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87

  得知这一情况,卡尔索普依然命令“澳大利亚”号和“格拉斯特尔”号全速撤退,只让驱逐舰“维京”号前去救援。且不说“维京”号根本不可能容纳“利物浦”号的四百多名舰员,在接到卡尔索普命令时,这艘第一代部族级驱逐舰已被德国无畏舰队的猛烈炮火击伤,自己有没有机会幸免于难还是个巨大的问号,哪有能力前去救援那群难兄难弟?
第117章
幻灭(上)
  “快,给‘复仇’号发电报,告诉麦斯上校,所有的高速鱼雷艇务必在一个小时内做好所有的战斗准备。英国海军能否挽救大不列颠王国岌岌可危的命运,就看它们今晚的表现了。”
  老而弥坚的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非洲”号上,卡尔索普将军急促地发出了通讯指令。和多数英国海军将领一样,他是巨舰大炮主义的推崇者,坚信大型战舰是争夺海洋霸权的决定力量,是唯一具有战略进攻能力的舰种,高速鱼雷艇跟传统的炮舰、巡逻艇一样,都只是纯粹的防御型武器,德国人的海军实力处于相对劣势,所以有必要大量建造这种成本低廉的超轻型雷击舰艇。出现在日德兰战场上的德国高速鱼雷艇让贝蒂舰队吃了不小的苦头,也让英国人看到了所谓“防御武器”的进攻作用。在那之后,英国海军在接连几场关键海战中损失了大批战斗舰艇,航空母舰的研发改装又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只好搜罗各种应付局势的办法,用货船改装高速鱼雷艇母船便是其中之一。
  在法罗群岛海战之前,大舰队指挥官杰克逊爵士计划把德国舰队引诱到法罗群岛海域,用潜艇、高速鱼雷艇联手主力舰队打一场翻身仗,可是恶劣的天气大大限制了潜艇和高速鱼雷艇的活动,把这场舰队决斗引回到了德国人擅长的海空立体模式。杰克逊不愿临阵退缩,结果把英国舰队带进了灾难的深渊。
  碍于糟糕的坏天气,原定北上的英国鱼雷艇母船一直在设得兰群岛的渔港中等待出击的时机,结果等来的是主力舰队近乎溃灭的噩耗,这支临时拼凑的支援编队一度接到了返回本土基地的指令,但它们刚刚驶离设得兰群岛就接到了相反的命令,只好重新集结待命。仅仅一天之后,卡尔索普指挥的第7分遣舰队便驶往法罗群岛,炮击托尔斯港,掩护海军陆战队在苏德岛、桑岛以及沃格岛登陆。作为策应,十六艘由货船改装的鱼雷艇母船搭载着七十多艘高速鱼雷艇进入法罗群岛海域,可接连多日的风浪天气让它们基本形同虚设,加上在法罗群岛海战中取得大胜的德国海军采取了谨慎的作战策略,这支原本大有可为的支援编队只好耐心隐蔽在苏德岛以南海域。
  这一晚,由于登陆沃格岛的英军部队陷入困境,卡尔索普率领第7和第8两支战斗分遣舰队的主力舰艇北上,搭载高速鱼雷艇的母船编队成了他预留的杀手锏。为防德国潜艇和飞机坏事,卡尔索普让大卫·麦斯上校带着十六艘鱼雷艇母船前出至苏德岛西南海域,这片海域距离沃格岛南部足有六十多海里。
  在英国海军的历史上,有多艘战舰被命名为“复仇”,但英国没有哪一次复仇意愿会像今天这样强烈。麦斯上校坐镇的“复仇”号既不是那艘被德国海军击沉的老人星级前无畏舰,也不是拥有二十年舰龄、完全不堪重用的君权级战列舰,而是一艘原先往返于英国至西非航线的快速货船。在第二次弗兰德斯海战期间,德国海军的“布吕歇尔”号和“格劳登兹”号溜进大西洋,随后半个多月便将两打英国舰船送入海底,这艘没有任何武器的“复仇”号因为局势的恶化和船主的重重顾虑暂停航运。不久,英国政府耗费九十万英镑,从民众手里购买了两百二十多艘性能特点各异的船艇用于辅助作战,登记吨位4100吨、空载最高航速15点5节的“复仇”号由此成为了英国海军的一员。它在朴茨茅斯船厂改造了货舱,加装了大型吊机,摇身一变,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英式高速鱼雷艇母船。
  跟德国海军用老式二等巡洋舰改装的鱼雷艇母舰相比,利用民用船只进行改装的英式鱼雷艇母船载重大、成本低,易于大批量地进行装备,但航速偏慢和防御薄弱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无奈主力舰队遭到了覆灭性的打击,英国海军官兵们只好用他们一贯颂扬的大无畏精神对抗敌人的先进装备。
