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387

  “果然!”冯·莱费措夫中校轻叫道,“敌人在打两面夹击的主意,好让我们首尾不能相顾!”
  夏树刚从海图室来,对己方舰队此时的阵位有非常直观的掌握,那支英国舰队出现的方位确实不同寻常,它的矛头很可能直指己方支援舰队。此前两场海战,德国海军的载机母舰和高速鱼雷艇母舰都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而且英国人一时之间很难找出对付这两种新装备的办法,直接摧毁应是现有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第131章
悬崖勒马(下)
  艳阳高照,海风轻徐,这样的天……对舰载机和高速鱼雷艇的出击作战非常有利啊!
  夏树心里如是盘算着,要是出现在东北方向也即己方舰队右后方的那支英国舰队确实奔着支援舰队而来,他们恐怕挑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时机。当然了,这场海上交锋的主动权掌握在德国舰队手中,由不得英国海军顺着自己的心意选日子。
  就在这时候,舰队右舷海面突然传来炮声,军官们纷纷来到舰桥右侧。海面上没有出现敌方舰艇的踪迹,开火的是一艘处在警戒位置的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炮弹激起的水柱出现在右舷远处的海面上,看样子应该是发现了潜艇潜望镜。
  一旦潜艇收起潜望镜,水面炮击便是基本无效的。只见这艘大型鱼雷艇一边驶向炮击水域,一边用灯光信号联络附近的舰艇。不多会儿,三艘大型鱼雷艇聚集在那片水域,转着圈搜寻敌方潜艇的踪迹,然后投下了多枚反潜炸弹。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专业的现代船舶工程师,夏树对声纳原理的了解远比坦克战车要多,在他的贡献下,弗里德里希船厂研制出了初级型号的主动声纳,它的功能强于被动式的水听器,具备了一定的测向定位功能,这比加拿大物理学家发明主动声纳早了3年——在战争时期,3年的技术领先可能给战局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德国护航舰艇的反潜作战持续了一阵,海面除了反潜炸弹轰起的水沫和淤泥之外什么也没有出现,这意味着那艘英国潜艇机敏地躲过了攻击,而“国王”号的无线电部门报告说,就在己方大型鱼雷艇发现目标之前,他们监测到了近距离的无线电讯号,而且讯号未作加密处理,解译之后,内容是关于德国舰队构成和动向的报告。
  也就是说,英国舰队指挥官此时掌握着德国舰队的最新状况。夏树对此并既不感到意外,也不觉得失望沮丧,因为他们不可能一直隐藏舰队的行踪和实力,何况德国海军摆在明面的作战意图就是阻挠英国向法国运送作战部队,这样势必要向英吉利海峡运动并力争突破英国的海上防线。而且在这之前,“国王”号就多次监测到了敌方的通讯信号,英国海军此举显然是受到对手的启发——潜艇并不容易靠近一支戒备森严的舰队,却可以从较远的距离侦察这支舰队的举动。
  稍作考虑,舰队指挥官莱因哈特·舍尔大声命令道:“传令……第1战列舰分舰队、第4侦察分舰队以及第1、第3雷击大队……全体转向16个罗经点,向辅助舰队靠拢。给米歇尔森发报,让他做好全力迎战的准备。”
  这些指令的意图非常明显——先集中力量对付东北方的英国快速舰队。
  “且慢!”夏树示意正准备传达命令的冯·莱费措夫中校稍候,然后对舍尔说:“如果我们调头,英国战列舰队或将全速南下,截击希佩尔将军的侦察舰队。”
  “那有什么可怕的?”舍尔表示不解。就算把“毛奇”号的损伤情况考虑进来,希佩尔舰队的航速也比英国战列舰群快好几节,即便不能力敌,也能够利用航速优势避开英国主力舰队。
  夏树解释说:“第一,在靠近英国本土的海域作战,我们不得不考虑英国海军数量庞大的鱼雷艇群,他们的高速鱼雷艇可以不考虑返航的燃料,强行把作战半径扩大一倍,这样一来,我们的侦察舰队完全有可能被敌人的鱼雷艇缠住,以四艘战列巡洋舰对付敌人的五艘战列舰,情况可不太妙。第二,要是发现我们的战列舰队调头与辅助舰艇会合,敌人的快速舰队很可能放弃进攻,转而继续等待时机。天黑之后,我方空中侦察效用锐减,届时将很难探察敌人的动向并提前做好应对。”
  舍尔想了想,觉得夏树所言有理,附近海面应该还有英国潜艇正在窥探德国舰队的一举一动,英国侦察机也随时可能出现。一旦知道德国舰队的变化,敌方指挥官肯定会相应调整自己的作战策略。
  “那我们继续前进?”舍尔反问夏树。
  这时候,夏树已经想好了应对策略:“保持前进的态势,缩小战列舰队与辅助舰艇的距离,密切监视英国海军的快速舰队,调令希佩尔侦察舰队全速回防。”
  舍尔遂将目光投向冯·特洛塔,上校的思路没能跟上夏树的速度,又不便直言,只好似是而非地看着舍尔。
  “就这样办!”
