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387


第138章
启程
  随着1915年新年的到来,爱尔兰的战局依然胶着如故,寒冷的天气使得双方不约而同地减少了需要长距离机动的作战行动。随着向美国订购的武器弹药陆续交付,加拿大部队以及澳新军团的到来,英国在爱尔兰的军事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爱尔兰独立武装的强力盟友,德意志帝国,通过法罗群岛战役建立起了稳固的北方交通线,德军部队和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爱尔兰独立武装控制地区。此外,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等独立运动组织领导的爱尔兰独立武装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就在圣诞节前,他们对外宣称,加入独立战线的爱尔兰战士已有百万之众。可是考虑到整个爱尔兰岛的人口才400余万,即便在大部分人支持独立的情况下,所有拿得动武器的男性全部上了战场,才有可能达到这个惊人的数字,所以这其中肯定有非常大的水分。事实上,后期加入独立大军的爱尔兰人,很多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有接受,爱尔兰独立武装也没有足够的武器分发给所有人,根据派去帮助爱尔兰人训练士兵、管理部队的德国军事顾问观察,如果不算明里暗里搞破坏、打冷枪的游击队,具备基础战力的爱尔兰独立武装人员也就20万左右,相较于武装独立开始时的规模已经有了惊人的增长!
  新年过后,身负军职的普鲁士王子们匆匆告别家人返回部队,夏树此行尤其不同以往——回到海军基地之后,他很快将动身前往爱尔兰,一旦机会成熟,便将戴上爱尔兰的王冠,成为1555年以来首位不是英王兼任的爱尔兰国王。
  尽管第5军团在新一轮攻势中只列为预备队,但以之前几场会战的惨烈程度,预备队与主攻部队的差别往往只是晚几天投入战线,而且经过己方主攻部队的反复冲击,敌方防线受到了削弱,甚至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这时候预备队顶上去,几次冲锋就有可能拿下敌军阵地,从而占得头功。因此,心里憋了口恶气的威廉皇储无心休假,他与夏树同日出发,共乘专列一并西行。
  也许是想摆脱对夏树的依赖感,也许觉得他的军事谋略在陆上并非百试百灵,又或许是顾虑到他的新身份,旅程途中,威廉皇储没有像往常那样无所顾忌地拉着他讨教作战策略,而是畅聊起了未来。因为得到了爱尔兰共和兄弟会某些实权人物的秘密承诺,以当前的形势,爱尔兰王冠基本上是德国皇室的囊中之物,威廉皇储又羡慕起夏树来。他的帝国储君地位虽然非常稳固,可霍亨索伦家族的领袖们大多比较长寿,“铁血君王”腓特烈大帝74岁安然辞世,与拿破仑同一时代的腓特烈·威廉三世69岁去世,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开国皇帝威廉一世更是活到了91岁高龄,而普鲁士的君主又鲜有提前让位的传统,威廉皇储登上帝国皇位还不知道要等到哪年。
  夏树不忍打击自己的兄长,威廉二世再有一个月就将迎来56周岁生日,对于一位君主而言,这样的年纪正值壮年,而历史上的威廉二世一直活到了1941年,那时候威廉皇储都已经59岁了。
  言及治国之道,小威廉不像提尔皮茨能够恰到好处地列出一些忠告,他泛泛其谈,从政治讲到农业,从经济说到外交,虽然不分主次,听起来有些繁杂,但是里面也不乏很有益处的经验和设想。
  想到很可能要去统治的那个国家,夏树发自内心地感慨道:“爱尔兰只是这样一个小国家,人口不到德国的十分之一,经济薄弱,农业落后,没有像样的工业,没有一块殖民地,有的只是荒草和泥炭。这个国家农民居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人们习惯了散漫、自在而又清贫的生活,嗜酒如命,要让这样一个国家像德国一样迈入先进的工业文明时代,真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听了夏树的烦恼,皇储哈哈大笑,然后反过来安慰说:“记得我们小时候有阵子偷偷崇拜过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觉得他就是战神降世,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把瑞典军队从一支落后、陈旧的武装变成了无比强大的军队,把俄国、波兰还有我们的神圣罗马帝国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来看,古斯塔夫二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他的祖父古斯塔夫一世带领瑞典人从丹麦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进而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使瑞典成为了一个强盛、富有的国家。”