  收到卡尔索普的无线电指令,麦斯上校当即下令在“复仇”号的旗杆上升起当年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曾经升起的Z字旗,而就在9年之前,崇拜纳尔逊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也在他的旗舰上升起过相同的旗帜,率领士气高昂的日本舰队在对马海峡击溃实力强大的沙俄舰队。
  接到“复仇”号发出的战斗命令,各艘鱼雷艇母船上的英军官兵们顿时忙开了。出于安全考虑,不论英国的鱼雷艇母船还是德国的鱼雷艇母舰,鱼雷、燃料以及鱼雷艇都是分开储存的,直到临战时才会组配起来,而这些繁杂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渴望胜利的心情显然给这些鱼雷艇母船上的英国水兵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他们用比平常训练更加干净利落的动作装配鱼雷、加注燃料,吊机运转、链条绞动的声响回荡在每一艘母船上。准备妥当的鱼雷艇被依次吊放至水面,发动,然后驶往附近海域等待其余同伴。
  在把货船改装成鱼雷艇母船的同时,英国海军还把一百多艘民用快艇、游艇改装成了轻型和超轻型鱼雷艇,但北上参战的这些英国鱼雷艇母船搭载的都是正规生产的高速鱼雷艇,它们的各项技术性能并不逊色于德国海军装备的同级舰艇,而且吸取了第二次弗兰德斯海战的教训,所有双人型号的高速鱼雷艇都加强了武装,英国人甚至把25毫米口径的维克斯机关炮搬了上去,并且日复一日地进行战斗训练。若再次遭遇德国海军的高速鱼雷艇群,英国人至少不会像绵羊一样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正当麦斯上校指挥的高速鱼雷艇群带着英国海军最后一线希望在苏德岛以西海域集结时,被困沃格岛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却已经黯然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在德军陆战队以及海军舰艇的凶狠夹击下,撤退无望且弹尽粮绝的两百多名英军官兵举了白旗。至此,在沃格岛登陆的两千多名英国陆战队员仅在桑德瓦格港一带还有少数部队继续负隅顽抗,加上此前被德军俘获的四百多人,登岛部队的阵亡率竟然达到了六成多,战况之惨烈,堪比西线最为血腥的那几场战役。
  如果英国海军今晚能够实现大翻盘,殒命沃格岛的英军官兵也算死得其所,可卡尔索普舰队的境况却是非常不妙。德国飞机屡屡在它们头顶投放照明弹,使得它们的行迹清楚暴露在德国主力舰艇的视野当中,机动力强但防御不济的“澳大利亚”号成了德国舰队的重点打击目标。在德国人的猛烈炮火下苦撑了十几分钟,这条日德兰海战的漏网之鱼终究还是没能逃出生天,一发来自“图林根”号的11英寸穿甲弹非常轻松地贯穿了它的舷侧装甲以及燃料舱,爆炸旋即摧毁了这艘英国战巡右侧轮机的关键部件,受损的“澳大利亚”号立刻失去了方向,在四艘德国主力舰的视线中兜起了圈子。德国战舰上的炮手们可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在英国舰员通过调整舵桨重新摆正航向之前,德国舰队以爆发式的炮火狠狠蹂躏这艘重炮轻甲的战巡。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澳大利亚”号接连被七千米外射来的五发大口径穿甲弹击中,全舰电力供应中断,航速骤然降至5节左右,舰体漏损状况急速恶化,舰体开始倾斜,不少舰员在未接到弃舰命令的情况下自行逃生……
  这个时候,就算卡尔索普带着六艘前无畏舰折返回来,恐怕也改变不了“澳大利亚”号的悲惨宿命,但那样做的话,至少能够保全皇家海军引以为豪的战斗精神,卡尔索普却站在了理智的角度,他没有理会不断倾侧的“澳大利亚”号,甚至没有给附近的英国轻舰艇发出救援命令,而是带着六艘且堪一战的前无畏舰埋头往苏德岛方向驶去。
