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387

  “不愧是猎犬鼻子。”高个青年转手将抽了一半的烟递给同伴,后者毫不迟疑地接过香烟,抽了一口,啧啧赞道:“果然是三五烟,有股卷纸的清香味,最近两个月市面上可不多见了。据说9月底的时候,一艘载有几十吨上等烟丝的货船被德国人的潜艇给击沉了,想想就让人恼火,这些狂热的德国佬就像是疯了的野兽一样。”
  两名英国兵的注意力放在烟上面,根本没有发现“士官”眼中闪过的狡黠。
  “不止是香烟,现在英国什么东西都缺得厉害。为了维系这场艰难的战争,我们只好把有限资源集中到军工生产上,可即使如此,子弹和炮弹的数量也还是少得可怜。”“士官”说道。
  “可不是嘛!听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一多半的库存弹药都集中在苏德岛上了,这能有多少?我觉得最多也就两三千吨,够打几个星期?还指望我们在这里打一场鲁昂式的漂亮仗,真是太高估了形势。”高个青年很是不满地嘀咕说。这应该是士兵们私下里讨论的话题,老练的士兵就知道什么可以在军官们面前说,什么不可以当着长官们讲。
  一等兵连忙打岔道:“别胡说了,福迪,有些事情那不是我们能考虑的,我们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说的对,弹药是军需官们考虑的问题,我们只管打仗。”“士官”含糊的回应道,“只要我们的弹药库别被德国军舰一炮端掉就好。”
  高个青年心直口快:“那应该不太可能吧!仗一打起来,德国军舰肯定是朝港口、海滩或者高处的炮兵阵地开火,就算偶尔有炮弹落在开阔地带,也不太可能炸到存放在沟壑里面的弹药,可怜的是那些杂役班的家伙,开仗的时候他们得把弹药源源不断地运出来。”
  (藏在沟壑里?不错的主意。平日盖上土黄色的布,从空中根本看不出来,但交战的时候循着搬运弹药的杂役就很容易找到了。)
  一等兵又打岔道:“长官是从锡尔迪金来的?那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我母亲也是威尔士人,威尔士的登比郡。”
  “噢,这两个地方隔得不远。”“士官”不慌不忙地应道,然后巧妙地转移话题:“登比郡么?我们在岛上俘获的德国士兵里面,有一个人说他的外祖母是登比郡人,他孩提时代还在英国呆了三年。”
  “喔?”一等兵顿时瞪大了眼睛,有些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高个青年好奇地问:“那些家伙现在还被关押在福阿姆因么?还是已经被押送到英国去了?”
  (看来这些兄弟还活着,福阿姆因在苏德岛中部,但愿我们的舰队不会炮击那里,要是他们已经被送到英国去了,那只能在英国人的战俘营里呆到战争结束了)
  “你觉得我们现在还有闲工夫对付他们?”“士官”模棱两可地回答到。在这一根烟的时间里,他已经从眼前这两名英国士兵身上套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再聊下去可能会露出马脚,于是以巡察为由告别了他们,一路上不动声色地观察英军的堑壕体系,默默记下各种细节。
  差不多同一时间,两艘运载突击队员的德国潜艇悄然驶近苏德岛西面的小迪门岛。它距离山德维奇港12公里,是一座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的海岛,形状像是一个不很规则的粽子,地势从四周围向岛屿中部迅速上升,高点的海拔达到了四百多米,而且全岛只有零星几处岸滩,岸滩后面是陡峭的海崖,既不适合舰船停靠,也不适宜人们长期居住。
  起初德军全面占领法罗群岛时,因兵力吃紧,只在规模稍大的岛上派驻了战斗部队或是警戒观察小队,而英国海军占领桑岛和苏德岛的时候,顺带派兵在两座大岛周边的五座小岛上登陆,夜间从附近海域经过的德国潜艇曾观察到岛屿之间的英军部队以灯光信号相互联络。
