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87

  尽管夏树已有成功大改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的范例在前,又得到了帝国掌权者寄予的浓厚期望,而且在海军部会议时摆出了非常坚定的姿态,德国皇家海军技术委员会的高级专家和优秀工程师们的反对意见依然很强烈。他们一方面担心三联装炮塔的设计能否获得成功,一方面又觉得如果四座主炮塔全部沿中轴布置,舰体长度势必拉长到170米以上,这舰身越长,侧向的受弹面积越大,遭鱼雷命中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更何况德国的造船厂从未建造过舰身超160米的战舰。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争论中,夏树据理力争:早在十年之前,德国就造出了200.1米长的威廉大帝号邮轮,以威廉、基尔、不莱梅和但泽等大型造船厂的船坞规格和目前舰用钢材的承载强度,建造出180米长的战列舰其实并不存在技术问题。至于说受弹面积,当双方舰艇的交战距离超过4000米时,舰身长度增减二十米,在对手测距仪里的大小几乎没有区别。最后一点,修长的舰身有利于提高舰艇机动性,规避鱼雷的几率应该相应提高而不是下降才对。
  听闻德国海军设计部门的多位元老级人物准备联手抵制自己的设计方案,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无意义的内部争端,夏树带着之前21艘战列舰模型和新制的第22艘德国新无畏舰模型拜会了海因里希亲王。见多识广的亲王对他的设计方案大加赞赏,他认为这种空前强大的战列舰一旦建成,必将极大地提高德国海军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两人随后一同前往皇宫,只用了短短半个小时就彻底说服了德国皇帝。有了皇帝和公海舰队司令的支持,在后来的海军部会议上,多半海军官员和将领终于投下了赞成票,自上而下的支持让夏树笑到了最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无畏”号临服役前5个月,德国海军终于怀着彷徨而忐忑的心态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今新战列舰的总设计方案刚刚确定,夏树很想留下来监督它后续的技术设计工作,确保它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参加海军学院的帆船训练舰远航。在他看来,远航不仅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磨砺,亦是锻炼自己组织和指挥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更重要的是,同船训练的学员们将在漫长的海上生活中形成紧密的战友情谊,这对自己未来在海军的发展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他们是全世界第一流的船舶工程师,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值得称赞。我毫不怀疑,等远航训练结束时,他们已经完成了无懈可击的技术设计,甚至我们的新战舰已提前摆上船台。”
  在海因里希亲王面前,夏树大方称赞了两度“败”给自己的德国海军设计师团队,毕竟自己的见识、眼界以及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是无可比拟的先天资源,而沃伦伯爵率领的海军工程师们很难跳出时代的局限性。
  “嗯哼,希望如此!”海因里希亲王在这句话里用了“我们”,再次表明了叔侄俩在德国新战列舰问题上的一致立场。
  考虑到新战列舰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提尔皮茨要求设计团队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主要设计工作,12月进行设计审定和建造竞标,以便在1907年的新年开工建造第一艘新战舰。在光荣使命的感召下,德国海军的舰艇设计师们果断放下个人意见,将全部精力扑在这个代号为“ErsatzBayern”的新战列舰项目上。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既不能给新战舰项目帮忙,也无法了解它的进展情况,其实想想还是觉得很遗憾。”夏树说,“它一定会成为德国海军历史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每一个亲身参与其中的人都有理由感到无比的骄傲。”
