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387

  蒙蒙细雨中,两艘英国驱逐舰加足马力准备冲出海峡,若德国舰队是向法罗群岛东部海域编队航行,英国舰队将有机会从背后给他们狠狠一击,双方的优劣态势就完全颠倒过来了,但前提是德国人对这一切始终茫然无知。以德国舰队以往的表现来看,除非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或是所有的侦察警戒手段都因为恶劣天气的影响而暂时失效,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飞越法罗群岛前去侦察的英国飞机迟迟没有带回敌情,这让英国人心中很是忐忑,而在航行至海峡中段的旗舰“铁公爵”号上,所有的军官和舰员都值守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尤其提防着德国人的飞机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并用鱼雷和炸弹对英国舰队发起攻击,然而这种极端悲观的情况也迟迟没有变成现实,整支舰队仿佛航行在迷雾当中,气氛诡异得让人浑身不自在。
  “长官!刚刚截获一份无线电报,从我们掌握的编码规律来看,这是德国海军情报部门联络用的二级加密电码,德国舰队不会无缘无故打破无线电静默,而这份电报的发出位置离我们很近,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潜伏在法罗群岛的德国间谍拍发的电报,我们正在努力解译电报内容,能否成功还不得而知。”
  负责通讯的参谋官给舰桥上的军官们带来了这样一个充满悬念的消息,悲观者自然会在心里做最坏的盘算。杰克逊爵士一语不发地沉思着,等待着,而舰队参谋长马登中将则举着望远镜,久久凝视东北方。突然间,他轻叫道:“那好像是一架德国人的飞机……不在天上,而是在树梢高度,它在低空飞行……真见鬼,这不是幻觉,我们被德国人发现了!”
第81章
暴风眼
  英国皇家海军中将查尔斯·马登现年52岁,这正是一位海军将领最好的年华。他个头不高,样貌平平,性格不甚开朗,他学识渊博,头脑聪明,而且自诩拥有一双猎鹰般敏锐的眼睛。当英国本土舰队的主力舰只航行在法罗群岛的中部海峡时,这双眼睛居然比瞭望台上的哨兵还早发现低空飞来的飞机——他看的没错,那确实是一架德国飞机,一架使用机轮而不是浮筒起降的胡伯特-D4型舰载侦察机。
  都说战争是武器技术最好的催化剂,日德兰大海战时,德国海军的舰载机仅有两种型号,即胡伯特-D型侦察机和胡伯特-E型攻击机,前者兼顾侦察、校射、空战之用,后者既可扮演轰炸机角色,又可挂载鱼雷实施攻击,而且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日德兰海战发生在8月上旬,到了10月中旬,胡伯特-E型攻击机的升级型号——E3型双座单翼轰炸机和E5型双座双翼鱼雷机,已经开始列装部队,胡伯特-D4型双座双翼侦察机完成试飞,准备进入量产阶段,而胡伯特-F型双翼单座战斗机,也即将进入试飞阶段。
  就性能而言,胡伯特航空在短时间内推出的这一系列舰载机较原始型号有显著提升,例如D4型侦察机的最高飞行时速达到了135公里,这使得它能够轻而易举地避开任何一架英国战斗机的截杀,滞空时间增加到了3个半小时,有效侦察半径相应扩大到了200公里,在战场上的空中侦察和警戒效率至少提高了四成。
  德国公海舰队主力北上挪威海时,改装成第二艘航空母舰的“海因里希亲王”号共搭载6架胡伯特-D、4架胡伯特-E-3以及6架胡伯特-E5,舰载机总数量比“俾斯麦”号少了两架,倒不是“海因里希亲王”吨位和尺寸较“俾斯麦”小的缘故,事实上,“海因里希亲王”的改装比“俾斯麦”更加合理,开放式机库的空间较“俾斯麦”增加了四分之一,载机量的减少是因为新舰载机的翼展更宽、体型更大。为了节约空间,胡伯特航空很早就在着手进行折叠式机翼的尝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获得成功。
  “海因里希亲王”号搭载16架舰载机,“哥廷根”号和“卡塞尔”号这两艘辅助航母各搭载10架,再加上战列巡洋舰以及随行轻舰艇所搭载的水上侦察机,整个德国舰队拥有近50架飞机,在1914年的时候,这可是一支相当庞大的海军航空兵力量,而且德国海军飞行员的素质和经验显著强于英国海军,若是天气恶劣到了所有飞机都无法出动的地步,对英国人显然更加有利。
  可是,当英国本土舰队孤注一掷地穿过法罗群岛中部的狭窄水道前去袭击德国舰队时,天气显然还没有糟糕到飞机无法飞行的程度,英国人自己的水上侦察机还在为搜寻德国舰队的方位而做着努力,性能更好的德国舰载机出现在他们眼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各炮瞄准右舷目标,准备自由射击!”