  搭乘潜艇靠近小迪门岛的三十多名德国突击队员,转乘四艘皮筏艇在岛屿北面靠岸,借助绳索攀上海崖,然后沿着陡峭的北坡向岛屿最高处进发。从此前的空中侦察情报来看,驻扎在岛上的英军士兵应该不超过二十人,而且没有火炮一类的重武器,无法对驶近这片海域的德国舰艇构成直接威胁,但山顶视野开阔,能够对周边海域及岛屿实施警戒瞭望,并在战斗中指引英军火炮攻击德国舰艇。
第126章
进攻前奏
  午夜已过,法罗群岛首府托尔斯港灯火通明,全副武装的德国海军步兵正依次登上了停靠各处码头的防护巡洋舰和1898年级大型鱼雷艇。这些建造于世纪之交的老式舰艇使用的是旧型号的燃煤锅炉和往复式蒸汽机,司炉工们已经烧足蒸汽,炮手们早早撤去炮衣,将备用弹药从舰内的弹药库搬运至炮位附近。因为可以预见这是一场单方面的两栖登陆进攻,战斗中遭遇英国战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舰员们的情绪普遍轻松,而那些戴着新式钢盔,冬装外面套着救生衣的海军步兵则要相对严肃一些,毕竟有沃格岛的激战在前,谁也不敢小觑英国海军陆战部队的战斗力。
  此时在港外的海面上,一艘艘外观简练、身姿轻盈的大型鱼雷艇正警惕地来回游弋,所有的德国潜艇都已经驶离这片海域,以免干扰了己方轻舰艇的警戒判断,被英国人的潜艇钻了空子。两艘强大的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和“塞德利茨”,几个小时之前就已搭载作战指挥人员驶往苏德岛海域。
  相距二十多公里外的小迪门岛上,悄悄登岸的德国海军突击队顺利夺取了岛上的制高点。在短暂的战斗中,他们不发一枪一弹,用匕首和刺刀干掉了英军9人,俘获6人,另有数人趁乱逃脱。据被俘英军供述,岛上原本部署了26人,为防德军登岛,昼夜安排巡逻小队,也就是说,总共还有11人漏网,但他们没有额外的通讯设备,要想离开这座岛屿只能借助停放在西南角岸滩上的小型机动艇。尽管这是一座地形相对简单的岛屿,以德军突击队的兵力,想要在夜间搜索全岛仍是一项困难而又危险的任务。突击队指挥官当机立断,一面派出半数战力赶往停放机动艇的岸滩,一面令通讯兵用弧光灯朝约定方向发送信号。
  等赶往西北角岸滩的突击队员抵达岸滩时,岛上的残余英军已搭乘机动艇撤离,但是严重的超载使得他们的机动艇航行非常缓慢,结果被运送德军突击队员登岛的德国潜艇逮了个正着——德国人连火炮都没有用上,直接拿潜艇撞翻了英国机动艇,继而俘获了这些运气不佳的英军士兵。
  在小迪门岛,德国海军突击队员较为顺利地歼灭了驻岛英军,而且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令人惊讶的“静音状态”,但他们用于联络潜艇的异常灯光还是引起了苏德岛上的英军哨兵注意,英军遂发来灯码信号询问,德国突击队员迫使被俘的英军士兵供出联络灯码,没想到这些斗志低迷的家伙居然有胆使绊,故意给了德国人带有暗示意味的灯码信号,苏德岛上的英军部队立即意识到小迪门岛已经被德军占领。英军指挥官虽不至于就此判断德军即将对苏德岛发起登陆进攻,但小迪门岛的位置对苏德岛的防御有着重要的战术价值,他立即向驻扎在山德维奇的部分营连发出战斗指令,要求在后方宿营的士兵们纷纷向港口集结。
  这个时候,化装成英国海军陆战队官兵登岛的德军特遣队员已经重新碰过了头,并由一部分人带着搜集来的军事情报沿原路前往登岸地点,在约定的时间跟己方潜艇会合,从而利用无线电将这些重要情报发送给己方的作战指挥部。其余人一分为二,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山德维奇,在登陆进攻开始后伺机破坏英军防御,另一部分人前往英军重炮阵地,等到德军飞机前来轰炸时,用发烟信号棒给己方飞机指明目标。