  夏树以普鲁士王子身份度过的童年,有很多的时光都花在了皇室图书馆里,对欧洲各国历史了如指掌,16世纪的瑞典和此时的爱尔兰有不少相似之处,古代君主们的治国之术也确实有一些可借鉴的地方,再加上自己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预知,对前路的信心远远多过于忐忑。
  “看来我得要准备一个四十年的长远改革规划了,只是……但愿那个时候我还有耐心等爱尔兰人逐步接受文明的洗礼。”夏树打趣说道。
  小威廉咧开嘴笑了。
  皇储的专列一直将夏树送到了基尔军港,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他给了夏树一个亲切的拥抱,并且赠语道:“希望下次再见时,能够尊称你为陛下。”
  夏树挥手道别,百感交集。
  在德国公海舰队的第一母港,即将起航的舰船已经准备就绪。在法罗群岛海战中受损的德国舰艇有一多半还在进行维修,可这并不妨碍德国海军集结起一支足以完爆英国海军的远征舰队。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中,“大选帝侯”、“边境总督”、“凯撒”、“路易波特摄政王”每一艘都挨了敌方大口径主炮的直接轰击,然而它们只是进入船坞进行了一到两个星期的修理就又生龙活虎地回到海上。在英国海军实力受到不断削弱的背景下,德国凯撒级和国王级无畏舰超群的防护能力愈发体现出了高质量的战略价值。
  在法罗群岛几乎未受损伤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经过全面检修和必要的维护之后,载着休假归来、斗志昂扬的舰员们加入远征舰队——跟他们跨越大半个世界的远航相比,以爱尔兰海域为目标的所谓远征不过是在家门口的一次短途旅行。
  这个时候,施佩伯爵和他的舰员们根本不会想到,他们格外喜爱并且视为忠实伙伴的两艘装甲巡洋舰将会有怎样一段奇妙旅程,就政治影响力而言,这比他们穿过敌国海军重重封锁,由南大西洋跋涉上万海里返回本土更具非凡意义。
  由于有了法罗群岛这个战略中转站,前往爱尔兰的德军部队不必在主力舰队的直接掩护下全员编队前往,而是分批、分段地进行运送集结。1915年1月6日,由四艘无畏舰、两艘装甲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十艘大型鱼雷艇、四艘辅助舰艇组成的德国远征舰队穿过基尔运河,从易北河口直接驶入北海,然后穿过北海腹地,向西航行至英国东海岸,于1月7日下午对英格兰东北部的哈特尔浦、锡厄姆、桑德兰、南希尔兹展开炮击,并出动水上飞机轰炸了位于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兵工厂。英军遂出动飞机和鱼雷艇攻击德国舰队,在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对抗中,英国海军的反击就像是玩具木剑一样被轻易化解,而在英国海军调集更多舰艇赶往泰恩河口时,德国舰队利用掩护掩护高速遁走。
  次日中午,德国主力战舰的远程炮火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以东海岸呼啸而降,几乎一转眼的时间,位于巴克黑文的造船厂就被炸成了废墟,建造中的三艘驱逐舰变成了废铁,驻扎在福斯湾的英国舰艇倾巢而出,面对在福斯湾口列阵以待的德国舰队,赫然在列的四艘主力无畏舰让参战的英国海军官兵自知情况不妙,但他们还是向堂吉诃德一样发起了冲锋……
  德国舰队的到来立即在英国东海岸造成了影响力不亚于海啸的冲击,民众一直担心的噩梦变成了可怕的现实,而且德国海军恢复战力、汹汹来袭的速度比多数人预期的还要快。德国舰队用炮火和杀戮证明了自己的空前强大,蹂躏落后国家从不手软的英国海军突然处在了被蹂躏的位置,畏敌情绪像是瘟疫一样传播,虽然没有出现明里抗命的情况,但故意拖延、消极避战的情况比比皆是。
  无力抗争的英国人只盼着德国舰队炮击之后自行离开,然而德军即将在英国北部登陆、苏格兰分裂势力已与德国签署秘密协议的传言让英国军民乃至政府、王室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当中,联想起德皇威廉二世在新年的公开致辞中提及“历史性的迈进”,英军本土司令部很快得出了一个灾难性的结论:以法罗群岛作为踏板,德军有能力在一周之内运送五万人在苏格兰北部登陆,而英军本土防御的重心一直在东南部和南部,北部的防守十分空虚——更致命的是,德国人有可能同时从法罗群岛和法国北部向英国本土发起跨海登陆,届时英国将首尾难顾,最好的办法或是从爱尔兰紧急调回为数二十万的作战部队驰援北线。
第139章
转折或是插曲?