  嘹亮而急促的口令声很快在“铁公爵”号以及附近多艘英国战舰上响起,英国本土舰队从多格尔沙洲起航以来,这还是它第一次真正发出战斗警报,如今的北海似乎成了一块被德国人遗忘的海域,频繁出没的潜艇不见了踪影,忙碌往来的飞机和飞艇也销声匿迹,这些异常情况更坚定了英国人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
  舰桥上的英国军官们一个个站在原地,安静得像是一群雕塑,但他们大多数人的内心恐怕并不如表情这般淡然,只是对于低空飞来的那两架德国飞机,他们没有任何的谋略可以使用,也没有任何的战术需要部署。要是德国飞机带着炸弹或是鱼雷飞来,英国舰队毫无周旋余地,只能听天由命。
  视线中那架形单影只的德国舰载机迅速飞越长窄的卡尔斯岛,没等它飞到舰队上空,“铁公爵”号的右舷舰炮率先开火。建成服役时,这艘实力强大的超无畏舰单舷配备6门单装6英寸(152毫米)一级副炮和6门4英寸(102毫米)二级副炮,威力可观的大口径副炮全部安装在主舰桥下方的炮廓内,看起来简洁明快,实际上只适合舰队炮战,不利于抵御轻舰艇的鱼雷攻击,而且炮廓式副炮的射界和俯仰角十分有限,几乎不具备对空射击能力。
  日德兰海战之后,遭到重创的“铁公爵”号入坞接受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维修,顺带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技术改装,所有的炮廓式副炮都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仿照德国无畏舰的甲板式副炮塔,并且见缝插针地装上了3英寸(76毫米)速射炮和1磅炮(37毫米口径机关炮)。重新回到战斗序列时,“铁公爵”号除保留五座双联装主炮塔不变外,武备系统全面翻新:8门6英寸副炮被分别安装在四座全新的双联装副炮塔内,最大仰角提高到了35度,可使用榴霰弹进行对空射击;4英寸的二级副炮被既可对海又可对空的3英寸速射炮取代,这种仅带有轻护盾的单装速射炮一共装了16门;维克斯公司生产的1磅炮则装了12门,中近距离的火力密度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
  在“铁公爵”号的带领下,多艘无畏舰、战列巡洋舰以及护航的轻舰艇纷纷开火,卡尔斯岛仿佛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烟花璀璨,漫天绚烂。不计其数的炮弹当空爆炸,这场面和声势蔚为壮观。鉴于使用触发式引信的炮弹对空射击时的命中率差强人意,应军方要求,维克斯公司火速生产了一批使用延时引信的小口径炮弹,并且在法国战场上率先投入实战,对敌机的毁伤力较原先的触发式引信有了成倍的提升——但命中率的绝对值还停留在万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消耗一万发弹药才有可能击落一架敌机。
  英国人想在这架德国飞机将消息传回德国舰队之前将其击落,全然忽略了这激烈的声光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警告。闪烁的焰光和团簇的硝烟让这阴沉的天幕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而那架灰色的飞机时而隐没在烟云当中,时而出现在炮火的间隙,只见它越飞越高,在英舰官兵眼里,它越来越小,最终飞到了炮火够不着的高度,一圈一圈地盘旋,像是在嘲笑英国舰队的软弱无力。
  炮声渐止,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呛鼻的硝烟气息。杰克逊爵士带着他的幕僚助手们离开露天舰桥回到司令塔内,不多会儿,通讯官匆匆前来报告:“无线电……它在拍发无线电,我们干扰了它跟舰队之间的通讯频率,德国人顶多收到一部分无线电讯号。”
  “就算德国舰队没有收到电报,这架德国飞机很快就会将有关我们方位的情报带回去,留给我们的时间所剩无几。”杰克逊爵士分析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全速前进……这会让我们的队形变得混乱,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参谋军官们无人提出异议,可是从他们忐忑犹豫、纠结焦虑的神情来看,他们心底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不过眼下的形势,他们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杰克逊爵士遂将目光投向他的舰队参谋长马登中将。
  只见马登在胸前划了个十字,用在场所有人都能够听见的声音说道:“愿纳尔逊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唯有一场胜利才能够将英国从悬崖边缘拯救回来。”