  当德国海军突击队攻占小迪门岛的时候,在位于苏德岛和桑岛之间的大迪门岛,德军的夜间突袭却遭到了英军的顽强抵抗。大迪门岛的面积是小迪门岛的将近三倍,岛上有两座海拔300多米的高峰,地形较为复杂,且有可供小型舰艇停靠的岸滩,拥有比小迪门岛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英军在这里部署了近百名士兵,并且建立了瞭望观察所和无线电通讯站。为了攻占这座岛屿,德军用三艘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运来了两百多名海军步兵,而这些海军步兵除了常规战斗装备和工兵用具之外,还携带了弧光灯和发报机。战斗过程中,他们几次联络游弋在附近海面的己方舰艇,并在舰炮的直接支援下攻取了岛上的制高点,英军残部则撤往岛屿北端,依托地形抵挡德军进攻。
  北方的冬天,白昼格外短暂。清晨5点,海面上还是黑漆漆的一片,希佩尔的旗舰“德弗林格”号、战斗僚舰“塞德利茨”号以及轻巡洋舰1艘、大型鱼雷艇7艘驶抵小迪门岛东北方海面。随着炮击舰队的就位,登陆舰艇也在战斗舰艇的保护下浩浩荡荡驶出斯特莱默·诺尔水道,它们有意避开桑岛及周边几座被英军控制的小岛,所以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航行才能抵达苏德岛海域。
  在“德弗林格”号的军官会议室里,夏树和海军陆战部队的高级军官们已经全身心投入这场即将到来的两栖登陆作战,而所有的战前部署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在常人看来,一场需要投入大批官兵的两栖登陆行动需要进行充分而周全的部署,光是前期的准备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战场上的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从法罗群岛海战爆发到现在还不满半个月,双方参战舰艇和部队虽因伤亡有所调整,但他们身处前线,大多数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适合重新投入战斗。
  如今英国海军在法罗群岛连遭败绩,但只要能守住苏德岛,就还有机会对德国在北方的军事力量形成战略牵制,所以英国人要么彻底放弃苏德岛,放弃北方战线,要么积极调动现有力量投入苏德岛,想方设法阻挡德军必然发起的登陆进攻。从苏德岛与英国本土之间繁忙的夜间航线以及岛上不断增加的驻军规模来看,英国高层依然不愿向德国人低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迪门岛的枪炮声渐渐平息,小迪门岛方向突然传来凌乱的枪声爆炸声,岛上以及附近海面隐约可见炮火焰光。德国舰队很快收到岛上德军的无线电报告:数艘英军炮艇在附近海面开火,掩护士兵在岛西登岸,目前德军居高临下,人员装备弹药充足,抵挡英军进攻应无问题。
  德军轻易夺取了小迪门岛,英军迅速发起反扑,这样的脚本并没有超出夏树的预计。只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岛上的战斗固然可以牵制和分散英军兵力,却也让驻扎在苏德岛的英军部队提前进入戒备状态,这看起来有些得不偿失,但夏树却不这么理解。就客观条件来说,攻守双方此时都没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德军占据主动,心态可以放松一些,但驻防苏德岛的英军官兵基本上是处在了背水一战的境地,从军官到士兵都知道这场恶战迟早要来,因而整戈待旦,无论战斗是在白天还是晚上打响,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战斗阵位,是否提前戒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即便从德军占领小迪门岛的行动推断对手的登陆地点是山德维奇,怎奈苏德岛面积不大,地势十分复杂,交通非常不便,要想临时调整防御部署,士兵们就得离开堑壕,翻山越岭地赶赴新的阵位,明智的指挥官不会做出这样的冒险。再者,停泊在托尔斯港的德国舰艇悉数出港,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很难瞒过部署在斯特莱默·诺尔水道附近的英国潜艇,既然英国人很可能有了戒备,干脆多点“纵火”,迷乱他们的视线,让他们搞不清楚德国军队究竟要怎样打这场仗。
