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387

  “我就说吧,敌人敢在离己方基地300多公里的地方实施登陆,主力舰队无论如何都要前来掩护。”美国海军上将亚内尔很不客气地给查特菲尔德绞痛的心口补了一刀。
  这一刀当然不至于把阅历丰富的查特菲尔德将军给打垮,甚至反过来激发了他的斗志。
  “以眼下的形势,我们无路可退,唯有决死一战才有生机。从1588年到1915年,光荣的英国皇家海军从不惧怕任何强敌,只是不知道美国海军将士们是否有这样的决心。”
  面对查特菲尔德的挑衅,亚内尔嗤之以鼻:“这根本不是勇气或决心的问题,而是正确与错误的问题。根据目前的种种情况,我和我的军官们不认为与敌正面交战是明智之举。既然科尔武岛已经被敌人占领,那就将这座不起眼的海岛让给他们吧!只要弗洛里斯岛还在我们手里,只要我们的舰队还保有战斗力,这场战役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查特菲尔德摇了摇头:“我们又一次回到了之前的分歧,将军!科尔武岛作为一座海岛确实很不起眼,但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科尔武岛现在就是我们这场战役的支点。科尔武岛被同盟国军队占领后,纵使我们能够冷静对待战局,普通的士兵会怎么想?后方的民众会怎么想?将军,想想看,敌人还没有占领科尔武岛的时候,就利用海上袭击战术切断了我们的海上补给线,现在有了这个能够大幅扩大侦察范围、为舰艇提供补给的据点,我们还有多大的把握打破敌人的封锁?今晚我们若是狼狈撤退,也许明天一早联合作战舰队的指挥权就会交到您的手里,您是否想好了如何破解当下的困境?”
  这一连串的问题果然镇住了亚内尔,眼下这个烂摊子可不是谁都能够收拾的,而且临危受命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牺牲精神。成功了,那是万众敬仰的英雄,失败了,自己的名字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思量片刻,亚内尔放低姿态:“您是舰队指挥官,只要您做出了决定,我们即便存有异议,也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您的指令,至于过错是非,就让公正去裁决吧!”
  己方阵营齐心协力是出战强敌的必要前提,尽管亚内尔上将明确做出了让步,但双方之间的分歧和不信任并没有消除,查特菲尔德对此很是无奈。民主国家有民主国家的优势,专制政权有专制政权的长处,当初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队在亚速尔战场节节失利,眼看着就要全线崩溃,居然在贝恩克等人的努力下止住了颓势,除了德国军人固有的韧劲之外,显然还跟德、爱两国君主政体的集权专制有很大的关系。只要那几位执掌大权的关键人物继续信任前线将领,即便来自民间各阶层的质疑声再大,将领们也能够从容指挥他们充满军事荣誉感的官兵们顽强奋战。
  无为即是有为,这是个很有意味的哲学道理。接到联合作战指挥部有关敌舰队阵容的详尽情报之后,查特菲尔德犹豫再三,终究没有对炮击科尔武岛的原定计划进行根本性的调整,美英舰队就这样一步步进入残酷的角斗场。9时20分,舰队抵近弗洛里斯岛,先前驻扎于此的26艘大小战舰,包括仍在修理中的两艘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都在查特菲尔德的征召下临时加入作战编队,阵容的扩充本该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可不论是从皮库岛跋涉而来的主力舰队,还是困守弗洛里斯岛多日的护航舰队,不管是中高级军官还是普通的水兵,都已经被对手咄咄逼人的攻势以及那位“霍亨索伦天才”的赫赫威名吓得没了底气。