  当几乎整个英国都在战战兢兢的等着德国人为发动登陆进攻而作更多铺垫时,德国远征舰队悄然穿过奥克尼群岛与设得兰群岛之间的捷径,在法罗群岛海域与希佩尔指挥的北方舰队会合。按照德国人的计划,“凯撒”和“路易波特摄政王”将顶替“德弗林格”和“塞德利茨”坐镇托尔斯港,两艘完好无损的战列巡洋舰随同“大选帝侯”、“边境总督”护送运兵船团前往爱尔兰。这一次将有八千多名德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弹药物资从法罗群岛转往爱尔兰,并将需要较长时间治疗的德军伤员接回,一增一减,岛上的德军兵力将达到两万一千人,这在爱尔兰人的“百万大军”面前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若是没有这批外援,爱尔兰人的独立战争会打得多艰难,每一个有眼界、有头脑的爱尔兰领导者都应该心知肚明。
  可是就在德国远征舰队驶离法罗群岛海域时,从爱尔兰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在重新夺回科克港之后,自由爱尔兰临时政府宣布建国,新的国家称为爱尔兰共和国,采取民主共和体制!
  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
  原本满怀憧憬的夏树听到这个消息狠狠吃了一惊,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诱人的爱尔兰王冠一直都只是个设想,它是爱尔兰兄弟会的部分成员为谋求德国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立下的密约,这些人并非绝对的掌权派,何况在爱尔兰兄弟会之外,还有二十多个政党团体加入爱尔兰独立战争,他们手里掌握着数量不等的武装部队,拥有或大或小的实际控制区。
  历史的经验表明,往往胜利果实还没成熟,贪婪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争权夺利了。
  尽管这个变故来得非常突然,夏树迅速做出决定,远征舰队及运兵船团仍按原定计划驶往爱尔兰。
  与此同时,利默里克前线联军指挥部。
  “嘿,皮尔斯,看看这份电报,刚收到的。”
  戴圆框眼镜的青年把一张写了铅笔字的电报稿纸递给自己的同伴,这人穿着一件德国海军的厚毛呢风衣,虽然看不出有军人的孔武气质,但也给人气质不凡的感觉。他是典型的欧洲面孔,宽额骨,高鼻尖却又是乌黑发亮的头发。
  看到电报稿纸上所写的内容,这位还够不上标准中年人的黑发男子顿时瞪大了眼睛,他惊讶地轻叫道:“什么?共和国?”
  戴圆框眼镜的青年约莫知道这个讯息的重要性,他说:“电报编码确实如此,除非他们是在发报的时候搞错了。”
  黑发男子摇摇头表示否定,他想了想,三两下把电报纸撕了个粉碎,低声怒骂道:“这群蠢货!笨蛋!毫无常识的莽夫!”