  按照原定的作战预案,德军分别向大小迪门岛增派了战力,并以轻巡洋舰和大型鱼雷艇封锁附近海域。在大迪门岛,德国战舰遭到多艘英国高速鱼雷艇进攻,但这一次没有英国战列舰在后面给它们撑腰,德国舰艇的探照灯和照明弹就把英国艇员晃得眼花缭乱,鱼雷攻击自然以失败而告终;在小迪门岛,两艘满载海军步兵的大型鱼雷艇运来了一百六十多名海军步兵,负责掩护的另外两艘大型鱼雷艇在苏德岛方向发现了几艘武装快艇,旋即将它们打得四处逃窜。
  距离预定登陆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小迪门岛东北方海面赫然出现了新的舰影,可辨大型战舰一艘、中型战舰一艘、轻型战舰十余艘,另有运输舰船多艘。
  “德弗林格”号的军官会议室里,夏树与一干军官们透过舷窗眺望海面,渐行渐近的那支舰队负责运送新一批作战部队及装备物资前来,只是因为旗舰及搭乘旗舰的大人物而让人有着额外的期待。
  “到了么?真准时啊!”夏树呢喃道。别看英军在山德维奇的防御兵力最多一两千人,加上准备投入进攻的德国海军步兵还远不到一万人,比起欧洲大陆动数万人甚至数十万拼杀的战斗似乎不值一提,但它却将成为现代战争史上意义非凡一场两栖登陆战。因为在这之前,无论是清日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还是意土战争,还没有哪次登陆战役进行了激烈的滩头争夺,登陆部队基本上是在舰炮掩护下选择不设防海岸或是港口登岸。数周之前,德国海军曾在弗兰德斯海岸展开两栖登陆作战,而当时联军将防御力量集中在港口和炮垒周边,开阔海滩仅部署了极少的守卫部队,德国海军陆战部队在几处海滩的登陆行动都只受到了象征性的抵抗,德国海军战车部队首次在真正的登陆行动中登场,抢滩作战也没有得到太多的表现机会,只是在攻克奥斯坦德的战斗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第127章
两栖风暴(上)
  “走吧,先生们!去向我们曾经的舰队总司令官,受尊敬和欢迎的海因里希亲王殿下,致以我们的敬意。”
  “德弗林格”号的军官会议室里,夏树如是说。接下来,在他的带领下,负责这次两栖登陆作战的军官们鱼贯而出,穿过舰舱通道来到舰舷右侧的上层甲板。黎明时分,天色朦胧,不远处的海面上驶来了一支舰队,它们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名义上的德国公海舰队总旗舰,凯撒级无畏舰“腓特烈大帝”号,作为皇室代表前来劳军视察的海因里希亲王就在舰上。待它缓缓驶近,包括希佩尔在内,大多数舰员都来到舷侧甲板行注目礼。
  远道而来的这支舰队不仅仅承担着附带的政治任务,还负责向法罗群岛运送第三批兵员物资。“腓特烈大帝”号因在日德兰海战中撞击英国超无畏舰而蒙受了结构性的创伤,舰体的技术性隐患使之不再适合激烈的战斗对抗,好在武器系统还能正常运转。在弗兰德斯海岸的登陆行动中,它作为支援舰队的指挥舰,对驻扎在比利时北部的联军进行了多番炮击,12英寸口径的高爆弹和榴霰弹就打了500多发,大量摧毁联军攻势,甚至还轰垮了两座沿海区域的铁路桥,为德国海军陆战部队的顺利登陆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腓特烈大帝”号只在海因里希亲王逗留期间短期驻扎,而随行的隆恩级装甲巡洋舰“约克”号则是长期部署。这艘老舰的性能远远不及战列巡洋舰,对抗同期建造的英国装甲巡洋舰也颇显吃力,但它的到来对希佩尔舰队仍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可以很大程度的分担“德弗林格”和“塞德利茨”所担负的巡逻警戒任务。