  在将奄奄一息的“澳大利亚”号痛快送入海底之后,拥有航速优势的德国舰队开足马力追击卡尔索普,两支舰队的距离不断缩减,而后继抵达的德国水上飞机从空中锁定英国主力舰只的位置,毫不留情地投下了一颗又一颗照明弹——德国舰队藏匿在夜幕深处痛痛快快地打黑枪,英国舰队却无法对其展开有效反击,这样的战斗完全没有公平可言。照此下去,英国舰队也许到不了苏德岛海域就都去深海之神埃吉尔那里报到了。
  正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环境下,卡尔索普和他的舰队顽强地挺了下来,当大群英国高速鱼雷艇从黑暗中冲出来的时候,包括“非洲”号在内,已有四艘前无畏舰被德舰击伤,多艘随行轻舰艇几近掉队,而德国的无畏舰队已经气势汹汹地追到了四千多米外,一轮准确的齐射就足以干掉这里任何一艘英国战舰。
第118章
幻灭(中)
  挂在降落伞下的照明弹,在缓慢的下落过程中持续释放出强烈的光线,将一平方公里左右的海面照得如同白昼,而在德国人的视野中,除了那些已被看成是囊中之物的老式英国战列舰,这时竟赫然出现了多艘与之反向而行的高速鱼雷艇。
  由于往日的作战训练时常有高速鱼雷艇部队参加,德国战舰上的嘹望人员以及第一时间获悉敌情的军官们当然清楚这些轻量级的对手有着多么可怕的威力。眼见这些离弦之箭狂飙而来,不少人顿时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但他们还不至于陷入绝望的境地,舰桥立即向所有副炮发出无限制自由开火的指令,前往速射炮和机关炮战位的通道上到处是提前搬运备用弹药的炮手,主炮撤下穿甲弹,改装榴霰弹,这种如临大敌的气氛,以往只有在敌方主力舰队逼近的时候才可能出现。
  此刻,飘扬着分舰队司令旗的德国无畏舰“路易波特摄政王”号正处在斜线战列首位,侧后依次是“图林根”、“威斯特伐利亚”、“毛奇”。在轻松草菅英国舰队唯一的战列巡洋舰之后,丰克以这四艘主力舰歼灭英国人余下的六艘前无畏舰本是全无悬念的事情,大群英国高速鱼雷艇的出现使得战场形势瞬间发生了变化。对丰克和他的将士们来说,这些“短腿”的家伙是如此来到离英国港口至少两百海里的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捱过敌人的凶猛攻击——从1904年到1914年,以高速战艇攻击主力舰队为主体的会操在德国海军内部举行了不下三十次,从操练的结果来看,攻守双方平分秋色,但从战略角度来看,总身价不到千万马克的高速鱼雷艇群跟单艘造价达到三四千万的无畏舰、战列巡洋舰抵拼对换,后者无疑是失败的一方。
  一次次的会操失利曾让公海舰队各战列舰和主力侦察分队从上到下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在一段时期内严重影响到了海军的威望和士气,但严酷的训练无疑要比虚有其表的演练有益得多。被虐的次数多了,主力舰艇上的官兵们绞尽脑汁地找寻对策,他们在战术和技术层面摸索出了多种有效抵御高速鱼雷艇袭击的办法,并在海军高层的支持下运用到实战当中。纵观这十年的海上会操,公海舰队的主力舰编队前六年胜少百多,从1911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取代老式战列舰、装甲巡洋舰担纲主力,战胜高速鱼雷艇群的比例不断提高。在1914年举行的四次大型会操中,主力舰编队三次取胜,仅有一次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落败。
  有了这些铺垫,走进日德兰战场的德国舰队比自己的对手拥有更为充分的准备,惊世之胜早在日常的训练中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这寒风凛冽的夜晚,菲利克斯·丰克带着他的参谋军官们静静站在舷窗后面。四艘主力舰默契地将航速降到了20节,并且同步左转,使得舰上除右舷副炮之外的所有火力都能够施展出来。片刻过后,英国人的高速鱼雷艇群已经冲到了离德国舰队战列线大约5000米的位置,德国主力舰的中口径副炮率先开火,数秒之后,十多发炮射照明弹接连绽放光芒,点缀夜空的繁星黯然失色,漂浮在天穹中的云朵映照出绮丽的光晕,那些在浪尖跳跃的英国高速鱼雷群清晰可辨地呈现在了德国炮手们眼前。