沮丧致使紧张,紧张导致犯错,10时10分左右,两艘担负前哨警戒任务的驱逐舰——美国海军的“黑尔”号和英国海军的“罗金汉”号,因夜黑雨大在弗洛里斯岛以东海面发生碰撞,双方共有39名舰员落水,吨位较大的“黑尔”号还能勉强航行,吨位较轻的“罗金汉”号险些翻沉,因抢修无果,需要在友舰的拖曳下究竟靠岸。双方官兵忙于救援,竟没有发现真正的威胁正悄然逼近。
  10时36分,以德国海军1932年级鱼雷艇驱逐舰T-802“海因茨·布奇”号为领舰,T-727“奥托·施基拉”号、T-733“本德·斯图马彻”号、T-645“奥托·科宁”号以及爱尔兰驱逐舰W-4“斯莱戈”号组成的第3战斗侦察分队在黑暗中觅得敌踪,吨位较大的“海因茨·布奇”号和“斯莱戈”号突然打开探照灯,明亮的光柱穿过风雨飘摇的海面,令正在实施救援的美国轻巡洋舰“圣迭戈”号和倒霉的驱逐舰“黑尔”号无所遁形。在相隔不到千米的距离上,同盟国驱逐舰疯狂倾泻炮火,“圣迭戈”号在短短十分钟内挨了37毫米及以上口径的炮弹170余发,“黑尔”号挨了大约150发,遭到如此狂烈的打击,两艘美舰皆在风浪中燃起了大火。
  以这两团火炬为中心点,两支庞大的舰队相互聚拢,恶劣天气使得双方舰载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大幅下降,直到11时整,查特菲尔德才意识到敌方主力舰队早已处在射程之内,而这时同盟国舰队派出的四支战斗侦察分队有三支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前哨位置,只待旗舰发出攻击的无线电指令,便以探照灯和照明弹指明敌舰的方位,这时同盟国主力舰的射击指挥官们所要克服的就只是这糟糕的海况罢了。
  遵照战前部署,“汉诺威”号和“黑森”号这两艘威力最强的德国战列舰交战伊始便集中火力攻击敌方领舰,“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的首要目标是敌方二号舰,但因射界不佳,它们转而攻击敌方领舰侧旁的重巡洋舰,“海因里希亲王”号和“马肯森”号在两艘德意志级战列舰侧后展开,对2000多米外的敌方三号舰实施跨越式射击,远航归来的“德弗林格”号和“吕佐夫”号是这支同盟国舰队之中吨位最小的主力舰,以其灵巧的身形和优越的适航性能组成游击编队,从两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右翼高速杀出,对敌方领舰近旁的巡洋舰展开猎杀……
  在查特菲尔德所能预料到的种种战况当中,真正成为现实的这种无疑是最让他感到无力的,敌人势不可挡的三板斧打懵了见多识广的高级军官们,更让普通水兵们深陷绝望。滂沱大雨一刻不停地下着,两支舰队的交战距离跟日德兰大海战相当,但如今双方一线主力舰的主炮已经从那时的12至13.5英寸扩增到了15至16英寸,重达一吨多的炮弹出膛之后只消两三秒钟就落到了对面,再坚厚的装甲也抵挡不住这样近距离的攻击,所以这场海战的效率远远高出了三个月前的圣米格尔岛之战,也高出了19年前的日德兰之战。
  11时22分,顶在最前面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华盛顿”号在连中数弹后发生了猛烈的大爆炸,35000吨的舰体变成了一团绚烂的烟花,而后迅速从视线中消失掉了;10分钟之后,数艘同盟国驱逐舰突破美英舰队的外围防御,几乎是在“枪口顶着脑门”的位置向美英主力舰阵列发射鱼雷,“科罗拉多”号和“新墨西哥”号相继中雷,两舰发生爆炸后燃起了熊熊大火,后者很快发出了弃舰信号……