  和“约克”号一样,这支从德国本土开来的舰队将有半数轻舰艇长期驻扎法罗群岛,包括两艘经过改装,可搭载7吨和16吨级两栖登陆艇的快速货轮。在不久之前的弗兰德斯登陆行动中,这两种两栖登陆艇都投入实战,并且得到了海军官兵的好评。排水量7吨的轻型突击艇可搭载20名海军步兵或2吨作战物资,在不太恶劣的海况下以8节左右的航速将战斗人员和作战装备运抵海滩;16吨的重装登陆艇可同时运载一辆胡伯特-13型海军战车和10名海军步兵,并且配备了一门25毫米口径的机关炮,能够在运送部队登陆的同时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这些登陆艇都将在苏德岛登陆作战中发挥作用,一旦结束在法罗群岛的战斗,它们还将转往爱尔兰,支援德国-爱尔兰联军对抗英军的作战行动。
  按夏树的要求,“德弗林格”号的通讯兵以信号灯向“腓特烈大帝”号发去敬语,同时,他的参谋副官吕特晏斯带着夏树的亲笔信以及这次登陆行动的作战方案,搭乘联络艇前往“腓特烈大帝”号。依照常理,这支经过长途跋涉的舰队应该在托尔斯港靠岸,稍作休整再投入战斗,但夏树认准了最近两天是进攻苏德岛的理想时机,所以给海因里希亲王发去电报,希望他理解自己的特别安排。出于保密考虑,电报中没有提及登陆行动的全盘部署,直到海因里希亲王所在的这支舰队抵达法罗群岛海域,战区司令部才将会合地点和时间通知舰队指挥官。
  在夏树心目中,海因里希亲王是一位胸怀大度、品质优秀的尊长,因政见和理念的不同早早退出了德国海军的指挥行列,先是担任海军总监察长,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波罗的海舰队司令,而直到目前位置,德俄两国在波罗的海均以布雷和封锁为主,偶有小规模的交火,但相比于英德海军在北海的血肉搏杀,根本是些不足为道的摩擦。
  片刻过后,“腓特烈大帝”号以灯光信号复以问候。战斗在即,双方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走过场的形式上。两支舰队旋即合于一处,包括“腓特烈大帝”号在内,所有舰船都将在这场战斗结束前听从“德弗林格”号的调遣。
  等到“腓特烈大帝”号抵达大型战舰的炮击阵位,“德弗林格”号以灯光信号发出战术指令,令投入炮击的舰艇瞄准指定坐标——各舰射击指挥人员立即对坐标参数进行解算,转化成为本舰火炮的射击诸元。首轮炮火必定存在较大的偏差,因而四艘大型战舰依次开火,根据弹着点情况进行校射。实施炮击的轻型舰艇则没有这么多麻烦,它们开抵小迪门岛以北,在以肉眼就能够观察到目标港口的位置开火。
  7时30分,德国舰队对苏德岛山德维奇海岸的炮击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序幕。
  “德弗林格”、“塞德利茨”、“布伦瑞克”、“腓特烈大帝”舰身斜横,炮首高昂,大口径舰炮接连发出排山倒海的怒吼。重磅炮弹呼啸着飞越小迪门岛,有些直接落在岸上,犹如天神的重锤猛击地面,瞬时轰起冲天烟柱,有些落入近海,连水带泥激起几十米高,在海床上留下一个个硕大的凹坑。
  这个时候,人们若是在山德维奇附近打开收音机,调整到相应频率,便能够听到设在小迪门岛上的德军无线电台发出的讯息,训练有素的炮术观察员简练而准确地向舰队提供校射数据,而炮击持续了十几分钟,部署在山德维奇的英军官兵竟连德国主力舰艇的踪影都没看到,更别提通过它们的轮廓判断舰型。
  炮击进行时,从托斯尔港驶来的二十多艘登陆舰船在大型鱼雷艇群的直接掩护下抵近苏德岛。这些登陆舰船在离岸数公里处放下各式小艇,除了搭载精锐突击队的快艇冲向耸立着陡峭海崖的岸线,其余小艇纷纷向山德维奇海岸驶去。在这些机动艇、舢板、皮筏艇当中,先期运抵法罗群岛的登陆艇无疑是较为惹眼的目标,它们轻而易举地超过了大多数小艇,一马当先地冲到山德维奇北侧岸滩。处于守势的英军在离岸两三百米处挖设了纵横交错的堑壕,德军轻舰艇的炮火已经对这里的防御工事进行了覆盖,大大小小的弹坑就是炮击效率的最佳证明,堑壕里看不到一个英国兵,更没有猛烈的抗登陆火力,眼看一艘艘德军登陆艇快要靠岸,突然间,能够俯瞰这处岸滩的高地上出现了两条火舌,连串的机关炮弹狠狠扫向德军登陆艇。一艘离岸二十多米的轻型突击艇当即中弹起火,失去航速,艇上的德国海军步兵也死伤近半。幸存者连忙打开前部的登陆舱门,尽管有两米长的登陆踏板,可是提前离艇的德军士兵依然面临着没顶的冰冷海水,一些人只好抛下沉重的战斗行囊,携带枪支和随身弹药进行泅渡。