  舍尔果断做出决定,他向冯·莱费措夫吩咐道:“取消前一命令,改为:第1战列舰分舰队、第4侦察分舰队以及第1、第3雷击大队航速调整到12节;米歇尔森的辅助舰队加速到15节,同时做好迎战准备;侦察舰队全速北上,尽快与我们会合。”
  命令发出之后,各分舰队和雷击大队所属舰艇纷纷开始减速。尽管它们的数量远少于之前出击日德兰海域的那支德国舰队,让它们在航行、机动以及作战中始终保持整体性依然是一项颇具技术难度的任务。由于调整航速的步调并不安全一致,调整结束之后,各舰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重新找准阵位,若是执行全体调头转向这样的大动作,所需的时间就更长了。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前往泰晤士河口实施侦察的飞机回到了舰队位置,它带来了有关英国舰队动向的新消息:五艘英国战列舰正率领数十艘驱逐舰和鱼雷艇向东疾驰,而被“击沉”的那艘英国主力舰最终是在靠近大韦克灵海岸的地方强行搁浅。
  算上飞机返回的时间差,英国主力舰队已经离开了泰晤士河口水域,如若德国舰队不再调整航行状态,再有一个小时左右,双方就将进入彼此的射程。到了那个时候,只要英国海军的快速舰队从后面猛扑上来,德国舰队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这好比德国陆军与法俄军队两线作战,局面甚至更糟。
  接着,“俾斯麦”号也发来最新报告,敌人的快速舰队果然是有策略地保持双方距离,而不是利用航速优势直冲上来。经过仔细辨认,侦察机飞行员判断这支快速舰队由三艘战列巡洋舰、两艘装甲巡洋舰、五艘轻巡洋舰以及二十二艘驱逐舰组成。
  仅过了几分钟,“俾斯麦”号再次发来报告,另一架侦察机在英国快速舰队的后方海域发现一艘主力战列舰和四艘驱逐舰,它的航速约在20节左右,由于前面的快速舰队减慢了航速,双方的距离正在不断缩短。
  对坐镇“国王”号的德国舰队指挥官和幕僚参谋人员而言,战场形势如同拨云见日,正变得明朗起来,而对手的策略并非他们预想的那样。
  就连夏树也不得不承认,英国人这次下了一步好棋,若不是己方侦察机发现得早,德国舰队恐怕要吃一次大亏了。
  半个小时之后,德国主力舰队与辅助支援舰队拉近到了彼此能够望见对方的距离,根据侦察机飞行员的报告,英国快速舰队离“俾斯麦”号还有30海里,英国战列舰队的前哨舰艇距离“国王”号则只剩下20海里。
  此刻,德国主力舰队的前哨舰已在西面海际望见舰船航行所产生的烟柱。
  距离日落尚有3个多小时,德国舰队拉响了战斗警报。
  由于建造时间最早的“奥古斯塔皇后”号因舰体漏损而入坞维修,此次追随主力舰队出战的高速鱼雷艇母舰只有5艘,即“维多利亚·露易丝”、“赫塔”、“弗雷亚”、“维纳塔”和“汉莎”,它们均由老式防护巡洋舰改造而成,各自搭载了12艘高速鱼雷艇。在米歇尔森准将的指挥下,它们分散在“俾斯麦”号航空母舰周围,众星拱月般守护着辅助舰队的核心舰艇——虽说自身配载的舰炮寥寥无几,高速鱼雷艇的近程战斗力并非舰载机可比,特定情况下甚至比护航的四艘装甲巡洋舰还要给力。