  尽管美英舰队在近距离的交战中同样给予了对手沉重打击,以旗舰身份担任领舰的“汉诺威”号照例遭到群殴,最艰难的时候全舰多处起火,所有的主炮都无法正常运转,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官兵们的士气与心态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新墨西哥”号所发出的弃舰信号俨然成为了对美英舰队的绝命一击,多艘受损舰艇以无法坚持作战为由仓惶撤离战场,相对严整的战斗编队成了四处漏风的破屋,旗舰“印第安纳”号很快成为了同盟国主力舰和驱逐舰分队的共同目标。万般无奈之下,查特菲尔德只好下令舰队向弗洛里斯岛东部近岸海域后撤,但是非常不幸,惊惶失措的撤退在对手的大胆穿插和步步紧逼面前演变成了一场溃败,先后有31艘美英舰艇战沉或被放弃,其中有23艘是被鱼雷击沉,且有三分之二的鱼雷战果是在不足两百米的距离上取得的。
第199章
困守孤岛
  就在两个月前,美英联军攻占科尔武岛,以主力舰队威逼弗洛里斯岛,当时受损的“海因里希亲王”号仍在岛上唯一的海港圣克鲁什进行维修。为免这艘主力舰落入敌手,冯·奥尔登堡下令在弹药库内安置起爆装置,以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彻底将其摧毁。“海因里希亲王”号受困的消息传回德国,各界一片哗然,上至贵族、下到平民,无数人自发前往教堂祈愿,德军总参谋部和海军部门也倾尽所能,背负重重压力的贝恩克上将率领同盟国主力舰队哀兵出战,关键一役终于展现出了让人折服的实力,成功救回“海因里希亲王”号,大大鼓舞了前线将士和后方民众的信心。
  时过境迁,亚速尔之战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曾经占据显著优势的美英舰队在第二次弗洛里斯海战中遭遇到了滑铁卢式的惨败,“华盛顿”号和“新墨西哥”号战沉,“科罗拉多”号、“密西西比”号重伤,“印第安纳”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伤势不轻,唯有战列巡洋舰“豪”号状况较好,但面对游弋外海的同盟国主力舰队,这艘英国战巡不敢轻易出航,无奈与幸存的主力舰只困守圣克鲁什港。
  先失航母编队,后丢战场空优,又折主力舰群,用“一败涂地”来形容美英联军在亚速尔群岛的处境颇为贴切,英联邦军队在不列颠本土的完败更是让人们觉得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了悬念。不过,以客观的视角看到交战双方的实力,不难发现美英阵营仍有实现大翻盘的机会。首先一点,整个北美地区的工业产能与参战的同盟国家之和相当,前者因一战之后的紧密合作具备较高的通用度,后者基本上是各自经营,技术标准不一、资源分配不均,工业转化为战争潜力的效率明显逊于对手。其次,经过亚速尔之战的前期消耗,同盟国海军短期内无力组织一支能够跨洋远征的舰队,也就无法对北美东海岸构成真正的威胁,美英军队或有足够的时间修复他们的受损舰艇——包括9艘主力战舰和4艘航空母舰,并迅速扩充陆基航空部队的实力,从而打造他们的大洋壁垒,用以抵御来自大西洋方向的进攻,同时在西南亚和中东地区开辟第二战场,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