  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舰队的实力比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弱,若被击败,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将借机登陆不列颠,这对英国人而言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所幸的是,纳尔逊一反当时盛行的舰队阵列对战,率领旗舰一马当先冲入敌方舰队,英国舰队气势如虹,一举打垮了法西联合舰队。马登在这个时候祈求纳尔逊的庇佑,既是对杰克逊全速前进的策略表示赞同,更是在提醒在场的所有军官们,情势已经到了容不得任何犹豫的时候,一旦跟德国舰队发生战斗接触,无论对手的阵容有多么强大,英国舰队唯有破釜沉舟,全力拼杀,才能看到击败德国的一线机会。
  “给贝蒂发信号,让他带着第1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和第3巡洋舰分舰队在主力舰队前方实施战斗侦察,发现德国舰队之后,如有战机切勿犹豫。我们的‘虎’号可比任何一艘德国战舰都要强大!”
  “最后一句话也要发出去?”奉命传令的参谋军官不甚确定地问。
  杰克逊稍稍犹豫了一下:“是的,原话发出。”
  罢了,这位看起来踌躇满志,实际上有些缺乏底气的舰队司令官对他的参谋长说:“如果德弗林格号在场,我们的虎号可能会遇到点麻烦,但它现在应该还在大西洋海域,德国海军的毛奇级航速不差,用的毕竟是三联装的11英寸炮,比虎号的三联装13点5英寸炮弱了两个档次。他们有两艘毛奇级,我们这边还有皇家公主号和不倦号,再来一场战列巡洋舰队的决斗,贝蒂应该能赢,也应该要赢。”
  查尔斯·马登这时候却选择了沉默。“虎”号的性能确实凌驾于所有的德国战巡之上,就如同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超无畏舰远比任何一艘德国无畏舰强大一样,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虎”号才刚刚服役,把那些从战沉舰艇上逃生的舰员编在一块,确实可以利用他们的素质与经验缩短磨合时间,可战舰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存在,各种机器部件也需要正常的磨合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状态。那些有过死里逃生经历的舰员们,也许能够通过战前动员调动起爆棚的战斗意志,也许有着无法化解的心理阴影,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给海战结果带来变数。
第82章
海空雏形
  “长官,现在风向东北,风速33节,第2、第3战术小队已经做好起飞准备。”
  “海因里希亲王”号狭窄拥挤的舰桥里,一名年轻的海军士官向指挥官报告了实时的天气状况。
  19世纪末开工、20世纪初建成服役的“海因里希亲王”号原本是一艘装甲巡洋舰,经过改装成为德国海军的第二艘航空母舰,它的现任舰长,几个月前刚刚年满40的奥托·赫勒尔中校,是位年富力强的海军军官。他早在1909年就掌握了飞机驾驶技巧,并且成为德国海军第一批飞行教官。1912年德国海军飞行学校成立,赫勒尔兼任校长及首席教官,为德国培养了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俾斯麦”号秘密服役后,赫勒尔出任该舰的飞行指挥官,并在日德兰海战中驾机出击,使用航空炸弹轰炸了英国战列巡洋舰。可以说,这是一位理论功底深厚、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了解海军航空兵在现代海战中所扮演的角色,熟悉飞行员的能力和舰载机的性能,在整个德国海军,或许没有人比他更胜任这一重要职务。
  “调整航向,迎风前进!得到出击指令后,第2战术小队率先起飞,向法罗群岛中部水道的英国舰队发起攻击。第3战术小队卸下鱼雷,装载航空炸弹,等待出击命令。”赫勒尔干脆果断地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舰上的第2战术小队是由胡伯特-E3型双座单翼轰炸机编成,这种新式舰载机可挂载300公斤的航空炸弹对150公里内的目标实施轰炸,而且德国海军新列装了100公斤重的穿甲炸弹,从200米高度投下能够有效击穿80毫米厚的甲板装甲——这个时代只有少数战列舰的部分甲板装甲超过这个厚度。
  在调头转向东北方的同时,“海因里希亲王”号以灯光信号回复公海舰队总旗舰“国王”号:一切就绪,随时可以派出舰载机编队攻击敌舰。鉴于当前的海况,航空鱼雷无法正常使用,已令鱼雷机改挂航空炸弹。
  片刻过后,“国王”号发回简短的通讯信号:同意展开攻击,祝飞行员们好运!