  “事已至此,要劝他们改变想法是来不及了,德国人那边……总不至于停止对我们的援助吧!他们在跟英国作战,我们也在跟英国作战,就算战争结束了,独立的爱尔兰也能够帮助他们牵制英国……”
  黑发男子脸色阴沉地点了根烟:“他们肯定是这么想的,一群没有脑子的家伙!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德国已经在海上打败了英国,而且占领了北方的法罗群岛,有没有爱尔兰的策应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如果让一位德国皇室成员成为爱尔兰国王,那么在英国提出媾和的时候,德国人还会在谈判桌上为我们争取一些利益,现在他们根本没必要这么做了,还可能反过来把从爱尔兰撤出军队当成谈判的砝码,到时候英国政府就可以把全部精力用来对付我们了。”
  听了黑发男子的分析,戴眼镜的青年终于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但是这通明码电报已经传遍了世界,此时想要悬崖勒马已经来不及了。
  青年没问“怎么办”,黑发男子一边抽烟,一边低着头来回踱步。等这根外观普通的卷烟在他手上只剩下一小截烟蒂的时候,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把烟头往地下一扔,一脚踩了下去。
  “我要去一趟戈尔韦。”他说,“另外,帮我想办法给坎特带个口信:承诺过的事情必须做到,既然不知趣的人要硬来,我们就不必跟他们讲道理了。”
  戴眼镜的青年连忙点头。
  1915年1月15日,德国远征舰队及运兵船团浩浩荡荡出现在了爱尔兰西北部的戈尔韦湾。戈尔韦郡此时已被爱尔兰独立武装所控制,但这里的部队不尽归爱尔兰共和兄弟会指挥,爱尔兰志愿军只占了三分之一,其余武装人员分属爱尔兰团结会和爱尔兰自由军。
  在英国潜艇四处潜伏的爱尔兰海域,德国人本该用最快的速度将兵员和物资运送上岸,可是这些远道而来的德国舰船却只是在进入戈尔韦湾的水道布设警戒线,大大小小的舰船并没有立即驶入戈尔韦港。
  一艘游艇从戈尔韦港驶出,穿过德国的钢铁舰群,最终靠上了体积比它大上百倍的“大选帝侯”号。
  获准登舰的共有三人,高鼻尖的黑发男子赫然在列。
  “好久不见,皮尔斯,最近好吗?”夏树客套地伸出手,尽管没有傲慢的凌人气势或者恼火的冷板面孔,但他说话的力道还是让跟自己打过多次交道的黑发男子感觉到了一丝愠意。
  黑发男子笑道:“托殿下的福,跟几十万英国军队对阵了几个月,居然还能四肢健全、完好无损地站在这里,换作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会面之前,夏树已经从派驻戈尔韦的德军联络官那里收到了皮尔斯转来的密讯,爱尔兰共和兄弟会高层急匆匆宣布建立爱尔兰共和国,必然是出于维护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但是很显然,爱尔兰独立武装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们保持着利益上的一致。
  “这位是爱尔兰团结会的全权代表泰勒先生,这位是爱尔兰自由军的最高指挥官赫斯顿上校。”皮尔斯将这两个陌生面孔介绍给夏树认识。
  简单的寒暄之后,夏树带着他们从寒风萧瑟的甲板走进温暖的舰舱,但没有去舰尾的军官会议室,而是在军官餐厅一起喝了杯咖啡。
  “虽然我们不仇视民主共和体制,但是诸位也都知道,德意志帝国的盟友都是君主制国家。一旦战争结束,我们将会停止对盟友以外的国家提供直接军事援助,这是惯例。”
  夏树的语气不温不火,可是话语的内容却不失为赤裸裸的威胁。
  面前三人皆沉默不语。
  “不瞒各位说,在来之前,我已经为爱尔兰的未来发展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经济方面,前十年我们将每年从德国获得一亿马克的无偿援助和五亿马克的低息贷款,这些资金将用来修复战争中受到破坏的港口设施、工厂船坞、学校教堂等等,并且保证每一个爱尔兰人都能够吃饱穿暖。军事方面,我将用个人名下的产业与德国政府交换武器装备用于充实国防,这其中包括一批德国现役舰艇,爱尔兰将拥有自己的舰队和航空部队,并将逐步建立完整的军工体系。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对爱尔兰的统一和团结最为有利,国王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君主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宗教方面,爱尔兰的天主教人口居多,而我个人也将皈依天主教,但信奉新教的民众不应被排斥和敌视,天主教徒和新教派教徒之间应该永久休战、团结友爱。”