  德国人当初不甘认输,如今美英联军同样不会轻言放弃。同盟国海空军连日来的强势出击使得装备和人员方面的消耗剧增,第二次弗洛里斯海战结束后,亚速尔诸岛连续下了将近三十个小时的雨,双方战机无法出动,舰艇的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等到第三天上午雨势收停,300多架美英战机从特塞尔、皮库、圣若热起飞,以迅猛之势对圣米格尔岛的同盟国军队实施反击。此时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首批航空部队已经抵达,德、爱、意、奥四国空军首次在战场上联手抗敌,其势虽大,但不熟悉战场环境的意奥飞行员基本上没能发挥什么作用,德国和爱尔兰飞行员的表现依然无可挑剔,但指挥官们显然对敌人的强势反击预计不足,相当一部分跑道被准备出击的轰炸机部队占用,导致很多战斗机中队只能在地面观战,若是美英联军投入的战机数量再多一些,那么部署在圣米格尔岛的同盟国航空部队肯定要伤筋动骨了。
  导致美英航空部队反击力度欠缺的直接原因有二,其一是他们航空设施和作战装备在同盟国空军前一阶段的连续空袭损失极大,其二是他们同时分派了二十多架战斗机和六十多架轰炸机前往弗洛里斯岛攻击同盟国舰队。两面兼顾的策略最终造成了两面不得力的结果,同盟国空军迅速调整部署,以续航力较远的福克G-51掩护机动灵活的轻型轰炸机Ju-30对同盟国占据的岛屿实施快速反击,破坏了同盟国方面连续发起空袭的计划,而在弗洛里斯岛方向,同盟国航空及时排除舰载战斗机迎击美英飞机,有效掩护了己方主力舰队,令对手无功而返。
  及至午后,美英航空部队放弃了主动出击,转而集中战斗机部队保护皮库岛的两座空军基地,特塞尔和圣若热两岛的防空任务完全交由地面高炮部队,其余作战飞机悉数转入地下。同盟国空军虽然重新夺回了制空权,但也无力像早前那样狠狠蹂躏对手,于是再度调整策略,以远程轰炸机飞赴弗洛里斯岛,配合己方舰队围困和削弱美英主力舰队。
  傍晚时分,在14架福克G-51和10架Me-50的掩护下,德国海军第9轰炸机联队的22架Ju-17由圣米格尔岛转场至科尔武岛,时隔两个月又重新回到了它们曾经奋战过的地方,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这22架俯冲轰炸机的44名飞行员当中,只有7人在弗洛里斯岛或科尔武岛呆过,其余飞行员皆是后来补充至第9轰炸机联队的,足见同盟国航空部队为扭转战局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带着悦耳的轰鸣声,这些机身喷涂着铁十字徽标和海军航空兵标识的“雷霆之锤”蹦蹦跳跳地降落在了仓促修复的跑道上。因炮击和轰炸而变得千疮百孔的火山岛在雨水的冲刷下变了模样,南端的开阔地带俨然变成了大泥塘,人和牲畜一不小心就会跌进蓄满泥水的弹坑,轮式车辆根本无法在道路上行进,纵然如此,登陆部队还是从滩头拖来了航空油料和各式炸弹,并利用战车改装的推土机在面目全非的旧机场修出了两条跑道——夏树之所以急于在科尔武岛部署俯冲轰炸机,为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解决掉困守在这里的美英舰队。
  夜幕降临,璀璨星盏挂满天穹,前两晚没趁风雨交加突围而出的美英舰队居然会在这样的天气主动出击。通过前哨侦察舰获知敌情,夏树立即洞悉了敌人意图,他立即下令舰队转换鱼鳞阵,以驱逐舰和轻巡洋舰在前,重巡洋舰和主力舰在后,水上飞机搭载伞降照明弹出动,待雷达探明敌舰方位,即以照明弹和探照灯齐发,使得敌方雷击舰艇在数千米外便已无所遁形。
  不出夏树所料,查特菲尔德调遣轻舰艇群起而出,表面上是通过夜间的雷击作战以小搏大,达到削弱对手之目的,真正的意图是掩护主力舰队突围。前两晚之所以没动,是因为海况恶劣、敌情难辨,而且部分主力舰的动力系统在战斗中受损,无法以较快的航速紧随舰队行动。经过两天一夜的抢修,最致命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暂时的解决,加之己方空军的战术反击未能收获预期的成效,查特菲尔德不愿坐以待毙,余下就只有突围这一条路可走。