  “是啊,感觉我们现在的战舰与它相比,简直像是木壳船与钢甲船的差别。”第一眼看到夏树的22艘战列舰模型时,海因里希亲王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如今造舰方案既定,这番感慨自然又多了些欣慰的内容。
  “现在我们已经全力动员起来,英国人休想继续拉大他们的领先优势。”夏树婉转引向此番谈话的正题:“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我们1905至1906年造舰计划中的防护巡洋舰也滞后于最初的预期——它们本该在年初开工建造,现在才初步确定了技术方案,后天举行订造竞标,最快也要到下个月初才能开工,真担心它们的完工服役一拖再拖,影响海军的战略布局。”
  在公海舰队的现有战斗序列中,巡洋舰被视为斥候和先锋,战术意义非常重要。由于德国海军整体发展起步较晚,争夺海外殖民地又必须以海军实力为后盾,德国人只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战列舰,而随着勃兰登堡级、凯撒·腓特烈三世级、维切尔斯巴赫级、布伦瑞克级这些性能较好的战列舰(铁甲舰)建成服役,德国海军的世界排名一度攀升至第三,但他们的巡洋舰特别是小型巡洋舰,规模、质量与英法美等海军强国仍有相当明显的差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有增无减。在德国海军的1904至1905、1905至1906年两期造舰计划中,巡洋舰仅有7艘,即一艘装甲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和两艘布雷巡洋舰,而且至1906年夏天,已开工的仅有两艘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该级前两艘属于1903至1904年造舰计划)和两艘鹦鹉螺级布雷巡洋舰。相比于正在火热建造中的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这些数字着实让人无奈。
  “在不影响主力舰设计建造的前提下,新巡洋舰当然是越早服役越好。以3600吨的规定排水量,一艘用作主力舰队侦察,一艘用于殖民地巡航,最终也就是在柯尼斯堡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放大。在它们入役之前,就继续以瞪羚级、不莱梅级和柯尼斯堡级执行这些任务吧!”
  海因里希亲王稍嫌随意的回答代表了目前德国海军高层对巡洋舰的忽视,在这一方面,老牌海洋霸主英国显然做得更好,他们的造舰计划兼顾不同舰种,就连尚未凸显作用的潜艇也有相当的投入——迄今德国海军还仅有两艘试验性潜艇列入现役,而英国皇家海军已拥有20多艘潜艇,且率先开工建造了使用柴油机的500吨级双壳潜艇。这些鲜明的差距,恐怕也是冯·沃伦伯爵任内留给后人的一大遗憾和隐忧。
第51章
飞翔的德累斯顿(上)
  两天后,决定德国海军3600吨级巡洋舰建造方案的会议,在德国皇家海军技术发展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召开。以德国海军目前的造舰模式,装甲巡洋舰以上的大中型舰艇由海军设计部门制定全套技术方案,概算出建造所需的经费预算,然后根据国内各船厂船坞、设备和工期安排情况确定建造任务,船厂接受任务后即按照海军部的要求开工建造。防护巡洋舰及以下的小型舰艇,通常由海军技术委员会确定性能指标,向国内具备建造条件的船厂发出竞标邀请,有意竞标的船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设计方案,其设计性能不得低于竞标邀请注明的要求,经技术委员会评定后决定建造方案——夏树的弗里德里希船厂即是以这样的方式拿到了1903级单座高速鱼雷艇、1905级双座高速鱼雷艇和部分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的建造合同。
  仅仅两年以前,拥有百年历史的弗里德里希皇家船舶造修厂还不具备建造全钢甲巡洋舰的能力,经过耗资超过5000万帝国马克,折合约250万英镑的扩建升级,该船厂一跃成为雇工逾千的大中型造船厂,不但巩固和扩大了他们在鱼雷艇领域的技术优势,还成为德国第三家拥有潜艇建造能力的船厂,并通过为德、俄以及瑞典海军维修巡洋舰积累了充足的经验。经德国皇家海军技术发展委员会认定,弗里德里希船厂已具备建造5000吨级现代化巡洋舰的能力,因而获得了此次参与3600吨级巡洋舰建造竞标的资格。鉴于竞争对手一个个实力雄厚,且都有过建造全钢甲巡洋舰的成功经验,夏树在学业和新战列舰设计之余挤出时间,带领船厂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定案,目标直指两艘新巡洋舰中针对殖民地巡航任务订造的“箭”号代舰,也即是未来的“埃姆登”号!