  用英语流利地讲完这些,夏树静静地喝着咖啡,等眼前这三个人消化自己所说的内容。
  “我个人非常支持爱尔兰采取传统的君主制,正如殿下所说,这是目前对爱尔兰人最有利的选择,殿下无与伦比的能力和智谋必定让爱尔兰在独立后迅速获得稳定发展的环境。”爱尔兰团结会的全权代表虽然作出了近乎逢迎的表态,但他这句话显然留了半截没说——他个人的意愿并不能代表一切。
  爱尔兰自由军的指挥官是个敦实而粗犷的中年人,他高声说道:“在科克成立临时政府,宣布建立爱尔兰共和国,这些都是共和兄弟会自作主张的决定,从未征求过其他参加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党派意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他们的行为都是无效的。是建立爱尔兰王国还是爱尔兰共和国,至少要由全部党派投票决定,或者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嗓门大不代表实力强,爱尔兰自由军只是有个响亮的名头,其规模不及爱尔兰志愿军的十分之一,影响力仅限于戈尔韦郡西部和中北部,并与爱尔兰志愿军共同控制戈尔韦港这个重要的出海口。
  有德国皇室以及德国海军作为后盾,夏树并不在乎爱尔兰团结会和爱尔兰自由军的强弱,在共和兄弟会的主流领袖们断然宣布建立爱尔兰共和国的情况下,他迫切需要的就是一个合理介入的支点。
  皮尔斯为他带来的恰恰就是这个撬动局势的支点。
第140章
曲线策略
  英国海军接连败于海战,英国陆军在西线战场牛入泥潭,英国的经济、工业因德国的海上封锁受到重创,英国的国际声望也一落千丈,可病怏怏的狮子对付一头绵羊还是绰绰有余的。正因为英国在爱尔兰的军事力量还很强大,夏树和他的爱尔兰盟友们决定采取明智的迂回策略,新一批运抵爱尔兰的德军部队及作战装备全数在戈尔韦港登岸。紧接着,夏树给爱尔兰的德国远征军指挥官威廉·格里恩茨将军传去密信,要求他以集结兵力夺取利默里克为由,尽速从爱尔兰各地抽回德军作战部队。
  历史上,动辄数月的战役屡见不鲜。利默里克战役从1914年11月下旬拉开帷幕,期间德爱联军一度对利默里克港形成包围,随着英国陆军新编第4师和加拿大第3步兵师的抵达,联军被迫后撤,并在利默里克以南阻挡住了英联邦军队的反击。进入12月之后,德国海军陆战部队倾力投入法罗群岛战役,派往爱尔兰的兵力只有小幅度的增加,而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爱尔兰独立武装也不愿意在利默里克集结重兵,双方由此进入拉锯战。按照德国海军的原定计划,夏树随行的这一批德军部队将在距离戈尔韦百余公里的香农湾南岸登陆,配合在此作战的联军部队发动攻势,德国远征舰队的战斗舰艇也将溯流而上,策应联军再次进攻利默里克港。
  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戈尔韦登陆的八千多名德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并不急于奔赴前线,而是不慌不忙地安营扎寨,休整待命。抱夏树大腿的爱尔兰团结会和爱尔兰自由军拉立即得到了奖赏——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装上了他们的卡车,团结会和自由军的武装人员“一夜暴富”,不足万人的部队配发了200支左轮手枪、100支麦德森轻机枪以及20挺马克沁重机枪,而且弹药充足、辅助装备齐全,不起眼的杂牌军摇身一变,立马成为武装到了牙齿的精锐之师。
  得到梦寐以求的武器、弹药、粮饷之后,热血沸腾的团结会和自由军战士却没有被派往战场,而是在德军官兵的教导下进行日复一日的作战训练,一些接受过文化教育的爱尔兰战士还被选去学习火炮操作,编属团结会和自由军的炮兵联队很快组建起来……
  在爱尔兰武装的实际控制区,所有的德军海军陆战部队都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格里恩茨将军的命令,尽管爱尔兰战士们被告知德军的撤离是为了集中力量进攻利默里克,但有关德军撤离真相的消息很快在战士们中间传播开了:德国人支援爱尔兰独立的条件是让他们的小王子约阿希姆登上爱尔兰王位!