  至于突围之后是去特塞尔还是远走北美,在同盟国舰队坐拥四艘航母的情况下,答案毋庸置疑。
  在舰桥巍峨的旗舰“汉诺威”号上,夏树静静观望着犹如焰火晚会般的场面,只不过节庆日的礼花是在空中绽放,这里的焰火是在视线的水平或略高于水平位置出现。同盟国舰队依科尔武岛布阵,8艘大型战舰、11艘中型战舰、34艘轻型战舰以及20艘小型舰艇秩序井然、严从号令,两万多名海军官兵训练有素、斗志昂扬,他们战前就多有类似的夜战操练,战时又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再加上行而有效的实时通讯,其战阵好比铜墙铁壁,从弗洛里斯岛驶来的37艘雷击舰艇纵有敢死之决心,却逃不出以卵击石的下场。
  战斗从夜里9时持续到了12时,同盟国舰队以损失驱逐舰3艘的代价击沉、俘获美英舰艇25艘,其余舰艇除伤势较重的几艘,悉数逃往了皮库岛方向。
  趁着对手集中精力对付己方雷击舰艇,查特菲尔德果然带着主力舰队悄悄撤离弗洛里斯岛,以16节航速驶往皮库岛,若同盟国舰队全速追赶,当夜或次日清晨就有可能上演又一场生死大战,但夏树却没有下令追击,他这支舰队以残躯出战,能经历一次高强度海战而不折损主力舰已是非常走运,现在既不适合追击,也承受不了又一场大战的重压,何况皮库岛现在也只是比弗洛里斯更舒适一点的牢笼,所以只调派轻舰艇前去监视敌人行踪。
  等到次日天明,美英舰队已至皮库岛以北海域,进入了陆基战斗机的保护范围,夏树便没有调派航母舰载机前去追击,而是将它们全数投入到对弗洛里斯岛的空袭当中。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同盟国的航母舰载机、陆基战机以及水面舰艇轮番上阵,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轰击这座岛屿,几乎将岛上所有值得攻击的区域翻了个遍,在此过程中击沉、击毁龟缩在圣克鲁什港的美英舰船29艘,先前从袭击舰编队嘴边溜走的护航船队基本交代在了这里。
  在同盟国海空军的持续攻击下,弗洛里斯岛上的四万多名联军官兵士气一落千丈,他们虽有坚固的地堡容身,有充足的干粮果腹,还有来自后方的声援与鼓励,但强敌围困、日夜轰击的处境让他们倍感精神压力,要是这样一直持续下去,不消两个月,即便敌人不登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会自行崩溃,但敌人的补给线并不足以维持长时间的跳岛进攻,等到返回皮库岛的美英舰队修复舰艇、调整策略、重振军心,很快就能切断圣米格尔岛与科尔武岛之间的海上联系。
  无望的战局似乎又有了扭转乾坤的机会。
第200章
强取弗洛里斯(上)
  在亚速尔战役的大棋盘上,科尔武岛原本只是个不起眼的交叉点,但随着同盟国军队以立体作战的方式闪袭得手,棋面立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补给线被扼的美英联军宛如一群气数将尽的棋子,为求生存只能不顾一切地抗争,而这种抗争是最容易被对手利用的。这不,才刚刚在第二次弗洛里斯海战中惨遭对手羞辱的美英舰队又连续出战,先是派出英国战巡“豪”号率轻舰艇多艘袭猎从圣玛利亚岛前往科尔武岛的同盟国护航船队,结果被同盟国的轰炸机群撵得到处兜圈子,而后又集结十数艘潜艇实施狼群作战,但很快就被敌方舰艇和战机的反潜网揍了个灰头土脸。
  既已掌握了战区的绝对指挥权和战场的绝对主动权,夏树游刃有余地施展着自己的军事才华。攻占科尔武岛仅仅过去一周时间,正当外界纷纷揣测同盟国军队在攻击弗洛里斯岛之前需要多久的准备时间,他令旗一挥,再度发起闪电战!
