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387

第136章
过时战术
  看到德国海军以三艘大型鱼雷艇领阵,二十多艘高速鱼雷艇跟进,英舰军官们想也不用想,对手肯定是要施展烟幕掩护的海上突击战术了。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除了最先中雷受伤的装甲巡洋舰“罗克斯巴勒郡”号和驱逐舰“凤凰”号,随后又有一艘轻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中雷。受创的三艘驱逐舰仅“凤凰”号幸存,但舰体明显倾斜,情况不容乐观,两艘巡洋舰也退出了战斗行列。德国高速鱼雷艇群的第一波攻击便给英国舰队造成了不小的损伤,唯一让英舰官兵感到欣慰的是,三艘宝贵的战列巡洋舰总算是安然无恙,否则的话,英国海军将面临着没有任何舰艇可以制衡德国战巡的尴尬局面,进而在战术和战略上陷入双重被动。
  赶在德国鱼雷艇群逼近之前,英国快速舰队迅速收拢队形,并对部属作出了调整:仅剩的装甲巡洋舰“罗克斯巴勒郡”号在两艘驱逐舰的陪护下拖在后面,其余舰艇列成棱形战阵,即战巡和轻巡以单纵队居中,驱逐舰三五成群地守住两翼,除拖后舰艇外,其余战舰均提速至24节,以便在遭到鱼雷攻击时能够更为快速地进行规避。
  在这支英国快速舰队的西南方海面,返航的“雷霆”艇群与新抵达战场的同伴交错而过。虽然没能目睹战斗的全过程,看到两队高速战艇仅余9艘,有2艘还是带伤返航,三艘大型鱼雷艇都在信号索上挂出了“向你们致敬”的信号旗。
  告别之后,踏入战场的德国鱼雷艇群摆开进攻阵势: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领阵在前,二十四艘高速鱼雷艇——“闪电14”和“雷霆”各占一半,以散兵阵列跟随其后,整个攻击艇群以超过30节的航速向英国舰队快速逼近。
  与之前的战斗不同,这一次,三艘英国战巡直到德国艇群推进到了一万二千米距离才开始射击,但一上来就全力以赴,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手。
  英国舰队的炮火来势汹汹,远处海面上,三艘德国大型鱼雷艇的烟囱往外冒出浓黑的烟气,艇艏荡起的水浪激增,过了几分钟,它们艇尾开始出现大团的白烟,烟囱中冒出的烟气也变成了灰色,它们驶过的海面随之出现了条状的烟雾带,而且这四艘大型鱼雷艇并不是平行向前,它们不断改变航向,航迹彼此交叉,形成的烟雾带也相互交织,而那些高速战艇就像是嗅到了花粉香味的蜜蜂,纷纷钻进这烟雾带之中,而当它们出现在没有烟雾的空隙地带时,便能够看到它们正在施展踏浪绝技。
  对于隐藏在烟幕中的德国高速战艇,英国战舰的炮手们难以进行准确的观瞄,他们的战斗策略非常明确:集中火力攻击领航的德国大型鱼雷艇。
  基于水面战舰的常规布局,舷侧射击能够投入更多的舰炮,英国舰队因此调整了航向,而为了减轻进攻阻力,德国鱼雷艇群在靠近英国舰队之前亦不断实施机动,海面上的烟幕带由此覆盖了很大一片区域,但这种人工烟雾不同于自然产生的海雾,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容易扩散变薄,最终失去掩护作用。
  抽一支普通卷烟的功夫,德国鱼雷艇群挺进到了英国舰队左舷方向约8000米的海面,这已然处于英制4英寸舰炮的射程,而那些处在主力舰侧翼的英国驱逐舰也不是呆板地固守阵位,遵照旗舰发出的指令,一小队驱逐舰脱离编队主动迎击。它们的大小看起来跟德国大型鱼雷艇相差无几,武器配备也旗鼓相当,但截然不同的战斗心态与攻防角度使得这些英国驱逐舰表现得格外勇猛,它们以不逊对手的航速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虽然舰体颠簸摇摆非常厉害,舰上的火炮却在以步枪射速频繁开火。
  轰轰……轰轰……
  重磅炮弹当空爆炸的场面意味着可怕的榴霰弹开始发挥摧残作用了,由于双方的相对移动速度很快,英舰的弹着点往往偏离目标上百米之远,普通炮弹几乎无效,榴霰弹的覆盖范围则要大许多。领头的三艘德国大型鱼雷艇接连遭到霰弹的创伤,露天战位简直变成了屠宰场,微不足道的进攻火力趋于消失。它们不断转向,在海面上留下了不规则的之字形航迹,但无论它们如何机动,英国舰队的炮火总能够迅速追上来。随着双方距离的逐渐拉近,英舰的副炮火力开始对着三艘德国大型鱼雷艇构成直接威胁,它们不得不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水柱之间穿行,艇身的摇摆幅度不亚于激流中的橡皮筏。
  “射角再降低30″,继续装填榴霰弹!”