  三十多门大口径主炮、百多门副炮和速射炮在前后间隔不到五秒的时间里发出震耳轰鸣,这密不透风的炮火好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在英国高速鱼雷艇群所处的海面激起水浪无数。在爆炸激起的海浪冲击下,重量从两三吨到七八吨不等的高速战艇就像是坐在公牛背上的骑手,哪怕自身平衡能力再出色,也免不了被甩得七荤八素,有运气差的直接被海浪拍翻,有迎头撞上波峰骤然失速,还有被炮弹击毁或被弹片击伤的,这样的场面不禁让人想起燧发枪时代整排火枪手对抗骑兵的战斗,惊心动魄,血腥残酷,而且在战斗之初很难料定哪一方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无限制的自由开火并非盲目乱射,而是不经射击指挥系统调配校正,由操炮人员直接观瞄射击,从而使战舰的火力输出达到极致水平的作战模式,是错落有致还是错乱无序,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自从公海舰队组建以来,志在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德国海军,每年举行实弹射击和联合操演的次数都位居各国之首,就连英国海军也只能望其项背。辛勤的付出加上德国人严谨刻板的性格,促成了德国海军炮术能力的飞速提升,在1911、1912和1913年这最后三届英德海军炮术交流中,出场的德国战舰都取得了大比分的优势。面对展开集群冲锋的英国高速鱼雷艇群,副炮战位上的德国炮手们忙而不乱,依照本舰与敌方艇群的相对方位确定水平射角,将射击弹着点定于前排战艇之前,即便稍有误差,也无碍于副炮火力的线性覆盖。
  平常用于攻击中远程目标的战舰主炮,装填榴霰弹之后俨然成了超大号的散弹枪,“路易波特摄政王”号的双联装12英寸主炮和“图林根”、“威斯特伐利亚”、“毛奇”的三联装11英寸主炮分别以每分钟1点5发和每分钟两发的速率开火。这意味着在英国鱼雷艇群有幸冲到较近的危险区域发射鱼雷之前,四艘德国主力舰将有机会展开三到五轮射击,绝对数值并不大,但在三四千米的距离上,每一发榴霰弹产生的霰弹能够覆盖数百平方米的区域,重叠之下,面状覆盖的杀伤效率能够达到非常恐怖的程度。
  数量庞大的英国高速鱼雷艇无需冲到理论上的必杀距离才发射鱼雷,离德国舰队还有三四千米,不少鱼雷艇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放出鱼雷。以夜战的视觉条件,这些鱼雷的命中率固然很低,但夜幕同样为鱼雷的航迹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德国战舰很难像在白天那样早早进行规避。
  从德国舰队开火算起,还没到一分半钟,英国人的高速鱼雷艇就有近半数受损或是遭到击毁,幸存下来的鱼雷艇均在距离德国舰队两千米之外射出鱼雷——在最后一艘英国高速鱼雷艇投射鱼雷之时,经验丰富的德国指挥官已经命令他的舰队进行大角度的机动转向,这也是在夜战环境下规避敌方鱼雷攻击的最好办法。舰队之中,吨位最大的“路易波特摄政王”号曾在第一次弗兰德斯海战中挨过英国潜艇的黑枪,险些葬送了德国海军的大海局面,这一次,它率先完成了5个罗经点也即56点25度的大转向,这当然跟它作为旗舰最先得到战术指令不无关系,利用大修机会进行改进的轮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紧接着,动力最强劲的“毛奇”号也转向到位,然后才是两艘稍早期建造的老无畏舰。
  厄运是否会降临在德国战舰身上,跟这个顺序扯不上任何关系,因为一转眼过后,海面上到处都是鱼雷航迹。有的德国舰员冷不丁看到一条鱼雷拖着白色的尾迹从黑暗中钻了出来,擦扎舰尾或是舰舷溜过,随即又消失在黑暗当中,顿时被惊得哑然无言。