  紧邻科尔武岛的弗洛里斯岛,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10公里,岛上地势起伏,道路崎岖。纵贯南北的山脊将这座火山岛一分为二,4座海港和9座村镇分布其间,最大的港口圣克鲁什港位于岛屿的最南端。在科尔武岛易手时,弗洛里斯岛总共驻扎着四万两千多人的美英部队,随后又有失去舰艇的美英海军官兵三千多人登岸,使得岛上守军的总兵力接近四万六千人,而经过六天的准备,在科尔武岛集结的同盟国军队不过一万两千余人,另有转场至此的各式作战飞机一百余架。
  让夏树满怀信心发起攻岛作战的因素有二,其一是海上优势,其二是将士齐心。新加入战争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正源源不断地将海军轻舰艇和陆战部队派来亚速尔前线,但进攻弗洛里斯岛的部队依然是德军和爱尔兰军,抢滩登陆以德国第2海军陆战师为王牌,空降敌后以爱尔兰第5空降营任先锋,兵士们虽然还未完全从前期的航程劳顿和作战消耗中恢复过来,但有足够的斗志和体能投入这场势在必行的硬仗。
  接连数日的风雨天气过后,绚烂的阳光终于露面,同盟国的炸弹和炮弹也随之而来。成群的俯冲轰炸机往返于科尔武岛和弗洛里斯岛之间,战斗机也纷纷挂弹出击,几乎每个半个小时就会有一波空袭,密得简直让人透不过起来;在侦察机的空中指引下,同盟国舰艇不断用精准炮火侵袭岛上的军事设施,许多防御工事被连根拔除,美英军队的伤亡亦随着隆隆炮声持续攀升。
  同盟国军队的轰炸和炮击从清晨开始,午后稍有放缓的趋势,统辖弗洛里斯岛守军的美英指挥部虽然意识到了敌人的夺岛意图,但判断进攻最快也要到次日才会发起,而远在特塞尔岛的联合作战指挥部认为同盟国军队尚未集结起足够的兵力,登陆行动或将在一到两个星期后发起。
  从下午2点整开始,被誉为“雷霆之锤”的Ju-17猛然发威,这种飞行时速偏慢、在敌方战斗机面前生存能力并不强的俯冲轰炸机,对地面目标实施轰炸时充分挥出了自己精准投弹的优势,以俯冲方式投下的重型航空炸弹,威力不逊于大口径舰炮。在随后的两个小时里,同盟国军队共出动Ju-17近两百架次,集中攻击了弗洛里斯岛北部和中部的四个村镇,与此同时,在“汉诺威”、“黑森”、“巴登”这几艘巨无霸的率领下,同盟国主力舰队对弗洛里斯岛北部海港德尔加达进行了地毯式的清扫,当这场可怕的炮击落幕时,这座海港连同视线内的所有建筑已彻底沦为废墟。
  黄昏,一个被认为绝不适合发起登陆作战的时段,隶属于德国第2海军陆战师的3000名士兵连同18辆战车踏浪而来,在毗邻德尔加达的北部岸滩登陆,精锐的爱尔兰第5空降营600多人分乘运输机和滑翔机御风而至,从内陆切断了德尔加达通向后方的退路。两股战力联手协力,对仍有数百残兵据守的海港发起强袭。
  “机枪组,压制敌军火力!其他人,交替掩护前进!”
  爱尔兰上等兵斯蒂夫·奎恩匍匐在一堆碎瓦砾上,双眼炯炯有神地盯着前方,往前不到四百米便是德尔加达港的外围街区,说是街区,其实就是十几栋房舍相对密集地坐落在一处区域。在德国军队进占亚速尔群岛以前,整个德尔加达港的居民不足五百,放在欧洲也只是个小小的海滨村落。
  噶嘎嘎的机枪声来自一栋坍塌的屋舍,残墙断壁与房梁破壁构成了一个狭小的空间,居然被幸存的守军士兵利用起来充当掩体。从枪声推断,那应该是英军的维克斯·马克I型水冷重机枪,这种机枪无疑是各种自动武器之中最为笨拙的,但火力持续性几乎是最好的——硬闯机枪阵地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三十多年前的布尔战争就已经充分证明了机枪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的可怕威力。若是有一门37毫米炮在手,伞兵们能够轻易扫除这个火力点,但眼下他们除了为数不多的手榴弹之外,就只有仿勃朗宁M-1918的胡伯特-22轻机枪最具威力了。
  “注意!四班负责火力掩护,一班、二班交替前进!”