  若是任由那两门机关炮肆意横行,这些德军登陆艇以及艇上的登陆人员将很快陷入绝境,好在掩护登陆的德国大型鱼雷艇监视着整条岸线,艇上的炮手们发现英军火力点,旋即以火炮进行压制射击,几轮精准的炮火便摧毁了覆以隐蔽伪装但构造并不坚固的英军射击掩体,为第一批登陆部队扫清了障碍。
  没有了英军机关炮的威胁,其余德军登陆艇都顺利抵达岸滩。这里的海床没有平缓入水的海床,却像是游泳池的台阶,吃水一米左右的登陆艇可以开到离岸很近的位置,放下登陆踏板之后,海军步兵甚至不需要涉水就能够直接登岸。这时候,长年累月的操练终于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在这一览无遗的开阔海岸,德国海军步兵们逐次向内陆推进,在抵达英军堑壕之前,他们只要停止前进,立即以随身携带的工兵铲挖掘简易的单兵射击掩体。
  由于登陆艇数量稀少,率先登岸的德军步兵不足百人,但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有多挺麦德森轻机枪傍身,有战舰支援掩护,即便英军部署了两三倍的防御兵力,也未必能够将这批德军赶下海,何况德军炮击和两栖登陆衔接紧凑,为躲避德军重炮而撤往后方的英军部队还没来得及返回前沿阵地,德国海军步兵们毫不费力地进入英军堑壕。
  此时天色渐明,以山德维奇海岸的开阔地形,无论是在高处的瞭望哨、火力点还是低洼抵达的主阵地,英军官兵不难发现德军占领北侧岸滩的举动。很快从后方通往北侧阵地的交通壕里出现了英军士兵的身影,部署在后方的英军轻重火炮也开始向靠近海岸的德军舰艇射击。这个时候,就算德军没有出动水上侦察机,小迪门岛制高点位置的观察哨也能够指引德军炮火进行准确的压制,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形势优劣明显的炮战只持续了不到十分钟,便以德军全面控制战场而告终。
  登陆艇搭载的海军步兵一马当先抢占了滩头阵地,十几分钟之后,机动艇、舢板、皮筏艇这些传统载具组成的抢滩主力群聚而至。形势初定,且登岸部队确认岸滩条件适合战车登陆,几艘珍贵的重装登陆艇也姗姗赶来。
  8时11分,第一辆胡伯特-13型德国海军战车登陆苏德岛,先前占领英军北侧阵地的德国海军步兵们亦与投入反突击的英军部队展开激烈交火烽火硝烟,铁马冰河,北方战线的两栖之战大幕已开,一副绮丽的战争画卷正在铺陈。
第128章
两栖风暴(中)
  日出之时,位于苏德岛北端东侧的山德维奇海岸充斥着激烈的枪炮声,而在离海岸约3千米的海面上,一艘编号为T-111的1898年级大型鱼雷艇已经以10节左右的中低航速游弋了许久。在这艘适航性能稍逊的老式轻舰艇上除了原编艇员之外,还搭载了一批海军陆战队的军官。这群军官之中,领头的是不久前才度过43岁生日的乔恩·魏特曼上校,他是德国第2海军陆战旅第5海军步兵团指挥官,三等军功勋章、三等红鹰勋章以及一等铁十字勋章的获得者。
  登陆山德维奇的首批海军步兵当中,有一个连隶属于魏特曼上校的第5海军步兵团,按照完整的作战计划,该团还将有五个连在当天上午登岸,也就是说,有半个团的兵力编入了进攻苏德岛的第一攻击波次。在这种情况下,魏特曼上校把他的团指挥部安设在距离海岸最近的一艘轻型战舰上,既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战况,又能够及时协调战舰火力提供支援。
  为了更好地观察岸上的战斗,海军步兵团的军官们在舰舷甲板架了一副炮队镜,好在此时的海况难得的平静,否则以这艘500吨级舰艇的抗风浪能力,炮队镜根本没法用。
  “不好,英军火炮击中了我们一辆胡伯特战车,它肯定被打坏了,我看到有乘员撤出战车,但是英军火炮隐蔽得很好,我找不到它的踪迹,没有看到炮焰。”操作炮队镜的尉官连珠炮似的向同僚们通报自己观察到的情形。
  “让我看看!”