  突然间,炮声隆隆的海面响起了一个巨大的爆炸声,一团冲天水柱霍然出现在了“路易波特摄政王”号舰尾左侧。在忽明忽暗的光线下看到这个场景,其他德国战舰上的官兵们不禁愕然:难不成这艘凯撒级无畏舰对敌人的鱼雷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
  仅过了几秒钟,又一个爆炸声在德国舰队的阵列中响起——遭殃的是“图林根”号。若是同期建造的英国无畏舰,一枚鱼雷很可能成为致命伤,而德国无畏舰俨然是身披坚甲的重骑兵,只要鱼雷定深不太靠近舰底,舷侧的装甲带和防雷隔舱就能吸收掉鱼雷爆炸的大部分威力,舰壁的破漏也能够借助细分隔舱设计以及良好的损管能力进行控制。
  十数秒后,海面上又接连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先是一艘大型鱼雷艇被鱼雷炸成两半,接着是火力强大的战列巡洋舰“毛奇”号,它成为了这个夜晚第三艘也是最后一艘被英国鱼雷命中的德国主力舰艇。
  以损失二十多艘高速鱼雷艇的代价取得了击沉德国轻舰艇一艘、击伤大型战舰三艘的战果,英国海军一直努力积攒的人品俨然在这一晚实现了大爆发。尽管遭鱼雷创击的两艘德国无畏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均未失去航行能力,原本令英国前无畏舰望尘莫及的航速降了下来,精密的光学设备极有可能在猛烈的震荡中受损,即便舰炮系统仍旧保持完好,舰艇的作战能力必然大打折扣。
  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眼前,心里早就憋了一大口恶气的卡尔索普可不会放过,他当即率领以“非洲”号为首的六艘前无畏舰调头转向,准备先把防御力相对较弱的德国战巡干沉,再逐一收拾掉形势不妙的德国无畏舰。
第119章
幻灭(下)
  自从“无畏”号开启无畏时代的大门以来,战列舰的吨位和性能几乎一年一个台阶,1912年敷设龙骨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拥有近三万吨的标准排水量,装备8门42倍径的15英寸主炮,其战略价值和战术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十年前的老式战列舰。
  前无畏时代的巅峰之作,取用英国新王之名的爱德华七世级便是在1902年开始建造的。
  标准排水量16350吨的爱德华七世级,在各国建造的前无畏舰当中吨位仅次于法国的丹东级。在设计时,英国人重点考虑在主炮火力与对手相等时如何压倒对手,同时考虑战列舰在对抗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时主炮射速偏低、副炮火力不足等情况,因而采用了二级主炮的设计,同时配备305mm主炮4门和234mm主炮4门,加上10门152mm副炮,这样的火力足以压倒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对手。
  造价高昂的爱德华七世级固然拥有较强的纸面性能,可它的实际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该级舰的可操纵性较差,很难长时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前进,因而在英国海军内部被谑称为“颤抖的八大金刚”。由于二级主炮占据了太多的重量,直接导致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的续航力较短,而一二级主炮的设置在战斗中也很难发挥理想作用,因为它们的弹着点不同,火控系统难以协调指挥,只能轮流操作。