  低沉的口令声来自于滕克上士,在进攻科尔武岛的战斗中,连长安格斯中尉重伤,其下的四名排长也有一人阵亡、两人受伤,资深的军士们因而得到了临时性的擢升,表现出色的滕克上士被委任为四排指挥官。这一次,他们的伞降地域位于德尔加达港以南2-4公里的区域,目前集结起来投入进攻的虽然只有半数,碾压坍塌屋舍里的几名守军士兵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一会儿,三班和四班的两挺轻机枪开始射击,余下两个班交替掩护着向前推进。
  “二班,散兵线前进!20米!”带队士官用他那熟悉而粗旷的声音低吼着。
  斯蒂夫毫不犹豫地跃出藏身地小山丘,仍然以低头、躬腰地谨慎姿势快步前跑。就在这时候,沉寂了几秒的维克斯·马克又开火了,飞射而来的子弹顿时在泥地上扫起阵阵尘土。
  眼角余光感觉到有人被击中,斯蒂夫却没时间去管究竟是哪个家伙那么不幸。估摸着20米地距离已经达到,正好前面地地形也有点起伏,他一个箭步往前一扑,姿势就像是出膛的鱼雷。没有任何多余地动作。还不到15米高地小土垛成了这位伞兵的新“掩体”,他随即侧过自己的伯莱塔T-28,朝着那不断迸射火舌地窗口就是一梭子。
  在不超过三秒钟地时间里,同行的数名伞兵也都手脚麻利的就地趴下,寻找哪怕一点点能够阻挡子弹地自然物体,以便减小被子弹击中的概率。卧倒后的伞兵们开始以手中的机枪和步枪向前方射击,加上后面负责火力掩护地机枪组奋力射击,爱尔兰伞兵成功把敌人的火力给压制了下去。
  趁着敌人的机枪暂时哑火,一班的伞兵们从隐蔽位置冲了出来,以宽松的散兵队形快速推进,一会儿便从斯蒂夫他们旁边跑了过去。待到敌人的机枪又重新嘶吼起来,那些伞兵便和他们一样迅速卧倒。
  如此几个交替下来,爱尔兰伞兵们已经推进到距离敌方火力点三四十米的地方,两个臂力出众的伞兵以卧姿甩出手榴弹,轰轰两声,腾起的烟尘便遮蔽了敌方机枪手的视线,斯蒂夫和同伴们一跃而起,也不管对方的机枪仍在吼叫,拼了命的往前跑。
  绕到倒塌的房屋侧面,斯蒂夫一眼就看到了进入其中的狭窄通道,但蜿蜒的通道不利于近战,紧随而至的另一名伞兵将别在腰带上的手榴弹取下,给了奎恩一个“掩护我”的眼神,然后拉出导火索,斜斜的将手榴弹抛了进去,斯蒂夫已经后退了两步,端着冲锋枪对准了通道口。
  轰的一声爆响,一股呛鼻的烟尘从通道里滚涌而出,坍塌的房舍显然因为某处支撑结构受破坏而发生了进一步的塌陷,但变化的程度并不是特别大。刚刚还在发声的维克斯机枪立即停止了嘶吼,片刻过后,一个人影出现在通道口,斯蒂夫用英语大喊“不许动”,但那人依然往外走,手里似乎还拎着一支手枪。
  也许对方是被炸懵了,根本没有听到斯蒂夫说什么,但斯蒂夫不可能拿自己和同伴的安危冒险,他别无选择地开了枪。一梭子弹过去,那人旋即扑倒在地。
  刚刚投掷手榴弹的爱尔兰伞兵端着步枪回到通道旁,他瞧了瞧地上的尸体:“是个英国佬!”