  站在旁边的魏特曼上校顺势挤开尉官。他这个姓氏目前跟装甲王牌还没有任何瓜葛,主要的原因还是德国海军战车部队尚处在“无敌”阶段——英法俄等国尚未研制装备类似的履带战车,也极少将轮式装甲车辆集中起来使用,德式胡伯特战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强突敌军阵地,自然没有王牌之说。不过,魏特曼上校本身就是海军界的一颗明日之星,他先后参加了亚眠战役、瓦兹河会战以及弗兰德斯登陆战,以灵活多变的作战策略屡立战功,并且展现出了高超的治军手腕,因而得到了上级指挥官的赞赏,仅仅因为资历尚浅,迄今还未迈入将官行列,但那俨然只是时间问题。
  “英军用的是50毫米左右的轻型火炮,准头比较高,位置肯定不远……与海岸平行的那条道路北面有栋房子,白色的外墙,很可能是在那栋房子后面……汉斯,请斯查尔克上尉以西偏北25度——道路以北的白墙房子为目标开火,先打几发炮弹试试。”
  1898年级大型鱼雷艇的战斗舰桥空间狭小,容不得太多人挤在里面,所以魏特曼只派了手下一名军官留在舰桥负责协调联络,他站在舰桥旁的舱门边,听到上校的指令,连忙钻进战斗舰桥,片刻之后,艇上三门主炮的炮手通过传声筒接到艇长的射击指令,他们只用了不到半分钟就调整好了射击诸元,伴随着一声声“注意开火”,35倍径的88毫米舰炮发出有力的轰响,艇身传来轻微的颤抖,炮队镜中的景象瞬间模糊一片,但炮弹飞行的时间足够让甲板重新稳定下来。
  “打得很准,非常准确!”魏斯曼上校一边轻声说着,一边小幅度地调整炮队镜。看到弹着点紧靠目标,艇上的炮手们无需调整射击数据,直接打出了第二和第三轮炮火,从接到射击命令到三轮射击完毕,前后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一分半钟,效率远胜德国陆军的野战炮兵。
  近处传来的炮声停息了好一会儿,上校的视线离开了炮队镜,他转头对自己的联络官喊道:“告诉上尉,他这几炮打得非常漂亮,目标应该被干掉了。”
  那名军官旋即钻进舰桥,魏特曼上校则拿起挂在胸前的双筒望远镜。运送第一批登陆部队登岸的船艇正从岸滩返回舰队,它们在离岸四五千米的海面同第二批船艇相会。对比之下,第二批船艇数量要少得多,而且是以带有自身动力的舢板和橡皮艇居多,它们航速缓慢,载重能力较弱,对敌方火力没有任何抵抗能力,这个场面让魏特曼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德国海军陆战部队成团级以上建制的时间虽然比英国这样的老牌海洋帝国晚得多,但在部分皇室成员和海军高级将领的支持下,德国海军陆战兵的训练水平、装备水准都呈后来居上的势头,而且德国海军列装的几种登陆舰艇性能质量都很不错,所以在弗兰德斯实施的登陆作战除了规模稍小以外,其余方面都堪称20世纪两栖登陆作战的经典范例。那时候,魏特曼麾下的士兵们大多是搭乘正规登陆艇或轻装快艇实施登陆的,那场面看起来是赏心悦目。当然,比利时海岸距离德国本土只有两百海里,从德国本土到法罗群岛的航程至少四倍于此,要将大批登陆艇运抵法罗群岛并不存在技术难度,关键在于时间,既然战区司令部决意抢在这个时候发动登陆进攻,就必然会出现眼前这种情况。
  但愿一切顺利……魏特曼上校心想。