  某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某座主炮塔内,一脸凶相的军士高声传达着射击指挥官的命令,经过连续的高强度作战,炮手们满头满身都是汗水,排风扇一刻不停地抽入新鲜空气,炮塔内的温度依然跟蒸笼一样,若能打开应急舱门,情况将得到些许改善,但军士以执行战斗条例为由拒绝了这一提议。
  片刻,炮塔内的联络电话再次发出单调而轻微的提示声,战斗期间,这样的声响基本上会被忽略,所以电话旁安置了一盏舱灯,每当有电话接入时,这盏灯都会亮起。
  军士从右耳孔里拔出棉花制成的耳塞,然后接起电话。炮手们以为是开火指令,一个个停下手里的动作,但军士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做出开火的手势,而是一脸惊讶地回应电话那端:“什么什么?再说一遍!特号弹只有12发了?”
  尽管耳孔塞了棉花,炮手们还是能够听到炮长的大嗓门,而他皱紧的眉头和严肃的表情也在告诉手下的小伙子们:这可是一个坏消息。
  军士刚将这老式电话的单耳听筒放下,一旁的舱灯又亮了,他一手拿着棉花耳塞,一手拿起听筒:“……是,我们已经装填完毕……校正射击诸元,方位300°10′25″,仰角4°3′12″,榴霰弹射击……”
  校对结束,军士放下听筒并往耳孔里塞回棉花,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紧接着,他猛然挥下左手,高喊道:“开火!”
  炮手们见状连忙用双手捂住耳朵,等待负责击发的同伴踩下射击踏板。片刻,舰体伴着一声声轰响颤动起来,而这座炮塔的两门12英寸舰炮也紧跟着开火了。巨响过后,炮手们迅速就位,只等炮长一声令下,便要重复主炮装填的整个步骤。
  军士一语不发地坐在炮长位置上,透过炮塔上的光学测距仪观察炮弹的落点情况。数秒之后,他捏紧拳头,口中念叨着:“来吧,疯狂的德国佬,只要你们赶来,我们就会把你们一一轰成碎片!”
  很快,这位英国军士的碎语被亮起的舱灯打断,他飞快地拔出右耳的棉塞,拍了拍耳孔,将听筒送到耳边:“是,继续装填特号弹,方位增加20″,仰角降低30″,明白!”
  左舷前方,灰白色的烟雾弥漫海面,大部分时间里,英国炮手只能看到德国海军的大型鱼雷艇,一贯呆板的日耳曼人居然将以前多用于掩护舰艇撤退的人造烟幕改造成了进攻战术,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十年前的基尔湾,英国人确实被这种犀利的作战方式吓了一跳,觉得德国海军找到了“以小克大”的关键钥匙,所以在这之后的十年里,英国海军不断摸索和操演反制战术,时间一长,不但英国主力舰队有了应对高速雷击艇群的心得,陪练的轻舰艇部队也能够熟练运用德式烟幕突击战术。
  尽管海面上的德国大型鱼雷艇航速很快而且行迹飘忽,用榴霰弹对付它们确实像海军军官们所形容的——用猎枪打野兔。连续的轰击让那三艘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变得遍体鳞伤,这个时候,主动迎击的英国驱逐舰也抵达了前沿阵位。在相隔千米的位置上,它们的炮火展现出了相当不俗的命中精度,很快便将一艘德国大型鱼雷艇打得火焰四起、黑烟滚腾,见它航速锐减,并且狼狈不堪地钻进自己制造的烟幕当中,英国驱逐舰遂将炮口转向另一个目标,迫使那艘德国大型鱼雷艇仓促转避。
  英国驱逐舰的抵近射击非常有效,但它们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巨大的危险当中。由于距离烟幕带颇近,当英国炮手们发现那些德国高速战艇猛扑上来时,留给他们的时间以秒计算。那些轻盈的“闪电”,强悍的“雷霆”,宛若一支支淬毒的短箭,若是遇上,休说大型舰艇,就算驱逐舰这样航速较快的轻舰艇也难以退而避之。
  眼前这几艘英国驱逐舰,看样子本来就没打算撤走,舰员们的准备倒也充分,舰上除了常规配置的4英寸舰炮和2磅机关炮,还额外加装了各式速射武器,甚至包括已经从陆军部队退役的老式转管炮。不等德国海军的高速战艇逼近,舰上的各型枪炮倾力射击,滚烫的弹壳纷纷滚落到了甲板上,负责供弹的舰员频繁往返于上层甲板与下部舱室之间,将一箱箱弹药源源不断送到枪炮战位上。
