数艘美国潜艇在瑙鲁岛附近活动,但非常不巧的是,它们谁也没有发现蓄势待发的日本航母战队。
  排除了来自南面的威胁,亚内尔决定大干一场,于是在这个糟糕的上午,日本联合舰队前后四次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空袭,除第三次敌方机群规模较小而未遭严重损失之外,前两次和最后一次都造成了战斗减员。尽管处境艰难,日本舰队还是竭力发动了两波反击,第一波舰载机还未靠近美国舰队就遭到强力拦截,以折损大半飞机的代价击伤了两艘美军航母。第二批出击的日本舰载机共30架,已是两艘轻型航母所能够派出的全部战机,结果仅有4架九五舰战、1架九四舰爆、3架九二舰攻得以返航。
  经过一个上午的鏖战,坐拥5艘战列舰和3艘战列巡洋舰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已然被对手揍了个面目全非。代理旗舰“骏河”号挨了两发航空炸弹,靠近舰尾的一个燃油舱正汩汩地往外漏油;雄武霸气的“土佐”号挨了一发航弹和一条鱼雷,虽然伤势得到有效控制,涌入底层舰舱的数百吨海水不但拉低了最高航速,也给后面的战斗留下了不小的隐患;威风凛凛的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天城”号凭借极为出色的机动力避开了敌方战机的一次次攻击,可谁也不能保证它在下午仍能安然无恙……
  敌机随时可能来袭,正常进餐已无可能,各舰官兵只好在战斗岗位上轮流吃饭团子简单对付,就这样挨到了下午1点,还有不少水兵刚刚领到自己的午饭。美国飞行员们像是算好了时间,恰恰在1点过5分出现在了视线中。许多日本舰员只好将剩下的饭团强行塞进嘴巴,然后匆匆回到高射炮位置上。舰队仅有的几架舰战已难堪大用,这一次舰队基本上是要靠舰艇炮火应付美军空袭。
  随着战斗警报的拉响,联合舰队所属各战队纷纷加速,然而建造年代的不同以及作战用途各异,有些军舰的最高航速仅仅20节出头,有些可以达到34节以上。于是,庞大的舰队很快失去了原有的整齐队形,三艘战巡及护航舰艇加速到了26节航速,五艘战列舰则以20节出头的航速自行机动,所剩的两艘航空母舰在十余艘轻舰艇的簇拥下编成防空阵型。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此次来袭的美军舰载机却不再直奔日军仅存的两艘航空母舰而去,而是气势汹汹地杀向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骏河”号,而且不仅是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轮番上阵,就连战斗机也频频俯冲而下对战舰进行扫射。
  从日军舰艇上升腾而起的密集火力在中近空的某些区域形成了看似无懈可击的火网,但美军飞行员总能够在火网之中找到飞机能够安然穿过的缝隙。很快的,从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上投下的炸弹命中了“骏河”号的舯部。尽管这种中量级的航空炸弹对日舰破坏有限,炽烈的火焰与滚滚而起的浓烟还是让许多日本海军官兵惊得目瞪口呆。
  有了第一枚,第二、第三枚也在短短数分钟内接踵而至,这些航空炸弹似乎只能够弄脏这艘超级战列舰整洁的外观,每每爆炸结束之后,它依然能够以较快的航速在海面上进行机动,而且舰上的火势浓烟也都在水兵们的努力下很快得到控制。与此同时,由于周围的舰艇都将防空炮火集中过来,为了这三枚炸弹的命中,美军航空兵竟已损失了六架舰载机。看着一架又一架涂有美军徽标的战机凌空爆炸或是拖着狼烟坠海,附近战舰上的一些日本水兵居然兴奋得欢呼起来。
  正当联合舰队的绝大多数官兵都全神贯注于与这七十多架美军舰载机的海空大战之时,二十架银灰色涂装、拥有粗壮起落架并且在机腹挂载有重磅炸弹的飞机以超过一万四千英尺的高度飞临战场。它们的机身和机翼涂刷着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徽标,然而大鸥式的轮廓却属于典型的德国风格——在1933年夏天,当同盟国主力舰队依托圣米格尔岛背水一战时,正是德国容克斯公司研发的Ju-17俯冲轰炸机力挽狂澜,接连击沉击伤美英海军多艘大型舰艇,给同盟国主力舰队争取到了大翻盘的机会,而后在百慕大、巴哈马、古巴以及弗罗里达,这些俯冲轰炸机继续在本方战斗机的掩护下碾压对手的信心。1936年3月,第一批舰载型Ju-17T以零部件的形式运抵美国,仅仅7个星期之后,这款成功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就出现在了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制沃特SB2U“守护者”相比,Ju-17T有优势也有劣势,它们的加入一方面环节了美军当下在武器装备生产方面的困境,一方面提高了美军官兵的信心与士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