  在亚速尔群岛,英军士兵和美军士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对于爱尔兰人而言,杀死前者会额外获得复仇的快意,这种仇恨来自于上个世纪的大饥荒,来自于数百年来被压迫的怨恨,也来自于10年代中后期和20年代初期因信仰冲突造成的那些流血事件——英国被认为是这些惨剧的幕后元凶。
  “里面的人出来!”斯蒂夫用英语冲里面喊道,但他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第201章
强取弗洛里斯(中)
  夕阳沉落,天边红霞如火,“汉诺威”、“黑森”、“巴伐利亚”、“巴登”这四艘德国战列舰在科尔武岛西南的锚泊海域一字排开,所有主炮都虎视眈眈地指向弗洛里斯岛。遥遥可及的岛屿北端,轰炸和炮击产生的大股硝烟已经散去,伴随着稀疏的枪炮声,时不时有小团的烟尘升起,那些护送登陆舰艇的轻型战舰仍在近岸海域游弋,但这时候它们显然帮不上什么忙。
  “确如陛下所料,敌军在德尔加达港的兵力非常薄弱,海军陆战部队和伞兵部队均已顺利突入港区,预计那里的战斗很快就能结束。”
  代理旗舰“汉诺威”号的舰桥观测台上,德国陆军准将埃里希·冯·曼斯坦因以钦佩的口吻与身前的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一世陛下交谈着。一个多月前,这位现年46岁的陆军指挥官因爱丁堡之战的良好表现荣膺三等红鹰勋章,但要晋级少将军阶还缺少足够有说服力的战功,而随着不列颠战事临近尾声,他接下来要么选择率部屯驻英伦,通过扫荡地下抵抗组织、维持占领区治安来获取功绩,要么申请前往其它战区——亚速尔群岛或者中东地区,前者战况惨烈,但陆军部队目前在那里主要负责岛屿防御,后者的战略地位不逊于亚速尔群岛,只是受制于地缘因素,两大阵营的部队还没有直接交战的机会,同盟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跟大波斯国的武装部队玩猫抓老鼠的游戏。
  在曼斯坦因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出路之前,一份特殊的委任状摆在了他的面前。经过节小时的考虑,他决定接受德军总参谋部的指派,前往亚速尔群岛听候那位“霍亨索伦天才”的调遣。
  曼斯坦因抵达圣米格尔岛的时候,对战局有着深远影响的东亚速尔海战已经结束,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一世正式接掌亚速尔战区和同盟国舰队,作战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彼时发动夺岛作战的条件尚不成熟,陆战部队应当立足防御,积极整备,熟料同盟国海空军以迅猛果决的反击打开了局面,而在攻占科尔武岛之后,人人皆料同盟国军队将会登陆弗洛里斯岛,却极少有人能够预测到攻势来得如此之快,并且选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时点拉开进攻序幕。
  这一切都让在德国陆军界小有名气的曼斯坦因大开眼界。
  “很多人担心我们在天黑前送上岸的三千多名士兵熬不过这个夜晚,觉得他们肯定会被潮水般的敌人淹没,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敌人不会轻易将岛上的主力部队调离工事坚固的圣克鲁什要塞。以我的估计,今晚能有一万名敌军投入反击就很不错了。当然,如果戴维斯将军失去了以往的冷静,或是在重压之下做出错误的决断,我也不会感到惊讶。”夏树徐徐说道。
  战争爆发之前,德国与美英两国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双方的军事交流颇受局限,而曼斯坦因并不从事情报工作,对美军将领的了解自然是少之又少,所幸在亚速尔战区司令部,他得以恶补这方面的不足。
  “如果我是戴维斯将军,陛下,我必定集中火力于今晚发动反击,不惜代价将登岛的敌军部队予以歼灭。虽然参加反击的部队会因敌人的炮击损失惨重,但一场胜利对振奋军心的意义实在是太重要了。”
  夏树转头看了曼斯坦因一眼:“戴维斯将军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支军队,我同样清楚自己指挥的是怎样一支军队。我不认为德国第2海军陆战师会因为先头部队的覆灭而产生动摇,发生在战友身上的不幸将点燃他们的怒火。”
  也许是误解了对方认真的表情和语气,曼斯坦因连忙解释说:“陛下,我绝无质疑您的意思,只是阐述我对这场战斗的理解。”
  听了这话,夏树好奇地打量着对方,历史上的曼斯坦因足智多谋、眼光独到,将装甲战术运用得如火纯青,因而稳居二战十大名将之列。也不知是经验尚浅、领悟有限,还是外部环境制约了他的成长,此时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军官并没有想象中的名将风度,但这不至于让夏树小瞧对方。金子需要熔炼,璞玉需要雕琢,真正的名将必定在战火中绽放光彩。
  所以,夏树格外有耐心地解释说:“相同的战术,在睿智的指挥官手里可能是通向胜利的钥匙,在平庸的指挥官那里就有可能造成失利的结果。曼斯坦因将军,吉姆·戴维斯的军事能力跟你比起来要差了很远,他麾下的部队也没办法跟精锐的德国军队相提并论。明白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