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387

  无视夏树的好奇目光,艾伯特跟他的兄长低声耳语,就在夏树以为自己将会从英国王储这里获知内情时,首相博纳·劳带着一脸犹豫的表情走到殿下们跟前。
  “各位殿下,据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德国将与日本缔结正式停战协定。”
  言罢,博纳·劳直面夏树,似乎是想从他这里了解些内幕消息。
  两位英国王子也都转头看着夏树。
  在这之前,夏树确实知道处在战争状态下的德国与日本正就停战问题进行外交谈判,但他所了解的情况仅限于日本派了一支高级别的代表团来到德国,借此展示他们对于寻求和平的诚意,至于双方谈判的细节及条款,夏树并不知晓,因为德国方面既没有让爱尔兰参与进来的意思,保密工作也做得很牢靠。
  如果德国与日本将要缔结停战协定的消息属实,那么,双方在谈判桌上达成一致的速度确实让人惊讶。
  大战期间,日本趁德国无力东顾,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德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和保护领地,西萨摩亚、德属新几内亚、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以及青岛相继升起了旭日旗,而且青岛一战,五百多名德军官兵伤亡失踪,四千多人沦为日军俘虏,这一笔账算起来可不是小数字。英国与同盟国阵营举行停战会谈期间,夏树曾就如何对待日本的问题与威廉皇储进行过交流,据皇储透露,威廉二世发誓要让背后捅刀子的日本人付出沉重代价,以德国皇帝的性格,这件事可不会轻易罢休。如今英法早已退出战争行列,沙俄帝国在欧洲战场只剩招架之力,德国人自然不担心国力尚弱的小日本会掀起大风浪来。日本能够让心高气傲的德国政府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肯定是咬牙下了血本的。日本曾在十年之前大败沙俄,按说对欧洲军队并不发怵,他们如此迫切地谋求停战,惧怕德国报复估计是其次的,名正言顺地退出协约国阵营,转而向虚弱不堪的沙俄帝国以及北洋政府治下内忧外患的中国开刀才是首要目的——日本的险恶用心,深谙历史轨迹而且深深憎恶这个野心国家的夏树一眼就能看穿。
  “这似乎没什么值得庆祝的。”夏树对博纳·劳,也是对两位英国王子,如是说道。
  博纳·劳给出一副恍然大悟的反应:“噢,爱尔兰从未对日本宣战,这是个很明智的决定,跟远在地球那一端的国家为敌就像老虎跟鲨鱼斗气。”
  夏树平静回应道:“如今的爱尔兰充其量是一只哺乳期的小猫,日本倒确实像是一条牙尖齿利、野心勃勃的鲨鱼,跟他们打交道千万要小心。”
  英国首相耸了耸肩:“英国和日本已经自然解除了军事盟友关系,而且按照伦敦停战条约,英国在亚洲东南部的多数殖民或保护领地都要移交给德国,殿下的提醒应该送给德国皇帝和他的外交官们。”
  这句酸溜溜的话让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好在对于既成的事实,爱德华王子展现出了英国储君的风度与胸怀,他没有纠结于苛刻的伦敦停战条约,而是就事论事道:“我个人觉得日本是个很奇怪的国家,他们可以毫不留情地攻击自己曾经的宗主国,可以胆大妄为地挑战欧洲传统军事强国,而且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发动的这两场战争都在并不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从这点来讲,日本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
  为了纠正爱德华王子的错误认知,夏树直言不讳地说:“从某些方面看,日本的精神品格确实值得尊敬,但站在文明社会和人道主义的角度,他们一再屠杀无辜平民的行为简直就是反人类的恶魔。”
  见夏树如此义愤填膺,爱德华王子很是好奇的反问说:“可是殿下,哪一场战争又能够避免平民的死伤呢?”
  “无法避免的死伤跟肆意制造的惨剧完全是两码事。”夏树辩驳道,“在日俄战争期间,整个旅顺因为日本军队不受约束的抢劫、屠杀和强暴,全城平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军人只有几十人得以幸免,这个血腥黑暗的例证在多位欧美记者的笔下都有叙述,而且,日本军队制造的这种骇人听闻的惨剧可绝不止这一次。”
  爱德华王子皱皱眉头:“确实。可是卢万的灾难又该如何评价呢?”
  言外之意,制造了卢万惨剧的德国军队是否也该被称为“反人类的恶魔”?