  在法罗群岛南部海域,英国海军将领卡尔索普指挥三艘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和三艘性能稍逊的邓肯级战列舰集中火力攻击名震天下的“毛奇”号。这艘动力强劲的德国战列巡洋舰因被英国高速鱼雷艇发射的18英寸鱼雷击中而受损,航速降到了12节左右,转向速率也明显受到影响,但它50倍径的三联装11英寸主炮对前无畏舰级别的装甲防御是巨大的威胁,而且转向撤退的德国舰队中还有三艘不容轻视的无畏舰,卡尔索普的舰队想要在短时间内干掉“毛奇”,关键还得看这六艘战列舰的炮术表现。
  月光照耀下的海面,肉眼的有效视距仅有数百米,借助光学仪器也不过一两千米。英国高速鱼雷艇群结束攻击时,卡尔索普的主力战舰离德国舰队尚有七八千米,依靠前哨舰艇的侦察才确定有三艘德国大型战舰中雷。为了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战机,卡尔索普驱使这六艘状况较好的战列舰全速前进,经过了二十多分钟的追赶,同目标的距离总算拉近到了四千米左右。这时候,卡尔索普孤注一掷,令雷击舰艇冲上前去展开鱼雷攻击,并令六艘战列舰尽数左转,从而使舰尾主炮获得了射击角度。
  在夜空中接连绽放的炮射照明弹映亮了德国战舰的轮廓,仓促撤退的丰克舰队显得狼狈不已,英国舰队逆袭成为意气风发、志在必得的猎袭者。在响彻海际的隆隆炮声中,德国舰艇陷入如林水柱的包围,分布在“毛奇”号周围的弹着点尤其多。不多会儿,这艘战列巡洋舰就遭到四次直击。不过,设计理念的差别使得“毛奇”的防护能力比“澳大利亚”高出了至少两个档次,它的司令塔和炮塔的防御装甲甚至比许多英国无畏舰还要厚,除有一发炮弹打在上层甲板并且摧毁了两门露天副炮外,其余三发基本是在隔靴搔痒,反而是大口径炮弹造成的近失伤害给这艘德国战巡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底舱舰舱的进水改变了“毛奇”号的平衡状态,舰体的异常倾斜对舰炮的瞄准和弹药输送造成了消极影响,威力强劲的三联装主炮迟迟未能取得命中,射击间隔也在悄然增长。
  丰克舰队的阵容中,“路易波特摄政王”和“图林根”的舰体看起来没有大碍,可是航速都锐减到了12至14节。尽管盘旋在战场上空的德军水上飞机不断在英国舰队头顶投下照明弹,但这两艘德国无畏舰的炮击已不像之前那样犀利,唯独“威斯特伐利亚”号还保持着较为旺盛的火力输出。它以舰尾主炮咬住敌方首舰多番猛轰,把那艘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打得火光冲天,可就在它准备给目标更沉重打击的时候,英国雷击舰艇冒着德国战舰的炮火冲杀过来。面对这些獠牙尽露的恶狼,“威斯特伐利亚”号只好匆匆调整主炮,用上所剩无几的榴霰弹,第一轮射击就击伤了两艘英国驱逐舰,侧旁的“图林根”号也加入进来,它们的快速反应对敌方雷击舰艇的进攻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而为了掩护主力战舰,几艘德国轻巡和大型鱼雷艇一面向来袭的敌方舰艇发射浅定深的鱼雷,一面打开探照灯搜索海面,以尽早发现敌方鱼雷的踪迹,但它们的这一举动立即引来了敌方炮火。转瞬之间,一艘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被一发中口径的炮弹打中,舯部发生猛烈爆炸,处在甲板上的舰员死伤惨重,另一艘轻巡洋舰也被英国战列舰的副炮盯上。在探照灯的照射下,于近旁海面升腾而起的水柱呈现出一半黄绿、一半雪白的奇异色彩。
  有占据数量优势的战列舰压阵,敌方主力战舰又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了元气,十数艘英国驱逐舰和小型雷击舰在枪林弹雨中顽强前进,先后有多艘舰艇被炮火击伤,还有一艘驱逐舰迎头撞上了德国轻舰艇抢先发射的鱼雷,当即发生了剧烈爆炸,而余下的英国雷击舰艇一直冲到了距离德国舰队1500米的位置,它们投射的鱼雷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白色水痕,看着这个场面,身处战场的英国人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辉煌,德国人则开始考虑失败的后果,然而夜战的不确定性在这一晚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国高速鱼雷艇群在两千米外投射的鱼雷取得了惊人的命中率,雷击舰艇在更近距离发射的二十条鱼雷竟然无一命中。