  挂载超轻型航空鱼雷的攻击飞机正从“俾斯麦”号飞行甲板上逐一起飞,而在五艘鱼雷艇母舰上,官兵们早已摩拳擦掌,所有的高速鱼雷艇都已加满燃料、装上鱼雷,现在只等指挥官的一声令下。
  众人期待的信号旗终于出现在了“俾斯麦”的信号索上。“重型战艇出击”,“目标东北方向”,指令非常简单,任务却不轻松。五艘鱼雷艇母舰迅即减慢航速,舰员们熟练地操作吊机,将攻击力最强的“雷霆”鱼雷艇吊放至海面,这些一路无所事事的高速战艇就像是出圈的骏马,以矫健的步伐欢快地奔腾驰骋,绕过编队行驶的一艘艘舰艇前往舰队右侧海面。第一批出击的“雷霆”计划为24艘,按照预定编组分为两队,第一队12艘很快集结完毕,并以30节的巡航速度朝东北方驶去,一架容克3-C水上侦察机在空中为它们领航。第二队的集结速度也很迅速,但由于“赫塔”号搭载的一艘“雷霆”意外出现故障而无法启动,实际只有11艘完成编队,它们循着同伴留下的身影疾驰而去。
第132章
狮虎斗
  在斜阳的映衬下,西方海际终于出现了英国舰艇的身影。那是一艘三烟囱的轻巡洋舰,也即德国侦察机报告的“敌方哨舰”。既然德舰瞭望人员已经看到了它的轮廓,那上面的英军官兵必然清楚自己的处境,他们没有调头转向或是避敌锋芒,而是迎面朝德国舰队驶来,直到进入德国无畏舰的射程。
  在明确知道英国主力舰队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德国人当然没必要在这个“不起眼”的目标身上大量消耗弹药。到了大约1.5万米的距离,舰队战列中的“国王”、“凯撒”、“大选帝侯”、“奥尔登堡”才相继开火,交替射击平稳缓慢,权当是大战到来前的热身。
  因为不受敌方炮火威胁,以海军上将舍尔为首的舰队指挥团队继续呆在露天的舰桥观测台上。对他们而言,重炮的每一次轰鸣就像是在擂动巨大战鼓,不必特意鼓动,已然热血澎湃。
  远程炮击进行时,一架水上侦察机不断盘旋于目标上方,为德国舰队校正弹着点。凭借特殊的观察视角,飞行员对弹着点的判断比远距离光学观测更为准确,但之前的实战经验表明,缺乏无线电装备的飞机只适用于个别目标的攻击校射。因此,德国海军尝试对双座的水上侦察机进行了改装,取消副驾驶,在副驾驶舱增设短波电台,可实现单向的无线电通话。这样一来,飞行员不仅负责驾驶,还需要身兼报务员,飞机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具备自卫能力,但它的运用还是得到了不少舰艇指挥人员的欢迎。
  炮击持续了一杯咖啡由热变凉的时间,德国战列舰发射的重磅炮弹开始对目标构成近失伤害,四艘大型鱼雷艇也已经气势汹汹地逼了上去,德国舰队还对侦测到的电波频率进行了阻塞式干扰,英国轻巡洋舰见状不妙,全速调头后撤。这个时候,德国旗舰“国王”号的嘹望员已在西北方望见大片烟柱,几分钟之后,海面可以看到英国大型舰艇的三角桅杆——自日德兰之战过后,老对手终于又一次见面了!