  夏树顿时语塞,一年之前,德军纵火焚烧了比利时的卢万城,破坏了大量的珍贵建筑,并且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伤,这种行为虽然没有旅顺屠杀那么惨绝人寰,却是发生在欧洲人的眼皮底下。要说对文明秩序的挑战,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在大战爆发之前的许多年,德国人一直公开声言他们应该领导世界,那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德国醉心于统治世界的想法是孩子气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感情冲动,除了政治家之外,很少有人把德国的叫嚣当回事。战争伊始,人们对德国践踏中立的侵略行径感到愤慨,也还没有上升到仇视的高度,可以说是卢万的烈火改变了一切——以遭到比利时平民袭击为由,占领卢万的德国军队针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展开了报复行动,纵火、抢劫连同对平民的枪杀持续了六天,这一暴行让德皇和他的军队成为了邪恶的代名词。在那之后,英、法、俄三国政府签订了伦敦条约,三国承担起“在当前这场战争中不得单独媾和”的责任,将这场战争的意义推到了正义打败邪恶的高度。然而,条约的约束作用在国家存亡的大局面前只是一张纸,法国和英国都在无力为战的情况下退出战争,伦敦条约最终被伦敦停战条约给彻底粉碎……
  “它们确实都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引人深省的反面案例。”夏树艰难地承认说,“越是现代化的军队,越不能放松道德的制约,否则跟恶魔无异。”
  对夏树此时表现出的坦诚与直白,两位英国王子以及首相博纳·劳都颇感意外。
  夏树当然不能在英国人面前过分诋毁爱尔兰王国的头号盟友,何况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德国军队的一员,他继而说道:“诚然,德国军队确实有那么一些干了混账事的混账人,但是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军官和士兵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文明素养,毕竟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知道是什么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关于这一点,战争期间被扣押在德军战俘营里的英国军人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大战时期,前后共有十多万英军官兵被德国及其盟友俘获,尽管他们并没有享受到意大利式的待遇,除了极少数因伤重或患恶疾死去的,至少大多数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即便是在爱尔兰,在夏树的刻意约束下,缴械投降的英军部队并没有受到恶意虐待,这些人基本上都活着回到了英国。
  英国王室和军政高层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在他们眼里,这还不足以洗刷德军邪恶黑暗的形象,日本军队留给他们的印象则远不如夏树评述的那样低劣。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日本由一个落后的亚洲国家刚刚登上了由文明国家所组成的列强舞台,他们努力想表现得比欧美人更加文明,更加绅士。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他们刻意收敛了骨子里的暴虐,在攻入北京城的八国联军中,日军的军纪是最好的,而日俄战争中,日军对俘获的俄军战俘和家属都给予了优待,后来在青岛俘虏的德奥官兵,日本人仍然表现得非常人道。
  在历史上,日军心态的剧变源于华盛顿海军军备协定的签署,那次世界各国列强的军事分赃会议,把留给日本海军的舰艇配额只有欧美强国的一个零头,日本原以为自己早就是跻身先进强国之林,没想到在确认世界秩序的时候还是被视为一个二流国家,这次事件的影响加上日本国内的经济恶化,导致日本迅速滑向军国主义,变得不遵守游戏规则,军队中也常常发生下克上现象。从20年代末的干涉苏俄的西伯利亚之战开始,日军变得异常残忍,而后侵略中国,扫荡东南亚,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以及巴丹行军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暴行。
  正义与邪恶,有的是一念之间的抉择,有的却是藏在灵魂中的本质,短时间可以妥善伪装,长久必然露出真面目。
第18章
思考人生