第137章
战艇精英
  在德国海军现役的高速鱼雷艇群当中,“闪电”好比身材娇小的刺客,有着来去如风、一剑封喉的技巧,“雷霆”则是强力的弓弩手,致命的连发绝技,且拥有一定的近身战斗能力。
  弗兰德斯北部海域,由“闪电”和“雷霆”合编而成的第二波德国高速鱼雷艇群对英国快速舰队展开了激烈进攻。为了掩护主力巡洋舰队,一支由四艘英国驱逐舰组成的战斗分队主动前出,用迅猛的炮火重创了领阵的一艘德国大型鱼雷艇,而它们很快遭到了6艘“闪电-14”的反击。这种高速战艇由单人驾驶,无枪炮配备,仅搭载一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内置G12型蒸汽瓦斯鱼雷一枚。
  最前面两艘“闪电”,以齐头并进的姿态冲向了同一艘英国驱逐舰,而它们的驾员皆是德国海军高速战艇部队的精英人物——中士弗林茨·赫尔希斯,下士里曼·贝斯勒,两人服役的绝对时间不算长,但在高速鱼雷艇的驾驶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都曾得到代表弗里德里希船厂出战国际水上竞速赛的机会。赫尔希斯曾在1913年的威尼斯大赛中夺得亚军,贝斯勒也获得过不错的名次,两人还先后在但泽海军学校接受士官培训,得以从普通水兵迈入士官行列。
  从赫尔希斯的驾驶舱往前看去,英国驱逐舰上火光频闪,细长的舷侧轮廓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梭子鱼,但梭子鱼可没有这般尖利的牙齿。只见连串的机关炮弹袭来,在海面上激起成排的水花,这些水花疾速延伸而来,转眼就要击中他的鱼雷艇,赫尔希斯下意识地转动方向盘,这艘“闪电-14”就像一艘正向奖杯冲刺的冠军赛艇,在最后一个拐弯点做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转向。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正好避开了敌舰射来的炮弹。
  眼前的这些英国驱逐舰,枪炮数量较战争爆发时的常规布置增加了一倍不止,但它们的主体结构毕竟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定型,往甲板上层塞进枪炮易,在战斗中保持连贯流畅的弹药供应难。若是遭到敌方炮火的干扰,持续作战能力就更加难以保证了。
  趁对方的机炮射击出现间隔,赫尔希斯和贝斯勒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直线突击。转眼之间,英国驱逐舰的轮廓完整出现在了他们的瞄准镜中,而足够的清晰度也意味着它们已在鱼雷有效射程之内。
  看到英国战舰舷侧闪现机关炮射击的火舌,两名高速战艇精英敏捷地调整航向。只见这两艇“闪电-14”迅速靠拢,它们这时候已经分出了前后:贝斯勒领先二十多米,赫尔希斯紧随其后。两艘“闪电”的纵向位置接近重叠,但接下来并没有相互交错,而是非常迅速地反向偏移。
  当瞄准镜已经容不下英国驱逐舰的完整轮廓时,贝斯勒率先发射鱼雷。
  赫尔希斯的“闪电”并没有跟着发射鱼雷,而是做了一个S型的机动,看到英国驱逐舰为避开贝斯勒的鱼雷而进行右转,他才精明地瞄准了英舰前方发射鱼雷。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鱼雷都是发射后无法再改变方向的直航鱼雷,发射鱼雷之后,留给高速战艇驾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安全撤离。所以,赫尔希斯和贝斯勒的“闪电-14”依然风骚地扭动着身躯,直到重新进入烟幕带——在这之前,他们听到了后方海面传来的爆炸声。回头望去,他们合力攻击的那艘英国驱逐舰上空正腾起一团翻滚的黑烟。