  在皇家海军技术发展委员会办公处的宾客休息室,夏树静静坐在靠窗的角落,听威泽尔大叔低声介绍这个房间里的其他人——来自基尔海军、汉堡伏尔铿、汉堡布洛姆·福斯、但泽硕效、不莱梅威悉等船厂的运营代表和舰艇工程师。他们的名字虽不为外人所知,在业界内却是如雷贯耳。近十年来,不莱梅的威悉造船厂无疑是德国巡洋舰设计建造领域的领军者,共有5艘2600吨级的瞪羚级和3艘3300吨级的不莱梅级从他们的船坞驶向大海,其次是汉堡的伏尔铿和但泽的硕效,他们均获得了柯尼斯堡级巡洋舰的建造订单,因而此次竞标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设计很难摆脱既有套路,这正是夏树和弗里德里希船厂的最大突破点。
  在位于二楼的会议室里,德国皇家海军技术发展委员会的成员们正对各船厂提交的设计方案作最后的评定。沃伦伯爵刚刚退休,海军技术委员会主席、海军造舰总监、海军法案首席顾问这三个重要职务同时空缺,在它们分别由技术委员会、海军部和国会确定新人选之前,德皇委派海军上将、亲王海因里希暂时负责舰艇订造工作,国会另派代表担当临时监督。
  对于楼上会议室内的讨论情况,楼下等候的船厂代表们无从知晓。除了个别年纪较轻的工程师,其余人显然都是久经考验的,他们一个个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或彼此攀谈闲聊,或坐在位置上读书看报。夏树虽是第一次参加巡洋舰项目的竞标,之前角逐鱼雷艇订单也已数次经历这样的场合,他的目光不断在那些睿智气质外露或内敛的人身上游移,这些可都是德国最好的巡洋舰工程师——他们的前瞻性和胆识、魄力未必有夏树的一半,但夏树不可能事必躬亲地处理每一个细节,最理想的状态是他确定总体造舰方案,由高素质的工程师将方案展开,最终将夏树的设想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转化为舰艇实体。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候,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终于出现在了休息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张对折的文件纸。他往休息室里扫了一眼,船厂代表们纷纷起身。
  “布洛姆·福斯船厂!”
  第一家入围船厂的名字从工作人员口中蹦出来时,除了布洛姆·福斯那两位神情振奋的代表,其余人骤然紧张起来。在报出第二个名字之前,这位工作人员抬头往夏树这边看了一眼。
  “弗里德里希船厂!”
  夏树听到威泽尔大叔长舒了一口气,此次3600吨级巡洋舰的预算造价是单艘650万马克,相当于60艘“雷电”或45艘“雷霆”,造舰利润只是潜在收益中的一项,按照德国海军的修正法案,未来十年将建造30艘轻巡洋舰,加上其他欧洲国家对轻巡洋舰的建造需求,成功的开端必然会给弗里德里希船厂带来相当大的发展机遇。
  工作人员折起文件纸,以例行公事的语气说:“请刚刚提到的两家船厂代表随我来。”
  在同行们的羡慕目光中,两家船厂的四位代表走出休息室,他们各有一人提了公文包,里面装着他们赖以击败竞争对手的设计方案。在他们离开之后,其余船厂代表失望地坐了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希望。巡洋舰毕竟不像是普通驳船、拖轮,工程周期往往超过20个月,涉及海军部署乃至国家战略,建造方案的审定严格而谨慎,初步入围的这两家船厂未必就是最终的承建商,他们的代表还将接受技术委员会的当面质询,若是无法征得多数委员的认同,他们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提交修改方案,如果还不能得到委员会认可,他们就将失去这次机会。
  到了会议室门口,工作人员让布洛姆·福斯造船厂的两位代表先行进入,夏树和威泽尔大叔在门前等候。对于这间会议室,夏树一点不会陌生,在这里,他曾用高超的鱼雷艇设计征服过挑剔的委员们,亦因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方案引致激烈争议。他熟悉这里咖啡浓香、雪茄烟焦、男士香水以及木质地板桌椅气味混杂的特殊环境,熟悉技术委员们的思维方式,甚至熟悉各种摆设的固有位置……
  尽管只隔了一扇木门,夏树却没办法窥听里面的人在说些什么,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心中的忐忑情绪悄然增加。此番3600吨级巡洋舰建造方案虽由自己的亲叔叔海因里希亲王负责,两天前又借沃伦伯爵授勋及退休仪式的机会打了招呼,但以德国人一板一眼的处事风格,指望他大开后门并不现实,而以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的实力,同时开工建造两条轻巡洋舰没有任何问题。
  足有二十多分钟,会议室的门才从里面打开,布洛姆·福斯的两位代表情绪显然很不错,他们带着礼貌的微笑向夏树欠身致意,夏树朝他们微微点头,然后整理心情,昂首阔步地走了进去。
  15名技术委员,1名国会代表,再加上主持会议的海因里希亲王,这17个年龄基本上超出夏树两倍多的先生们正襟危坐于靠窗一侧,齐齐注视着从门外走来的企业代表,面对常人,这样的气势足以形成主导地位,但夏树一进来,这种阵势的威力顿时锐减大半——委员们显然对“霍亨索伦天才”在装甲巡洋舰和新战列舰设计讨论中的霸道表现记忆犹新。
  “欢迎两位!”海因里希亲王语态轻松,他微微向左转头:“上校,还是从你这里开始吧!”