  经过了两天的狩猎之行,夏树再次回到了古朴而恢弘的温莎城堡,按照双方协定的行程安排,他还将在英国呆上两日,参加英国上流贵族的一些活动。大战爆发以前,英国处在无比强盛的巅峰期,政治外交影响力冠绝欧洲,英国王室俨然成为了整个欧洲王室大家庭的领袖,涉及王公贵族血统地位的事务,能否得到英国王室的认可显得尤为重要。大战的结果固然让英国的威望一落千丈,但英国王室在传统领域的影响力并没有衰减到被霍亨索伦或者哈布斯堡取代的程度。如今英国王室以应有的规格款待爱尔兰王位候选人,无疑是对他统治爱尔兰的认可,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在欧洲上流阶层却是一个显目的风向标。
  晚些时候,为爱尔兰效力的德籍情报官布赫林根给夏树带来了有关德日停战条约的消息。这事与目前的爱尔兰几乎没有什么干系,可如果是攸关夏树安危的情报,晚一步送达就可能造成非同小可的恶果。夏树成为爱尔兰王位候选人而正式脱离德国海军之前,德国海军的情报工作曾在他的推动下进步迅速,德国公海舰队连战连捷,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对英情报战线的战果。就算没有今天的警醒,夏树下一步也肯定会加大对爱尔兰情报部门的投入。
  不过,很多工作都是从头开始,处处需要资金经费不说,可靠的事情必须要交给可靠的人来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绝不是高薪聘请就能够到位的。在夏树眼里,布赫林根这位同样毕业于基尔海军学院的学长有成为情报界大能的聪明才智,并乐于为自己效力,可是他骨子里仍是一个正统的德国人,有损德国利益的事情他不仅不会去做,还可能做出反噬的举动,这就使得夏树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支配此人。
  布赫林根带来了有关停战条约的详细内幕,包括双方达成一致的主要条款。这些内容英国人很可能已经通过他们的情报渠道获得了,而之前英国首相博纳·劳故意装出仅知表皮的样子,想来是试着从夏树这里套些话,再者,他们也没必要将自己苦心获得的信息拿出来跟这样一个亦敌亦友的人共享。
  即将签署的德日停战条约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日本将大战期间侵占的德国殖民领地全数归还德国,双方借此划定了各自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日本的军事扩张被限定在了东亚、东北亚以及中太平洋、北太平洋地区,这之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条款,那就是允许日本以经济方式参与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开发,这可是日本和英国缔结军事同盟的蜜月期都未曾得到过的优厚条件。
  除了德日停战,布赫林根还把欧洲各国最近两天发生的大小事件向夏树做了简单的口头汇报。最引人关注的依然是东欧战局,在德军付出较大代价攻占里加湾之后,俄军战线继续节节败退,据传俄国政府已向沙皇建言,以割让立陶宛和乌克兰为代价换取同盟国停战,但军队统帅尼古拉大公坚决反对,他认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队并不比一百年多前以法国为首的攻俄联军强大,只要把战争拖到冬天,进入俄境的敌军就会遭遇1812年的惨败,届时俄国不仅不需要割让一寸土地,还能够一举反攻进入德奥,迫使同盟国割地赔款。由于英国政府在暗地里支持俄国内部的主战派,希望借助东欧战线消耗德国的实力,性格忧郁的尼古拉二世继续保持着消声状态,由此看来,俄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事近期还将持续下去。
  俄国军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随着东欧战线的不断前移,大多数欧洲人已经感觉离战争越来越远了,特别是在德国,军队的第一批复员将士已经满载荣誉回到了家乡,国内的社会秩序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状态,各大军工企业以及专营废铁回收的工厂忙得不亦乐乎,带动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工业和金融巨头前期已经派出代表团或者考察团跟随军政人员前去接收新殖民地,随着各种利好消息的陆续传回,德国各界无不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威廉二世及霍亨索伦皇族的声望亦是水涨船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帝国海军元勋提尔皮茨重新回到了显目位置,他主导的大海军计划将以第四次海军扩建法案的形式推行,虽然方案的内容还在酝酿阶段,各种揣测已是满天飞,有的贴近实际,有的离谱夸张,但不管怎样,德国应对美英军事合作而启动新一轮海军扩张已经势在必行,如此一来,从英国接收的赔偿舰就更不可能受到重用了。