  此时此刻,究竟是谁的鱼雷命中目标已经不重要了,两人透过舱盖朝对方竖起大拇指。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并不是每一个投身战场的人都能够像赫尔希斯和贝斯勒一样带着胜利的荣耀全身而退。
  向这支英国驱逐舰分队发起进攻的高速战艇损失情况还不算糟糕,冲向英国舰队的16艘高速鱼雷艇竟只有5艘进入鱼雷射程,整个攻击波次到最后仅1艘大型鱼雷艇和8艘高速战艇幸存,这些雷击舰艇俨然变成了战场上的一次性消耗品。
  饶是如此,德国海军的第三波鱼雷艇依然如期而至。
  海面上,英国舰队再度收拢队形。经过前面两轮鱼雷攻击,他们的舰艇和人员损失并不严重,但弹药和精力的消耗对后续作战十分不利。看到又一批德国鱼雷艇群正在靠近,英舰官兵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迎战,而这一次,德国人派遣上阵的共有1艘大型鱼雷艇和12艘高速战艇,只相当于前面两次进攻兵力的一半。若是前面两批鱼雷艇群进攻顺利,它们便是来检漏的,但战斗至此,英国快速舰队实力犹存,延续前面的进攻战术无异于自寻死路。
  出于各自的任务和使命,英国舰队和德国鱼雷艇群迎面相向,又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即将展开,然而没过多久,领阵的德国大型鱼雷艇忽然转向,身后的高速战艇也跟着调头退走,看样子应该是收到了后方指挥舰发来的撤退命令。不过,这群德国鱼雷艇并没有完全撤走,而是保持在英国快速舰队的视线之内,密切监视着对方的举动。
  高速战艇进攻不利,“俾斯麦”号的鱼雷攻击机俨然成了迟滞英国快速舰队的最佳选择,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它们都没有再出现这片海域,却不是因为起降装弹耽误了时间,而是因为德国无畏舰群与英国主力舰队打得难分难解,鱼雷攻击机遂扮演起了出奇制胜的奇兵角色。
  德国支援舰队所在海域,看到第一波出击的23艘“雷霆”只回来9艘,各舰官兵皆感意外,尤其得知英国舰队并没有遭到灾难性的打击,5艘高速鱼雷艇母舰上的德军官兵都默默无言地干着手中的工作——将返航的高速鱼雷艇从海面吊起,加装鱼雷和燃料,紧急修补漏损,并用预备人员替换下负伤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出战的艇员。
  在指挥舰上,年轻的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上尉流露出沉重的情绪。年轻的他也是一名“高速精英”。他是最早加入高速鱼雷艇试验大队的“元老”,总共参加过62项水上竞速赛,4次夺魁,19次进入前三,光凭这些荣誉就足以力压德国海军的绝大多数高速战艇驾员,却从未获得实战经验——显赫的王族身份是唯一的制约。
  现如今,克里斯蒂安的职务是高速鱼雷艇母舰分队的参谋长,同时还兼任了德国高速鱼雷艇学校的首席教官。虽然提前知道了战况,但看着高速战艇部队铩羽而归的狼狈景象,他依然怒火中烧,热血沸腾,而从参战驾员口中听说英国舰队是用猛烈的榴霰弹射击重创了无往不利的德国高速鱼雷艇群,更恨不得亲自驾艇参战,用顶级的驾驶技巧去破英国舰队的密集火力阵。
  “哼!敌人的霰弹就像往水面洒沙子,一把接着一把,我们避开了多次攻击,但最后还是挨了一发。”
  说话的这名海军一等兵是位“雷霆”驾员,他正坐在甲板上接受军医官的治疗,战斗中,他的战艇被一颗霰弹打了个对穿,万幸的是,这颗比拳头略小的霰弹击穿钢化玻璃盖后斜着从艇身右侧穿出,只造成了轻微的渗漏,而他本人只是被座舱的碎片割伤了右臂,后座机枪手则连擦伤也没有,但年轻小伙子显然被这样的经历吓呆了,登舰之后便一直呆若木鸡地坐在角落里。
  围在一旁的官兵听了莫不摇头,榴霰弹固然不是什么新鲜装备,但鱼雷艇群要想在正面交战中强行突破英国舰队的防御,这榴霰弹可是个极大的麻烦。
  克里斯蒂安一直站在舰桥舷梯上听这名一等兵说话,内容虽没有惊人之处,但他却听出了异样,遂沿着舷梯走下来。
  “这么说来……敌舰在战斗过程中发射了相当多的榴霰弹?”