  坐在亲王左手边的是海军首席设计师布鲁克纳,他点了点头,颇为客气地说道:“尊敬的约阿希姆王子殿下,在我评价您的作品之前,我需要代表在座的委员们做一个小的声明:我们的评价完全是处于技术角度,并不针对任何个人,而我们也将尽量避免主观意见的影响,力争做出公允公正的评判。”
  夏树笑了,笑得很是淡然。好吧,这群家伙今天总算逮到了一个“公报私仇”的机会,纵使他们不敢在原则问题上为难自己,今天这一关想要顺利通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52章
飞翔的德累斯顿(下)
  “先生们?”
  布鲁克纳上校向在座的众委员们扫了一眼,像是通知大家子弹上膛、准备开火。
  率先对弗里德里希船厂竞标方案提出疑问的,是海军武器专家古德萨。按照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性能指标,新巡洋舰应至少装备10门105毫米舰炮和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弗里德里希船厂提交的设计方案是三座双联装的150毫米炮——技术委员会原以不匹配竞标要求为由将其退回,但夏树抓住“至少”这个词做文章,坚持6门150毫米舰炮在威力射程等方面均超过10门105毫米舰炮,慑于他的皇室背景和海军高层的偏爱,技术委员会勉强接受了这一解释。
  “全封闭炮塔能够为炮手提供良好的防御,垂直供弹通道兼具防护和效率,它们已是目前各国大中型舰艇的标准设计,但是请注意,是大中型舰艇。对于一艘排水量不足4000吨的轻装巡洋舰来说,这种严密的防护设计就像是让弓箭手穿上骑兵的胸甲,好看,却没有很实在的益处。而且,六门150毫米口径的舰炮整体火力并不比十门105毫米炮强出多少,灵活性和抗损毁能力有所不及,造价却要高出30%以上。”
  威廉·古德萨刚满50岁,是首屈一指的枪炮构造和弹道学专家,他曾服役于陆军炮兵部队,但因为是农民出身,直到35岁还是个炮兵少尉。他勤奋好学,先后考入德国皇家炮兵工科学院和慕尼黑工业大学,42岁成为工程博士,当年转入海军部门,短短8年就从尉官迈入了将官行列,还三度获得荣誉勋章——这在六成将军出自贵族家庭的德国陆军简直不敢想象,而在德国海军,拥有贵族血统的将领仅仅占到了百分之五。
  在夏树的印象中,古德萨是个忠厚朴实之人,今天这番话仍不失他的耿直本色。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他确实难以揣测若干年后的海战会是怎以怎样的形式展开,德国海军的外遣舰艇又会处于怎样的孤立境遇。这两艘行将定案的小型巡洋舰即是历史上的德累斯顿级,其二号舰“埃姆登”号堪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上孤胆英雄。在英日俄等国诸多舰艇的围堵追缴下创下了拦截协约国商船23艘、击沉协约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一艘的惊人战绩,并以不曾杀害一名俘虏而获得了敌人的尊敬,最终在一场光荣的战斗中被更为强大的英国巡洋舰击败。
  以穿越者的优越眼光,夏树娓娓叙道:“尊敬的古德萨将军,您的形容很贴切,给小型巡洋舰装全封闭炮塔确实给人以多余之感,但是正如我一贯的倡议,我们设计建造一艘军舰应有前瞻性,应当为军舰的使用者也即是我们勇敢忠诚的海军官兵作尽可能充分的考虑。实际上,我的着眼点是七到八年后的海战,那时候交战国的殖民地巡洋舰已普遍具有四五千吨的排水量,装备至少150毫米口径的舰炮,数量可能像我们现在装备105毫米炮一样多,由于两种口径的火炮在射程上相差很远,敌人甚至不必考虑防护问题,直接拉开交战距离,利用射程优势不费力地干掉我们的巡洋舰。七到八年,先生们,除去建造所需的时间,这两艘德国巡洋舰还只有六年左右的舰龄,难道它们不应该活跃于一线,在波罗的海、北海甚至更遥远的殖民地海域捍卫德意志的权益吗?”