  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丰厚家底被德国海军砸了个稀烂,停战之际,建造于20世纪的大型舰艇仅有7艘幸存,包括从法罗群岛海战中狼狈撤回的“虎”号战列巡洋舰和“科林伍德”号无畏舰,当德国的军事督察员登上英国本土时,“虎”号的修复工程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科林伍德”号也进行了百分之七十五,但它们不再有悬挂圣乔治旗纵横疆场的机会,按照伦敦停战条约的规定,舰龄不满十年的英国舰艇悉数作为战利品被同盟各国瓜分,德国抢得“虎”号在内的四十多艘舰船,最初的计划是将舰体结构完整的舰艇加以修复改造,补充到德国海军的作战序列当中,既然德国上下都对海军的新一轮扩建给予积极支持,未来几年,全新设计建造的主力舰艇将陆续服役,德国海军没必要花费大力气对防御存在薄弱一环的英国舰艇进行维修改造和技术适应,就算是“虎”号这样的超强战舰也可能被直接用来充当靶舰。以爱尔兰王位继承人身份暂行统治权的夏树即便对这些舰艇垂涎三尺,碍于伦敦停战条约的明文规定,德国不得直接或间接向爱尔兰转让一万五千吨以上的主力战舰,包括不在服役状态但具备重新服役条件的舰艇,也没办法将它们揽入怀中,但条约并没有限制爱尔兰获取这些舰艇的零部件。
  前次访问德国的时候,夏树就向德皇及海军高层提出了要求,希望获得英国舰艇上的大口径舰炮以及舰上所存弹药,名义上是用来加强爱尔兰的海防,实际还有一层更深的用意,那就是为攻克贝尔法斯特的坚固防线做战略储备。按照炮弹动能计算,一门50倍径的12英寸舰炮打出的一发高爆弹,威力相当于150发由3英寸野战炮发射的普通弹,若将射速考虑在内,一门12英寸舰炮在战场上的威慑力至少当得上30门3英寸野战炮,而且大口径炮弹能够摧毁野战炮无能为力的堡垒工事,能够给守军将士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战术乃至战略价值都不言而喻。
  火炮口径越大威力越猛,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它们在成本造价和技术要求上的关系却是内行看的门道。一门50倍径的12英寸舰炮光炮管就有50多吨重,制造这样的火炮需要配备许多大型和超大型设备,且对金属冶炼和锻造工艺有非常高的要求,人们要将金属原材料浇筑成为钢锭,然后锻压成型、切割铣削最终刻出膛线,中间必须反复退火,每进行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非常细致的检查,确保炮管内外没有任何裂纹。
  炮管炮身的制造费时费力,大口径火炮的弹药同样对技术条件和工艺等级有极高的要求。以爱尔兰一穷二白的工业基础,就算得到德国的全力支持,以照搬照抄的方式强行攀登科技树,想要在军事技术的某个领域达到一流水准,没有个三年五载是绝无可能的,收购现货才是实用又实惠的办法。
  送走布赫林根,夏树推开窗户,就着皎洁的月光和清爽的微风点了一支烟,静静思考着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诚然,虚位以待的爱尔兰王位是他当前奋斗的最大动力,但贝尔法斯特地区的争端不是一场不计代价的军事行动就能够解决的,能否处理好之前、之中以及之后的种种关系,既是对他能否胜任爱尔兰国王的关键考验,也决定着新生的爱尔兰王国未来将走向何方。
  烟刚抽完,房门便被轻轻敲响,夏树看了看表,这个点似乎不该有访客前来,带着些许戒心,他走到门侧:“外面是谁?”
  外面随之传来一个轻盈的声音:“是我,亚历山德拉·爱丽丝·玛丽,殿下。”
  夏树打开房门,门外只有18岁的妙龄少女一人。
  看对方一副烟视媚行、春心萌动的神情,身上穿着条轻薄的长纱裙,夏树在心里嗟叹:好吧,英王乔治五世的掌上明珠,玛丽长公主殿下,你的国仇家恨呢?你的淑女矜持呢?
  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情有可原。撇开自己的个人魅力不说,如果英国长公主与爱尔兰王位继承人搭在了一起,在王室血统上,英国爱尔兰仍是一家,未来还存在两国共一主的理论可能,即便这种复杂的王室伦理剧没有变成现实,至英国人至少又找了个聊以自慰的理由。再者有了这层姻亲关系,爱尔兰统治阶层联合德国对抗英国的意愿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强烈,政治外交层面增加了无限可能。
第19章
所谓爱情
  “公主殿下这么晚来访,是有什么急事吗?”
  夏树一边说着,一边侧身让步,将进与不进的选择权交给对方。
  尽管对方有所暗示,玛丽长公主却微微一笑,迈着优雅而轻盈的步子走进房间。
  出于礼貌,夏树关上了门,但时刻与对方保持三步以上的距离,以免发生某些尴尬的意外。
  “闷得睡不着觉,就来找殿下聊天了,应该没有打扰到殿下吧?”