  从夏树的目光里得到肯定的意味之后,舍尔果断下令:战列舰队以斜线阶梯型战列迎敌。
  以领舰“国王”号为基准点,三艘无畏舰迅速而准确地调整了阵位,十六艘大型鱼雷艇分成两队,各守战列线一侧。
  借助舰载飞机的反复侦察,没等英国主力舰队露面,德国舰队就已经把对手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五艘主力战列舰,十九艘驱逐舰,十五艘鱼雷艇,纵是残阵,也比舍尔统率的德国主力舰队庞大许多。
  尽管双方各有轻型舰艇助战,人们毫不怀疑这场海战的胜负将在九艘主力舰之间决出。
  四艘德国战列舰对五艘英国战列舰,就建造成本而言,双方总价旗鼓相当,而经历了日德兰和弗兰德斯海战,人们不再质疑“威廉舰队”的实力,不仅同盟国内部舆论,就连一些中立国舆论也对其大肆吹捧,甚至有将其推向神坛的趋势。
  以实战而论,双方皆有取胜的能力,关键在于各自的发挥——英国舰队的火力输出更胜一筹,但穿甲弹过于敏感,往往不能给对手造成致命一击;德国舰队在射速和航速两方面均占上风,战舰防护和炮弹质量也有关键优势。
  两支战列舰队进入彼此视线后不久,这片海域上空出现了多架飞机,在“国王”号舰桥上等待战斗倒计时的德国将领和参谋军官们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这些飞机不都是己方舰载机,其中至少有两架英国飞机。
  制式涂装与原始色一目了然。
  一开始,双方舰队迎面相向,两者之间的距离迅速缩小,射击指挥室传来的测距数字让人们的情绪一点点紧张起来。等到双方可以在望远镜中看清对方舰艇的轮廓时,两支舰队相继调整航向,使得即将到来的炮战将在右舷展开。
  像是有意与对手比拼忍耐力,两支舰队进入2.1万米的极限射程之后都没有抢着开火,但彼此的炮口都紧紧盯准对方。
  战斗,率先在双方的飞行器之间展开。未作改装的德国侦察机以机枪攻击英国飞机,试图将它们驱逐出这一区域,不让它们为英国舰队进行弹着点校射,英国飞行员不甘示弱,用机上搭载的武器奋起还击,但这场“空中大战”不仅场面单调,攻击效率也着实让人纠结。双方飞机你来我往十几个会合,硬是没有任何一方被击落。
  当夏树听到射击指挥室报出一万九千米的测距数据时,远处海面出现了火光跃动的场景。幸而太阳的位置还未接近海面,否则的话,夕阳光将抹淡英国舰队的炮焰,同时照花德国人的眼睛,影响他们的观瞄精度。
  那些跳动的火光一闪即逝,五艘英国战列舰的右舷随之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灰色烟雾当中。足足过了二十多秒,夏树才听到重磅炮弹来袭的尖啸声,他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连掩耳都不用,若无其事地看着海面。
  带着巨大的爆炸声,英国战舰射来的炮弹相继落在右舷海面,激起的水浪直冲百米,而且这些水柱上部呈现正常的水白色,下半部分为黄绿色,是苦味酸炸药爆炸的典型场景!
  “二十发。”戈德上尉在夏树身后小声说道,这正好是五艘英国战列舰齐射火力的一半。
  夏树斜眼看了看“国王”号前甲板的两座双联装主炮塔,4门12英寸舰炮高高昂起炮口,炮膛里面早已装填好了穿甲弹,炮手们想必已经塞起了耳朵,炮长们的视线一定是在紧盯射击指示器……
  舍尔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里,而他的这种镇定泰然恰恰是冯·英格诺尔所不具备的。
  “距离敌首舰一万八千米!”