  己方雷击舰艇代价颇高的进攻没能收获哪怕一个战果,许多英军官兵不禁为之扼腕,但在“非洲”号上指挥战斗的卡尔索普可没有丝毫的沮丧。己方雷击舰艇吸引了两艘德国无畏舰的火力,使得处境艰难的“主权”号得到了喘息之机,舰上的火灾被及时扑灭,未受损的主副炮得以继续攻击“毛奇”。三四千米的距离,十分钟的倾力攻击,六艘英国前无畏舰将这艘德国人引以为豪的战列巡洋舰打得近乎瘫痪,整艘战舰已无一门主炮可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门副炮还在做着最后的抗争,前后甲板和舰体舯部多处起火,舰员们不得不冒着随时送命的危险扑救火势,临近的两艘大型鱼雷艇也冒险上前,用水枪帮助“毛奇”号灭火。
  蒙受重创的“毛奇”号俨然成了一块躺在砧板上的肉,只能任由英国舰队摧残蹂躏,但克虏伯的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却让胜券在握的英国人碰到了麻烦。这时候,“毛奇”的甲板建筑除舰桥司令塔外都已基本损毁,也就是说,英国战列舰上的炮手们只能盯着这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的舰桥和舰体开火,可是他们的12英寸主炮对装甲厚度达到13点8英寸的“毛奇”号司令塔无可奈何,11英寸厚的水线装甲被英国舰队的炮火打出了大大小小的弹坑、弹洞,却始终没有一处是致命损伤。面对这种情况,卡尔索普当机立断,命令六艘战列舰迅速将攻击目标转移到那艘旗杆上悬挂分舰队司令旗的凯撒级无畏舰身上。
  “路易波特摄政王”号两次为英国非主力舰的鱼雷所伤,此般运气确实让人无奈,可这并不能抹杀凯撒级无畏舰防护水平出色的事实,且不说“腓特烈大帝”号以撞击的方式重创了同等量级的“本邦”号,“凯撒”、“凯瑟琳”、“阿尔伯特国王”在日德兰海战中均经受住了敌方炮火的考验,鱼雷或是唯一能够将它们击沉的武器。面对六艘英国前无畏舰的集中攻击,“路易波特摄政王”号仿佛是据守温泉关的斯巴达战士,以铁血硬汉的形象岿然屹立于战场之上。在英国舰队长达二十多分钟的炮火覆盖下,坚厚的炮塔装甲抵挡住了多数炮弹的侵袭,主炮塔虽然一一失去了战斗力,却没有一座是被彻底击毁的;司令塔简直是牢不可破的存在,哪怕外部观测台、探照灯、测距仪、天线以及机关炮被悉数摧毁,指挥官们依然活跃在自己的岗位上;水线装甲带更是硬生生地弹开了二十多发12英寸穿甲弹,表面坑坑洼洼,却没有一处是深及内舱的贯透伤害……
  对“路易波特摄政王”号久攻不克,英国舰队两次转向,从最初在德国舰队南面航行到了西面,由于德国舰队的整体航速受到损伤舰艇的拖累,英国舰队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可进可退的优势阵位,在接连把“毛奇”和“路易波特摄政王”的主炮打哑之后,卡尔索普成了在这场大战中最接近海战胜利的一位英国海军指挥官,只要在给他一些时间,他和他率领的这些英军将士就能够成为拯救不列颠的国家英雄。可是,重磅炮弹破空而下的尖啸声让英国人希望像幻想一样瞬间破碎,两个杀气腾腾的舰影赫然出现在西北方海面。
  “德弗林格”,“塞德利茨”,德国海军实力最强的两艘战列巡洋舰,火力和防护不逊于新式无畏舰,同时又拥有超群动力的海战利器,在遗憾错过法罗群岛大海战之后,在这万众期待的关键时刻强势登场了。
第120章
死拼
  深夜,月色皎洁,湛蓝的天幕弥散着灰色的硝烟,不断绽放刺眼光芒的照明弹刺破了夜的朦胧,沸腾的海面时时回荡着炮声、爆炸声以及炮弹划空飞过的尖锐啸声,大大小小的水柱在海面上升腾、落下。在这片近乎沸腾的海面上,各种各样的舰船正以截然不同的轨迹移动着,它们有的在全速航行,烟囱向外喷着滚滚黑烟,有的燃着火、冒着烟,航速不断减慢,还有的舰身早已倾斜,甲板渐渐从水面上消失……
  “长官,鱼雷全部装填完毕!我们现在的位置距敌5500码!”