  进门之后才说这话,明摆着不给夏树拒绝的机会。不过,有机会跟大英帝国的长公主私下聊天,站在夏树现在的立场上也不尽是坏事,说不定还有可能在言谈之中获取某些有价值的信息。
  “殿下能够这样想,在下深感荣幸。”
  “经过数日来的接触,大家都觉得殿下是个充满智慧而又非常有趣的人,可我与殿下的交谈总是寥寥数语,像是陌生人在跟陌生人问候,不知殿下是对我有所成见,还是在担心什么?”玛丽长公主说话的当口,目光一直在屋子里游移,似乎是在有目的地找寻一些蛛丝马迹,又像是在揣测夏树的生活习惯,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打开的窗户以及放在窗边的烟灰缸上。
  “看来殿下也有心事?”
  女人的洞察力一贯很强,这点夏树是深有所知的,他含糊其辞地回答道:“长夜漫漫,无聊地抽支烟罢了!”
  玛丽长公主回眸一笑:“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殿下应该是在思念希尔小姐吧?”
  夏树没有刻意避开对方的目光,这双眼睛说不上漂亮,但它们毕竟属于一个正值花季的姑娘,眸子里有着难能可贵的真挚与清澈,以及热辣的、无所顾忌的情感。
  一念之间,夏树咽下了本欲出口的场面话,坦率道:“是的,公主猜得没错。”
  玛丽长公主顿时瞪大了眼睛,很显然,她没料到夏树会真的承认这一点。
  看来自己那晚与夏洛特见面的情形成功误导了英国人,想到这里,夏树有些懊悔自己刚刚的冲动。
  玛丽长公主却没有生气或者嫉妒的表现,她追问说:“那么,殿下一直以来都深爱着她吗?”
  “抱歉,殿下,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有关私人感情的话题,夏树确实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回答。
  玛丽长公主在靠窗户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端直了上身,双手放在膝盖位置:“噢,看来这是殿下不太愿意细聊的话题,真可惜啊,我本来还想听殿下说说当年开飞机借走希尔小姐的传奇故事呢!”
  这家伙明明已经摆出了一副听故事的架势,还一脸的天真无辜,自己可以拒绝么?
  “那年我们都还很年轻。”夏树开口道,“英德两国关系紧张,希尔家族不希望他们的直系成员跟一个德国的王子走得太近,为了跟希尔小姐见上一面,我弄来一架飞机,不知天高地厚地闯进了希尔庄园,勇敢的希尔小姐登上了我们的飞机,然后我们就离开了英国。因为这一时的快意,结果让整个希尔家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希尔小姐在德国期间也时时想念着她的家人,所以后来又回到了英国。”
  尽管夏树讲的非常简略,当时有些小报的叙述比这详细得多,而且还加入了艺术化的表现手段,把故事变成了传奇。听完之后,玛丽长公主并没有感到失望,而是感慨道:“真羡慕你们有这样一段敢作敢为、刻骨铭心的爱情。”
  夏树微微一笑:“或早或迟,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这个不经意的表情让玛丽长公主看得如痴如醉。就长相气质而言,霍亨索伦家族的男士们历来给人们以粗野狂放的印象,光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大胡子就跟俊美无缘,年轻时候的威廉二世容貌也十分平庸,而他的皇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女公爵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却生得美丽端庄、雍容典雅,他们最小的三个王子和唯一的公主都从母亲这里继承了优良的基因,一个个五官精致、落落大方。青年时期的约阿希姆有着一张神似布拉德·皮特的英俊脸庞,一双眼眸尤其有着令人着迷的魔力,出色的外形条件配上军旅生涯锻造的刚毅气质,魅力指数远远超过了那些年龄相仿的贵族青年。
  见玛丽长公主一脸痴迷状,夏树干咳了一嗓子,转身走到桌旁:“殿下是喝杯水呢,还是喝杯水呢?”
  “嗯?”长公主以为自己听错了,哪有给出两个相同选项的选择题?
  酒不适合这样的场合,咖啡和茶喝了容易睡不着觉,夏树这里没有果汁饮品,所以剩下的就只有水这一样。他没有理会玛丽长公主的迟疑,到了一杯水递给她。
  英国长公主这才反应过来,她调皮的眨眨眼睛:“那我是该说谢谢呢,还是说谢谢呢?”
  性格开朗的女孩往往比冰山美人更招人喜欢,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好,夏树愿意跟玛丽长公主这样的女士当朋友,却不会将她们列为人生伴侣的候选对象。
  笑过之后,长公主缓缓收起笑容,有些失意地问说:“当初殿下与希尔小姐是因为国家之间的对立冲突才被迫分开的,现在英德两国已经签署了和平条约,战争的创伤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抚平,在这样的条件下,殿下还是希望跟希尔小姐重新走到一起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