  一等兵连忙起身敬礼:“长官!”
  克里斯蒂安无心顾及礼节,径直问道:“据你估计,一艘英国战舰打了多少发榴霰弹?”
  一等兵显然对这个问题感到突然,他一边努力回想一边回答:“呃……如果以每分钟一发的速度,一门炮至少打了15发,一艘战舰大概是……120发。”
  “它们大部分时间都用舰舷朝向你们,以便发挥后部主炮的作用?”克里斯蒂安又问,而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算半数炮弹都是榴霰弹,一门主炮也只有40发左右,两轮攻击已经消耗了大部分。”
  这时候,另一名在旁休息的下士驾员插话道:“我们的飞机靠近英国舰队投射鱼雷时,那些英国战舰也动用了榴霰弹,只是时间不那么长,加起来打了大概六七轮。”
  “哦?”克里斯蒂安顿时眼前一辆,除非这支英国快速舰队只是来打野兔的,否则的话,它们必然要携带相应数量的穿甲弹,榴霰弹的载量应该就在自己估计的范围内。
  想通了这些,克里斯蒂安头也不回地朝舰桥走去。
第138章
钢铁的咆哮(上)
  在德国公海舰队临时旗舰“国王”号的舰桥司令塔内,听到关于己方高速鱼雷艇群作战失利的消息时,大多数人都表现出了惊讶之意,但却极少有人流露出沮丧的神情。
  对于这种看似怪异的气氛,夏树倒是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自从高速战艇出现起,大型主力舰在海军的独一无二地位就受到了影响和挑战,有那么几年,德国国内充斥着对海军花费巨资建造无畏舰队的质疑声,而当英德关系因为造舰竞赛而恶化时,一些反对者更将矛头直接指向帝国的统治阶层,认为大量建造新式战列舰不如用同样的资金打造一支规模超级庞大的高速鱼雷艇部队,这样既能够保证德国领海的绝对安全,又可以缓和英德矛盾——法国海军便是利用这类策略化解了与英国的百年仇怨,从对立变成了盟友。
  因为这些渊源,德国主力舰队的将领军官对高速战艇部队的看法相当矛盾,他们一方面认可高速战艇在训练操演中展现出的攻击力,一方面担心高速战艇太过出彩的表现会进一步影响主力舰艇的运用和建造。此前的战斗行动中,德国海军的高速鱼雷艇确实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配合主力舰队击沉击伤了多艘英国舰艇,而德国舰队也凭借严密的火力组织挫败了英国高速鱼雷艇部队的多番攻击,如今德国高速战艇群败给实力并不特别强大的英国快速舰艇,彻底证明了这个时代海战的主角依然是大舰巨炮。
  “没有了榴霰弹,舰队对快艇的阻击力度将大幅减弱。”夏树对舍尔分析道,“战场情况看起来不太好,但这个时候我们仍应该给快艇部队一个机会。我的意见是让米歇尔森准将把现有的快艇全部集中起来,用6到8艘大型鱼雷艇作为掩护舰艇,一鼓作气打垮对手。”
  舍尔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视线在战场对面的四艘英国主力舰上来回移动,似乎只关心眼前的战斗,但夏树知道,他并不是这样一个顾前不顾后的指挥官,而是充分信任自己的判断。
  “请给米歇尔森准将拍发电报。”夏树转头对戈德上尉说,“就按照我刚刚所说的意见发,并且告诉他,战斗的胜利往往属于更有毅力和决心的一方。”
  “遵命!”戈德上尉瞟了眼身边的军官们,径直离开了舰桥。
  做出决断之后,夏树迅速将视线转回到眼前,如果一定要分主次,己方支援舰队和英国快速舰队的角逐处于这场海战的从属地位,而两支主力舰队之间的交火才是真正的决斗。
  给予英国舰队一艘圣文森特级无畏舰重创之后,德国舰队与对手的主力舰变成了四比四,战斗的进程既有按部就班的一面,也有充满戏剧性的地方。四艘德国主力舰当中,吨位最少、舰龄最老的“奥尔登堡”号却表现得最为抢眼,英国舰队的另一艘圣文森特级无畏舰已在它的蹂躏下已接近面目全非,不仅不能抽力援助己方其他舰艇,还随时有可能拖累整个舰队的作战行动。