  英国驱逐舰“彗星”号的舰桥上,一名金发碧眼的年轻军官向舰长霍克少校报告了最新的测距读数。在他们的视线前方,战场的西北角,两条黑色的舰影不断跃现炮焰的闪光,此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判定它们的确切身份,但观察它们的体形,结合战争进程中的各方信息,英国人非常痛苦地意识到,那极有可能是德国海军最强大的双舰编队——不久前才在爱尔兰南部海域痛击英法舰队的“德弗林格”号和“塞德利茨”号。
  原本对英国舰队非常有利的战场形势骤然大变。
  在这之前,卡尔索普的六艘前无畏舰之所以能够压倒以三艘无畏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为主力的德国舰队,关键在于英国高速鱼雷艇群和雷击舰群的两轮鱼雷攻击。中雷的德国战舰好比是伤了腿脚的武士,手中的剑和盾虽然还在,战斗力却要大打折扣,而且受此重创,军官和水兵心态一时失衡,以至于乱了阵脚。“德弗林格”和“塞德利茨”这两艘主力战巡的总体战力虽然不及四艘友舰,却拥有火力集中、机动灵活的客观优势,而它们的突然出现也同样在精神心理上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同于高速鱼雷艇,驱逐舰和大部分小型雷击舰都携带有备用鱼雷,可在战场上进行再装填和再攻击。此前“彗星”号随同友邻舰艇向德国舰队实施鱼雷攻击,尽管没能扩大战果,却成功吸引了两艘德国主力舰的火力,代价则是多艘驱逐舰和小型雷击舰严重受创,基本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现在,“彗星”号遵照旗舰的命令,与另外两艘驱逐舰和两艘小型雷击舰一道出击,若能有所斩获,英国舰队便有机会重新掌控局面,但前路有多么艰险,经验丰富的军官们心知肚明。
  借助微弱的舱灯,霍克少校看了看手表,小声嘀咕道:“22分钟,我们装填鱼雷的耗时太长,这次攻击过后,敌人绝不会再给我们这么长的时间,上帝保佑我们一击即中!”
  金发军官似乎只听到了霍克少校自言自语的最后一句话,他做了个呲牙的表情:“我有种很强烈的预感,长官,最艰难的时期到今晚为止,往后的每一天都将是充满希望的。不列颠必胜!”
  霍克少校刚张开嘴,德国战巡打出的重磅炮弹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尖锐的声响带来无形的压迫感。结果,舰上的官兵一面庆幸它们不是朝自己砸过来的,一面又要为己方的战列舰担心——这些英国前无畏舰的装甲厚度本来就比无畏舰薄了不少,有的还是采用表面渗碳硬化工艺之前的哈维镍钢,随便哪个部位,只要挨上德国人一发大口径穿甲弹都有够呛的。
  炮弹划空而过的啸声渐渐远去,霍克少校轻吁了一口气:“等我们有命看到这场海战的结局再说吧!”
  金发军官点点头,片刻过后,他报出了新的距离读数:“4500码!”
  “彗星”号的设计极速是27节,服役数年,舰体保养良好,基本能够达到建成时的状态,而前方的两艘德国战巡都是冲刺速度超过26节的家伙,双方虽不是完全的相向航行,但相对航速依然高得惊人。
  霍克少校一动不动的站在原位,静静思考。
  “啊!真要命,我们的一艘战列舰被击中了!发生了猛烈爆炸,不知道是哪个倒霉的家伙。愿上帝保佑吧……”
  舰桥上有人这么说道,霍克少校疾步走到右舷一侧,远远望去,忽明忽暗的海面上舰影绰绰,而且近距离交火的两支舰队有部分舰只在视觉上交叠在了一起,确实很难辨清各艘战舰的身份。发生爆炸的战舰位于英国舰群前部,从位置上看,有可能是卡尔索普的旗舰“非洲”号,也有可能是紧随其后的“新西兰”号。
  “3500码!”
  一转眼,金发的年轻军官再次报出距离读数,英国海军此时所使用的白头鱼雷,理论上的最大射程可达万米,但以直航鱼雷的作战模式,除非是在风浪极小的条件下攻击静止不动的舰船,否则超过2000米便很难取得命中。
  “右转一个罗经点!”少校猛然下达指令。
  负责掌舵的大副毫不迟疑地转动起了舵盘。
  “一号鱼雷组准备发射!”少校的语气和他地表情一样冰冷,那神态就像是断头台下地监斩官。“彗星”号设计时仅有两具水下鱼雷发射管,分别位于左右两舷。在这几个月的战斗中,英国海军官兵们愈发感觉到水下鱼雷发射管的落后以及鱼雷武器不足的妨害,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一多半的现役驱逐舰都进行了改装,撤去水下鱼雷发射管,在舰上装备双联装的水上鱼雷发射管。“彗星”号的两套双联装鱼雷分别位于一号和二号烟囱后方,它们布设在舰体中线位置,理论上可朝左右两舷的任意一个方向发射鱼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