  宽24米,长128米的飞行甲板上,4架翼展达到11点6米的胡伯特-E3舰载轰炸机以左右错开的阵势排列在舰尾的起飞区,160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发出嘹亮的轰鸣声,近似剃刀造型的双叶螺旋桨飞快地转动着,带动的气流让飞机后方的空勤人员衣角乱拍。这个时候,海面涌起的浪涛有四五米高,在风浪的作用下,满载排水量万吨出头的“海因里希亲王”号横向和纵向摇摆都很明显,空勤人员不得不用在机轮下塞入垫木,以防甲板上的飞机出现滑移。看到起飞信号,空勤人员逐一拔出第2战术小队4架舰载机的机轮垫木,然后目送它们一架接着一架向舰艏方向移动。迎面而来的海风已是大风强度,几年前的飞机碰到这样的天气根本起飞不了,而如今这些线条流畅、结构扎实并且拥有较强动力的飞机却能够傲然飞翔,可见科技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经过艰难、迟缓的飞行滑行,翼根和机身下方各挂一枚航空炸弹的胡伯特-E3依次升空,它们逐渐爬升,并在阴沉的天空中侧身转向,整个过程看起来颤颤悠悠,但在转向完成之后,处于顺风状态的它们飞行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不多会儿就成了一个个小黑点,在这些黑点下方,海平面的尽头,隐约可见一抹青灰色。
  在法罗群岛中北部的东岛和卡尔斯岛之间,浩浩荡荡的英国舰队正全速驶向海峡外的开阔水域。此时从空中俯瞰海面,呈品字形的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和列成一字纵队的七艘英国主力舰非常醒目。前者的舰型庞大而又修长,后者的舰身相对短而宽,前者到了这条海峡的北端,与后者拉开了五六海里的距离。在这条狭长的水道中,轻型战斗舰艇和辅助舰船无法为主力舰只提供周密的保护,若德国海军提前在此部署大量的潜艇和高速鱼雷艇,而且是风平浪静的好天气,将会有很大的机会对这支英国舰队展开一场屠戮。在之前几场海战中经受了失利教训的英国人当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离开多格尔沙洲北上之后,他们一路只在奥克兰群岛的斯卡帕弗洛海军基地稍作停顿,而且在接近法罗群岛之前调遣潜艇、飞机、飞艇对周边海域进行了细致的侦察,确定没有德国海军的设伏舰艇才快速进抵。正因如此,德国飞机的突然出现扰乱了整个英国舰队的心态,所以出现了上百门舰炮猛烈开火攻击一架德国舰载机的奇异场景。
  “看啊,那是我们的轰炸机……祝好运,勇敢的小伙子们!”