  “前瞻性”,一个非常有内涵的词,在德国皇家海军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们眼里已经成为了最可憎的理由。谁能跟一个公认的天才去争辩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这家伙还屡次抓住了关键机会,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他那无比优越的前瞻性!
  古德萨一击而退,接过“战旗”的是海军鱼雷专家冈瑟。坎普中校,他的质疑指向夏树设计方案中异于常规的水上鱼雷发射管——将这种武器露天配置容易在炮战中引发殉爆,而置于水下则可以大大减少这类顾虑。
  “我必须承认,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的设计。”夏树以坦诚的语气回应说,“好处是巡洋舰发射鱼雷时无须正面朝向目标,在敌人不清楚这种配置的情况下,战斗中能够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坏处是它确实容易在炮战中受到影响,糟糕的殉爆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同时也失去了发射时的隐蔽性。”蓄着大山羊胡的坎普中校对水上鱼雷发射管的坏处作出了额外补充。
  “其实气泡的存在使得我们通常提到的隐蔽性失去了最大的意义。”夏树辩驳道,“艏部安装水下鱼雷发射管将造成一定的航行阻力,这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基于两面存在的各项因素,我还是倾向于将鱼雷发射管配置在非要害位置的甲板上。”
  坎普中校表示将保留自己的意见,而在接下来的质询中,精通动力工程、电气设备、光学器械的技术委员依次出招。不论他们采取何种战术,夏树均沉着冷静地一一化解,会议的气氛始终保持在相对适宜的热度。
  “那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布鲁克纳上校以低沉的口吻缓缓说道,“鄙人想请教殿下,作为弗里德里希皇家船厂的经营者和总设计师,您觉得一家从未建造过现代化巡洋舰的船厂,相对其他大型船厂有什么优势可言?”
  人才、技术、设备、资金,这些直接关系到造舰质量的条件各大船厂只强不弱,夏树巧妙避开了“陷阱”,他给了威泽尔一个眼神,大叔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掏出一份薄薄的文件。在将它展示给委员们观阅之前,夏树仿照布鲁克纳开场时的语气提醒这些先生们,他们即将看到的内容属于别国机密,每个人必须严守口风,除非关系到本国的国家利益,否则不得对任何人泄漏哪怕一个字。
  委员们应允之后,夏树将这份并不属于德国海军的军舰线图展开,并随之介绍说:“这是瑞典海军处于舾装阶段的新型巡洋舰,设计排水量4300吨,装备四座双联装152毫米主炮和14门57毫米速射炮,设计航速21.5节,续航力8000海里,另可搭载100枚水雷。除了航速略有不及,其主要性能均明显优于各国的同级别巡洋舰。此前我们做了几次模拟,在不同的海战环境下,两艘柯尼斯堡级才能勉强与这艘瑞典巡洋舰抗衡,而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是,英国人也准备建造这样的强火力巡洋舰。”
  一次突然拿出设计方案,一次搬来战舰模型,夏树早先的两声唿哨给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和一些海军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秘密武器的亮相方式虽然中规中矩,但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搞来的外国战舰设计资料给他们带来的惊讶有增无减。
  抢在委员们反驳之前,夏树采取了鲜明的进攻姿态:“当然了,我们可以自我安慰地说,德国巡洋舰既不需要像英国海军那样保护漫长的海上交通线,又不必像瑞典海军那样顽守领海,若只是恫吓殖民地的土著或者袭击敌人的商船,类似柯尼斯堡级巡洋舰的配置已绰绰有余,一旦碰上具有同等航速的英国巡洋舰,我们打不过就勇敢的就地自沉吧!”