  由于德国军队没有大张旗鼓地撤离前线,英国军队直到月底之前都没有大的动作,而据英军控制区的情报人员刺探到的消息,这段时间有不少英军部队登船离开爱尔兰,看样子是返回不列颠本岛增强防御力量,似乎德国军队将在英格兰南部和苏格兰北部登陆的传言已经让英国军民人心惶惶了。
  面对德国军队釜底抽薪的举动,在科克港指点江山的爱尔兰共和国首脑们是又恼又惧。现在,他们虽然断了德国人摘取爱尔兰独立战争胜果的捷径,却把自己推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没有了德国人的炮兵和突击尖兵,爱尔兰独立武装的攻坚能力被削弱了一大半,但事已至此,登上权力宝座的共和兄弟会头目们无路可退,他们将爱尔兰南方诸郡的主力部队集结一处,意图重新攻取早先落入英军之手的都柏林。
  自中世纪以来,都柏林一直是爱尔兰的首府,同时也是爱尔兰岛最大和最富有活力的城市。爱尔兰独立战争至今,双方军队已围绕都柏林展开多次较量,规模较大的会战就有两次,德国和爱尔兰联军曾短暂地占领过都柏林,但由于都柏林附近海域完全处于英国海军的控制之下,联军很快就被英联邦军队击退,而这场败仗也让所有支持独立的爱尔兰人萌生挫败感。在爱尔兰人的心目中,十个科克也抵不上一个都柏林。
  2月初,第三次都柏林会战打响。由于没有了德军的支援,投入进攻的爱尔兰将士大多感到信心缺乏,好在英国海军主力已遭歼灭,余下的战斗舰艇正在东部和东南部海岸全力御敌,来自海面的炮火压制要少很多,而且情报显示驻守都柏林的英军部队不足万人,爱尔兰独立武装几乎拥有以十对一的优势。
  战斗伊始,爱尔兰志愿军的精锐部队兵分三路,在短促炮击之后向英军在都柏林外围的防线据点发起了进攻。往日的耳濡目染,爱尔兰武装已将德国军队擅长的步兵突击战术学了个七八分,这让他们在对付防御实力较弱的英军时手到擒来。只用了一天时间,爱尔兰武装就切断了都柏林与外界的陆上联系,并突破英军外围防线,兵临都柏林城下。
  是夜,部分都柏林民众多处纵火,袭扰英军。城外的爱尔兰武装以为时机成熟,遂从西、南两个方向发动攻城战。都柏林的古城墙早已经失去了军事意义,但在这一晚,矗立在城区的断壁残垣却见证了一场触目惊心的血战。
  在1914年的西线战场,德军的机枪部队曾创下一个上午射杀了两万多名法军士兵的骇人纪录,深受进攻主义荼毒的法国军官们看到前面的部队攻不上去却不知变通,硬是驱使一批又一批步兵顶着德国人的机枪火力往前冲。在隔海相望的都柏林,相似的一幕就此载入人类战史:英军在岔路口、高地以及坚固建筑部署了六十多挺机枪,每一挺机枪都配备了十到十二人的机枪组,储备了大量的弹药,而且机枪阵地附近都是训练有素的步枪手。这一晚的月光也成了英联邦军队的“杀人帮凶”,在给爱尔兰战士们照亮前路的同时,悄无声息地将他们引入了死神的怀抱。
  这一晚,爱尔兰人的攻城战持续了4个小时,从晚上11时许打到了凌晨3点多。几乎每一个投入进攻的爱尔兰战士都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将在都柏林港口迎接新一天的日出,可是他们的梦想却被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甚至一些爱尔兰人砸的粉碎。
  血肉之躯如何敌得过密集弹雨?
  付出6000多人阵亡、8000多人负伤的惨重代价之后,爱尔兰武装的疯狂进攻终于在天明时分戛然而止,遍布田野、道路、河渠的尸骸让所有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接下来的一整天,爱尔兰人的救护队和收尸队几乎没有一刻消停。防守都柏林的英联邦军队在夜间的战斗中也有不小的损失,但是他们的伤亡跟爱尔兰人比起来就要轻微得多,无论是扣扳机扣到麻木的机枪手,还是重复装填到了忘我境界的步枪手,白天的时候都没有再发一枪,而是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看着对手将垂死的伤者和僵硬的死尸运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