  “铁公爵”号的舰桥上,查尔斯·马登将自己的军帽抓在手中用力挥舞,两架挂在鱼雷的维尔索普“猎鹰”式水上飞机正从不远处低空飞过。之前派去侦察的英国飞机迟迟没有发现德国主力舰队的踪迹,仅在卡尔斯岛东北方三十多海里的位置找到一艘德国海军的大型鱼雷艇,在这种情况下,马登中将从压抑沉闷的气氛和不够狂虐的海风中嗅到了危险信号,他觉得英国舰队的航空兵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抢在德国人用舰载机给英国舰队制造大麻烦之前果断出手——让鱼雷机投入对卡尔斯岛东北方水域的搜索,发现德国舰队之后就直接采取攻击行动,而且首要目标是德国人的航空母舰,其次才是他们的战列巡洋舰和无畏舰。
  可是,杰克逊爵士并不赞同马登的提议,他主张在确定德国舰队方位之后再出动鱼雷机,毕竟英国舰队携带的鱼雷机是水上飞机,弹射起飞容易,在风浪中降落再吊回母舰将会是非常艰难的过程,相当于只有一次鱼雷攻击的机会,而德国海军的战术狡诈多变,现在的形势远不足以判断德国主力舰队是在卡尔斯岛以北。两人差点发生激烈争吵。这个时候,老将爱德华的表态帮了马登一把,他建议让“竞技神”号搭载的四架鱼雷机去帮贝蒂开路——第1战列巡洋舰分队此时的航向正是卡尔斯岛东北方海域。
  作为海军的理论专家,杰克逊爵士的固执往往表现在策略层面,对于作战时机的把握,他不像杰利科那样富有经验,再加上私交的关系,他乐于听取老将爱德华的见解,也相信他的判断。于是,“竞技神”号迅速将全部四架鱼雷机派了出去,而另外两艘水上飞机母舰,“哈格梅特”号和“卢诺”号,也将各自放飞两架鱼雷机,从而以八架维尔索普“猎鹰”向尚且隐藏在暗处的德国舰队发起了第一轮攻势。
  当英国鱼雷机两两一组从主力舰队上空飞过时,两架用于执行战斗侦察任务的纽波特IV型水上飞机也出现在附近空域,它们试图找到先前那架德国舰载侦察机并将其击落,但狡猾的德国舰载侦察机躲进云层之后完全不见了踪影。德国飞行员显然也意识到自己的通讯频率受到了英国舰队的干扰,这样一来,重要的侦察情报无法传递出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快返航——英国人若能意识到这一点,以侦察机甚至鱼雷机尾随,不仅能够找到德国舰队的准确位置,还有机会痛击对方。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在戴维·贝蒂的指挥下,英国舰队的三艘战巡和四艘轻巡终于驶出了不利于舰队机动的狭窄水道,呈现在视线中的是一大片开阔水域。关于鸣梁海战情景再现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强大的德国舰队没有严阵以待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但这个可怕而又狡猾的敌人究竟在哪里?
  杰克逊、马登、爱德华、贝蒂、布朗宁……英国舰队的高级军官们都很想知道这个答案。
  英国鱼雷机转过卡尔斯岛北端朝东北方飞去,没过多久,4架德国舰载机突然出现在东岛北端。籍由岛屿轮廓确定飞行路线之后,这些德国飞机迅速下降,以离海面大约200米的高度扑向航行中的英国舰队。旗舰“铁公爵”号处在英国主力舰队首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德国飞行员优先攻击的目标,而这一次,英国护航舰艇上的嘹望员及时发出警报,各舰经过先前的热身,反应神速地朝来袭的德国飞机开火了。瞬时间,数以百计的炮弹腾空而去,旋即在舰队上空编织了一张密集的火力网,场面蔚为壮观,英舰官兵由此得到了心理上的莫大安慰——有了这样周密的准备,己方舰队总不至于像前面几场海战那样在德国舰载机的骚扰下焦头烂额吧!
  炮弹的延时引信若设定为击发后一秒延爆,爆炸距离约为600米,若为两秒延爆,爆炸距离增加到1300米,只有在计算精确并且设定准确的情况下,多艘战舰的对空射击才能够形成敌机难以穿越的弹幕区,然而如此苛刻的条件在1914年是不可能实现的。四架德国舰载轰炸机如同勇敢穿过风暴的雄鹰,最终穿过弹幕飞到了英国舰队上空,以简陋的投弹瞄准器向“铁公爵”号投下了炸弹。
第83章
一颗炸弹的威力
  从高处俯瞰,冲向英国旗舰的四架德国海军舰载机排成了一个菱形阵,领机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面,两架僚机分列左右,还有一架稍稍拖后。
  二级军士长简斯·布德克驾驶的胡伯特-E3型舰载轰炸机处在这个菱形的右侧,他双手紧握着操纵杆,使自己的座机保持着十五度角的俯冲状态——大量的训练测试表明,俯冲投弹有着比平飞轰炸更高的命中率,而且俯冲的角度越大,越容易击中目标,但飞机的俯冲角度并不受飞行员随心所欲的操控,如果机体不够坚固,动力不够强劲,操作不够灵敏,大角度的俯冲很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因为有过血淋淋的教训,胡伯特-E型攻击机在全速飞行时的俯冲角度被限定在十度以内,而E3型舰载轰炸机在设计上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化,加上配载了功率更大且运转稳定的发动机,曾在飞行测试时成功进行过三十五度角俯冲的惊人尝试,但到了实战,飞行员们被告知,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否则不要进行超过二十度角的俯冲。
  在纸上描绘的十五度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度,而在战场上,布德克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个小角度带来的大变化,他的飞机很轻松地避开了敌方炮火形成的弹幕区,然后迅速逼近那艘拥有醒目外观的英国战列舰,他看到了它旗杆上的舰队司令旗,焕然一新的舰体、粗壮的三脚桅杆以及那些硕大的主炮塔无不在提醒德国人,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攻击目标!