  如今的瑞典早已不是三十年战争时期那个盛极一时的北欧霸主,但它仍拥有较强的国防工业,尤其在造船和枪炮领域保持着先进水平,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炸药大王诺贝尔创立的福博斯公司。凭借该公司生产的优质钢铁和火炮,瑞典得以依靠自身力量建造巡洋舰级别的战斗舰艇——在正式服役并亮相公众之前,这艘新巡洋舰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德国海军紧盯主流海军强国的步伐,很少关注瑞典海军的举动,俄国海军惨败之后,他们进一步削减东海舰队(也即是德国的波罗的海舰队)以增强公海舰队实力。因此,在座的技术委员和海军官员都对夏树提供的这份技术资料感到十足的陌生与好奇,待他们细细研究了瑞典新巡洋舰的技术结构,便不得不承认,两艘3400吨级的柯尼斯堡级确实很难打过一艘4300吨级的瑞典巡洋舰。
  在气势上占据了上风,夏树进一步辩述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十年,动力机械的进步将让舰艇航速向前迈进一大步,也就是说,几年后的4000吨级巡洋舰既可以拥有我们眼前这级瑞典巡洋舰的强大火力,又具备较高的航速和防御性能,而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现在开工建造的舰艇也无法在航速上占有优势。要想在情况难料的海战中保持赢面,就必须有上一些大胆而又合理的设想。”
  罢了,夏树傲然宣称:“我们弗里德里希船厂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这种合理的前瞻性,并且能将它付诸实际。”
  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们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海因里希亲王亦侧头同布鲁克纳耳语了好几分钟,等他们最终安静下来,亲王以满含认可之意的目光看着夏树:“弗里德里希船厂赢得了‘箭’号殖民地型巡洋舰的建造订单,在满足订造性能的前提下,你们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希望两年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一艘完美无缺的3600吨级巡洋舰。”
  夏树面露自信微笑:“我们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第53章
扬帆起航
  汽笛,海鸥,铃叮,人语,这是清晨的基尔码头,安详、宁和,秩序井然。那艘使用风帆混合动力的平甲板轻巡洋舰——从1887年就开始担当海军巡演见的“夏洛特”号,已载满食物、淡水、药品等远航必备物资和331名来自基尔海军学院的年轻学员。这些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的德国青年们即将成为德国皇家海军军官,而在这之前,他们还需接受最后一项考验——以最传统的方式与喜怒无常的大海打交道,从严酷的大自然身上领会坚韧、勇敢、耐心、团结的真正意义。
  在随船牧师的带领下,一些虔诚的军官和学员在甲板上做启航前的祈祷,另一些人则在船舷眼巴巴地望着码头上的送别者。这些送别者既有衣装得体的中老年夫妇,也有亭亭玉立的女孩。此别将是漫长的分离,他们彼此依依不舍,两边都能找到默默拭泪的身影。在靠近船尾的位置,夏树和克里斯蒂安,穿着很普通的白色水手服,一言不发地等待着出航。父母和家人的饯别情意书写于锦帛之上,对此他们早就习以为常,在亲情这一方面,两位身份高贵的王子级人物俨然属于“贫穷者”。好在夏树领导的弗里德里希船厂刚刚拿到了德国轻巡洋舰订单,而克里斯蒂安也收到了露易丝公主的近照,总算在远航之前获得了一份安慰奖。
  叮叮叮……
  大副无情地敲响了小钟,军令官卯足了劲,用堪比男高音歌唱家的嗓音喊道:“起锚,解缆,撤板,升帆!”