  苏德岛上,山德维奇海岸北侧,登陆的德军部队已逾六百之众,他们以连排为单位,以英军挖设的堑壕为主体构筑了滩头防线。利用轻重机枪、手榴弹以及舰炮支援击退英军的头一次反扑之后,除两个尖刀排尝试攻占北侧的高地,余下的部队悉数留下来稳守登陆场。由重型登陆艇运上岸的三辆胡伯特-13被击毁一辆,另外两辆也“钻”进了战壕,车体掩蔽在海军步兵们在英军堑壕基础上挖出的战车阵位上,只留旋转式的炮塔在外,英军炮火很难击中炮塔大小的目标,而一旦战事需要,两辆战车能够迅速开出阵位,支援海军步兵投入进攻或实施战术反击。
  在轻巡洋舰“科隆”号以及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S-175、V-186的重点关照下,德军登陆位置以北的高地已经被密集炮火不留死角地梳理了两遍,所以当第5海军步兵团的士兵们气喘吁吁地攀上这条平均海拔有近两百米的山梁时,英军早就弃守阵地,只丢下满地残肢断臂以及一些损坏的武器。由于没有火炮,占领高地的德军士兵并不能利用这里的高度优势攻击压制低处的英军部队,从这里观察战场的视角还不如在战场上空盘旋的侦察机,他们的作用似乎仅仅是接应攀上北侧海崖的突击队员们。不过,北侧高地落入德军之手,这对于在山德维奇港及西侧阵地咬牙坚守的英军官兵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打击,哪怕德军侦察机离开了战场,己方的一举一动也都掌握在德国人眼中,再者,将一两门几百公斤重的山炮拆开扛到山梁上去绝非难事,一旦德军火炮就位,两条山梁之间的洼地将整个置于德军的炮口低下,这样的威慑其实要比舰炮更甚一筹。
  可是,英军不仅无力夺回高地,想要守住既有阵地都变得非常艰难。望着海面上密密麻麻的德军舰艇,驻守山德维奇海岸的英军指挥官向上级发去了一条近乎绝望的电报——很不幸的是,德军在沃格岛之战中缴获了英军密码本,短短一周多,进驻苏德岛的英军部队还没来得及拿到新的通讯密码,所以这条电报的内容很快摆在了德军指挥官面前。
  致格里尔森爵士阁下:我部于今晨7时30分遭德国舰队炮击,而后发现德军登陆企图。我部官兵顽强坚守阵地,并向登陆之敌发动反击,无奈力量悬殊,北侧阵地及一号高地已全数失陷,伤亡人员已逾千人,可用火炮仅剩三门。鉴于德军后续登陆部队源源不断而来,且德国舰队完全控制了附近海域,德国飞机屡屡展开轰炸,估计我部尚能坚守两个小时。残余官兵若是冒着德军炮火撤往克瓦尔巴,损失必定惨重,届时我将允许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向德军投降。光荣属于大不列颠……迈克尔·汤森德上校敬礼。
  看着破译出来的英军电文,夏树的脸上看不到快意的喜悦,他静静站在舷窗前,看着一群处于空载状态的登陆艇从新抵达法罗群岛的舰队驶往小迪门岛方向。从德国本土航行至此需要四个昼夜的颠簸,海军步兵们虽识水性且经常乘船,依然会在这样漫长的航程中消耗大量精力,即便心理上无所畏惧,他们的身体也不在最佳状况,但由这支舰队搭载而来的登陆艇可没有这样的顾虑,只要让燃料箱里加注燃料,对机械部件进行最基本的检修,就能够在驾员的操纵下投入战斗,从而弥补登陆舰船缺乏的困扰。
  不久,舰上的通讯官敲门进来,将一份报告交给了弗莱斯·冯·梅恩中将,早先的但泽基地卫戍长官如今已经成为第2海军陆战旅指挥官,并被临时委任为法罗群岛战区陆战部队总指挥官,协助夏树实施此次两栖登陆行动。
  看过报告,梅恩中将转过身,隔着十几步距离对夏树说:“殿下,我们的侦察机发来报告,在克瓦尔巴以北发现英军部队,规模约有一个团,应该是来增援山德维奇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