  老式无畏舰之间的战斗很快分出了高下,而双方新式主力舰之间的交火则像是两群身披重甲的战士在执刀互砍,笨重的铠甲影响了动作的准确性,挥空的次数不少,即便砍中对方,出现火星四溅的场面和叮当刺耳的声响,真正伤筋动骨乃至命中要害的寥寥无几。
  在这捉对厮杀的激烈战斗中,德国一方只有“凯撒”号取得了相对明显的优势。它的射击命中率比较稳定,差不多每三轮射击就能够取得一次直接命中,而从交火到现在,它用主炮打中对手已有八九次之多,前面几发要么被英舰的主装甲弹开,要么只造成了轻微损伤,等到双方舰队二度转向,德国舰队利用航速优势拉近了战斗距离之后,在大约一万三千米的位置,“凯撒”号开始发威——它取得了四次有效得分,一发炮弹贯穿舷侧主装甲,一发击中了舰桥,还有两发落在敌舰后甲板,舰上燃起大火。此刻,那艘英国超无畏舰的四座主炮塔健在,所有的主炮都能开火,但射击速度减慢了不少,而且有失准头,估计是电话线、传声管以及射击指挥装置受到了损坏,各炮塔只能自行瞄准射击。由于这艘英舰旗杆上悬挂着舰队司令旗,如若它的通讯装备确实遭到损毁,那么接下来的战斗将对德国舰队更为有利。
  “命中……爆炸……干得好!”
  贝恩克准将,“国王”号战列舰的舰长,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几个字词,毫不掩饰自己的张扬个性。
  “腓特烈大帝”号在日德兰海战中以身撞敌的壮举把世人惊得目瞪口呆,经此一役,这艘公海舰队旗舰真正成为了德国海军的精神象征,但它的结构性损伤并不是花费时间就能够修复的。德国海军的舰艇工程师们经过反复检视测算,认为它已经无法胜任高强度的作战任务了,出于震慑对手、鼓舞军民的考虑,德国海军高层决定对外保密,“腓特烈大帝”号结束维修后仍在名义上担任公海舰队总旗舰,同时向在建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首舰追加建造预算,为它配备旗舰所需的通讯指挥设备,而在新旗舰服役之前,“国王”号将继续代理公海舰队的战术旗舰。
  按照常理,担任旗舰的“国王”号就算编入战斗舰队,也应在靠后的位置指挥调度,可是面对英国海军这样的强大对手,德国舰队实在需要一位身先士卒的旗手来给全体将士灌注精神信念的力量。这样的旗舰在风帆战舰时代颇为流行,它们不但要发挥好领航作用,要扛得住敌人的攻击,同时还必须是一个强有力的攻击手。炮战开始之后,“国王”号的炮火准度不逊敌方领舰,可率先取得直接命中的却是对手,紧跟着还差点将“国王”号的司令塔给轰掉,身为旗舰指挥官,贝恩克准将心里自是憋了一口恶气。
  在军官们的望远镜里,“国王”号的攻击目标,那艘装甲坚厚而且火力凶猛的猎户座级超无畏舰,刚刚挨了重重一击,它的整座主舰桥都笼罩在滚滚黑烟当中,看上去像是舰桥前部的主炮塔受到了毁伤性的打击。与早期建造的英国无畏舰不同,猎户座级取消了后部三脚桅,高大的主舰桥和唯一的大型三脚桅杆集中布置在舰体前部,前甲板非常紧凑地安装了两座背负式主炮塔,后甲板同样紧凑地安装了双联装主炮塔,使得舰体舯部有足够的位置塞进第五座主炮塔,全部10门13点5英寸舰炮能够向同一侧齐射,考虑到该口径的穿甲弹重达635公斤,而德国人的12英寸炮弹为405公斤,英国猎户座级单次齐射的弹药投送量是德国国王级的接近两倍!
  一场海战的结果自然不能以战舰的弹药投送量单纯衡量,毕竟在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德国的巴伐利亚级服役之前,夏树设计的国王级是各国现役舰艇中防护水平最好的,猎户座与之相比可要逊色不少,而且“国王”还装备了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光学设备和统一射击指挥系统,再加上一流的动力配置,德国旗舰完全有将对手挑落马下的实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