  听到军令官的口号,学员们纷纷跑向自己的岗位。3288吨的“夏洛特”号总共搭载了376名乘员。除舰长、大副、军令官、枪炮长、航海官、水手长和随军牧师之外,其余皆是没有实际航海经验的海军学员。为了保证帆船的正常运行,舰长对学员们进行了初步分配,一些人暂时充当见习军官,航行训练中再根据学员们的表现逐步调整角色,直至稳定下来。按照以往的惯例,学员们在训练舰上的表现将成为海军部评估其特点、能力的重要依据。
  以夏树的能力,在航海训练期间担当学员见习军官本应没有任何悬念,但一个星期的停靠训练,他有四天时间告假外出,直到巡洋舰竞标尘埃落定才匆匆归来。由于还要负责普通新兵的航海训练,“夏洛特”号上的军官们并不参加基尔海军学院的日常课程。夏树虽然拥有霍亨索伦天才、基尔海军学院“史上最优学员”等赫赫威名,可德国人的刻板和固执也是出了名的,军官们主要还是看学员们在靠岸训练期间的表现来决定分工。仅有的三天时间里,夏树一如既往的勤奋务实,怎奈学霸们已用卖力的表现征服了军官们,自己最终只得到一个候补水手长的职务。
  在一艘军舰上,水手长通常是在大副的领导下安排水手们的日常工作,包括清洗甲板、设备维护和日夜值班,但这里的候补水手长并不是在水手长离岗时顶替其职务——那是轮值水手长的角色,所谓“候补”,就是从学员中挑选出的轮值水手长被证明无法胜任工作,或是由于生病等原因无法履行职责时,才能由候补接替。如果轮值水手长一帆风顺地从启程干到归航,那么夏树只有全程旁观的份。
  风光无限的普鲁士王子竟然没能获得“首发位置”,这表面上让人倍感惊讶,其实在基尔海军学院,他头号学霸的地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优势。进入海军学院的头半年,夏树凭着先期积累的知识技能和刻苦努力取得了漂亮的开门红,在基础训练阶段赢得了的荣誉,而后期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渐增,他的既有优势已不像之前那样明显,又分出颇多精力处理其他事情,一骑绝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在德国海军的最高学府,头脑聪明又勤勉刻苦的家伙可不少,1904年入学的学员当中,每门课程都能达到优等成绩的“全优生”共有7个,单项课程有突出表现的“优绩生”多达二十余人,总体表现优良的就更多了。而且,专注学业的学员多半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纵使有心,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兴趣爱好也让他们很难与贵族公子哥玩到一块,年轻气盛的他们也不愿让人觉得自己攀权附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社会阶层式的群体——这种状况在基尔海军历届学员中都有存在,只不过此届因为夏树的影响力而形成了“第三群体”。这类学员既有贵族也有平民,他们或因友爱协会的活动被约阿希姆王子的宽厚仁爱折服,或因他组织的足球赛事而结下友谊,还有的是为他绚丽夺目的才华而五体投地,当然也有溜须拍马、巴结营私之徒,他们无条件地团结在王子的周围,对他的号召一呼百应,所以被学员们称为“王子帮”。
  自由傲慢、不服拘束的贵族派,质朴勤勉、低调自强的平民派,唯普鲁士王子约阿希姆马首是瞻的王子帮,这三类学员平常各安其位、秋毫无犯,也从未旗帜鲜明地组织起来,但这种关系将贯穿他们日后的海军职业生涯,而这种趋势正是从航海训练开始显现……
  起锚解缆之后,“夏洛特”号不像普通蒸汽轮机那样可以自行离开码头。每当舰长发出指令,个头不高的军令官便会用他那堪比扩音喇叭的大嗓门招呼学员:
  “升起前帆,注意帆索,当心缠绕桅杆!”
  “前帆风足,收紧控帆索!”
  “打开转帆索,后桅纵帆伸出右舷,注意舷外,轮舵左转!”
  一时间,甲板到处都是绳索张弛和摩擦木杆的声响,这样的情形在机械化的船只上已近乎绝迹。
  在三角前帆和后桅纵帆的作用下,恐龙般原始而笨拙的帆船缓缓驶出码头。在船尾后方,那些挥手告别的面孔渐渐模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