  眼看英国战舰的轮廓从玩具大小迅速放大,舰桥、烟囱、炮塔、吊机、救生艇乃至一个个圆形舷窗变得清晰可辨,布德克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了一倍,在吵杂的半封闭式座舱里,他大声提醒自己的搭档:“准备投弹!”
  后座投弹手正埋头盯着瞄准器,如果把装备在主力舰上的射控指挥仪比作是一架钢琴,那么这个简易的光学瞄准器只相当于一把口琴。口琴也能演奏出动听的旋律,只是无论音质、格调还是效果都跟钢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有把口琴又比只能空口吹哨好一些。
  海面上的英国战舰越来越近,给布德克的感觉是再不及时拉起飞机就要装上去了。这个时候,前方的领机终于丢下了三颗黑乎乎的炸弹。
  布德克连忙叫道:“投弹!投弹!”
  三颗单重100公斤的航空炸弹离开挂架之后,飞机明显地往上一颤,布德克不失时机地往后扳操纵杆,然而完全出乎他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左侧机翼突然被炮弹击中,虽然炮弹没有爆炸,但上层机翼当场断裂,在两层机翼之间起到固定作用的绳索瞬时绷开,飞机本来还能勉强保持平衡,可转眼之间,右侧的下层机翼也从根部折断,飞机随之进入了失控的螺旋状态,它贴着英国旗舰的桅杆掠过,然后一头撞向海面……
  正随舰队向北航行的英国超无畏舰“铁公爵”号上,无论是指挥对空射击的军官们,还是正在炮位上装填炮弹的舰员,此刻的注意力莫不集中在这架被击落的德国飞机上,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欢呼,一个个带有圆形尾翼的柱状体从天而降,它们多数落在了海里,接连轰起一根根几十米高的水柱,但有一颗却不偏不倚地落向了后甲板,在指向舰尾的五号炮塔侧边重重地砸下。
  这一砸,坚硬的橡木甲板顿时被砸出了一个大窟窿。
  随着工业革命的技术提升,舰船改用渗碳钢做装甲板,但诸如战列舰、装甲巡洋舰等大型舰艇在水平装甲上依旧会覆盖一层木板,防止舰员长期行走在钢制甲板而产生疲劳和脚气病,导致工作效率和战斗效率下降。铁公爵级就在25-63毫米厚的装甲板上敷设了76至150毫米的柚木甲板,但这层柚木甲板在抵御攻击方面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身处后甲板的英国水兵们顿时被这个场面给惊呆了,主炮塔下方是主弹药库,若是炸弹引爆弹药库,这艘战舰可就完蛋了。运气不好的话,整船人没几个能够活下来!