  射击指挥官的声音顺着传声筒传到了观测台上,与此同时,航海室里的军官们开始根据最新的测距数字计算主炮的射击参数。
  舍尔依然没有发出声音,从夏树的位置可以看到他双眼微瞪,脸上的表情坚毅如铁。
  德国舰队迟迟没有开火,对面的英国人可不会因此而迟疑,五艘英国战列舰右舷焰光闪烁、硝烟升腾。二十秒之后,那些重磅炮弹依然带着刺耳的尖啸声破空而来,落点较前次近了许多,弹着点基本覆盖了四艘德国战列舰的右舷海面,而盯上“国王”号的明显最多。
  “二十发。”戈德上尉很快报出了相同的数字。
  夏树没有去数,他很少关注战场上意义不大的细枝末节,而这恰恰是一些职业军官所热衷的。
  剧烈的爆炸响声荡开之后,舍尔中气十足地说道:“传令……各舰顺序攻击对应敌舰……自由射击!”
  命令下达之后,“国王”号携旗舰之利率先开火。舰长保尔·贝恩克准将不出意外地选择了交替射击,半数主炮发出震耳的轰鸣声,硝烟弥散,空气中充斥着战斗的气息。
  在两支舰队反向而行的情况下,顺序攻击意味着“国王”号集中火力向敌方领舰射击,“凯撒”、“大选帝侯”、“奥尔登堡”分别对付英国舰队由前往后的二号、三号和四号舰,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分散火力去打击英国舰队末尾的五号舰。在以光学仪器进行观瞄校射的海战时代,这种战术最大的好处是各舰能够明确辨认本舰炮火的弹着点,尽量以攻击削弱敌人的攻击。
  隆隆炮声中,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的流淌变得飞快。转眼之际,四艘德国无畏舰的首轮炮击转化成为远处海面的清晰水柱,它们与目标的偏差对比英国舰队刚开始的射击并没有传闻中的显著优势,但这些水柱刚刚落下,德国舰队就非常紧凑地开始了第二轮射击。由此一来,短短几轮炮击过后,德国舰队投射的炮弹数量轻松反超英国舰队,而且这还是在“奥尔登堡”号没有充分发挥三联装主炮威力的前提下。此时双方均未取得命中,德军官兵已然处在了心理的顺风位置,英军官兵承受的压力则可想而知。
  一万五千米,“凯撒”号成为这场海战中最先对目标形成跨射的主力舰,而在弹着点已十分接近敌舰的情况下,“奥尔登堡”号打响了全舰齐射,12门11英寸炮的恐怖火力已在日德兰海战中让英国的无畏舰群吃够了苦头,这一次轮到“圣文森特”号接受考验了。
  在“奥尔登堡”号的射击指挥室里,沉稳干练的射击指挥官无心关注整个海面的局势。他的任务就是不断纠正本舰主炮的弹着点,直到炮弹准确地击中目标。除了精密的光学仪器,他还可以借助舰载机的校射信息——舰上的无线电部门直接在射击指挥室架设了一台外观与收音机相似的讯号接收器,并配备了一名无线电操作人员,以便让射击指挥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飞行员反馈的情况。
  “短了,仰角提高至14度12分35秒,射击方位调整至034度29分07秒,穿甲弹齐射准备……”
  报出新的射击诸元之后,这位射击指挥官紧盯着射控仪,等到全部主炮都按照指令调整到位,他坚定不移地下令开火。
  数秒之后,这艘德国战列舰的12门11英寸主炮再次发出齐整的怒吼。大约20秒之后,便见得远处海面上腾起了新的水柱,而这一次水柱的间隙出现了不同于敌舰射击时的火光,并很快有浓黑的烟团出现。
第133章
快拳猛腿
  与德国新锐舰艇痛击英国老式战舰的第一次弗兰德斯海战不同,第二次弗兰德斯海战是两大海军强国主力舰艇之间的决斗。进入炮战阶段,德国舰队的战力分配是“国王”号攻击“雷电”,“凯撒”号对付“大胆”,“大选帝侯”攻击“征服者”,“奥尔登堡”对付“圣文森特”,英国舰队末尾的“科林伍德”号落单。
  英国方面,杰利科的战斗部署与日德兰海战中贝蒂对希佩尔的安排恰好相反,领舰“雷电”号单独对付“国王”,旗舰“大胆”号攻击“凯撒”,“征服者”号对付“大选帝侯”,“圣文森特”号和“科林伍德”号联手攻击“奥尔登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