  实际上,炸弹砸穿甲板的地方,距离五号主炮塔的座圈还有五六米,这个位置,甲板下方的第一层应该是军官办公室,第二层是普通水兵住舱,第三层和第四层属于底舱,是轮机以及附属设备舱室。像“铁公爵”号这样一艘防御设计已经相当成熟的英国超无畏舰,每层甲板之间都有一定厚度的装甲板,弹药库、供弹通道以及动力舱室、排烟通道都被一层较为厚实的装甲给牢牢包裹着,为的就是防止击穿舰体装甲的炮弹对战舰造成致命损伤。
  数秒之后,猛烈的爆炸如期而至,炽烈的火焰从炸弹砸开的破口喷涌而出,在甲板上方形成了一团蘑菇状的烟云,整艘战舰都能够感觉到明显的颤动,那些富有经验且感官细腻的舰员甚至意识到这种颤动达到了大口径舰炮击中舰体的程度,他们不禁屏住呼吸,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所幸,弹药库大爆炸的可怕情形并没有出现,炸弹的贯穿力也比多数人想象的要小,毕竟这只是一枚重量相当于8英寸炮弹,动能远比普通炮弹小的航空炸弹,它之所以能够进入舰体内部,完全是因为甲板装甲是无畏舰防御最薄弱的位置。不过,当航空炸弹和炮弹凭借各自动能穿透外壁进入船体之后,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爆炸威力的反差。这样一枚穿甲型的航空炸弹装有40公斤的TNT炸药,而重量相当的8英寸口径穿甲弹装药量仅有10公斤左右,高爆弹也不过20公斤,这也是“铁公爵”号舰体颤动为何如此强烈的原因。
  在“铁公爵”号的舰桥上,杰克逊爵士瞪着一双惊愕而又茫然的眼睛。好容易得到了指挥英国本土舰队的荣誉,背负整个不列颠的寄望英勇出征,如今连德国舰队的影子都还没看见,自己的旗舰就已经挨了当头一棒……杰利科那般望天捶胸的郁闷,他终于有了切身的体会。
  看着这艘战舰正在冒烟的屁股,杰克逊长叹了一口气:“你说得对,查尔斯,面对德国海军这样的对手,我们不能有一丁点儿犹豫和迟疑。”
  此时“铁公爵”的损伤情况不明,这也许无碍后面的作战行动,也许已经埋下了致命的伏笔。在杰利科担任本土舰队司令官期间,马登中将就已经一而再地品尝到了失利的苦涩,杰利科的指挥固然有失策之处,却未曾犯下大错,德国人对出击时机的果断把握、对海战策略的灵活运用以及德国主力舰艇的优异性能才是英国舰队接连受挫的根本原因。带着这样的无奈,马登语气深沉地说:“在考虑穿过法罗群岛攻击德国舰队的时候,我们不该掉以轻心,觉得这样的恶劣天气将让德国舰队的飞机失去作用。不得不承认,德国人在机械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这真是让人既羡慕又妒忌。”
  杰克逊已然失去了之前的勃勃雄心,他很是悲观地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德国人恐怕早就发现了我们的位置,他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他们的战斗阵列,我们之前设想的突袭已经完全失去了机会,要么调头撤退,要么硬碰硬地打上一仗。你们怎么考虑?”
  老将爱德华一反常态地拿出严厉口气:“在确定对手的实力之前,我们应该继续前进,绝不能让官兵们受到畏惧情绪的困扰。这一仗,无论我们是被德国人打败还是自行撤退,英国海军都将失去再战的底气,过往的荣耀也将统统失去光辉。”
  杰克逊哑口无言,马登则在一旁哀叹:“失去斗志的海军与失去灵魂的人无异,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片刻过后,舰桥收到了损管军官的报告。从天而降的航空炸弹只击穿了两层甲板,并没有直接进入战舰的动力舱室,猛烈的爆炸直接炸毁了两个辅助设备舱,炸穿了一个舷侧煤舱(铁公爵级采用燃油和燃煤锅炉共存的混合动力结构,舷侧的燃料舱分为煤舱和油舱两种),而且在右舷后部的第二和第三层舱室引发火灾。经过初步清点,共有1名军官、1名士官和9名水兵阵亡,受伤者已经达到33人,在灭火修损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更多的伤号。
  情况不算乐观,但也不至于太糟。杰克逊如死灰般惨淡的脸色稍有好转,老将爱德华慷慨激昂地高声说道:“能得上帝庇佑,此战不列颠定胜!快,让我们的飞机跟上那三架德国飞机,它们返航的方向应该就是德国舰队所处的方向。”
  听到这话,杰克逊如梦初醒。见三架德国舰载轰炸机仍在视线当中,他连忙让通讯官向己方的水上飞机发出联络信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